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念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理念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理念论文

教学理念论文范文1

关键词:现代英语教学;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现代化手段

1.英语已从一种工具变为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

现在世界上说英语的人越来越多。作为国际交往的语言,英语的作用很大。在联合国,英语是几种通用语言之一,且被使用得最多。在国际航空、航海和体育界,英语是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在国际贸易中,英语也是最重要的媒介,连西德和日本的出口工业都要用到它。在科技界,英语也是国际性语言。

人类彼此间的交往随着国联互联网的普及而越来越方便,越来越频繁。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科技交流和信息交流已成为人类生活的一个须臾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外语学习、外语教学特别是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诚然,语言的本质是工具,但人类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外语已从一种工具变为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没有掌握外语犹如缺乏一种思想,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知识源泉一样。多学一种外国语,等于在本来没有窗的墙上开了一排窗,你可以领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风光。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会一门外语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还多了一个头脑。

从学习者的认知角度来看,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而学习另外一种语言就意味着学习另外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在当前人们津津乐道于素质教育的话题时,更应当看到外语教学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必然产生重大影响。现代英语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教学生课本上的东西,而是要通过教课本上的知识让学生了解这个世界发生过什么,正在发生什么?学生不仅仅是学几个单词、会几篇课文、考试过关就意味着在学英语,而是通过对英语的学习,让他们拥有掌握更多知识的神兵利器,犹如给盲人带来了光明,给残疾人送去了轮椅。人们可以通过学习英语了解更多外国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人文地理等。英语已经从一种单纯的工具变成了一种思想、一种资源库。

2.新课程下的英语教育

实施课程改革后,新的高中英语教材词汇量大,题材涉及面广,不仅涉及艺术、科技、音乐、天文地理的知识,还涉及到许多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例如急救、健康饮食、肢体语言、文化遗产和未来生活等。而这些课程的设置就正好反映了课程和教学这个问题。

(一)课程的本质是教学认识的客体——人类认识的成果——知识

为什么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要设置课程呢?课程到底是什么?教育是谋求学生发展的;人的发展是通过实践和认识活动,主体客体化和体主体化的统一过程实现的;学生作为主体,如果没有客体,不作用于客体,就不会发生认识,就无从发展。教育者之所以要设置课程,实质上就是为学生主体提供认识的客体,以便学生作用于课程这个客体,发生教学认识过程,实现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说,课程的本质就是教学认识的客体。课程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其中介性。它是认识的对象,又是认识的中介和工具。它主要不是自然客体和社会客体,而是精神客体,学生不是直接跟自然界,社会现象打交道,而是通过课程这个中介客体去认识世界。所以说,课程本质上就是教学认识的客体,也就是人类认识成果,也就是知识。

由于主体的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主体掌握客体的结果,所以客体就有促进主体发展的功能,并且客体的性质决定着主体发展的性质。知识作为学生认识的客体,就有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决定着学生的发展。《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进而解释道:“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转引自张献臣,2007:2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社会的主体人才的要求不同,这就必然要对我们的教材实施改革,使之适应社会的要求,经济的发展,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而这对英语教师的要求就提高了很多,在教学之前要先把这些内容了解地透彻。

(二)教学的主要工作就是将知识打开,内化,外化(刘硕,2003:1)

教学工作就是将人类历史经验的精华即科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里的精神财富,近几十年的研究,特别是苏联维列鲁学派和皮亚杰的活动学说,更揭示了知识与发展之间联系的具体机制,这些研究提供了新的论证,进一步说明:课程主要是知识,学生的发展就是对知识展开教学工作的结果。教学工作不是别的,主要就是对知识进行种种“加工”的工作。

客观知识究竟要怎样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呢?把定理,公式等等简单地呈现给学生,肯定是不行的。必须由教师领导着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工作,也就是建构主体的学习活动。

首先,将知识打开。知识好比一个百宝箱,里面藏了大量珍宝:不仅内含有关于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规律,而且内含有人类主观能力、思想、情感、价值观等精神力量、品质和态度。知识不会自动地呈现出来,也不能简单而直接的拿来,因此要想办法让学生经历一下,并且不只是简单经历,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亲身去体验。所谓将知识打开,就是把知识原始获得的实践认识活动方式和过程,加以还原,展开,重演,再现……

例如,应尽量在日常教学中设法给学生创造交际情景,便于学生在口头上和笔头上运用所学的语言。交际情景的创设在对话课教学中是最重要的一环。教育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认为,人的认识过程是对进入感官进行选择,转化,储存和应用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全方位地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刺激,才有可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1.利用视听效果增强情景的真实性和趣味性

课文中的许多情景(如地震等)大多数学生没有亲身的经历或体验,而文字的抽象描述也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让学生观看地震资料片段,学生便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就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和体验“quake”和“shake”等词的意义,也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cutoff”和“falldown”等词组用法。

2.利用声像效果拓宽学生的交际领域

教师可以利用录像机等设备给学生放录像,让学生仔细观看,并有机会相互交流。例如在SEFCBOOK1AUNIT6GOODMANNERS课时,就可以给学生观看有关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及其他礼仪和我们国家相关的录像,让学生能够深入全面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其次,将还原,展开,重演,再现……的活动方式和过程,加以简化。

这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原原本本地照搬或复制知识原始获得的实践认识活动方式和过程,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展开和简化,特别是简化有两种水平和形式,即物质的水平和形式,言语的水平和形式,以及多种过渡的形式。情境教学告诉我们,创设情境的手段和途径包括: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和言语描绘。通常理科教学中采用的探究学习或发现学习方法,则是提出课题,提供一定的结构性材料,引导学生自己操作,或表演,或实验、报告、评价。其中,物质水平和形式占主导,也包括语言及多种过渡形式。按照加里培林的研究,内化的一般规律先是通过对实物的操作进行具体动作思维,同时用言语来表述,进而脱离直观,借助表象进行思维,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符号操作,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

再次,知识内化的真正完成,真正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还需进行外化过程,即把此前领会的知识通过操作和言语展开,呈现出来,在教学实际过程中,就是练习、实习、实验、操作、问答、考试等过程。

3.外语教学必须“以人为本”

树立主体意识、造就独立人格已成为现代国际教育思想变革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各个教育领域,人们越来越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人们意识到对学习的最终结果起决定作用的是学习者本人。任何成功的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到学习主体的个性特征。

在外语教学中,在理论上“无懈可击”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但在真正广泛运用时却常常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要想搞清楚其中的原因,必须研究学习主体,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素质教育上寻根求源。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者之间存在着差异。学习者并非可塑的泥土,可由老师任意捏成其它的东西。他们各自有独特的性格、动机和学习风格,这些特征都会影响学习者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的职责一是教给学生知识;二是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知识,即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是“鱼”,二是“渔”,授之于鱼,不如教之于渔。外语教学的过程中,“渔”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这远比简单地“授之于鱼”要重要得多,对学生也有用得多。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近几十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包括动机和态度等对外语学习的效果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如何将素质教育理论引入外语教学是当前外语教学的一大课题。外语学习成功的因素中,除了智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那些非智力因素。

外语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考试形式上,还是应该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学生的性格、兴趣、情绪等方面的培养和控制上?这就涉及到教育思想要如何转变的问题了。事实证明,认为自己“民主、开放、平静、友好、体贴、乐于助人、聪明、富于逻辑性和快乐”的人,一般来说,其学习外语成功的可能性要大于其他性格的学习者。

4.新课程改革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培养“一专多能”的跨学科、复合型中小学教师。

新课程改革对于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的工作不仅是简单的传授知识,什么样的知识、怎样去教,这些问题都要求教师去推敲,去思考。要注重研究,注重分析,注重不断地兴利去弊,推陈出新,注重不断地改革,改善它。

那英语教师应该怎样去做呢?

首先,确立目标。《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2)其次,可以根据英语新课标的理念,将3P模式发展为5P模式:Preparation(准备)、Presentation(呈现)、Practice(练习)、Production(运用)和Progress(评价)。

Preparation的功能是承前启后,导入新话题或新内容,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和经验,启发想象或预测等。新编英语教材中基本上都有“Warmingup”环节,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逐步导入新内容的学习,比如复习、预测、讨论、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等。

Presentation的功能是呈现新的语言知识。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形式或创设不同的语境来介绍新的语言知识,比如用实物、动作、图画、简笔画、英语解释、汉语解释等。

Practice的功能是对新语言知识的操练(drills)和练习(practice)。这种练习通常是控制性的(controlled),它包括从非交际性语言活动到有意义的(meaningful)各种练习,再到各种具有一定交际性(communicative)的语言活动。

Production的功能是真实运用语言。这一步的功能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要求比Practice更高。语言活动通常是真实的或模拟真实的,具有真实的情景和真实的目的,要求学生运用真实而自然的语言,达到一个真实的结果。主要活动形式通常是让学生完成真实的交际任务(realtasks)或项目(projects)等。

Progress的功能是检测和巩固。通过小结和检查等评价方式来检测和巩固学生所获得的语言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在评价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刘道义,2006:123-125)。

新教材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全体学生”是量,“全面发展”是质。质和量要一起抓,一个不能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这个过程要经过“要我学—我要学—我能学”的阶段。让学生从对教师的依赖逐渐变成独立学习,更关注学习的情感,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多用鼓励性话语,多给他们语言实践的机会,少用命令式的语言,多用建议性语言。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与新课程同步发展,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专业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种超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要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适应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要自觉地在情感、意志上不断调适,而且要具备能够分析、讨论、评估和改变其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道义等.新高中英语教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23-125.

[2]刘硕.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1.

教学理念论文范文2

多年来,高等教育一直延续着上课是以教师为主体,以课本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大学课堂基本上是合班上课,课件讲授,学生我行我素,这种教学模式是目前大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格局。教师课件讲授,知识复杂深奥,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维,课堂学生人数过多,教师难以把握学生听课状态,从而导致学生求知欲望不浓厚。教师只注重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却忽视了学生对知识接受的程度,教师没有从行业的实际需求出发,更没有考虑学生的内在需要,难以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好奇的兴趣,过多深奥的理论知识与行业的需求完全脱钩。如今,这种教学理念变成了高校的一种“常态”,它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渐渐地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对学习所带来的快乐变成了一种奢望。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沿用过去的教学理念显然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改变传统教学理念迫在眉睫。

2转型期教学理念探索

2.1高等教育转型理念分析

国家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曾表示: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等。如此一来,高等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理念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从实际培养方案上来看,其实各本科院校开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也只不过是本科的职业教育。自从高校扩招之后,学校的经费和师资有限,实验实习等设备落后以及短缺,教师只从事理论教学,实践能力缺乏,很难实现真正的双师型,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达不到学术研究的能力,又没有实践操作技能,所以社会不认可。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普通高校转高职的整体战略是对的,现在要把部分高等院校转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明确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劳动者,是一线工人,而不是研究高科技白领。培养技能型人才,大部分高等院校正在探索,要实现真正的转型,应用型高校就必须在教学理念上发生革命性变化,真正脱离学术型的教学模式。

2.2转型期教学模式研究

对于培养目标为技术型人才的高校,教学重点是对知识的深度、广度的理论研究,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校教学重点则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目前转型期高校还是只注重理论教学,只是深度和广度有所变化,但对学生专业实践教学却变化不大。实践教学对学生知识的来源、能力的拓展与兴趣培养起着决定性作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校应实行少理论、多实践,理论与实践并行的教学理念,使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向实际需求转变。现从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分析。

1)基础课程。转型期高校培养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浅显易懂的基础理论知识,根据所学专业,按照行业技术需求,以够用为主,技术应用能力强,为企业一线服务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目前,本科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用2年时间,占大学学习时间一半,对于转型期培养技能型人才高校,基础课程学习时间较长,专业实践时间较短,甚至学生实践只是走马观花,导致偏离了培养目标。在基础课程学时分配上要把社会产业结构和企业人才需求作为确定基础课时依据。按照专业行业对知识需求重组基础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首先,要对课程进行删减整合。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不要求学生掌握大量复杂数理与外语知识和严谨的学科理论,完整的学科体系,而是要掌握实际工作中必需的知识。其次,所学知识能满足职业一线实际应用能力的需要,培养技能型人才要强调教学内容为三实,即实用、实际、实践。

2)专业课程。专业课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课堂深入一线与实际生产并行。机械专业在讲授专业课程可以将课堂转移到车间,让学生知道学的知识用在哪,边教学边实践。例如讲授机械制图课程,在实习车间利用工厂加工零件图纸来进行讲解,图纸与实物对比,使学生兴趣更浓厚;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中,通过开动各种机床现场加工来讲解机床的组成、工作原理、零件的加工过程、编排工艺等;数控编程课程中,学生每学完G代码后,直接就可以在数控机床上进行操作演示,这样学生不觉得乏味,真正地理解所学知识。只有深入到实践中学生才能知道所学知识用在何处,怎么用,让学生主动问为什么,更好地激发学生求知欲,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行业内涵。

3结束语

教学理念论文范文3

对学习结果进行总结是不仅能巩固学习成果,还能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精神,在教授重力加速度的内容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同时教师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实验进行拓展。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是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也是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素质之一,在高中物理的探究教学理念中,应当发挥物理学科性质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首先在发现问题和构建方案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想法,各抒己见,并说明理由,再在探究过程中各成员承担各自角色。

3探究教学理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误区

3.1切勿将探究教学理念理想化

高中物理的探究教学模式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部分教师将探究教学理想化,试图将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制订方案、实施方案到总结推论的得出全交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完成,这样不仅不能让学生习得正确的物理知识,当学生越到问题时得不到及时解决反而会大大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3.2切勿将探究形式化

首先是探究性教学采用实验为主要载体,部分教师过分热衷分组实验,不能根据教学实际内容进行调整。其次是教师以问代讲,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随口即能回答问题,或者在课堂中提出过多问题,以提问来贯穿整个教学,不能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积极性,还让学生的思维不能集中,过于发散,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3切勿将探究教学理念万能化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能提高学生自主性、参与性和创造性,但不能将探究式教学作为高中物理教学的全部,高中物理是以理论与实验相辅相成、相互印证的关系,如果过于注重探究性实验教学而忽视了学生基本理论的强化,往往会导致学生在实验中仅是跟着实验方案完成操作,缺乏对概念、原理的了解,不能对实验现象进行合理解释,缺少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能力。

4小结

教学理念论文范文4

1.教学理念有待改革

风景园林专业在国外的高等院校是一门独立完整的学科。在我国,风景园林依附于传统园林,固有的设计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风景园林的创造,我国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理念有待改革。固有的园林设计过分追求形式上的园林景观,其设计着重体现观赏性,往往缺乏对学生生态设计方面的培养。近年来,各大院校纷纷开设风景园林专业,然而由于师资原因,园林专业的教育往往缺乏真实性和规范性。同时,我国高等院校园林专业的学生必须度过实习阶段才可以独立工作。国外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往往在毕业后就可以独立工作,成为较专业的设计人才。

2.教学改革滞后

目前,各大院校已经把风景园林专业确定为工学学科,从风景园林专业毕业的本科学生成为工学学士。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农林院校以园艺为主,工科院校以城市规划为主,造成课程安排不统一。一些院校的园林专业注重书本知识的课堂讲授,而忽略了风景园林专业的设计实践,使专业课与实践课具有不合理性。理论与实践脱节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提升。教学改革滞后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要求。

二、培养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措施

1.创新教学理念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高等院校园林专业的当务之急是创新教学观念,将专业观念从传统园林向现代园林转变,从传统专业向现代专业转变。高等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应以培养专业学生的创造力为目标,培养专业设计师,以适应风景园林行业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将理论知识与设计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积累风景园林的设计经验,建立风景与设计相互协调的理念,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通过教学创新,规范风景园林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建立健全专业教学体系,以职业制度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风景园林专业设计人才必须知识与能力并重,而且应该具备基础牢固、知识面广、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特点。只有这样,其才能成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专业人才。

2.深化教学改革

各大院校在创新教学理念的同时,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风景园林专业要实现教学规模的扩展,就必须引进城市园林绿化、大地景观规划和传统园林学三个领域的知识。这三个领域知识包括了环境科学、园艺学、林学、生态学、社会学、艺术测绘、计算机应用等相关学科,使学生接受最新知识,了解最新科技动态,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深化教学改革,应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应秉持“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思想,积极运用能够培养学生创造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在风景园林专业知识的教学中,应借鉴国外风景园林设计课的内容,鼓励学生在设计实践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为了拓展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学校可以邀请国内外知名专业人士到课堂为学生授课,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从而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平台。

三、结语

教学理念论文范文5

(一)合理引导,利用教学中的例题、练习、数据等德育的好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设计练习要有针对性。

比如,教三年级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些同学上课时不认真听讲,别人做练习的时候他把时间都浪费在玩格尺、玩橡皮上了。所以在教学《时分秒》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一分钟时间你可以做哪些事情呢?”同学们有的说一分钟可以做二十道口算题,有的说一分钟可以整理好被子,还有的说一分钟可以跳100下跳绳,等等。通过讨论汇报,同学们发现一分钟时间居然可以做那么多的事情,真正感悟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并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数学教材中,部分教材具有明确的思想教育目的,属于显性德育教材,必须用好用透。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并合理利用其中的德育因素,结合知识的传授,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比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这一节课,我出示四个情境图:天安门广场升旗图,教室墙面上五星红旗,校园升旗图和为奥运加油时使用的小型五星红旗。学生通过观察和计算,得出不同场合所使用的五星红旗虽然大小不同,但长和宽的比都是三比二,进而推导出比例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五星红旗”这一中心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五星红旗,进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设计练习的教育性要与数学知识的特点紧密结合。

练习的教育性不能与知识特点脱节,要准确把握好德育渗透的可行性,提高学生接受程度。比如,在教学《节约用水》这一节时,我提前给孩子们布置了这样一份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测量一个水龙头在一定时间内的滴水量。”学生通过测量、收集、绘制统计表和计算结果,谈了自己的感受:“通过自己的实践结果发现,一个小小的水龙头一天就会浪费这么多的淡水资源。那么从今天开始,我们应该更注意淡水资源的使用,从自己做起,节约使用每一滴水。”这节课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增强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3.设计练习必须对重要的思想道德教育进行强化。

在数学教学中要对学生渗透辩证思维教育,加强对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学整数除以分数应用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张叔叔2/5小时加工了36个零件,照这样计算,张叔叔1小时可以加工多少个零件?”当学生掌握了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三种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再推导出计算方法后,我让学生就这道题自主探究,寻求不同的解题策略,并鼓励他们:看谁用的方法最好?学生经过一番探求,得出以下几种解法:(1)36÷0.4;(2)36÷2×5;(3)36×5÷2;(4)36×1÷2/5;(5)设王叔叔每小时加工x个零件,列方程2/5x=36。教学中我充分地创造条件,使学生产生辩证思维的欲望,并适时加以指导,同时建立相应有效的激励机制,这样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就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在数学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利用各种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一措施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如,在学习面积计算时,我布置了这样一道题:“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自己家的住房进行简单的占地面积测量。”学生通过测量、整理数据、计算的学习过程,提高了动手操作的能力,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和智力因素,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我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采取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时,我出示了多种形式的练习题,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教学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方法时,我添加了这样一部分内容:“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该怎样测量呢?”学生对一些不规则的图形和物品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发现量比较特殊图形的周长,可以借助绳子测量。学生多角度、多方面考虑,充分利用工具解决问题,进而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如,我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利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寻找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存在的关系。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乐于学习、勇于探究的精神。

三、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适应环境、不断学习和生活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经常组织一些有趣的游戏,设置悬念情境。如,在教学可能性这一节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抽签表演游戏,在一个纸箱中放入十个纸签,其中六个写着唱歌,两个写着跳舞,一个写着朗诵诗词,还有一个写着模仿喜欢的小动物。同学们在玩的过程中获取了新知识:正因为写着唱歌的纸签比较多,所以抽到的可能性就大。

教学理念论文范文6

关键词:新课程音乐教学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音乐新课程的核心目标是通过音乐教学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而当情感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上升为审美情趣,最终通过审美达到育人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善于从情感的视角,创设音乐审美情境,融情感化与审美化为一体,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音乐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

一、新课程音乐教学理念

我国站在音乐学科本体这个角度,按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教育研究中心的精神将音乐教育课程定义为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及评价方式等等在内的各种范畴的总和。我国21世纪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主要是以这个定义为逻辑起点进行各方面的展开研究的,是一次从理念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从管理到实施的彻头彻尾的深入式改革。它反映了新世纪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融会了多年来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和课程理论方面研究和总结的新理论、新成果。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实行的礼仪及符合审美规范的仪表、姿态、举止等应恰到好处,充分展示音乐教师的审美修养,给予学生优雅感,另一方面,教师亲切真诚的问候,简洁而具有启发性的谈话,激励性的话语,富有感染力的语调,精巧规范的乐谱,自信、幽默、真诚的气质,热爱生活、充满爱心、童心未泯、兴趣广泛的心理品质,以及学识基础,都会使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产生音乐审美的渴望。因此,音乐新课程不仅指时间上的“新”,更是指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和“新”的课程实施方式。

二、新课程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

1、在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合唱以它特有的美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生动的思想内涵。在普通高职的合唱教学训练中,教师首先抓好课堂上视唱练耳、节奏等各种基本功的训练,为合唱教学提供先决条件。在合唱教学的训练中,应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发展能力为目标的指导思想。合唱艺术有着极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表现如诗如画的意境或史诗般的气魄,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感、协调感、均衡感等综合音乐感觉,以及集体观念与协作精神,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多声部丰富美妙的音乐,体验音乐的无穷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合唱还能使学生最直接、最简便地走进音乐世界。参与合唱活动,既是合唱者欣赏感受音乐,又是合唱者(二度)创作音乐的过程,从而能够得到多层次音乐思维能力的培养。

2、利用电脑音乐培养学生的兴趣与创造力电脑音乐系统进入音乐教学领域必将对现行音乐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产生全方位的冲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

传统的歌曲教学往往是教师弹琴、伴奏、范唱,学生跟唱、模唱的方式。尽管目前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行让死板的教学方式有所改观,现在的歌唱教学可以有统一的教学参考磁带和教学用光盘课件,但并不足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冲击学生的听觉神经。利用Soundforge母带处理软件的音频采集、变调、速度变化等功能就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例如音乐教师可以利用课件进行二次创作。经过电脑音乐制作加工的音乐课件,丰富多彩,学生很快就能学会、学好,而且每次播放都有变化,给学生新鲜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保持在高涨的状态,对每一次的练习都很期待。

3、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声乐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声乐教学中,“创新”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把创新因素融人“教”与“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每一位声乐教师肩负的重任。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为歌曲重新填词;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歌曲;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甚至可以指导学生把某些歌曲加上少量对白。改编成有情节的音乐小品,等等。

在某种意义上,歌与舞是相互融合的,学生通过对舞蹈的视觉接触能认识和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深远意义,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置于舞蹈的氛围中,亲身体验音乐的美丽、歌舞的结合。欣赏歌舞也是理解音乐意义的重要部分,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根据乐曲内容需要,伴随音乐教学生一些动作,让他们在欣赏和被欣赏中融人音乐意境之中。

4、在配器和表现形式上创造力的培养

为歌曲配上打击乐器,不仅可以烘托课堂气氛,更能表达歌曲气氛及内心情感,再通过几个简单的动作。更会把歌曲的情绪表现得惟妙惟肖。这样做也符合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对于一些情绪优美、抒情的歌曲,可先要求学生选适合歌曲伴奏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碰钟、铃鼓等,然后请学生为歌曲设计伴奏,并请他们考虑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等。《过新年》一歌,表现了过年时热闹、喜庆、祥和的场面和氛围。笔者先是询问学生每年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学生马上想到了放鞭炮、踩高跷、扭秧歌、逛庙会等活动。加上歌词中出现了“咚咚咚”词语,学生听出这是锣鼓声,马上就想到《过新年》这首歌用打击乐中的锣、鼓伴奏再合适不过了。于是,他们便随着歌词中“咚咚咚”的出现,敲响了手中的锣鼓。笔者进一步启发学生,能否再创设一些过年的气氛。许多学生便主动要求到教室前面进行秧歌舞表演。他们手中拿着笔者事先准备好的彩带,边唱歌边随着节奏做着动作,仿佛是身着节日盛装的秧歌队正在翩翩起舞,生动地表现了歌曲的内容。

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