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峡的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三峡的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三峡的诗

关于三峡的诗范文1

[关键词] 旅游开发 创新 三门峡

三门峡市地处黄河中游,西安、洛阳两大旅游热点城市之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是,三门峡市旅游业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三门峡市旅游资源的特征

1.黄河历史文化内涵丰富

三门峡市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仰韶文化遗址”填补了中国远古文化发展史上的空白,并以此开创了中国近代田野考古的先河,揭开了我国研究原始社会的第一页。周代虢国时期的墓葬和车马坑群的考古发现,1990年、1991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重大发现,填补了我国周代考古的缺环和河南省西周文化旅游的空白。“鸡鸣狗盗”、“紫气东来”、“公孙白马”、等成语故事和历史典故均发生于此。区域内人类文化遗址、军事防御遗址、宗教和礼制建筑群、石窟和摩崖石刻、古代水利和交通工程、历史纪念地、革命纪念地、古塔、碑碣、特色民俗等人文资源类型多样,种类齐全,组成了三门峡市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画卷。

2.军事文化突出

在三门峡的历史文化中,军事文化占有突出的位置。中国历史上设置最早的雄关――秦函谷关,位于灵宝市境内,地处长安古道上,关道崎岖狭窄,地势险要,为兵家常争之地。杜甫笔下的“石壕吏”以及春秋前的“败戎桑田”、“出谷会师”之战,战国时期的“五纵攻秦”、“割城求和”、“无忌伐秦”等战事,秦末的“周文入关”,汉代的“函关伏兵”、“献帝出关”以及“崤函七战”的雁翎关等战事以及唐以后的“西原大战”、李自成“二出函谷”等皆发生于此,构成了三门峡地域文化绚丽的亮点,极大地丰富了其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3.各种景观相映成辉

三门峡市有着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山水文化相得益彰,景点众多,且独具特色。有黄帝活动的中心地――荆山及铸鼎原;有中原最高峰――老鸭岔恼和自然人文兼顾的亚武山;有中华民族不屈精神象征的黄河中流砥柱;各朝代的文人骚客、达官名流在此留下了无数的诗、词、歌赋、碑记、论著等,如宋之问、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等;古城陕州城是西周时期焦国的都城,自汉代置陕州后,这里一直是古都西安、东都洛阳之间最大的名城望郡和豫西地区经济、文化的中心,至今尚保留有众多遗迹。

4.秀美的自然山水

在当今世界上,生态旅游已成为时尚。三门峡辖区大部分属豫西山区,许多深山区,人迹罕至,植被覆盖率在90%以上,山峰嶙峋怪异,泉溪潭瀑遍布山间,生态环境几乎无任何污染。卢氏县被称为“中原净土”和“豫西后花园”。每年冬季成群的白天鹅、野鸭、大雁在三门峡库区水面、滩涂湿地越冬,构成一道靓丽的田园景观;陕县温泉疗养风景区;卢氏九龙洞地下暗河;灵宝万亩芦苇荡湿地等。这些近乎原生态的旅游资源都有待于开发利用,为三门峡生态旅游开发提供了巨大空间。

二、三门峡市旅游的现状及原因

1.三门峡市旅游现状

(1)旅游形象不够突出。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在城市规划和发展过程中人们很少考虑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发展问题,使三门峡市缺乏有个性的旅游形象、风貌和特征。建国后,三门峡市先后做过四次城市规划,都主要集中在工业布局、交通、环保、公园等方面的规划,而对旅游考虑很少,至于旅游形象则从未注意。

(2)游客停留时间短。三门峡市旅游资源丰富而没有成为旅游热点地区,大多数游客只是过境游客,甚至是过而不入,所以旅游收入总量比较低,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受西安、洛阳两大旅游热点城市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游客不愿中途下车到三门峡来旅游,即使下车也仅仅把其做为一个中转站,进行短暂休整,停留时间短;二是近年来,山西古城、黄河壶口瀑布等旅游景点的旅游开发力度很大,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城市,吸引了大量游客,部分游客仅在此游览一、两个景点既奔古城、大院或瀑布而去。因而在三门峡市没有形成食、住、购、娱等方面的消费,造成旅游总收入不高。

(3)旅游产品单一。三门峡市不仅山水秀美,而且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而在现实的开发过程中,人们往往仅注重了开发其中的观光价值,忽视了其文化价值。文化内涵深厚的旅游资源必须进行深层次的开发,细细品味。游客观花式地匆匆看上一眼,很难体会到三门峡市历史文化的韵味,单一的旅游产品无法使游客很好地了解三门峡、走进三门峡,从而使三门峡难以成为一个具有很强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2.三门峡市旅游业现状成因分析

(1)区位条件限制。三门峡市地处西安、洛阳两大旅游热点城市之间,受这两大旅游热点城市的阴影效应影响,使得游客过而不入,或入而不停。陇海铁路的多次提速,三门峡市车站停靠车次的调整和减少,连霍高速公路的贯通,客观上使得西安和洛阳间的联系更为便捷,从而使三门峡市失去了大批游客。

(2)旅游产品开发缺乏力度。绝大多数景点吸引力不够,被动观赏性的景区多,游客休闲和参与性的景区少,而且各景点规模普遍偏小。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景点设置、服务质量等都基本停留在表层,缺乏有效的挖掘和开发,因此,造成景区景点的文化品位不高, 从而无法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

(3)旅游宣传促销不力。旅游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其宣传促销力度的大小与优劣在旅游开发中显的尤为重要。由于宣传促销力度不够,因而外界对三门峡市的旅游形象较为模糊甚至淡忘。与此同时,周边地市却不断加大了宣传促销力度。如山西平遥古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等景区不仅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顿上投入了大量财力、人力,而且在宣传促销上通过各种媒体开展的系列宣传促销活动,掀起了巨大的促销攻势,使其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游览,因此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4)旅游发展环境不佳。主要表现为旅游基础设施不配套、不完善,旅游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差。此外,部分景区管理不善,卫生条件差,摊点挤占景点,欺客宰客,从业人员服务不规范等等现象也是导致游客不愿光顾的重要原因。因为预期效益不高甚至得不偿失。

三、旅游开发的思考

1.准确提炼旅游形象

三门峡市目前的旅游形象模糊,特色不突出,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应着力打造以黄河为主线、以黄河文化为核心、以仰韶文化、黄河峡谷文化、陕州文化、虢国历史和军事文化为辅的多层次的旅游主题。形成以黄河文化和生态旅游为品牌的旅游景区网络,围绕“文化山水”主题,树立三门峡旅游的形象品牌,以其魅力吸引海内外游客。

2.合理整合产品结构,拉长旅游产业链条

充分利用三门峡市的资源优势,在旅游产品构成要素不变的情况下,以游客需求为导向,通过利益最大化的经济拉动,充分发挥各景点的特色与优势,对旅游线路进行调整与重组,实现旅游产品更新。如整合陕州古城遗址与黄河文化资源,挖掘陕州文化与黄河历史文化的关系,设计陕州古城遗址――黄河漂流――黄河峡谷文化――虢国文化――陕州黄土民居风情――温泉度假休闲――购物(虢国澄泥砚、豫西土特产)旅游线路,形成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文化旅游产品等多种产品并存、协调发展的格局,拉长了旅游产业链条。资源整合不仅使旅游产品的内涵更加丰富与饱满,而且能够有效延长旅游者的停留时间。

3.旅游市场的拓展

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并不完全取决于资源的丰度,更主要的在于客源市场的可靠度。要充分利用各种传播方式,改变各景区独立宣传的局面,以三门峡市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形象与品牌进行联合营销,才能吸引游客,提高营销效果。

4.加强区域旅游合作

谋求区域联合已经成为当今旅游竞争的根本策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三门峡市的区位条件得以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为区域间旅游资源的整合和旅游经济协作创造了十分有力的条件。充分利用好这一有利条件,加强同陕西、山西等周边区域的旅游资源整合和旅游经济合作,努力打造豫西旅游经济合作区,实现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客源互通、经济共赢的发展格局。

5.优化旅游环境,提高服务水平

选择一些窗口单位如旅行社、旅游饭店以及旅游者感知率较高的旅游景区、景点等为突破口,进行重点“包装”,使它们成为三门峡旅游形象信息产生的信息源,其核心是提高“窗口”的服务质量,包括旅游秩序、环境卫生、服务态度、服务技巧、服务时效等。通过影响旅游者的实际体验水平和满意度来进一步影响到游客对旅游地的主体形象的评价,是形成良好口碑的关键因素之一。不断优化旅游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是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四、小结

三门峡市发展旅游产业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非常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由于三门峡市旅游产业底子薄、基础差,旅游市场所占份额较小,旅游产业发展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认真解决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关于三峡的诗范文2

关键词:天命;人事;悲剧;颂诗

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7-0031-01

关于《三国演义》的主题,学界有拥刘反曹说、人才说、悲剧说、乱世英雄颂歌说、天命说等十五种观点。笔者则认为,《三国演义》既是一幕理想幻灭的人间悲剧,也是一曲意气扬厉的英雄颂诗,而这看似背道而驰的“悲”与“颂”正是在天命和人事的观照下集中展现的。

《三国演义》的悲剧性在于天命与人事的激烈矛盾的结果:人在操纵一切、不可逆转的天数面前的渺小、软弱。这一点在作品最后引用的古风中有着明显的流露:“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魏、蜀、吴三国其实都是失败者,相对弱小的蜀汉、孙吴固然破灭,强大的曹魏也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

《三国演义》中最为深切感愤的悲剧在于诸葛亮北伐事业的失败。诸葛亮是小说中作者倾注了极大的笔力、寄托了深刻的思想情感与理想追求的人物形象,而北伐事业则代表着复兴汉室的正义努力。小说中的诸葛亮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也不是历史上蜀汉贤相的民间化、通俗化,他代表的是斡旋天地、补缀乾坤的人事之极致。如果说刘备关羽身上都存在着足以致其败亡的性格缺陷,那么小说中的诸葛亮则近乎完人,在作者的理想上、在大众的心目中,这样的人物是应该而且必然能够完成自己的事业、实现“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图大志的。然而现实却与之正相反对,他的事业固然有过多次的辉煌,甚至是接近成功的境地,然而最终还是失败的结局,这也就给六出祁山的故事情节打上了浓厚的悲剧色彩。一出祁山时,“戎阵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进展迅速,然而终因误用马谡、丢失街亭,不得不无功而返。小说第一百回“汉兵劫寨破曹真,武侯斗阵辱仲达”中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开始取得重大胜利,但是后主却听信谗言下诏班师,他再一次在遗憾中退兵。最富于戏剧性和象征意味的是第一百零三回“上方谷司马受困五丈原诸葛禳星”中诸葛亮本已将司马懿诱入葫芦谷却突因“天降大雨,火不能着”而让这个最大的对手死里逃生,他只得慨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这里作者借孔明之口表达了对冥冥中主宰一切的天命的无奈心理。接下来“陨大星汉丞相归天”中秋风五丈原一节更是将这幕悲剧推向了。“姜维入帐,直至孔明榻前问安。孔明曰:‘吾本欲竭忠尽力,恢复中原,重兴汉室;奈天意如此,吾旦夕将死。’” “孔明强支病体,令左右

扶上小车,出寨遍观各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乃长叹曰:‘再不能临阵讨敌矣!悠悠苍天,曷此其及!”作品在这里反复提到天命的观念不是偶然的,它突出了一个基本的叙事模式:“人事”(以诸葛亮为代表)向“天命”(汉室将亡的历史趋势)发起强烈的挑战最终遭到了毁灭(北伐事业的彻底失败、蜀汉集团的最终覆亡)。

然而《三国演义》又不是简单地宣扬天命观念、鼓吹安时处顺,它的确显示了人事与天命斗争的失败、人在不可抗拒的命运面前的脆弱,但整个作品给人带来的阅读享受却不是消沉失落,而恰恰是充满力量的。毛宗岗在对作品进行加工润色时将杨慎的《临江仙》移诸卷首,这其实是弱化了小说的思想内涵,这首词集中表达的是一种“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对历史及现实的空洞、虚无的感受,而罗贯中及其作品传达的是一种强烈用世之心、为政之志,是对历史、现实的深切关怀。在这个意义上,《三国演义》又是一部仁人志士的颂诗,因为作品真正指向的是人事对天命的反抗斗争,体现了人的力量与价值。小说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中记载刘备途遇崔州平的谈话,崔州平宣扬“岂不闻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乎”,刘备则答称“备身为汉胄,合当匡扶汉室,何敢委之数与命”。第九十一回“祭泸水汉相班师伐中原武侯上表”中面对谯周“臣夜观天象,北方旺气正盛,星曜备明,未可图也”“丞相深明天文,何故强为”的反对意见时,诸葛亮坚称“天道变易不常,岂可拘执”,这已经是对天命的否定了。三国时代的英雄们不仅以言辞怀疑乃至否定天命,更以实际行动来张扬作为天命对立面出现的人事,他们一个个地竭尽全力与天命搏斗,构成了小说中光彩夺目的人物形象、扣人心弦的情节篇章。正如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陈述的那样:“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曹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背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料。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这段话虽然是诸葛亮个人的认识,却完全可以用以概括《三国演义》中一切仁人志士的精神信念。

《三国演义》在天命与人事的矛盾冲突中既悲悼了人的毁灭,又歌颂了人的反抗,不愧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历史小说。

关于三峡的诗范文3

关键词:“三集五大”模式 人力资源 培训 激励机制

在“三集五大”体系背景下,供电企业已走上了改革的道路。而在改革过程中,一系列新问题不断涌现,严重影响供电企业向前发展。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是其核心问题之一,供电企业需要站在客观的角度,全方位分析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以使人力资源成为供电企业软实力建设的核心支撑点,不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三集五大”体系构建概述

(一)“三集五大”体系构建必要性

在“三集五大”体系下,电力行业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其一,该体系是优化企业管理的客观需要。我国大部分电力企业都属于粗放式管理,管理不到位,质量要求不严格,不利于企业的生存发展。“三集五大”体系可以对企业已有的各种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使规划、建设、检修等方面有机融合,在满足新时期供电企业客观需求的同时,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其二,“三集五大”体系满足电网发展转变的客观要求。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电网发展已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逐渐走上智能化道路。为了满足各方面客观需求,供电企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我国大部分供电企业都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电网发展。“三集五大”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电网发展模式,不断促进电力事业向前发展。其三,“三集五大”体系能够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企业生存发展道路上,“三集五大”体系已成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首要前提。

(二)“三集五大”体系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

精细化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供电企业“三集五大”体系的关键要素。该体系对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需要不断优化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结构。我国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结构当下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专业结构、岗位结构。在供电企业内部,一般员工、辅助员工较多,高素质专业人才缺乏,人力资源结构失衡对“三集五大”体系的构建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此,供电企业要以三集五大”体系为基点,优化内部人员结构。二是需要规范员工培训工作。“三集五大”体系对企业员工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必须明确日常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各方面的专业技能。三是需要完善员工激励机制。主要是因为在企业运营中,过分注重短期激励、物质激励,忽视了精神激励与长期激励的重要性,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随意性较大,不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此外,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绩效考核制度,使其具有一定的信誉度。

二、基于“三集五大”模式下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供电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优化重组人员结构,重视人才培养是供电企业获取发展途径,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在“三集五大”体系下,制定可行的方案,采取有效措施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已迫在眉睫,是对时展客观规律的顺应,也是供电企业有效解决存在问题,获得长存的必经之路。

(一)优化人力资源保障体系

在运营过程中,以供电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现状为纽带,以发展战略为导向,制定出合理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批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断提升供电企业人力资源保障能力、风险防范能力等,为企业发展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联系,使其处于统一的网络中。构建统一化的信息共享平台,全面而深入分析企业内部存在的人力资源问题,统筹规划方案,优化重组人员结构,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得到优化利用,员工也能更好地展现自身的价值。此外,企业要高度重视执行力、工作实效,优化过程控制,明确不同岗位职责,落实到具体工作岗位中,防止权与责模糊化,完善已有的监控、激励、宣传等保障体系,使其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薪酬措施

供电企业要强化收入分配规范管理,不断优化已有的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实行企业负责人年薪制策略,完善已有的员工福利保障管理体系,定期对其收入分配进行监督考核,使收入项目、分配更加规范化。需要处理好内部收入分配关系,坚持“绩效贡献优先“原则,注重生产一线、重要岗位等员工的收入分配问题,对工资总额、工资水平采用“双控”政策。在此基础上,改革已有的岗位绩效工资机制,统一规范企业内部的工资制度、工资结构、薪酬标准,优化相关方面的薪酬分配制度,比如岗位职责、绩效考核。对内部员工进行量化考核,创新考核方法,构建不同专业、地域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化绩效考核形式;构建预警机制,动态化监控业绩考核,使其更具针对性、导向性。此外,企业要以各项业务分工为基点,量化工作任务,细化工作目标,使对应的业务考核指标体系、考核制度更加规范化,保证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而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创造更多的价值。

(三)开展员工培训工作

供电企业需要做好“三集五大”体系宣传工作,加大宣传力度,使员工对“三集五大”体系有全面而客观的认识,转变已有的观念,与时俱进。在培训过程中,企业要对员工进行再教育学习,使他们能够深入了解、掌握“三集五大”体系的核心要求,具有的内涵。并以该体系为纽带,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他们的专业化水平。供电企业可以构建合理化的培训机构,制定可行的培训方案,不断规范培训工作,加大培训力度,做好评估工作,不断提高培训效果,转变员工工作态度,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自身行为。

(四)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

以公平、公开为原则,构建员工绩效考核体系,以按劳分配为导向,制定科学的激励方案。具体体现在:一是供电企业需要处理好物质激励、精神激励二者间的问题,更加注重对员工精神层面的激励,也更能满足员工在精神方面的客观需求。二是需要制定长期的激励方案,实行长、短期激励相结合,合理搭配,可以有效防止优秀人才流失。三是要做好工作激励。在日常工作中,供电企业可以向员工提供一些更具挑战性的工作,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质。

(五)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流程

在“三集五大”背景下,供电企业必须依托于对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创新,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好地符合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在对人力资源管理效果进行强化过程中,首先需定期对本部门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员工专业素质水平以及综合能力,发挥微观层面对企业的规划控制,并指导企业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时,涉及到企业各项会议与实践活动,都必须鼓励人力资源管理专员参与其中,了解企业经营业务,制定与企业实际情况更加匹配的政策,提高其针对性与适应性。

(六)优化企业的人才结构

在“三集五大”体系下,需要优化重组已有的人才结构。根据员工已有的水平,具有的技能,调整工作岗位,使内部人员结构更加合理化,分工更加明确。在优化人才结构过程中,需要从员工具有的专业技能、文化程度等方面出发,综合考虑,在激发员工潜能的基础上,也能挖掘出更多企业需要的人才,为其生存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三、结束语

在“三集五大”体系下,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利于优化企业内部的人员结构,合理调整工作岗位,优化利用已有的人力资源,不断激发员工的潜能,更好地展现自身价值。它有利于完善企业的监督管理机制、人才培养机制、绩效考核制度等,在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培养一支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使我国供电企业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能够在软实力建设中获取主动权,不断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树祥.“三集五大”体系下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J]. 管理观察,2013,33:31-32

[2]吴悠,许明前. 基于“三集五大”模式下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31:17-18

[3]李彦萍. 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3,31:155+157

关于三峡的诗范文4

关键词:三维 地下管线 GIS 管理系统 设计 芜湖

Abstract: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city,the use of underground space ,espaecially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underground pipeline,is easy to be a blind spot. In order to display city underground pipeline information accurately and visually, and provide information services for city renewal and planning, we need to construct the Urban Underground-integrated pipeline 3D information system .This paper take the Wuhu Nanling County 3D pipeline system as an example to study design and realizaition of urban underground-integrated pipeline 3D Information uystem based on GIS.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城区地下管线有给水、排水(雨水、污水)、燃气、电信、电力、有线电视等管线,它们担负着传送信息或输送介质的工作,是城市的“地下生命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地下空间的利用,尤其是地下管线的规划管理,往往容易成为人们关注的盲点。通过建立起综合地下管线三维信息系统,让管理人员能够如现场般得观测管线情况,并且通过计算机自动分析,提出规划建议,并且对施工之后的情况进行模拟,从而降低了专业门槛,让操作人员能够更好的发挥本专业的专长的同时,让整个管线数据,管线系统真正的发挥作用。

2 系统建设目标

本系统综合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可视化及空间分析技术、GIS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遵循实用方便、先进灵活、安全可靠以及高可扩展的原则,实现对城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与服务,直观的展示城市地下管线开发利用现状,并借助空间分析功能,及时准确地为南陵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全面、高质量服务的目的。

通过系统的建设,最终可以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系统可以分为地上地下两种浏览模式。每种模式都实现了360度全方位浏览展示功能,同时系统中每一点都可以查询到其坐标(X\Y\Z)信息,并且可以查询管线的属性信息。

系统采用了先进的网络技术,建设成功后,不仅可以供管线管理部门参考,也可以供城管、规划、电信等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同时使用。

借助于系统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网络分析功能和其它各种模型分析功能,能方便地对管线施工进行模拟;能快速准确对管线运行的突发事故作紧急处理;能协助科学地进行地下管线的规划和辅助设计;

借助于系统强大的三维地形展示功能和数据库管理功能,可以方便地对基础地理信息、管线信息进行修改和更新。

3系统架构

系统将采用多层体系架构模式,采用组件技术实现基础模块的可复用性,实现系统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图3-1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整个系统架构从逻辑上分为基础设施层、数据层、系统支撑层和应用层来组织。系统软件设计采用分层架构技术,以通用性、稳定性定层次,同一层次以功能划分包,以上层服务为导向,逐级设计,逐步细化系统组件的颗粒度。

4系统设计与实现

系统建设

系统的建设主要包括3个部分:管网数据维护子系统、三维管线分析子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子系统。本文将重点介绍三维管线分析子系统的功能设计。

管网数据维护子系统。对2维管线数据的管理,进行管线数据的监理和入库,以及后期的数据更新等维护功能。同时也提供2维管线分析和数据调用等功能,可以方便数据管理人员或者管线从业人员使用。

三维管线分析子系统。将所有的二维地下管网数据添加在三维场景中并生成三维管线模型,通过设置地表层是否透明,查看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可以转换各类视角对地下管线的三维构造做全方位浏览。可以读取管线的属性,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管线数据的管理和分析,指导实际工作。

运行维护管理子系统。对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保障整个系统能够为客户端应用访问提供安全、稳定的支撑。

三维管线分析子系统详细设计

三维管线分析子系统根据使用功能的性质区别主要分为几个大的部分:

1.数据监理和处理部分

地下管线位于路面以下,道路工程竣工后,二维管网数据检查非常不方便。但通过将二维管网数据直接导入三维系统,就能自动生成三维管线,如果数据有问题则三维管线就不能正确建立。因此在三位系统里可对管网数据库管线进行严密检查,看节点对接是否正确,从而检查修改二维数据。

(1)数据监理功能。

为了适应以后不同时期和不同业主单位的2维管线数据能够顺利的进行自动三维建模和数据入库,通过数据的监理功能对管线数据进行格式和属性的检查,以确定数据结构的准确性。通过检查,不正确的数据将以文本log的方式输出。

(2)管线自动建模功能。

检查合格的2维数据,通过进行坐标投影,数据转换等操作后,形成每种不同的管线线数据和管线点数据成为单独的一个shp文件,然后使用自动化三维建模工具直接生成三维管线和管件。

2.管线管理基本功能部分

(1)管线浏览。

可以通过地面和地下显示模式的切换,显示地下三维管线的真实埋设情况。并通过鼠标和键盘进行三维视点的选择和变化。

(2)属性查询和选择。

选择三维管线数据,可以读取管线数据的属性字段和属性内容。并且可根据这些属性内容进行反向的查询。使三维管线数据达到承载2维数据全部属性的要求。

3.管线的辅助分析功能部分

(1)管线间距分析及碰撞分析

芜湖市城市管线管理规定和国家管线标准,主要对地下管线的埋设间距进行了要求,通过间距分析功能,将会对全部范围内或者选定的范围内,不同的管线之间的埋设间距进行分析,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数据进行集中现实,并且形成报表。对目前已有管线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可根据此统计结果进行野外核查,并且对于将来的管线改造工作提供辅助决策。

(2)管线纵横断面分析。

进行横断面及纵断面分析,并能够定义要标注的字段;包括道路断面分析:沿道路进行断面分析,能将道路及道路下的管线情况采用同一张断面图进行显示、分析,并具有三维展示形式。

(3)管线开挖分析

系统提供了一系列的管网编辑工具,可以将地面挖开,查看地下情况。执行任意形状的开挖分析,开挖对地下管线的影响情况,能够输出报表,可以计算开挖土石方量。

(4)其他管线分析功能

系统还提供了其他的管线分析功能,如管线连通分析、爆管分析等。

4.移动管线管理

在系统的设计中,预期在将来实现2维管线数据在移动设备上的显示和查询的功能,方便在实际施工中的使用。目前此部分功能还在升级过程中。

5.其他功能

系统提供了其他三维管线和三维地面场景的编辑,浏览,查询,创建等基本功能。

平台选择

三维平台在今年来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三维平台对大数据量的承载能力、稳定性和与2维GIS平台的融合能力,直接决定了整个三维管线系统的运行状况。已经选择和比较,我们选择了市场占有率较大、应用案例较多的Skyline三维地理信息可视化软件和ARCGIS系列软件平台做为基础的GIS平台。

5结语

根据以上的设计思路,芜湖市南陵县三维管线系统已于2012年6月开始建设实施,计划于2013年完成并正式投入使用。系统正式运行后,为城市建设提供了一双可以透视地下的“眼睛”,无论哪条道路的给水、雨水、污水、天然气等管道,都能在这里看得一清二楚。今后,新工程设计施工、管网维护管理等等工作都将以此为依据,从而可以为城市规划与管理提供可视化的决策手段,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新友,李东亮。 基于MapGIS-TDE的城市地下三维信息系统研究[J]。《科技信息》 ,2010

[2] 李清泉,严勇,杨必胜,花向红。地下管线的三维可视化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3年03期

[3] 张芳,朱合华,吴江斌。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研究综述[J]。地下空间,2006年

[4] 龚健雅等。当代地理信息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5]边馥苓。数字工程的原理与方法[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6

关于三峡的诗范文5

关键词 耗散结构理论 网络成瘾 师生关系

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重要人群,由于其本身时间较为宽裕,同时又缺乏有效的监管,已经成为当前“网络成瘾”的多发群体。如何对网络成瘾大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在对网络成瘾大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中,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育管理的前提。传统的在现代主义科学范式影响下的师生关系长期受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制约,严重阻碍了大学思政教育的发展。比利时科学家普里高津(I.Prigogine)在研究平衡热力学的基础上创立的耗散结构理论,解构了确定性的世界观,为网络成瘾大学生的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可能。

一、耗散结构理论的基本蕴涵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一个开放系统在到达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区时,当系统的某个参数变化一旦达到一定临界值时,通过涨落,系统发生突变(即非平衡相变),由原来的无序混乱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有序的新状态。这意味着系统的开放性、远离平衡态、系统内部不同元素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耗散结构理论的基本蕴涵。

(一)系统的开放性

开放的系统依赖于大量的耗散,耗散是转化发生的必要条件。有效的开放系统是形成耗散结构的前提,只有开放,系统才能从外界环境中引入足够的负熵流来抵消系统内部的熵的产生,使系统的总熵减少,系统才能保持耗散结构的状态。

(二)远离平衡

经典力学和统计物理学主要讨论平衡结构。在孤立系统和封闭系统中,平衡结构的形成和破坏,有序和无序的转化,都遵循有序性原理。普利高津通过自己的研究提出,自然界不是只有平衡结构这样一种形态,还有非平衡形态。在平衡态和衡态线性区,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或趋于稳定状态,当系统远离平衡态,即与平衡态的距离超过某一确定阈值时,作用于系统的热力学“力”超过线性区域,系统可能向着新的有序化状态进化。

(三)非线性相互作用

线性的正反馈可能使系统失稳,在失稳的基础上,使系统重新稳定的是非线性过程。普利高津指出,只是一个开放系统并没有充分的条件保证出现耗散结构,只有在系统保持“远离平衡”和在系统的不同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存在着“非线性”的机制条件下,耗散结构才可能出现。在耗散结构中,相互作用包含大量个体协同动作的相干性和复杂、综合的非线性。

二、耗散结构理论对教师与网络成瘾大学生关系的启示

耗散结构的产生要求系统是开放的,与外界能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同时系统必须处在非平衡态下。因此,在这一理论下,网络成瘾大学生这一特殊类型的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也是开放的,非平衡的,教育者与这些学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以形成良好师生关系,从而对网络成瘾大学生进行有效教育。

(一)平等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系统的开放性是形成耗散结构的前提。要想更好地对网络成瘾大学生进行教育,必须保证师生的交往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更少地体现为有知识的教师教导无知的学生,而更多地体现为一群个体在共同探究有关课题的过程中相互影响。平等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否则教师无法走进学生的心灵,不能有效的沟通和理解。耗散结构下师生是平等的,但同时教师也是权威的。教师权威和师生平等并不相悖。教师应在教育管理中适当树立自己的权威,但在人格、情感交流中,师生是平等的。真正权威是建立在学生内心世界上,而不是用教师的身份来拥有权威控制学生,是通过自身的知识修养和人格魅力树立威信。真正的权威和控制是内在养成的而不是外加的,它生成于“师生平等对话”的教育情境之中。

(二)对话

除系统的开放外,能否把从外界获得的信息和能量进行消化和吸收,还有一个内部机制问题。在师生关系领域里,远离平衡态指的是教师、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非线性相互作用指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对话。因此必须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前提下进行师生对话。

耗散结构理论下的对话具有自己的特征:开放性和启发性。对话不是要确立一种观点的正确性,而是期望通过许多不同观点的碰撞,启发学生的想象,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进而迸发出新的思想火花。和现代主义对话消除差异、寻求统一不同,后现代主义的对话尊重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寻求真知。

(三)理解

耗散结构理论下不同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存在着“非线性”,必须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在对话中达到相互理解。教师的使命就是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和文化,理解他人,理解自己。教育意义主要在于引起学生自我探究、自我实现追求,在于整体的精神建构,引导干预学生走出网瘾。这就要求教师努力重构新型的师生关系,更多地提供师生平等交往的机会,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宽容、受到激励、指导、忠告和建议,形成积极的认识态度与情感体验。

耗散结构理论确立了系统的开放性、远离平衡态,系统内各要素的非线形相互作用及涨落机制。在网络成瘾大学生教育管理中,他们和教育者的关系系统观也应当包含和利用这些机制,形成平等、对话、理解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吉利.对“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J].甘肃科技,2010,26(23):173-176

[2][美]小威廉姆 E.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21

关于三峡的诗范文6

【关键词】TAM;IDT;新能源汽车;公众市场;扩散影响

一、引言

不同于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拥有正外部性和突破性创新,所接受的汽车公众市场扩散影响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利用TAM,可以分析消费者对动力控制和驱动系统等新能源核心技术的接纳情况。利用IDT,则可以从个体因素视角对创新认知、产品接口等因素的影响展开分析。因此,还要联合使用TAM和IDT理论,从而对消费者接纳新能源汽车的过程展开全面分析,进而更好的进行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二、TAM与IDT理论概述

所谓的TAM,其实就是技术接受模型的英文简称,主要用于研究用户对信息技术的接纳程度。而IDT为创新扩散理论的英文简称,用于研究创新技术传播和得到采纳与应用的一种理论。对二者进行比较可以发现,TAM侧重于进行用户行为和技术的研究,IDT侧重进行社会行为和创新技术的研究。所以在分析用户对技术接纳问题时,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以便更好的进行有关问题的解释。

三、TAM与IDT理论视角下的新能源汽车公众市场扩散影响分析

1.研究假设

从TAM模型理论角度来看,个体对技术易用性和有用性的感知,将对其接受技术产生影响。考虑到新能源汽车主要是对汽车的节能环保技术进行创新,所以可以从生活便利和空气改善角度进行有用性指标的构建,假设H1为个体感知有用性将对汽车采用产生正向影响。而从新能源汽车采用的难易程度角度,假设H2为个体感知易用性对汽车采用产生正向影响。考虑到易用性和有用性的关系,还要假设H3为感知易用性将对汽车感知有用性产生正向的影响。

从IDT理论角度来看,消费者情感需要将对产品是否被接纳产生影响。而在面对环境问题时,能否产生较强社群归属感将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由此,可以假设H4为社群归属感将对个体采用汽车产生正向影响。其次,在IDT理论中,消费者创新性也是重要指标。因为人们在购买新产品时,往往是由于好奇心的驱动,这与其本身的创新性有关,这种创新性将对其感知产品是否有用产生影响。新能源汽车作为创新产品,可以假设H5为个体创新性将对汽车感知有用性产生正向影响,并假设H6为个人创新性将对汽车采用产生正向影响。此外,在IDT理论中,十分注重媒介的作用。在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的过程中,结构性保障则是重要媒介。正因为政府和有关部门进行了交易保障机制的制定,才使得消费者能够克服汽车后期维护存在的较多不确定性进行新能源汽车消费。所以,结构性保障将对消费者感知汽车易用性产生影响,进而对汽车采用产生影响。因此,可以假设H7为结构性保障将对汽车感知易用性产生正向影响,并假设H8为结构性保障将对汽车采用产生正向影响。最后,对于个体来讲,是否采用新能源汽车还与相关群体有关。因为,个体会从周围人群中进行信息获取,所以相关群体也是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的媒介,个体会根据相关群体的评价和行为决定自己的消费行为。根据这种理念,可以假设H9为相关群体将对汽车采用产生正向影响。

2.样本数据

为完成样本数据的收集,还要利用网络进行有关信息的收集,即通过在各大汽车论坛和贴吧进行网络问卷的发放。从样本数据收集情况来看,发放问卷330份,回收318份,其中有效问卷292份,有效率为91.8%。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约67%的人为男性,年龄主要集中在25-35岁之间,所占比例达到了51%。从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上来看,83%以上的人达到了本科及以上学历,56%的人年收入在6-12万元之间,拥有一定经济实力。

3.效度、信度和拟合度分析

量表设计对国内外的有关文献进行了借鉴,同时也结合了TAM和IDT理论,并经过了专家的讨论和分析,最终根据国家新能源汽车采用行为特质完成了设计,包含的题项有“生活区域对你是否重要?”、“是否乐意尝试新鲜事物?”、“结构性保障的引入能否增强你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信心?”、“周围人对新能源汽车的评价是否会对你购车产生影响?”、“你觉得新能源汽车可以起到提高生活品质的作用吗?”等多项,分别隶属于社群归属、个体创新性、结构性保障、相关群体、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采用意向这七个变量。使用SPSS18.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效度、信度检验可以发现,问卷总体信度达到了0.969,各变量信度值都能达到0.7以上,问卷总体效度则达到了0.943,各变量最低值均能达到0.5以上,因此能够满足要求。此外,从拟合度检验情况来看,NFI、CFI、IFI分别能够达到0.913、0.973和0.978,RMSEA则为0.039,比0.05要小,能够满足检验要求。

4.假设检验结果与分析

如下表1,为假设检验的结果。按照要求,标准化路径系数在0.45-0.95之间,CR绝对值大于1.96,就可以认为假设成立。从总体上来看,除了H9不成立,其他假设都成立。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受众面积目前较窄,所以个体较难通过周围人群进行有关信息的获取。从TAM角度来看,H1的标准化路径系数能够达到0.624,可见感知有用性将对个体采用新能源汽车产生显著影响。IDT理论角度来看,H4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可以达到0.732,可见社群归属将对个体采用新能源汽车产生显著影响。这说明,对地区负有较强责任感的个体,将愿意采用新能源汽车。而从H5和H6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差异可以看出,个体创新性存在较大个体差异性,拥有加强创新性的个体更倾向进行新能源汽车的采用。最后,从H7和H8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可以看出,结构性保障明显会影响个体感知易用性,因此能够对新能源汽车采用产生明显影响。

四、结论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大众对新能源汽车的了解仍然较少,这不利于新能源汽车在公众市场的扩散。所以,政府除了与企业一同进行结构性保障体系的完善,还要加强新能源汽车宣传力度,通过开展体验营销增强消费者产品体验,并针对部分顾客提供优惠政策,进而更好的进行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参考文献:

[1]何伟怡,何瑞. 新能源汽车公众市场扩散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TAM-IDT理论[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28-33.

[2]李英,胡剑. 基于智能体的多类新能源汽车市场扩散模型[J].系统管理学报,2014,05:711-716.

[3]刘颖琦,王萌,王静宇.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预测研究[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04: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