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狗狗的十个约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我和狗狗的十个约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我和狗狗的十个约定

我和狗狗的十个约定范文1

看了这本书,给自己喜欢狗找到了最深刻的理由,有时候动物在教会我们如何去爱。当我们在垂垂老矣的时候回头看我们的约定,有多少真正做到了呢?有时候,我们在不经意的伤害着最爱的人。

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个叫齐藤明莉的女孩,在十一岁左右时,母亲因生病去世了,所以就一直过着和父亲两个人的生活,父亲每天早出晚归,几乎每天都是明莉一个人在家里度过,直到有一天,明莉在母亲生前最喜欢用的一个垫子上发现了一只小狗,得到父亲同意之后,就开始养它,并且给它起名为“袜子”。在与小狗生活的十二年里,他们经历了悲伤、快乐,也经历了很多困难,在与袜子相处时,明莉遵守了与狗的十个约定中的九个,在袜子走后,父亲把明莉母亲在临走前写给小光的一封信交给了明莉,上面写着与狗的十个约定:

1、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希望你能耐心一点,给我时间去理解你。2、希望你有一天你可以完全的信任我,能成为你忠诚的朋友,是我最大的幸福。3、你知道吗?我和你一样,是有感情的。4、我不听话的时候,在你责备我之前,能不能想一下自己对我做了什么。5、把你所有的心事都告诉我,我虽然不会说,但我听得懂。6、别打我,其实我可以轻而易举的伤害你,只是我没有这么做。7、有一天我变老了,不知道你会不会像现在这么照顾我。8、我的生命只有十年,希望你能多抽出一点时间和我在一起。9、你有你的同学、你的朋友、你的工作。而我—只有你。10、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你和我在一起的时光。所以请你答应我,在我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你会陪在我身边。

“我的生命只有10年左右,所以请珍惜与我在一起的日子。”10年,给了小女孩足够的时间成长,治疗着她内心深处的伤口,它完成了妈妈的使命,我觉得养狗是一种生活,在狗狗身上,教会一种人生态度,教会我们要珍惜身边那唾手可得的爱,因为它们也许会突然溜走。我于是问自己,只有限定的相处时间人们才知道珍惜?哪怕知道了相处的期限,可是由于时间的长度,使得我们渐淡忘这难得的相处?10年,狗狗点滴的生命都充满了女孩。小女孩长大了,她似乎不再需要袜子了,也许只有小时候成长的时候才需要狗狗填补寂寞,当她长大了,她不再花那么多时间陪它玩耍。她像他爸爸年轻的时候一样,开始为了工作而忽略了那些最爱她的人,而这些最爱她的人此时在默默地等待着她偶尔的回头。难道相爱必定有一方寂寞?难道相依必定有一方在守候?

我和狗狗的十个约定范文2

忠犬八公的日式表现

说到日本影坛里的宠犬形象,较早为大家所知的大概要数1987年走上银幕的忠犬八公了。影片《忠犬八公物语》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东京大学上野教授与爱犬小八的感人故事。平日里,教授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呵护着阿八,帮它捉虱子,为它洗澡,半夜下雨还亲自起床去看它,为它生火取暖,甚至与之同眠,难怪妻子都会吃阿八的醋。阿八则像孩子一样每天送教授上班,下班时又早早在车站等候其归来,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甚至教授离世后依然如此,直到自己也走到生命的尽头。该片公映后大受欢迎,荣获当年日本电影票房的冠军,后来又被好莱坞看上,翻拍成《忠犬八公的故事》,依然催泪无数。

与好莱坞版简单的温馨感人不同,日本版则显示出其日式的别具匠心,细腻而不失厚重。首先是对细节的着迷。拿阿八出生一段来说,影《导盲犬小Q》片开始就是一个狂风肆虐大雪纷飞的夜晚,与室外的寒风大作不同,简陋的小屋格外温暖,不止因为有炉火与灯光,更重要的是大家都在期盼一件让人温暖的事情——小狗要出生了。镜头生动表现了狗妈妈的分娩与哺乳过程,以及大家的满脸兴奋的表情。正是这些巨细无遗的细节,让小八的到来为寒夜添了几丝暖意。

此外,影片很好地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结合,因而多了几分厚重之感。与出生时的恶劣天气不同,阿八与教授第一次相见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这预示着此后小八的生活将会发生明朗的转变,事实证明它与教授相处的日子果真大多风和日丽。但教授离世后,阿八的天空再次阴暗了起来,镜头里也处处是阴雨和风雪。将小狗的处境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这本是日本人所擅长的;更重要的是故事建立在战争的背景之上,社会的冷暖参差与阿八的忠心耿耿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让影片多了几分社会反思的意味。

借你一生,伴我成长

小狗的亲友里,不止有上野教授一样的老人,也有孤单寂寞的小孩。将小狗的生命与孩子的成长相联系,也是宠犬电影治愈方式的一种。与小狗朝夕相处的点滴,难免会让那些敏感的小孩生发些人生感悟,从而让成长更有分量,这也是善感的日本人所擅长的。而且人狗寿命的差异,会让其中的关系更加意味深长,毕竟小狗的平均寿命只有10岁,所以往往是小狗用一生来陪伴小孩的一程。

电影《秋田犬蓬夫》中,主人公小亮因为误会撵走了爱犬小白。不料小白恋主,终日露宿街头、挨饿受冻,却天天在暗中注视并守护着小亮。直到有一天,小亮迷失在森林,又遇上了凶恶的黑熊,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小白英勇出现。至此,小亮才明白小白的用心良苦,突然领悟到:就算全世界都不在乎你,至少还有小白。有趣的是本片也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而且剧中的小白正是现实故事中的蓬夫。

电影《我和狗狗的十个约定》中,少女明莉非常孤单,妈妈过早离世,爸爸永远忙于工作。爱犬索克斯成了其惟一的伙伴,代替已故的妈妈保护并陪伴她成长。等到明莉长大成人,索克斯却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回想起与爱犬相处的点滴,明莉由衷地说了一句“谢谢你,多亏了你我才一点也不感到寂寞地成长。”就像尊重自己的母亲一样,明莉肯定了索克斯在自己成长道路上的功劳,这恰是对索克斯生命尊严的维护。就像当初妈妈从索克斯的意愿出发为它和明莉定下10个约定一样,他们从未因为索克斯是小狗而忽略其生存的权利与意义,相反总是平等地对待这位忠实的朋友。

如果说索克斯见证了明莉的成长,那么《再见!小黑》中的小黑则见证了一个学校几代人的成长。流浪的小黑独自混进一间中学,受到同学们的关爱,而且成了老校工的伙伴,为其清苦寂寞的生活带来了温暖。它在日升日落间见证着一批又一批学生入学然后毕业,见证着木村与同学雪子爱情的生长。可随着岁月流逝,小黑的身体一天天下降,大家就召开全校大会为它募捐治疗。只是爱心不敌天命,小黑还是离开了大家。于是大家为它举办隆重的葬礼,还撰写祭文,很多老校友也回来为它送最后一程,校长亦为之拭泪,老校工更是伤心不已。本片同样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为一只小狗做手术、写祭文、举行葬礼,要知道,在一个对弱小生灵不屑一顾的国度,这样的故事顶多被视为一个小题大做的儿科游戏;但影片却从幽微出发,以小见大地洞示出其对万物生灵的尊重。

导盲犬:伴我同行

犬类们还有一个特殊的用途,就是导盲。对于主人来说,一只导盲犬不仅是生活中的忠实伙伴,更是自己的眼睛和拐杖。导盲犬在日本发展比较完善,他们不但有专门训练导盲犬的基地与技师,专门的导盲犬协会,还有为退休的导盲犬提供的养老院以及为离世的导盲犬准备的公墓。日本人没有放过对导盲犬的表现,而且他们找到了独特的表现方式,依然是靠细节铺垫来感人心脾。

《导盲犬小Q》中,没有好莱坞式引人入胜的完整情节,有的只是丰富生动的细节。影片讲述了小Q从出生到死亡的故事。从出生写到死亡,是影片表现尊重生命的一种方式,这样一来在戏剧性上或许会显得平淡,却是小狗生命的完整呈现,而且其中琐碎的生活细节更容易拉近与观众的情感距离。影片开始,小Q刚刚出生,它正和其余的兄弟姐妹一起接受母亲的哺乳。接着影片具体介绍了小Q被遴选为导盲犬种子的过程,以及它和寄养家主人的相处趣事,如樱花下散步、玩玩具皮皮等。后来它又去接受导盲犬的训练,进而结识了新主人渡边,二者从逐渐磨合到快乐相处,最终成了彼此的亲人。后来渡边病逝,小Q不久也随之而去。同样《贝鲁娜的尾巴》表现的也不过是些主人公雯与导盲犬贝鲁娜相处的点滴。但正是这些不厌其烦的细节铺垫,不经意间为观众上了一堂关于导盲犬的科普课,也借人狗相处的点滴传递着感人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两部影片都采用了画外独白的方式。画外音最早来自于日本电影中古老的辩士传统,无声电影时期,辩士会站在银幕旁为观众讲解剧情,后来进入有声时代,就发展成画外独白了。淡淡的画外独白,为影片增加了几分个人回忆的味道,叙事从客观进入主观,仿若是主人公对家中亲人的深情回忆,十分亲切。

人狗情未了

人狗之间的生死别离太过伤感,日本人就想出了人狗情未了的故事,让逝去的爱犬以恋人的身份重返人间,再续人狗情缘,算是对主人和小狗彼此思念之情的抚慰。这恐怕也只有泛情的日本人才会想得出。电影《犬狼星》又名《恋上女主人》中的导盲犬小白在一次车祸中丧生,但因心愿未了无法进入天堂。在神的帮助下,它借助一个男人的身体返回了人间,找到了自己的女主人,并与其发生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我和狗狗的十个约定范文3

《义务教育語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备课先备学生的道理非常浅显,也因为浅显,所以容易被忽略、被简化。一些老师,宁可花一个上午备教材、知识点、教法,也不肯花十分钟与学生交流,这无疑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一些老师把备学生简化成教学设计前面的一段话,或者认为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课文读过没有,生字会不会写,知识点掌握情况如何。

关于备学生,我们在工作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备学生整体现状:对症下药,解决普遍问题

每接一个新班,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来观察和了解学生,了解他们在听说读写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曾中途接手四年级教学,开学几节课,逐一听完每个学生朗读后,发现学生朗读时普遍装腔作势,于是,在前两个月的课堂教学中加大了朗读指导的比重,以开火车的方式让每一个孩子充分暴露缺点,针对这些缺点及时指导,让学生明白“自然的像说话一样的朗读”才是正确适宜的。两个月后,学生朗读水平显著提高。另一次接手三年级,开学之初学生上课发言声音一个比一个小。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每周都会开展两次演讲活动,鼓励每个孩子上台做30秒钟演讲,既锻炼了胆量又提高了音量。半学期以后,学生普遍发言声音洪亮。对症下药,想来就是如此。

备学生整体现状,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能为教师制订整个学期教学计划提供客观的依据。

此次课程改革,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学习方式。如何尊重?作为教师,我们可否从备学生个性开始?走进学生中,用心去研究。谁胆大谁胆小?什么原因导致他胆小?谁适合严管,谁要松管?谁学习热情不够,是什么导致的?谁接收快,谁需要放慢节奏?诸如此类关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行为,教师要先心中有数,弄清楚为什么存在这些差异,并理解这些差异,在具体的教学中,给不同学生以不同的关照。这是一种教育的慈悲情怀。

所以,我还做了另一件事——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听课习惯、读书习惯、习作水平和阅读量,逮住时间就进教室跟孩子聊天,以便更准确地了解孩子的語文学习状况,逐渐发现每个学生的问题。哪个孩子喜欢語文,为什么喜欢?哪个孩子不喜欢,为什么?会倾听的学生有哪些?不会倾听者表现在哪里?谁喜欢阅读,读什么书?谁不喜欢阅读,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不爱阅读?学生积累了多少名篇,认识了多少名家?谁作文写得好?谁字漂亮?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对于我们的教学至关重要。

笔者甚至认为,充分了解学生比备课更重要。每上一堂课之前,首先要思考学生的起点是怎样的,如果不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去备课,就可能导致出现“揠苗助长”的现象。反之,如果教材上的知识学生多数都已经会了,不了解这一情况的你还一味讲解,岂不是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教学设计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学生之所缺,练学生之所需。老师要不断问自己:40分钟以后,我能够让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获得哪些提升?这是备课时第一要做的事情。此外,要确定哪些东西是学生原本欠缺现在应该教给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得用自己的一双慧眼观察学生的情绪,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不是兴高采烈,而是冷漠呆滞,教师还要一成不变地照设计讲下去吗?如果学生心不在焉,学习信心越来越弱,教师还不赶紧悬崖勒马吗?这些看似与文本教学没有关系的细节恰恰决定着教学的效果。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发现不同个性孩子的不同需求。以阅读为例。笔者班上的学生普遍喜欢阅读,但是仔细了解学生,会发现有的男孩性格懦弱、畏惧挑战,我就会推荐《老人与海》《女水手日记》《手斧男孩》《男孩的冒险书》,让他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勇气;而那些一脑子稀奇古怪想法的孩子就让他多读科幻小说、推理小说,使其思维更加清晰缜密;关心历史的可以读《上下五干年》《资治通鉴》;喜欢追星的读读《林肯传》《奥巴马传奇》《普京归来》《风雨哈佛路》;关心时政的去翻《岩松看日本》《岩松看美国》《LooK英国》;热爱动物的去看《再见了,可鲁》《我和狗狗的十个约定》;醉心军事的读读《西点军校的经典法则》;理解水平很高就多读《呼啸山庄》《红与黑》这样的世界名著。不同的书籍塑造不同孩子的个性,前提是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了解班级里不同孩子的个性特征。

三、备学生未来需要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語文素养”作为第一条,可见它的重要性。越来越多优秀的教师意识到,教学生一年,想学生一生。所以,我们备学生,不但要备学生现状、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还要备学生未来的需要。作为教师,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一本語文书、一本教参之余,未来我们的学生还需要哪些能力和素养?课堂40分钟有没有立足学生一生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