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防水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防水设计范文1
李书山等从工程实际出发,指出地下室底板迎水面柔性防水层的种种弊端,主要是“柔性防水层与需防水的结构主体实际上是不密贴,防水层与结构底板之间容易产生剥离脱落”,“柔性防水层只要一处有缺陷而漏水时,则整个隙缝将会充满水,柔性防水层失去其意义”。因此,他们建议改为背水面刚韧性防水,即在底板面上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或渗透结晶刚性防水材料等作内防水层。而王天网认为“地下室内防水,无论选用卷材还是涂料都和基层难以达到牢固粘结。一旦混凝土渗水,会把内防水层破坏,劳民伤财”。牛光全认为“从原则上否定外防水是不恰当的,外防水将水拒之地下结构物之外,是真正的防水层,实为上策;一旦地下水侵入地下结构,内防水层就难以长期抵抗水压,难免渗漏之虞,应该视内防水为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
笔者同意王天、牛光全之观点,在迎水面作防水层是阻挡水侵入混凝土结构的附加措施,从理论上讲得通。在背水面作防水层,如何防止地下水侵蚀混凝土,这一内防水层能否抵挡水压产生的渗漏,令人存在疑虑。作为规范不能把外防水改为内防水,这是原则问题。
业内人士普遍反映,近年地下结构长大化,地基复杂,且受施工气候和工期影响,搞好外防水、使其“天衣无缝”确实困难。以笔者指导施工的地下室为例: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地下二层,平面尺寸161m×153m,用sbs卷材作外防水层,正值雨季施工,由于工期紧,雨停稍干后就铺卷材,施工时也没有涂刷潮湿界面隔离剂,这层外防水整体质量就难以保证。该工程采用掺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竣工五年无渗漏,业主认为,防水全靠混凝土。
笔者遇到许多地下室为桩板结构,桩头几百个至几千个,底板与桩头的柔性防水层如何联成一体,施工单位十分头痛,质量也难以保证。难怪李书山等提出内防水的工法。笔者不是反对外防水做法,在实际工程中,确实存在设计与施工、防水施工与工期等矛盾的现象,外防水如同虚设,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2、结构自防水是否可靠
王天认为,钢筋混凝土自防水在南方成功事例多,而在北方成功者鲜见。因为“混凝土密实是阻止渗水的关键,然而高的密实度又很难达到”,“既然自防水难以实现,外加柔性防水层对混凝土结构进行保护就成了必需”。我认为这一观点颇有偏误。从1990年起,我国大力发展泵送(商品混凝土,在混凝土中加入减水剂后,水胶比从以往0.5以上降至0.35~0.50,而混凝土的坍落度从60~80mm提高到160~180mm,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流动度,只要稍为震捣,混凝土变得很密实,极少出现蜂窝现象。大量工程实践表明,这种泵送混凝土不但强度高,而且抗渗标号大于s15,渗透系数远小于(5~8)×10-10cm/s。根据我国现有混凝土技术,使混凝土高度密实已不成问题。由于混凝土存在收缩开裂的弱点,可能成为渗水通道,我国在设计上采用每30~40m设一道后浇带,等混凝土收缩40~50d后再用膨胀混凝土回填,这是解决结构收缩裂缝的有效措施。近10多年来,许多地下工程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和纤维混凝土作地下室的结构自防水材料,进一步提高了地下结构的抗裂防渗功能。据2003年统计,全国膨胀剂用量约80万t,以平均40kg/m3计,折合防水混凝土达2000万m3。目前我国混凝土外加剂和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已普及,混凝土质量已大大提高,这是地下结构自防水的保证。另外,王天提出的钢筋混凝土自防水施工中存在的一些不利因素,其实在柔性防水层施工中也存在,这只能靠工程质量“终身制”去解决。
3、外防水层设计是否应“一刀切”
gb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实施后,北方许多设计院不管地下室大小,一律要设外防水层,因为要执行规范。而在南方许多地下室设计中,尤其底板为桩板结构,或反梁底板,或1~2m厚的大底板,多采用混凝土结构自防水而取消外防水。这就存在是否“一刀切”问题,它的依据是什么?
笔者认为gb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要遵守,它是成功经验的总结,但是,也要根据地下室的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切实可行的防水设计。对于地下有侵蚀水的地下室,一般要设外防水层。
防水设计范文2
[关键词] 屋顶防水排水
引言
屋顶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功能是满足防水排水和保温隔热,这里就屋顶的防水排水设计简单的讨论一下。
一、屋顶的排水设计
(一)屋顶坡度的选择
1、屋顶坡度的表示方法
常用的坡度表示方法有角度法、斜率法和百分比法。斜率法多用于坡屋顶,平屋顶多采用百分比法,角度法在实际工程中较少采用。
2、影响屋顶坡度的因素
(1)防水材料
防水材料的性能好,屋面排水坡度可以适当减小。防水材料的尺寸较小,接缝必然就较多,漏水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排水坡度应该适当增大,以便将屋面积水迅速排除。如果屋面的防水材料覆盖面积大,屋面的排水坡度就可以小一些。
(2)降雨量大小与坡度的关系
降雨量大的地区,漏水的可能性较大,屋顶的排水坡度应适当加大。
3、屋顶坡度的形成方法
(1)材料找坡
是指屋面板水平搁置,利用轻质材料垫置坡度。
(2)结构找坡
结构找坡是指将屋面板倾斜搁置在下部的墙体或屋顶梁及屋架上的一种做法。
(二)屋顶的排水方式
1、排水方式
(1)无组织排水
无组织排水是指屋面雨水直接从檐口滴落至室外地面的一种排水方式,因为屋顶构造中不用天沟、雨水管等导流雨水,故又名自由落水。主要适用于少雨地区或一般低层建筑。
(2)有组织排水
有组织排水是指雨水通过天沟、雨水口、雨水管等构件有组织地排至地面或地下管沟的一种排水方式。这种排水方式虽然构造复杂,造价高,但减少了雨水对建筑物的不利影响,因而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有组织排水包括外排水、外檐沟排水、女儿墙内檐排水、女儿墙外檐排水、暗管外排水以及内排水。
2、排水方式选择
确定屋顶排水方式应根据地区降雨量、建筑物的高度和形式、建筑质量等级、使用性质、屋顶面积大小等因素加以多方面来选择最合适的排水方式。
(三)屋顶的排水组织设计
屋顶排水组织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将屋面划分成若干排水区,将各区的雨水分别引向雨水管道,做到排水线路短捷、各雨水口负荷均匀、排水顺畅、避免屋顶积水而引起渗漏。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
1、确定排水坡面的数目(分坡)
一般情况下,临街建筑平屋顶屋面宽度小于12m时,可采用单坡排水;其宽度大于12m时,为了做到最短路路线排水,宜采用双破排水。坡屋顶应结合建筑造型要求选择单坡、双坡或四坡排水。
2、划分排水区域
划分排水区的目的在于合理地布置水落管。一般每根水落管负担200m2屋顶面积的雨水,屋顶面积按照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3、确定天沟断面大小和天沟纵坡的坡度值
天沟即屋面上的排水沟,位于檐口部位。设置天沟的目的是汇集屋面雨水,并将屋面雨水有组织地迅速排除,故其断面大小应恰当。天沟的净断面尺寸应根据降雨量和汇水面积的大小来确定,一般的净宽不应小于200mm,天沟上口至分水线的距离不应小于120mm。
4、确定雨水管的间距和直径
根据材料不同有铸铁、塑料、镀锌铁皮、石棉水泥、PVC和陶土等多种雨水管,选择的时候要根据建筑物的耐久等级加以选择。一般民用建筑常用75mm到100mm的雨水管,且最大间距要予以控制,一般为18m,最大不宜超过24。因为过大会导致天沟纵坡过长,沟内垫坡材料加厚,使天沟的容积减少,大雨时雨水易溢向屋顶,引起渗漏。
二、屋顶的防水设计
按照平屋顶防水材料的不同可分为刚性防水层面、柔性防水层面、粉剂防水屋面和涂膜防水屋面等。
(一)刚性防水屋面
刚性防水屋面的防水层采用防水砂浆抹面或密实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刚性防水材料,具有施工方便、节约材料、造价经济、维修方便等优点,缺点是对温度变化和结构变形较为敏感、施工技术要求高、容易产生裂缝而漏水,必须采取防止裂缝的构造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刚性防水屋面的防水材料:(1)掺加防水剂,提高砂浆或混凝土的密实性。(2)加膨胀剂,提高抗裂性(3)控制水灰比,加强浇筑时的振捣,细石混凝土屋顶在初凝前表面用铁滚碾压,将多余的水分压出,初凝后在加少量干水泥,表面打毛,然后覆盖浇水养护,从而提高混凝土面层密实性并避免表面的龟裂。
2、防止防水层裂缝的构造措施:刚性防水屋面最严重的问题是防水层在施工完成后出现裂缝而漏水,产生裂缝最常见的原因是屋面受内外、早晚、包括太阳辐射锁产生的温差影响而引起的胀缩、移位、起挠和变形。
3、刚性防水屋面节点构造:刚性防水屋面需要处理好泛水、天沟、檐口、雨水口等节点构造。
(二)柔性防水屋面
柔性防水屋顶是利用防水卷材与粘结剂结合,形成连续密致的构造层来防水的一种屋面。由于其防水层具有一定的延伸性和适应变形的能力,故被称作柔性的防水屋面。优点是较能适应温度、振动、不均匀沉陷等因素的变化作用,整体性好,不易渗漏,但施工操作较为复杂,技术要求较高。同样包括三个反方面:1、柔性防水屋面的防水材料,主要有;沥青类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类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类防水卷材。
2、柔性防水屋面的基本构造,按其基本结构层次分为结构层、找平层、结合层、防水层、和保护层组织层。(1)结构层通常为预制或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板,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2)卷材防水层要求铺贴在坚固而平整的基层上,以防止卷材凹陷或断裂,在松软材料及预制屋顶板上铺设卷材以前,必须先做找平层。(3)结合层的作用是使卷材防水层与基层粘结牢固。(4)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应采用热熔法施工,即使用火焰加热器将卷材均匀加热至表面光亮发黑,然后立即滚铺卷材使之平展并棍压牢实。(5)设置保护层使卷材不致因光照和气候等的作用而迅速老化,防止沥青类卷材的沥青过热流淌或受到暴雨的冲刷。(6)找坡层、为确保防水性,减少雨水在屋顶的滞留时间,结构层水平搁置时可采用材料找坡,形成所需屋顶排水坡度,找坡的材料可结合辅助构造层次设置。(7)辅助构造层是位了满足反房屋的使用要求,或提高屋顶的性能而补充设置的构造层。
(三)柔性防水屋面细部构造
1、泛水构造,泛水指屋顶上沿着所有垂直面所设的防水构造,其做法及构造要点如下:(1) 将屋面的卷材防水层继续铺至垂直面上,其上再加铺一层附加卷材,泛水高度不得小于250mm。(2)屋面与垂直面交接处应将卷材下的砂浆找平层抹成直径不小于150mm的圆弧形或45°斜面。(3)做好泛水上口的卷材收头固定。
2、檐口构造,包括自由落水挑檐口和挑檐沟外排水檐口两种。
(1)自由落水檐口
当挑檐较短时,可将混凝土防水层直接悬挑出去形成挑檐口。当挑檐较长时,应采用与屋顶圈梁连为一体的悬臂板形成挑檐。在挑檐板与屋面板上做找平层和隔离层后浇筑混凝土防水层,檐口处做好滴水。
(2)挑檐沟外排水檐口挑檐口采用有组织排水方式时,常将檐部做成排水檐沟。檐沟的断面为槽形并与屋面圈梁连成整体。
3、雨水口构造
雨水口是用来将屋面雨水排至雨水管而在檐口处或檐沟内开设的洞口。有组织外排水常用的有檐沟雨水口及女儿墙雨水口两种形式。(1)直管式雨水口直管式雨水口有多种型号,根据降雨量和汇水面积加以选择。这里以民用建筑常用的UPVC塑料雨水口为例介绍直管式雨水口的构造。(2)弯管式雨水口,弯管式雨水口呈90°弯曲状。(3)屋面变形缝构造处理原则:既不能影响屋面的变形,又要防止雨水从变形缝渗入室内。
(4)屋顶检修孔、屋顶出入口构造。
三、涂膜防水层
涂膜防水屋面是在屋面基层上涂刷防水涂料,经固化后形成一层有一定厚度和弹性的整体涂膜,从而达到防水目的的一种防水屋面形式。
为满足屋面防水工程的需要,防水涂料及其形成的涂膜防水层应具备:
1、一定的固体含量:涂料是靠其中的固体成分形成涂膜的,由于各种防水涂料所含固体的密度相差并不太大,当单位面积用量相同时,涂膜的厚度取决于固体含量的大小,如果固体含量过低,涂膜的质量难以保证。
2、优良的防水能力:在雨水的侵蚀和干湿交替作用下防水能力下降少。
3、耐久性好:在阳光紫外线、臭氧、大气中酸碱介质长期作用下保持长久的防水性能。
4、温度敏感性低:高温条件下不流淌、不变形,低温状态时能保持足够的延伸率,不发生脆断。
5、一定的力学性能:即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延伸率,在施工荷载作用下或结构和基层变形时不破坏、不断裂。
6、施工性好:工艺简单、施工方法简便、易于操作和工程质量控制。
7、对环境污染少。
三种涂料
防水涂料按成膜物质的主要成分,可将涂料分成沥青基防水涂料、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和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3种。施工时根据涂料品种和屋面构造形式的需要,可在涂膜防水层中增设胎体增强材料。
1、沥青基防水涂料是以沥青为基料配制而成的水乳型或溶剂型防水涂料。常见的有石灰乳化沥青涂料、膨润土乳化沥青涂料和石棉乳化沥青涂料。
2、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是以沥青为基料,用合成高分子聚合物进行改性配制而成的水乳型、溶剂型或热熔型防水涂料。常用的品种有氯丁橡胶改性沥青涂料、丁基橡胶改性沥青涂料、丁苯橡胶改性沥青涂料、SBS改性沥青涂料和APP改性沥青涂料等。
3、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是以合成橡胶或合成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配制而成的水乳型或溶剂型防水涂料。根据成膜机理分为反应固化型、挥发固化型和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3类。常用的品种有丙烯酸防水涂料、聚氨酯防水涂料、硅橡胶防水涂料、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等。
四、粉剂防水屋面
采用建筑拒水粉为防水层,是一种既不同于柔性防水,也不同于刚性防水的新型防水屋顶。建筑拒水粉防水层具有透气而不透水,憎水性和随动性好,施工简单方便等优点,主要用于坡度较为平缓的防水基层即平屋顶防水。防水层采用虚铺的方式,防水保护层可采用水泥砂浆、细石混凝土或地转防水层与防水保护层之间应设置隔离层。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说其他方面,单就房子而言:不受风吹雨打、太阳照晒是必须的,所以说,屋顶建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为了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屋顶各方面的建设就应该被重视起来,不能被丢弃。
参考文献
1.聂洪达.房屋建筑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防水设计范文3
关键词:屋面;渗漏;原因;防水设计
Abstract: the rationality of the design of building roof waterproof effect is not only the quality of primary factors,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oof waterproof construction schedule and investment control. Practice has prov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uilding design, the province built houses is very important, do well building waterproofing roof design to solve the quality problem of the leaking roof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oof waterproof design.
Keywords: roofing; Leakage; Reason; Waterproof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影响建筑屋面防水的质量因素有设计的合理性、防水材料的选择、施工工艺及施工质量、管理和维修与保养等。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龙头,是工程建设的灵魂。设计的合理性不仅是影响建筑屋面防水质量的首要因素,而且影响建筑屋面防水施工的进度和投资控制。实践证明,设计对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多快好省的建造房屋极为重要,做好建筑屋面防水设计对解决屋面漏水的质量问题意义重大。
一、屋面渗漏水产生的原因
1、建筑防水材料质量不符合质量要求。 目前防水材料市场的基本状况仍处于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的局面,且有进一步蔓延之势 。特别是主导产品SBS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受到的冲击最大。伪劣产品以比正规产品低60% 以上的价格倾销,且市场占有率很大,使正规的大中型企业难以为继。
2、设计单位不重视防水设计。 防水层的选材本该由设计人员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这本是设计单位的责任与义务但因不少设计人员不熟悉防水材料的品质,随意套用施工图集。 建设单位干预防水设计,设计人员放弃自己的职责,将防水材料选材由建设单位决定,建设单位或开发商为了自身利益,多数认同伪劣产品并恶意压价,以低价购进,设计人员听之任之。
3、施工单位质量意识不强。 假冒伪劣防水材料泛滥,紧跟着的是将防水工程造价压得很低,使正规的防水专业施工公司难以中标 。相反,这些工程就落到了无资质有挂靠关系的低素质包工队手中,以转包、违法分包的形式承接防水工程 。这些包工队拿得出齐全的 “合格” 证明,通过大力功关,可以屡屡中标,然后大肆偷工减料,雇用农民工粗放作业。 一旦发生渗漏,则用几桶涂料修修补补就可对付2年,所获利润仍可大于 “损失 ”这种状况,对提高施工质量要求的只是一句空话。
二、屋面防水设计措施
1、合理确定防水等级
我们在进行屋面防水设计时,为了设计合理、经济,应按建筑物的性质、重要程度、建筑结构特点、使用功能要求和防水耐用年限划分防水等级, 按照不同等级, 进行不同的设防,并确定设防构造层次和防水材料选用的限制。GB50207-94屋面工程技术规范的基本规定中将屋面防水划分为4个等级,具体规定了耐用年限要求、设防层次和选用材料限制, 建筑师在屋面防水设计时必须遵守这些规定。
2、设防层次的选择
屋面防水工程要求做到绝对可靠, 这要求设防可靠性好, 保证率高。要达到这一目标, 防水设计时必须遵循多道设防, 复合防水的原则。GB50207-94屋面工程技术规范对设防分别作了规定,属于Ñ级防水的工程应设三道或三道以上的防水层; 属于Ò级防水的工程应设两道或两道以上的防水层;属于Ó级防水的工程应设一道的防水层; 对于易出现渗漏的节点部位, 应采用卷材、防水涂料、密封材料、刚性防水材料等互补并用的多道设防。
我们在屋面防水设计中采取多道防线设防,其最大好处就是即使第一道防线有毛病或受破坏时, 第二道、第三道设防仍可以弥补, 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防水体系, 以提高防水的可靠性。多道防水的防水屋面, 它既可采用同一品种, 同一规格的卷材或涂料,又可以采用不同性能品种、不同规格的卷材或涂料, 也可以采用几种性能各异的材料。
屋面防水设计中的复合防水是指采用不同材性的防水材料,利用各自的特点组成能独立承担防水能力的层次。
另外, 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对多道防水和复合防水在选用材料时,要注意材料之间的材性匹配和结合问题。原则上应将高性能,耐老化、耐穿刺性好的材料放在上部, 对基层变形适应性好的材料放在下部,充分发挥各种材料性能的特点。
3、 屋面防水材料的选用
防水材料的选择对防水层质量和耐用年限有极大的影响, 正确选择、合理使用防水材料是屋面防水设计成败的关键之一。目前北方地区多使用的为柔性防水卷材,占防水材料总量的80%左右, 它包括沥青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与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等三大系列产品,卷材适应于防水等级为1级~ 4级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屋面防水。20世纪80年代起,沥青油毡在北方屋面防水工程中占主导地位, 是一种传统的防水材料, 它的特点是造价经济,有一定的防水能力, 但由于热熔沥青对大气产生污染,部分城市环保部门原则上已禁止使用。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是在原有的沥青卷材的基础上加以技术处理, 以形成经济、实用的新型防水材料。主要有SBS弹性体改性沥青和APP改性沥青防水材料两种。SBS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材料是以聚酯毡或玻纤毡为胎基,SBS热塑性弹性体作改性剂,两面覆以隔离材料或表面粘连塑料薄膜而制成的建筑防水材料( 简称SBS卷材) 。具有防水性能好,延伸率高、耐低温、使用寿命长、施工方便等特点。APP 的构造与使用性能和SBS卷材基本相同, 只是表面是用APP改性沥青浸涂而形成的,也是目前使用较多的防水卷材之一。
4、合理的屋面排水设计
屋面排水设计须考虑屋面排水坡度、水沟截面、汇水面积和落水管数量和管径。在进行平屋面排水设计时, 排水坡度宜为2%~ 3%,当坡度为2%时,宜选用材料找坡; 当坡度为3%时, 宜选用结构找坡。天沟、檐沟的纵向坡度不应小于1%,沟底落差不得超过200mm。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坡度不应小于5%,水落管径不应小于75mm,一根水落管的屋面最大汇水面积宜小于200m2。
5、合理的详细的防水节点设计
在进行屋面防水节点设计时, 我们应该充分考虑结构变形、温差变形、干缩变形、振动等。使节点设防能够满足基层变形的需要,因为种种变形集中于节点, 在节点处首先表现出来, 如变形缝、分格缝、平面与立面交角处等。设防上要增加附加增强层, 构造上要采取空铺法, 选材料要采用高弹性、高延伸材料, 如落水口、地漏、穿过防水层管道部位及其周围要采取密封材料嵌缝、涂料密封和增加附加层等方法处理。采用柔性密封、防排结合, 材料防水与结构防水相结合的做法。防水工程首先要将水迅速排走,不使水滞留或积水,然后采取柔性材料严密封闭。选用防水材料时,要采用卷材、防水涂料、密封材料、刚性防水材料、粉状憎水材料等互补并用的多道设防。强调完善、耐久和整体设防能力。节点防水不能只顾及短期效果, 还要考虑到耐用年限后期可能造成损坏, 故在选材时要比大面材料性能高,在耐用年限内不老化。
综上所述,依据建筑屋面的防水设计原理, 进行顺畅的屋面排水组织, 选择有效的防水材料, 确定合理的构造层次, 加强屋面防水的细部构造, 从而做出合理的屋面防水设计, 是解决屋面渗漏的前提和基础。当然, 减少乃至根治建筑屋面的渗漏问题, 还需改正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等诸多不合理之处。
防水设计范文4
【关键词】:等压原理、雨幕原理、防水密封线、自排水、错层排水
中图分类号: 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概述
水密性一直是单元幕墙节点设计的重要问题。据资料统计,在实验室中有70%以上的幕墙样品需经修复才能通过试验。在实际工程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为解决幕墙的防水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对防水原理进行了研究和实验,总结出完整的防水设计理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雨幕原理”和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等压原理”。然而,如何对此密封防水理论充分理解并合理地运用到幕墙系统设计中去,是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幕墙防水技术的发展阶段
按照建筑幕墙的防水原理可以将幕墙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完全密封、收集储存阶段、结构式防水阶段。
完全密封阶段的幕墙防水原理很简单,有缝的地方就采用防水密封材料进行封堵,是被动防水阶段。缺点在于:现场安装工作量大,施工周期长等不利影响,且注胶质量和密封性能较难控制。
收集储存阶段的幕墙面板接缝形式有所改进,主要以简单插接形式进行防水。采用插接的方式具有一定的主动性,能够将收集到少量的雨水或雪水储存,靠自然蒸发阻止水的进一步渗透,事实证明这种技术仍然不能很好的解决防水问题。
结构化防水是幕墙防水技术走向成熟的标志,通过综合运用雨幕原理和等压原理,从幕墙节点结构设计入手,“设置多重干式密封,利用等压原理防水,允许水通过幕墙表面渗入,并能将水合理组织排出”,这是幕墙防水技术的主动阶段。单元式幕墙就属于这一阶段的典型幕墙防水设计技术。
3.幕墙的防水原理
3.1 雨水渗漏的机理
幕墙产生漏水现象,必须有以下三个条件:幕墙表面上要有缝隙;缝隙周围要有水;有使水通过缝隙进入幕墙内部的作用。这三个因素中如果缺少一个,渗漏就不会发生。水和缝隙是不能消除的因素,只有从使水通过缝隙进入幕墙内部的作用入手,消除使雨水进入室内的各种作用。
导致渗水的作用大致有六种,分别为重力、动能、表面张力、毛细作用、气流、压力差。压力差是造成大部分幕墙接缝漏水的主要原因。如果室内的压力与室外压力相等,甚至大于室外压力,即使有缝隙存在,水份也不会进入室内。单元式幕墙采用的“雨幕原理”和“等压原理”就是基于此种考虑。等压原理是单元式幕墙防水技术的核心。
3.2 等压原理
我们利用下面图例说明等压原理,图中所示的左侧为室外,右侧为室内。示意图1说明,当外侧具有较高的压力时,水会在外侧压力的驱动下具有水平方向的动能而从外壁面上的开口部位的流入内侧,而当内外侧的压力相等时,具有水平方向的动能的水会由于内侧的压力对水形成阻力,从而迫使水滴或水流改变运用方向,不进入室内。
图1:外部气压高于内部气压 图2:外部气压等于内部气压
简单地说, 等压原理设计就是在设计幕墙结构时通过在幕墙的室内与室外间建立等压腔, 等压腔内的压力近似等于室外的压力。由于等压腔与室外几乎没有压力差, 从而防止水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进入室内。
单元式幕墙的防水是依托于等压原理而存在的,设计可先利用装饰扣盖或挡水(批水)胶条挡掉绝大多数动能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竖向型材结合部和横向型材结合部的中腔是横竖贯通,横竖向的胶条交圈,形成完整的等压腔。不然单元防水很可能因为等压腔的不连续而功亏一篑。
3.3 雨幕原理
“雨幕原理”是在幕墙表面处设置的一个密封层,使其形成一个雨水的屏障,阻止雨水渗入幕墙内部。“雨幕原理”是与“等压原理”配合应用的设计原理。等压原理中的核心内容,是在接缝部位内部设有空腔,在其外表面的内侧的压力在所有部位上一直要保持和室外气压相等,以使外表面两侧处于等压状态。其中提到的外表面即为单元接缝处的外层密封,即所谓“雨幕”之意。如果幕墙内部空间气压高于室外气压,则渗漏会自然停止,压力平衡的取得不是由于外表面接缝部位严密密封所构成,而是在外层密封(即“雨幕”处)合理设置开口实现的。此开口应能阻止雨水进入,同时使空腔与室外空气流通,以达到压力平衡。
4.单元幕墙防水原理分析
单元式幕墙一般基于“等压原理”和“雨幕原理”进行密封防水设计。多采用多道密封形成多个等压腔,以实现多级减压,合理排水,确保密封防水的可靠性。具体的密封原理和构造设计原理如下:
4.1单元幕墙密封系统构成
我们将整个单元幕墙结构体系作为一个系统,那么单元幕墙的密封系统的构成则是由发挥着各自作用的各道密封线组成,一般单元幕墙的密封系统由单元最外侧起挡水防风作用的尘密线、形成等压腔的水密线及气密线组成,个别对防水要求高的单元系统可在密封系统中适当增加一道或两道水密线,及形成多个等压腔来消除动能水的作用。
4.2 单元幕墙的密封线
密封线一般由四周连续的密封胶条组成,密封线的设置及胶条的选择需讲求合理性。单元幕墙的密封线的连续也是实现雨幕原理的基本前提。
尘密线。为了阻挡灰尘设计的一道密封线,一般由相邻单元的胶条相互搭接实现,起到阻挡灰尘和披水的作用。尘密线可以阻止大量的灰尘及雨水的进入,起到批水屏障的作用,即所谓“雨幕”或“雨屏”。如图3所示。
水密线。它是单元幕墙的重要防线,通过幕墙表面的少量漏水可以越过这条线,进入单元幕墙的等压腔,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进入等压腔水将被有组织的排出,没有继续进入室内的能力,达到阻水的目的。如图4所示。
图3:单元密封线1 —— 尘封线 图4:单元密封线2 —— 水密线
气密线。它也是单元幕墙的重要防线,由于水密线和气密线之间的等压腔和室外基本上是相通(有时在连通孔上放置防止灰尘的海棉)的,因此水密线不能阻止空气的渗透,阻止空气的渗透任务由最后一道防线-气密线来完成。
图5:单元密封线3 —— 气密线
4.3 单元幕墙排水原理
即使有“等压原理”及“雨幕原理”,但让然有少量的水或者冷凝水进入到单元后腔,那么就要考虑如何将进入后腔的水排出单元系统。我们可以在型材上合理位置为其设置专门的排水通道,以保证有组织的水顺利排到单元系统外。单元幕墙分层的排水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种:即自排水和错层排水。
4.3.1 自排水
自排水方式就是将每层积累的水当层排出,由于单元的打底横框不能再进行错层排水,所以自排水成为打底横框常用的排水形式。这种排水方式的排水流向和幕墙外的风压方向相向,且水流动力不足,水较易被积累。可以在打底横框和其对应的下横装饰条上多开几个相应的排水孔,尽量的增加排水的路径,从而达到打底横框排水的目的。自排水路线如图6右侧水流方向所示。
4.3.2 错层排水
作为单元排水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错层排水是将本层上横后腔积累的水进行有效的组织,通过合理的设计,让水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上横壁,落到下层单元的上横前腔,此时的水流具有较大的动能,可以顺势从单元前腔排到单元幕墙结构外,以此来实现后腔水的排出。错层排水路线如图6中间侧水流方向所示。
图6:单元式幕墙排水路线图(竖剖)
图7:错层排水排水路线图(横剖)
在利用错层排水方式进行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上横框所开的排水孔的必须对应在单元竖框插接位置的外侧,以保证横框后腔的水能够落到竖框插接前腔内,并通过横向前腔排出;
上横框开孔的大小建议为10×6mm以上的长圆孔或φ8~φ10mm的圆孔,这样可以避免由于水本身的张力而堵塞排水孔;
应在上横框的表面设有排水坡度,尽可能保证水不滞留在上横框的后腔内;
左右单元插接时,两单元上横框的对接缝隙需用密封胶打死,这样可以避免横框后腔的水由缝隙落到竖框后腔。同时单元横向插芯对接处也需要用密封胶密封。
相对而言,错层排水是一种新型的排水技术,排水过程受外界风压影响较小,排水孔不易被外界灰尘堵塞,排水较为顺畅,因而较为常用。但错层排水方式对加工组装及安装的要求较高,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在实际工程中,自排水和错层排水两种排水方式也可同时存在,这样可以增加排水通道,达到顺利排水的目的。
5.改进单元幕墙防水的优化措施
5.1 型材断面构造优化设计
在单元式幕墙的系统设计中,型材断面的设计非常重要。它不仅决定单元式幕墙的安全性,工艺性。同时还决定了单元式幕墙的其他物理性能。型材断面虽然不是固定不变的,但是其断面的设计是有规律的:
(1)合理设计型材端面及型材咬合位置,尽量将水密线与气密线分离,保证等压腔发挥作用。
(2)断面设计时应考虑预留安装软披水胶条的槽口, 以便板块安装后在缝隙处形成阻水屏障。
(3)单元幕墙的密封线应形成闭合。 在结构上必须防止十字接口处存在未闭合的通道,正如上面所讲的设置高压缩性高密度海绵胶条。
5.2 胶条选用及优化设计
单元式幕墙密封性胶条主要是三元乙丙(EPDM)胶条,这种材料具有卓越的耐臭氧老化性、耐气候老化性、耐热老化性、耐水性,还具有较好的耐化学药品性,可以长期在阳光、潮湿、寒冷的自然环境中使用。胶条的设计可遵循以下原则:
(1)在北方地区,温差大,冬天温度很低,最好选用部分充油牌号,在配方设计中充分考虑材料的低温脆性,这样硬度对温度的依赖性小,便于安装和使用。
(2)在胶条设计时,必须合理确定压缩比和硬度。
(3)对接型单元幕墙的气密线胶条竖横应相同,确保胶条在板块四角周圈形成闭合。
5.3 密封胶的合理应用
密封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单元幕墙的水密性及气密性。密封胶的使用应注意以下事项:
选用优质结构硅酮密封胶、耐候硅酮密封胶,而且加强检验,防止过期使用。
控制使用环境,严禁下雨天露天进行耐候硅酮密封胶施工。结构胶的施工车间要求清洁无尘土且室内温度及相对湿度适宜。
胶必须作相容性试验,并获取检验合格报告才允许施工。
5.4 单元式幕墙边界处理
单元式幕墙在收边收口的位置也应注意防水密封,无论与其交接是框架幕墙还是结构墙体,处理不得当,同样会导致大面积的渗漏。根据位置不同,可将幕墙的边界处理划分为顶封修处理、底封修处理、边封修处理。
(1) 顶封修处理
顶封修的处理可采用较为常见的铝板包顶的封修方式,可在外铝板底端增加滴水,还可在铝板内增加保温岩棉,防止冷凝水的侵入。最好还可以在框后增加一道连续的镀锌板,将水气隔离在单元系统之外。
(2) 底封修处理
底封修的处于单元最下端,因此不能再采用错层排水的排水方式,所以打底横框处的接缝的位置尤为重要,10mm的左右缝隙采用密封胶密封(形式同例图8),在前腔的横向接缝处可增设泛水板,且泛水板的端口处需做打胶处理。
另外,可在外腔设置排水通道,增加水流出的路径。
图8:顶封修防水 图9:底封修排水路径
(3) 边封修处理
单元的边收口由于考虑到收口的插接关系,一般多以母竖框作为单元的边界框,以公竖框作为收口封边框,在交接位置处封边框建议采用独立立框,这样可以在接缝的位置处采用独立的打胶密封形式,保证密封性。
6.小结
采用“等压原理”和“雨幕原理”进行单元式幕墙密封防水系统设计,应在充分理解上述原理的基础上,对单元式幕墙的密封构造和排水体系进行合理设计。同时,应注意考虑型材断面的合理优化设计、胶条及密封胶等材料的合理选用等。单元式幕墙密封防水的可靠性需经过相关的试验检测加以验证。
参考文献
防水设计范文5
3.2防水层收头。柔性防水层的末端(卷材和涂膜)收头处,由于防水层的收缩,再经雨水和风力作用,常常提前翘边、脱层,在大面防水层之前渗漏。因此在卷材收头处必须用压条钉压固定,再用密封材料封口;在砖泛水处预留凹槽,收头压入槽中,再用水泥砂浆保护;混凝土泛水处理,收头上部要用卷材或金属覆盖保护;涂膜的收头,则要求每遍涂膜层错开,不可集中于一处。 3.3屋面天沟、檐口。天沟、檐沟和檐口处不但容易变形,而且受雨水严重冲刷,沟中也常常因长期积水、干湿交替而对防水造成严重破坏。很多工程的防水层,首先是沟中或沟沿防水层提早失效而发生渗漏,因此应在这些部位作增强层。由于天沟平面多变,施工工作面小,采用卷材是很不利的,当今许多设计以涂膜防水予以配套,这完全是正确的。对于天沟、檐沟和水落口处一般都作涂膜增强,有一布三涂和二布四涂作法,即在天沟交角处或者整个天沟和檐口先涂涂料,再铺增强胎体,再涂涂料1~2mm厚;在檐口处,构件断面形状复杂,可采取增强空铺层处理,或先涂隔离剂或压敏型抗裂胶后再作增强层。 3.4分格缝。为避免刚性防水层或找平层干缩和温差造成开裂而预先设置分格缝,分格缝有全分格、半分格(诱导缝)、埋置塑料模条分格等,作用是将块体的变形集中于缝中。缝的大小随时间经常在变化,因此必须在缝中嵌填高性能弹性密封材料,表面再用涂料加胎体覆盖。 3.5压顶。压顶处于屋面的最高处,直接暴露于自然环境中,受气候影响大,受整个纵向墙体温差、结构受力变形及墙体混凝土与砂浆干缩变形的影响也很大,因此即使是配筋混凝土压顶,其横向裂缝也是不可避免的。一般是作在压顶下,如果选材不当,可能会造成压顶与女儿墙分层,目前只有聚合物水泥基涂料和聚合物水泥砂浆可以用于此处防水;另一种是将防水层作在压顶上面,采取卷材粘贴或用涂料涂刷。 3.6屋面出入口。屋面出入口因人们活动频繁会造成提早破损,出入口处防水层收头应处理妥贴,此外,应适当作增强层,并要求表面作保护层,如水泥砂浆保护层等。 屋面防水是一个系统工程,虽然设计中应考虑到一些问题,但是施工和管理维护方面加强完善后,才能确保屋面防水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宏江.浅谈建筑工程的防水措施[Z].
防水设计范文6
关键词:防水;皮硝;腹带;设计;应用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Waterproof Mirabilite Bellyband
ZHANG Ling,NI Yan-ting
(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Pudong Hospital of Shanghai,Shanghai 20012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troduce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a kind of bellyband that is filled with mirabilite and waterproof. Methods This bellyband is composed of ordinary medical bellyband, waterproof insulation layer, waterproof sponge strip and water absorbing sponge strip.The last three part allow the function of watertightness and filling mirabilite. The waterproof insulation layer and waterproof sponge strip can isolate the liquid that precipitated by mirabilite, then water absorbing sponge strip absorb the liquid. So as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no exosmosis. Results The kind of bellyband that is filled with mirabilite and waterproof is simple to manufacture, and can avoid the liquid leakage, so the patients who use it feel comfortable and active freely. Conclusion The kind of bellyband that is filled with mirabilite and waterproof can absorb the liquid precipitated by mirabilite effectively, reduce the frequency of replacement to mirabilite, therefore improve the patient's comfort level.
Key words:Waterproof;Mirabilite;Bellyband;Design;Application
皮硝亦称芒硝,近年来,皮硝外敷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胰腺炎、阑尾包块、腹膜炎及消化道肿瘤的患者。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皮硝外敷可以在局部形成高渗环境,促进腹腔渗液及其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吸收,从而促进局部炎症的消退,炎性分泌物的吸收改善了胰床的周围环境,有利于胰腺的恢复[1-2]。但是由于皮硝特殊的化学结构在治疗时会有大量渗出和结晶,引起衣物受潮变硬等诸多问题,很多患者在使用过程中都表示太不方便。针对现有的问题,我们制作了一个防水皮硝腹带。它不仅能使患者在外敷过程中自由活动,固定良好,而且还能将皮硝所析出的液体吸收,从而免去经常更换衣物与被单的麻烦,增加患者的活动能力,提高外敷的效果。
1结构与原理
1.1结构组成 防水皮硝腹带包括一根普通的医用腹带及防水敷药部件。
1.1.1防水敷药部件 包括防水隔层及防水部,防水部设置在防水隔层的表面上;防水部从防水隔层的表面向上凸起,其中间形成一个用于放置药物的凹部。
1.1.2防水隔层 包括棉布层、防水保温棉层及环保铝膜层,依次堆叠。
1.1.3防水部 由4根防水海绵条围绕成回字形结构
1.1.4吸水部 由3根吸水海绵条组成,放置在防水海绵条内侧,成凹字形。
1.1.5药物袋 普通的纱布袋,无需扣子,皮硝装好后反折,放入凹字形吸水部。
1.2设计原理 通过吸水海绵条的设计将皮硝析出的液体吸收掉;通过防水海绵条及防水隔层的设计将皮硝析出的液体阻断,使其不会渗出至衣物而使衣物干硬;通过腹带固定的设计将皮硝外敷的位置固定,同时大大提高了患者起床和翻身的活动度,见图1。
图1 防水皮硝腹带示意图
注:1腹带,2防水海绵条,3吸水海绵条,4防水敷药部件,5纱布袋,6黏贴扣。
2使用方法
首先将事先裁剪好的棉布层、防水保温棉层与环保铝膜层依次堆叠缝合,形成防水隔层。在环保铝膜层的表面设置4根防水海绵条,将4根防水海绵条围成方形,并用双面胶固定在环保铝膜层上。4根防水海绵条形成了防水部,防水部的中央形成了一个凹部,用于放置药物。将3根吸水海绵条放置在凹部内,分别紧贴左侧、下方及右侧的防水海绵条设置。吸水部的中央设置一个药物袋,从而得到本实用新型中的防水敷药部件。
在使用时,将防水敷药部件的药物袋正对于患者的外敷部位,该药物袋内装填有碾成细小颗粒状的皮硝。定位后,用腹带将防水敷药部件牢固地固定在患者的外敷部位上。
3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皮硝外敷能通过腠理透入起到清泻湿热、通达气机、散结软坚、活血祛瘀的作用。皮硝外敷的效果已经被很多研究人员证实,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只有采用有效的外敷方法才是促进患者舒适,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3]。本专利的防水敷药部件将皮硝析出的液体利用吸水海绵吸收掉,不仅解决了患者经常更换衣物的烦恼,而且加上腹带的固定,使敷药的部位固定,强化了外敷的效果。它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①腹带为普通的腹带,购买方便,透气性好,固定效果明显。②防水隔层由3层叠加,配合防水的海绵条,有效且迅速隔离了析出的液体。③吸水海绵具有高吸水性,可第一时间将析出的液体吸收,防止其在防水隔层上的积聚,同时减少了析出液体对皮肤的刺激。④药物袋通常由纱布或棉布制成,温和、刺激小,且渗透性高,不会影响皮硝的效果。⑤本专利减少了患者衣裤受潮变硬烦恼,降低医护人员更换床单的次数,同时也让患者能在保持有效外敷的情况下活动自如,省时省力。
参考文献:
[1]邹胜智,刁攀娅.皮硝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0,39(22):3119-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