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通风设计规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矿井通风设计规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矿井通风设计规范

矿井通风设计规范范文1

关键词:煤矿安全规程;电气设备;设备保护

中图分类号:TD5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4-0097-03

1 概述

《煤矿安全规程》是煤矿管理的规范性、指导性文件,为国家煤矿安全管理做出了巨大贡献。

安规中的第九章电气部分,针对矿井供电电源、设备房供配电、电气设备和保护设置、机电设备硐室、井下电缆、照明通信和信号、井下电气设备保护接地和设备检查维护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随着煤矿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国家对安全生产的要求不断提高,进而相继颁布了许多新的规定、规范、规程和标准,安规虽然每年都在修订,但改动量总体不大,其中有很多概念和定义已经落后。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安规的部分内容写得过于简明扼要,造成现场使用人员理解得不透彻,特别是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地方安全监察人员和设计人员产生概念上的分歧,急需对部分容易产生歧义的条文进行修改。

笔者将对安规第九章电气中的第442、444、453、455、457、464、483、484、491条,提出个人的修改建议,供大家参考。

2 相关条文及修改建议

2.1 安规第442条:关于煤矿主要设备房供电的有关规定修改建议

2.1.1 原条文:“主要通风机、提升人员的立井绞车、抽放瓦斯泵等主要设备房,应各有两回路直接由变(配)电所馈出的供电线路;受条件限制时,其中的一回路可引自上述同种设备房的配电装置。向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自救系统供风的压风机、井下移动瓦斯抽放泵应各有两回路直接由变(配)电所馈出的供电线路。”

2.1.2 修改原因:某矿新建回风立井工业场地原规划建设有35/10kV变电站一座和风机10kV配电室一座,并各自配有值班人员。矿务局业务主管部门为实现减员增效的目的,风机管理人员和变电站运行人员合一。要求将10kV风机启动柜直接挂在35kV站10kV两段母线上,由变电站值班人员负责操作风机。

理由是:该35kV站10kV母线为一级配电,减少了设备房10kV配电室的中间环节,供电可靠性高;且满足安规中要求供电线路应来自各自的变压器和母线段,线路上不应分接任何负荷的要求。

笔者认为,该做法存在如下问题:

(1)主通风机是矿井重要的一类负荷,启动设备直接挂靠在35kV站10kV母线上,容易受矿井其他供电回路和变电站检修倒闸操作的影响,单独设配电室,可减少该类影响。

(2)这种做法违反了2009年3月1日起施行的《煤矿主要通风机站设计规范》(GB 50450-2008)第5.0.1条:“主要通风机站应有两回直接由变(配)电所馈出的供电线路;线路在末端上应相互切换。”

该规范很明确地告诉大家,不管通风机是高压10kV,还是低压660V、380V,主要通风机站应建设有单独的配电室,其有两回电源供电,接线方式为单母线分段。

(3)《供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2009)中第4.0.6条:“供配电系统应简单可靠,同一电压等级的配电级数高压不宜多于两级;低压不宜多于三级。”

其条文解释为:“如果供电系统结线复杂,配电层次过多,不仅管理不便,操作繁复,而且由于串联元件过多,因元件故障和操作错误而产生事故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所以复杂的供电系统可靠性并不一定高,不受运行和维修人员的欢迎;配电级数过多,继电保护整定时限的级数也随之增多,而电力系统容许继电保护的时限级数对10kV来说正常也只限于两级;如配电级数出现三级,则中间一级势必要与下一级或上一级之间无选择性。”

2.1.3 修改建议:笔者建议,本条该部分应修改为:“主要通风机、提升人员的立井绞车、抽放瓦斯泵等主要设备房,应各有两回路直接由变(配)电所馈出的供电线路;线路在末端上应相互切换。受条件限制时,其中的一回路可引自上述同种设备房的配电装置。

向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自救系统供风的压风机、井下移动瓦斯抽放泵应各有两回路直接由变(配)电所馈出的供电线路;线路在末端上应相互

切换。”

2.2 安规第444条:关于井下电气设备有关规定的修改建议

2.2.1 原条文:“选用的井下电气设备,必须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井下电气设备选用规定

2.2.2 修改原因:矿用一般型电气设备是一种没有采取任何防爆措施,用于煤矿井下无瓦斯、煤尘爆炸性混合物场所的电气设备,如井下中央水仓变电所、井底车场、总进风巷和主要进风巷等场所。

根据2012年3月1日起施行的《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暂行办法》(安监总煤装【2011】162号)。第七条矿井瓦斯等级划分为: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瓦斯矿井。安规中所谓的低瓦斯矿井的概念已经取消,只要矿井中存在瓦斯,就是瓦斯矿井。

国内煤矿事故调查专家孙继明教授也多次指出:“低瓦斯矿井井底车场等非爆炸性环境,可以使用矿用一般型电气设备;但有条件时,宜选用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而不使用矿用一般型电气设备。”

同时煤矿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安全意识已经有了显著提高,特别是国有大型煤炭企业,都把提高矿井安全性作为煤矿生产的第一要务。笔者认为,煤矿的开采,应着眼于防止事故发生,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牺牲矿井安全,达到降低开采成本的目的,实在不可取。经历了煤炭行业2003~2012的黄金十年,煤矿用各类防爆电气设备发展很快,新产品新技术不断应用在煤矿井下。采用矿用防爆型设备来替换矿用一般型设备,降低因电气设备非防爆带来的安全隐患,已经成为一种可能。因此关于电气设备是否选用防爆电气设备的问题,规程中应及时做出相应的修改。

2.2.3 修改建议:笔者建议,本条应删除矿用一般型设备的使用地点。同时可规定,对条文修改之前使用的矿用一般型设备,可在使用寿命结束后进行更换。

2.3 安规第453条:关于高压断路器选型和校验规定的修改建议

2.3.1 原文:“井下电力网的短路电流不得超过其控制用的断路器在井下使用的开断能力,并应校验电缆的热稳定性。非煤矿用高压油断路器用于井下时,其使用的开断电流不应超过额定值的1/2。”

2.3.2 修改原因:

(1)井下电力网的短路电流是由地面供电系统的出口短路阻抗和线路的短路阻抗等计算得来,是无法由煤矿企业用户决定的。井下使用的断路器开断能力不应小于井下电网的短路电流。

(2)关于油断路器的使用。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2008年3月11日下发的《禁止井工煤矿使用的设备及工艺目录(第三批)》(安监总煤装【2008】49号)附件第8条中,已经明确禁止井工煤矿使用油断路器,且规定替代产品为真空断路器。

同时《矿山电力设计规范》(GB 50070-2009)第4.2.1.3条规定:“电气设备的绝缘不应采用油质材料。”

近年来,国产高压10kV真空断路器的质量完全满足各行业的使用要求,煤矿井下若继续允许使用充油设备,将带来不少安全问题。

2.3.3 修改建议:本条应改为:“矿井变(配)电所使用的断路器断流容量,应该按照上级变电所的出口短路容量进行校验。井下使用的电缆应进行热稳定性校验。煤矿井下严禁使用油断路器。”

2.4 安规第455条:关于高低压设备保护功能要求的修改建议

2.4.1 原文:“井下高压电动机、动力变压器的高压控制设备,应具有短路、过负荷、接地和欠压释放保护。井下由采区变电所、移动变电站或配电点引出的馈电线上,应装设短路、过负荷和漏电保护装置。低压电动机的控制设备,应具备短路、过负荷、单相断线、漏电闭锁保护装置及远程控制装置。”

2.4.2 修改原因:神东矿区从2007年开始,逐步采用微机综保代替以前的继电器保护装置,使矿井的自动化水平得到了提升,但是早期投用的矿用隔爆型高压开关柜,配套的北京安华顺城生产的SDZB型微机综合保护器,该装置不分所带的负荷为电动机还是变压器,只具有短路、过负荷、单相接地保护,欠压释放和故障报警功能。

按照国家《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设计规范》(GB/T 50062-2008)要求,高压电动机、动力变压器、馈出线等高压出线的保护要求是不同的,高压电动机和变压器的保护应该分别规定。

当高压电动机和变压器等负荷发生其他故障时,保护装置无法及时动作,就会给矿井电气设备的运行带来安全隐患,如:高压电动机没有缺相、失压保护,设备带故障运行,导致电动机烧毁。

此外,安规中关于“低压电动机的控制设备,应具备远程控制装置”的说法,存在语病,也应该得到修正。

2.4.3 修改建议:结合矿井供配电的特殊性,笔者建议本条修改为:

“井下3kV及以上高压异步电动机应设置:相间短路保护、单相接地保护、过负荷保护、低电压保护、相电流不平衡及断相等保护。其中低电压保护应作用于跳闸。

井下3kV及以上动力变压器应设置:相间短路、单相接地短路、绕组的匝间短路、过电流及中性点过电压、过负荷、变压器绕组温度过高及冷却系统故障等保护。

向井下采区变电所、配电点、移动变电站供电的馈出线回路,应设置:相间短路、单相接地短路、过负荷保护。

井下由采区变电所、移动变电站或配电点引出的馈电线上,应装设短路、过负荷和漏电保护装置。

低压电动机,应设置短路、过负荷、单相断线、漏电闭锁保护装置。”

2.5 安规第457条:关于单相接地电容电流规定的修改建议

2.5.1 原文:“矿井高压电网,必须采取措施限制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不超过20A。”

2.5.2 修改原因:

煤矿企业采用的6kV或10kV系统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不要求立即切除故障回路而需要维持故障回路短时期运行。根据《矿山电力设计规范》3.0.9中规定:

“矿山企业6kV或10kV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应根据矿山企业对供电不间断的要求、单相接地故障电压对人身安全的影响、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大小、单相接地过电压和对电气设备绝缘水平的要求等条件选择,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煤矿企业采用的6kV或10kV系统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当6kV或10kV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不要求立即切除故障回路而需要维持故障回路短时期运行,并应将流经单相接地故障点的电流限制在10A以内。”

条文解释中说:中性点不接地方式时且当单相接地电弧电流不大于10A时,电缆接地电弧电流自熄灭条件较好,单相接地故障不易转变为相间短路故障,对设备的损害程度低。

2.5.3 修改建议:本条建议修改为:“矿井高压电网,必须采取措施限制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不超过10A。”

2.6 安规第464条:关于高压断路器选型和校验规定的修改建议

2.6.1 原文:“带油的电气设备必须设在机电设备硐室内。严禁设集油坑。硐室不应有滴水。硐室的过道应保持畅通,严禁存放无关的设备和物件。带油的电气设备溢油或漏油时,必须立即处理。”

2.6.2 修改原因:矿用防爆电气设备是指按GB 3836.1-2010标准生产的专供煤矿井下使用的防爆电气设备。其中包括一种充油型电气设备,代号为o,全部或部分部件浸在油内,使设备不能点燃油面以上的或外壳外的爆炸性混合物的防爆电气设备。

油断路器、油浸式变压器等充油式防爆电气设备,已经逐步在煤矿井下淘汰,因此建议规程中应禁止在煤矿井下使用充油式防爆电气设备。

2.6.3 修改建议:本条建议修改为:“井下应禁用充油式防爆电气设备。机电设备硐室内不应有滴水。硐室的过道应保持畅通,严禁存放无关的设备和物件。电气设备出现故障时,必须及时处理。”

2.7 安规第483和第484条:关于井下接地网电阻的修改建议

2.7.1 原文:第483条中:“接地网上任一保护接地点的接地电阻值不得超过2Ω。”

第484条中:“主接地极应在主、副水仓各埋设1块。”

2.7.2 修改原因:

根据《煤矿井下供配电设计规范》7.2.2规定“总接地电阻不得大于2?”是在“任一主接地极断开时”的要求值。建议将第483和第484条进行整合。

2.7.3 修改建议。“主接地极应在主、副水仓各埋设1块。主接地极应用耐腐蚀的钢板制成,其面积不得小于0.75m2、厚度不得小于5mm。任一主接地极断开的条件下,总接地网测得的接地电阻值不得超过2?。”

2.8 安规第491条:关于电气设备使用绝缘油的修改建议

2.8.1 原文:

“电气设备使用的绝缘油的物理、化学性能检测和电气耐压试验,每年应进行1次,但对操作频繁的电气设备使用的绝缘油,应每6个月进行1次耐压试验。

油断路器经3次切断短路故障后,其绝缘油应加试1次耐压试验,并检查有无游离碳。

不符合标准的绝缘油必须及时处理或更换。油浸电气设备的绝缘油量应定期检查,并保持规定油量。

更换和试验矿用设备绝缘油应有记录。”

2.8.2 修改原因:油断路器、油浸式变压器等充油式防爆电气设备,已经逐步在煤矿井下淘汰,因此规范中井下应禁用充油式防爆电气设备。

2.8.3 修改建议:禁用充油式防爆电气设备后,此条删除。

3 结语

笔者通过对国家近期的各类规范与煤矿安全规程的条文进行了对比,安规中与其他规范相抵触或存在异议的地方,提出了修改建议。同时电力系统和煤矿电气的一些术语、俗称等有所不同,照搬至煤矿安全规程中可能存在异议,因此煤矿安全规程中用词需要反复斟酌。

综上所述,本文希望同广大煤矿机电管理人员一起探讨,完善和修改煤矿安全规程中相关的规程条款,使之与时俱进,更好地为煤矿安全服务。

参考文献

[1] 煤矿安全规程[S].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 煤矿井下供配电设计规范(GB50417-2007)[S].

[3] 矿山电力设计规范(GB50070-2009)[S].

[4]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S].

[5] 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暂行办法[安监总煤装(2011)

162号].

[6] 孙继平.煤矿电气安全关键技术研究[J].工矿自动

化,2011,(1).

[7] 谢炜,谢国振.煤矿安全规程中潜在事故隐患函待修

改[J].电气工程应用,2007,(1).

[8] 煤矿安全规程专家解读[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

矿井通风设计规范范文2

【关键词】采矿工程;编制采区设计;问题探讨

引言

近年来,有的乡镇煤矿、个体煤矿为了追逐经济效益最大化,在采区施工前不按规定进行设计或者设计没有按照合理布局的要求来编制,乱采滥掘造成事故者时有发生。因此,如何规范编制采区设计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1.编制采区设计的重要性

1. 1编制采区设计是提高矿井经济效益的需要

采区设计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它们与经济效益关系相当密切,例如:走向长壁开采采区的区段平巷是留煤柱,还是沿空掘巷?区段集中巷与煤层区段平巷联系是平巷、斜巷、还是立眼?采区上下山的位置、数目以及与集中巷之间的联系方式如何确定?等等这些问题,如果设计合理,就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相反,就可能造成巨大的浪费。特别是矿井首采区,若能设计合理,则能加快矿井投产进度和使矿井提前达产,提高矿井经济效益。

1.2.编制采区设计是搞好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

采区是矿井的组成部分,矿井安全生产的重点在采区,采区设计是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工作,采掘工作面在采区内进行作业,采区巷道布置必须保证采掘工作面正常生产,同时还必须考虑到采区与采区的关系,以免一个采区发生事故后波及其他采区而造成事故范围扩大和损失加剧。

1.3.编制采区设计是是坚持矿井长期、稳定、均衡生产的需要

采掘工作面接替和采掘平衡必须以采区设计为基础。根据采区和工作面设计,在设计图上测算各工作面的参数,估算月进度、产量和可采期,以保证矿井长期生产过程中的采掘平衡和协调

1.4 编制采区设计是预防矿井灾害事故的需要

2.编制采区设计规范要求

2.1矿井开采水平的划分

矿井开采水平划分应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条件、开采技术与装备水平、资源/储量和生产能力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当矿井划分为阶段开采时,其阶段垂高宜为:缓倾斜、倾斜煤层 200 - 350 m;急倾斜煤层100―250 m。

在条件适宜的缓倾斜煤层,当瓦斯含量低、涌水量不大时,宜采用上、下山开采相结合的方式。

近水平多煤层开采,当层间距不大时,宜采用单一水平开拓;当层间距较大时,可分煤组(层)多水平开采。

2.2 开拓巷道的布置

开拓巷道布置应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和矿井开拓、通风、运输方式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开采近距离多煤层时,宜采用集中或分组运输大巷布置方式;煤层(组)间距大时,宜采用分层运输大巷布置方式;

开拓巷道不得布置在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煤层和严重冲击地压煤层中

当煤层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无冲击地压,煤层顶底板围岩较稳定、煤层较硬、含水量较小,或自然发火、高瓦斯煤层采取安全措施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时,主要运输大巷及总回风巷宜布置在煤层中;

近水平多煤层开采,采用分层或分组布置运输大巷时,宜将开采水平分层(组)运输大巷重叠布置。

开拓巷道布置应避开应力集中区和活动断层,且不宜沿断层布置。

当开采煤层上部留设防水(砂)煤岩柱时,总回风巷道应设在防水(砂)煤(岩)柱以下。

主要运输大巷、总回风巷支护方式,应根据围岩性质、地压状况、巷道用途及服务年限、通风安全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岩巷应优先选用锚喷、挂网锚喷或锚注等支护;半煤岩及煤巷宜选用锚喷、挂网锚喷、锚索或型钢支架等支护方式。

开拓巷道净断面,必须以支护最大允许变形后的断面能满足行人、运输、通风、管线及设备安装、检修等需要为原则确定。

2.3采区的划分

矿井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根据井田地面村庄和其他建(构)筑物分布情况,经过技术经济论证,作出村庄和建(构)筑物搬迁及压煤开采规划;矿井初步设计应对搬迁及压煤开采规划进行优化;采区划分、资源/储量计算、采区开采顺序应与搬迁及压煤开采规划一致。

新建矿井采区必须遵循先近后远、逐步向井田边界扩展的前进式方法开采。

采区划分应根据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及装备水平等经济综合分析比较后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井田内有对采区巷道布置和工作面回采影响较大的断层或褶曲构造时,应以其断层和褶曲轴部作为采区划分的自然边界;

当井田地面有重要建(构)筑物,按其保护等级划分必须留设保护煤柱时,采区划分应以其保护煤柱为边界;

当井田内无影响工作面正常回采的断层或断层构造较少时,应按开采工艺、通风、运输和巷道维护要求,合理划分采区;

开采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和突水威胁的煤层时,应按开采保护层、抽放瓦斯及单独开采等技术措施要求,合理划分采区;

当井田内小断层较多且对工作面回采有一定影响,采区划分避不开时,宜避免工作面回采方向和断层走向呈小角度斜交;

开采煤层群时,应按集中和分组布置开采方式的不同,划分集中煤组采区和分煤组采区

近水平煤层开采,宜在开采水平运输大巷两侧划分盘区

有条件时,应在井筒附近划分中央采区。

采区参数应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开采技术条件、采煤方法及机械化装备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缓倾斜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的采区,当采用走向长壁开采时,其采区一翼走向长度,或采用倾斜长壁开采时,其采区倾斜宽度,均不宜小于回采区工作面连续推进一年的长度;普通机械化开采,其采区一翼长度不宜小于 0. 6 km;

按盘区划分开采的煤层,当开采技术条件简单、不受断层限制、综合机械化采掘装备标准较高时,其盘区沿采煤工作面推进方向的长度不宜小于3.0 km;

倾斜和急倾斜煤层的采区参数,应根据地质构造、选用的采煤方法及工艺确定,一般应小于缓倾斜煤层采区参数。

3.采区内采掘工作面个数的规定

一个采区内同一煤层的一翼最多只能布置1个回采工作面和 2个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这样规定可以杜绝因 2个回采工作面的串联通风现象; 同时,还可以避免掘进工作面超过1次的串联通风现象发生。确保提高采掘工作面通风的质量和可靠性。一旦一个采掘工作面发生瓦斯、煤尘爆炸和火灾事故,不至于危及其他采掘工作面的安全。

一个采区内同一煤层双翼开采或多煤层开采的,该采区最多只能布置 2个回采工作面和4个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由于在一个采区内施行双翼开采或多煤层开采,有条件布置独立通风,可以做到避免串联通风或者串联通风的次数不超过1 次,保证采区的通风安全。

以上所列回采工作面与掘进工作面比例均为 1 : 2。这是因为在我国煤矿采区内1个回采工作面,大多数安排2个掘进工作面,以2个掘进工作面来保证1个回采工作面,从而确保采掘比例均衡、采掘工作面接续正常、矿井生产能力稳定。

结束语

上文对采矿工程中编制采区设计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对采区设计的规范要求进行了讲解,这些分析和讲解对煤矿如何编制采区设计具有很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和提效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煤矿安全规程》

矿井通风设计规范范文3

永安煤业公司仙亭煤矿位于闽中戴云山脉大田县境内,主要开采上京井田及龙头坑井田、永丰井田、后洋井田+660m以下煤层。

矿井初步规划为四个生产水平,即+500m、+300m、+100m、-100m水平。第一水平(+500m)设计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近几年原煤产量稳定在25万吨/年,生产系统比较完善;第二水平设计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设计201采区、202采区、205采区三个生产采区,各采区已在+660m水平连通。二水平于2000年10月开始延深,目前201采区已投入生产,已形成较完整的二水平生产系统。

该矿井属于低瓦斯矿井,煤尘无爆炸性,煤层自燃倾向性为三类(不易自燃)。

二、矿井通风现状及通风系统实施方案的选择

采用分区机械抽出式通风,副斜井为主进风井,主斜井为辅助进风井。进风风流经采区+500m运输大巷、下部车场、轨道上山进入各采区区段石门,而后流经各工作面和用风地点;乏风流经区段回风石门、人行上山、采区回风巷、采区主要通风机排至地面。现有各采区主要通风机能力均能满足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但矿井通风系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由于与毗邻矿井为上下关系,矿井未设计+650m总回风水平,只利用+660m大巷做为矿井的回风巷,而毗邻矿井+660m水平仍在生产,矿际间+660m主要巷道已联通。

2、由于历史原因影响,上京井田上部形成多平峒开采;井田内各煤层顶板坚硬,不易大面积冒落(仅局部垮落),造成自然通风的通道多,风流稳定性差。

3、九十年代前后,靠近地表部分煤炭资源划归地方开采,由于小煤无序开采,加剧了自然漏风通道,风流方向及风量难以控制。

4、各采区地面通风机房位置地势高,进、回风井口高差达150m,受温差及上述因素影响自然风压波动较大。

根据矿井通风现状、《仙亭煤矿+300m水平延深初步设计》及一水平多次通风系统改造经验,矿井于2003年开始着手设计二水平通风系统实施方案,经过有关专家进行方案会审、论证,确定采用中央并列式全负压机械抽出式通风。矿井总进风风井为副斜井,主斜井为辅助进风井,总回风水平为+660m,而后用回风斜巷与地面主要通风机相连通,作为矿井总回风井。

三、 设计方案优化原则与依据

二水平通风系统设计方案优化原则是:本着“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原则,在保证在安全的前提下,资金投入少、通风系统简单。依据:《煤炭工业设计规范》、《煤矿安全规程》、有关专家会审意见、论证报告等。

四、 二水平通风系统设计方案优化

1、合理确定总回风巷位置。根据矿井实际,矿井总回风井布置有如下三个方案:

方案A:从主平峒往里450m处往正南方向新掘长250m的专用回风道作为矿井总回风井,其井口标高为+669m。

方案B: 从主平峒往里275m处往正南方向新掘长230m的专用回风道与矿基建仓库相通,作为矿井总回风井,其井口标高为+675m。

方案C: 从主平峒六采区口往里30m处往北方向新掘长20m的平巷和一条长70m与主平峒平行的斜巷与地表相通,作为矿井总回风井,其井口标高为+700m。

经过安全管理和技术上、经济上比较,综合考虑通风系统完善性、主要通风机运行日常维护和管理、总回风井的维护等各方面因素,矿井总回风井位置选择方案Ⅱ。该方案安全管理极为方便,不受小煤入侵影响,系统可靠;机房建设、风机安装较为简单,日常检修、维护方便,且总回风巷长度较短,通风阻力小,通风费用、初期投资较其他方案低。

2、 优化巷道布置,解决好过渡时期通风系统安全管理。根据矿井生产实际,考虑到过渡时期上、下水平同时生产时的通风需要,为避免上下水平通风系统的相互干扰,在+460区段布置专用集中回风石门(从205采区+460北石门掘一石门与201采区+460北石门相连通),两个采区的回风并入到一采区总回风巷,而后污风进入矿井总回风巷。上部一、五采区在回收复采时可充分利用原有的通风系统, 201、205采区生产时利用二水平通风系统,上、下水平通风系统通过设置必要的通风构筑物隔开,避免了上、下水平通风系统的相互干扰。

3、 优化通风线路。在布置二水平通风系统时,将采区回风巷下降至各采区+420区段,对+460区段的部分通风眼及时进行封闭,减少通风设施的设置,缩短了矿井通风线路,避免了角联通风,降低了矿井通风阻力,使矿井通风系统更加简单。经优化后的通风系统,减少各类通风设施设置6道,缩短通风线路650m,阻力降低320Pa,使矿井通风更加容易。

4、主要通风机选择。根据仙亭煤矿长远规划,二水平通风系统必须综合考虑三水平延深通风需要,要有一定的富裕量。经过矿井风量和阻力等计算,选择G4-73-11№22D、BD№20、2K60№18(均能满足要求)三种主要通风机进行比较。

BD№20、2K60№18两种型号的轴流式通风机具有调节方便、可反转反风的优点,但由于轴流式风机存在不稳定工作区,不适于矿井风阻较大,且风阻值不太稳定的矿井。而且轴流式风机的效率比离心式风机低,工作噪音也比离心式通风机大。

经综合考虑,设计选择主要通风机为G4-73-11№22D离心式通风机,转速n=580rpm,该风机具备较大的备用能力,可满足三水平延深通风能力。由于矿井三水平延深时,矿井三水平总回风巷设在+500m水平,进风路线虽加长,而回风路线相对减短,三水平与二水平对比风阻相差不大,根据实际生产情况,三水平的风量与二水平差不多。因此,G4-73-11№22D离心式通风机的能力能够符合要求。

5、 合理解决好后期接续采区的通风。矿井后期接续采区为203、206、208采区,根据矿井实际,203采区为+300m进风至区段石门、用风地点、回风巷、龙头坑+500m回风大巷并入202采区回风系统。206采区、208采区为+300m进风至区段石门、用风地点、回风巷、五采区+500m回风大巷、五采区回风上山、+660m后洋石门、+660m主平峒、矿井总回风巷。207采区为+300m进风至区段石门、用风地点、回风巷、永丰+500m回风大巷、一采区回风上山并入201采区回风系统。

五、二水平通风系统方案评价

二水平通风系统,克服了原有分区式通风时通风设施设备多,日常管理复杂,回风巷漏风较大、矿井有效风量率底的问题,便于通风集中管理。同时将矿井总回风巷由原来的+775m回风斜巷变为现在的+660m主平峒,日常管理、维护更加方便,风量调节更容易。

从矿井长远规划,综合考虑长期通风效果和+100m水平延深初期通风需要,在+300m水平生产到+380m区段以下、矿井主要运输系统转换到+300m水平的同时,可适时将矿井总回风水平降低至+500m水平,以缩短通风线路,降低矿井通风阻力,提高矿井有效风量率。

六、通风系统实施安全管理措施

1、由于二水平各采区投入生产时间不平衡,必须制定过渡时期通风系统管理措施,确保矿井通风安全;同时做好二水平隔离煤柱的保护工作,封密直接贯通上水平采空区的巷道。

矿井通风设计规范范文4

关键词:技术改造;矿井开拓;通风安全

中图分类号: K826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为了改变我国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现状,近年来,国家要求由大型煤炭集团对乡镇小煤矿进行资源整合,对原有矿井派驻管理人员,进行安全和技术改造。认真贯彻《煤炭安全规程》、《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以及国家和地方煤炭工业主管部门的方针政策,积极采用先进技术与工艺,加大安全投入,对矿井现有的采、掘、机、运、通等各个生产系统进行了改造,以满足建设安全高效矿井的需要。

一、矿井概况

郑州煤炭工业(集团)东于沟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东于沟煤矿)位于新密市来集镇东于沟村镜内,处在郑煤集团裴沟煤矿井田的西北部。开采二1煤层,设计井型30万吨/年。煤层倾角平均10°,为一单斜构造。煤层开采标高在+170~+30m之间。本矿水文地质类型属中等型,正常涌水量30m3/h,最大涌水量50m3/h。属低瓦斯矿井,煤尘有爆炸性危险,煤自燃性分类为Ⅲ类。井田东西走向最长1440m,南北倾斜最长830m,面积约0.9543km2。煤层开采标高在+170~+30m之间。矿井保有储量678.0万吨,其中(121b)类653.0万吨,(333)类25.0万吨。设计可采储量437万吨,服务年限11.2年。

原矿井采用一对立井单水平开拓,开采水平标高为+84m。井田划分为一个采区。矿井以一个采区、一个回采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保证产量和接替。首采工作面布置在采区东翼的第三个区段(11051)。主井进风,副井回风。

二、技术改造的原因

1、开拓方式不理想

主要为首采工作面位置不理想,经过查阅以往裴沟矿和附近小矿的开采资料,表现在:剩余煤层较薄,靠近原于家庄六矿井田,附近有采空区,采掘巷道受采动影响,增加施工难度,不适宜作为首采工作面。

2、矿井通风系统不稳定

原矿井利用副井作为回风井在通风管理上存在一定弊端,井口漏风不易管理,致使矿井通风系统不稳定;利用回风井行人,发生瓦斯和火灾等事故后可能引起事故扩大,也不利于应急救援工作。且副井井径4.0m(已按设计施工),安装一对1t非标罐笼和梯子间,安全间隙难以满足《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

三、技术改造方案

(一)开拓系统改造方案

1、增加一个井筒

采用三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原主井仍作为主井,直径3.8m,落底标高+91m,井深106.5m,混凝土支护,装备一对1.5t非标箕斗,作为原煤提升井,兼进风井,安装梯子间。原副井作为风井,直径4.0m,混凝土支护,井底标高+140m,井深52m,装备梯子间。新增副井,直径4.2m,混凝土支护,井底大巷标高+132m,井深60m,装备1对1t非标罐笼,作为辅助提升井和进风井。

副井井筒直径的确定:副井安装一对1t非标罐笼,根据其外形尺寸及安全间距,考虑施工偏差,将副井井筒直径定为4.2m。

副井井筒落底标高的确定:该矿复采裴沟矿的残留煤,考虑到煤层及其顶板已受采动破坏,设计将副井井筒落至煤层底板中。鉴于采区上部平车场已施工,副井底车场与轨道上山之间采用甩车场联系,考虑到煤层倾角较缓,为减少石门长度,将副井落底层位定在煤层底板砂质泥岩中,采用U型钢支护。

2、水平划分和大巷布置

井田煤层开采标高在+170~+30m之间,垂高不大,斜长较短,采用单水平上下山开拓即可满足需要,以主井落底标高+91m作为水平标高。

由于井筒和上山均布置在井田走向的中部,两者相距很近,因此不设轨道大巷和运输大巷。

3、采区及工作面:井下划分为一个采区,东西走向最长1440m,南北倾斜最长830m,面积约0.9543km2。煤层开采标高在+170~+30m之间。

矿井以一个采区、一个炮采工作面和2个掘进工作面保产和接替。将原设计的首采工作面由11051修改为上山西翼的第一个区段(11021工作面)。

采区主要巷道布置:在采区中部布置两条上山,为避开采空区和破碎的顶板,上山布置层位基本沿煤层底板。由于煤层倾角较小,轨道上山坡度要考虑矿车下运问题,局部需要破底板,以增加巷道坡度(以不小于6度为准)。轨道上山上车场采用平车场布置,与副井底车场采用甩车场联系;下车场采用平车场布置,通过轨道石门与主井底车场连接。为保证井底煤仓高度,运输上山下段施工时应适时抬平变坡,进人煤层顶板岩层中。考虑到该区均为复采煤,两条上山均采用U型钢+网支护。在主、副井底分别布置一条进风联巷与运输上山贯通,作为采区的进风巷。

区段平巷布置:上顺槽与轨道上山采用甩车场连接。下顺槽与运输上山直通。顺槽沿煤层底板布置在煤层中,均采用12号工字钢+网支护。区段间采用跳采,两翼交替,区段之间采用沿空送巷,留设3~5m小煤柱。

采区主要生产及辅助系统。运煤系统:工作面煤炭经刮板输送机下顺槽(刮板输送机和胶带机)运输上山(胶带机)井底煤仓主井(箕斗)提升至地面。运料系统:材料由地面副井井底车场甩车场轨道上山区段车场各采掘工作面。运矸系统:掘进工作面区段车场轨道上山甩车场副井底车场副井地面。通风系统:新风由主井和副井并联进风运输上山下顺槽工作面上顺槽轨道上山回风大巷风井地面。工作面排水路线为:工作面涌水自流至两条上山(运输上山水经流水巷至轨道上山),最后汇至轨道上山下部车场,自流至主井底水仓,由主排水泵排至地面。

回采工作面生产能力A=M・l・L・γ・C

式中A―回采工作面生产能力,t;

M―采高,放顶煤取4.5m;

l―回采工作面切巷长度,考虑该矿的管理水平和复采煤的事实,取70m;

L―工作面年掘进度,取680m。

γ―煤的容重,取1.4t/m3;

C―工作面回采率,取0.93;

代入上式得,A=27.9万t。

矿井生产能力:27.9×1.1=30.7万吨,一个回采工作面加上掘进出煤,可保证矿井3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

4、采煤方法: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放顶煤开采,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炮采工艺,液压单体柱配π型钢梁支护顶板,刮板输送机运输煤炭。

(二)通风系统技术改造方案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主井和副井并联进风,风井回风,矿井总需风量为37m3/s。经计算通风容易时期负压364.5Pa,困难时期负压582.8Pa。风井装备两台BK54-6-№17型轴流通风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电机功率75kW,反转反风。

11021首采工作面通风路线为:主、副井进风井底大巷行人联巷运输上山辅助运输平巷辅助运输斜巷工作面下顺槽工作面工作面上顺槽辅助轨道斜巷辅助轨道平巷回风大巷风井地面。

掘进工作面以及硐室通风采用压入式通风,掘进工作面配FBD№6型对旋局部通风机2台(功率11kW×2,风量210~350m3/min),φ600mm“双抗”柔性风筒。按照安监总煤行[2008]175号文要求,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按照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的要求配置。局部通风机安设风电瓦斯闭锁。

采用独立通风的硐室有:采区上山绞车房、井下变电所、装载硐室行人巷、主井底泵房、配电室等。

进风巷和回风巷贯通的联巷根据作用设置风门、风窗或密闭,风门成对设置,二道正向,二道反向,正向风门连锁。进回风巷立体交叉时,根据运输需要,作绕巷或设置风桥。

单独回风的硐室回风巷设置调节风门,风井井口设置防爆门。

四、结束语

现矿井已完成相应的技术改造,开拓方式合理,通风系统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改造目的。

参考文献

[1] 严万生,张双聚.矿山机电管理工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7.

矿井通风设计规范范文5

关键词:矿井;井田开拓;设计

井田地质、老窑及水文对开采的影响

煤层埋藏较深,除正在生产的立式煤矿外,区内无小窑开采。影响采区布置和煤层开采的主要构造因素是断层,其次是褶曲。除边界断层外,区内主要断层方向呈北东向,采区布置应与主要断层平行,但在采掘时还应综合分析物探资料,注意近东西和北西向断距较小的断层。断层附近岩层不完整,岩石破碎,易冒顶,片帮,开掘时应加强支护以保安全,另外还应防止断层导水。

在向斜轴部和转折端,因局部应力集中,节理发育,造成煤层顶底板的岩体的破坏,使其稳定性变差,因此采掘时亦应加强支护,主要岩巷亦应避开这些部位布置,以减少支护的困难。另外在天仓向斜轴一线瓦斯含量集中,采掘时应防止瓦斯突出。陷落柱周围的煤、岩层,因柱体向下塌陷,周围产生大量节理,煤层产状也发生变化,甚至伴有小断层出现,因此采掘中应注意顶板支护。在采掘时还应防止导水,以防万一。

矿井开拓方式的确定

井口形式、数目和位置的选择

新建矿井根据井田内水文地质、井田边界、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等综合因素,一般开拓主井(专用提升煤)、副井(用于提升矸石通风运输材料和上下人员)以及回风井(与副井一起通风回风)。

井筒形式的选择

请参阅表井筒选择表

井 筒 选 择 表

井筒

形式 优点 缺点 适应条件

平硐

开拓 井下煤炭运输不需转载即可由平硐直接外运,工业设施简单,井巷工程量小,利于排水,掘进速度快,不留或少留工业场地煤柱,煤柱损失少。 受地形即埋藏条件限制。 适合煤层赋存较高的山岭、丘陵,或沟谷地区。

立井

开拓 立井的适应性强,一般不受煤层倾角、厚度、瓦斯、水文等自然条件的限制 1.施工复杂,设备多技术要求高;

2.施工困难掘进速度慢;

3.不能躲开煤层顶底板含水层。 1.煤层埋藏较深,或冲击层厚;

2.水文条件复杂,围岩不稳定需特殊施工;

3.倾斜长度大,用立井开采兼顾小开采。

斜井

斜井 1.地质条件较好井筒掘进技术简单;

2.斜井开采每个水平井底车场易靠近储量中心;

3.井口可靠近井田边界,工业广场留煤少;

4.主井做斜井时可做安全出口;

5.建井工期短;

6.可用皮带运输,实现连续运提。 受地形及煤层埋藏条件限制。 1.便于布置工业广场和引进铁路,

2.水文地质条件好。

综合

开拓 可充分利用各种开拓方式的优点。

井筒位置选择

选择井筒位置就是确定井筒沿走向和倾斜方向上的具体尺寸,并用直角坐标和方位角予以表示。选择井筒位置的主要条件:

1、地面条件

井口附近要有一定的范围,用以布置工业场地,其中包括主副井生产系统建筑物与结构物。根据《煤炭工业设计规范》矿井工业场地的占地面积指标,大型矿井占地面积指标为0.8~1.1公顷/10万吨。由于矿井占地多,矸石山和煤泥水对生态和美观有污染,故应选择荒地结合地形布置生产系统,以减少土石方工程,认真贯彻少占不占良田,不拆或少拆村庄,尽量减少环境污染的方针。

2、井下条件

井筒沿走向的最有利位置应当设在储量等分线上或其附近。沿井田倾斜方向主要运输石门的运输功与石门长度成正比,所以井筒位置应该力求减少石门长度。采用单水平开拓时,应该尽可能靠近运输大巷,并采用卧式车场;采用多水平开拓时,应该按初后期石门长度总和最小位置确定井筒位置。

为了减少煤柱,在选择井筒位置时,如果能设在井田之外,应选择在无煤区,薄煤区,高灰分区,变质区,火成岩活动区和开采有实际困难的部位。如不能设在井田之外应结合其他条件尽量使井筒设在煤层浅部以减少压煤,也便于后期回收。

从地面生产系统布置要求,平坦地形最适合矿井建设,不仅平场工程量小,大型建筑物的基础处理也比较简单。但是井口附近又不能过分低洼要避免洪水灾害要尽可能避开滑坡岩崩流沙和泥石流危险区,以及其他不利于施工的工程地质条件。

主要运输大巷及回风道的布置方式和位置选择

主要运输大巷

阶段或水平主要运输大巷是沟通采区与井底车场的主要交通运输干线,并进行通风排水及布设管线。布置方式分为集中布置,分组集中布置与分层布置三种。本矿井设计采用分组集中布置。

大巷位置选择为了保证生产使用,便于维护减少煤柱损失,一般将主要运输大巷布置在煤层底板不受采动影响的坚硬岩层或煤组下部媒质坚硬围岩稳定无自然发火的簿及中厚煤层中,为了保护大巷不受采动影响,底板岩石大巷必须与煤层保持适当距离,根据我国经验,煤层与大巷间岩柱尺寸随煤层赋存深度和岩石性质而变,一般为10~30m。大巷与煤层距离本矿井选用岩石大巷,根据不同水平的水文地质条件大巷与煤层间距取10~30m。

总回风道布置

回风大巷的布置原则与运输大巷布置基本相同,并且对于一个具体矿井来说,常采用相同的布置方式。实际上,上水平的运输大巷可以作为下水平的回风大巷。矿井第一水平总回风道布置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1、覆盖冲击层很厚,含水量比较大,一般要在井田浅部留设防水煤柱,在这种情况下可将总回风道布置在防水煤柱内。

2、对于急倾斜倾斜和大多数缓斜煤层的矿井,根据围岩和煤层情况及开采要求,回风大巷可设在煤组稳固的底板岩层中,有条件时,可设在煤组下部坚硬围岩稳固的簿及中厚煤层中。

3、为便于总回风道的掘进和维护,全井田回风大巷的标高宜一致。

在一定的井田地质、开采技术条件下,矿井开拓巷道可有多种布置方式,开拓巷道的布置方式通称为开拓方式。合理的开拓方式,一般要在技术可行的多种开拓方式中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才能确定。

参考文献:

[1] 张光泽,庞永峰. 改扩建矿井开拓方式的合理选择[J]. 山西煤炭, 2004, (04) .

[2] 尹相太,孙建忠. 分区开拓延深方式及其应用[J]. 煤矿开采, 2000, (S1) .

矿井通风设计规范范文6

一、工作情况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市煤矿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及市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暨采掘机械化现场会议精神,学先进、促进我公司技术改造工作以及矿井试运转期间质量标准化及安全工作顺利健康发展,公司班子按照市、区领导在现场会上所提出“抓制度落实无捷径,必须强化责任,六亲不认,一定抓好落实”的指示要求,就我公司矿井质量标准化和矿井安全技术工作如何在前段基础上再上新台阶,制度、责任对照现场再细化,实现网络化管理,比如试运转期间涉及设备安装质量达标不达标,这项工作就涉及到机电部门,设备基础符不符合设备按设质量达标不达标,这项工作就涉及到机电与矿建施工配合协调一致不一致,相互交叉关联在一起,就是说哪一个环节出现一点误差就会给下一个环节造成更大困难,安全质量就没有保障,实现质量标准达标就是一句空话。为此,我们从班子成员到班组长的职责范围,责任要求及质量标准按垂直管理,落实责任及标准要求,公司职工同样按照职责岗位,责任要求及质量标准按横向管理的模式,落实责任岗位要求及质量标准,实现公司垂直管理到现场,横向管理到岗位,确保了我们公司质量标准化及安全工作向纵深顺利发展,实现了安全技改,安全试运转及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目标。

(一)矿井技术改造工程完成情况

我们在技改期间严格按照批准和设计进行施工,共完成技术申报单项工程32个,其中矿建工程18个,土建工程4个,安装工程10个。

掘进进尺完成4713米,投资1.36亿元,使提升运输系统、供电系统、排水系统、压风系统、通风系统、防尘系统以及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全部达到设计要求。

地面设施:投资1200万元对地面安全生产设施及二堂一舍进行建设改造。目前办公楼、宿舍楼、澡堂、机修车间、料场、筛选系统已全部完成。调度中心、食堂、生产办公室、会议室综合楼已投入使用。投资80万元新购进防爆抽出式20号对旋轴流主通风机二台,投资600万元新掘进回风斜井1000m并于井下一水平轨道巷贯通形成新的通风系统,此项共计投资680万元。

供电系统:投资60万元新建了高压配电室,投资300万元对高压配电室进行了电器设备配套安装,投资100万元,在井下新掘进了中央变电所,预计电缆敷设,电器设备安装,需投入500万元。投资150万元完成了双回路电源改造,一路来自王村变电站,一路来自商家变电站。此项系统共计投资1100万元。

排水系统:投资50万元新建了中央泵房,投资150万元掘进了2000立方米水仓,现已在收尾阶段。投资200万元新购进200D-43X6、315千瓦水泵三台,防腐管路1500米,准备安装完成排水系统改造。

压风系统:投资100万元,新购进20m3压风机二台,10m3压风机一台。

通风系统:投资80万元新购进防爆抽出式20号对旋轴流主通风机二台,投资600万元新掘进回风斜井1000m并于井下一水平轨道巷贯通形成新的通风系统,此项共计投资680万元。

投资30万元,完善了井下监控系统;投资150万元新建火药库一处;投资80万元新建中央变电所;投资76万元新建400立方地面静压水池;投资40万元按设副井架空乘人装置。

(二)实现了矿井安全及矿井试运转工作

自十月十日区局批准我公司进入技改矿井试运转以来,在市、区煤炭局,区集团公司以及驻矿督查站各级领导的大力帮助和指导下,各系统按照矿井设计及质量标准实现了安全运行,经煤炭经济开发公司对矿井所有机电运转设备(大绞车、提风机、压风机、水泵、高压开关设备、低压设备、电缆)等进行了检测,完全符合质量标准及设计规范。经矿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验收技改32项单位工程,其中矿建工程18项,土建工程4项,机电安装工程10项,工程质量认证全部达到设计要求。我们并配合有关部门将矿井安全评估工作顺利完成,将申请验收报告分别报省煤炭局和省煤炭监察局。

(三)实现了技改期间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

我公司委托新汶煤矿设计院对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进行了重新设计。

在试运转期间,我们将年初按设的KJ76N矿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重新设计按要求进行了调整和布置,在新建综合楼调度室设置了地面生产调度指挥中心,按设主站。在主斜井绞车房,10KV变电所,通风机房设地面监测分站。井下在中央变电硐室,回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采区变电所等处按设分站或接口设备,各类传感器齐全,瓦斯监测监控仪器齐全。

新增:1.KJ353型人员定位系统。(识别卡500个)能够对井下人员准确定位,掌握井下人员的数量、分布,查询人员所经过行走轨迹以及安全生产的相关信息。

2.井上井下安装KBA115型矿用防爆摄像仪,主要监控各主要工作场所工作状态和安全生产情况。

3.安装了KXJ127型语音广播系统,通过该系统可实现对覆盖人群紧急情况通知,还可以播放安全知识和音乐。

4.安装了KCB—C120瓦斯巡检监测系统。

5.安装了KTL110矿用井巷无线通讯系统。

另外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在完成矿井压风、防尘、消防管路同时一并完成。

(四)地面排水工程同时投入使用

我公司因历史遗留原因,地面排水工程相当不合理,在市、区局领导大力帮助和支持下,十一月份我公司投入人力,物力挖排水沟1200米,埋设水泥管及修建水沟1300米,使井下排至地面水直接流入十八道河内,解决了喝转水老大难问题。消除了一个隐性安全隐患并为矿区地面文明生产奠定了基础。

(五)地面更衣室全部更衣箱进行了更换

为解决职工换衣箱大小不一、颜色不一、高低不一以及更衣室澡堂达标要求,我们对澡堂地面重新进行了铺地和装饰,原有更衣箱全部换为标准大更衣柜。

(六)井下《321》工程已经进入收尾

根据我矿实际,我们十一月对井下中央变电所、泵房、火药库三个硐室按质量达标要求进行了全面整理,特别是中央变电所原有淋水段使用彩钢瓦进行了全装修,解决了淋水问题。

一水平运输巷,25采区运输巷两条大巷进行了巷道整形和复喷,重新进行了铺石子和路基整理,为质量标准化奠定了基础。

1401采煤面单体支柱及运煤机已安装完毕,也是我公司第一次上单体支柱和工作面使用运煤机,甩掉了拖筐机,使工人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安全更有保障。

(七)各作业地点的牌版、井下硐室、地面压风机房、通风机房、绞车房等场所各种制度、操作规程、各种挂图等全部进行了更换和补充。

为保证各项制度及相关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落实到位,我们在学习滨岭一号煤矿先进经验同时,我们投入资金对各类排版及挂图重新进行了制作,并挂到现场和相应工作场所,彻底改变了以往牌版杂,制度挂图不健全问题。并为矿井质量标准化和矿井技改验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八)加大全公司干部职工培训力度,确保矿井质量标准化目标实现。

我公司现有在册人员236人,当地职工占80%,等外地职工占20%,初高中文化程度占95%,经过近一年来省市局专业培训和公司业余培训,干部职工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得到了双提高,126人拿到了安全资格证书和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确保了矿井质量标准化目标实现。截至目前,矿井技改累计投资达到1.5亿元。

二、明年工作思路

1.加强矿井质量标准化达标工作领导和指导。我们要以兄弟单位经验和做法来引领我矿质量标准化达标工作,对照先进找差距,要赶上质量达标工作步伐。

2.抓质量、促管理、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再上新台阶

今后要继续严制度、严管理、严考核、保基础、保质量、保安全,不断巩固提升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

3.强素质、固根本、着力增强全员的业务技能素质。

继续开展公司业务技术练兵和技能竞赛活动,选拔技术业务素质强人员来加强管理队伍。通过增强业务素质来实现岗位保质量,上水平。

4.加大技改投资力度,克服一切困难,实现矿井质量标准化和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