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寓言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寓言诗范文1
著名作家严文井曾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小寓言里常蕴涵着大智慧,小视角里可窥见大境界,我们在赏读寓言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理清故事内容。寓言多用一个故事作载体来阐发它所蕴涵的哲理。我们首先要把寓言当做故事来读,通过把握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理清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领悟寓意及蕴涵的生活哲理。有的寓言会在结尾点明寓意,有的没写出来,需要我们通过分析故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把握其寓意,同时还应进行情景转换,将寓言中所说的情景同现实联系起来,并联系生活实际去深入体会它的教育意义。
三、把握修辞手法。因为寓言是通过虚构故事来说明道理的,故经常使用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我们可通过学习寓言中形象的比拟、恰当的比喻、鲜明的对比等等,来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
长翅膀的姑娘和怪物
叶永烈
春天来了,种子发芽了,长出了幼苗。春风轻轻地吹拂着幼苗,太阳暖暖地照耀着幼苗,幼苗长大啦,长成一棵绿油油的小青菜。
一天,一位穿着漂亮的连衣裙的姑娘,在空中飞舞着。她见到小青菜,可高兴啦,在小青菜跟前又是唱歌,又是跳舞。
小青菜呢,也打心底里喜欢这位漂亮的长翅膀的姑娘。
姑娘吻着小青菜,弄得小青菜挺不好意思的。
穿连衣裙的姑娘飞走了,小青菜一直想念着她。
没多久,小青菜觉得身上痒痒的。仔细一看,咦,在姑娘吻过的地方,有许多绿色的小虫子!
小虫子咬着菜叶,小青菜疼得直流眼泪。
小虫子吃着,吃着,越变越大,胃口也越来越大。菜叶被咬得全是小洞洞,看上去像渔网似的!
就在这时候,一蹦一跳,一跳一蹦,来了一个怪物。
这怪物长着四条腿、三角脑袋、大眼睛,浑身长着鸡皮疙瘩,真难看。
它来到小青菜跟前,用大眼睛看了看,说道:“小青菜,你生病了,我来给你治治。”
小青菜一看这怪物长得挺丑,连忙说:“去,去,去。我不要你看病。我一看见你满身的鸡皮疙瘩,就感到讨厌!”
怪物并没有走开。它一动不动,眼睛死死盯着菜叶上的绿色小虫。
猛地,怪物跳了起来,用长长的舌头闪电般的把绿色小虫卷进了阔嘴巴!它差不多跳一次,就吃掉一条虫子。没多久,它就把小青菜身上的虫子全吃光了。小青菜身上,不痛也不痒了。
怪物一蹦一跳,走开了,走远了。
后来,小青菜向农民伯伯一打听,这才明白:原来,那穿连衣裙的姑娘叫“菜粉蝶”,她是害虫,在青菜叶上产卵,孵出了小虫――菜青虫。那浑身长鸡皮疙瘩的怪物,叫癞蛤蟆,它是青蛙的堂兄弟,是一位勤劳的捕虫健将。
从那以后,小青菜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对于任何事物,不能只看外貌哪!
(选自《侦探与小偷》)
赏析
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比手法的运用:菜粉蝶与癞蛤蟆美与丑的外貌的对比,小青菜对他们的喜欢与讨厌的态度的对比,小青菜由又痒又疼到不痛也不痒的前后遭遇的对比,自然而然地揭示了深刻的生活哲理――对于任何事物,不能只看外貌。
■
会摇尾巴的狼
严文井
一只狼掉到陷阱里去了,怎么跳也跳不出来。后来,一只老山羊慢慢走过来了,狼连忙向老山羊打招呼:“好朋友!为了友情的缘故,帮帮忙吧!”
老山羊问:“你是谁?为什么跑到猎人安下的陷阱里去了?”
狼立刻装出一副又老实又可怜的模样,说:“我,你不认识吗?一只又忠诚又驯良的狗啊,为了救一只掉到陷阱里的小鸡,我不顾一切,牺牲自己,一下跳了进来,就再也出不去了。唉!可怜可怜我这只善良的老狗吧!”
老山羊看了他几眼,有些不相信,说:“你真的是狗吗?为什么你那样像狼,为什么你用狼一样的神气看着我?”
狼连忙半闭了眼睛说:“我是狼狗,所以有些像狼。但是,请你相信,我的的确确是狗。我的性情很温和。我还会摇尾巴,不信你瞧,我的尾巴摇得多好。”
狼为了证明自己的话,就拖着那条硬尾巴来摇了几下。“扑,扑,扑!”它把陷阱里的一些土块都敲打下来了。
老山羊慌忙后退了一步,说:“是的,你会摇尾巴。可是会摇尾巴的不一定都是狗。你说,你真是一只狼狗吗?”
狼有些不耐烦了:“没错,没错!我可以赌咒。快点吧,快点吧!为了友谊的缘故,只要你伸下一条腿来,我马上就可以得救了。我一出去马上就报答你。比方,我可以给你舔舔毛,帮你咬咬虱子。真的,我是非常喜欢羊,特别是老山羊的。”
老山羊还是有点犹豫,又往后退了一步:“不成,我得考虑考虑。”
这时候,狼忍耐不住了,突然爆发起来。他咧开嘴,露着牙齿,对老山羊咆哮:“你这老家伙!不快一点过来,你要干吗?”
老山羊冷静地看了他一眼,慢吞吞地回答说:“什么也不干。因为你是狼。我看见你的尖牙齿了。去年冬天你咬我一口,差点没把我咬死。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你再会摇尾巴也骗不了我了,再见吧!”
(选自《严文井选集》,有改动)
赏析
本文语言简洁,人物的性格却非常丰满。作者巧妙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如:“他咧开嘴,露着牙齿,对老山羊咆哮”一句中,“咧开嘴”“露着牙齿”和“咆哮”的神态动作,就生动地写出了狼急于脱离陷阱而按捺不住凶相毕露的样子,表现了狼的狡猾与善变。本文通过形象、细腻的描写,给人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使文章显得深刻,生动。
■
善良
王国军
在一座大山里,住着一群蜜蜂和一户居民。蜜蜂每天都出去辛勤地采蜜,然后让农户拿去卖钱,当然农户也给蜜蜂做了一个舒适温暖的家,双方和平共处,相安无事。但一只蚊子的到来,打破了这种宁静。那是蜜蜂们外出时发现的,一只奄奄一息的蚊子在地上躺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蜜蜂们才把饿晕的蚊子背回家。
悉心调养后,蚊子慢慢恢复了活力。但是蜜蜂们很快发现,不少兄妹醒来后身上都有个小包,大家以为这是劳累所致,也没多加注意。
有一天,蚊子说:“我在这没什么朋友,实在孤单,你们能不能给我介绍几个。”在蜜蜂的引荐下,蚊子很快和牛、鹿成了好朋友。每天晚上,蚊子都会找他们玩,然后吃得饱饱的回来。蚊子很快就发福了,但它仍然不满足,希望有更多的朋友,从而得到更多的美食。
于是有一天,当大家谈及人类的善良时,蚊子便插话说:“和人类做朋友,真那么容易吗?可是我听别人说人类是难以沟通的。”
“那得看你有没有诚意。真诚待人,别人自然真诚待你。”一只蜜蜂说。
“那好,我也想和人类做朋友,我希望我的朋友越多越好。”蚊子兴高采烈地说。
在蜜蜂的引荐下,蚊子很快和农户成了好朋友。蚊子每天晚上都会去找农户聊天,农户似乎也非常喜欢它。一天晚上,也许太过于疲劳,农户没聊多久就在椅子上睡着了。蚊子打了个哈欠,飞到农户的手臂上。见农户没有任何反应,它竖起自己坚硬的吸管,轻轻地刺了进去。却不想,农户突然睁开双眼,一把就抓住了它。
蚊子惊讶地说:“我是你朋友,你为什么要抓我。”农户笑道:“你没资格和我做朋友,因为朋友是不会利用和陷害别人的。”紧接着传来一阵“嗡嗡”的声音,躲在暗处的蜜蜂们都飞了出来。农户指着蚊子通红的吸管说:“我早就知道蚊子不是个好东西,它只是在利用你们的善良,一次又一次。它交朋友的目的,只是让每一个朋友在失去警惕时,成为它的嘴下美食。”
农户捏碎了蚊子的头颅,蚊子一命呜呼。
其实,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蚊子”,喜欢去利用别人的善良,去交所谓的新朋友,然后在新朋友放松警惕时,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只是这种善良,是有底线的,一旦循环利用,其结果往往是危险的,甚至,是致命的。
(选自《思维与智慧・上旬刊》2010年第12期,有改动)
赏析
文章为人称道的地方在于悬念手法的运用。善良的蜜蜂救了蚊子,蚊子会怎么样呢?
蜜蜂兄妹醒来身上都有个小包,这是伏笔;紧接着蜜蜂介绍蚊子与牛、鹿做了朋友,“蚊子很快就发福了”,还是伏笔;最后蜜蜂引荐蚊子与农户成了好朋友,蚊子企图趁农户睡觉时吸血。这时,故事发生了突转,蚊子被农户捏死。文章通过一波三折的故事告诉人们不要滥用善良。这样的伏笔设置,可以使文章更显曲折生动。
■
寓言阅读能力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要认识清楚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要注意:时间的先后,地点的转换,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事情的前因后果。要根据寓言的故事性特点,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以把握文本的中心内容。
二、考查文章所用的写作手法,以及对文中所塑造的形象的把握。寓言经常使用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体会写作手法重点应放在对文中之物刻画方法的分析上。寓言往往把动物、植物或者其他事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思想、性格,用它们来比喻社会上某些人的本质。寓言还常常采用夸张的手法,突出某一类人的特征,深刻地揭示其本质,并对他们的错误予以无情的讽刺。分析文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应通过其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以及通过分析情节的发展等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三、考查对寓意的概括。概括寓意的常用方法有:1.看标题。2.抓住文中的关键情节和所写之物的特点,在具体的形象中感悟作者的用意所在。3.看重点段落和关键语句。4.联系生活实际。5.从正反两方面探其哲理。
四、考查由文本得到的教益。先把握好中心,围绕文章中心,展开多角度思考,然后将其深化或升华。最好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获得的启迪或感悟,但注意要有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发挥想象,补充语言、心理描写等。续写、补写、扩写应当沿着原文的思路,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都应该符合原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情节应该注意连贯性。
■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梅花的芳香
林清玄
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
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
富人像平时一样,睡过温暖的一夜,吃过丰盛的早餐,独自到广大的花园散步。
正如同所有的富人早上到花园散步,也如同所有的富人都需要有很大的花园,那是一种身份与财富的象征。
有大花园的富人从不自己种花,他只是享用园丁辛苦种花的成果。赏花,也就成了生活的例行公事。
富人看着花园里梅花盛放,正欢喜自己有这样的花园,突然,传来了敲门的声音。
富人把花园的门打开,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门外的寒风中冻得发抖。
乞丐说:“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给我一点东西吃?”
富人请乞丐在花园门口稍稍等候,他转身去厨房,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饭菜。
当富人布施给乞丐的时候,乞丐突然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呀!”
说完,他接过那碗热腾腾的饭菜,道谢离去。
听到乞丐的话,富人呆立当地,他非常震惊地想着:乞丐也会赏梅花吗?
使他更震惊的是,他想到:“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自己天天在花园赏花,为什么从来没有闻过梅花的芳香呢?”
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以一种无比庄严和温柔的心情走近梅树,站在梅树下整个人都空灵了。
他终于闻到梅花那幽微、含蓄、清澈、澄明的芬芳,为了自己第一次闻到梅花的香气,他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选自《以爱为灯――突破人生困境的寓言》)
1.文中的富人平时赏花闻不到梅花的芳香,是因为他把赏花当成了生活里的,花园不过是一种。(用原文回答)
2.纵使再贫穷的人也会赏梅花,能嗅到梅花的芬芳,可见生命最可贵的是,而不是拥有;可见只要永远保持一颗
的心,不论贫穷富裕,我们都能有内在的芳香。
3.在生活中你曾有过类似文中富人的经历吗?请选取一个例子简要地写下来,谈谈自己是如何对待这种事情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两只苍蝇
黄瑞云
两只苍蝇在玻璃窗上叮叮当当地撞,总是撞不出去。
一只很有经验的苍蝇对它的伙伴说:“老兄,我感到有什么东西挡着似的,你感到了吗?”
“不!”另一只苍蝇回答说,“根据物理的规律,凡属物体在光的下面,就必然在该物体背光的一面留下影子。没有一个物体会没有影子。我们既然没有发现影子,就证明前方绝对不存在任何物体。”
“你总是对的,”很有经验的那只苍蝇说,“你的理论水平很高,在苍蝇界是公认的。”
它们继续撞下去。
过了一会儿,很有经验的苍蝇表示怀疑了,它说:“我感到好像还是有什么东西!”
“绝不可能的事!”理论水平很高的苍蝇说,“有没有影子是判断存不存在物体唯一的根据,这是一条真理性原则,绝对不能怀疑。”
“但是我有感觉,感到好像有东西。”很有经验的苍蝇争辩说,“你没有感觉到吗?”
“感觉!感觉!又是感觉!”理论水平很高的苍蝇说,“你不要被虚幻的感觉所蒙蔽,而放弃绝对可靠的真理性原则。”
它们继续撞下去。
又过了一会儿,很有经验的苍蝇又说道:“老兄,你的理论肯定是不错的。但我们现在可否试一试绕个弯子,另找个门出去再说呢?”
“试什么呢?”它的理论伙伴说,“放弃光明的大路不走,而去绕什么弯子,走旁门左道,是一只有修养的苍蝇允许采取的行动吗?”
那只苍蝇不再表示异议。
两只苍蝇不停地撞,撞,撞,终于撞昏了头,栽了下来。
――后来呢?后来,两只苍蝇僵死在窗台上,脑子里带着它们的真理性原则。
(选自《黄瑞云寓言集》)
1.这则寓言的主人公是两只苍蝇,一只很有经验,一只 。
2.文中很有经验的苍蝇随着事态的发展,思想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请根据其思想变化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怀疑()()不再表示异议
3.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农夫的故事
李冬梅
一个贫穷的农夫绝望地向上帝祷告:“我的生活为什么如此艰难?我为什么每天辛苦地劳作还是养活不了自己和家人?万能的上帝啊,请你把我变成一个富人吧。让我也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吧。让我的妻子和孩子吃饱穿暖吧。”
上帝很同情这个农夫,于是决定帮助他,就回答说:“你带上一个大口袋,到草原深处去。你只要一直朝着太阳走,就能找到你想要的东西。”
这个农夫按照上帝的吩咐,朝着太阳走啊走,走了整整一天。傍晚的时候,他发现前面的草地上撒满了金币、银币和各种各样的宝石。农夫拣了满满一口袋。
“现在我该做什么?”农夫问上帝。
“把口袋里的东西都倒到山谷里去吧。”上帝回答。
“我现在还要做什么?”农夫拎着空空的口袋又问上帝。
“刚才你的手里本来已经有无数的财宝,足够你和家人享用一辈子的了。可你那么轻易地就丢掉了。你说你不想过穷日子了,那你把那些珠宝丢到山谷里的时候想什么了?”
“那不是你吩咐我这么做的吗?”
“你已经得到了你想的东西,自己却不知道该做什么,那我又该怎么回答你呢?”
的确如此,。
(选自《郑州日报》2011年2月24日)
1.文中“那不是你吩咐我这么做的吗?”一句中,“那”指代什么?
2.结合全文,在文中最后一段的横线上,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本文的寓意。
3.你认为这个农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的身边也有这样的人吗?写一段话来表达你的看法。
■
《庄子》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盛行。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如《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庄子可谓是中国寓言创作古代第一人,其著作《庄子》更成为中国寓言文学的鼻祖。《庄子》记载有寓言一百八十多篇,其中“揠苗助长”“庖丁解牛”“坐井观天”“邯郸学步”等在中国流传甚广。《庄子》是人们渴求的心灵良药。随着他的讲述,故事中出现一群真真假假、形形的神人鬼怪、历史人物。庄子大胆的寓言故事,充满诡奇的情节,为先秦寓言开拓了一片广阔的天地,更直接促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
《克雷洛夫寓言》
伊万・安德烈耶维奇・克雷洛夫(1769~1844)不仅是最杰出的俄国寓言作家,而且是世界三大寓言家之一(其他两位是古希腊的伊索和法国的拉・封丹)。他出身贫苦,没有正式上过学,靠惊人的勤奋和锲而不舍的执著追求,最终取得辉煌成就。克雷洛夫十分勤奋,一生写了203篇寓言,出版有《克雷洛夫寓言》九卷集。他擅长以写动物来讽刺当时社会各阶层人物,文笔简练,语言丰富,有不少故事演变成俄语中的成语。其寓言紧密结合现实生活,反对沙皇专制制度,表达民主主义思想,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对普希金、果戈理等人的创作都有影响。
《拉・封丹寓言》
拉・封丹(1621~1695)出身于法国香巴涅一个小官员家庭。1668年,他出版了《寓言诗》第一集,蜚声文坛,到1694年,共出版了12卷,在当时就取得了成功。然后他又经受了历次革命的考验,获得了“公民道德规范”证书。到了法国实行全民义务教育时,他的寓言诗被选入教科书,列入中学文科论说文的选题,成为法国不同年龄、不同社会地位的人的“通用教科书”。拉・封丹常用民间语言,通过动物形象讽刺当时法国上层社会的丑行和罪恶,嘲笑教会的黑暗和经院哲学的腐朽,对后来的欧洲寓言作家有很大影响。在发扬光大寓言诗这一体裁方面,拉・封丹首先是集大成者,更是创新者。拉・封丹以当时还不入流的寓言诗,跻身文学大师的行列,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
一、现实为基,放飞想象
指津:寓言是以假想的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的一种文体,所以想象和联想是其最重要的特征。读寓言故事,我们感受到的都是奇异的情节和虚拟的情境,但它们又无一不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反映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情形,或批评讽刺某种社会现象,或提供某种生活教训。
示例:《赫耳墨斯与雕像者》一文,通过赫耳墨斯与雕像者之间的对话,巧妙地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事实上,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常常可见的。
在写作时,我们既要开动脑筋,大胆设想,构思出新颖奇妙而意味深长的故事,又要立足于现实生活,让联想和想象能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找到它们的缩影。
二、巧用拟人,借物喻人
指津:寓言的主人公,有的是人,更多的情况下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或现象。以动物、植物或者非生物体为主人公的寓言必须是拟人化的,也就是把人的动作、神态、语言、思想等赋予它们,这样能使形象鲜明,活泼。借物喻人,这比一般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和分析更具有亲和力。
示例:《蚊子和狮子》一文中,把蚊子和狮子人格化,将蚊子的语言、动作及神态描写得惟妙惟肖,赋予蚊子以人的个性特征,使其思想性格得以逼真地呈现。
写作时,我们可以尝试转换一下视角,从拟人化、拟物化、换位思考的角度入手写作,如“蒲公英的歌”“狗眼看人生”“人与动植物互换位置”等等,把换位后的“角色”放置于故事的现场,以它的角度去体会。运用这种写法能使文章灵活多变,写作素材充满新鲜感。
三、语言鲜活,形象鲜明
指津:寓言是一种篇幅短小的文学体裁,要在短小的篇幅内反映深刻的道理,就必须字斟句酌,精心推敲语言,精心塑造人物形象,方有助于寓意的表达。
示例:克雷洛夫的寓言,语言往往幽默诙谐,大量运用口语,从而塑造生动的形象。他常常用具有鲜明特点的动物形象来表现相应社会地位的人物的复杂性格,因此其形象的内涵就显得格外深刻,如《乌鸦与狐狸》中的狐狸,《狼和小羊》中的狼等。
在写作时,我们要不断吸纳生活中鲜活的语言,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表达;通过各种方法塑造形象,通过对“人物”“动物”“植物”等具体形象的塑造来寄托寓意,既可以正面描写其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也可以侧面烘托、对比,还可以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四、以小见大,事浅理深
指津: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涉及的人物数量很少,故事情节简单浅显,但是寓意深刻,具有鲜明的教育性和强烈的讽刺性。小故事大道理,这种写法即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示例:周国平的《白兔和月亮》,本文人物只有两个:诸神之王与白兔。作者以一件小事引发出如何对待人生得失的哲理性思考,叙事简洁却韵味无穷。善于从生活小事中探寻生活的哲理,以此警醒人们,也是寓言的价值之一。
五、设置悬念,文有曲折
指津:“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是写文章好比观赏山峰那样,喜欢奇势迭出,最忌平坦。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文章才引人入胜。寓言故事也是如此。
示例:《渡者之言》,文章两次设悬念。作者先讲述自己在赶路时所遇到的怪事:天色已晚,渡者不劝“予”“速进”,反说“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这是为什么呢?此为悬念一。后来又说“予”“趋行”,“而前门已牡下矣”,为什么作者加快脚步,却依然没能进城呢?此为悬念二。这就为后文“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的感悟作了铺垫。在制造悬念的过程中逐步解开了悬念,自然地揭示出“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的主旨。因文势曲折变化,摇曳多姿,所以才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在写作时,我们可以借鉴寓言在有限的篇幅里把事情说得起伏曲折的优点,巧设误会,巧用抑扬,巧埋伏笔,铺垫渲染,通过设置悬念使文章形成起伏的波澜,尺水兴波,文章自能引人入胜。
【片段演练】
1.请以“挫折与收获”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则寓言片段。
精彩片段:麦苗对白雪说:“你为什么要阻碍我自由生长呢?”白雪说:“没有我的封冻,你早被害虫啃噬了,你不会见到明媚的春天。”
沙砾对河蚌说:“你为什么要阻碍我自在的生活呢?”河蚌说:“没有我的包裹,你早消失在泥沙堆了,你不会变成光彩夺目的珍珠。”
玫瑰对粪土说:“你为什么要妨碍我散发芬芳呢?”粪土说:“没有我的滋养,你早就枯萎了,你不会绽放美丽的笑颜。”(蒋语樨)
2.窗,是眺望的起点。请以“窗”为触点,写一则寓言片段。鼓励大家选择新视角。
■
巧用拟人,借物喻人佳篇
鹰击长空
李圭瑶
我,是一只鹰,一只曾经搏击长空的鹰,我在辽阔的天空中留下英勇的掠影,在苍茫的大地上留下风声,可是,那段日子已定格在了过去。
我立在海边的悬崖上,海水还在灿烂的光辉中闪耀,浪涛威严地拍击着海岸。只要再往前一步,便会坠落于大海。我踌躇着,是生?还是死?
我已经四十岁了,当一只鹰度过不惑之年后,这或许就是他的人生终点了。他的爪子会日渐老化,无法迅速而准确地抓住猎物;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就要碰到胸膛;身上浓密的羽毛十分沉重,使得飞行十分吃力。此时的鹰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条便是过早地结束生命,一条是……经历一个痛不欲生的过程。
海浪继续冲击着礁石,在它狂怒的嘶吼声中,我仿佛听到了冲锋的号角,它仿佛在催促着我,召唤着我。山岩被海浪冲击得发抖,天地似乎也被这吼声震撼得战栗不止,我想起生命曾带给我的无尽欢乐,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续写这部鹰击长空的乐章!
一百五十天,漫长而残酷的历程。我挥动沉重的翅膀,吃力地飞到山崖筑巢。我用喙啄击着坚硬的石壁,整日都在这么做,有时候甚至被撞得眼冒金星。好不容易等到喙脱落了,我却只得到了短暂的休息。新的喙一长出来,我就又得回到被痛苦的烟雾所笼罩的过程中,我要用喙把爪子上的指甲一个一个地。痛苦和饥饿一齐向我袭来,我似乎走到了生死线的边缘,死神正朝着我步步逼近,但我决不退缩。新的指甲长出来了,这也标志着最后也是最痛苦的时刻即将来临,我要用指甲把身上的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每拔掉一根羽毛,我都要被这撕心裂肺的疼痛弄得死去活来。死神的魔爪就高悬在我的头顶,可是我还是不断激励自己,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在哀鸣和痛苦中,斗转星移。一天,我从巢中醒来,灿烂的朝阳已经冉冉升起。我尝试着张开双翼,我感觉它已经变得更加有力。我挥舞翅膀,一股巨大的浮力使我腾空而起――我获得重生了!朝阳正召唤着我,我向着它飞去,我还能度过几十年的光辉岁月!
后记:没有一树桃能绽放永远明艳的笑颜,没有一艘船能拥有永远风顺的航程。严酷的磨砺,会使你的人生旅程更加光辉!
点评
作者巧妙转换写作角度,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借一只正值不惑之年的鹰经受重重痛苦后获得重生的过程,很好地诠释了主旨。文中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生动细腻。鹰由开始的犹豫矛盾到顽强抗争再到涅重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我们生命的历程不也应该如此吗?行文思路清晰,语言形象而富有意蕴。
以小见大,事浅理深佳篇
笼子
唐嵩凯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笼子,区别只是在于笼子的种类――或权力,或金钱,或信用……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作业也是一种笼子。
第一幕
暑假,客厅。
一个面色苍白的孩子正在写着似乎永远也写不完的作业,只要他一走神望望窗外,坐在他身后的父亲就会大声呵斥。每当这时,孩子总是默默地转过头来,继续奋笔疾书。童年,那美好的童年,就在这飞速移动的笔尖下溜走了……
第二幕
阳台的晾衣竿上添了一只鸟笼,笼子里是一只虎皮鹦鹉,毛色黯淡。这是孩子的姑父从外地带回来的,说是给家中营造些欢快的气氛。得到它时,孩子拍着小手,又跳又笑;姑父走后,母亲却把脸一沉:“写作业去,今天必须把《随堂步步高》做完。”说着便把鸟笼挂在了高高的晾衣竿上。谁也不关心这只鸟儿的死活,更别说教它说话了,只有孩子在晚饭前偷偷踩着凳子给鸟儿送点食物和水,不过很快他就轻轻地溜回客厅了。那一夜,孩子听到鸟笼那儿仿佛有声音。
第三幕
早上起来,孩子急忙去看鸟儿。啊!鸟笼里,鹦鹉正呆滞地望着远方,在它的身下,是一滩血迹和数根羽毛。显然,它昨夜想逃脱,但没有成功。孩子正要将手伸向笼门,却被大人拧着耳朵拽回了书桌旁。
第四幕
中午,树叶耷拉着,没有一丝风,太阳炙烤着大地,蓝蓝的天上一朵云也没有。孩子仍在奋笔疾书,心中却酝酿着一个大胆的计划,但只要他的笔稍停,就会引来父亲的呵斥。过了一会儿,孩子听见后面传来了如雷的鼾声,他小心翼翼地转过头,发现父亲已经睡熟了。这真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孩子悄悄地离开书桌,搬了凳子来到阳台上,站在凳子上面摁动了笼门开关。只听“啪”的一声,笼门敞开,鸟儿抖抖翅膀,一头冲向蓝天。孩子一直目送着鸟儿在天空越变越小,直到看不见了,才默默地回转头。孩子正要回到自己的书桌前,不小心碰倒了一只瓶子。“啪”,瓶子粉碎,父亲被惊醒了,瞪着孩子,不由分说地拉过他来,一阵狂风暴雨般的狠揍……
后记:天仍是那么蓝,风仍是一丝也没有。孩子坐在书桌前写着那堆作业,他的脸更加苍白消瘦,目光也变得呆滞了。透过窗户的防护栏望向他,他真像一只笼中的鸟儿。
点评
文章开篇入题,点明题旨,总领全文,结尾照应开头,首尾缀饰,启思明智,形象地表现了当代父母“望子成龙”而制造的“笼子”给孩子带来的压力和困惑。
现实为基,放飞想象佳篇
天堂门前
李莹莹
这天,农夫、商人、政客、基督徒去世,他们的灵魂聚在天堂门前。天堂门槛太高、入口极窄,上帝声明只能采取淘汰制进入。
四人都信心满满跃跃欲试,都认为只有自己才是进入天堂的最佳人选。
果不其然,四人都闯到了最后一关。上帝出现在四人面前,朗声念出最后一道考题:假如寒冬腊月,你遇到一条冻僵的蛇,你会怎么做?
四人纷纷发表自己的高见――
农夫说:“我会把它放在自己的怀里,把它暖醒过来。”
商人说:“我会杀了它,把它的皮剥去卖了,赚上一笔钱,然后把它的肉炖了吃。蛇肉多鲜美啊!”
政客说:“我才不管它呢,谁想救谁救去,哼!”
基督徒说:“我会救它回家,把它搁在火炉边,让它自己暖和过来。”
上帝听后,说:“我已经了解你们各自的态度了,现在,我想让你们真实地体验一下你们的行为的后果。”
上帝手一挥,四人回到人间。果然,每人都发现了一条冻僵在路边的蛇。
农夫拾起蛇,抱在怀里,用自己的体温捂热了蛇。蛇醒来后张口就咬,农夫临死前后悔不迭地长叹:“早知蛇毒,我咋就忘了呢?”
商人美美地饱餐了一顿蛇肉,而且蛇皮价值不菲,他还发了一笔小财,挺高兴的。
政客将蛇踹了一脚,蛇掉进了水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必自找麻烦呢。”
基督徒也被蛇咬了一口,但他认为既然选择了把蛇救回来,就应当承担所有的后果。
四人的灵魂又聚在了天堂门前,上帝说:“你们四人都不合格。首先,农夫和基督徒都被蛇咬死了,虽然善良,但付出的代价太大,那可是你宝贵的生命啊!你俩的脑瓜太笨不会想办法。商人和政客太冷血,天堂不欢迎麻木不仁的人!你们都走吧。”
四人只有默然离开。
望着四人离去的背影,上帝心里乐开了花:“哈哈,我又一次解决了人口膨胀问题,要知道我们天堂的地皮可是寸土寸金哪。你们应该去住地狱的廉租房。上帝我实在是太聪明啦,哈哈哈哈……”
寓言诗范文2
关键词:法语;启蒙;诗歌教学法
法语是一门古老的语言,是世界第一书写语言,全世界有近两亿人在使用法语。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中法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掌握好法语是很多有志青年实现就业和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什么是法语的启蒙教学?
在我国,法语启蒙教学的对象往往是18周岁的大一新生,而一般科学或知识的启蒙教学对象是幼儿。幼儿不具备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只能简单使他们记住结果,这种忽略证明过程的教育方法叫启蒙。启蒙常用的教学方法是用一些启蒙对象已知的类似常识,来说明道理,而不是讲述科学证明过程。大学生的学习水平已超越了幼儿时代的水平,具有基本的分析、归纳、演绎、推理能力,对他们进行启蒙教学,不能只靠单一的说明道理,而应有一套更适合大学生学习特点和思维方式的启蒙教学方法。此文所探讨的法语启蒙教学不是传统意义的启蒙,而是针对法语初学者的语音教学阶段。
二、启蒙阶段所学习的法语有何特点?
法语作为正式的语言文字,诞生于公元842年,《斯特拉斯堡盟约》是第一份以法文书写并保留至今的法语文书。法语一共有35个音素,其中15个元音、17个辅音、3个半元音(也叫半辅音)。这些音素有一整套读音规则,所以法语也是一种拼读语言。初学者在掌握了语言规则后,就能按照字母的排列组合进行拼读。一般情况下,初学者经过努力都能掌握法语的语音和拼读规则。但是因为法语发音所使用的口腔部位与汉语的口腔发声部位并不完全一样,两种语言的语音也不能完全对等,初学者想正确掌握法语发音存在一定的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单靠拼读单词这种传统方法是不够的。我在实践中尝试性地将诗歌朗读作为语音训练,用于纠正学生的发音,强化拼读规则的记忆,取得了比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诗歌教学法
就是在法语初学者的启蒙阶段,利用诗歌这种文学形式,帮助学生们学习法语的发音和拼读规则,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一定的语言和文化基础。
(一)诗歌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学形式,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最初的法国诗歌都由诗人吟唱,时而伴有乐器。法国中世纪的行吟诗人(troubadour,trouvère)往来于各座城堡,为城堡主人吟唱祖辈口口相传的英雄史诗、传奇故事,其中不乏一些流传千古的佳作。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诗经》也历经岁月洗礼,愈久弥新。全世界各民族都以诗歌作为文学的开篇,因为诗歌高度、集中地概况、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并具有极强的节奏韵律,极易为广大群众接受和传诵。即使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初学者,没有单词储备量、也没有语法基础,只要教师对单词的词意加以解释,初学者就能初步了解诗歌的大意。初学者朗诵诗歌时,能解其义、通其理、会其意。因此教师可以将诗歌作为语音启蒙阶段的教材。
(二)我们可以从人类的语言学习规律中获得启发。婴幼儿学习母语时,处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受到语言和外界交流的刺激,逐渐积累和记忆语音符号,在一岁时他们就能听懂母语,并简单地交流。似乎婴儿对语音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很强。大学生初学一门外语时,也可以借鉴母语学习的规律,比较典型的教学方法有image-phonétique(图像-语音教学法):即在学会拼写单词前,先记忆单词的读音,将单词的发音与所代表的形象联系起来记忆。传统教学方法是遵循“看单词—拼读—记忆”的步骤。诗歌启蒙教学法属于前者。相对于孤立、分散的单词,诗歌更易记忆,因为诗歌的记忆属于形象的、具体的记忆,不是单纯的语音组合,而具有完整的意义。
(三)教师针对每个法语音素,选择合适的韵文诗,这类诗歌中以某个或某些音素作为韵脚,恰好可以用作语音训练的材料,教师针对性地示范该音素的正确发音,学生们在跟读和背诵时反复练习这些音素,并掌握发音要领。比如针对[y][i]两个元音,教师选择了法国20世纪现代派诗人保尔.瓦勒里的短诗《精灵》。
Le sylphe
Ni vu ni connu
Je suis le parfum
Vivant ou défum
Dans le vent venu!
Ni vu ni connu
Hasard ou génie
A peine venu peine
La t che est finie!
该诗结构简短轻巧,[y][i]两音交替出现,重复多次,产生了节奏短促的音乐效果。教师领读数次,学生们基本能背诵并理解。这种教学过程符合人们学习语言的规律:即对读音进行模仿、矫正和记忆。
(四)语言的形式和发展有地域性、历史性、社会性和文化性。语言离开文化的土壤将会失去生命力,曾经有位波兰的眼科医生柴门霍夫于1887年创立了世界语,旨在消除国际交往的语言障碍,想形成“世界普通话”。这种想法太过理想主义,从世界语的发展来看,人们似乎遗忘了这种国际辅助语。其根源在于世界语缺乏社会文化土壤,没有持久的生命力。语言和文化紧密相连,我们不能孤立地学语言,最好能了解与语言相关的文化知识。对一个国度和民族的理解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这个国家的母语。学习诗歌就是有效途径之一,诗歌里包含了大量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信息,法语被人们誉为“诗的语言”,“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法国有很多文学大师和作品,如广大中国读者所熟知的《拉封丹寓言》,是十七世纪著名诗人让德拉封丹所作的寓言诗集,他从古代寓言家伊索、费德鲁斯的作品中汲取灵感,诙谐地描绘动物的举止,勾勒出一幅针砭人间社会时弊的图景。拉封丹的寓言诗一般为动物间的对话,可以让学完35个音素的学生们朗读并表演。学生在熟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用表演的形式分组背诵诗歌,如《知了和蚂蚁》,《乌鸦和狐狸》。按照“教师讲解—领读—学生背诵—学生表演—教师纠音”来完成语音课程。初学者往往表现出对语言的强烈兴趣,但初学者的兴趣实质,实际上是对语言所代表的文化或产生语言的国家的某种片面理解的兴趣,这种兴趣随着学习时间的增长而逐渐消磨,从而对学习效果产生消极影响。诗歌教学法可以满足初学者对异国文化的好奇,将枯燥的规则和有趣的教学融合互补,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在幼儿的启蒙学习阶段,家长通常教给孩子简单的儿歌、唐诗,当幼儿成年后,印象最深刻的仍然是幼儿时期家长传授的儿歌和唐诗。教师如何利用这个现象中的规律,做好法语的启蒙教学工作,也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实践的问题。挑选合适的故事寓言诗,让它成为学习者对法语和法国文化的最初印象,为今后的法语学习打下良好的语言和文化基础。
(六)如何加深学生对法语诗歌的理解呢?让诗歌在启蒙教学阶段发挥作用?
目前,大多数人学习外语都依靠母语为参照体,不可否认,母语是学习外语的前提条件和工具。教师应考虑到学习者的实际学习条件,适时对诗歌加以翻译,而用母语翻译出来的诗歌能让学生更直观地领会原作的含义和意境。这也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将法语名歌《A la claire fontaine》翻译为诗经体:
A la claire fontaine 泉水何其清澈 M'en allant promener 我以漫步踟躇;
J'ai trouvé l'eau si belle 水光何其潋滟
Que je m'y suis baigné 我以沐浴身心。
Il y a longtemps que je t'aime 思君良久,
Jamais je ne t'oublierai 不敢或忘。
或将唐诗翻译为法语诗,用中法互译的诗歌作为学习参考资料,可以化解语言不能一一对等的尴尬,还能加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兴趣,并顺应语言学习的规律:即外语学习者往往将外语和母语进行对照,再加以理解和消化。
经过在两届学生中推广诗歌教学法,我们已整理了一套基本完整的启蒙阶段的法语语音教案,教案按照法语音素分类,每个元音音素的学习内容包括发音规则和要领、例词、诗歌、练习四个部分,每个辅音音素的教学内容包括发音规则、要领和对比发音练习。学生们均表现了极大的学习热情。
总之,在启蒙阶段中,借助诗歌教学法,学生们基本能掌握读音规则,发音基本正确,能独立完成拼读。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诗歌教学法能使学生们掌握一定数量的法语诗篇、格言、歌曲、绕口令等,学生们初步开始接触法国文化,有利于将语言和文化融会贯通。诗歌教学法充实了教材内容,适用于法语专业的大学生。作为教师的教学特色,这种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学互长,将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学生和教师一起学习美的语言,欣赏美的诗歌,学生们对自己的专业产生了求知的欲望,能长期保持学习的热情,教师也能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培养良好的师生情谊。由于诗歌的魅力,教师会在学生们心中播下诗歌和语言的种子并滋生美好的情怀!(作者单位: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Histoire condensée de la littérature fran aise du Moyen Age au 18e siècle》郭麟阁 商务印书馆 2000年5月第1版.
[2]《Histoire condensée de la littérature fran aise ( le 19e siècle)》郭麟阁 商务印书馆 2000年5月第1版.
寓言诗范文3
[关键词]外语实验教学;教学策略;教学环境;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8-0087-03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8.017
一、引言
正如语言学家Holec指出的,外语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获取语言和实际交际能力,帮助他们获得自主,即学会如何独立学习。而有效外语教学的关键就是要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资料,创设真实的运用语言的情境和机会。所以,开展外语实验教学有其必然性。实验教学是本科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但长期以来,人们对外语学科是否需要开设实验课,哪些类型的课程适合开设实验课,实验课程如何开设,实验课与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关系是什么,实验与实践、实训概念如何定义等都持有不同的意见。四川外国语大学作为全国历史最悠久的几所专业外语院校之一,自建校以来,一直以外语学科为主,多个文科专业共同协调发展。如何在这种环境下发挥省级实验示范中心的作用,探索外语实验教学的变革与提升,对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专业外语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外语实验教学的问题与思路
我国的外语教学经历了长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授型”教学模式。但随着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进步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目前的外语实验教学通过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了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的立体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结合多年的外语实验教学及管理实践,我们认为,外语实验教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强调参与和体验的训练过程,是对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学习观、媒体观以及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师生交往的很大转变。外语实验教学需要明确一种定位,两个贯通,三方支撑,四类互动,五个转化。
1.一种定位
以现代外语教学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和手段,开发利用多媒体外语学习资源,创设语言学习的真实环境,结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外语实践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推动外语实践教学改革,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外语教学和学习的水平和质量。
2.两个贯通
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为主线,在实践教学中一方面将外语知识、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个人素质培养相贯通,将科普英语、视听说技能、写作与同传翻译、专业外语课程与公选课、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等在教学要求中相贯通:另一方面将外语实验课程群与教学改革的目标定位、教学的模式构建创新相贯通。根据外语课程发展的内在联系及培养侧重,将若干个关系密切、互动性强的学科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结构和特色的外语课程群,如外语与国际商务,外语与外交,外语与国际新闻等。
3.三方支撑
外语实验教学过程就是一项实践活动,而这个活动的开展需要三个方面的支撑,即资源、平台和助学者。平台是外语实验教学赖以开展的物质基础,资源是外语实验教学的对象和软环境,而助学者是外语实验教学的引领者、协调者和督促者。外语实验教学的直接结果和目的便是学生外语语言技能的提高。
4.四类互动
将实验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相结合,着力转化的过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将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创设一个知识准备、探究交流、引导反思的情景,实现动脑与动手的互动。将先进的设施及技术保障与优秀的师资及助学团队相结合,营造一个实际外语应用及创新环境,实现技术与人的互动。将多样的教学管理手段及方法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相结合,促使实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实现运作与学生交际能力的互动。
5.五个转化
一是转化“外语知识”为“交际技能”;二是转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三是转化“单科实验”为“多科实践”;四是转化“课本学习”为“资源共享”;五是转化“教师主导”为“师生交往”。
三、外语实验教学环境的探索
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支撑是外语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基础条件,也是外语实验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教学环境对学习活动的保障主要表现在教学资源、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设施和教学管理六大方面。其中,媒体及媒体环境被认为是教学环境中有效外语教学的重要方面。媒体环境的合理选择与规划既是有效外语教学的现实支撑,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限制了外语教学实践的空间。下面,以本校数字化外语语言学习环境的搭建为例,对外语实验教学进行探索。
数字化校园的软硬件平台是开展教学实验、自主学习,以及教学管理的基础,四川外国语大学经过十多年建设,已建成了一个拓扑结构合理、防灾应变能力较强、网络安全措施得力、千兆骨干稳定畅通的数字校园。学校外语实验教学环境具有“以人为本”的理念追求,现代化的教学硬件条件、功能强大的教学平台、多样的学习功能,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优质的管理服务与培训体系,较为完善的资源开发构架。
1.丰富的学习功能
外语语言学习环境的搭建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丰富的、适合自主学习的语言材料,创建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使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式地接受真实语言的有意义的输入。学校在规划和建设数字化语言学习环境的时候,注重语言学习的特殊性,充分考虑到外语语言学习过程中,学生“听、说、读、写、译”基本训练、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训练、自主学习等要求,构建了功能完整的学习环境。
(1)丰富高效的授课功能:系统能提供给教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的情景教学模式以及快捷的教学效果评价与分析,提高教学效果,特别是利用各种教学系统软件可以最大限度地模拟语言的交际场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多样先进的学习功能:系统提供给学生多样的学习模式(协作式学习模式、发现式学习模式、讨论式学习模式等),合理的学习指导,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样的学习手段(在线提问、在线点播、网络课程、虚拟实验等),科学的学习测评。
(3)交互式的开放功能:学校的语言学习环境是构建在校园网基础上,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课程:并且,自主学习中心也是面向全校师生开放。
2.优质的管理服务和培训体系
学校在建设一流的硬件设备、丰富的软件资源、完善的教学应用系统的同时,投入相应的人力和经费,建立以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的服务保障体系。首先根据数字化教学环境的功能特点和特殊要求,配备了较高水准的专职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教学设计专家等人员,直接面对广大师生,形成了以技术服务为一线,网络运行与信息管理、资源研发、教学研究为后盾的服务体系。
只有让广大师生掌握先进的技术才能支撑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运行。因此,学校不断总结经验,在教务处、人事处的协同下建立了完善的信息技术培训体系,包括六大模块:新进教师信息技术岗前培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老年大学信息技术培训、教学媒体设备使用培训、重庆市教育技术培训和针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等。充分体现优质服务体系保障和支撑技术应用的服务理念,加快了学校教学信息化进程的推进。
3.完整的资源开发体系
学校的教学资源建设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包括题库,音视频素材库;二是网络课程库建设;三是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教育技术中心为适应学校对教学资源建设的要求,更好地体现教育技术为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的宗旨,依托自身的技术优势,全面支持各教学单位对资源建设的需求。学校的外语实验教学资源库包括试题题库3个,十余万题,课件库2个68门,网络课程库3个893门,多媒体素材库1个101479条记录,以及自己研发的试题管理平台、网络课程开发平台、多语种语料库管理平台等。
4.外语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经过多年的外语教学实践,学校逐步形成了适合外语语言教学特点的“三层次、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按照“基础性”、“设计提高性”、“综合模拟性”三个层次的要求,建立并完善了由“基础实训”、“技能技巧与交际训练”、“综合模拟与实践训练”三大实验教学板块组成的多元化、递进式、既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基础实训”主要指听、说、读、写、译等的基本技能的训练。“技能技巧与交际训练”一方面是对几种基本技能的提高训练,另一方面也是指围绕某些问题和话题,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设计活动,在组织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综合模拟与实践训练”则是要求学生根据特定的情境和实践问题,如外贸交易会、商务谈判、国际会议等,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外语交际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达成具体目标。该实验教学体系涵盖了从基础到提高,从单项训练到语言综合应用,从单纯语言训练到专业语言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实验教学环节,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生外语学习的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将语言应用于实际交际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职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寓言诗范文4
1、C语言是高级语言。
2、机器语言(machine language)是一种指令集的体系。这种指令集,称机器码(machine code),是电脑的CPU可直接解读的数据。
3、汇编语言(assembly language)是一种用于电子计算机、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或其他可编程器件的低级语言,亦称为符号语言。在汇编语言中,用助记符(Mnemonics)代替机器指令的操作码,用地址符号(Symbol)或标号(Label)代替指令或操作数的地址。在不同的设备中,汇编语言对应着不同的机器语言指令集,通过汇编过程转换成机器指令。普遍地说,特定的汇编语言和特定的机器语言指令集是一一对应的,不同平台之间不可直接移植。
4、高级语言主要是相对于汇编语言而言的,是较接近自然语言和数学公式的编程,基本脱离了机器的硬件系统,用人们更易理解的方式编写程序。编写的程序称之为源程序。
(来源:文章屋网 )
寓言诗范文5
有关意识这个“世界之结”的考量,几千年来便一直没有停止过。从远古时期的图腾灵魂崇拜,到现代科学中开始对意识这一词语进行新的还原和考究,意识这个现象显现得愈加神秘。我们无法否认的是,在人类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过程当中,意识发挥的就是其中主导的作用。而人身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主体,抛开主体来谈意识这无疑是不现实的,但对于人这一主体而言,语言就是其开启沟通桥梁、打开世界认识大门的一把钥匙。语言是人类开启意识的启动前提,有了语言,才有了人类特殊意识的开启方式,两者之间为因果关系。[1]故而,只有在意识的研究中加入语言的构成因素,才能真正地解答意识的问题。
一、意识的哲学起源
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讲,意识就是人脑对大脑内外表象的觉察意识。意识随人类主体衍生,从人类出现开始就一直存在,也正是因为人有了意识,所以才会进一步使得思维拓展形成。故而,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也就由此而始。但是,随着世界、社会进程的发展,人们慢慢发现其实自己并没有真正客观地认识到了世界,而且随着世界的发展,许多人们以为原本熟知的现象变得越来越复杂,所以,人们就开始把最初的世界这一客观存在体的研究慢慢转移到了身为主体的人的身上。[2]对于“人”这个主体而言,意识是沟通其与社会进行研究的一个纽带,故而,意识就成为了哲学研究中的首要对象,本体哲学的研究也开始逐步向心智哲学的研究而渐渐进化。
(一)意识
意识的形态如何?其实质又是什么?其实在我们研究意识的时候,首先需要弄懂的就是什么是意识?它是否是个有形的物体?是概念抑或是实质?如果是实质,其是否存在着本体形态?如果它是一种概念,那么它的定义又是什么……如此种种,对于意识的研究而言,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而时至今日,学界也没有就此作出任何明确的推论,这也就使得意识的研究虽然已经进展多年,但它能取得的真正实质性的进展却是愈加寥寥。
学界认为,区分意识的问题,首先要对它的容易问题和困难问题作出一个明确的界定和清晰的定义。意识到问题的解答过程就是思维的起点,这也就决定了没有问题的意识,本质上就是一种肤浅的意识。而所谓容易问题,就是对人的感知、学习等现象的认知过程,但研究意识的真正困难之处是因为要进行经验的解释过程。即人类的主体感觉过程与物理系统之间的区别。[3]我们可以发现:即便是再无经验和意识的物理系统,都无法在没有主体感知的情况下得以进行,由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意识的问题能够通过物理的还原方法来进行认知,得到一个具体的结论,但经验的问题却是明显无法得出的。如果想要回答有关意识的困难问题,还需要我们将目光重新着眼于哲学上。在心智哲学中,我们可以将物理系统和主体感知融合在一起,得到一个新的心理物理原则,进而将经验与物理过程进行关联。
但有关困难问题的观点在学界有很多不同说法。著名哲学家Churchland对意识困难问题的观点就颇不赞同,她略带讽刺地将困难问题称为欺瞒问题,她给出了这样的观点:如果困难问题的观点存在,那么它本身就是主体所产生的直觉错误上的产物,因为容易问题和困难问题实在难以界定或分割,在界定什么属于困难问题而什么属于容易问题的时候,本身就会掺杂了主体本身的既定判断,而这实质就是将意识剥离于认知的现象。这种质疑在哲学界也获得了许多的赞同,甚至有许多国内学者也纷纷认为,这样区别容易和困难问题的方法,本身就是缺少实践依据的。[4]
(二)一元论和二元论问题的争议
意识的本质争论冲突其实质在于学界对其究竟是一元论还是二元论的问题无法形成一个鲜明的统一。哲学家Chalmers率先提出了意识的容易问题和困难问题,故而他的立场毫无疑问是支持二元论的。他继承了笛卡尔的身心两分的主要思想,强调自然主义的二元论。他认为:人类通过感知进而获得了经验,由于其主体经验所限,生存的世界有时无法直观地通往人的内在世界,此时便又衍生了一个世界,即一个名为心理的世界。但是,感受却无法脱离于物质而存在,这些感受的获得往往来自于另外一个物理世界。“我”作为一个本体,“我”的感受来源于另一个世界,却不见得我也同样能够清楚地了解到这样一个物理世界,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会怀疑这个世界的存在。这也就是笛卡尔“身体交感论”的初步雏形。身体交感论思想的实质是:身体和心灵可以区分而存在,身体是具有延展性的实体,而心灵也是实体,区别只在于物理也就是身体相比,心灵不具有延展性,故而,身体交感论认为,身体和心灵是同时存在的,二者之间互为依托,并且可以同时存在。
身心的二元论其实是符合很多人观点的。佛教认为,宇宙中的诸事说到底只是一个“心”字而已,有心方而有识,心与物之间没有任何区别,两者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反而是一个统一的关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宗教的教义也可以说是二元论思想的一种体现,两者虽有所不同,但却都有着一元或二元论的认知。即便是无宗教信仰的人,大多也支持着身心两分的这样一种观点。事实上,二元论的思想于生活中也有着诸多体现,如人们会说“我的身体”或者“我的悲伤”,这本来就意味着人们已经觉得“我”这个主体是可以与“身体”或者“悲伤”进行区分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二元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开始慢慢无法解决身体和心灵的关系,因为按照二元论的观点:身体本身是一种实体,而意识则是另一种不具备延展性的实体,它们之间是如何互相进行转换的?这个问题却始终没有人能得到答案。正因为在这样一个基础上,二元论的思想也开始慢慢出现分歧,许多哲学家开始向一元论的方向进行转移,有关一元论的诸多观点,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两个观点就是“唯物论”和“唯心论”,唯物论认为物质是真正的主体,物质优先于心灵而存在,但唯心论却正好相反,它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于心灵所主导的,心灵活动引导本体对外界的环境作出反应,心理活动要优于物质而存在。
(三)有关意识的研究途径
真正关于意识研究所需要争论的点在于:意识究竟是如何存在的,它是人类在感知思维能力中所附加的一个成分还是和思维存在内在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果意识是一个附加条件,那么意识本体论的问题就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因为我们必须对意识的进化过程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从而对意识的起源过程有完整的研究。因为意识的进化过程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益处,但其他生物是否和人类一样也进行了意识的进化过程却无从知晓,如果我们承认了意识进化的思想,那么也就必须对其他生物由意识进化所带来的好处进行一个完整的分析。如果意识和思维是一体存在且不可分割的,那么关于意识的所有问题就都变成了徒劳的研究,因为如果意识和思维绑定存在,那么任何一个具有记忆和思维的生物,它在进化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会也经历伴随着意识的进化,当然,由于其是绑定存在的,所以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单独的意识是并不存在的,也就没有了所谓的意识研究可言。
事实上,在意识研究的过程中,二元论的思想已经开始逐步被主流所淘汰,成为了人们避之不及的洪水猛兽。但二元论的问题在于:它们都认为人的身体和心灵两者都是物化的、独立自主的实体。但是由于二元论的思想并无法就意识和身体的统一得出一个相关的可靠结论,所以它被社会的淘汰也就成了正常的现象。
由于二元论发展的诸多滞后性,一元论的发展于是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区别在于,一元论只承认身体或者是心灵中的其中一个占据主导位置,一元论虽然分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但这两者的实质却是完全相同的。它强调身体或心灵的独立性。但相较于现行的唯心主义,强调唯物主义的其实更占据主导地位。唯物主义更认同于身体上的物质的存在,在现代社会,唯物主义无疑更加被社会所接受,同时,这也是物理事件所进行的一个完整过程。
二、语言哲学到后语言哲学的转换过程
语言和意识的作用是不可分离的,20世纪初由于语言性转向的影响,语言哲学开始慢慢占据了主导地位。而这个转向是因为分析哲学的发展而造成的。分析哲学的观点认为:语言的误用是导致哲学开始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故而在此基础上,将语言作为一种方法对现代哲学进行清理,无疑也是一种现代哲学的整合方法。在分析哲学中,虽然分析哲学的流派非常复杂,其中所持有的观点也各不相同,但是,它们的原则却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将语言对哲学的建设性作用放在首位,把语言分析作为哲学发展的关键要素。在语言性转向的发生时期,许多哲学家如Frege、Wittgenstein等人都是以分析哲学为其主要研究领域的。在研究的过程中,他们主要以逻辑性的思维尤其是数理的逻辑为分析的工具,通过形式语言来进行哲学分析,其目的就是为了简洁抽象的逻辑性系统,从而来明确界定出语言对哲学的意义。语言哲学方面的哲学家Chomsky曾说:语法的生成其实就是由逻辑系统所形成的,他以语言作为基本的哲学假设,从生成规则的转换出发,对新生成的句子进行研究。同时,他明确表示反对形式主义的流俗,试图在经典逻辑的基础上以构建新的逻辑秩序,并且将此作为分析工具,从而将日常的语言作为语言哲学所研究的对象。如此,才能在语言的构建过程中得到语言的真正意义。20世纪60年代后,语言哲学开始逐步进入顶峰的研究状态。因为研究的意义所在,研究过程中对心灵研究的重视作用开始进一步增加。语言知识、社会现象及它们的合理性等诸多方面,都需要通过对心灵现象进行研究才能达成。故而,语言哲学的作用开始下降,而心智哲学的地位慢慢提高,并且取代了语言哲学的第一哲学地位。
所谓心智哲学,它的研究过程包括了心智的本质、特征、活动和功能等许多方面。同时,它们与大脑的关系也是心智和语言两种哲学间互为依存的有关证据。在社会中,大脑对于意识有依存性。意识是思维的本质,而思维又是表征的本质。所谓表征,指的就是人大脑中信息的呈现方式,也是外在事物存在于心理活动中,并在心理活动中进行内部再现的过程。
在社会活动中,大脑可以起到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的作用,在此过程中,语言将人类从外界环境中得到的经验加以抽象化,由此来进行表征。
虽然表征的方式在目前仍未有一个明显的定义,但语言在表征中的作用却是我们无法忽视的。故而,语言活动也大体可以算做是心智活动的基础反映。哲学家Searle曾说:“语言可以作为心灵哲学的分支之一而存在”。目前,心智哲学的研究方法大概能够分为两个蓝本,其中一个是形而上学为取向的语言研究,而另一个则是以科学为取向的语言研究。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这两个蓝本都是以语言分析为研究工具,从而对心智哲学中的问题进行阐述。而在语言学的角度看来,心智哲学中的各类心理现象,其实也可以大体看作是语言问题的概称。它们通过对已知的语言研究对象和未来的研究对象间进行对比,由类比移植等方式进而虚构成了词语的命名方式。Jaynes认为:主观的心灵实际上是由词汇经过多方构建进而所得出来的一种结论。故而,意识起源于人类语言能力这种说法无疑是更加增加了可信度。对心智哲学的发展来讲,形而上学哲学虽然中心地位得到了恢复,但是语言哲学的分析却一直都是存在的,心智哲学脱胎于语言哲学并且由于它的进化,对语言哲学也产生了许多的影响,同时,语言哲学的蓬勃发展也为心智哲学提供了明确的理论依据,在心智哲学的发展过程中,语言哲学在这一哲学中开始占据着比以往愈加重要的作用。而后语言哲学与经典哲学的区别就在于:首先它吸收并借鉴了西方哲学的特点,但却并不局限于陈词滥调,而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新的研究理论。其次,从日常的社会生活下手,寻找具体语言问题,同时结合汉语的语境,将西方的语言哲学和本土的趋势相结合,使语言风格转为多样化。在21世纪,语言哲学开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益于揭示语言和人本体间的相关联系,同时也为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本文就是从后语言哲学的角度出发,着重探求语言和意识的联系,从而进一步考证语言哲学在心智哲学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寓言诗范文6
我忽然想起了我的小姨。梳着假小子发型,忽闪着两只亮晶晶的大眼睛的小姨,上学的时候,课余时间基本被老师布置的作业占用了。从初中到高中,每天中午放学后,小姨写作业常常是写到该去上学了,还没有写完;每天晚上9点以后放学,小姨草草吃过晚饭,经常是写到次日两点以后,才能完成全部作业。有时候,小姨手里拿着圆珠笔就伏在作业本上睡着了,把个外婆心疼得直流眼泪,连连说女娃子轻松长大,找个好男人过日子就可以了,这是受得哪门子罪呀!好在小姨的学习成绩非常优秀,考上一所西安的大学后,才总算是有了些可以自己随意支配的时间。在大学的校园里清清爽爽漫步的小姨,终于感觉到了一种来自时间和自由的奢侈。有点遗憾的是,小姨现在在北京一所大学的附属学校教书,还是忙得脚后跟踢着后脑勺――她的时间又被一种新的压力绑架了。阳泉离北京四五个小时的路程,小姨一年也顾不上回来几次。小姨说很感谢老师对她的严格,老师的严格是对学生的一种爱的表达。小姨说当年自己对老师恨得咬牙切齿,恨不能将严格的老师连骨头带肉咬碎的想法,现在觉得非常幼稚。
是的,人生是一笔存款,那些大把大把的时间抑或钞票,看上去是属于自己的,自己能够自由挥霍的却不会太多。上学就不要说了,学生的时间都在“出纳员”老师的手里。参加工作了,需要兢兢业业,今日工作不努力,明日努力找工作,让多少人心惊肉跳。中年时期,上有白雪覆顶的蹒跚父母,下有正在上学的枝青叶绿的子女,你如同一根悬在半空的柱子,上有牵挂,下有重托,睡梦中都会累得出汗。老年又会有一堆烦心事,比如儿女的家庭了,老伴和自己的身体质量了,虽然想支配些时间,干些自己愿意干的事情,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对于我来讲,相对能自由分配自己时间或者存款的时期,就是现在的师专时期了。
我因为爱好文学创作,又担任着学校文学社的社长以及校刊、校报的主编等没有工资的闲职,学习和文学活动难免会发生一山不容二虎(一公一母除外)的冲突。平时参加阳泉市作协了、各县区文联了,以及山西及全国的文学社团举办的活动,无论我是代表学校文学社团、校刊、校报去参加活动,还是自己应邀去参加活动,老师都将属于我的时间慷慨准支、一路绿灯,准许我请假前去参加。每次去参加活动,老师都叮嘱我注意安全,要在活动期间多宣传学校的文学社团和作者,同时嘱咐我带上教科书,会议休息期间把课程补上,看不懂的章节回来请咨询授课老师或者同学。
有一次,我应邀参加安徽作协在合肥主办的首届安徽省青年作家交流联合会的时候,正赶上学校期末考试。是去参加考试,还是去参加会议,我踌躇不定,举棋难下。如果耽误了考试,显然不利于自己的学习“本职”;如果不去参加会议,我就会失去一次和全国的文朋诗友们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机会。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了班主任的办公室,将心中的困惑说了出来。老师沉思良久,最后沉重而又慈爱地拍了拍我的肩头,让我写了请假条,又找中文系主任与系党组书记签字,表示同意我随后补考,使我终于轻松踏上了火车,参加了一次大快朵颐的文学盛宴。
在学校的日子里,老师对我的学习时间卡得分外吝啬,对我的学习和文学创作分外关注。有一次,我偷偷把文学刊物带到课堂上阅读,老师轻轻走到我身边,将刊物拿到了讲台上。课后,老师在他的办公室里将刊物放到我手上,告诉我爱好文学是很高尚的,但是如果因为文学而耽误了正常的学业是很遗憾的。他说对于学生来讲,学业是主食和主菜,而文学是零食,只有吃饱主食才能满足身体的发育需求。他说文学是一个方方面面知识需求量很大很庞杂的文本,我只有趁在校之机,多学各种知识,才能在将来的文学创作中,脑子里有千军万马可以调遣,才有可能写出高质量的文学作品来。说实话,我当时觉得老师对我有点太过严格了,有的学生上课期间“身在曹营心在汉”,甚至找各种借口请假,在宿舍睡大觉,到网吧聊天,他都没有这样严厉地批评过,而我在课堂上看了几篇小说,他就这样教训我。我又不是他家的儿子,我学好学坏和他有一分钱的关系吗?真是老公鸡喝米汤――寡得伤心。鉴于此,每次一收到全国各地报刊寄来的样刊,我都会在第一时间通过微博、微信向老师汇报。说是“汇报”,其实我也有点炫耀的意思。意思是您不是说我上课看文学书籍耽误学习吗?您看我的文章又在国家级或者省级报刊发表了。逢此,老师都会及时予以点赞,给我鼓劲、加油,还对文中的某些字句进行点评,说某句话就吸收了教科书某篇文章的营养,由此可见,上课时间好好学习课程和课余时间潜心文学创作,二者要双管齐下,才能事半功倍、相互促进呀!我觉得自己的眼睛发热,此后我再也没有将文学报刊带到课堂上,同时感觉到课堂知识确实对自己的文学创作起到了“施肥浇水”的作用。
????我的班主任对我的时间支出严格把关,对别的学生胡乱消耗时间,经常推心置腹做思想工作。每次“突击”到班里检查,对那些旷课和不学习的学生,也是恨铁不成钢,我经常看到他的眼中闪烁着父亲般的严厉。他常常说:“严厉只能吓唬住那些老实的学生,对那些不听话的学生根本没用。师生本来就没必要成为‘敌人’,也不存在谁拿住或者拿不住谁的问题。”是啊,严与不严都是爱。老师替学生把住时间,学生可能就会多学点东西;学生执意要浪费自己的时间,执意要成为恶意挥霍时间的“败家子”,老师只能是摇头叹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