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机械设计与制造毕业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机械设计与制造毕业论文范文1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毕业论文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毕业论文是大学毕业生上的最后一堂课,是大学生涯的最后一次作业,是对整个大学知识体系的综合运用和提高的一个过程。机械专业的毕业论文有实践性强、理论要求高等特点,笔者在指导机械专业毕业生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发现高职院校毕业生由于顶岗实习安排、论文写作等方面存在问题,现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 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1.1 顶岗实习岗位不对口,毕业论文无从下笔
机械专业是典型的工科专业,以技术的实际应用为根本目的。①所以机械专业的实践操作环节的锻炼尤其重要,而部分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专业所学不对口,导致毕业论文没有题材,也缺乏实际的模型和案例,只得采取抄袭等手段来试图蒙混过关。如有一名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他的毕业论文是关于创业板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意义,很明显该论文不是出自他手,而是采取网络下载,经过改头换面变成自己的论文。像这样的情况每年都不少,究其原因,是高职院校“放羊式”的顶岗实习管理,使学生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和现实案例,而难以独立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
1.2 思想认识不到位,对毕业论文不重视
学生把毕业论文当作拿毕业证的一个环节,没有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认为毕业论文就是走过场、搞形式,不影响毕业和就业。该类学生的大部分做法是从网上直接下载或者东拼西凑,仓促地完成毕业论文。造成有的同学连自己的论文的主要内容都不了解,还有的学生连论文的署名和学校名称都弄错了,种种笑话层出不穷。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认为学院不重视毕业论文,对自身的要求也不严格,对毕业论文敷衍了事。
1.3 专业知识不扎实,写作功底差
机械专业的毕业论文要求高、难度大,对专业课程如机械设计基础、公差与配合、机械制造工艺等核心专业课掌握要求比较高,而高职院校毕业生学生专业基本功不理想,毕业论文完成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选题、结构、写作特点不了解,例如有学生选题是“浅谈中国机械行业的发展”,很明显选题范围大,针对性不强,容易造成论述空洞、说服力不强;还有的学生有想法和思路,但是语言组织能力差,词不达意,文章缺乏条理,结构混乱。
1.4 WORD等常用办公软件不熟练,对论文排版等束手无策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标定位一般是:基本会用计算机,能通过学校的相关考试,能通过国家级或者省级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或者其他类似的考试。②但是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办公软件的应用教学有所欠缺,学生在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反映的计算机水平令人堪忧。如有的学生不会设置目录、有的论文文字、段落间距不一样、有的论文字体设置混乱。虽然高职毕业生毕业之前为拿到毕业证都参加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但对于这种考试学生大多是应付式的,考过了对软件的学习也丢下了,另一方面计算机等级考试难度较低,很难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办公软件应用水平的提高,也就难以让学生写作的毕业论文满足对论文的排版格式要求。
1.5 机械专业毕业论文教学思路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以技能为本位,强调专业的职业素质,侧重熟练的技术运用能力,强调实践操作能力,体现岗位的实际工作需要,培养在生产一线开展技术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来看,高职毕业生对理论知识的整体掌握水平比不上本科毕业生,但是不少高职毕业生的论文是讇讇椎纳杓?,如有的学生毕业论文是机器人设计。像这样的毕业论文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极高的要求,大部分高职毕业生根本无法完成;另外,高职院校的毕业论文评价标准和本科院校一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要求高,而现实的差距却让高职院校的评价标准难以为继。
2 解决问题的措施
2.1 建立完善的顶岗实习制度,落实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
知识不等于能力,从掌握知识到形成能力,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可以通过顶岗实习来实现。③顶岗实习作为学生进行实践学习最关键的一环,也是完成毕业论文必不可少的一步。高职院校应在宏观层面上对顶岗实习做好统一的安排和管理,做好前期准备,采取社会招聘和学校联系安排的方法来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工作岗位,做到专业对口、岗位对口、就业对口。在顶岗实习的全过程为学生安排指导老师并定期联系和反馈,同时,企业的“师傅”也要参与到毕业论文的指导,通过企业和学校的老师共同监督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为了提高老师的指导效率和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在论文完成期间的表现,作为毕业论文评分的一部分。
2.2 解决学生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
为了从根本上扭转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毕业论文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并加强论文指导,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和懒散习惯,独立地完成毕业论文。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必须严格制订和落实毕业论文评分制度,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标准,科学合理地制订毕业论文评分标准,加强对答辩过程的督查,要求指导老师对毕业答辩不打人情分,严把考核关,对学生抄袭毕业论文现象严厉惩处,对于毕业论文不合格的学生一律不予毕业,打消学生的侥幸心理。
2.3 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写作技能
高职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时,让老师有充足的课时把知识点讲细讲透,让学生看懂听懂,直到全部理解为止;高职毕业生的文学功底和文学修养整体水平不高,而写作对于毕业论文的完成至关重要。为提高学生写作技能,应适当开设毕业论文的指导课程,主要介绍毕业论文结构特点、如何选题、如何论证等关键要素,再辅以具体的案例讲解和适当的练习,教会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切实提高论文写作水平。
2.4 加强对WORD等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从现代大学生都要考取计算机应用能力证书,就可以看出以WORD为核心的办公软件的应用已经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必备技能,但是软件的应用能力的提高,在于熟能生巧,而不少大学生更多地把时间花在游戏和娱乐上,对办公软件的应用采取应付式学习。高职院校的老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要求学生使用办公软件完成课后作业;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课堂作业除了应试计划内的知识以外,还可增加一些办公应用类的题目;④学生社团也可以开展办公软件应用比赛等活动,多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通过多用多练,学好用好办公软件,就能应对论文写作中的种种问题,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5 拓展毕业论文教学思路
高等职业教育不是研究型、学术型教育,是实践型教育。实践型论文和学术型论文的最大差异在于其鲜明的实践性,⑤因而高职院校的毕业论文教学一定要体现岗位的实际工作需要。首先,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不应该是讇讇椎纳杓疲杓评嗟谋弦德畚亩愿咧霸盒5谋弦瞪讯却螅咛宀僮餍圆磺浚Ω糜衫鲜Ω菅ジ谑迪暗母谖磺榭觯ㄈ缁盗慵庸ぁ⒆芭涞龋癖弦德畚奶饽俊F浯危弦德畚纳婕暗哪谌菘梢允巧呱系哪骋坏拦ば虻募庸すひ崭脑欤部梢允枪ぷ鞲谖簧吓龅降木咛逦侍猓踔量梢允嵌ジ谑迪岸怨ぷ鞯奶寤岷鸵院蟮墓ぷ鞔蛩愕鹊龋ü哉庑┦导拾咐⒕咛逦侍庋芯亢妥芙幔梢耘嘌目蒲Ь瘢嵘导寄芎徒饩鍪导饰侍獾哪芰ΑA硗猓弦德畚牡钠婪忠嘀赜谘√夂褪导矢谖坏那泻隙取⑻岢龆圆叩牟僮餍院涂尚行浴⒙畚牡拇葱碌恪⒙畚牡南质狄庖澹挥邪凑照庋穆畚纳杓扑悸方新畚慕萄В拍芮惺堤岣弑弦德畚牡慕萄е柿俊?
3 结束语
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毕业论文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它的质量的高低也是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为提高机械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应该在顶岗实习岗位安排、专业教学及监控、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培养等方面采取措施,切实抓好这一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注释
① 张建.机械专业本科生专业知识融会贯通能力的强化[J].肇庆学院学报,2013(2).
② 杨娜.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研究(C).2011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MSE 2011).2011-10-01.
③ 祝登义.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机械设计与制造毕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合作;机械专业;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机械类专业教学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对学校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接受的一次综合性实践训练,是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系统的必要环节。它是学生接受设计任务,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工程实践,获得基本训练并取得成果的过程,它是评估毕业生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关键一环,也是结合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需要。
一、机械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问题
目前大部分学校学生毕业设计通常在学校进行,由专业教师提供毕业设计课题。
1、毕业设计环节中有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由专业教师指导的毕业设计实践环节,除部分老师带学生到工厂进行毕业实习外,大部分学生没有进行毕业实习环节,导致学生对于很多设计的内容理解不够深入。
2、由于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有教学和科研任务,甚至是非常繁重的任务,导致到教室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时间没有保证,部分学生反映指导老师很少进行指导,沟通交流的时间较少。
3、部分指导老师反映学生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不够积极主动,有些学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再加上就业面试等,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很少。
二、企业中进行毕业设计的优点
1、学生方面
由专业教师指导的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学生没有进行毕业实习环节,直接进入毕业设计环节,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由于学生没有感性认识,以及设计出来的产品没有通过实际生产检验,学生不清楚绘制的图纸是不是规范,结构合不合理,工艺可不可行等,答辩老师在毕业设计答辩过程中的提问学生不知道怎么回答,学生对知识把握效果不好。
毕业设计在企业中进行,毕业设计课题联系生产实际和工程应用,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是真做实干,他们就会主动去了解、熟悉有关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的去分析实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2、企业方面
学生在学校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学习机械设计软件诸如PROE、UG、Cimatron等,到企业后可以与企业技术人员交流,提高企业的自动设计能力,同时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联系自己所学专业知识根据企业生产情况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三、合作毕业设计操作措施
以模具专业毕业设计为例。
1、毕业实习内容及时间安排(一个月)
(1)钳工操作:每个学生发一份图纸,按图纸尺寸要求划线根据实际工件选择基准,学生正确使用量具实际测量工件,并进行攻螺纹、套扣、钻孔等工序。
(2)模具铣操作:学生熟悉机床的操作与保养,故障分析与排除,铣平面、铣直角、开推、铣台阶、铣斜面、铣T型槽。
(3)数控车铣操作:学生熟悉设备面板功能及手动操作与自动运行。进行成形面加工、内外螺纹,锥形螺纹的加工。
(4)数控系统、加工中心、线切割、电火花操作:熟悉机床面板及工件装夹、校正与分中。熟悉三菱,法拉克等数控系统,熟练使用加工中心、线切割、电火花等设备编制典型的型腔、型芯的加工程序,并联机加工。
2、毕业设计内容及时间安排
(1)模具工艺结构及拆装操作(1周):分析模具工艺、结构的合理性、拆装模具,掌握拆装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模具组装。
(2)模具设计及制造(11周):学生分组在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学生自己进行特定零件的模具综合设计,在企业师傅指导下学生动手操作设备进行模具综合加工。
四、合作中注意的问题
加强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刚开始由于企业技术人员对毕业设计要求不是很了解,对课题的难易程度把握不是很清楚,学校指定专业老师作为第二指导老师,相互配合。
结 论
制造类企业与学校机械类专业合作进行毕业设计,公司委派技术人员负责指导学生的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从设计到加工的全过程。学生可以把自己设计的产品,亲自操作机器加工出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在毕业实习及毕业课题选择、指导方面真题真做,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刘秀玲.强化毕业论文的教学与指导[J].中国高等教育,2006,(9).
机械设计与制造毕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综合实训;教学改革;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0-0097-02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在这一过程中,市场需要大量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是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高等教育机构。独立学院实施“应用型”理论教学和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培养体系,注重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作为独立学院,教育目标就是要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自建校起就非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很多课程中均配有实践课程。为突出办学特色,培养应用型人才,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正努力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应用型课程要求高校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不同于一般的实践课程,是综合了应用、实践、技能的知识的课程体系。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以机械工程专业综合实训为试点课程,改革课程体系,以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基础课教学方法改革
独立学院在课程组织方式上必须有别于母体高校,特别是要破除母体高校那种大而全、宽而广的课程组织方式。独立学院可以建立灵活、高效的课程组合方式。打破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的老三段课程组合方式,建立交叉融合的组合方式,以加强课程之间的融合和渗透。
专业基础课是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注重拓宽学生就业面。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机械制图、电工电子学、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其中机械设计基础整合了力学、公差、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等课程的内容。这些课程是后续学习专业核心课的基础。
机械设计是是机械生产的第一步,是决定机械性能的最主要的因素。《机械设计》课程作为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前后承接的课程有《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液压传动》等。要求学生掌握根据使用要求对机械的工作原理、结构、运动方式、力和能量的传递方式、各个零件的材料和形状尺寸、方法等进行构思、分析和计算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描述以作为制造依据的工作过程。
根据课程特点和独立学院的教育特色,教师可以对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形式进行改革。机械工程专业作为典型的应用型工科专业,有很多相关联的课程,比如“机械设计”,“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等,这些课程的知识是紧密联系的。如果单独讲授,很难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些课程的组合方式采取交替排列的办法,使这些课程中的相关知识整合在一起,将几门课的知识综合到一个大作业上,从而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相关知识。
比如“互换性课程”中安排了一个综合设计,在所给的零件图上标注几何公差,确定尺寸公差,根据零件加工的特点,确定表面粗糙度值。根据装配图的特点,确定配合类型,并进行标注。这样把机械设计、机械制图和互换性课程的知识都揉合在一起,难度加大,通过实践,教学效果要比单一讲授理论好得多。
对机械设计基础中齿轮传动的讲解,如果将课堂放在车间,直接面对车床的主轴箱进行讲解,这样既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专业求知欲望。
三、专业核心课教学方式改革
专业核心课是整个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以市场就业为导向,根据职业岗位要求,设置了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几门核心课程包括:机械加工工艺基础、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数控机床控制技术基础、CAD/CAM软件应用基础这几门核心课程是专业教学的重点,是技能培养的重点。其中每一门核心课程都综合了传统课程体系下的数门课程,这就为增加较多的实训环节提供了保证。
专业核心课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组成如下:
(1)通过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并训练相应的软件,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三维CAD软件造型的技能,并学会一种CAM软件的使用方法,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目前,根据市场需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主要安排Pro―E和CAXA制造工程师两种软件的教学。
(2)通过学习《机械加工工艺基础》,学生掌握材料、热处理工艺、机械加工工艺、机床和刀具等加工常识;通过《金工实习》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车、铣等机床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相关工种操作的基本知识和工艺特点;通过学习和专门训练《数控机床与编程》,使学生具备编制中等复杂零件加工程序和操作较高档数控机床的技能,了解数控机床的分类、结构、工艺特点、加工范围、刀具选用、一般操作技术和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保养知识。
(3)通过《PLC可编程控制器》、《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理论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机电控制基础知识;通过实践项目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相关的编程与调试、传感器的选型及应用等技能。
四、实训课教学方式改革
机械工程专业很多课程更加强调实践学习,才能领会所学的理论知识。机械工程专业专门开设有实训课,比如金工实习,数控加工,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液压传动,PLC编程等,这些实训都是在学完相应课程后完成的。而教学中实训类课程均是每门课程之间独立讲授,导致学生学完很难将这些课程关联起来,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数控类课程存在紧密的联系,每门课程的内容作为实际应用的一个阶段进行学习。
综合实训类课程的学习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工作,其内容多,分类细。涉及的课程包括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材料及成型工艺、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学、数控机床与编程、计算机辅助制造CAM/CAPP、及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等。这些课程要占到专业基础和专业必修课程的一半以上,故这些课程学习效果的好坏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为增强实训类教学的学习效果,需要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使之更符合实际的工程应用。可以在具体的项目的引导下,带着目的和自己的疑问去实习和实训,能够更好地应用和领会理论知识,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并重。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拟在学生第七学期开设专业综合实训课,结合已学完的相应课程,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自学能力。制定综合实训课的教学大纲,大纲分两条主线,一条为机械设计制造,一条为机电控制。
机械设计制造方向具体的实训内容包括:
若干零件的实际测绘一计算机二维绘图一绘制完整零件图和装配图一建立三维模型一编制工艺路线一计算机编程一数控机床加工等。
机电控制方面具体的实训内容包括:
电力电子实验(熟悉继电器等元件)一可编程控制器软件编程学习一PLC实验室进行电控实验(包括:彩灯、交通信号灯基础实验、电梯升降控制、温度传感控制、邮件分拣控制、搅拌机控制、电机正反转调控、电机调速控制等)。
机械工程专业的综合实训课要求学生通过教师设立的课题,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解决具体项目遇到的问题,并对学生解决项目的结果进行评价,和实践课程成绩结合,给出成绩。在实际的项目中学习和领会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和协调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企业项目与课程教学相结合
构建产学研合作的人才机制非常重要,它既可以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符合市场需求,又可以制定满足人才能力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还可以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实践条件,积极联系校外的企业和实训基地,并建立相应的测绘实训室,将具体项目与各门教学内容挂钩,使教学内容更加贴合工程实际。具体做法是:
第一、依托北京科技大学母体高校的工程训练中心,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第二、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与天津中德培训中心签订了建教合作协议,开展培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第三、大四毕业生的毕设设计论文和校外工厂及职业培训基地联系,学生在工厂实习,并完成相应的毕业论文,实现双赢的价值。
六、完成项目的优势
机械设计与制造毕业论文范文4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1)学习模具设计的一般方法,了解和掌握常用模具整体设计、零部件的设计过程和计算方法,培养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总体设计和计算的能力.
(2)综合运用热锻模课程和其它有关选修课程的理论及生产实践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模具设计问题,并使所学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3)通过计算和绘图,学会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等,培养模具设计的基本技能
(4)可以掌握锻造工艺,熟悉各种锻造各种锻造设备,熟悉掌握计算机操作以及了解deform软件的应用,并具有机械设计及制造等综合知识.
2、现实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不断涌现,进一步提高锻件的性能指标;同时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成本,使之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锻造是一种借助工具或模具在冲击作用下加工金属机械零件或零件毛坯的方法.锻件的最大优势是韧性高、纤维组织合理,件与件之间性能变化小;锻件内部质量与加工历史有关,不会被任何一种金属加工工艺超过.
锻件的优势是由于金属材料通过塑性变形后,消除了内部缺陷,如锻(焊)合空洞,压实疏松,打碎碳化物,非金属夹杂并使之沿变形方向分布,改善或消除成分偏析等,得到了均匀、细小的低倍和高倍组织.而铸造工艺得到的锻件,尽管能获得较准确的尺寸和比锻件更为复杂的形状,但难以消除疏松、空洞、成分偏析、非金属夹杂等缺陷;机械加工方法获得的零件,尺寸精度较高,表面光滑,但金属内部流线往往被切断,容易造成应力腐蚀,承载拉压交变应力的能力较差.
这几年,我国火车不断提速,动车、高铁相继投入运营,这也代表着以后的发展方向,这要求我们必须保证火车导轨的安全可靠行,为保证高速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和旅客的舒适性,高速铁路的平顺性是很重要的指标,国外高速铁路采用断面尺寸公差和平直度要求很高的长定尺钢轨并焊接成超长无缝线路.接头作为连接导轨的关键部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模具制造技术现代化是模具工业发展的基础,性能良好的锻造设备是提高锻造生产技术水平的基本条件,高精度、高寿命、高效率的锻模模需要高精度高自动化的锻造设备相匹配.为了满足大批量高速生产的需要,目前锻造设备也由单工位、单功能、低速压力机朝着多工位、多功能、高速和数控方向发展,加之机械手乃至机器人的大量使用,使锻造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各式各样的锻造自动线和高速自动压力机纷纷投入使用.
二、课题关键问题及难点
本课题以锻造工序的数目确定、预成形设计为重点,对比不同形状预制坯的成形过程,给出了合理的制坯工序布排和设计,实现了一火锻造.同时,开发了封闭飞边闭式锻造预锻工序,提高了材料利用率.最后,对锻造过程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模拟,在40mn热模锻压力机上进行了试验和试生产,模拟和试验结果证明锻造设计符合生产要求.该锻件形状复杂,材料分布非常不均匀,其锻造工序编排和模具设计难度更大.
本课题的难点在于应用三维绘图软件和deform软件对其进行应力应变分析,通过软件规范初设数据并反复进行修改,直到得到最优的设计方案..
三、调研报告(或文献综述)
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过去的计划经济过度到现在的市场经济.锻压生产虽然生产效率高,节约原材料和机械加工工时;但生产周期较长,成本较高,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铸造、焊接、机械加工豆加入了竞争.锻造生产要跟上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需不断改进技术,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进一步提高锻件的性能指标;同时要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使之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模具的技术水平明显有了提高,一些国产优质模具的性能已接近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但由于我国起步晚,许多模具不得不依赖进口,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非常大.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锻压技术本身的完善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 对机械零件的性能要求更高.现代交通工具如汽车、飞机、机车的速度越来越高,负荷越来越大.出更换强度更高的材料外,研究和开发新的锻造技术.挖掘原有材料的潜力也是一条出路.
2 .模具计算辅助设计、制造与分析(cad/cam/cae)的研究和应用将极大地提高模具制造效率,提高模具质量,使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实现一体化.
3. 模具的标准化、商品化、机械化及专业化自动生产.
4. 工艺分析计算的现代化.它将与现代数学、计算机技术联姻,对加工零件进行计算机模拟和有限元分析,达到预测某一工艺方案对零件成形的可能性与成形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供设计人员修改和选择.
目前锻造业面临的问题大概可以归纳为一下几个方面:
1.装备水平低,其主要表现是设备老化、精确度低.
2.管理体制亟待理顺,生产厂点过多,力量分散.
3.机械制造厂家封闭式经营生产,是产品缺乏竞争力.
4.科学研究投入少,接受新技术新工艺迟缓,其结果导致搞科研也搞生产,生产厂家的问题无人去解决.
四、参考文献
【1】姚泽坤主编. 锻造工艺学与模具设计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XX.6
【2】卢秉恒.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8
【3】王先奎. 机械制造工艺学.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XX
【4】吴宗泽 机械零件设计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XX.4
【5】郑家骧 刘永田.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 内蒙古科技出版社,XX.8
【6】锻压手册(设备)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XX
【7】锻模设计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五、研究内容及确定方案各步骤
1、研究内容:
(1)模具整体方案设计,包括零件的工艺分析、设计绘制锻件图、模具类型的确定、确定变形工步及中间坯料尺寸,压力中心计算、压力机选择、计算原坯料尺寸的确定等;
(2)模具整装配图和模具主要零件的设计;
(3)编写设计毕业论文
2、基本设计方案
本零件是属于大型锻件,首先根据相关尺寸确定其锻造工步,通过计算/r以及h/d的相关数值, 基本步骤设计如下:
1、计算毛坯尺寸
2、选择成型设备及其参数
3、用deform模拟软件进行有限元模拟并分析缺陷并加以改进
4、模具工作部分尺寸的计算
5、模具的总体设计
6、下料
7、加热
8、弯曲
9、预锻
10、终锻
11、切边
六、进度安排
第5-6周 毕业实习,撰写实习报告
第7-8周 写出不少于3000字的文献综述;根据参考文献和课题要求,提出自己拟定的可行方案;
第9-10周 写出开题报告,开题;进行总体设计
第11-12周 外文文献翻译,完成详细方案设计
第13-14周 完成结构优化设计
机械设计与制造毕业论文范文5
关键词:学科竞赛 创新能力 培养 机械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c)-0104-02
培养创新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1]。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的《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以及2012年湖北省教育厅、财政厅的《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湖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都明确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的要求。先进装备制造业技术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如何培养机械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其就业竞争力,是目前地方高校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急需解决的问题[2,3]。
湖北文理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目前在校学生近2000人,其机械工程为省级重点特色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车辆工程(新能源汽车)专业为湖北省高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近年来,湖北文理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着力推进学科大类平台建设,对学科竞赛尤为重视,通过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推进创新教育的实施,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取得了一定成效。
1 依托学科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措施
1.1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创新要求和形式也不同[4]。湖北文理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坚持“以特色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建设理念,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设置、实习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中充分体现机械、汽车的交叉融合,即将机械、汽车、电子、控制、计算机等学科交叉融合在一起,以汽车行业为背景,以汽车制造业来体现机械行业的先进制造技术,借助东风汽车股份公司、国家汽车检测中心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重点在机电一体化、数字化制造工艺、机电检测技术等方面联合打造专业特色。逐步形成包括汽车产品设计、试验检测、制造工艺、生产技术、管理经营、售后服务等方向的专业结构体系,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以达到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创新精神的培养目标。
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理念是: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符合襄阳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需要的“一线工程师”。制定了三个原则:(1)坚持培养目标规格符合地方用人单位的需求;(2)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相统一而突出应用能力;(3)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共性培养和个性发展。学院逐步完善并设计出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夯实办学基础,同时加大创新与实践教学的比重;实行“双证书”(学历证+职业资格证)教育的内容,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定期召开用人单位、毕业生、教育专家和我院专业教师参加的专业建设研讨会,使人才培养方案在动态发展中不断完善。
1.2 完善学科竞赛制度
学科竞赛需要得到政策保障、学校软硬件设施的支持、学科竞赛的制度支持等等,才能最大地发挥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热情和主动性[5]。为了保障学科竞赛的顺利开展,湖北文理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对学科竞赛进行有效的管理,把学科竞赛作为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使学科竞赛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学院出台了《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项目管理制度》,对于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项目,提供一定的经费保障,并对研究成果进行专利保护,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创新的热情,完善和巩固学科竞赛的教育成果,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院为参与学科竞赛的学生团队及个人免费提供实验场地、设备以及技术等服务。开展较好的学科竞赛项目,学院鼓励向更高更深的层面发展,对学科竞赛中的成果进行上报,学生可取得创新学分,并且学科竞赛项目可作为毕业论文(设计)课题继续进行;经学院专家评审组审核鉴定后可获得毕业论文(设计)学分,参与竞赛指导的老师记入一定的教学工作量。
1.3 加强指导队伍建设
高水平竞赛指导队伍是将学科竞赛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有效结合的保证[6]。湖北文理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采取了如下措施来加强学科竞赛的指导队伍建设:(1)设立了专门的学科竞赛指导小组,为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提供强有力的知识指导和技术支持;(2)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和具有竞赛专长的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3)派遣教师参加学科竞赛培训,加强与其他高校竞赛指导教师间的经验交流;(4)制定青年教师培训计划,组织教师到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进行学习、考察等;(5)支持指导老师根据学科竞赛需要开设相应选修课,强化基础知识,介绍科学发展最新动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学科竞赛的认识;(6)对参与学科竞赛活动的教师,在进修、聘级和评优等方面要从政策上加以扶持。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学院学科竞赛指导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为学院的学科竞赛构建了一个优秀的指导教师团队。
1.4 构建实践创新平台
实践教学需要适应学科竞赛的需要,学科竞赛也有效地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容 [7]。学院根据机械类学科竞赛需要,引导地方机械行业的优秀企业、科研院所参与,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竞赛指导老师,建立学生学科竞赛和创新实践基地。2012年,学院引进北京理工大学“新能源汽车”研究团队并建立“湖北文理学院-北京理工大学车用新能源汽车控制装置联合实验室”;2012年“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文理学院分中心”落户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同期学院与华中科技大学等五方共建“襄阳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2012年,湖北文理学院牵头、华中科技大学等七家单位共建“汽车零部件制造装备数字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此外,学院还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与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汽车监督检验中心(襄阳)、襄阳宇清、湖北新火炬等几十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与襄阳市进出口质量监督检验局共同筹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汽车零部件检测重点实验室”,与湖北蓄电池质量监督局共同筹建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级动力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这些单位不仅为学生提供平时的学习、实验机会,同时还可协助学校进行赛事组织、赛前培训等重要工作。这是深入开展学科竞赛的基础条件,同时也为学科竞赛构建了灵活的实践创新平台。
1.5 建立激励机制
为保障学科竞赛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积极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赛,必须为学科竞赛制定专门的激励机制[8]。湖北文理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结合专业特点,重点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智能汽车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中南区港澳特区机械创新设计制作大赛等活动。学院成立了大学生课外实践创新活动办公室,负责组织领导各种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对相关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学院还设立专项竞赛奖励基金,给予竞赛获奖同学和表现突出者一定奖励;同时把竞赛得奖和相关论文、专利作为评定奖学金和保送研究生的申请条件。学院一方面可以给予指导教师一定的物质奖励,另一方面,把竞赛成果与职称评审、职务聘任、年度考核挂钩。这些措施既是对指导教师所做工作的充分肯定,又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指导学科竞赛的积极性。
1.6 营造校园创新氛围
湖北文理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非常重视校园创新氛围的营造,加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培养重要性的宣传。做好学科竞赛的组织工作,扩大学生的参与面,鼓励学生跨学科和多学科联合参加竞赛。结合机械类专业的特点,学院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以加强领导,主要负责组织领导各种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对相关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制定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学生课外实践与创新活动实施细则》,由于政策措施得当,学生参加科技文化活动有声有色,譬如定期举办“蓝图杯”制图竞赛、发动机拆装大赛、数控编程大赛、车工大赛、电子竞赛等多种形式,组织“制图协会、汽车爱好者协会、机器人协会、机械创新设计协会”等科研型社团,通过这些带有浓厚专业特色的学生活动和协会组织,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近几年来,学院的学生在中南地区港澳特区大学生机械设计制造创新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中多次获奖,毕业生在襄阳独特的汽车行业背景和汽车大工程环境的熏陶下,以其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而深受社会欢迎,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
2 结语
开展学科竞赛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学科竞赛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起到了积极引导和推进的作用。地方高校机械类专业需要把日常教学、实践环节、课程建设等教学环节与学科竞赛进行有机结合,推动机械类专业课程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依托学科竞赛,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逐步实现培养机械工程领域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柏连阳,蒋建初,盛正发.基于学科竞赛的新建本科院校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0(8):65-67.
[2] 谢红梅,冯吉吉.构建机械学科竞赛项目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109): 61-62.
[3] 李宁.基于科技竞赛平台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6):70-72.
[4] 郭庆,魏莹莹,赵中华,等.以学科竞赛为支撑构建省级大学生科技创新交流平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3): 130-133.
[5] 王喜鸿,王良成,周密.论以学科竞赛促进理工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J]. 实验室科学,2011,14(4):1-6.
[6] 刘谦,申天恩.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科研训练模式探析[J].黑龙江教育,2013(3): 64-65.
机械设计与制造毕业论文范文6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 专业英语 教学方法
一、引言
专业英语是继大学英语之后,结合专业知识而设置的一门后续课程。机械工程科技人才掌握好专业英语,是获取专业信息、掌握学科发展动态、参加国际间学术交流的基本前提。在当代信息社会,随着科学技术和对外交流的日益发展,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从事机械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与国外同行进行合作交流的机会不断增加,这一形势使得专业英语的重要性日趋明显。然而,现阶段机械制造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如何开展和改进专业英语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二、教学中存在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机械制造专业英语的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学时偏少
目前,我校的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英语课安排36学时,同大学英语相比,专业英语的教学学时大大减少了,造成专业英语教学目的难以实现。
2.学生学习兴趣淡薄,对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
专业英语课程中,学习内容有着浓厚的专业色彩,文章的形式和风格不像大学英语教材中那么生动有趣,同时专业英语有其特定的句型特点,长句较多,容易令初学者感到困难。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词汇也很多,学生记忆起来很吃力,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校的机械制造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安排在大四上学期,这个学期50%的学生忙于考研,上课也只是应付老师的点名,更是没有兴趣学习专业英语。目前,社会上用人单位多看重的是大学英语四、六级成绩,因而,学生普遍重基础英语而忽视专业英语的学习,很多同学认为学习专业英语这门课程,不过是增加一些专业词汇、专业术语而已,在专业英语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远不及基础英语。
3.师资力量不够
由于近年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生源差别较大,学生英语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公共英语基础较差,使得专业英语的教学体系与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体系不能连贯起来,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英语程度较好的学生有时会觉得浪费了时间,而程度较差的学生有时又难以理解,造成了教学资源和时间的浪费。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定位在以培养较强的阅读能力为主,一定程度上对听、说、写等英语综合运用能力重视不够,使学生出现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的现象。另外,对专业英语重视不够,教师队伍建设没有受到重视。
4.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
在专业英语的教学中,受学时的限制,任课教师一般过于侧重阅读和翻译,讲解比较多,课堂气氛沉闷枯燥,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另一方面,由于专业色彩浓厚,任课教师多由英语水平较高的专业课老师担任,他们对教学内容能很好的掌握,但是在口语表达和教学手法上不及大学英语老师,根据期末考核和教学实践的反馈结果,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令人担忧,许多同学觉得学完以后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提高不明显,特别是专业英语的听说能力,几乎没什么进步。
以上情形表明,专业英语作为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其教学状况难以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要让专业英语成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之后的有用工具,对其教学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
三、机械制造专业英语的教学
1.机械制造专业英语的特征
在从事机械制造专业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词汇难。机械制造专业英语的词汇与机械制造、结构、材料、热处理、流体传动、设备、机器人等密切相关,日常基础英语很少涉及这些专业化的词汇,加上学生专业知识有限,因而生词量很大;另一方面,英语单词一词多义,学生习惯用基础英语中了解的意义来理解专业英语,往往造成误解。
(2)句子难。词汇难是造成理解句子难的一个原因。此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英语采用正式文体,逻辑性强,每个句子包含的信息量大,容量大,句子特别长,语法结构复杂,从而增加了理解的难度。
(3)汉语表达难。由于专业英语词汇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都存在英译汉时汉语表达难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生对翻译技巧不太了解,习惯于采用译电码那样的机械式翻译,极易写出不达意或者不规范的中文;二是学生本身中文基础薄弱,显得力不从心。
2.教学内容
我们选择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章跃老师编写的《机械制造专业英语》教材,该教材的专业知识涵盖面大,教学内容涉及工程力学、机械零件与机械设计、汽车主要零部件、公差与配合、液压与传动、工程材料、金属材料成形加工、金属热处理、机床、刀具、金属切削加工(车、铣、钻、磨)、特种加工、以及与现代制造技术相关的微机原理、数控技术、机器人、FMS、CAD/CAM、PLC应用,及利用Internet查询工程技术文献资料等;教学内容在涵盖专业基本知识的同时,体现了该专业的时代特征,其中与现代制造技术相关的内容占整个教学内容的1/3;有充足的阅读材料,基本专业词汇丰富,结合课文还配有大量的练习,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的提高,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该教材的可读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选择某些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安排学生自学相关阅读材料。
3.教学方法
学生经过基础英语的训练,有一定的英语知识作为基础,专业英语应训练学生如何使用英语这一工具,有效获得专业知识,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专业相关的活动,强调英语的功能性和交流性,这一点专业英语有别于基础英语。在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确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改变他们为应付考试而学,缺乏学习热情的状况。除了在课堂上经常强调专业英语的重要性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改变过去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的形式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学中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的思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在专业英语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法,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台上讲解词汇和翻译文章,学生做笔记,仅有一部分同学能专心致志地听讲,课堂气氛十分沉闷乏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习效果,因此,要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动脑筋、勤思考。培养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学实践充分表明,一味地灌输知识效果往往不理想,许多知识其实要靠学生自己去领悟其中的奥妙,在课堂上老师宜精讲,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为他们提供思考的空间。
培养学生课外自学能力,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仅仅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指导学生广泛地开展课外学习,在学时少的情况下就更是如此,课外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收看英文电视节目或收听英文广播来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可以参阅一些机械工程类的英文期刊杂志或者访问专业网站,以培养专业英语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为督促和了解学生的课外学习情况,教师可适当地布置一些课外作业,也可让学生在课堂上就某方面专业知识展开热烈的讨论。只有将课内外的学习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培养出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和专业能力的科技人才。
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电化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来配合教学,将文字、图表、动画、录像剪辑等教学信息通过屏幕投影设备呈现给学生,这种教学手段形象、生动、直观,信息量大,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受到直接的刺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状态。这也是弥补专业课教师口语表达不足,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一个很好途径。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如果注意情感教学,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各种层次的学生参与教学,体验成功,那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他们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由于专业英语教学学时少,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使学生获得最大收益,在教学中的作法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即专业英语课的意义更多体现在帮助学生发掘自身的英语潜能,而不是教会他们多少英语知识。
四、几点思考和建议
1.加强专业英语师资队伍的建设
专业英语课程的特殊性要求专业英语教师不但要懂相关专业知识,还要有过硬的英语基础。目前,基本上是由各专业的专业课教师承担专业英语的教学工作。这些教师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但不熟悉语言教学法,口语能力也不尽人意。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高素质的专业英语教师。由英语专业资深教师指导,定期举办英语及英语教学方法的培训班,促进专业英语教学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2.加大对专业英语教学的投入
在新大纲和新形势下,基础英语教学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学生对专业英语有了更高要求。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大对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视和投入,对从事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给予更多的培训、深造机会,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英语教学水平。
3.在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阶段,要求学生翻译不少于3000字的相关英文文献。
参考文献:
[1]何锋,陈君德.提高机械工程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4,(2):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