幼儿创新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创新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创新教育

幼儿创新教育范文1

关键词:创新教育;教育创新;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其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问题。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学活动是重要渠道。那么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如何开展创新教育呢?

一、捕捉契机,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在幼儿生活中,经常绽放出创新的火花,倘若视而不见,任这些教育机遇流逝,就会埋没幼儿的创新潜能,这是传统教育的弊端所在。在长期的幼儿教学和生活中,我始终要求自己做有心人,不失时机地捕捉每个契机,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一次,园里分给每个幼儿一块西瓜,吃完后有些幼儿便拿着西瓜皮玩起来。我留心地观察,看到有的幼儿把西瓜皮当成“电话”,在“喂、喂”地互相打电话。于是我抓住时机,及时加以引导:“小朋友们,西瓜皮还可以做什么? ”孩子们这下可高兴了,他们七嘴八舌地回答:做小船、做象牙、做小丑的鼻子……说出了若干个答案。就这样,我紧紧抓住了这个教育契机,不落痕迹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当儿童对某一个问题表达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时,我总是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一般地说,在班级中比较听话,能够顺从老师的意愿,遵循班级活动常规的孩子,也就是说循规蹈矩的孩子可能更多地被老师视作好孩子,这种做法很能得到社会的认可。然而,久而久之,幼儿只会跟着教师的指令行事,而失去自己探索求新的意识。出于这种考虑,在评价上我更多地注重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鼓励幼儿异想天开,只要幼儿有一些新的想法和行为,不管它在成人的眼中是多么的滑稽可笑,甚至荒谬,都热情地加以肯定,以强化幼儿的创新意识。

二、创设主体参与情境,激发幼儿创新的热情

在以往的实践中,教师往往对幼儿活动过程的价值重视不够,对幼儿活动的结果评价过严,缺少宽容与鼓励,对幼儿活动过程控制程度过高,常常以自己的主导作用替代幼儿的主体地位,成了幼儿创造性萌发的羁绊。因此,解放幼儿,让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想,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双手去感受自然和社会是最重要的。这样成长的幼儿不愁没有创新创造的兴趣和精神。如:在一次饮食店游戏中,玩具煤气灶不见了。我就发动幼儿利用废旧材料自己动手做煤气灶。为了做煤气灶,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许多材料,有泡沫、有药盒、还有罐头等,孩子们个个都成了小小发明家。一位小朋友在纸上画了一个煤气灶,然后把纸粘贴在药瓶上,煤气灶站了起来。另一位小朋友用两块积木作了煤气架子,再用一块长方形的塑料板搭在架子上。两块图形作灶头,他的煤气灶搭好了。还有的小朋友则在一个平放的长方形药盒上画了两个圆,当作灶头,一只简易的煤气灶也做成了。孩子们都做出了他们心目中的煤气灶,老师与孩子们一起欣赏着他们的煤气灶,笑容在孩子们的脸上荡漾,从脸上可以看到他们成功的喜悦。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创新的热情大大得到了提高。

三、加强思维训练,培养良好的创新心理品质

发展求异思维,形成思维的变通性:人的心理活动有一种功能固定性,它使人们的思维趋于刻板、固定化,总是沿着习以为常的思路去想、去做。幼儿更是如此,他们解决问题时,多是围绕一般性、常态性的思路开展,且难以跳出思维的框框。因此,首先,我常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求异思维,帮助幼儿摆脱思维定势,拓宽思路。例如在解答玻璃有什么不同的用法这一问题时,幼儿大多只是围绕玻璃的一般用途(如做杯子、做镜子、做玻璃窗等)寻找答案。难以转化思路,从非常态的方面去思考:玻璃能割东西(如割绳子、布头);玻璃还能在火种烧,会变成各种形态的玩具、装饰品等。

发展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能使幼儿根据事物的变化,运用已有的经验灵活地进行思维,及时地改变原定的方案。因为客观世界时时处处在发展变化,所以它要求幼儿用变化、发展的眼光去认识、解决问题,“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的思维灵活性的表现。从这个指导思想出发,有一次,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同心圆,让小朋友说出这个同心圆是什么。有的小朋友说是“靶子”,有人说是“游泳圈”,还有人说是“戒指”。我顺手拿过一个小朋友的太阳帽,启发道:“如果我从上面往下看呢?”小朋友们茅塞顿开,又说出了“双层蛋糕”等几样东西。我再一次问道:“如果我把它看成两样东西呢?”小朋友们又说:“煎锅里煎了一个鸡蛋”、“月亮的影子沉在井里”等多种答案。

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创新教育是人的教育。思想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按照“尊重的教育”这一理念,我们要改变那种过分强调整齐划一的教育观念,努力探索现有条件下的分层次教学,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让教学成为艺术。教师的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都是一次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实践,教师们把自己的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都像设计一件艺术作品一样去设计,思想是统一的,具有统一性,而作品却是千姿百态的,具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教师,设计出来的作品也是不一样的。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深深地体会到:创新教育需要由创新型教师来进行,幼儿教师只有潜心钻研创新理论,不断地开发自己的创新才能,才能够真正懂得如何去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

幼儿创新教育范文2

关键词: 创新教育 幼儿教师教育 素质教育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自己的思想、品德、知识、能力,运用多种手段,对新一代进行系统的教育,促进新一代德智体全面发展。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教育思想、创新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人格,善于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发现、培养创造性人才,在教学中注重营造民主、和谐、宽容理解的教学气氛,以创造性人格去影响学生,让受教育者“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成为一个能‘自得’的人”。

陶行知先生曾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实践证明,要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素质。只有具备创新素质的创新型教师,才能担当起创新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但是,目前在我们的幼儿园中,幼儿教师的创新却存在问题。一份有关教师(包括幼儿教师)创新素质的问卷调查显示:在回答“对自身创新素质是否满意”时,仅有11%的教师回答“满意”;在回答“是否想过结合自身教学搞些发明创造”时,只有2%的教师回答“想过”;在回答“开展教师创新素质培养是否急需”时,有41%的教师回答“急需”。这一系列数据提醒我们,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创新素质,还未做好实施创新教育的准备。

针对上文提到的部分问题,幼儿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以更好地对幼儿进行创新教育。

一、确立创新意识

幼儿教师应该重视对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许多事例证明,在幼儿身上闪现的瞬间的创造性火花,正是因为教师不当的教育方式才被无情扑灭的。幼儿期是人生的初步,也是创造力旺盛、充满好奇心的时期,幼儿的创新思维需要我们及时开发和引导。只有具备以创新为本的教育观念,幼儿教师才会较自觉地摒弃种种狭隘的、急功近利的、违背教育规律和落后于时代要求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克服在教育中扼杀孩子创造性萌芽的现象,促使自己的教育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增强创新精神

发明家爱迪生有句名言:“很多生活中的失败,是因为人们没有认识到,当他们放弃努力时,距离成功是多么近。”再简单的创造,在被创造出来之前,也会孕育许多的失败。许多人愿意去做比较容易做的事情,因为创新往往是需要承担风险的。不少幼儿教师在工作时照本宣科,跟在别人后面,只知道怎么做而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对教育创新缺乏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创新教育的实现,要求教师不断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凸显出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教学特色。幼儿教师应该克服幼儿教育创新的困难与阻力,冲破传统教育的束缚,独辟蹊径地实施幼儿创新教育。

三、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多元型的智能结构,包括具有深刻的认识能力、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思维力、集中的注意力、高效的记忆力、独创的实践力等,体现在幼儿教师的创新教育中,对教师能力的要求有如下几点。

(一)操作能力。这是实施创新教育的要求。在幼儿创新教育中,由于幼儿对环境和直观材料的特殊要求,教师必须重视环境的创设和直观材料的制作。只有具有直观材料,幼儿进行了操作,才能开启孩子的智慧,激发孩子进行创造的欲望。并且,幼儿的创造性活动如果缺乏教师的指导和影响,将会使其效率变得很低并且有很大的随意性。

(二)教育监控能力。新的世纪教师能力中最重要的成分是教师的教育监控能力。教育监控能力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这种监控可以分为对自我的监控能力和对教育过程的监控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强调的是对自己存在的问题的及时发现与调整,如:在教学过程中概念是否清晰、准确,有无表达不恰当的地方,有无将教师的思路强加给孩子的问题,等等。教育过程监控更主要的是对过程的安排、孩子的反应、教师的作用等方面的控制与调节。

(三)组织与指导能力。一个好的教育活动的创意,并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幼儿教师的创新教育要培养孩子的创造性,但并不是不要组织,相反,这种组织与指导更讲究艺术。如对孩子的语言、动作、表情等都必须是积极的、鼓励的、支持的和富有启发性的。

(四)创新技能。在幼儿园创新教育中,必然会涉及对孩子创新方法的培养。因此,教师要有创新的技能,懂得创新的方法。幼儿教师在此方面应该提前有所准备,自然地渗透到创新教育的实践中。

四、培养创新人格

创新人格是创新素质的主要内容,直接影响创新能力的发挥。创新人格指创新精神或创造性个性倾向,是创造性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性保证。它是实现创新所表现出来的与一般人不同的心理特征。创新人格的组成成分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既有显示个体差异的特征,又有表现有相似的或共同的趋向,由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个人的独特的风格和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烈的事业心。创新型幼儿教师首先是热爱幼儿和幼儿教育事业的教师。创新是一种十分艰巨的劳动,只有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的人,才能有献身幼教事业的动力,才能发挥创新才能,并从创新劳动中感受到创新的乐趣,从而更加热爱幼儿教育事业。

(二)强烈的求知欲。创新型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的各种知识应该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大胆的探索精神。他们喜欢思考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抓住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线索,并做出不同寻常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行为。

(三)较强的独立性。创新能力强的人,必须是独立性很强的人,创新型幼儿教师在所从事的创造活动中,不应受习俗的约束,而应该执着地按照自己认为并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的想法去做。

(四)较强的自信心。创新型幼儿教师应该具有强烈的自信心,对自己的活动能力和实践能力及自己所使用的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具有自信心。

(五)较强的幽默感。创新型幼儿教师应具有一定的幽默感。只有当幼儿教师具有幽默感,才能很好地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出现的不和谐问题,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幽默感起到的是剂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玉祥.健全人格及其塑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幼儿创新教育范文3

从实质上讲,教育创新就是教师创新教育观念和行为的创新,是思维的创新。许多研究和实例表明:教师是教育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教师素质与幼儿创新教育密切相关,高素质的幼儿要高素质的教师来培养,没有良好的教师素质就没有良好的幼儿创新教育。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的意志、品格、个性、思维方式等都构成教育的一部分内容。在孩子眼里,教师是最神圣、最权威的。教师积极的态度,客观的评价能强化幼儿创新素质的发展,并最终成为孩子价值观念和心理行为反映的基础。因此,我们说实施幼儿创新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创新教育能力,使之具有良好的教育心态及敏锐的问题意识,观念行为新,思维灵活开放,个性鲜明,崇尚科学,敢于自我批评,自我完善。

总之,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决定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更新传统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观念,强调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依托。以传授灌输知识,掌握技能、技巧为根本目的,从而忽视幼儿的主动性和发展的多样性,教育过程呆板、沉闷,限制多,要求死,缺乏对幼儿感兴趣的环境刺激和动手操作机会,造成幼儿对学习的厌恶和内心安全感的不足。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贯彻《规程》、《纲要》的思想和观点,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及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社会性,创设宽松的教育环境和个性化的发展空间,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自主学习,愉快生活,在探索中发现,在实践中获取经验,带着孩子走向问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只追求结果而忽略过程的传统做法,打破“好孩子”标准,正确对待个别有“问题”的孩子,为每个幼儿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独特个性和能力的舞台。

二、建构宽松、民主、平等、自由的心理环境

长期以来,由于陈旧的儿童观和传统的教育观的束缚,教师总以为儿童是个弱小无知的个体,总是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幼儿,尊重不足,专制有余,权威意识浓厚,致使孩子缺乏信心,自卑感严重,思维、想象、创造能力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束缚和限制,久而久之,孩子们个个如出一辙,变得墨守成规,缺乏创新精神。所以,创新教育要求教师为幼儿创设宽松、平等、自由、和谐的心理环境,尊重幼儿个性发展和思想选择,了解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情感,把孩子看作是一个人,一个有需要,有尊严,相对自主不断发展变化的人。努力同幼儿建立一种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变组织者、管理者为参与者、合作者。同时树立全体发展的教育观,承认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确立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和起点,正确、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幼儿,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宽容有缺点毛病的儿童。及时调整教育目标和策略,多表扬,多鼓励,尽可能为他们创设各种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激发他们的创造灵感,使他们树立起信心,享受到创造和成功的乐趣。

三、呵护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问题意识

好奇心是兴趣的源泉,好问、好动,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了解周围世界是孩子的天性。兴趣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浓厚的兴趣就不会产生创造的灵感。问题意识是孩子创造的原动力,是兴趣的内在的表现。孩子们对感兴趣的事情常常乐此不疲,总是问出个为什么,并通过有趣的探索得出真正的答案。当孩子把新买的玩具火车拆了又装,装了又拆,琢磨它是怎样跑起来的,当孩子专注于被风吹的摇曳的花草树木时,当孩子试着放飞亲手制作的风筝时,当孩子思索太阳为什么早上升起晚上落山时,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一些动物为啥要冬眠时,这些都是孩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探索这个世界的表现。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个教育时机,激发幼儿想象,发展幼儿创造思维,用孩子的眼光观察世界,跟他们一起去惊讶、去讨论、去思索、去操作,共同得出结论,使他们都能按自己的意愿自主活动,并且敢于质疑,敢于探索,敢于发现自己的见解,敢于同老师或同伴争论问题。同时,教师要学会等待,学会宽容,不盲目解决幼儿之间的纷争,鼓励求异思维,培养问题意识,让幼儿多问为什么,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消除孩子顾虑。

幼儿创新教育范文4

一、教育观念要更新、创新意识要树立

历年来, 幼儿园教育呈现小学化现象, 重知识灌输、技能训练, 轻主体意识、学习兴趣, 幼儿整日围着教师转, 对教师的话唯听是从, 机械地记诵不感兴趣的东西, 是被动的沮丧的学习者。教师也好象是知识的传声筒,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上课是基本活动,“教师讲, 幼儿听”、“教师做, 幼儿看”、“教师指示, 幼儿做”, 完全忽视幼儿自我学习的愿望, 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 严重束缚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创造思维, 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难以体现。因此, 深化教育改革,重塑幼儿园质量观, 是当今幼儿教师的首要任务。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要创造高质量的幼儿教育, 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树立创新意识: 坚信每一个正常的幼儿都有创新潜能; 坚信人的创新能力及其发展有类型和层次上的差异, 注重个性因材施教; 坚信幼儿创新能力发展过程中, 教育起着主导作用; 坚信幼儿是创新教育的主体。因此, 创新型的教师应该独立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而不是照本宣科; 在课堂中尽量减少对幼儿同一的约束和要求, 应发散幼儿的思维,体现课堂的灵活性; 允许幼儿提出意见, 并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呵护幼儿的好奇心,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真正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成长。

二、创设民主平等的氛围,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在我国的幼儿教育实践中, 由于幼儿年龄和性格方面的特点, 教师一直处于中心位置, 安排一日活动与生活、制定各项规则, 幼儿消极的服从, 这种活动组织模式在不知不觉中扼杀了儿童最宝贵的主动性、创造性。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在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学习, 有利于解放思想, 焕发自尊、自强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使他们敢于创新。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必须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 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和‘安全’感。”因此,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创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是每一个幼儿教师的职责, 也是新《纲要》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教师要努力争做幼儿的朋友, 当幼儿想做新鲜事而毫无把握时, 教师一定要给予幼儿鼓励。

三、传统教育模式要改革

开展创新性教育教学活动传统的教学体制以教师教、学生学, 单一的知识灌输为主,教师简单的“用教材”、“教教材”, 花大量时间“找教材”, 或习惯性的沿用“好教材”,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育的效果, 阻碍了教师灵活、创造性的组织教育能力的生成与提高, 而幼儿也是机械地接受知识, 创新在活动中根本得不到体现。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创新教育的价值, 就在于通过创新性教育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使学生从创新的教育走向创新的人生。”因此, 为对幼儿实施更有效的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必须要大胆地改革教育模式, 创造性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1、确定立足于幼儿素质整体发展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全面分析本班儿童认知、行为、情感等各方面发展状况、特点、问题与需求, 以幼儿的生活实践为基础, 确立合理的、有利于促进儿童发展的教学目标。

2、根据目标, 选择适宜的内容与方法, 变“灌输式”的教为“启发式”的教, 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 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大教育家第斯多慧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因此, 教师不能把灌输知识作为最终目标, 要善于设置新奇的情景, 提出疑问, 给幼儿提供一定的时间、必要场所及活动用具, 引导幼儿进行创造性的活动。

3、开展创造性艺术活动。文学、音乐、美术都属于创造性艺术活动, 在其中, 创造想象尤为突出。教师要善于开展这方面的活动, 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如, 引导幼儿续编故事、仿编儿歌, 聆听故事想象故事所展示的图景等; 通过音乐欣赏、舞蹈活动, 让幼儿想象乐曲表达的意境, 根据乐曲创编舞蹈动作, 并鼓励幼儿自编歌曲; 让幼儿作意愿画、添画、泥塑、听音乐作画等美术活动。总之, 教师在教学中, 切忌“填鸭式”教学方式和偏重死记硬背的机械训练, 要培养幼儿的主体意识。

四、以游戏为主线, 开展幼儿实践动手操作活动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和基础, 只有在实践活动中, 才能为幼儿提供观察探索事物的机会, 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 幼儿在实践活动中, 由于处于特定的问题情景中, 从而会激发他们创新的动机和意识。游戏是幼儿实践的最佳途径, 儿童教育心理学家早就指出, 游戏是学前儿童最重要和最主要的活动, 它贯穿于整个学前儿童的生长和发展之中。《纲要》也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要求“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 让幼儿拥有现实的快乐生活。”而我国的传统幼儿教育体制以教师教、幼儿学、单一的知识灌输为主, 教师背负着沉重的教学任务。这样, 即使在幼儿园里, 孩子们也没有“玩与不玩”的自由选择,游戏也成了课堂作业, 成了枯燥的功课。创新教育作为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 需要走出“成人化”的思维误区, 将游戏真正还给幼儿, 让他们充分游戏, 快乐学习。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建构类游戏等对培养幼儿想象力以及激发幼儿创新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创新教育范文5

那我们如何对幼儿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优化创造环境,为幼儿营造安全的心理空间

首先,给幼儿出错的权利。有这样一个例子:教师组织幼儿浇花,小朋友都接来了凉水浇,有一个小朋友却接来了热水。老师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每天都喝热水,为什么花儿不能喝热水?”老师接下来是这样做的,他让这个小朋友每天用热水浇这一盆花,其他的小朋友用凉水浇自己的花,然后让小朋友观察,到底那一盆花长得好。小朋友们可感兴趣了,经常跑去看,结果可想而知,用开水浇的花枯萎了。但这个小朋友在自己的探索过程中,让自然结果的反馈调整了自己的认识,这种方式幼儿既容易接受又能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其次,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孩子具有十分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有时让家长和老师难以招架,陷入尴尬的境地。实际上,幼儿的提问是一种思考和钻研,是具有探索意识的表现。家长和老师要心平气和地对待幼儿的问题,用简单明了的话语去回答孩子。要注意以下几点:

1、拒绝厌烦,不要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说“你哪来的那么多问题呀”、“你没看见我正忙着吗”、“你怎样问这样傻的问题”等等,以免伤害孩子的好奇心。

2、避免敷衍欺骗。对于我们回答不了的问题,不回答可能会觉得丢了面子,于是就会敷衍而过或者胡编滥造一些答案告诉孩子。这样做是十分错误的,不仅会影响孩子对事物的正确认知而且会降低家长或老师自身的威信。

3、避免给予过难的答案,让孩子听不懂。

这三种错误的态度都没有满足孩子的求知欲,不利于幼儿的正常发展。我们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就要鼓励孩子多提问,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更多地关注世界,更多地发现和探索问题。

二、在各项活动中进行创新教育

在语言活动中,讲故事时,我们应留给孩子自己思考的机会,从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的习惯;看图讲述时,我们可以采取倒叙的方式,让幼儿充分地去猜测,充分地去想象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步步设悬,一步步解答。

在音乐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幼儿创编歌词,还可以让幼儿为歌曲自由地创编动作。幼儿好动,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动起来会使幼儿感觉到“如鱼得水”般的快乐,而在幼儿快乐活动的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能力。

在美术活动中,绘画是一项极富创造力的活动,对幼儿来说极为重要。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组织绘画教学,创造轻松快乐、自由自在的气氛,让幼儿大胆地想象、大胆地创造。

在常识活动中,我们要给幼儿营造创造环境:多提问,多启发,为幼儿营造产生新办法、新形象的环境;多让幼儿进行实际操作,为幼儿思维物质化奠定基础。

在体育活动中,我们可让幼儿自己探索皮球、哑铃等的玩法;在有规则的活动中,幼儿玩熟后,可以改变规则,或让幼儿自己去创造玩法等。

在计算活动中,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教孩子去思考问题,让幼儿学会用发散思维去思考问题从不同的感官让孩子去体验,从而形成更为明确的概念;多让幼儿动手去操作,亲自感知、亲自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动脑、手脑并用的能力,这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关键。

三、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游戏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创造出不同的玩法。教师在游戏中进行创新教育,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给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和空间,为他们创设自由探索的权利和机会。无论是哪一类游戏,幼儿都需要充足的游戏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和尝试,从而在自由的环境中享受游戏的快乐,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2、教师要多用肯定性的态度,在游戏过程中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如教师要善于用微笑鼓励的眼神、点头以及饱满的情绪等体态语言,鼓励幼儿去创造发现。并且,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游戏中有创造力的表现,及时鼓励,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3、在游戏时,教师要注意到个体差异,让幼儿在自己所具有的能力水平上去游戏,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轻松地参与。我们可以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和角色,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对于能力差的幼儿,我们要鼓励他参加一些简单的角色,让他在参与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幼儿创新教育范文6

关键词:创新教育;幼儿园;实施

对于儿童来说,幼儿园是接受教育和认知世界的第一个阶段,同样也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单独去面对生活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可塑性比较强的阶段,对孩子今后的生活学习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创新教育对于儿童的学习生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得到高效的创新教育,本文在此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一、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在幼儿园教育中良好的教育环境既指为儿童准备的真实物质环境,又包括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对于幼儿园来说,丰富的物质是教育得以进行的基础,同时也是儿童可以娱乐进行游戏的基础。因此,幼儿园的领导应根据儿童的需求以及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能够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让儿童可以从游戏中学到知识。

儿童对于玩具的喜爱像是一种天性,但是不同种类的玩具质检所存在的差异也是比较大的。玩具本身的可操作性是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只有可操作性比较强的玩具,才能够增加儿童的动手能力。在一些幼儿园中,教师往往会把玩具进行精美的包装,不允许儿童在使用中损坏包装,这样就减少了儿童动手操作的机会,因而缺乏探索和创新,导致儿童的积极性受挫。

二、制定合理的教学模式

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对儿童的创新思维往往不能引起重视,久而久之,则会降低儿童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若儿童有自身的想法,教师应给予肯定,并鼓励儿童去进行动手操作,进而提高儿童的创新能力。一般而言,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往往对课堂的教学比较重视,而对活动并没有太多的关注。在教师既定的要求下,如果儿童的行为没有按照要求去执行,此时儿童会受到较为严厉的批评。这样的结果不仅对儿童的自尊心有一定程度上的伤害,还在儿童的创新思维方面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由此可知,以安全为前提在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同时,对儿童的行为可以不必有太多的限制,当然这并不是就意味着儿童可以不守课堂纪律。教师要通过教学的方式,鼓励儿童根据自己的想象去描述自己所看到的世界并用画笔绘制出心中的蓝图,并利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还要观察儿童的发散性思维并给予及时的鼓励,进而打破儿童的定式思维,培养其形成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儿童的综合能力水平。

三、让儿童学会独立思考

根据多年的研究表明,对事物产生的兴趣与好奇心是产生创造的先决条件。只有不断探索才会发现新的突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孩子学会探索。当儿童接触一个新事物时,不要直接告诉他这是做什么的,具有什么用途,而是让儿童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其中的奥秘,进而认识新事物并了解其特点。每一个幼儿园的儿童都是极富于好奇心的,喜欢探索和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因此也说明了自身的自发性与创造性。

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是表达方法相对比较少,经常会采用画画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儿童来说,世界是美妙的和五颜六色的,因而教师可以鼓励儿童把想象中的世界用画笔勾勒出来,从而增加他们的想象力,这对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在对儿童的教育过程中,游戏环节是必不可少的。组织以创新为主题的活动可以增强儿童的主体意识和提升儿童的独立能力,还能够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采用自由组合以及自行确定活动内容的方式,让儿童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搭建广阔的学习平台,让儿童在活动中提升创新的思维和掌握知识。

四、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

在进行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自身的特点去因材施教。年龄相对较小的儿童可以讲述名人故事,年龄相对较大的儿童可以让其自己讲故事。另外,教师可以鼓励儿童将自己拥有的书籍与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或是交换着阅读,从而增加儿童的知识量。儿童在学习中,往往会对各种现象产生好奇,如太阳为什么从东边升起、为什么白天看不见星星等,由此可见儿童对知识的渴望。教师可以将儿童提出的各类问题进行整理,然后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去鼓励大家对问题进行思考并回答。另外还可以将答案写在问题卡的背面,进而提升儿童的创新意识。教师还可以通过做相关的科学实验,让儿童在实验的过程中快乐地将知识学到手。

五、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教育内容的传播者,因而对于儿童创新能力的培养来说,教师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学校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从儿童自身的特点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进行因材施教。同时.教师需要对自身严格,并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给自己充电,进而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与综合素质。另外,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儿童的主体作用,并引导儿童创新的学习,让儿童通过不同的见解去阐述和探寻问题的答案,让其树立创新的意识。

总之,对于儿童而言幼儿园就是培养创新意识的第一个阶段,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与此同时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去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学校的教学内容应该以儿童的角度为起点,以鼓励性的教育为主,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思维,进而树立创新的意识,这有利于他们今后的生活与学习。相信通过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可以让儿童在快乐中学习并培养他们创新的思维和探索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刘正玲.浅谈农村幼儿园的创新教育[J].中华少年,2012(9).

[2]郭微.幼儿园创新教育的新思考[J].考试周刊,2012(8).

[3]郑小满.艺术综合创新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的作用探究[J].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