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陆游的诗有哪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陆游的诗有哪些范文1
2、不要封闭容器:使用微波炉加热时,封闭容器内食物加热产生的热量不容易散发,使得容器内压力过高,易引起爆破事故。
3、鸡蛋等食物:鸡蛋内部过热会产生较大的压力,可能会发生爆炸。
4、竹器、漆器等不耐热的容器不宜使用:不宜在微波炉中加热竹器、漆器等不耐热的容器,因为也会因为不耐热导致容器破碎。
5、避使用普通塑料容器:一是加热会使塑料容器变形,二是普通塑料会放出有毒物质。
陆游的诗有哪些范文2
1、美拍:美拍是一款可以直播、制作小视频的受年轻人喜爱的软件。美拍 - 高颜值手机直播和超火爆原创视频。2014年5月上线后,连续24天蝉联App Store免费总榜冠军,并成为当月App Store全球非游戏类下载量第一;
2、火山小视频是一款15s原创生活小视频社区,由今日头条孵化,通过小视频帮助用户迅速获取内容,展示自我,获得粉丝,发现同好。 腾讯应用宝“星APP”5月榜单日前正式,火山小视频APP登顶新锐应用;
3、Faceu激萌:用户打开 APP,可以拍摄短视频和照片,然后分享到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产品最大的特色在于,Faceu 可以实时的在人脸上叠加具有动态效果的贴图和道具。同时应用还提供美颜和滤镜的功能。美颜主要做磨皮美白的效果。
(来源:文章屋网 )
陆游的诗有哪些范文3
在结构化面试答题中,由于测评要素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所以在面对不同题型的时候我们有一些固定的、规律性的思路可以让我们很好地把握住答题的条理性与全面性,在刚开始面试备考的时候记牢这些思路是必要的。但是俗话说“物极必反”,很多同学在把握思路之后并没有对思路的具体内容进行个性提升,以至于出现“铁打的模板流水的题”的现象,答什么都用一套内容。这样一来,既无法体现比别人高出一筹的能力,又无法打动考官,甚至会因为考官“反模板”的要求而导致低分。下面我们以面试中最重要的综合分析题为例,谈谈如何避免把思路变成模板。
案例:一些政府部门针对公务员在工作期间出现的“庸、懒、散”现象出台问责制度,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阵亡答案: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辩证看待。一方面,这种问责制度的优点在于……,另一方面,问责制度的缺点在于……。因此我认为,出台问责制是有利有弊的。
点评:治理庸懒散利国利民,居然还能分析出弊端来,到底是支持啊还是反对啊?很明显,一分为二不等于各打五十大板。
高分答案: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出台问责制度治理公务员“庸、懒、散”的现象,既有利于树立机关单位的良好形象,又有利于提高机关单位的办事效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当然,对于这样的一个政策,我们也应该看到,如何避免政策成为“一阵风”而流于形式是十分重要的。……
复活详解:
面试综合分析的测评要素重在测查考生“多角度把握问题”的能力,因此,运用辩证分析法从正反两方面看问题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但问题在于,对于具体的问题还要看清楚主要矛盾是什么,尔后再决定是以积极看待为主还是以消极看待为主。看问题要注意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这样才能向考官亮明自己的态度,回答对策时也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
小编祝广大考生面试成功!
四大小升初面试技巧 提升入学成功率
1、提前3个月准备面试
造成面试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训练。经常参加演讲比赛或者演出活动的孩子通常比一般的孩子更容易放松。所以,家长提前几个月就应该跟孩子一起为面试做准备。除了多从“小升初”过来人那里了解学校的面试程序和必问题目外,还要有意识地和孩子在家里进行模拟演讲。想几个感兴趣的话题,比如最敬佩的人,对失败的感悟等话题都不错。
2、清楚面试从哪一刻开始
实际上,从进考场的那一刻开始,孩子就要随时准备向老师展示自己。因为面试成绩包括现场回答问题和考官评价两部分,当答题成绩相同时,老师的评价就成为决定因素。以下这些都可能为你加分:给老师一个淡淡的微笑;对老师说您好,说明你懂礼貌;听题时别逃避老师的眼睛,自然回应;答题时娓娓道来,不徐不疾;活动时跟伙伴打个招呼,暗示你容易合作……
3、牢记舒缓情绪的技巧
面试现场,你还是抑制不住紧张?一些小动作可以转移注意力。比如,闭上眼睛,试一试能否在一分钟内只完成一次深呼吸;扮怪脸可以放松面部肌肉;或者趁空当到室外稍稍活动一下,都可能舒缓紧张情绪。
陆游的诗有哪些范文4
一、对比,把握哲理诗意
哲理诗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并不鲜见,但让学生正确解读哲理诗,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尤其是《观书有感》、《冬夜读书示子聿》这类和读书有关的古诗,学生在把握上存在着理解难度。为此,我先展开对比,让学生将两首诗做一个整体比较。
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首先从诗人来说,《冬夜读书示子聿》的作者是陆游,《观书有感》的作者是朱熹,同为宋代著名诗人。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资料,将两位诗人的生平资料进行比对。陆游为宋代爱国诗人,其诗作大多书写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南宋无能者的痛斥。朱熹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一生著书立说,创办书院,讲学传道。
这两首诗的内容有何异同?《冬夜读书示子聿》从题眼可知,这是一首写读书的古诗,是陆游和儿子谈读书的诗,而《观书有感》是朱熹对读书的一些感悟,讲的是自己瞬间的体验。
在说理上,这两首诗又有何异同?从共同点上来说,这两首诗都是哲理诗,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冬夜读书示子聿》从教导儿子的角度,讲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观书有感》则从自己的瞬间领悟入手,体验到“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哲思。
这两首诗的哲理含义有何不同?陆游通过实例告诉儿子,读书是知行合一的,既能读到真知又要实践真知,否则便是空纸一文,毫无用途。《观书有感》中,朱熹感悟到读书能够使人明智,可以使内心的湖面清澈如镜,让一个人保持聪明和睿智。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梳理了两首古诗的异同,从整体上把握了哲理诗的含义,从内容上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拓展,丰富哲理诗韵
古诗教学的目的,并不只是让学生会默写,背诵古诗,而是要在引导学生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受到诗韵的熏陶,思维得到发展,将哲理渗透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要想做到这点,拓展学生的思维,就要从课堂教学设计入手。
“这两首古诗中,你理解最深的有哪句话?”学生从《冬夜读书示子聿》中找到一个成语“纸上谈兵”,这是陆游举出例子以告诫儿子。我从古诗的第一句抓起:“‘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通过这句话,你想到了什么?”有学生想到:“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也有学生想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那么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哪个字眼能够表明读书的真髓?学生从“纸上”和“躬行”找到这首古诗的关键所在,纸上代表的是理论,而不是实践,只有将理论付诸实践,才能收获真知,否则便是肤浅的说辞,对积累知识毫无益处。
在《观书有感》中,何谓活水?从诗的字面意思来解释,那是半亩方塘的源头,是清澈的源流所在。在古诗中,大学问家朱熹难道仅仅只是在谈论方塘的清澈,追问方塘的源头吗?并非如此,作者如此追问,是以方塘的清澈象征人的睿智,以此阐释读书之于活水的关系:正因为不断地读书,才能用知识武装自己,使自己获得滋养,更明智。
三、存疑,延伸哲理诗韵
古诗是语文阅读教学园地里的花朵,每一朵都有着异常丰厚的积淀,学生一旦走进诗境,领悟到其中的意蕴,必能拓展思维。为此,我引导学生从唐诗谈起,进行研究比对,看看《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这两首古诗有何特征,与此种诗歌类似的还有哪些古诗。学生认为,这两首诗的哲理意蕴非常丰富,之前学过的《游园不值》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也有着丰厚的哲理意蕴,与这两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还有《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那么,还有哪些诗能给人这样的感悟呢?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要继续探索,我让学生在课外多找相关的古诗,进行自主探究,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自己体会。
哲理诗的丰富内涵,对我们来说,有什么用呢?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认为可以将哲理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如谈到读书要理论联系实际,就要用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谈到要积累丰富的知识,荡涤自己的心灵,就要用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学贵有疑,疑能得教益。因为疑问,学生有了探究的热情和兴趣,获得了语文探究的能力,打开了走进语文殿堂的大门。
陆游的诗有哪些范文5
生活是一本永远翻不完的书,每一分每一秒都书写着酸甜苦辣,每一草每一木都记录着生命的变换,或细水流长、或激昂澎湃,处处都是习作的源泉。因此,教学应该尝试着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关注身边的点滴,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走出课堂,并把看到、听到、想到的记录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从而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教学目标】
1.感受家乡曹娥江的风光,激发写景创作之情。
2.初步运用抓住重点、巧用修辞、融入情感,提高写作能力。
3.实践体验,感悟生活的情趣和创作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了解曹娥江:激趣、指导
1.充分了解,铺垫情感。
(1)小朋友们,在我们的家乡上虞,有一条美丽的母亲河。她的水道弯弯的,水面宽宽的,水流缓缓的,你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吗?(曹娥江。)
(2)你去过曹娥江吗?你见过的曹娥江是什么样子的?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对曹娥江的记忆和对这条母亲河“日久生情”的情感体验。】
(3)播放故事《曹娥》。
相传,曹娥江最早叫舜江,是古时候的一个帝王舜在这里率领官员们治理江害而得名的。那后来又为什么改名为曹娥江了呢?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在舜江边上有个不知名的渔村,村里有个渔夫叫曹盱,他有个女儿叫曹娥,父女俩靠打鱼相依为命。每年春夏之间,舜江洪水暴涨,此时正是捕鱼的好时机,曹盱望着滔滔的江水,撑出小船,斗潮捕鱼。“爹爹你不要去!”“乖女儿,等着爹爹,等着爹爹回来给你做红烧鲤鱼吃。”曹娥站在江边,目送爹爹消失在滚滚的江水中。她回到家坐立不安,一次次跑到江堤上,但见江水茫茫,掀起层层恶浪,却不见爹爹的渔船归来,一直等到太阳快落山了,还不见爹爹的踪影。曹娥于是拼命对着滔滔舜江大水喊:“爹爹,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啊?”天黑了,邻居对着曹娥说:“天黑了,我们明天再找好吗?”“不行,我一定要等爹爹回来!”谁也没有劝住,就这样整整一夜,她在江边来回呼喊着:“爹爹你在哪里?你快回来!”人们陪着她,找了整整三天,仍不见爹爹。曹娥的眼泪都快哭干了,她不吃不睡,哭了七天七夜,哭得眼里流出来的都是血。“曹娥呀,跟我回家吧。我看你爹也回不来了,咳咳咳,唉,好好的一个人怎么就这么没了呢?唉!”“爹爹你快回来,你快回来,我还要吃你给我做的红烧鲤鱼呢!”“大家看!”只见一个大浪托起一个黑团,“爹爹!”曹娥一阵惊喜,“爹爹,我来救你!”她边说边跑到江堤上,用尽全力纵身向江水扑去。曹娥掉进江里了,人们纷纷奔去抢救,但是江水滔滔,哪里还有曹娥的影子。又过了三天,江面风平浪静,人们在下游十多里的江面上,看到一男一女,那正是曹娥和他的父亲。曹娥的故事感动了所有的人,这个美丽的传说就这样流传了
两千多年。从那以后,这条大江就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曹
娥江。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
【设计意图:曹娥江名字由来的故事为曹娥江披上神秘的色彩,学生听后从而产生对母亲河的崇敬之情。】
2.引导观察,提炼方法。
(1)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这条熟悉的曹娥江春游,看看春游中你还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你知道怎样才能有更多的发现呢?(仔细观察。)
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看,还应该用什么?(用耳朵听,用手摸,用鼻子闻,用心感受,等等。)
(2)观察还应该有顺序,可
以有哪些顺序?(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依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从内到外、从前到后、从中间到四周等顺序观察。)等会儿你可要仔细观察,并把它们记在心中。
【设计意图:在观察时不但要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还要多角度观察,有序观察,才能有丰富的感触,才能抓住“这一处”与别处的不同所在。】
二、游览曹娥江:活动、体验
下面就让我们带上一颗善于发现的心出发吧。
1.步行迈向曹娥江。
一路上随机和学生聊一聊:以前都在曹娥江边玩过些什么?你最喜欢曹娥江边的什么地方?你觉得曹娥江什么地方最美?我们最应该去什么地方看一看?
2.逐渐走近曹娥江。
同学们,你觉得曹娥江像什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江水是什么样的?(颜色、波纹等)你觉得像什么?
江上有什么?(桥、渔船、货船、鸟)你觉得他们在干什么?
江边有什么?(油菜花地、杨柳、芦苇丛、人)
你最喜欢曹娥江的什么地方?就把这个地方多角度地仔细看看!
【设计意图:适时聚焦美景细节,擦亮学生发现美的眼睛。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激发其无穷的想象力。】
三、交流曹娥江:表达、提升
1.片段写作。
(1)请用几个关键的词语写下你印象最深的一处曹娥江的景物。
(2)根据每人对曹娥江景物选择的不同,进行自由组合,并分组讨论。
(3)请用文字记录你对这处景物的感受。
(4)小组修改。
2.智慧碰撞。
(1)各小组选派代表,全班
交流。
(2)汇报展示。
3.对话诗人。
是啊,曹娥江真是风景如画!难怪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历。瞧,他们有谁?
(1)李白――“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
你知道李白为什么会这么说吗?(行驶在曹娥江上,这种感觉就像是船在天空中行驶,好像要游到月亮上去了。)
李白把曹娥江比作了什么?
是啊,李白用比喻手法把曹娥江写得像人间仙境一样,呈现在了我们眼前!
(2)陆游――“涨水崩沙岸,归云抱县楼。”
你知道陆游看到了什么景象吗?(江水向岸边涌来,晚霞笼罩着上虞城。)
这又是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晚霞像人一样拥“抱”着上虞,多么亲切呀!
(3)余鼎――“水动鱼惊鸟,风摇蝶舞花。”
余鼎眼中的曹娥江是什么样的?(江面上飞鸟在捕鱼,江畔花丛中,蝴蝶在飞舞。)
余鼎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诗情画意的曹娥江。
同学们,写景的作文不但要以景取胜,还要讲究语言的优美。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景物可以写得更生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品味这些精练优美的诗文作品,在感受曹娥江的历史底蕴的同时,还能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趣味无穷。】
四、写作曹娥江:构思、谋篇
下面让我们也一起用手中的笔记录下美丽的曹娥江吧。
陆游的诗有哪些范文6
一、从写作背景创设问题情境
要鉴赏诗歌,首先要把握诗歌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文本的创作背景。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例如唐朝诗人朱庆馀的《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学生初读这首诗获得的信息大致是,新新娘结婚了,按风俗新娘在第二天清早要拜见公婆。由于拜见公婆是一件大事,所以她一早就起了床,在红烛光照中装扮,等待天亮,好去堂前行礼,讨公婆的喜欢。这时她心里不免有点嘀咕,自己的打扮是不是很时髦呢?也就是说,能不能讨公婆的喜欢呢?在用心梳好妆、画好眉之后,还是觉得没有把握,只好羞涩地问一问身边丈夫的意见了。
当学生从诗的字面意思理解到这一层意思之后,可以适时地创设问题情境:这首诗又题为《近试上张水部》,作者写这首诗的真正意图是表现夫妻结婚后新娘要拜见公婆前忐忑不安的心理吗?如果不是,作者又想表达什么内容呢?
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教师在学生有了探究问题的欲望之后,引导学生结合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来正确深入地了解这首诗。唐代的科举考试,主考官除了要审阅考生的卷子外,还要考虑此人在社会上的名气、品行及地位,更重要的是,还要看有无达官贵人推荐。因此,应试前,考生往往用自己的诗文“干谒”朝中有名望的人,希望得到赏识,在社会上代为宣扬,一旦成名,登第就有把握。《闺意献张水部》一诗,即是一首典型的干谒诗。作者此诗投赠的对象是水部郎中张籍,张籍当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作者平时向他行卷,已经得到他的赏识,临近考试,还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官的要求,因此以新娘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写下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这首诗歌的外在含义和真实意图之间并无实质性联系,但诗人却巧妙用笔,通过新颖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把二者统一在一起,“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语),学生在了解了作者的创作背景后再来赏析这首诗就会恍然大悟,为诗人的笔力所折服。可见,在学习诗歌时,教师从创作背景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二、从情感变化创设问题情境
人类有着极为丰富的情感,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感情也会有变化。景致改变心情,心情点染景致,所谓境由心造、情随景迁,我们在引导学生鉴赏诗歌时,也要特别注意诗人情感的变化。因为思想情感是诗歌的灵魂,郭小川说“感情是思想的翅膀”,因此,在诗歌教学中,可以通过在情感变化上创设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如:
《行路难三首》(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重要的特点,就在于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快乐的感情突然被现实冲击而停顿。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在感情变化上创设问题情境:在此诗中诗人的感情有变化吗?如果有变化又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会有如此变化?
学生在这个问题情境中再通过反复朗读,理清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并懂得诗人通过这样层层叠叠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从对比阅读中创设问题情境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比较阅读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中生成,在合作中互补,在探究中内化。所以,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两首或两首以上的古诗文在其内容或形式等方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比较、对照,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古文知识的迁移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梳理水平,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创设的问题情境可以是多角度的,如形象、语言、风格、内容、主题、表达技巧等。在此仅以形象为例:
“诗言志”,任何一首诗,必须用形象去反映生活,而抒情诗和叙事诗的形象有时不同,教师可以就此创设问题情境:请同学们通过比较下列抒情诗和叙事诗,体悟和把握其形象各有哪些深刻的意蕴:叙事诗――《诗经・卫风・氓 》《琵琶行》;抒情诗――《离骚》《饮酒》。
学生在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中饶有兴致地比较后,得出结论:
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诗经・卫风・氓 》中的女子忠于爱情,陷入爱河后无法解脱,在被抛弃后又变得坚强而坚决;《琵琶行》中的琵琶女,年轻时色艺双绝、名噪教坊,待到年长色衰,只能在江口守着空船,这个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的悲惨命运。
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离骚》中的抒情主人公忧国忧民、献身理想,体现了一种不愿同流合污、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陶渊明的《饮酒》歌颂保持节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