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年的来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年的来历范文1
关键词:外来务工子女 课外阅读 能力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教师要拓宽阅读的范围,不光是学习哪篇课文就阅读与之相关的一些书籍,还要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阅读的书籍。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但是,外来建设者的子女大多数只接受了一年的学前教育,一年级勉强跟上,学习基础差、习惯差,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句子,不知道怎么办,一知半解地读着,很是吃力,兴趣自然不会很高。
根据二年级外来务工子女的阅读情况,以及他们和本地学生之间的差距,我作了如下的措施,来培养外来务工子女的课外阅读能力。
(一)丰富外来务工子女的课外读物。
“不及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语文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对于基础薄弱的外来孩子来说,更需要老师的帮助。我向他们推荐了一些适合我们二年级看的课外读物,有《爱丽丝漫游奇境》、《狐狸列娜的故事》、《小布头奇遇记》、《小猪唏哩呼噜》、《小麻烦人儿的麻烦事》、《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三字经》、《成语故事》、《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365夜故事》等;还有很吸引学生眼球的绘本:《我爸爸》《我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大脚丫跳芭蕾》《云朵面包》等。
由于外来孩子经济条件相对来说不好,我十分欢迎他们来班级书库借书。我们现在二年级了,一年的课外阅读下来,本地孩子几乎家里都有了一定的藏书量,我就建议孩子把看过的书拿来,放在班级书柜里,形成资源共享。书柜也被塞得满满的。我还从学校图书馆借来适合我们二年级学生看的课外书,这样,班级里的学生可以自由借阅,外来孩子也省去买书的费用。
平时,我倡导学生以及家长,少买一样玩具,少吃一次零食,少放一次鞭炮,把省下来的前购买课外书,并和班级同学进行共享。慢慢地,我们班级的书柜越来越满了,课外书的书籍又丰富又新鲜,孩子们非常喜欢来借阅。
(二)教授外来孩子课外阅读的方法
有了那么多书,孩子常常看花了眼,东挑挑、西捡捡,要么拿走封面图案最漂亮的书,要么拿走包装精美的书,不知道如何挑选。那么,读什么样的书才是对自己又用的呢?我专门开设了班级阅读课,指导孩子如何看书,也给孩子一个交流的机会。
1.精读法,就是逐字逐句精研细读,咬文嚼字的阅读方法。要求孩子全神贯注地阅读,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思考边圈字。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例如:在读到《鲁滨逊漂流记》中,我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及相关故事情节来仔细阅读,并预设议题:
⑴《鲁滨逊漂流记》写了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的生活?他说了些什么令你感触颇深的话?
⑵鲁滨逊初到荒岛中是如何解决他的粮食与水源的问题?
⑶如果你是主角,遇到船难漂流到荒岛,你会如何做?
⑷如果你遇到食人族,你会怎么做?
⑸你认为是什么力量,促使鲁滨逊不断去冒险并克服种种困难,最后取得成功?
综合思考:鲁滨逊被赋予了种种人类优秀品质。鲁滨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说说理由。
2.略读法,就是通过翻看读物,对故事有个大致的了解。面对那么多的书,如果每本都字斟句酌地读也不太可能。但是,略读不等于走马观花、漫不经心,而是要有目的的扫视。翻看书目的时候,首先要看看序言、目录,或者开头、结尾,然后从头到尾地浏览,力求迅速而准确地从全局上把握读物的主旨和脉络,明确内容。
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时,我让学生用较快的速度浏览梗概,说说这部小说主要写了什么。(小说描写了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如,半夜到墓地去试胆量,亲眼目睹凶杀案;三个人到杰克逊岛上过无拘无束地“海盗生活”;鬼屋寻宝;山洞迷路等。)你觉得这部小说值得一读吗,为什么?(从趣味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来进行交流。)在梗概中,汤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才能等。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对现实环境持反感态度,一心要冲出桎梏,去当绿林好汉,过行侠仗义的生活。)
3.选读法。学会了略读法,孩子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或者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阅读书籍或者故事当中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在引导孩子读的过程中,我十分注意把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结合起来,使课内外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如学了《丑小鸭》之后,我引导孩子们去读《安徒生故事》,学生们被里面的故事深深吸引,《卖火柴的小女孩》、《灰姑娘的故事》,一个接着一个,看的起劲。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伙伴交流活动
外来务工子女和本地学生共同生活在班集体里,一同学习一同生活,共同的阅读爱好使他们的关系更加融洽。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外阅读,他们都有了自己的阅读积累,如何能更好的表现出来,对此,我们开展了各种各样的读书交流活动。
1.剪贴展览。指导外来务工子女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会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而自己又喜欢的材料,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剪下来,找一个专门的本子贴上,积累资料,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让学生在同学们的赞许声中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
2. 摘抄展览。教师指导外来务工子女把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在不能剪贴的情况下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摘抄下来,每周在班上交流展评,比谁摘录的句段精彩,有价值。既鼓励那些读好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激励那些读书落后的学生奋起直追,达到优生更好,后进生尽力赶上两全其美的效果。
3.手抄报交流展示。 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插图,一学期一次;课题实验研究以来学生共计自办手抄报四期,自发办黑板报三期。每次成果展示,都给学生平添了无穷的兴趣。
4. 读书心得交流。每读完一本书,指导外来务工子女写好读书心得,利用语文课进行读书心得交流评比,互相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生通过交流心得,阅读欲望与日俱增。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既可以培养外来务工子女的耐性,又可以让他们在操作后倍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果实,当外来务工子女看见自己的劳动果实越来越丰厚后,兴趣会大增,自然会在不断的操作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因此,我通过教会学生做剪贴本和摘录本,既鼓励那些好读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勉励那些读书兴趣欠浓的学生加油努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在不断“操作”中逐渐养成。
参考文献:
[1]朱娟.小学生课外阅读策略研究[J].新课程(教研),2011年07期
小年的来历范文2
从单维度转向多维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报》:请您谈谈十六大以来行政管理学研究取得了哪些成就。
高小平:概括地说,行政管理学研究在三个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是基础理论的创新,加强了对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公共服务理论的研究,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完善行政管理学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二是政府管理实践问题的研究,加大了行政改革、应急管理、社会管理和政府服务等方面的研究力度,为推进政府改革、提高行政能力、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作出了贡献。三是行政管理技术与方法的创新,更加重视实证研究、案例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为政府引入绩效管理、目标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网络管理的方法提供了理论与技术咨询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报》:十年来,行政管理学的成就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取得的?有哪些鲜明的特点?
高小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调整、发展历程,可以从改革和创新两个维度来分析,并划分为两大阶段。从1978年到2002年,是以改革为引领、创新蕴涵其中的时期,重点放在改革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传统行政管理体制、职能和组织结构;2002年之后,进入到改革和创新并重、创新引领的时期,重点是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转变职能,创新行政流程、工作方式和运行机制。近十年正处于第二个阶段的开始期,或者说是两个阶段的转换期。我们分析行政管理学研究取得的成果不能离开这个背景。
通过回顾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行政管理学从研究改革为主向改革与创新并举发展,从研究实践为主向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发展,从通过个别问题的拓延性研究为主向系统化研究指导下的对策研究为主发展。行政管理学研究从以往的单维度研究(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转向多维度、全景式、精细化研究,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大体系相协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语境中建立行政管理研究的新坐标。
借鉴国际成果 打造中国特色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行政管理学发展进程中,国际学术流派和中国传统行政管理思想产生过重要影响?
高小平:对。人类关于管理和治理的研究是一个开放的领域,其知识体系呈现交叉性、辐射性和融合性。我国行政管理学研究不断深入,得益于学科的分化整合过程与国际化“生态”的有机结合。行政管理学是综合性学科,科际整合特征比较明显,研究行政管理学必须研究行政生态,即行政的经济生态、政治生态、社会生态以及学科生态,才能获得“生态动力”。
转贴于
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借鉴国际上的研究成果。国内多家学术研究机构和学者翻译了一大批国外行政管理学领域的经典著作、教材,向国内学术界和实务界介绍西方行政管理学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动态,举办或参加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从2005年至今,由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发起,电子科技大学与国际知名学术机构共同主办的公共管理国际会议连续举办了五届。
与此同时,我国学者注重行政管理学的中国化,打造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其在学科和理论上的影响力已超越了行政管理学自身的范围,成为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把行政管理学科的基础打造得更加牢固,我国行政管理学研究者不断加强对行政管理基础理论和深层次问题的研究,展开了行政哲学、行政方法论、公共性思想、行政战略、行政伦理等内容的思考,十分关注中国传统行政管理思想对现代化的意义。2003年4月,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与南京财经大学联合召开“全国行政哲学研讨会”, 此后每年或两年召开一次行政哲学研讨会,聚集了国内行政哲学研究的力量,涌现了一批有较高质量的论文,深化了对行政哲学本身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这对于运用传统行政管理思想去研究和解决全球化背景下行政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行政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建立学术理性规范,具有重要意义。
积极为政府管理改革建言献策
《中国社会科学报》:行政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请您谈谈这十年来行政管理学研究是如何为政府改进行政管理发挥作用的。
小年的来历范文3
来历简介“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至于“除夕”的来历,有这样的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叫夕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经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上山避难。这时,村外来了个半大的孩子,只见这孩子长得浓眉大眼,漂亮可人。这小孩子来到村东头见着一位老婆婆问起大家为何惊慌。老婆婆告诉孩子夕又来做乱,那孩子笑道:“婆婆,我的名字叫做年,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兽撵走”。
半夜时分,“夕”闯进村。发现村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夕”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夕”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夕”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年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夕”兽的办法。
习俗简介年夜饭,吃年夜饭是除夕这天最热闹的时候了。一家子的人围着一桌子丰富的年菜开吃,温馨的气氛,让人开怀。
守岁,又称之为“熬年”。是指除夕夜一大家子的人团聚在一起,熬夜迎接新年的来到。
贴春联,起源于宋朝。它的盛行是为了抒发一种美好的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贴窗花,不仅是为了烘托出节日喜气洋洋的氛围,也是表达出美好的愿望。
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的风俗。“福”有福气、福运的意思,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
贴年画,这是我国民间的一种艺术,也是体现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各地习俗闽西客家人从年二十五“入年假”过小年始至除夕,是过年的准备阶段。大年三十这一天,客家人的主要事情是“上红”(贴春联和红纸)表示红红火火。之后,贴门神、祭祀祖先、准备年饭、守岁等。
三明,吃“甜头”、考头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是灶神上天的日子,家家户户把锅台洗刷得干干净净,傍晚点烛烧香放鞭炮,用酒、米、灶糖、灶饼等素供祭祀灶神。“送灶”时家家还点盏竹制的“八卦灯”,一直燃到正月十五才熄灭,称为“长明灯”。
在川籍客家人中,二三百年来仍保持了客家的传统风俗习惯。在一些地区,世代流传的舞鸡、舞春牛活动,增添了春节的喜庆气氛。舞鸡的年轻人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只斗鸡,打着锣到村中各家各户去贺年。
赣南客家人过年有诸多禁忌。正月初一不向屋外倒垃圾、泼水,忌进菜园摘菜,这天忌开口骂人,要说吉利话。除夕、春节及大的节日和喜庆日,忌碗筷掉地。正月初一至十五,忌向他人借款或催贷。
禁忌介绍除夕有很多的禁忌禁忌。如忌言鬼、死、杀等不吉字眼、忌打碎碗碟,忌恶声谩语,忌随地便溺,忌泼污水、灯油于地等。人们在大年三十到来时,一面欢度佳节,喜庆丰收,一面洗澡更衣、打扫卫生,以驱疫病、除恶鬼。尤其是在年夜饭时,有更多的禁忌。
小年的来历范文4
1945年我刚满10岁,日本人投降了。7年前从陕北庄里镇把我从父亲身边抱回湘西洪江的养父瞿玉屏,因去桂林八路军办事处送药品被日军飞机炸伤,熬了大半年,在这时不幸去世。没有了宽阔胸脯的温暖和庇护,我这个“小红脑壳”,再也不敢在洪江待下去,养父的朋友按照他临终的嘱托,雇两条船,沿沅水顺流而下,把他的棺木和他放心不下的孤儿寡母,从洪江转移到了乾州。
毕竟年纪太小,而且长年被藏在屋子里,当时我并不知道抗战的胜利,与我父亲在我3岁时含泪托孤,率领八路军一二师东渡黄河有关;也不知道有多少双手,把我当成瓷器,在暗中悄悄地呵护我,传递我,生怕我哗啦一声被摔碎。我只记得我是一个来历不明的孩子,总被叮嘱不能说自己姓贺,不能跟陌生人说话,更不能跟陌生人走。即使到了乾州,人人脸上有了光复的笑容,也依然如故。
乾州也像洪江,是一座临水小城。小街两旁挤满屋角相连的雕花木楼,中间夹着一条条盘亘交错的石板路;白日漏下的阳光,夜间漏下的月光和星光,在阴晴变幻中,把石板路映衬得古朴而幽深。
如同从笼子里放出的小鸟,乾州给我的最大欢乐,是能背着书包去上学。由于养父健在时请得起家教,为我打下了学业底子,养母领着我考学,竟直接考取了小学五年级。我和养母住着的周家大院,临近西城门,通往学校的路要经过观音堂、衙门、县政府,每次啪啪哒踩着石板路去上课,得走半个多小时。并且每天来回走三趟,上午上学一趟,中午回家吃饭一趟,夜里上晚自习一趟。
我对乾州的记忆,其实就是对这条石板路的记忆,或是在这条冰凉光滑的石板路上穿鞋的记忆。说养母和我住在周家大院,倒不如说蜷缩在这座院子的屋檐下。因为养父不在了,养母和我从此断了经济来源,只能靠养父留下的那点积蓄惨淡度日。我穿着养母穿过的能露出脚趾的鞋,走在上学的石板路上,每天跌跌撞撞,像拖着两只小船。走急了,左边的脚踩上右边的脚,人像鸟那般飞出去。所以,直到今天,我依然记得那条石板路的冰凉和光滑,记得我常常在路上摔跤。到了夏天,我索性把鞋脱下来,拎在手上,像拎着两条鱼干。不过,这样反而走得更快,更稳当。有时起晚了,就一路小跑,任两只光着的脚板噼噼啪啪地打在石板上,那种从脚板心传来的冰凉中带点微痒的滋味,今天想起来依然有感觉。
渐渐的,我认识了在大院里帮佣的“麻子奶奶”,还有她东家过继来的小女孩昆玉。麻子奶奶心善,嘴碎,带着昆玉睡一张床,看着昆玉常和我在一起玩,也像待昆玉那样待我。有时玩到深夜赖着不走,她就让我和她们睡在一起。大院里还有个叫周洪渊的大哥,在南京读过大学,文质彬彬,待人亲切诚恳,有个比我小几岁的儿子。那是就要过年的日子,学校将要组织聚会,我正愁着脚上的鞋穿不下去,周大哥忽然给我送来一双新鞋,穿上正合适。捧着这双鞋,我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心里那种高兴啊,真像一朵花在盛开。原来,周大哥的儿子也上我那所学校,没人接送,希望我帮他一把,所以给我买了这双鞋。
小年的来历范文5
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也叫“过小年”,节日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过春节,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2006年5月20日,我国的“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的来历,是一个古老的传说: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个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太原高跷
高跷,也称拐子,是由表演者,脚踩木跷,身着戏装,走、跑、扭、叉、跳的一种表演形式。由于表演者高出一截,观众需要仰起头来或是站在高处观看,所以也有人把高跷称为“高瞧戏”。高跷源于原始图腾的信仰,始用于宗教祭祀仪式。高跷戏形于古代的鹤图腾氏族的跳舞,又从杂技表演演变为扮演戏曲人物的舞蹈形式。这种表演活动在中国华北甚为流行,是一种群众喜间乐见的民间文艺活动形式。
山西高跷,表演形式多种多样,五花八门,不拘一格。高跷的表演时间,一般都在农历正月十五“闹红火”和其他民间庆祝活动进行时。这种表演活动内容机动性大,行动比较自如,可在大场中表演,也可走街串巷。
山东高跷,常叠起三层作惊险表演。最下层的舞者踩跷,共用肩扛起两根长木棍,中层的舞者不踩跷站在木棍上,他们肩上还站着扮演《白蛇传》的三名演员,或是站着一名舞弄小花伞的儿童,最下层的演员还能缓步向前移动。
河南嵩县的“托装”是高跷与“肘阁”相结合的表演形式。所谓“肘阁”,是表演者把一铁制的特殊道具绑扎于身,另把一二名儿童稳扎在道具的上端,犹如用手托起,形成两层或三层的各种戏剧人物造型,名目繁多,如“金钱豹”“丑三打柴”等,其表演及道具制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京津一带高跷,演员常表演“单脚跳”“劈叉”“过障碍”等高难技巧,有的则用单脚表演从四张高桌上一跃而下等绝捌。
小年的来历范文6
活动目标:
1.通过全园主题会,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意义以及主要的风俗习惯,感受元宵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2.积极参与主题会的准备和庆祝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体验。
3.大、中班幼儿乐于与弟弟、妹妹交往并关心弟弟、妹妹,小班幼儿乐意与同伴分享食品和快乐。
活动准备:
1.张贴海报,邀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
2.举办幼儿自制花灯展,开展自制花灯评比活动。
3.展出能反映幼儿不断丰富元宵节经验的资料和照片。
4.排练舞龙、踩高跷、划旱船等节目。
5.自制、品尝元宵的各种材料和工具。
活动程序:
1.锣鼓队、腰鼓队进场,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2.在《金蛇狂舞》的伴奏下,师幼进行舞龙、划旱船()、踩高跷、扭秧歌表演。
3.知识竞答活动。
4.宣布制作花灯的评比结果,为获奖幼儿颁奖。
5.文艺表演与游戏、猜谜活动穿行。
6.亲子元宵美食活动。
校园元宵节活动主题(二)
元宵节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进而尊重和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调查访问等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协作精神;
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元宵节活动内容:
了解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元宵节的习俗
学生动手自己制作灯谜、元宵灯作品进行评比。
元宵节活动建议及进程安排:
由学生自主自愿地参加这次探究活动,并以合作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各阶段的探究实践活动。
第一阶段:了解“元宵节”
学生方面:借助学校的“智慧泉”,让学生围绕“元宵节”的主题,提出你想知道元宵节的哪些知识?可以上网收集资料,也可以问问社区的爷爷奶奶们。
教师方面:学校可以让学生到电脑房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并有计划地组织大家对所查阅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从而培养学生上网搜集资料、处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学校方面:提供电脑房
第二阶段:学生动手自己制作灯谜、元宵灯作品进行评比
学生方面:每个学生制作一个春联或者灯谜;
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元宵灯的作品;
猜灯谜活动;
教师方面: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有关春联知识、灯谜知识和元宵灯制作方法的专题辅导讲座。
学校方面: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布置、展览、评比。
家长方面:家长在活动中应该积极支持学生的探究活动。可以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上网、查阅资料等方面的指导。如果家长对活动同样感兴趣,也可积极地参与活动。
校园元宵节活动主题(三)
20××年2月19日是我国传统佳节——元宵节,为促进我校少先队员进一步了解民族传统节日,我校特制定
了元宵节活动方案,望各班提早准备,做好布置,让学生真正过一个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
进而尊重和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节日
一、活动背景:
为了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民族的传统节日,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这次的元宵节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二、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元宵节的习俗,学生动手自己制作以元宵节为主题的手抄报、元宵灯作品。
三、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了解“元宵节”
提前布置学生,让学生围绕“元宵节”的主题,提出你想知道元宵节的哪些知识?可以上网收集资料,也可以问问上一辈的人。
第二阶段:
1、学生就元宵节活动,以及掌握的元宵节知识,动手设计一份手抄报。三——六年级每班交五份,学校进行评比。
2、元宵节前学生搜集灯谜、制作元宵灯作品,
以班为单位,班主任(任课教师协助)准备好灯谜,让学生猜谜底,猜对者发给小奖品。
3、活动结束后,每班(三——六年级学生)交
5
篇有关过元宵节的小作文,进行评比。
利用元宵佳节这个契机,
我们学校开展了系列活动,营造节日气氛,培养学生走进生活学习的意识。以班级的形式展开猜谜竞赛,学生热情高涨,在快乐中体会到汉字的魅力,学以致用,也增进了大家学习语言文字的热情和兴趣。
活动有助于让孩子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对也元宵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有助于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校园元宵节活动主题(四)
爆竹声声辞旧岁,欢欢喜喜过大年。新春佳节即将来临,而春节、元宵节是我国民间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我国人民庆贺丰收、祈福风调雨顺、家人团聚的日子。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深入挖掘春节、元宵节所凝结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民俗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引导学生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经研究决定在全体师生中继续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主题活动,特制订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以春节,元宵节辞旧迎新、平安团圆、孝老爱亲、感恩祈福、健康文明为主题,突出“喜庆祥和过大年,传统文化再继承”,遵循简洁可行、就近就便、力所能及的的原则,深入挖掘春节、元宵节的文化内涵,以活动为载体,吸引全体学生广泛参与,培养和树立学生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着力营造欢乐、祥和、平安、健康、文明的节日氛围。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品味春节、元宵节的民风民俗中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育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开展包饺子、做汤圆等实践活动,感受团圆、祥和的亲情,促进家庭和谐关系。
3、在“拜年”中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祈福,培养孝敬、知恩图报的文明习惯,树立“百善孝为先”的道德观念。
三、活动时间
2012年1月15日——2012年2月10日
四、活动内容:
1、了解“年”的知识:学生通过网上学或民间收集,深入了解我国民间的“年”的来历、风俗等知识。要求中高年级学生完成收集作业(可以是小报、文章等形式)——《我知道的“小年”、“大年”、“元宵”》。各班在开学后一周内向少先队总部报送优秀作业(不少于2份)
2、家乡的“过年”习俗:广泛收集家乡过年的风俗习惯,并注意收集相关的文字、影像、图片资料。
3、春节实践活动:
(1)文明理财实践活动——“我的压岁钱·我节约收支”。
(2)美在家庭,美在社区——与家长一道进行过年前的卫生大扫除,使自己的家以靓丽的环境迎接新年。高年级中队还可以组织志愿者服务小分队,开展为空巢老人、烈军属义务劳动活动,并及时清理烟花爆竹残屑和废弃物,搞好公共环境卫生。
4、我的春节剪影:用自家的相机记录下自己和家人过年的瞬间或开展活动的场景,开学后与老师同学分享,还可以上传到学校网站,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家乡的“年”味。
5、拜大年活动:向师长、朋友发送电子贺卡或短信拜年,表达感恩之情,倡导用无纸低碳方式互致新春祝福。
6、开展安全自护教育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平安伴随我成长”自护教育主题活动;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在学生及家长中学生安全自护提示,特别是与外出旅游和防止烟花爆竹事故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和家长的防护意识;开展学生自护体验活动,向学生传授自我保护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重点开展防火灾、防食物中毒、防疾病等,引导学生增强自护本领,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
五、活动要求:
1、各班要利用元月14日的结束班队会时间进行细致的安排部署,尽最大努力保证活动的实效性。
2、开学后,各班要深入了解活动开展情况,收集学生活动中的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并及时上报少先队总部,少先队总部要把各班活动开展情况作为假期活动评价项目。
校园元宵节活动主题(五)
活动背景:
为了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民族的传统节日,进而尊重我们的民间风俗习惯,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这次的元宵节活动,来树民族文化之根,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熟悉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进而尊重和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调查访问等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协作精神;
让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活动内容:
了解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元宵节的习俗
学生动手自己制作灯谜、元宵灯作品进行评比。
活动建议及进程安排:
由学生自主自愿地参加这次探究活动,并以合作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各阶段的探究实践活动。
第一阶段:了解“元宵节”
学生方面:借助学校的“智慧泉”,让学生围绕“元宵节”的主题,提出你想知道元宵节的哪些知识?可以上网收集资料,也可以问问社区的爷爷奶奶们。
教师方面:学校可以让学生到电脑房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并有计划地组织大家对所查阅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从而培养学生上网搜集资料、处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学校方面:提供电脑房
第二阶段:学生动手自己制作灯谜、元宵灯作品进行评比
学生方面:每个学生制作一个春联或者灯谜。
校园元宵节活动主题(六)
一、精心策划,丰富内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元旦、春节、元宵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民族特色。各中小学、幼儿园、二级单位围绕元旦、春节和元宵节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孝老爱亲、凝心聚力等主题,结合实际,遵循简洁可行、就近方便、力所能及的原则,主要开展了以下四项工作。
1.创编“节日小报”。结合“元旦、春节和元宵节”主题,各中小学开展了传统节日主题教育,结合寒假社会实践,引导全校学生学习节日文化、搜集节日资料、参加民俗活动,深入了解春节、元宵节的文化内涵,并办出“节日小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了展评。
2.开展公益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区清洁卫生、环境保护和公益宣传,为孤寡老人、残疾人和军烈属做好事、献爱心,宣传节日文明礼仪和低碳生活知识,营造了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3.开展元旦、春节送温暖活动。在寒假前夕,各单位组织教师代表慰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离退休困难职工等,并送上慰问金,向他们送去了新春的祝福。
4.参加元旦、春节文娱活动。各中小学组织学生参加了新春联欢,丰富了学生的节日文化生活,增强了学生对民族传统节日的喜爱,加深了学生对我国民族传统节日的理解。
二、主要做法
1.加强宣传,着力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传统大节,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放假前,乌一中专门将“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主题实践活动写入《寒假告家长书》中,要求家长积极引导学生了解春节传统习俗、丰富春季文化内涵宣传,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2.制定计划,合理安排,确保每位学生将此项活动落在实处。各中小学、幼儿园、二级单位结合自身实践情况,顺利完成了本次主题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