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李清照的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李清照的词范文1
关键词:李清照词 情感美 意境美 含蓄美
美,是人们从周围所感悟到的一幅生动活泼的风景画,是一种舒服愉悦的感觉,是一次灵魂愉快地沐浴,是一番心灵的无言的安慰,它需要用心去感悟,在感悟中我们会发现,无论从哪个角度,李清照的词都给人以美的享受,意境的婉转曲折,感情的纯真自然,建筑的巧夺天工,这一切都是美的。
一、情感美
李清照作为中国词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其感人的艺术魅力一个基本因素就是它的情感美,这种美表现在它不仅有情、多情而且情真、情善、情深,并把这种情感上的美通过卓越的表现形式上升为艺术上的美,这种情感包括对情人的缠绵柔情和对祖国的深挚的爱。李清照的词不如诗那样或从时局出发直陈政冗或着眼历史,借咏古而扦今愤,而是结合个人的身世飘零去反映时代的动荡离乱,通过对往昔的回忆去抒发对现实的悲恸,通过对日常生活独特感受去表现深沉的故国之思。乡愁与国愁在李清照的词中是紧密结合,合二为一的。故乡在北,北方沦陷金手,思乡即念国,盼回故乡就是盼望光复家国河山,这种感情既是个人家庭的,但显然又不局限于个人家庭,其中跳动着时代的脉搏,体现着人们的心声,其词云:“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乡思何其浓烈!如果不醉呢,就只有彻夜不眠。“点滴霜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丑奴儿》)夜晚雨打芭蕉,本系生活锁事,但从流寓方的“北人”听起来,却分明是典型的异乡之音,因而顿生故乡之思。要知李清照的这类词作佳处正在于从个人的生活实际出发,从个人的独特感受出发,寓国愁于家愁之中,这才形成自己作品的独特风貌,并从而产生感人的艺术魅力。当然李清照最主要的还是那些伤春悲秋、离别相思和晚年愁之苦,但是作为抒情圣人的李清照从心底流出的是突然进发的涓涓真情。婚后小,李清照不堪兰闺寂寞,一再坦露心曲,书写其对赵明诚的思念之情,如“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蝶恋花》)“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这类作品在李清照的前期中最为多见,也是她个人生活感受最深者。虽然各篇手法有异,但情真意浓之根本始终不渝。
二、意境美
李清照的词境别开生面,既迥别于宏博浑浩的刚美之象,也不同于密丽绮妍的柔美之作,而颇以婉曲细密取胜,如小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仅有三句,却概括了一段极有情趣又完整的生活故事。时间从昨晚到次晨,晚上骤风疏雨,再加上萧瑟的庭院,女主人既担心风雨中飘零的海棠花,又伤于丈夫不在身边,心语对谁诉,借酒浓睡,然而,“浓睡不消残酒”,心中仍伤感不已,又替海棠花担心,问卷帘进来的侍女,侍女无意答道:“海棠依旧”,词人不禁微恕,于是略带嗔责说道:“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方面显出女主人惜花之深,另一方面也显出对丈夫的思念。“知否,知否”两句口气宛然,而无限感慨,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当然,李清照并非愁味极重,她也有一些清新活泼富有生活气息的词。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在这首脍炙人口的词中,作者为我们创造出一充满生活气息的独特意境。这是一首绝妙的大自然的赞歌:太阳西落了,兴高采烈玩了一天的作者和朋友们荡舟来到小河边的亭子上进晚餐,没想到连归路也认不得了,游船在暮色苍茫的湖面上荡着,不小心划到荷花丛中去了,潋滟浩渺的碧波,艳丽溢香的荷花,惊喜狂呼的少女,惊起飞翔的鸥鹭,交互辉映,廖廖几笔,便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荡舟晚游图,弥漫着活泼的气息,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美的意境。
三、含蓄美
李清照的词范文2
关键词:李清照;词;独特视角
中图分类号:I2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008-01
词大都是反映爱情相思的题材,所以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被视为诗余小道。中国词史上,大多都是“男子作闺言”,以脂粉气浓烈的祟尚浓辞艳句而驰名的温庭筠和五代“花间派”就是典型的代表。虽然北宋时经过柳永和苏轼等一批有志之士的改革,但词还是主要以柔情为主。这种文学现象自古就有,诗经中的弃妇诗和屈原的《离骚》中,诗人习惯用弃妇来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和仕途坎坷。这种比兴手法,几乎渗透了中国文学的每个角落,也使得它有了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不同于“男人作闺音”李清照的词之所以流传至今因为她的词中能够真正地从女性的视角来抒写女性自身的生活和情感,是发自女性内心的真实声音,运用纯女性的话语方式写出切身的体验,不存在男性词作中的悲天悯人的姿态,因而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所作的闺词所不能替代的。叶嘉莹曾说:“清照以女性之作者,使用女性语言和女性化文体,来叙写女性自己之情思,自然应该可以在其纯乎纯者之女性方面,达到一种过人成就。”
以前的婉约词除常停留在女性闺房陈设、衣饰、容貌描写上,即使是写其心态、动作,也大抵是“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垂柳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晏殊)“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椅,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是春山外”(欧阳修),“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这些虽然也写出女人的情深,但形象一般化,甚至可移到任何一首闺情词中。
李清照词中的女主人公,都是她自己,以己之情,抒己之怀,率直坦荡,不像男士们去揣摩女人的心理;少女的时候,当她“蹴罢秋千”,慵整纤手,方觉一阵兴奋,不觉汗出,现在静下来,才觉“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于是她“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通过见客羞走、倚门回首、嗅青梅等一系列动作,将自己活泼而调皮的少女形象刻画得呼之欲出,而笔端流露着对自己的自我欣赏。
燕尔新婚的时候,早晨她买得一枝特别新鲜的春花,“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鬃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减字木兰花》)词中借簪花以表现女词人沉浸爱河的幸福,活脱脱一位妩媚娇憨、聪颖多情的形象,让人们不由联想她们融洽和谐的生活。
晚来一阵风雨过去,酷热消散,她先是理笙簧,后是淡淡妆,接写:“绛鞘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采桑子》)这些以率真之笔,抒率真之情;不扭捏造作,不矮揉造作,这不正是那个工作之余,“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金石录后序》)的李清照吗? 正如《碧鸡漫志》:“自古缨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
李清照的词近承二晏之高雅、秦观之抚媚、苏轼之清雄、周邦彦之丽密,熔冶,取精用弘,成为别具一格的“易安体”。无论是写活泼的少女,青春的,多愁善感的思妇,还是冷冷清清的嫠妇,都与过去词人笔下的妇女形象不同,他们不再是任人摆布的歌妓,而是有了个性、气质和人格,有了对生活理想追求的女子形象,在这些人物身上,自然带有她自己的影子,在思想上、感情上、性格上、情态上都烙印着李清照本人的痕迹。这在李清照的“何况人间父子情,炙手可热心可寒”、《晓梦》、《金石录后序》等诗文中也都有鲜明的表现。
李清照“不是裹着沉重的礼教外衣,失去女性自我意识和情感世界,迎合三从四德审美规范的雕塑品,而是有独立意识和要求的灵魂和肉体完美统一的真实、活泼的女人”,她具有女性敏感多思的情怀,使她对身边看似平常的事物有着特殊的敏感,如花开花谢,梧桐细雨,雁影莺啼等,都能触动她的愁思,并借此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她大量的闺情词、咏花词都是在一种或浓或淡的感伤基调和忧患氛围中传达着她对生活、爱情、理想的追求和求而不得的失落感,具有浓重的女性情怀。其次,清照的忧患意识也源自于她真挚的爱情。仔细研读清照的词作,我们会深深地感受到清照饱尝的爱的痛苦、爱的忧患,词人对炽热爱情的吟唱浸透着一种“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的孤独和失落。这些痛苦和失落,又决不仅仅限于个人的生离死别,而是沉淀了更多的社会忧患意识,折射出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灾难,尤其在她后期词作中那种悲凉之感和沉痛之情表现得尤为强烈。“多少事,欲说还休,”这种痛苦“非干病酒”,也不是文人悲秋,而是国破家亡的深切感受。
正是李清照细腻扡感情,真诚的体验,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受,也给词坛注入了新的活力。细细品味,易安体给我们很多感触也许就是因为她那种本于自我,源于自然的独特视角。
李清照的词范文3
关键词: 爱情主题 婉约 豪放 花意象 情感艺术
引言
爱是人类感情中最复杂且最重要的一部分。它难以界定,却对我们的生命有着巨大而又神奇的支配力。它既有创造性又有毁灭性,既美丽又令人望而却步。“诺亚方舟可以载我们到梦想的伊甸园,也可以将我们搁浅在痛苦的浅滩上;当失去曾经拥有的感情时,我们常常沉湎于悲伤之中而不能自拔”。[1]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此无论是痛苦之爱、挫折之爱、毁灭之爱,还是迷失之爱等,都常是小说、诗歌、话剧、舞蹈和歌剧等的主题。
诗歌的浪漫气质尤为适合表达爱情、爱情诗可以是描写深受爱情之折磨的痛苦,可以是诗人追忆美好爱情的过去,可以是表达对爱产生的困惑,可以是对爱淡淡的白描,可以是宣告对爱之忠诚,可以是表达对爱的渴望,可以是赞颂海誓山盟、至死不渝的爱情,更可以是朦胧的初恋之爱……爱情主题的诗歌格外受到心思细腻的女诗人的青睐,她们常常结合自己的情感经历,通过诗歌讲述动人的爱情故事,流露真情实感。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身处特殊的历史时期、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受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感情生活跌宕起伏,因此她在爱情主题的宋词创作上独领,在思想根源、创作风格、写作手法等方面不拘一格。
一、李清照诗作与词作在主题上的界定
中国宋代以词闻名于世,其发展繁荣之势已登峰造极,并出现了一位女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是一个善用诗词传情的高手。然而,在诗的创作上颇有建树的她毕竟贵为中国著名的女词人,所以她更善于用宋词传情达意,尤其是当内容涉及个人情感和婚恋生活时,她总是借词抒意,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经典的爱情词篇。纵观李清照的诗词作品不难发现: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她把诗和词界定得很严格——她的诗的内容多以政治为主,有着明确的倾向性。她对时局的思考和分析远远超过了当时一介妇人所能企及的深度,甚至高明得不逊于许多以国家政治为己任的大臣。她的诗是爱国言志诗,她的词却是对自身的感怀,对于身世,对于家破国亡的痛苦无奈的切身描述。易安的词,鲜明地表达她作为自己,作为那个时代的一个女子,在少女时期的娇羞,青年时期的幸福和晚年时国破家亡的悲哀。综上,李清照的爱情诗篇可称之为“李清照的爱情词”。
李清照的爱情词,顾名思义,主要以描写恋爱为主,抒一己之情,歌心中之爱,一切均是自然流露,感人至深。有别于同时代的封建礼教下的其他女性,李清照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勇敢而热烈地歌唱自己的爱情生活。她的词作早期清新健康,具有封建的叛逆性;后期凄婉沉郁,倾注了忧国忧民之情。然而不论是清丽明快还是沉重忧虑,她的词总是以朴实自然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音律、至情感性的感情代代流传,带给人美的感染,带给人至高的艺术氛围,带给人难以忘怀的共鸣。同时,李清照的词美还跟她本人丰富的情感经历密不可分。因此,要想更好地理解李清照的爱情词,首先需要把握她的情感脉络。
二、情窦初萌的李清照之婉约词表达
李清照出生于官宦之家,书香门第。开明的家庭教育和良好的文化熏陶,使她很早就拥有了出众的文学禀赋,成了“自少便有诗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的知识女性。李清照有着美好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她的少女时代非常欢快、闲适、幽雅,从而培养了她开朗、活泼、好动的性格,喜好结伴外出游玩,再加上少年时期的不凡抱负和青春骚动,使得她在这个时期创作的词都以表现自己作为青春少女的婉秀欢愉、幽雅闲适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之情。《点绛唇》则是早期一首描写少女初次萌动爱情的词。“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2]词中通过对少女荡秋千的情景的描写烘托出人物的娇美,通过对少女乍看来客时所表现的惊诧、娇羞而又多情的表情,表现出少女见到翩翩少年时情窦初开的心情。全词运用白描、造境的手法,以及“花瘦”、“青梅”自喻青涩的少女情怀的意象,将一幅少女初尝爱情滋味的画面展现出来。
带着对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李清照走进了婚姻生活。十八岁那年,她嫁给了大学士赵明诚,婚后两人志同道合,经常烹茶猜书,诗酒酬答,生活十分恬适美满,《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瑞鹧鸪》等多篇词作反映的都是甜蜜美满的婚后生活。《减字木兰花》作于李赵新婚不久。文中以欣喜盈盈的轻灵笔触,精妙地刻画出一个初婚少女的美好情怀和细腻心理。上阕写买花及花的娇美,这自然是女词人对生活的热爱和透明心情的外露。下阕写自己的心理活动,陡然翻出一泓波澜,“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使短短小令顿生摇曳多姿的情致和曲折变化的妙趣。女性心理之细腻,跃然纸上。紧接着就是少女自信心重占上风,“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于自信之中透露出一种撒娇、俏皮、活泼,极有人间情趣,更显现了一种新进的思想意识。
李清照和赵明诚的爱情是值得称道的,他们志同道合,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分离时,他们则饱受相思之苦,正如《一剪梅》这首词作于李赵二人婚后不久,赵负任远游离别之后。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通过对周围清秋之景的描写,烘托出作者的情怀。花开花落本是自然现象,但同时是人们悲欢离合的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的触觉,又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紧接下来的几句又继续描述了作者离别后一天的所作之事、所触之景和所生之情。下阕首句承上启下,继而将全词推向“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是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自己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足见两心相印。最后,“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出真挚的情感。
李清照对夫君的思念化作了一首首词作:《凤凰台上忆吹箫》、《小重山》、《好事近》、《诉衷情》、《满庭芳》、《醉花阴》等无不奏出绵绵的别离之苦和对丈夫的一腔柔情蜜意。其中《醉花阴》这首词更是深情地拨动了丈夫的心弦,使身处异地的赵明诚感动不已,闭门三天三夜,废寝忘食地一气和了50首词作。
三、情路遇阻的李清照之豪放词表达
然而新婚后好景不长。靖康一年(1127年),金人入侵北宋,为了躲避战祸,李清照从山东南下,一路辗转,到金陵与丈夫相聚,可没过多久,赵明诚又奉旨转往湖州赴任,却不幸途中暴病身亡。南渡成了李清照情感变化的分水岭,她在精神上还没来得及从亡国的沉重打击中挣脱出来,就又经历了家庭变故的悲剧。自赵明诚被罢官以后,一直与夫君厮守过着寂寞恬淡的乡居生活的李清照,失去了身边唯一的亲人。赵明诚的撒手人寰顿时使她陷入了痛苦的深渊。她的一首《孤雁儿》,不但在词牌名上和自己的处境相呼应,在内容上更是表达了自己情场寸断的情感,寄托哀思。词中描写了作者早上起床,就有说不清道不尽的惆怅。“沉香断,玉炉寒”,巧妙地引出自己的情怀如水,熨帖而又自然。再增加撕裂人心、惊扰春思的三弄笛声,不仅妙在引出惊碎的心,引出对青春将逝的感伤,而且使缕缕凄厉欲绝的音响缠绕和笼罩着词境。上阕以人的笛声惊碎梅心作结。下阕则由大自然的悲声“小风疏雨萧萧地”领起,渲染悲伤气氛。由苍天的叹息和垂泪(小风、疏雨),很自然引出词人的“千行泪”。此时再点出“吹箫人去玉楼空”,已经水到渠成,方知女词人何以要“无佳思”、“情怀如水”,泪下千行。“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结尾这三句,出语清淡,似痴痴地自言自语,既点了梅这个花意象,又抒发了孤独、茫然、空落的心情,使词人与梅的形象融为一体,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悼亡之情。
李清照的晚年是在南方度过的,这一时期的词作主要表达了她国破家亡夫死的落寞情感,同时记录了晚年的乡愁和对国事的关切。《永遇乐》则是代表作之一,该词流露出作者去国怀乡、思念亡人的寂寞心情。此词在艺术上已经炉火纯青,通过今昔的对比,既是对个人遭遇的感伤,又是对国家盛衰的慨叹,有人乐我悲、人醉我醒、老无所归的心境,更有词人经过人生的悲欢离合之后渐趋于平静无奈的意境。凄清幽绝之感,一层层细腻地展现出来。
总而言之,李清照以自己的爱情生活作为素材,将自己少女时代的欢快活泼,新婚燕尔的甜蜜幸福,别后的柔情相思,乡居岁月的恬淡自信,遭遇丧夫的悲痛欲绝,晚年的乡愁和对国事的关切,都一笔笔描进词里,一幕幕再现给读者。
四、李清照爱情词的创作特点
李清照在诗和词的创作中都有所造诣,但以婚恋情感为主题的作品均以词的形式表达,在爱情词的创作中体现出深刻的思想根源,她敢于冲破思想束缚,虽然没有完全逃避当时社会意识形态或宗教的影响,但是在作品中有了相当大的突破:打破封建的思想束缚的李清照,以个人的情感为主线,根据不同时期的感情波折,赋予诗歌不同的主题和风格。李曾失去过自己心爱的人,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她对情感和生死的态度,从而在诗的主题上都因情感出现了转折点:李清照在丈夫死后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国家和人民身上。
李清照的词风以婉约为主,但又不失豪放,其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善于抒情造境。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创造出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
在写作手法上,她提出“词别是一家”[4],主张词要典雅,强调词的音律性,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魂丽,富于表现力,并善用白描手法和意象,李清照的意象群多是由花、草、鸟兽和她身边的日常用品构成,其中最喜欢的当属梅、菊和雁。此乃“以寻常语”创新意。
在创作内容上,她以知识女性特有的艺术感受,展示种种人生境况和生活情趣,婉约道出内心的情感,更营造出深化细腻的意境,成就词的凄美,给后人无与伦比的享受,把两宋婉约雅词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峰。
结语
爱情是个莫名其妙的东西,它既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又能给人带来伤感与痛苦。爱情又是个美丽的话题,它的浪漫与神奇赋予了无数诗人以灵感。李清照用诗篇抒写了自己的爱情感言,她细腻的笔触不但写出了自己的感受,还同读者产生了共鸣。爱情像潺潺的流水,其玄妙之处也许只有用婉约的方式表达才好,因此,以婉约著称的李清照采用了婉约的方式对爱情进行勾勒。同时从个人的情感经历入手,加上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把首首爱情诗篇展现得熠熠生辉。读者只有通过对李清照本人和作品的理解,才可以真正体味到期待爱情、感受爱情和创造爱情全过程。
参考文献:
[1]梅根·特莱西德.爱情世界的语言[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2]周汝昌,夏承焘,等编.宋词鉴赏辞典(上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李清照的词范文4
关键词:李清照 词 艺术风格
李清照(1084-?),宋代著名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家学渊厚,天资聪颖,加之勤奋好学,阿终于造就“直欲压倒须眉”的才情,成为“婉约以易安为宗”的一代词人。
李清照,以女性特有的纤细敏感,加之人生道路的坎坷,创作了不少美丽动人的诗词,在中国封建社会堪称一颗明星,光焰照人,直压须眉。李清照的词极尽情之笔墨,千百年来被人传诵,其中许多词句成为千古绝唱。
她将自己一生的欢乐与哀愁婉转而简约地表述在自己的作品中。在李清照人生乐章中,前半部分的主旋律是欢乐,是风和日丽,是鸥鹭碧空,是一种令人向往不已的境界;而它的后半部分的主旋律是悲凉,是风雨如晦,是“谁家横笛吹浓愁”,是一种使人沉重伤怀挥之不去的况味。她抒情有时较直率,但无柳永的“俗”,却隽永有味;而温柔细致,却无秦观的“妩媚”和周邦彦的“玉艳珠鲜”。她的词虽达不到苏轼的清旷境界,但在婉约词中,即使抒写淡淡的哀愁,却常会给人以清颖的感觉,这就是我们说的她的“婉而隽”的词风。下面就李清照的词的艺术风格作初步论述。
一、自我形象的艺术化
李清照以其高超的艺术腕力,用词这种文学样式来为自己作传,表现自我形象,并使其自传化、艺术化。从李清照词的内容来看,青少年时期,主要表现的是词人的清高、坦率、天真和少女、的多情相思形象;壮年、老年时期,主要表现的是飘泊、悲苦、孤寂和凄凉忧愁的老妇、孀妇的形象。李清照词中的自我形象,我们可以用“瘦”与“愁”来概括。“人比黄花瘦”、“绿肥红瘦”、“新来瘦”等交替出现。“瘦”一下子揪住了我们的感受,并在我们的不断理解中逐渐清晰化、具体化。“薄雾浓云愁永昼”、“怎一个愁字了得”、“从今又添,一段新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闷损栏杆愁不倚”等时隐时现。这样就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李清照这个满含愁情,外形清瘦的词人的形象。“愁”是其内在形象,“瘦”是外在形象。正因为内心聚积的“愁”,才使外形表现为“瘦”更加剧了内心的“愁”。易安词正是通过“愁”与“瘦”的整体自我形象,而表现出了词人“愁”与“瘦”的整体意蕴。她的词是她生活道路及思想发展过程的真实写照,是艺术化了的自我心灵的直接而坦率的倾吐。例如她在《点绛唇》中大胆真率地塑造了鲜明生动的自我形象: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上片写少女荡完秋千后慵态可掬的娇美情态,下片笔锋转折,细致地刻划了少女的羞态和娇憨神情。通过见客羞走、倚门回首、嗅青梅等一系列细节,将活泼而调皮的少女形象刻划得呼之欲出,非常细腻真切。
二、委婉、含羞的艺术风格
李清照生于宦门之家,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她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加上天资聪颖,自小才华出众。婚后与丈夫志趣相投,感情融洽,并得以与众多书画名家交往,便沾染了一种倜傥的丈夫气,形成她洒脱不拘、清高傲岸、自信爽快的性格。她的词虽也多以个人生活境遇为题材,抒发内心情感,但好胜的性格、过人的抱负,使她的词作抒情直露,含蓄中带着劲直,时时显出明快疏朗的风格。如《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词写别前对别后的设想。起头五句围绕一个“慵”字落笔,香炉冷,被乱摊,奁尘满,日高升,这些日常起居环境的描写,细致地表现了词人慵懒不整、无心无绪的愁怀。接着笔势一纵,“生怕离怀别苦”脱口而出,直抒衷肠。而“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婉转曲折中似有一股压不住的愁思,巴不得一吐才快。又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寄情于物,抒发了深沉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怀,直吐胸中悲苦。南渡以后,国破、家亡、夫丧给李清照带来诉说不尽的悲痛,表现在作品中,词风更加跌宕沉博,表达更为劲直。
三、擅长用铺叙白描手法,创造清切婉丽之美
李清照性格直爽,抒情委婉深挚,善于用铺叙、白描手法,通过叙述日常生活的一些片断、琐事,捕捉最能表现心理活动的细节,往往在看似不经意的叙述中,描绘出鲜明动人的形象,表现清切婉丽之美,用笔浅直简捷。如她早期所作的《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萍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此词以洗练的笔法、质朴的口语对景物进行线描勾勒,一幅水波浩渺,红荷凋残,山色青秀的秋色图出现在眼前,并把水光山色、眠沙鸥鹭拟人化,分明是自己舍不得离开荷湖鸥鹭,反说鸥鹭对自己有情,不舍得她离开,极富情趣,表现了词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真挚感情。又如南渡后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用白描手法信手写尽她万端无绪的慵懒之态。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欲语泪先流”。“闻说”、“也拟”、“只恐”用虚拟手法写游兴,表现女词人瞬间的心理变化和凄婉的情思。最后以“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作结,把无法抑制的愁苦一泻而尽。用情深挚浓厚,下笔却极为平易浅直,朴素自然。
四、工于造语,善用叠字
在现存李清照的词作中,运用叠字的句子约占其总数的四分之一。这些句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描摹形状景物的,如“寒日萧萧上寒窗”(《鹧鸪天》),“淡云来往月依依”(《浣溪沙》),“萧萧两鬓生华发”(《清平乐》);另一类是抒情表意的,如“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怨王孙》),“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行香子》)等。尤其是《声声慢》中运用的叠字,达到了奇绝的妙境。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开首连用十四字组成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女词人用有限的文字,抒发了丰富的思想感情,显现了她深厚的语言艺术功力。“寻寻觅觅”,突兀而起,反映了她后期孤独寂寞、精神恍惚的情态。女主人公像丢了什么珍爱的东西一样,东寻西觅。这“东西”可能是她前期的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也可能是她心爱的文物书画,也可能是昔日中原的盛世气象。“寻”、“觅”两字作重叠,家国衰亡的双重打击的剧痛和不堪忍受的哀伤、孤寂,便极其概括、形象、委婉、含蓄地全部表现出来了。
总之,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李清照作为著名的女作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卓然自成一家。她广取博采,多方继承,在婉约派中独辟蹊径,大力创新,独具特色,创就了有名的“易安体”。清朝沈谦在《填词杂说》中称:“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参考文献:
[1]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评注.济南出版社,1990,12(1).
[2]周建华.再度审视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赤峰学院学报,1995-2006,26(5).
李清照的词范文5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1、前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她因赵明诚外出而作的相思怨别词,更是情意深挚,别具一格,如《醉花阴》。她构思新颖,意趣高雅,不是一般男性作家代言体怨词所能相比,如《一剪梅》下篇抒发词人盼望丈夫来信的心情。李清照早期的作品特色在于芳馨俊逸,表现出了妇女敏锐纤细的感觉,而且在表达方面往往用白描之笔,真切而且自然。
2、后期:李清照后期作品则可以分为两种成就,一种仍保有前期的妇女的敏锐纤细的感觉,只不过在意境上较早期作品显得沉郁悲凉,如《南歌子》的天上星河转一首可以为代表,又一种则突破了妇女的情意和感觉的限制,而在意境上达到了非常健举超逸的境界,如《渔家傲》。
(来源:文章屋网 )
李清照的词范文6
我们先来看看她的《如梦令》,按理说李清照作为当时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系大家闺秀,以封建的习俗,少女不宜饮酒狂欢,有失体统。而恰恰是这种浓郁的书香家庭和开明的教育氛围造就了李清照爽朗和豪放的性格,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被封建礼教束缚的闺阁之女,而是一个热情随性率真的少女,我们也可以猜测从小李清照就在父亲的影响下,会陪父亲小酌一杯,于是这首充满着青春浪漫气息的作品也就不难理解了,词中描写少女是何等洒脱,个性是何等张扬,又是何等幸福!酒后的率真处处体现着一个少女的情怀,这无拘束的生活又岂止是李清照一人所追求的呢!
再看看她的《醉花阴》,李清照与赵明诚结为连理,可谓是天作之合,两人情投意合,感情甚笃。婚后两人共同研究金石古玩并做整理,甜蜜的幸福生活不可能朝夕相处,别离自是难免,赵明诚为了自己的金石研究,开始游走他乡。虽说也舍不得李清照,可也无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嘛!虽说此事古难全,可李清照那满腹的相思之苦该向谁诉说,又有谁人听?“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一杯酒能浇去忧愁,能否捎去思念?时值重阳“每逢佳节倍思亲”,李清照并没有直抒胸臆,表达内心的相思之苦,而佳节依旧,黄花依旧,可人比花瘦。我们不禁想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可谁又能与相思憔悴消瘦的她共饮这杯相思酒,却也只能“独酌无相亲”了。
如她的《浪淘沙》:
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画楼重上与谁同。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
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
幸福的生活总是短暂的,李清照似乎还没好好体味幸福的滋味,她的丈夫赵明诚便病逝了。这突如而至的一遭,使得她还没晃过神来,她仍然回首着旧日与赵明诚相对而坐,多少温馨快乐的场面浮现于脑海,而如今早已是物是人非事事休了!不禁“欲语泪先流”。帘外寒风袭来,她这才如梦初醒,原来夫婿早已辞世永别了,亡夫之痛,只能借助酒来麻醉自己,“一江春浪醉醒中”,她醉了又醒,醒了又醉,在这半醒半醉之中,我们看到的分明是内心在泣血的李清照啊,可这谁人能怜惜?
她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屋漏偏逢连夜雨”。丈夫的离世使李清照在悲痛中久久不能自拔,怎奈靖康之耻,只能她仓皇难渡,这流离失所的漂泊日子何时是个头啊?早年的优裕生活却落得个“凄凄惨惨戚戚”,国破家亡的双重打击,使得李清照愈发的憔悴,就像那被风吹落满地的黄花,又有谁采摘和拾取?如今再也找不回那个浪漫、洒脱、无羁、酒酣后找不到回家路的青春少女,在岁月的风霜、人世的炎凉磨难中,她只能独自守着窗儿,迎接她的是漫漫的长夜,淡酒在手,浓愁在心,这愁恨怎一杯“酒”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