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魅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语文的魅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语文的魅力

语文的魅力范文1

 一、强烈的亲和力

 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要努力创建一个磁场,让学生感到你可亲、可敬、有吸引力,进而使他们爱屋及乌,把语文学习当作是一种幸福和快乐。

 首先,教师要平视学生。

 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而不能居高临下。一个闷热的下午 ,学生昏昏欲睡,我想让他们读课文提提神,就说:“大家注意,开始读课文了,是你们读还是我读?”想不到同学齐声说:“您读”。我一愣,学生们则笑起来。但我没有板脸孔,而是平静地说:“我读就我读吧。”于是我抑扬顿挫得读了一阵,大家看我读累了,便说:“老师,还是我们读吧。”他们一口气读完了,读罢,士气大增。

 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

 无论是课堂评价用语、作文讲评还是不置课后作业,教师一定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的选择,因为这样可以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乐趣。

 再次,教师要学会倾听。

 课堂教学中,师生要进行情感的交流。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不会很快领会教材 和教师的用意,常常要东拉西扯地绕弯子,这时,教师要有耐心,不要轻易打断学生要尽可能地点播引导;讨论时,学生的想法和老师不一致,此时教师要敢于放弃自己的想法,只要学生的说法能自圆其说就行。比如学《小橘灯》时,就文章是什么体裁,学生发表了不同的看法;有的说是小说,因为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样样倶全 ;有的说是散文,因为本文重在抒发作着的莫种感受,一股强烈的感情贯穿作品的始终,动人心魄,并不以人物的栩栩如生情节的跌宕起伏为特点;有的则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坚持说是记叙文,作者真实地记叙了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意在告诉读者一些什么,并不以文艺手法和笔调为目的。对这些看法,我都表示肯定,因为我想,学生对课文能有自己的理解,至于到底是什么体裁,已无足轻重。

语文的魅力范文2

出现这种现象,我对此有自己的一些看法,想要一吐为快。

从语文教学的本身上讲,学生学习语文的本质是为了更好的掌握某一民族的语言,熟练的运用该民族的语言,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鉴赏语言的魅力所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围绕学习语文的本质,进行课堂教学。但我们发觉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功利性太强,一切的教学都是为了考试服务,考什么就教什么,语文课堂教学失去其应有的魅力,从而导致学生小学时学习语文的浓浓兴 趣,到了高中时已所剩无几,根本体会不到语文的魅力所在,同时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大大削弱,为此学生对语文学习,越来越头疼,最后有些同学在语文课堂上也只有打瞌睡的份了。所以说,从学习语文的本质上讲,我们的教学应围绕学生如何去掌握并运用语言展开,应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去体会和鉴赏语言的魅力。当然,我们的考试也应该改革,学生考试不能仅仅是做一张试卷,更要注重口头语言的考试,听说读写包括四个方面,其中三个方面都与口头语言有关,为什么不注重学生口头语言的考察呢?我们不光课堂教学让学生的口动起来,考试也要让学生的口动起来,可想而知,考试不光是动笔,还要动嘴,不仅仅是让他去写,更要让他去听,去说,去读,能不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吗?我想这样的课堂也一定氛围浓烈,学习语文的效果更会很显著,那么我们整个语文教学就会生动活泼起来。所以,我们必须对我们的语文课堂和语文考试作出重大变革。

从语文教学社会环境方面讲,社会上日常都使用语言,大家也都认为不需要怎样去学习语文,认为学语文也不过是学认识字,会读文章,会写信或常用的文章罢了,这种社会环境当然会影响到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学不学语文没什么关系,反正我一般字都认识,能读文章也能写一些作文,我不想去做记者,也不想去做作家,没必要在语文上下多少工夫,宁愿把学习语文的大部分的时间花在其他科目上,因此学生学习语文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学习动力明显不足。语文学科它是一门博大精的科学,它是几千年语言文化知识精华的积累,学语文并不是光光为了认识几个字,会读文章,会写写文章,而是通过学习语文可以帮助人们来认识人类自己,认知人类社会文明,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道德水平等等。社会上为什么出现那些拜金崇权主义者,为什么会出现一些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思想的人,为什么会出现受了高等教育却去自杀或去杀害同学的大学生,我想这和这些人当初没有很好学习语文有一定的关系,如果这些人能够重视语文的学习,通过语文的学习去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也了解人本身,提高了自己认知水平,强化了自己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上述的种种情形可能就会少了许多。所以在社会上也要大力宣传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力争创造出一个有利于语文教学的浓烈氛围。

从学校方面讲,学校开展教学工作往往以高考成绩作为终极目标,而不是真正把学生的终生发展作为学校的终极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学校领导总是认为语文学习见效慢看不到显著效果而不重视语文学科,暗示或明说语文难以提升,重抓数学等学科,甚至随意减少语文学科的课时数。时间一长变成了恶性循环,语文的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说要想提高语文的教学效果,首先就要学校重视语文学科的教学,认识到语文教学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为了学生的明天,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一定要把语文教学放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上,大力宣传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科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到学习语文不是短期行为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而是面向未来要经过长期努力的终身行为。如果真正这样去做,我想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一定会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语文教学工作一定会得到如火如荼蓬勃发展。

语文的魅力范文3

关键词: 中职教育 语文教学 教学策略

语文是中职教育的必修基础文化课程之一,提高中职语文教学魅力与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就业密切相关,而且语文素养的提高可以进一步给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带来直接影响。因此,提高语文教学魅力,强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成为中职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此,结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笔者就提高中职语文课堂魅力的策略进行探讨。

一、优化课堂结构和教学目标

传统语文课堂以教师单向知识灌输、学生被动学习模式为主,加上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自觉性不高,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听得枯燥,教学效率很低。新课改要求中职语文教师要坚决贯彻执行“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根据学生语文素养和就业实际需要开展教学。换而言之,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获得相关语文知识,还要用优秀的文化熏陶学生,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形成健康的情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就要求教师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目标,结合中职语文教学规律和发展目标,制定清晰、明确、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克服教学目标制定时的随意性、模糊性;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变单向输出教育为立体式现代课堂,重视课堂反馈,采用合作教学、分层教学、情景设置等多样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开展探索学习。如教学语文课文《哦,香雪》一文,教师首先要明确本文的教学目标: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赏析,体会散文体小说的特点,培养学生对美好理想、时代精神的追求;教学重点:理解景物描写在人物形象刻画中的作用;教学难点: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特色,深刻理解作品的自然美、人情美。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作者资料、文章评价资料搜集、教案设计等,为课堂教学、学生讨论做好准备。在教学目标明确、准备充分的基础上,能够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新教学手法,丰富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方法创新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可靠途径。随着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语文教学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加快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创新,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长期以来,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热情不高,与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有一定关系。语文教学方法创新要求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多讲、多问,允许学生出错、质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次,教师要优化教学手段,贴近学术前沿和教学前沿,积极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料进行教学情境创设,提高教学的新奇性、直观性,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突出重点难点教学,适当进行知识点拓展,以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最后,教师需要重视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写作和阅读教学,加强语文应用训练。阅读是获取语文知识的根本途径,写作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方法。为此,教师可通过阅读和写作强化教学,提高学生知识感受、理解和应用能力。如教学《你是一道风景》时,教师可搜集司马迁、张海迪、霍金等人的励志故事,通过多媒体影像展示开展励志教育,教导学生在任何困难和挫折面前都不可以自暴自弃,而应正视现实,勇敢面对困难和失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时代典型人物的故事,就奋进与成功的关系进行探讨,提高课堂互动频率。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中考落榜经历及学习和生活中的失败经历进行写作训练,引导学生通过课堂延伸巩固学习成果。

三、增强教学实用性和专业性

中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企业和社会需要的技术人才,这决定了中职语文教育与其他同层次学校的语文教育有所不同。如何把握中职语文教学目标的内涵,是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长期的语文教学经验证明,增强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和专业性,有利于中职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目前,中职语文教学主要由现代阅读、文言文阅读、文学作品赏析、写作训练和口语交际五部分组成。中职语文教学只有充分重视发挥语文教学在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锻炼交际能力中的作用,发挥语文教学的实用性、人文性、工具性,才能实现新的发展。这就要求中职教师综合中职教育资源,提升语文知识的思想价值;通过情境创设和读写体验,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受语文的语言美、形式美与内涵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通过语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语文实践,鼓励学生养成语言知识积累习惯,锻炼学生交往能力、沟通能力,为学生语文情感养成打下坚实基础。如结合中职生学习成绩基础普遍较差、对学习缺乏信心等问题,教学《屈原列传》时,教师可以通过屈原生平事迹讲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此外,教师可以讲连遭流放、最终投江而死的屈原,与虽历经战乱摧残而始终积极乐观的杜甫作比较,引导学生树立厚德载物、坚韧不拔的品质,客观看待得与失、当下与将来的关系,鼓励学生自强不息,努力上进。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认知能力,还可以有效扭转学生对语文的看法,对教师语文教学和学生语文学习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教学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要切实围绕中职教育教学目标进行。中职语文教师要从中职语文教学特点和学生需求出发,加强语文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之间的联系,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教育学生、感化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中职语文的魅力,达到中职语文教育教书育人的目的。

语文的魅力范文4

关键词:创设情境;点燃激情;资源整合

一、目标明确,扎实有效地教学

1.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情感

创设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符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情境进行教学,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有助于学生在活动中、在情境中兴趣盎然地学习。

在拼音课ie üe er的教学伊始,刘老师播放了课件,一个关于中秋节的故事在图文并茂,音韵极佳的动画中娓娓道来。唤起了学生对刚刚过完的中秋节的记忆,此时学生的目光已被美妙的画面深深吸引,思维的大门已被悄然开启,教师运用了课件创设了中秋节团圆吉祥的情境,不仅让学生走进了课堂,还通过一首儿歌巧妙地把今天的教学内容蕴含其中,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清楚明白地揭示了课题,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ie、üe、er的内驱力。

2.游戏呼应,点燃学生激情

现试行的许多版本的拼音教材都是先出现一幅图,然后旁边有一个字母,图片表示字母的音或形,或是音形兼备。在课堂上呈现教学内容时也是这样的顺序,开始学生还比较有兴趣,漂亮的插图吸引了学生,但之后难免是机械的朗读与记忆,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面对这种情况刘老师想方设法地把游戏引入课堂,争取让学生的眼、口、手、脑都动起来,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教学完ie、üe两个复韵母后,刘老师奖励大家做游戏,设计了听力游戏:听老师发音,听到ie举左手,听到üe举右手。这时的学生耳、眼、手、脑都调动起来了,先要用耳朵认真听老师发音,然后看清黑板上两个拼音字母的位置,大脑迅速作出反应,举起手。此时的课堂动起来了,跟着老师发音的变化,学生迅速变换着左右手,在大脑的运动、手的运动中,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学生识记着、辨别着两个韵母,记忆更为扎实有效。

像这样的游戏还有很多,如,开火车、送信、变魔术、小表演、摘苹果、猜猜看等。游戏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仅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玩中自己总结归纳了所学的知识。

无论是课件的使用还是游戏的运用,我们的目标都是让学生清楚明白地知晓学习内容,扎实有效地学习新知。在拼音教学中,我们有的老师喜欢拿以前学过的拼音来比较,这样容易让学生混淆,起到适得其反的结果,从儿童认知的规律来看,在学新知识时最好不要这样比较,当所有拼音都学完后,再让学生比较记忆会更有效。

二、资源整合,进行听、说、读、写训练

拼音课不仅是教会学生这三个拼音字母,也应渗透听、说、读、写的训练,纵观刘老师的课,时时处处渗透了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刘老师运用课件、图片、游戏等多种资源的整合,对学生进行了扎实有效的听、说、读、写训练。

1.让拼音教学与说话训练相结合

镜头一:

导入新课时,刘老师就安排了说的训练:中秋节,我通过这样一个简短的说话练习,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把话说完整的品质。

镜头二:

在游戏“摘星星”环节,学生自信地走上讲台摘下心中喜欢的星星,刘老师适机地对学生进行了说话训练,当我们看到一个个学生站在讲台前声音响亮、动人地说道:我摘到的星星是……时,不得不感叹学生表达得完整与清晰,感叹老师在说话训练上花的心思。长此以往的说话训练,必将在每个学生心田撒下语言美丽的种子,收获孩子们说话能力的提高。

2.让拼音教学与听力训练相结合

学会听是学生薄弱的基本能力,而听的能力是需要培养的,听力训练恰恰是现在我们教学中忽视的问题。

(1)学会听正确

在刘老师的这节课中,我们看到了她对听正确这一品质培养的重视。主要表现在这两个方面:①开火车读后,刘老师总会问学生:这列火车中谁读得最棒?这就是对学生听正确的高度要求,要求学生在听这七八个同学读时要十分认真仔细,要听准确每个人的读音,从而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看似简单的一问,对学生来说却有一定的困难,然而对听正确这一品质的培养却有着重要的意义。②游戏环节要有听力训练的意识。游戏不仅是为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新知服务的,更要渗透进听的训练。刘老师在教学完两个复韵母后设计的听力游戏举左手、举右手就是一次有效的听力训练。安静的课堂,学生要全神贯注地静心听老师发音,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准确判断,作出反应。听力游戏还有很多,如,数字法、找朋友等。

(2)培养听的鉴赏力

听正确是听力能力培养的第一步,培养听的鉴赏力应是我们追求的听的更高境界。何为听的鉴赏力呢?能对所听内容判断对错、好坏,能在他人的发言中汲取精华,碰撞出自己思维的火花,说出与众不同的话。刘老师在教学üe时,出示一幅月光星空图,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第一个学生说:看到了月亮和星星。我们就要引导第二个、第三个学生站起来不说相同的话,要说出有自己的想象和思考的发言,这就是听的鉴赏力的培养。

3.拼音教学与读写训练相结合

er的发音教学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刘老师运用课件示范读,让学生清晰而直观地从图片获得准确的发音位置:舌头由伸直迅速往后卷,学生在获取形象直观认识后发音很快到位,在开火车读、指读中,刘老师发现有的学生仍读不到位,便充分运用了课件这一有益资源,反复播放,让学生反复模仿,从而达到读准音的教学目标,顺利突破教学难点。

在这节课中,写字教学强调的是写的顺序,此时的电脑老师功不可没,直观清楚地展示了笔顺,学生一边嘴巴里念“第一笔竖,第二笔点,第三笔e”,一边书空,充分调动起耳、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将字母字形掌握得更牢固。

语文的魅力范文5

[关键词]音乐;语文教学;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并不十分浓厚。尽管近几年来,老师们也认识到了这一点,采取了很多措施,学生们的状况有所改变,但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拓展不开的学生仍大有人在。那么,怎样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呢?语文教师不妨利用一下音乐的魅力。

一、音乐,语文学习的调味剂

在语文教学中,每篇课文都离不开朗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语言的感知积累、理解靠读,掌握语言的规律靠读,情感的激发熏陶也靠读。实践证明,在课堂上让学生细细地读,理解地读,入情地读,还有助于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因此,加强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单纯机械的朗读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达不到预想的朗读效果。那么,怎样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呢?在朗读中加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享受到“美”,这样,在“美”的意境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极大的调动。

如《斑羚飞渡》,伴以钢琴音乐,让钢琴那“咚咚”的敲击时时叩击学生敏感的心灵,那伴着震颤的和声是导引生命旋律的声响,也是为生命抒写的伟大的无声的诗行。学生被深深地吸引着,忘记了身在何处,似乎就站在伤心崖前,忧心如焚而又震撼不已地目睹着那一幕幕以老一代斑羚的生命为代价的生命的飞渡。学生的朗读便也有了强烈的感情。学生们的情感闸门一旦被打开,他们的聪慧与敏锐,便会像迸发的火山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语文教学,我们应充分运用音乐,将它与语言的音韵美、节奏美、对称美、声响美、方言美、色彩美、语符美、诗境美等有机结合起来,让它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学生把上语文课当成一种自觉的欣赏、参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用心理学理论,诸如借助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图画、音乐等手段,创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音乐,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之所以不喜欢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其中最主要的有两个原因:(1)对文章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不到,感觉不到作品中的美,所以感到没有趣味;(2)对教师所讲的重点理解不透彻,导致学生“思维受阻”,不愿去学习。而音乐的主要作用是锻炼人们想象力的丰富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学生在欣赏音乐中,往往会借曲移情,幻想翩翩,时而沉浸于一江春水的妙境,时而徜徉在芭蕉绿雨的幽谷。文学作品中的优美意境自然就会在他们的思维中展现,久而久之,学生的想象力会越来越丰富,对作品的美也就有所感知,体会到了作品中的美,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兴趣。这样,我们不但锻炼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还让学生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三、音乐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贝多芬曾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渗透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难以自拔的苦难。”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一部分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则是摆脱不了外界环境的影响,如:家庭中父母及亲人之间的纠纷或朋友间的摩擦等,这些致使学生上课时不能迅速地将注意力集中起来。因此,在课堂上使用音乐,让学生沉浸到音乐中,学生便能很快地暂时从困境中走出来,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学习的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四、音乐,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语文的魅力范文6

课堂语言不精炼,水分多,浓度小,常会影响学生听课情绪甚至引起反感。程式化地处理课文,不同类型、体裁的课文一刀切,势必会塞给学生许多老话、套话,这些话多属于废话,听了使人烦躁不安。学生更喜欢那些新鲜活泼的教学语言。所以,如果教师的语言贫乏、词不达意、准确性不高、不必要的重复、讲话不流畅,以及语言针对性不强等等,都会影响表达效果。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对学习产生厌烦,积极性也会随之降低。

要使课堂语言少而精,首先要在课前把握不同课文的特点并加以精心设计教学语言。首先要设计好这节课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问题要集中,而且要突出重点,切忌主次不分,面面俱到,什么都有想解决,往往结果却是什么都解决不好。许多课堂实践都可以证明,教师讲授内容越复杂,学生则越抓不住重点;对讲授每一个问题,也尽可能对用语事先作一番准备,要使用的几个关键词语,应该经过推敲和筛选,提高它对阐释问题的命中率。

处理课堂临时出现的疑难问题,教师的“即席”用语要能够“一语中的”,这样,对学生的刺激才强烈,才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才有利于学生记忆的巩固。相反,如果教师拖泥带水地刻意追求“详尽”,常常会出现由于某些词语的干扰或者句子的修饰成分较繁琐而导致学生离开问题核心,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在这一点上,教师的课堂用语只能讲“三分话”。

二、从设问入手,从而达到语言艺术的启发性

教学语言的启发性是现代教学法所倡导和追求的目标之一。它的好处很多,例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活力,造就学生的进取精神,活跃课堂气氛等等。

例如,在教学《孔乙己》时,可以这样设计教学语言: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的,几乎都在心底留下了这个旧社会苦人儿的形象,鲁迅先生运用了怎样的鬼斧神工来塑造了这个艺术形象的呢?孔乙己的悲惨遭遇,究竟是社会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的悲剧呢?仔细学习,可以得到答案。自然而然的,学生在转移注意力的同时也注意到了这几个问题,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与学习重点,在听讲的时候也能做到心中有数了。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从提问入手,设计有价值的思考题,促使学生积极动脑,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课堂气氛才能活跃而且充满无限生机。有这样的一个比喻,它形象地说明了启发性的含义:如果把知识比作果实的话,那么“教师不把果实塞到学生的嘴里,也不把果实放在学生手里或伸手就能逮住的地方,而把它挂在学生跳起来才能够的着的位置,让学生自己费点神去摘取。”可见,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三、把握语言的时机性

同样的问题解答,由于所用时间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为了争取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精心考虑和选择自己讲话的最佳时机。学生不预习不讲;学生通过阅读能理解的问题不讲;学生不提出疑难不讲;不到学生反复思考、讨论而仍不得其解时不讲。最好是在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后,教师先启发、引导学生,使之自己解决。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在这方面有两句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篇》)意思是说,不到学生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不到学生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一言以蔽之,讲解、解疑的最佳时机,一定要选择在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之后。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对方才能充分理解、牢固记忆。这就是教师课堂讲解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时机,让学生充分地去想、去思考,然后再启发他们。

四、锤炼语言的艺术性

体现教师“三分话”的课堂语言,首先应该达到准确、明白、清晰、简练。但是,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则没有理由以此满足而忽视甚至排斥课堂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哲理性。如果教师总是板起面孔,摆出一副“夫子”的“尊严”相,日复一日地干巴巴地向学生们说教、灌输,半强迫性地驱使他们听讲,肯定是教不好语文的。尤其是对于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们,他们往往自尊心很强,而且极力张扬自己的个性,他们是不会轻易去向别人服输的。这种教学模式只会令他们生厌,效果往往会事与愿违。

所谓课堂用语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哲理性,首先是指教师用文学语言从事教学活动,抛弃那些已经僵硬而且趋于模式化的陈词滥调。二是随着所教课文内容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词汇,使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语言经常有新鲜感。三是讲授不仅要达意,还应力求有表情,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拨动学生的情感。四是尽可能地使课堂语言幽默,富有趣味性,使学生喜听乐闻,如沐春风。五是尽可能用“三分”微言,体现“七分”大义,使课堂用语含蓄而深刻,精微而深远,这可以说达到了语言的最高境界,学生一定会对之产生一种强烈的美感享受。

教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要注意课堂教学艺术,让教师的语言时刻散发出艺术的魅力,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启明.教师语言艺术[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

上一篇中南文交所

下一篇实心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