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我的职业选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我的职业选择范文1
关键词:创业板市场 变易制度 证券市场
“九五”期间,我国的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迅速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在“十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重点培育和发展要素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创业板市场的设立已提上了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日程。关于创业板市场交易制度的选择己成为有关专家和从业人员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众说不一。本文将从两种交易制度的比较着手,结合影响我国创业板市场交易制度选择的因素,对我国创业板市场交易制度的选择作一探讨。
一、两种交易制度的比较
国际上存在两种交易制度:指令驱动制度和报价驱动制度。这两种制度各有所长及不足。
(一)指令驱动制度的优点及缺点
指令驱动制度也称竞价制度,其特征是:开市价格由集合竞价形成,随后交易系统对不断进人的投资者交易指令,按价格与时间优先原则排序,将买卖指令配对竞价成交。在全球56个市场中,采用投资者指令驱动机制的市场有30个,占54 0lo,中国探沪两个交易所以及香港、日本等市场均实行指令驱动制度。这一制度主要优点如下:
I.运行费用及交易成本较低。投资者买卖指令竞价成交,交易价格在系统内部生成,系统本身表现出自运行特征。在竞价市场上,证券价格是单一的,投资者的交易成本仅仅是付给经纪人的手续费。这种指令驱动系统,在处理大量小额交易指令方面,优越性较明显。
2.透明度高。在指令驱动制度中,信息传递速度快、范围广。买卖盘信息、成交量与成交价格信息等及时向整个市场,投资者几乎可以同步了解到交易信息.很难发生交易信息垄断。透明度高有利于投资者监督市场。
这一制度的主要缺点是:
1.处理大额买卖盘的能力较低。大额买卖盘必须等待交易对手下单,投资者可能因报价不易或缺乏交易对手而无法成交。大宗交易可能费时良久或引起价格剧烈波动,从而降低效率和市场流动性。
2,某些不活跃的股票成交可能继续萎缩。一些吸引力不大的股票,成交本来就不活跃,系统显示的买卖指令不足,甚至较长时间没有成交记录。这种情况又会使投资者望而却步。其流动性可能会进一步下降。目前主板市场上某些“庄家”控盘的小盘股的成交状况就是真实写照。
3.价格波动性大。在指令驱动制度下,交易价格是通过投资者下达的买卖指令驱动并通过竞价而产生的,即使买卖指令到达市场的频率相同,市场上存在着均衡价格,买卖指令通常也不是同时到达市场的,从而市场上存在着即时流动性问题,市场的实际价格也因此会偏离均衡价格并趋于波动。此外大额买卖指令和庄家操纵价格等行为也同样会导致价格的大幅波动。
(二)报价驱动制度的优点及缺点
报价驱动制度也称做市商制度,其特征是:做市商就其负责的证券,向投资者报价买人与卖出,投资者或直接或通过经纪人与做市商进行交易.按做市商报出的买价与卖价成交,直至做市商改变报价。在全球56个市场中,采用做市商报价驱动机制的市场有巧个(其中北美14个,欧洲1个);占?7%,以美国的IVr}SDAQ市场为典型代表。
报价驱动制度的主要优点是:
1.成交的即时性和市场的流动性。由于做市商必须维持他做市证券的双向交易,所以投资者不用担心没有交易对手,可以随时按做市商报价立即进行交易,不会因买卖双方不均衡而无法交易,从而保证了市场的流动性。尤其在处理大额买卖指令方面,报价驱动制度具有指令驱动制度所不可比拟的优势。
2.价格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由于做市商是在充分研究做市证券价值后,结合市场供求关系报价的,又承诺随时按所报价买卖证券,因此可以减少价格波动,缩小价格震幅,从而保持了价格的连续性。同时做市商的存在也有助于矫正买卖指令不均衡现象和抑制股价操纵。
3.具有价格发现功能。在报价驱动制度下,价格信号是这样形成的:做市商作为专业证券分析者优先掌握信息,通过合理分析得出报价,并将该报价交由交易者判断,市场对报价的接受程度反过来又促使报价向公平价格不断趋近,由此可见,价格的形成是做市商综合研究与市场竞争的双重结果,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和准确度。
报价驱动制度不足之处是:
1.缺乏透明度。在报价驱动制度下,买卖盘信息集中在做市商手中,交易信息到整个市场的时间相对滞后。为抵消大额交易对价格的可能影响,做市商可要求推迟或豁免大额交易信息。
2.增加投资者负担。做市商聘用专门人员,投人资金,承担做市义务,是有风险的。做市商会对其提供的服务和所承担的风险要求补偿,体现在做市商的买人价与卖出价之间的差价,而差价由投资者来承担,就增加了投资者负担。
3.可能增加监管成本。采取做市商制度,证券监管部门要制定详细的监管制度与做市商运作规则,并动用资源监管做市商活动。证券监管部门不会承担这些成本,最终也会由投资者承担。
4.可能滥用特权。做市商自营、经纪角色与做市功能可能存在冲突。做市商之间也可能合谋串通操纵价格。这些都需要强有力的监管。
综上所述,指令驱动制度有利于降低成本,适合于大量小额、交易活跃的股票;报价驱动制度能保证成交的及时性并有助于减少价格的波动,适合于大宗交易和交易不活跃的股票。但两种交易制度在其各自的发展过程中,正在不断吸取对方的优点而逐步走向融合,如美国的iVYSE作为一个竞价市场而引人了专家经纪人制度,而NASDr1Q作为典型的报价驱动制度在1997年引人ECNS系统后,价格决定已经由单纯的报价驱动走向报价与指令联合驱动。
我的职业选择范文2
学校是读书的场所,是书籍的王国,真正的教师必定是一个读书爱好者。教师的读书习惯会影响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不管教师读书难的理由有千万条,但每个教师自己应该清楚,作为教师,必须要坚持读书。如果我们只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
在时代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就会逐渐被社会所淘汰。
同时,教师还应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在这里更应突出体现爱心、耐心、细心,因为这里的孩子更需要细心呵护,更需要爱的温暖。因为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希望,集体对他的信任,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再次,教师要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敢于正视自己,解剖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印象,言传身教比单纯说教有效百倍;而作为一种道德导向,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基本精神就在于奉献。我们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矛盾,一切以学校事业的发展为重。
我的职业选择范文3
摘 要 商业银行的价值衡量和一般的企业不同,本文首先通过比较目前商业银行的一些评估方法,然后提出商业银行的价值创造模式,最后给出商业银行的新的衡量式。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价值创造 估值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各种商业银行纷纷登陆资本市场。银行间合并、收购、资产出售重组等资本运作活动日益频繁。因此商业银行的价值进行评估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鉴于商业银行的业务特殊性,值得我们寻求一个特殊的估值方法对它进行评估。
一、目前存在的一些商业银行估值方法
1.股权现金流法
现金流贴现法根据对现金流量衡量的口径和折现率的选取又可分为股利折现模型、股权现金流折现模型、企业现金流折现模型三种估价模型。就商业银行价值评估而言,普遍认为应该采用股权现金流折现模型。主要商业银行的最主要资金来源是各类复杂的存款,从而使其资本成本的估算异常复杂。而对银行负债的资本成本进行调整,同样被认为是很复杂的。使用股权现金流折现模型评估银行价值就可以避免对债务成本的讨论,可以使其更容易地应用于商业银行的价值评估;其次,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是存贷利差,因此资本成本的确定还直接影响到对商业银行现金流的判断。
2.净资产加商誉法
用商誉加上净资产来评估企业的价值,是价值评估中的一种方法,商誉的正式定义是:能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或一家企业预期的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的资本化价值。朱锡庆、黄权国(2004)认为商业银行的商誉有三个组成部分:银行信誉、银行客户资源和银行制度资源。他们认为信誉是在长期经营中积累起来的,历史悠久的银行一般信誉更好。因此,银行的经营时间的长短是衡量银行信誉的一个重要指标。企业客户资源的数量与银行贷款余额成正比。因此,可以用“贷款余额”和“存款余额”来衡量银行拥有的信息存量。制度资源是一种知识资本,用其他业务收入的比重可以用来衡量银行的制度资源。另外,还用不良贷款率衡量来银行制度资源的另一个指标。
3.剩余收益法
剩余收益法是“剩余收益”概念引出,他们认为,股票的内在价值应等于股东权益账面净值与未来预期净资产收益率扣除股东权益资金成本后的折现值之和,即:
上式中;BV0是估价日的资产负债表中的净资产;BVt-1 表示第t-1期净资产账面价值;r表示股东权益资金成本。ROEt表示第t期的净资产收益率。
上述三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侧重点,股权现金流法是财务理论引用中比较普遍的方法,但是涉及到预测,主观性较强,增加了很大的误差。净资产加商誉法认为无形资产比重比较高,而且不用考虑未来价值预测,但在实证过程中,结果并不是很精确。剩余收益法应用是基于各项财务数据的稳定,但在我国这个高度发展的经济体,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在未来发展的空间上是无限的。最后,以上三种方法没有体现银行经营的是高风险,风险对银行的价值有巨大的影响作用,必须考虑风险调整后的价值。
二、商业银行的价值创造模式
银行经营的是货币,生存的关键是风险。这决定了银行价值创造模式必须对风险给以足够的重视,对风险产生的损失要进行调整。因此,当我们把EVA用于评估银行价值创造能力时,必须对风险产生的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进行调整。银行EVA的基本计算思路:银行EVA=收入-资金成本-营运成本-预期损失-经济资本成本。式中,收入即银行取得的利息与非利息收入;资金成本主要指银行存款负债的成本;营运成本包括业务及管理费和营业税金及附加。预期损失(EL)即银行价值创造模式选择基准中的风险成本调整项,可通过预期违约频率(EDF)、违约损失率(LGD)和风险敞口(AE)三者的乘积来计算,公式为:EL=EDF×LGD×AE ,其中EDF可通过外部评级、内部评级或违约率模型求得;LGD 的大小与担保或抵押的方式有关;AE与授信额度(COM)、已使用授信额度(OS)及违约提用比率(UGD)有关,计算公式为:AE=OS+(COM-OS)×UGD 。式中的经济资本成本即银行价值创造模式选择基准中的资本成本调整项,可通过经济资本(EC)与经济资本成本系数(WACEC)之积计算。经济资本是根据银行的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计量出来的;经济资本成本系数与银行融资成本有关, 不考虑税收情况下的计算公式为:WACC=We×Re + Wd×Rd。式中We为权益资本占经济资本来源的比例,Re为权益资本要求的回报率;Rd为较低级别债务资本(债券)占经济资本来源的比例,Rd为较低级别债务资本要求的回报率。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银行的价值创造计算有以下特点:
1.预期损失是银行资产组合损失的统计平均值,从长期来看,是一种会真正产生的风险成本。
2.银行资本的主要作用是抵御风险。
3.银行经济资本的最终来源为股本和较低级别债务资本(债券),其他级别负债(存款)本质上讲是银行的产品。
三、银行的价值评估
通过上述的银行价值创造模式的分析,不难发现银行的价值评估更多考虑的是银行的特殊业务,经过风险调整后才能把银行的价值给出合理的计量,即股权价值:V=净资产+ ,该式好处在于能够根据影响银行价值的驱动因素,比较准确的预测未来的影响变量的预测值,从而比较合理估计银行的价值;同时,通过比较EVA的影响因素大小,为银行的价值最大化提供判断依据。
参考文献:
[1]蒂姆科勒.价值评估.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我的职业选择范文4
onjanuary13,jinweijie,ateacherfromlonghuachinese-englishexperimentalschoolinbaoanrushedtosavefourprimaryschoolstudentsandsacrificeherself.
onmarch31,atrafficaccidenthappenedinjiangsuprovince,onceagain,aprimaryschoolteacher,yinxuemei,savedsixprimaryschoolstudents’lives,whilelosingherown.thistouchedmyheartdeeply.whoisthegreatest?theteacher!ifitwasme,ifihappenedtobethere,iwoulddothesamething,becauseiamateacher,too.
workingasateacher,maybethereisnothingspecialintheirlife.butwehaveabeliefdeepwithin,thatis--wemustprotectourstudents,keepourchildrensafe,wewon’tletanyofthemgethurt.justaswhatthecommissionerofeducationinjiangsuprovincesaid:“theaccidenthappenedsoquickly,ithappenedinaflickofaneye,thereisnotimetothinkaboutitorhesitate,savingtheothersisaninstinctiveaction.shediditonlybecauseshewasofgreatstature.sheforgotaboutherselfintheheatofthemoment.”
thereisnodoubt,teachersareworthallrespect!teachersareselfless!theyimpartknowledgetothestudents,theyofferwaysandskillsoflearningtotheirstudents,andtheyoffertheirliveswithnohesitancywhennecessary!soiamproudofbeingateacher.ilikestudents,teachingwillbemylife-timecareer.
choosingtherightcareerisveryimportant,mostofusspendagreatpartofourlivesdoingjobs.someofushavebecomeverysuccessful.mainlybecausetheyhavechosenappropriatecareerswhichmatchtheirtalentsandstimulatetheirinterests.ipreferteachingenglish.englishismyfavorite.inmyopinion,teachingenglishismorewonderfulthananyothersubject.
therearethousandsofdifferentlanguagesintheworld.whichlanguageisthemost
important?asweknow,englishisaninternationallanguage,anditcouldbeusedallovertheworld.englishisbecomingmoreandmoreimportantandpopularinchina.weadultslearnenglish,schoolstudentslearnenglish,eventhebabiesinthekindergartenlearnenglish.it’sanecessarylanguageifyouwanttogoabroad,it’sanessentialqualityfortheresearcherstogetthelatestinformationintheworldquickly.inanageoffastcommunication,ifwewanttolearnabouttheoutsideworld,englishisdefinitelythelanguageweshouldknow.
let’stakealookatapracticalviewpoint,ifyou’relookingforajobthatcanprovideyouagoodpositionandahighsalary,understandingenglishoftenmakesitmucheasier.itcan’tbedeniedthatenglishisveryimportantifyouwanttomakeagoodliving.englishisaveryimportantlanguagenomatterwhatyoudoorwhereyougo,millionsofpeoplewouldliketomasterenglish,butit’snotapieceofcake.
sobeinganenglishteacherisgood.iamfortunatethaticanexpressmyopinionsinenglish.soiamluckyicanteachenglish.
furthermore,beinganenglishteacher,iamverycontent.iamsogratefultohavealifethatisfilledwithteenagers’trustandlove.whenmystudentsanswermyquestionscorrectly,whentheydiscusspassionately,whentheycommunicatewithforeignersfluently,wheniseetheslowestinthoughtmakeprogress,iknowihavedoneagreatjob.nothingcanreplacemypleasure.
sobeinganenglishteacher,ihavegotfantasticpleasure.itisenglishthatmakesmylifewonderful.itisenglishthatmakesmefeelconfident.itisenglishthatmakesmedifferent
我的职业选择范文5
关键词:全球化 WTO 中国制造业 外资政策
中国制造业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实力和基础,已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条件。在全球化与WTO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全面参与国际竞争,但与世界制造业发展特点相比,中国制造业尚存在许多不足,如何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将从利用外资视角探讨这一问题。
中国制造业发展概况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中国的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工业发展从快速的数量扩张逐步向质量提高方向转变。
快速的工业增长提高了中国经济的总体规模。200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16694亿元,其中工业部门为53612亿元,占46%。一些主要工业产品如煤炭、水泥、钢材、电冰箱、洗衣机、彩电等连续几年居世界第一。产品品种和档次不断更新,技术上屡有突破。
产业体系完备并已呈现现代特征。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体系建设推动了中国产业体系形成与新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许多当时是属于幼稚时期的产业如汽车工业、家电工业、通讯业、金融业、石化工业等等,现在已经发展成熟。当时对于中国来说尚属空白的产业,如计算机业、微电子业、生物医药业、网络业、保险业、咨询业等等,现在都有了迅速的发展,有的甚至颇具规模。
产业结构变动已呈现工业化中期特征。第一产业社会商品增加值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增加值不断上升并占总增加值的最大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也呈现出较快增长。目前的产业结构状态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世界银行评价标准相比,已经达到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中国已经从封闭经济转变为世界上工业产品的贸易大国。进出口贸易持续强劲增长,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已经成为世界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业体系已参与世界产业分工。中国不仅通过国际贸易参与世界产业分工,而且通过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以及国际经济合作全面参与世界产业分工体系。中国的开放为世界产业的转移与发展创造了一个巨大的空间,而这种产业转移与发展又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与中国产业体系与新产业的发展。
全球化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特征和趋势,对世界各国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国也不例外。
制造业的全球化趋势。在当今世界经济中,跨国公司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不断扩大其在全球化中的作用。制造业跨国公司也利用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先进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国际经营经验推动着制造业的全球化发展。制造业全球化主要包括产品制造的跨国化迅猛发展,价值链中与制造紧密相联的各个环节朝着全球化方向迈进,制造业企业的跨国并购、重组和整合,制造业在世界范围内调剂、共享和优化配置,跨国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正日益受到政府和企业界的重视,全球制造体系正在迅速形成。
国际分工深化导致国际产业转移。制造业国际分工正在由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分工、产品分工向生产工艺分工深化。由此带动制造业由发达国家向新型工业化国家、新型工业化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优势,不仅将其低技术产业转移出去,即使在高技术产业领域,也是尽力抢占各产业的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环节,将产业链条中的低技术环节转移给处于较低发展水平的国家,从而完成价值链的分离和产业转移。
制造业技术创新全球化发展。现代技术革命与高新技术的出现,对传统制造业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同时,也造就了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形成、发展和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风险高、产品生命周期短、市场前景较难把握等特点,为了回避技术开发风险,加快新产品研发速度,提高竞争力,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也全球化运作。它们不仅在全球建立研发中心,而且跨国公司之间也展开了联合研发,发展中国家亦积极参与了研发的全球化合作。
制造业的信息化、网络化趋势。目前,全球正在加速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世界各国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世界制造业信息化进展体现在三个方面:信息技术在制造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与传统产品的融合;制造装备信息化和机电一体化。
中国制造业与世界的差距
中国加入WTO,意味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产业也必须接受全球化的考验。虽然中国制造业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世界制造业强国相比仍存在巨大差距。这些差距直接影响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劳动生产率及工业增加值率低。中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工业增加值率,与美、日等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2001年中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为5607美元/人年,为1994年美国的5.8%、1993年日本的5.4%、1994年德国的7.3%;2001年中国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率为26.4%,而1994年美国为49.31%、1993年日本为38.01%、1994年德国为48.44%。总体水平停留在劳动密集型阶段,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
低水平生产能力严重过剩,高水平生产能力不足。据1995年第三次全国普查显示,全国主要工业产品有80%以上的生产能力利用不足或严重不足,其中机械、电子、化工、建材、冶金等行业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分别为51.86%、51.45%、54.90%、64.03%、46.09%。而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工业制品每年还在大量进口,有些已经形成了依赖性进口。2001年进口1722万吨钢材,30%中高档服装面料和大量的化纤原料依靠进口,2001机械及运输设备进口逆差达93.31亿美元。
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能力较弱,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自己开发能力薄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另一方面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不足,基本上没有掌握新产品开发的主动权,导致低水平制造产品的相对过剩和高新技术含量产品的绝对短缺。
我国制造业产业集中度低,规模经济效益不够显著。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未能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产业集中度合理的生产体制,企业组织“小、散、差”的状况十分突出,缺乏一批代表行业先进水平,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
制造业的结构不合理,装备制造业薄弱。2002年制造业中的轻工纺织制造业、资源加工业和机械电子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0.99%、37.64%和31.38%,其中装备制造业所占的比重明显低于工业发达国家超过40%的水平。国内市场急需的许多重大技术装备、专用设备、仪器仪表等技术密集型产品每年大量进口。
选择性进入吸收外资策略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展开的,我们除强调利用中国现有生产要素条件和产业政策来促进我国制造业自主发展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外资来促进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中国利用外资已从提高外资数量向提高外资质量的方向转变,在中国利用产业政策促进中国产业发展时期,我们更要全面运用产业政策来协调利用外资促进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为此我们提出依据产业政策效应的选择性进入吸收外资政策建议。
产业结构效应的选择性进入。利用外资的产业结构效应的选择性进入就是外资的进入要支持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和瓶颈产业的发展。具体来讲就是重点吸引外资进入电子及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交通运输设备、纺织和服装、普通机械和专用设备制造业,促进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通过大量吸收这些产业的外商投资,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制造业的结构不合理、装备制造业薄弱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调整中国低水平生产能力严重过剩、高水平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
产业组织效应的选择性进入。目前中国制造业集中度低、规模经济效益不够显著问题突出,我们希望通过引进外资改善中国制造业集中度,促进中国“有效竞争”市场结构的形成。外商投资参与国有企业重组改造,将资本、技术、管理理念注入国有企业,同时减少新增企业数,可以弱化市场集中度分散的趋势;外商独资进入中国市场加剧中国市场的竞争程度,促进国内企业合并重组,形成与外资企业竞争的大企业也有利于中国制造业集中度的提高。我们要依据不同行业的组织结构特征(包括规模经济、产业特性)确定其最佳组织结构形态,然后以此为标准,以使中国制造业向最佳组织结构形态推进为导向,控制外资企业进入数量,从而达到提高中国产业集中度的目的。
产业技术效应的选择性进入。技术进步的经济意义直接表现为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和劳动的节约,而深层次的影响则表现为通过技术进步的累积达到一定的量以致于产业技术结构的状况发生变化并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的大幅度调整乃至变换整个产业结构体系本身。中国的产业技术水平(除少数产业外)在世界上仍处于较低层次,因而造成劳动生产率及工业增加值率低,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能力弱等问题。更难以适应全球制造业的快速的技术创新、制造业的信息化、网络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中国的产业技术水平除中国自身加大产业技术政策引导产业技术水平提高外,利用外资提高中国产业技术水平仍是一个重要途径。高技术水平外资的进入,通过竞争、合资、合作、技术外溢、联合研发等多种渠道可以促中国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产业技术效应的选择性进入就是在引进外商投资时要把产业技术水平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变量:对于中国尚未拥有或有待开发的新技术,应当优先或鼓励(中国鼓励外资进入高技术产业、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就是很好的例子)其进入;对中国国内已经拥有但国内扩散不足的技术,应继续引进;对于中国基本普及的技术,没有必要再引进,避免引起国内过度竞争;对于陈旧技术要坚决拒绝引进,防止中国成为落后技术的垃圾场。
产业布局效应的选择性进入。目前,中国产业布局明显表现出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落后地区的二元经济结构,虽然中国政府制定了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并实施了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措施,但外商投资对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差距依然巨大。引导外商投资进入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要继续给予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优惠政策鼓励;在选择外资进入条件时降低要求标准,实施普遍准入的原则。
参考资料:
1.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工业司,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及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宏观经济管理,2004(10)
2.上海市经济委员会等,世界工业重点行业发展动态[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我的职业选择范文6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策略选择
根据WTO纺织品服装协议,自2005年1月1日起,WTO所有成员国的纺织品服装进口配额全部取消,配额取消后的时期被称为全球纺织品服装业的“后配额时代”。这对我国纺织品来说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并存。从机遇方面来讲:从一定程度上改善市场准入,增加出口机会,促使我国纺织品出口结构改善,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提高。挑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与原进口设限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二是与其它纺织品出口大国之间的贸易竞争。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主要优势建立在低成本基础之上,即价格优势。近几年来,由于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我国的出口企业利润受到挤压。2010年6月19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新启动,中央银行表示,“尽管不保证一次性大幅升值,但将会允许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更加灵活”。人民币升值会削弱我国纺织品出口的竞争力,这对以价格竞争为比较优势的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来说,其影响不容忽视。
一、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特点分析
1.出口结构分析
我国纺织品的出口结构仍不尽完善,在纺织品出口中,初级加工产品如纱布的比重逐步下降,深加工产品的比重逐步上升。但成品大多属中低档,缺乏名牌、价格低廉,效益不高。即“中档质量,低档价格,无名氏品牌,低效益增长”。就纺织品产业大类结构而言,世界上一些纤济发达的国家衣着用、装饰用和产业用纺织品三大领域的比例各占1/3,而我国的比例为70:20:10左右。这一出口结构表明我国纺织品出口追求数量的扩张,缺乏质量上的优势,在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纺织品贸易竞争中,仅靠数量上扩张,价格上的低廉,是很难取胜的。而人民币升值在中短期内将会削弱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价格优势。
2.出口市场分析
虽然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和地区日益多样化,但目前我国纺织品的出口市场仍然比较集中,其中美国、欧盟、日本、我国香港地区和韩国是最重要的5个出口主销市场,对这5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量占到我国纺织品出口量的75%,特别是对欧盟、日本和美国3个市场的出口,不但占我国纺织品贸易额的2/3,而且对每年纺织品贸易增幅的贡献率也在50%以上。以2007年为例,美国排名第一,日本和我国香港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位。我国对欧盟、日本和美国的纺织品出口分别为58.64亿美元、57.39亿美元和25.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19.04%,12.51%和29,41%,占中国纺织品贸易年增长的50,04%。出口市场的过度集中,使得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发展既有较强的依赖性又有某种程度的潜在的不稳定性。因此在巩固和加强传统的出口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新的出口市场和地区,有利于降低出口风险,使我国纺织品贸易走上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道路。
二、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策略选择
1.宏观方面应采取策略
中国纺织工业存在着结构性矛盾,较低的生产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中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也制约了产品质量档次的提高和升级换代的步伐。
(1)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中国纺织业要追踪国际新技术的发展,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中国政府鼓励纺织服装企业与相关行业合作,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结合,鼓励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形成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要鼓励纺织服装企业加火技术投入,淘汰落后设备,提高资源利用率、环境质量和劳动生产率。鼓励企业开发纺织新材料和先进加工技术,改造传统纺织工艺,广泛使用生态纺织品和节能、环保加丁技术,围绕品种、质量、效益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技术改造,实现产业升级。
(2)加速转型调整产品结构
首先,纺织品出口企业应尽快调整产品结构,积极提升出口产品档次、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鼓励加工贸易向深加工、高增值方向发展;提高制成品的出口比例,适当提价,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部分转嫁到进口商或消费者身上。其次,加大研发投入,努力开发自主品牌,并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多的优势,走差别化、特色化之路,在不断细分的纺织品市场中找准定位,走出过去数量为主、低价竟销的恶性循环。其三,鉴于国际贸易保护势力不断增强,纺织品配额取消后,主要进口国必将以其他形式的贸易壁垒来取代配额制度。“绿色壁垒”中的保障措施、技术标准和社会责任条款等等是制约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主要贸易壁垒。因此,纺织品出口企业应积极发展绿色纺织,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制定实施高于现行国际标准的氽业内控标准,开展生态纺织品认证,力争取得出口“绿色通行证”。同时,深入研究国际市场对产品安全、卫生和健康的要求,尽快发展绿色、环保型纺织品,以适应世界消费潮流和纺织品发展趋势。
2.微观方面应采取的策略
(1)走创新之路
企业的发展强大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必须大力增强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当前国际经济正处在产业结构的调整时期,朝着技术、知识、服务密集方向发展,面对国际经济新形势,我国纺织业如何从“模仿”到“创新”,对于长期以来给外国跨国公司打工的我国纺织服装业来讲,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任何企业若没有创新是很难持续发展的,仅靠低技术、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几是不能占领国际市场的。
(2)推行“品牌战略”
缺乏自主品牌,中国纺织业就必然长期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状态,加强品牌建设是中国纺织服装业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为打破“有规模、缺品牌”的困局,许多企业开始尝试以自主品牌出口。在2007年华交会上,宁波市许多企业打出了自主品牌;爱伊美的成交订单中,有近20%属于自主品牌出口。“广博”在美国、中东、欧洲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品牌,并从日本韩国引进了专业设计师,在2007年华交会上推出了三大类新产品56款新设计,“广博”牌相册颇受东南亚客户的欢迎。
(3)推进产品的多元化,提升产品档次和推进产业升级,完善产业体系
目前,中国的纺织服装产品技术含量低,贸易依然局限于低附加值的中低档产品。对此,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既要积极学习、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成果,更要加强自主研发力度,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推动纺织业向深加工和精加工方向发展,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争取向中高端产品市场进军。例如,要注重“生态产品”的生产,并争取获得绿色标志及国际认证,开发潜在市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有效地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4)推行贸易方式多元化
现在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比较多,我们的企业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贸易方式,例如在一些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投资设厂,从靠出口产品发展到以出口产品、投资设厂和技术输出并存的多元化“走出去”的发展战略,这样不仅可以利用东道国的廉价的原材料及劳动力优势来降低成本,还可以打造全球供应链,增强品牌战略同时还可以避开贸易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