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余成本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摊余成本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范文1

摘要:账面价值与摊余成本的关系一直是会计中的难点问题,在会计处理中,二者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本文分相等和不等两种情况进行分析,以便在会计核算中能正确地理解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的关系。

关键词: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 相等 不等

账面价值是资产或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对于计提了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其账面价值就是其账面余额减去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金额。摊余成本是在实际利率法下产生的计量属性,是计量利息收入(或分摊利息费用)的基础。摊余成本是会计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特别运用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收入的确认、可供出售金融债券利息收入的确认,同时也可将以分期收款的方式销售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情况下对“未确认融资费用”的确认理解为是对摊余成本的运用。下面分两种情况讲解账面价值与摊余成本之间的关系。

一、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相等的情形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

2011年1月1日,华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联公司)购入B公司当日发行的面值600 000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8%、每年12月31日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包含交易费用)为620 000元。其他资料如下:(1)2011年12月31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为630 000元。(2)2012年12月31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为590 000元。假定华联公司将该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完成上述会计处理(不考虑所得税、减值等因素,小数保留到整数位)。(说明:本例题是根据刘永泽编写的《中级财务会计》[例4-31]改编而成。)

解析:

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在该资产入账时即计算实际利率。该题中,正常的现金流量如图1所示:

设该债券的实际利率为r,则可列出等式:48 000×(P/A,r,3)+600 000×(P/F,r,5)=620 000(元),采用插值法,可以计算得出r=6.74%,则有如下账务处理:

(1)2011年1月1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600 000

――利息调整 20 000

贷:银行存款 620 000

(2)2011年12月31日。因持有至到期投资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所以题目中的公允价值是干扰条件。①确认“应收利息”: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600 000×8%=48 000(元);②确认利息收入:此时,在不考虑减值的情况下,摊余成本即为账面价值,账面价值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总账余额。所以“期初摊余成本”=600 000+20 000=620 000(元)。利息收入(即“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620 000×6.74%=41 788(元)。

借:应收利息 48 000

贷:投资收益 41 788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6 212

(3)2012年12月31日。①确认应收利息(每年不变)=48 000(元);②确认利息收入: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600 000+20 000-6 212=613 788(元),则利息收入=613 788×6.74%=41 369(元)。

借:应收利息 48 000

贷:投资收益 41 36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6 631

(二)长期应收款

2010年1月1日,华联公司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向M公司销售一套大型设备,设备的生产成本为400万元。根据合同约定,设备销售价格为600万元,增值税销项税额为102万元,M公司应于华联公司发出商品并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时支付全部增值税额,其余价款分5年、每年末等额支付。(1)2010年1月1日华联公司销售实现时的账务处理。(2)2010年12月31日相应的账务处理。(3)2011年12月31日相应的账务处理。假定华联公司按照应收合同价款的现值作为公允价值,并选择具有类似信用等级企业发行类似工具利率7%作为折现率,且(P/A,7%,5)=4.100197,不考虑减值等因素,且小数保留到整数位。(说明:本例题是根据刘永泽编写的《中级财务会计》[例13-12]改编而成。)

解析:该题目首先应解决“主营业务收入”入账价值的问题。600万元的销售款在未来5年内等额收回,故未来5年现金流量图如图2所示:

现在的时点入账,则“主营业务收入”应按照未来5年现金流量现值入账=1 200 000×(P/A,r,5)=1 200 000×4.100197=4 920 236(元)

(1)2010年1月1日:

借:长期应收款――M公司 6 000 000

银行存款 1 02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 920 236

未实现融资收益 1 079 764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 020 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4 000 000

贷:库存商品 4 000 000

(2)2010年12月31日,分配“未实现融资收益”,收取第一笔款项。分配的“未实现融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此时摊余成本仍然与账面价值相等,而长期应收款账面价值=“长期应收款”账面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相应“坏账准备”=6 000 000-1 079 764=4 920 236(元),故第一年末分配的未实现融资收益=4 920 236×7%=344 417(元)。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344 417

贷:财务费用 344 417

借:银行存款 1 200 000

贷:长期应收款――M公司 1 200 000

(3)2011年12月31日,分配“未实现融资收益”,收取第二笔款项。同(2),第二年末分配的未实现融资收益= (6 000 000-1 200 000)-(1 079 764-344 417)×7%=284 526(元)。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284 526

贷:财务费用 284 526

借:银行存款 1 200 000

贷:长期应收款――M公司 1 200 000

除此之外,对于采用分期付款方式购入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融资租赁租入的固定资产中“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仍可采用上述类似方法进行。

相反的,对于分期收款销售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融资租赁出租房的“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分摊,也可以采用上述方法进行。

二、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不等的情形

(一)可供出售金融债券

以上述持有至到期投资例题为例,假定华联公司购入的债券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其他资料不变。

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债券在初始入账时,会计处理相同,都要在初始入账时确认实际利率。因未来3年现金流量并没有发生变化,故虽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但实际利率仍为6.74%,初始入账时只需替换一下会计科目即可。具体解析如下:

(1)2011年1月1日: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600 000

――利息调整 20 000

贷:银行存款 620 000

(2)2011年12月31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后续计量应按公允价值计量,因此,除了正常期末确认利息之外,还应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账户。

①期末计息:期末计息、确认利息收入的过程与“持有至到期投资”相同。

借:应收利息 48 000

贷:投资收益 41 788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6 212

②期末计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计价,主要通过比较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大小进行。若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则意味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涨价,反之则意味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跌价,无论涨价还是跌价,若为正常的波动,将涨跌价的金额通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以反映,同时将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因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计价时,首先要计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

期末计息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 600 000+20 000-6 212=613 788(元),2011年12月31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为630 000元,公允价值>账面价值,涨价金额为630 000-613 788=16 212(元)。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6 212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6 212

(3)2012年12月31日。

①期末计息。“应收利息”不变,仍为48 000元。利息收入(即“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此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初摊余成本≠账面价值,原因在于,期初摊余成本并不包含“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这一明细的金额,而账面价值却包含这一金额。期初摊余成本不包含“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这一明细的原因在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入账计算实际利率时,并没有考虑到日后公允价值变化对账面价值产生的影响,那么,根据一贯性原则,日后摊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时,当然也不能考虑这部分初始入账时并未考虑的公允价值变动。该题目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600 000+20 000-6 212+16 212=630 000(元),即2011年12月31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初摊余成本=600 000+20 000-6 212=613 788(元),则利息收入=613 788×6.74%=41 369(元)。

借:应收利息 48 000

贷:投资收益 41 369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6 631

②期末计价。期末计息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600 000+20 000-6 212+16 212-6 613=623 387(元),2012年12月31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为590 000元,公允价值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3 387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33 387

(二)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贷款

已经计提减值准备的贷款,摊余成本也不等于账面价值,因为其摊余成本要加上应收未收的利息,而应收却不能及时收到的利息,也是银行在贷款当时尚未预料到的。如果银行预计应收的利息收不到,银行就需要把这部分金额推到以后期间去收取,要增加摊余成本,故此时会造成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的不一致。

三、结论

由上述分析可知,一般情况下,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等于其账面价值,比如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应收款、长期应付款,这类资产或负债的摊余成本就是账面价值。但也有摊余成本不等于账面价值的特殊情况,主要为可供出售金融债券和已经计提减值准备的贷款。

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的区别在于:摊余成本用于金融资产(负债)的后续计量,体现按实际利率法摊销的动态过程,表示在每期摊销后的余额;账面价值注重各资产或负债相关账户与备抵账户在某一时点的数量关系。由于确定实际利率时并不能精确地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真实情况,所以在未预计到的情况出现或计价方法并不是按摊余成本计量时,会导致账面价值与摊余成本不一致。Z

参考文献:

摊余成本范文2

折价购入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企业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债券面值)、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实际支付的金额)”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期末计息时,首先要计算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一般教材采用列表的方法计算摊余成本,如果根据教材的说法解释,学生不仅很难理解和掌握“摊余成本”这个概念,而且容易遗忘各列数字之间的联系,因此本文通过“T型账户”很容易计算其摊余成本。如果不存在减值的情况下,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持有至到期投资总账余额,如果存在减值的情况下,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持有至到期投资总账余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利息调整采用实际利率法在债券的存续期间进行摊销。企业按本期实际应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贷记“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例1]A公司2010年1月1日购入B公司当日发行的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该债券期限3年,票面利率4%,每年12月31日支付利息、到期归还本金,A公司购入债券的面值为500000元,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为486640元(包含相关交易费用)。假设该债券不存在减值的情况,要求: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该债券持有期间利息收入并确定摊余成本的会计处理。

(1)分析:A公司购入B公司发行的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增加,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债券面值)”,同时银行存款减少,贷记“银行存款(实际支付的金额)”,接其差额,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B公司债券(成本) 500000

贷:银行存款486640

持有至到期投资――B公司债券(利息调整)13360

根据上述(1)的会计分录登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总账的T型账户(图1所示)可以看出,2010年1月1日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余额为486640(500000-13360)元,即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为486640元。

(2)分析:本例的难点是确认实际利率和计算持有期间不同时间点上的摊余成本。由于A公司债券的初始确认金额低于面值,因此,该债券的实际利率一定高于票面利率。先按5%作为折现率进行测算,查年金现值系数和复利现值系数表可知:3期、5%的年金现值系数和复利现值系数分别为2.723和0.864,A公司债券利息和本金按5%作为折现率进行计算的现值如下:

债券年利息额=500000×4%=20000(元)

利息和本金的现值=20000×2.723+500000×0.864=486640(元)

由于上式计算结果与A公司债券的初始确认金额相等,因此,实际利率i=5%。

2010年12月31日: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486640×5%=24332(元)

债券年利息数额= 500000×4%=20000

利息调整摊销额=24332-20000=4332(元)

借:应收利息 20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B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4332

贷:投资收益 24332

收到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 20000

贷:应收利息 20000

根据上述(2)的会计分录登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总账的T型账户(图2所示)可以看出,2010年12月31日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余额为490972(486640+4332)元,即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为490972元。

(3)2011年12月31日: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490972×5%=24548.6(元)

债券年利息数额= 500000×4%=20000

利息调整摊销额=24548.6-20000=4548.6(元)

借:应收利息 20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B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4548.6

贷:投资收益 24548.6

收到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 20000

贷:应收利息 20000

根据上述(3)的会计分录登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总账的T型账户(图3所示)可以看出,2011年12月31日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余额为495520.6(490972+4548.6)元,即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为495520.6元。

(4)由于2010年、2011年采用四舍五入法计算投资收益,因此,造成省略部分尾数,而利息调整要在债券的持有期限内全部摊销完,所以,最后一年的投资收益倒挤出来,即:2012年12月31日应该摊销的利息调整为4479.4(13360-4332-4 548.6)元,再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得到2012年12月31日确认的投资收益24479.4(20000+4479.4)元,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利息20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B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4479.4

贷:投资收益 24479.4

收到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20000

贷:应收利息20000

根据上述(4)的会计分录登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总账的T型账户(图4所示)可以看出,2012年12月31日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余额为500000(495520.6+4479.4)元,即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为500000元。

(5)2013年1月1日债券到期,收回债券本金。

借:银行存款500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B公司债券(成本) 500000

二、溢价购入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

企业溢价购入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其初始计量的核算与上述的核算相同,其利息收入的确定仍按照上述方法计算。由于该债券是到期一次归还本金和利息,因此企业在持有期间的每年年末有一笔应收而未收到的利息,即:“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增加,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同时投资收益增加,贷记“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按其差额,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例2]2011年1月1日,C公司购入D公司当日发行的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该债券期限3年,票面利率6%,到期一次归还本金和利息(利息不计福利),C公司购入债券的面值为300000元,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为305856 元(包含相关交易费用)。假设该债券不存在减值的情况,要求:采用实际利率法确认该债券持有期间利息收入并确定摊余成本的会计处理。

(1)2011年1月1日,购入D公司当日发行的债券: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D公司债券(成本)300000

――D公司债券(利息调整)5856

贷:银行存款 305856

根据上述(1)的会计分录登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总账的T型账户(图5所示)可以看出,2011年1月1日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余额为305856(300000+5856)元,即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为305856元。

(2)分析:本例的难点与上述例1的相同,即确认实际利率和计算持有期间不同时间点上的摊余成本。由于C公司债券的初始确认金额高于面值,因此,该债券的实际利率一定低于票面利率。先按5%作为折现率进行测算,查年复利现值系数表可知:3期、5%的复利现值系数为0.864,C公司债券利息和本金按5%作为折现率进行计算的现值如下:

债券年利息额=300000×6%=18000(元)

利息和本金的现值=(18000×3+300000)×0.864=305856(元)

由于计算结果与C公司债券的初始确认金额相等,因此,实际利率i=5%。

2011年12月31日: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305856×5%=15292.8(元)

债券年利息数额= 300000×6%=18000

利息调整摊销额=18000-15292.8=2707.2(元)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D公司债券(应计利息) 18000

贷:投资收益15292.8

持有至到期投资――D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2707.2

根据上述(2)的会计分录登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总账的T型账户(图6所示)可以看出,2011年12月31日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余额为321148.8(305856+18000-2707.2)元,即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为321148.8元。

(3)2012年12月31日: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321148.8×5%=16057.44(元)

债券年利息数额= 300000×6%=18000

利息调整摊销额=18000-16057.44=1942.56(元)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D公司债券(应计利息)18000

贷:投资收益 16057.44

持有至到期投资――D公司债券(利息调整)1942.56

根据上述(3)的会计分录登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总账的T型账户(图7所示)可以看出,2012年12月31日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余额为337206.24(321148.8+18000-1942.56)元,即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为337206.24元。

(4)由于2011年、2012年采用四舍五入法计算投资收益,因此,造成省略部分尾数,而利息调整要在债券的持有期限内全部摊销完,所以,最后一年的投资收益倒挤出来,即:2013年12月31日应该摊销的利息调整为1206.24(5856-2 707.2-1942.56)元。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D公司债券(应计利息) 18000

贷:投资收益 16793.76

持有至到期投资――D公司债券(利息调整)1206.24

根据上述(4)的会计分录登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总账的T型账户(图8所示)可以看出,2013年12月31日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余额为354000(337206.24+18000-1206.24)元,即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为354000元。

(5)2014年1月1日债券到期,收回债券本金和利息。

借: 银行存款354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D公司债券(成本) 300000

――D公司债券(应计利息) 54000

通过T型账户分析上述例1、例2可以看出,很容易计算持有至到期投资不同时点上的摊余成本,要比采用列表的方法进行核算更直观、更形象,有助于大家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摊余成本范文3

【关键词】工程预算;成本控制;经济发展

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建筑行业的支撑,建筑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运行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建筑施工和管理过程中,每个企业建筑项目经济效益可以直接透过工程预算与成本控制反映出来,其不但对项目的投资有较好的指导作用,还可以对项目的招投标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保证建筑质量和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为保证施工企业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我们应当完善建筑成本控制管理体系,避免给工程预决算带来偏差。

1.建筑工程预算与成本控制概述

1.1工程预算与成本控制的含义

建筑工程预算是指通过编制各类价格文件对拟建工程的造价进行的预先测算和确定的过程。具体是指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建造建筑所需的人力,物质与完工效益进行计算。根据预算的编制阶段、编制依据和编制目的等不同,可分为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施工预算等。

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1.2工程预算的作用

1.2.1设计概算的作用。①设计概算是指对整个建筑建设过程中的所有花销费用的一个重要依据。②设计概算是整个工程项目中单项工程概算的重要依据。③设计概算是判断所建的工程项目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④设计概算是制定招标标的价格的重要依据。⑤设计概算是单项工程初始设计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1.2.2施工图预算的作用。①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造价的控制离不开施工图预算的这项工作。②编制固定资产以施工图预算为基础。③对于清单规范以外的工程如果实行招标,施工图预算可以用来进行标底编制或调整。④对于非招标但可调价的工程来说,施工图预算可以作为确定合同价款的重要依据。

1.2.3施工预算的作用。①施工企业据以编制施工计划、材料需用计划、劳动力使用计划,以及对外加工定货计划,实行定额管理和计划管理。②据以签发施工任务书,限额领料、实行班组经济核算以及奖励。③据以检查和考核施工图预算编制的正确程度,以便控制成本、开展经济活动分析,督促技术节约措施的贯彻执行。

2.工程预算与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2.1定额体系的不足

目前,在建筑行业的发展中,如果能有一个完善的定额体系,那么建筑工程预算与成本控制会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更为广泛的推广。只有具备健全与完善的制度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要求。由于时代的发展,建筑工程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其标准、工艺与材料都有着新的要求,这时工程预算与管理就需要进行定额换算。但是基于我国目前的预算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不能进行合理的预算,就很容易造成预算的偏差。由于滞后的定额换算管理更新较为缓慢,基本上不能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价格的需求。所以,在没有好的完善的工程预算的体制条件下,建筑工程企业想要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真是难上加难。

2.2权、责体系的不足

工程预算与成本控制的管理方法的实施离不开管理体系的支撑。在当前的建筑企业中,如果可以建立明确的权、责管理体系,那么企业管理便会得到有效的实施并且进行有效的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如果权、责可以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身上,并制定责与利的相关制度,那么在施工预算与成本控制上就会有更多的激励措施,提高工作者的积极性。

2.3施工与预算的不协调

影响工程预算与成本控制的因素还在于现场施工与工程预算的不协调。在施工项目的较长工期中,市场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尤其是建筑方面的钢筋、水泥等材料的价格变化较大,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会出现好多问题;不仅如此,期间也许会发生预想不到的意外会给工程预算带来多种困难。现场施工与工程预算的不协调会让大部分企业的预算与成本不相符,使预算失去了其应有的实际作用。如果施工过程中出现管理不严格的现象就会使成本增加,使预算不能够给企业提供有力的支持,给企业的管理与建设带来困难。

3.解决工程预算与成本控制问题的措施

3.1制定灵活的预算定额体系

由于工期长而发生的不可知因素和市场的变化,所以企业应制定灵活的预算定额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这样不但可以对企业的预算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执行,还可以为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提供一个有效的参考与保障,减少误差存在率。

3.2优化成本管理的责任制

成本管理的建设对于一个建筑企业来说也是很重要的。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企业的准入机制变得越来越严格,而且在趋于饱和的状态下,建筑企业的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变得越来越大。此时,建筑企业就需要做好成本控制的工作,这是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企业要不断的优化成本管理的责任制,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身上并与其薪资挂钩,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基层员工,都要建立相关的绩效考核制度,完善管理体系,这样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更好的、更用心的为建筑企业的发展做贡献,全面推动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建设。

3.3构建科学项目工程的预算与成本控制体系

做好工程预算与成本控制的基础就是完善预算管理体系。要想从根本上加强优化企业的预算与管理工作,就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工程预算管理体系与相关制度,并提高预算的实际作用与价值。同时做好工程的预算也可以为项目的成本控制提供有效的依据。

3.3.1建筑工程的领导层需要从长远的角度看企业的发展,而不应看眼前的利益,要重视预算工作并对其进行积极的学习与研究。

3.3.2提高建筑工程预算人员的素质与知识量,使其不但具备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与建筑工程相关的多种知识与实际能力。

3.3.3方案的制定直接影响着预算的管理,所以企业要在施工前做好3.3.4选择正确的工程数量,确保造价的质量,使工程预算控制工作具有实效性。

4.结束语

对于建筑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开源节流是建筑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基本方法。企业想提高经济效益就需要控制成本,而成本的控制又取决于工程的预算,所以工程预算与成本控制是推动建筑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其二者存在着必然的相关联系。

参考文献

[1]张宏亮.浅谈如何有效实施工程造价控制与成本管理[J].建材与装饰,2008,7:344-345

[2]王二栓.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工程造价的控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6,23(2):91-94

[3]黄丽.对施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创新.大观周刊,2011,19:60

[4]于浩洋.建筑工程预算及工程成本控制经验谈[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108

摊余成本范文4

关键词:公路;工程;管理;控制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费用进行组织、实施、控制、跟踪、分析和考核,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施工费用控制在目标成本范围内,以保证成本目标实现的一个系统过程。在企业各项管理工作中,成本管理工作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地位。

一 公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要求

成本最低化原则,项目成本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各种管理手段,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达到可能实现最低的目标成本的要求。

全面成本管理原则,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只有全面管理才能达到成本最低化目的。

成本责任制原则,为实行全面成本管理,必须对施工项目进行层层分解,划清各部门责任并与奖惩挂钩,使各部门、各班组和个人都来关心施工项目成本。

成本管理有效化原则,项目部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以最少的人力财力完成较多的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成本管理科学化原则,必须把有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理论、技术和方法运用于成本管理。

二 工程公司成本管理五步骤

(一)投标报价时的成本估算,企业依据市场环境、招标文件、工程概况和竞争对手的情况综合确定适合企业施工管理水平和施工能力的成本价格。在投标报价前要对工程项目进行详细的分析,对工程所在地的人工、材料及机械市场价格进行周密调查,根据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对成本进行分析和科学估算,在投标时就对该工程项目的成本目标和利润目标进行制定,克服投标报价的盲目性,提高工程成本控制预见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投标报价。

(二)工程开工前的成本预算,在工程开工的施工准备阶段,依据项目部与劳务队伍、材料供应商、机械租赁方所签订的合同和项目部自身的成本管理水平,对工程成本进行详细的预算。要求项目部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工程项目的人工、材料、机械单价和数量均应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对于超出预算范围的单价和数量要详述原因,并上报工程科以据实增补预算计划。

(三)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对影响项目成本的各种因素加强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将施工中实际发生的各种消耗和支出严格控制在成本预算范围之内。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要分阶段分时间对预决算成本进行汇总、对比、分析,严格审查各项费用是否符合预算要求,计算实际施工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差异,找出原因,采取措施,消除超出预算成本的现象。

(四)工程完工后,对实际发生成本进行汇总和分类,计算出施工费用的实际发生额、施工项目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并与相应预算成本进行比较分析。施工成本以一个工程项目作为成本核算的对象,依据单位工程和分项工程划分进行成本核算。施工成本分析应贯穿于施工成本管理的全过程,将施工项目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估算成本进行比较,了解成本变动情况,分析经济、技术指标对成本的影响和影响成本变动的因素,检验预算成本的合理性和工程成本控制的质量,针对发生偏差的原因,采取切实措施,加以纠正,并在以后的类似工程中不断改进。

(五)项目成本控制的总结及评价项目成本审核分析完成后,对项目成本进行总体评价,以评价该工程成本控制的情况,人工、材料、机械、管理费成本是否超标,总结经验教训,取长补短,明确以后成本控制的重点和注意事项,不断完善成本控制与管理理念,并对项目管理人员的成本管理水平进行评价。

三 成本管理贯穿工程项目的全过程

工程项目从中标签约开始到施工准备、施工过程、直至保修期结束,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工作,要发挥成本管理工作的作用,就必须将其贯穿于项目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一)投标签约阶段的成本管理,投标价格的确定是企业取得合理赢利的基础,投标前应尽可能了解业主和所投项目情况,并根据企业自身的施工技术、成本管理水平等,合理制定投标价格,使之既有利于在竞争中取胜,又避免以过低价格中标,为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二)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管理,工程中标后开工前,企业应根据中标金额和合同文件编制项目目标责任成本,以保证工程的实施能以最少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效益。

(三)工程实施过程的成本管理,项目经理仔细研究合同文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可能变更的项目、可能上涨的材料单价等进行预测,对项目成本趋势做到心中有数。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落实技术组织措施,加快施工进度。材料费控制,材料费在公路工程成本中占很大的比重,材料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项目的经济效益,因此,应将材料费控制作为工程成本控制的重点。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材料采购要坚持物美廉价、运输经济、储存合理原则,控制好采购成本,并加强对生产过程中耗用材料的数量控制。机械使用费控制:根据施工工序要求,合理调配施工设备,并切实加强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对于按完成工作量结算的外租设备,要做好原始记录工作,结算准确。对人工费控制应尽量减少使用计时工资方式,而尽可能采用计件工资方式,提高生产人员的积极性。要严格控制经费开支,严格费用审批程序,人员精干,实行一人多岗,节约管理成本。

四 公路工程成本控制的具体实施

在投资比较低,各种条件不利的情况下,除了加大洽商变更、索赔力度外,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成本控制是求得效益的根本出路。加强技术控制,可以根据工程性质、类别、特点、工期、质量要求等情况,测算出工程费用开支作为成本控制的目标。通过两种途径测算出的成本数值来比较,综合平衡后来确定最终成本的,作为成本控制的目标。

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目标确定后,企业做出详细的成本控制策划,由技术、计划、保障、财务四部门共同实施。由技术部门根据项目工期、工程项目、工程特点等具体情况来制定并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保障科制定详细的物资采购及设备租赁计划,在此基础上计划科对各分项工程进行预算分割。按照成本控制计划,成本发生实施,成本分析及核算,反馈并完善四个环节来进行策划。对工程直接费用的控制,其重点是优化施工方案,合理配置资源,根据工程项目特点、性质及项目施工的科学顺序及逻辑关系,实施资源的动态管理,优化工、料、机配置,使之随时处于动态及可控状态,最大限度发挥其效能,从而降低成本。

根据工期要求和工程的具体特点,制定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其目是合理布置、均衡生产、最小投入、最大产出。做法是制定出几套施工方案,包括各施工段的划分,分项工程的划分;详细了解工程项目及工程量的分布,以求合理安排。立体的看待和划分整个工程,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将整个工程肢解,找出肢解点即分段点。企业在制度上要完善岗位责任制度和成本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制度,设立成本管理的组织机构,明确各级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任务、岗位责任,并与各自的工作方法、方式和岗位责任相对应,不断检验自己的工作。

五结语

公路施工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外部环境条件下,只有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力度,在实践中积极思索与探讨,认真反思工程管理中的经验与教训,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王广湖,刘强. 建筑施工中的管理与控制[J]. 当代矿工, 2000(11).

[2] 李卫国.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J]. 安装, 2005(08).

摊余成本范文5

【关键字】建设 成本 预算 控制 管理

在竞争日益剧增的建筑行业中,各施工企业之间的比拼,除了工程建设水平外,项目成本的控制也是企业实现最大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项目成本的预算控制主要任务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项目可能发生的费用进行科学、合理、系统地预测,在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少成本费用支出,实现成本预算目标,达到企业最大经济效益的目的。

1、工程项目成本预算的作用

1.1强化施工成本控制

在工程项目中,包括施工成本、人员成本及其它成本,但是施工成本是是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内容。施工成本在项目成本中占的比重最大,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施工环境、技术、社会等不定因素,加大了施工成本的预算及分析难度。通过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施工成本预算分析,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施工成本,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1.2为成本管理提供依据

结合项目进行成本预算分析,并编制预算报告,为整个项目施工成本、人员成本等成本管理提供最直接、可靠的依据。成本预算作为项目建设的费用目标,它制定的是否真实合理,直接影响着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通过成本预算的分析,可以让建设管理者了解成本费用的支出,促使他们想方设法优化施工方案、引进先进设备、改进施工技术等降低施工成本;根据工程建设实际,合理资源配置,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机械、人员等空闲,防止浪费人才、物力,使得有效资源取得最大的效应。

2、成本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成本分析体制不健全

很多工程项目成本分析体制不严密,只是单单对每期的周、月报表进行分析,忽略了日常成本、即将发生的成本,没有结合工程实际成本,甚至有的为了应付工作,对报表数字进行擅自变动。对不真实的数据进行分析所得的结果,不仅对成本预测有不利影响,还会误导管理层的决策。

2.2成本预算控制体制不健全,项目权责不明确

目前大部分的工程项目项目经理一人把着权,人员安排、工程分包、材料采购、劳务队结款等都由项目经理决定,没有把权力放到总工、副经理这一层,他们也只是只有官号没有实权。这样没有对项目成本控制进行民主讨论和决定,必然会导致成本的失控。一方面滋长了项目经理个人的利益欲望,大大小小事务,一个人说了算,忽略成本的预算与控制分析,直接交代下属去办理工程任务。另一方面,项目成本预算体系未发挥作用。未按成本预算分析结果,科学合理的制定成本目标计划,没有落实到相应部门及个人上,使得成本预算体系只是空架子。另外,项目建设管理的过程中,项目各部门、各班组中权责不明确,在进行考核时,未严格执行检查与考核制度,只流于形式。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影响绩效、工作等的考核与奖罚,导致成本预算超支。

2.3成本预算管理只流于形式,未取得实效

对于施工项目来说,专业的成本预算人员是必配备的,需要结合各部门合作,对项目建设中发生的成本费用、可能的风险费用、人员变动、工程变更等引发的成本进行预测分析,进行预算、核算,作为项目建设成本结算的依据。而现在大多数企业,没有真正将成本计划、成本预测、成本核算等相结合,没有发挥预算机制的作用,只是流于形式,未取得实效。

3、建设项目成本预算控制的对策

3.1建立健全成本控制体系

健全的成本控制体系是工程项目开展成本预算,进行成本控制的组织保障,在成本控制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应该有以下几个特点。

(1)加强组织,明确责任。项目领导班子必须有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并在成本控制管理中落实。在项目成本控制体系中,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成本控制指导工作,并明确其它各层领导及管理员的职责。要求在施工成本控制管理中,积极发挥各职位的作用,出现问题严肃追究相应的责任。

(2)建立成本控制预警体系。在成本预算管理的过程中,或出现超支现象,要及时向相关部门反应,并进行讨论分析原因,提高调整意见和建议。在经相关部门和领导批准后,可以进行相应的成本预算调整。

(3)建立成本分析管理机制。在工程项目施工前,从经济、技术、进度、成本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优化设计、改进施工方案、引进技术等措施,降低成本。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也要强化成本预算与核算,严格控制各项成本。

3.2加强培训,提高成本预算业务水平

很多项目成本预算人员专业素质差、业务水平低下,是造成项目成本预算和控制工作效率低下最直接的原因。为提高成本预算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增加他们的成本控制理念,要加强成本预算人员的管理。对参与成本预算工作人员进行资质审核,坚决清除无资质的人员;强化成本预算人员业务培训,通过培训,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系统深入地学习成本预算分析、编制的相关专业知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款,提高工作人员的成本预算业务水平和法律意识。

3.3依据成本预算,合理控制施工阶段成本费用

施工阶段成本费用控制是整个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阶段。因此,如何合理控制好施工阶段成本费用是施工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

(1)控制人工费。结合施工进程进,优化资源调配,特别是人力资源,在不影响工程推进的情况下,可以通承包方式、协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员数量,从而达到降低人工费用的目的。

(2)去繁就简,节约中间程序费用。优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对材料采购、运输、收发等简化程序,减少过程费用支出;材料堆放实行规范、标准化,避免二次般运或采取补救措施发生其它费用;

(3)改进工艺,提高工程质量,杜绝因返工处理费用。目前,很多施工企业为赶工期,忽略了工程质量,或是为获取更大利益偷工减料,不按设计或规范施工。导致很多工程质量不合格,或存在质量隐患。这就不免会因工程返工产生二次费用,也导致材料浪费,增加了人工费、机械等费用。

(4)其它费用的控制。现场管理费占据成本费用比例挺大,而且其伸缩性非常大,要结合工程实际,科学、合理制定会议、招待等各项开支计划,防止费用超支;精简管理层岗位,对部分空闲职位进行清除,可考虑一岗多职,按需设置,避免吃空饷现象,减少人员工资开支;

4、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增长,建筑行业中各施工企业的竞争也不断加剧。除了人才、优质品牌可以为企业抢占市场优势,获取经济效益外,合理有效的进行项目成本预算控制也渐渐成为施工企业实现最大化经济利益的方式之一,因此,提高工程项目成本预算控制的质量和效率在项目建设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很多项目并没有重视成本预算和控制工作,这不仅导致项目管理中出现不必要的费用支出,也在一定程度降低了施工企业的利润率。为有效开展工程项目成本预算和控制工作,必须结合项目实际分析预算及控制过程中的问题及原因,制定有效的解决对策,实现项目的成本预算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湘丽. 浅谈施工企业施工成本预算控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4(1)

摊余成本范文6

【关键词】城建工程;成本预算;控制要点

引言

在保证城建工程质量和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为保证施工单位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应当完善城建工程成本预算控制体系,避免给工程预结算带来偏差。就此,本文就做好城建工程成本预算控制工作的措施做一番探讨。

一、城建城建工程预算编制科学流程及方式

城建城建工程预算在工程项目建设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创设计划、明确具体投资金额、定立合同、招投标管理以及结算控制的核心依据,同时亦是明确设计管理方案经济合理性的一定标准。在进行城建工程预算编制阶段中,首先应全面核查工程施工图纸及相关说明文件,该环节尤为重要,对于说明书中涉及的工程体系结构、应用材料种类、具体规格标准等应全面考察,并为城建工程预算的科学编制制定相适应的项目条款。同时,应做好各项资料的全面汇总整理工作,在实施预算之前,应对图纸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对其中包含的定额标准、构件的具体图集号与文件进行统筹整理,进而便于后续工作阶段的核查应用。对于工程现场状况应科学明确,探究组织设计,选择不同施工方案,其最终的造价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在组织设计阶段中,各类细节因素均应明确,该类内容同预算项目的制定及成本密切相关。再者,我们应科学明晰具体的定额内容与规定,令概预算相关估价、规定与标准成为预算编制的科学依据。对于工程项目总量应科学计算,工程分配的科学性、计算的经良性会对整体预算水平及效率产生重要影响。而后应做好定额项目的选取,进而制定预算书,应将完成计算的工程量与计量定额依据一定次序进行整理并纳入预算表格之中,而后应位于定额、估价表之中找寻与之相应的编号、价格及用量,并将总量同单价与定额进行乘法运算,进而获取分项工程需要的直接成本与主材用量。而后可依据分部工程进行汇总,并获取单位工程相关数据。对他类费用、造价、单位标准也应进行全面核算,并编制用料分析表格,进行相关费用的整合。可将他类间接、直接形成的费用、预期利润与缴纳税金进行全面核算,进而明确总体工程价格,并核准单位工程相应面积的具体成本标准。

二、城建工程预算包含的问题

城建工程预算阶段中,相关编制人员倘若不遵循规范流程、随意编制,不参照实际状况,不进行细节核查,便会令预算同实际工程价格相去甚远,无法提升准确性。还会造成超预算等不良问题。城建工程预算人员在实践工作中应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具备优质专业水平,应熟练应用城建工程预算相关知识,并明晰法律要求标准、不断积累经验。然而现实阶段中,一些预算人员不具备专业操作水平,令控制管理显得较为无序混乱。由我国城建工程预算实践状况不难看出,城建工程预算管理仍旧具有较大的提升发展空间,一些预算控制仅为阶段性,就某一层面实施控制,较少关注全过程控制,并欠缺有效沟通。这样较易令整体工程造价方案欠缺约束控制标准,令预算水平超高,设计方案思路则较为保守。招投标阶段,则令整体工程评估无法准确实施,还会造成工程资金投入不持续、断裂、无法全面开展,引发重大经济损失等不良问题。

三、完善工程设计预算控制

工程设计环节的优质合理对预算控制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为此应做好设计阶段的全面预算控制,进而确保企业经营预期目标效益的良好实现。该环节中,应全面激发图纸审核效用,明确图纸同工程预期实现功能的契合性,有否存在施工建设材料的超标应用状况,应尽早发觉设计问题,进而有效抑制浪费现象,令其控制在萌芽状态,降低不必要的工程损失。同时,应科学应用概算设计方式,明确设计环节的概算符合工程项目定额相关标准,并通过管理部门的全面核准,进而将投资明确限额用于取费的相关基数,进而有效消除违规冒算现象或设计规模的不良扩充。

再者,应科学履行设计阶段的奖惩管理制度,对于优秀的设计图纸,被审核中心评估为优秀的项目应给予设计方一定的鼓励,颁发荣誉并实施现金奖励,提升设计人员积极性,令其以饱满的热情设计出更优质的工程项目。另外,我们应科学引入限额设计管理标准,令其成为项目施工建设阶段中的良好控制方式,进而有效管控投资规模。可组织相关单位,依据建筑类型特点、规模特征,创设规范适应、合理限额标准,并令其成为设计方实践参考依据,进而做好实践设计控制。

四、优化施工建设预算控制

4.1提升施工管理工作人员经济质量意识,强化预算团队管理

工程项目施工建设阶段中,一些员工仅注重技术控制管理,却忽略了实施过程中的成本造价控制,因而经常导致一些不必要的经济费用支出。为此,我们应强化施工人员经济意识、质量成本意识,通过定期开展经济理论教育培训、讲座学习,令员工树立由技术开始、由经济完成的优质管控思想。同时,还应强化预算团队管理建设,一旦预算人员不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与操作技能,便不能符合预算工作需求,无法应对复杂经济现象与工程技术问题,并严明精确的做好预控投资,同样无法良好的协调控制各个项目主体的复杂关系。为此,对城建工程预算团队,应强化资质核查、严格管理。对能力不佳、技能水平有限的预算人员应不予采用。

4.2强化合同管理,完善施工环节管控

进行施工合同签订阶段中,应做好全面考量,明确工程有可能面临的变更事项、分歧问题以及索赔纠纷。对各项施工合同条款,均应深化研究、推敲,有效预防在后续结算阶段中,由于合同条款内容不明确、不清晰,而形成索赔纠纷,令工程方承担不必要的赔偿损失。施工建设阶段中,应确保组织设计一致遵循经济效益目标。施工阶段中,应做好认真核查,细化研究合同文件中关于工程量清单、成本费用、基础价格的文件内容。同时应全面组织预算管理人员以及相关技术人员对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实施优化管理。应优选可行性技术方案、把握经济适宜的原则,促进设计规划同经济效益目标的良好契合。

4.3优化工程结算管理控制

工程项目结算过程中,由于不可确定性因素的变更、外界条件的变迁令前一阶段明确的合同价款产生了变更,为此,应由合同价款实施全面调节。造价人员,应全面彻底、清晰的明确各项合同款项,依据合同标准完善结算书,对合同内外各个项目应实施分层次类别的结算,创设相关结算支持参考资料。通过门类清晰的划分,令其调理清晰明确,便于结算管理的高效开展。为提升控制结算水平,施工方在建设阶段中,应做好预算控制、结算管理、索赔调节控制。应准确、快速的量化管理与计价控制。实际施工阶段中,较多管理者会忽视预算控制、资料汇总,进而在竣工结算阶段中,会导致资料汇集不全面而引发问题混淆不清的现象。还会令结算脱离于施工建设,进而降低结算效率,并引发不必要的工程经济损失。为此在竣工决算阶段中,应创设科学管理机制,遵循合同管理,对于预算规定之外产生的费用应实施全面管控,做好单项工程的价格管理。

五、结束语

实践表明,只有通过工程成本预算工作合理的去确定工程造价,才会更有效的对投资进行控制以及更有效的对基本的建设规模进行控制,以此来防止有概算超过投资和预算超过概算等的现象出现,

参考文献: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