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施工企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施工企业

建筑施工企业范文1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发展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化建设脚步进一步加快,建筑施工企业数量成倍增长。然后,作为建筑业作为目前竞争激烈的服务型工程行业,由于竞争的不断加剧,各种不同规模、以及所有制不同的施工企业不断涌现,其中不乏能力与技术偏低的部分中小企业。在这些企业中,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专业的建筑类人才、系统的施工质量体系,容易导致一定程度的安全质量问题,甚至引发严重的施工安全事故,因此,加强建筑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创新能力、技能素养、从而保证企业可持续的发展是当前整体行业的关键问题。

1建筑施工企业现状

1.1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较低

在部分兼职施工企业管理中,特别是部分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过于注重经济效益,缺乏内部科学合理的管理,不利于企业整体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其一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素质层次不齐,管理方法、管理理念不统一,在处理决策时考虑不够周全,缺乏对企业发展的科学认识,特别是部分企业对经济利益的过分追求,容易导致一些隐性问题。其二就是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对施工安全、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工期等方面要求严格,而没有制定切实有效的企业管理制度和施工流程规范,以及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奖惩方案。从而导致管理上存在漏洞,以及对员工奖惩问题考虑不周,缺乏激励手段,容易出现消极怠工的情况。以上两点是当前建筑施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普遍问题。

1.2建筑施工队伍素质问题

在当前建筑施工企业中,除部分企业管理上的问题外,其施工队伍整体素质仍是当前企业管理的根本问题。部分企业施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特别是建筑专业类人才缺乏,甚至部分管理人员也只是拥有长期施工的经验,缺乏对专业建筑知识的学习。其次,施工人员不具备相关专业技巧,只属于简单的卖力气,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整体效率不高,缺乏有效的质量保证。这就需要建筑施工企业加强专业人才的培训,来避免整体队伍能力不足导致的施工程序混乱,对建筑材料等情况了解不足等等问题,从而提高建筑施工质量,确保项目安全。

2建筑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分析

2.1健全组织结构、提高运营效能

作为一个企业,合理健全的组织机构,是企业管理、责任分化、优化资源配置等环节的主要保证。当前部分企业只设置财务、上层管理队伍等基础组织机构,因而导致管理上存才很多漏洞。要保证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各建筑企业就需要健全机构,从财务、人事、行政、施工各方面来完善组织结构,保证企业人事管理上的激励性、行政管理的日常性、施工管理的安全性、财务管理上的严谨性,使企业有效的整合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运营效益、员工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其次在健全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各企业需要注意防止机构盲目庞大,出现人员过多、责任划分不清等问题,以保证各部分的正常运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增强自身竞争力。

2.2严格控制成本、合理调配资金

就企业而言,同过合理运营不断增加企业利润,是每个企业发展进步的主要动力。在建筑施工企业,由于目前行业竞争激励以及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影响,利润逐渐降低,引发了新的生存问题。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在加强内部财务管理的同时,通过有效的市场考察,结合施工材料价格、管理费用开支、以及合理的资金预算来科学严谨的进行资金调配。在成本控制上,企业需要针对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分析,并制定可行的项目成本计划及预算。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建筑材料以及人力是项目资金的主要流向,因此,企业在这些方面应该加强管理,并针对设备及材料深入市场考察,选取价格合理、质量有保证的企业建立供应关系,来控制成本支出,提升施工项目的利润水平。

2.3提升创新能力、增加核心竞争力

在当前社会大环境下,对建筑施工企业需求增加,其建筑质量等方面要求也越来越高,如:设计新颖、项目质量、施工工期、使用寿命等。因此,传统的建筑施工理念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各企业必须拥有更高、更新、更有特色的工艺及技术,才能保证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建筑施工企业要针对目前信息化建设的特点,不断引进新技术,让办公智能化、施工机械化、管理科学化。其次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让企业管理更直观便捷,避免各数据提取、项目施工状况、材料使用情况等出现漏洞。所以企业应通过各项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提升项目施工效率以及质量。人才创新。企业要发展,需要不断引进行业人才,从管理、技术能力、专业水平等各方面,加强人才引进速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让项目施工更合理,从而提升企业运营效率,来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其次,企业应加强企业内部员工培训,多进行专业知识的灌输,通过专业人才来带动普通员工技术上的进步,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素质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2.4中小企业联合、提高整体竞争力

在当前建筑行业里,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乏巨头级、航母级大建筑施工企业,而中小企业之间的兼并与联合越来越多。就部分中小建筑企业来讲,要提高企业生存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需要加强企业之间的联系,进行优势资源整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针对各企业的优势特点,从项目承包、项目施工等具体方面入手,通过企业之间的联合以及合并,来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从而保证企业在建筑行业的激烈竞争环境下得以生存,并求得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企业是推动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是保证人们生活硬件设施建设的关键。在当前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建筑施工企业要保证自身生存以及持续稳定的发展,就需要企业针对施工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其次建筑施工企业要根据行业发展及社会建设需要,严格企业自身管理、规范经营理念,走深化改革,不断创新的发展道路,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成长自己。最后,建筑施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加强企业之间的联合,通过合理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自身生存能力,才能保证在日益剧烈的行业竞争中生存下去,提升企业经营效益。从而促使建筑行业整体快速、健康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李书伟 单位:河北省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况与策略[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38(2):323-326.

[2]胡望伟.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J].价值工程,2013,(31):93-94.

建筑施工企业范文2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施工企业;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建筑行业的发展十分迅猛,在建筑施工中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涌现,并在工程施工被广泛推广应用。对于工程施工而言,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无疑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如果建筑企业中的具有丰富经验的施工人员和能力水平较高的管理人员流动率过大,势必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工程施工的进展,进而制约企业发展。

一、施工企业存在的管理问题分析

(一)人力资源管理薄弱

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还相当薄弱,根本的问题在于缺乏科学合理制度,缺乏合理的、有效的、适应于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体系。一些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还仅仅停留在劳动工资管理的层次上,没有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没有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及办法等。这种薄弱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不但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国有施工企业的中、高层骨干正在向民营企业流失,从而带走了他们的经验教训以及业主和市场,还间接影响了项目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以及员工素质的提高,尤其是项目经理的素质有待提高。

(二)资金、物资管理混乱

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章不循,相当多的施工企业尚未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施工企业对于机械设备、材料等方面的管理,也存在突出的问题。如在建筑材料的采购方面,缺乏系统的管理制度,没有科学可行的采购供应计划,不能做到依据管理会计方法来合理确定经济合理的采购批量,采购批量和批次的确定缺乏科学的依据。个别采购人员为了“拿回扣”而超额采购、乱采购的现象比较突出。对建筑材料的保管、供应和处置未能建立科学可行的制度。另外,许多施工企业建立了内部租赁公司或租赁站,对机械设备、周转材料等,实行内部资源市场运作,总体情况是好的,但突出的问题是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比较薄弱,隐患较多,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比较突出;周转材料的丢失、缺损比较严重,亟待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三)项目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不考虑使用成本的管理,严重的影响了施工企业的盈利能力,削弱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成本控制观念不强

虽然绝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对成本控制的意义有深刻认识,并且各有一套管理办法,但是全员参与,全面、全过程控制的系统控制观念还不强,还停留在堵漏洞阶段,即堵材料、设备采购、工程分包、劳务分包、非生产性开支等漏洞。对一些潜在的影响工程项目成本的因素缺乏深刻认识,没有强手腕、硬措施。技术革新对利润增长贡献的价值认同度还比较低,对施工部署、施工组织对成本的重大影响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等。

2、缺乏科学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和方法体系

许多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成本核算制度,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过于简单,人为地简化了成本核算环节,或是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不配比,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不对应,不能满足成本分析和考核的需要。成本管理制度缺失,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制度等得不到有效地贯彻实施。

3、全员成本意识差

领导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轻视成本降低的重要性,成本决策随意性强,不惜以提高成本为代价争创名优工程;员工由于责任成本分解不到位,奖罚不明确,在工作中不注重精打细算,损失浪费较为普遍。

(四)考核奖惩环节的问题

大多数施工企业,尤其是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缺乏对项目组成部门以及人员的绩效考评体系,项目实施过程中未能采用科学的考评制度和方法及时地做好考评工作,严重影响奖惩工作,还容易造成许多“后遗症”。即使项目竣工后,一些施工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决算工作较为滞后,应缴的各项费用无法清算,账目不清,责任不明。由于绩效考核不及时,项目完工后的费用控制常常被忽视,费用超支现象时有发生,对项目效益影响较大。此外,项目绩效考核存在奖罚不对等的现象,国有企业重奖轻罚、只奖不罚的现象较为普遍。这种奖罚不对等,实质是企业缺乏科学公正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利于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必然损害企业的长期利益。

二、解决方法的探讨

(一)强化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如何有效地开发和科学合理地管理人力资源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目前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尤其需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针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和方法:人力资源规划与设计方法、人力资源甄选与配置方法、人力资源招聘培训与开发方法、人力资源激励方法、人力资源绩效评估方法、薪酬管理方法等。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有其自身的特点。

(二)加强资金与资产管理

资金是企业资产的货币价值反映,是企业生存的血液。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资金管理的范畴和方法主要包括:

1、资金需求量的预测

施工企业是资金密集型的企业,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由此形成大量而繁多的物资财产,必须在对这些资金资产的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的支出渠道也比较复杂,其资金需求除可以按照一般方法预测外,也可以根据发包方的概预算和以往本企业的经验比例(如毛利率、间接费用比例等)来确定。

2、收入的管理

取得收入是企业经营的目标,也是企业资金的流入。施工企业收入管理的目标在于扩大边际贡献且加速资金回收。常用的管理方法包括本量利分析、保本分析、边际贡献分析、敏感分析等。而对于加速资金回收的管理方法主要体现在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策略如合理制订信用政策等。

3、成本的管理

现代管理的总目标是改进成本信息质量、内容、相关性和及时性。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根据施工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控制、跟踪、分析和考核等管理活动,以达到强化经营管理、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提高成本核算水平、降低工程成本、实现目标利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目的。由此可见,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企业积蓄财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三)改进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的目标在于以合理的成本保证质量符合既定标准。这就要求对产品的研制、设计、生产、售后服务都要进行全面质量控制,以使缺陷在产生之前就被消灭。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该环节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的成败。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经常会遇到大量的质量分析和工程质量评价问题。采用因果分析法可以清楚地表达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把所分析的问题变成结构图形,非常直观和清晰;但因果分析图只能对问题进行定性分析,不能判断各因素的影响度;层次分析法是美国A.L.Saaty教授最早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它能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进行有机结合。很多的质量问题和质量评价工作不可能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有的决策过程来不及进行过细的定量分析,只需要做出初步的选择和判断,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系统分析就能够简便而迅速地为决策者提供可靠依据。将层次分析法引入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因果分析法结合起来,它既直观又可测度,思路明确,方法简便。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本文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进行了简要分析,建筑施工企业若想保证职工队伍稳定、减少人才流失、增强企业凝聚力,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立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首先认清企业自身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理解决,使员工心甘情愿地为企业发展奉献自己的才能。

参考文献

[1]严若美.浅议建筑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科技,2009

建筑施工企业范文3

1、建筑施工企业结算中心运行价值分析

结合现阶段建筑施工企业发展中对于结算中心结算模式的应用来看,其在很多方面都发挥出了较强的积极作用和价值,比如对于资金信贷、资金监控、资金信息以及资金结算,都能够进行较好的控制,进而也就能够保障建筑施工企业发展中具备着较为理想的资金配置和应用价值,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现象。具体到相应的建筑施工企业结算中心运行中,其存在的关键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资金应用效益。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顺利发展而言,切实高效提升资金的应用效益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资金应用效益的提升也就可以通过结算中心的相关工作来落实。结算中心能够较好针对企业内部所有的资金进行汇总分析,了解其资金集中后的效果,进而也就能够针对这些所有的资金进行合理调度,确保相应的资金能够通过贷款等形式分配给下属的子公司,进而也就能够达到资金合理运用的目的,这种资金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循环利用的模式,也就能够较好提升了所有资金的利用效率,尤其是对于以往存在的资金闲置问题具备较强的规避效果。(2)降低财务费用。在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中有效运用结算中心进行处理还能够较好节约企业发展中的贷款规模,进而也就能够较好提升其对于财务费用的控制效果,满足于建筑施工企业对于经济效益的追求。以此同时,这种财务费用的降低也就能够规避建筑施工企业出现负债经营的问题,有助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3)提升内部监控效果。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和应用而言,其内部监控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资金运用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而采用结算中心资金管理模式,能够较好围绕着这种内部监控工作进行优化落实,进而也就能够较好提升其监控效果,尤其是对于资金的安全性能够做到较强的保障和优化,确保其能够在监护之下得到有效收支处理,降低出现各类问题和偏差的概率。(4)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具体到建筑施工企业结算中心运行处理中,相应的企业竞争力提升也是其最为根本的一个追求所在,其能够通过上述各个方面的功能实现来规避企业发展中可能存在的各类损失问题,并且也能够较好促使其得到较为理想的资金应用价值最大化效果如此也就能够在未来发展中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此外,这种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还表现在相应的信用等级提升上,通过合理的融资和资金管理,能够较好提升企业的资信等级,促使其能够更为便捷的在银行获取相应的融资,进而达到提高竞争力的目的。

2、建筑施工企业结算中心运行现状分析

基于现阶段建筑施工企业对于结算中心的设置以及其具体的落实来看,其虽然存在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价值表现,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和障碍,这些问题也就需要在未来发展中引起高度重视,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金集中效果不理想。在当前建筑施工企业结算中心工作执行中,其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相应的资金集中效果不佳,很多企业都存在着多头开户的现象,该问题的存在也就明显会影响到结算中心的调度效果,导致其协调性存在一定的干扰,很多资金都得不到及时全面的调度,进而也就形成了一些资金的闲置问题,导致其资金应用效率降低,可能会产生效益降低问题。(2)筹资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而言,资金来源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而在该方面的落实处理中,结算中心在现阶段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为当前其可供选择的筹资渠道确实有限,这也就导致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容易进行自筹资金,这也就很可能出现负债经营的问题,不仅仅存在利率较高,带来较大资金损耗的现象,还可能会因为相应经营不善带来企业发展困难,需要引起高度重视。(3)内部资金分配不合理。在建筑施工企业结算中心工作过程中,其还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内部资金分配不到位的现象,这种内部资金分配方面的问题主要就是相关资金分配没有严格按照相应的分公司实际需求进行处理,导致其资金的处理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进而形成了资金的浪费现象。此外,这种内部资金分配方面的问题还表现在其难以形成较为理想的竞争机制,分公司没有较为理想的竞争意识,进而也就难以形成快速发展的效果。(4)内部考核评价机制缺失。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结算中心运行过程中,其存在的问题还表现在相应的内部考核评价机制的不健全方面,这种考核机制的缺失也就很容易带来较大的局限性,难以形成较为理想的管控优化效果。这种考核评价机制的缺失不仅仅会导致结算中心自身工作效能的降低,还极有可能会造成其难以形成理想的决策参考效果,进而也就同样会干扰到结算中心的工作价值效果,甚至影响到建筑施工企业的有序发展。

3、建筑施工企业结算中心发展完善措施

建筑施工企业结算中心的运用确实具备着较为理想的积极作用效果,这种结算中心的有效发展也就需要围绕着相应的问题进行优化,促使其能够切实在建筑施工企业发展中创造应有的加值效益,相关完善和优化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1)明确结算中心职能。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结算中心的运行发展来看,为了提升其工作效能,必须要首先明确其工作职能,这种工作职能的明确主要就是为了较好促使其能够围绕着自身的工作进行落实,最终表现出相应的工作实效性。从实际工作中来看,结算中心首先应该具备金融中心的职能,其能够对于所有资本进行有效管理和调配,提升资金应用价值效果;其次,还需要促使其体现出信息中心的作用效果,能够较好围绕着各类经济信息进行分析,促使其能够为决策提供较强参考价值;最后,结算中心还需要具备投资中心的职能,能够针对所有资金的使用进行优化,逐步提升其资金应用效益。(2)拓宽筹资渠道。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结算中心相关工作的落实来看,其比较核心的工作任务还需要放在筹资渠道的拓展上,相应的筹资渠道拓展需要相关人员尽可能地了解企业可以从哪些方面获取资金,这些资金的来源必须要可靠,并且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经济性效果,杜绝随意进行自筹资金的现象产生,避免盲目性问题的出现。(3)完善管理体制。在建筑施工企业结算中心发展过程中,较好完善相应的管理体制也是比较核心的一个要点内容所在,其需要围绕着相关职能进行细化,确保相关管理制度能够较好指导各个工作人员的任务落实,保障资金的管理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能。此外,这种管理体制的完善还需要促使其表现出较为理想的奖惩效果,进而也就能够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升工作水平,当然,这也就需要确保相关工作人员均能够具备理想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在资金结算、信贷或者是出纳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作用效能。(4)优化风险管理。对于今后建筑施工企业结算中心工作水平的提升来看,还需要着眼于相应的风险问题进行全面控制,这种风险管理工作的落实也就需要有效分析资金管理和调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因素,进而详细分析其影响机制,采取恰当的预防手段予以规避,保障资金管理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综上所述,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而言,资金方面的管理和控制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资金方面的管理依托于结算中心进行落实是比较重要的模式之一,其确实能够较好提升建筑施工企业发展速度,规避以往建筑施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资金浪费现象,促使资金的调度和应用能够满足于建筑施工企业未来发展的需求。

作者:朱勇 单位: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蔡云.现代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完善[J].建筑经济,2007(09)

[2]曾江涛.实行内部结算中心模式加强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刍议[J].中国总会计师,2010(03)

建筑施工企业范文4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成本管理

一、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对象及原则

(一)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对象。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就是工程项目,建筑施工企业一般承包多个项目,有些工程规模大、工期长,有时可能会有若干个类型相同的单位同时施工、交叉作业;所以,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根据企业施工组织特点、所承包工程实际情况和工程价款结算办法来确定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对象,同时也可以根据与施工图预算相适应的原则来确定。

(二)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原则。

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时,应当把各项费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在工作当中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节约原则。

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工作过程中,第一原则就是减少在施工过程中各项资源的消耗,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三个方面,工作中要确立成本与费用的开支范围、开支的标准以及相应的财务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监督,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优化工程施工方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2、动态原则。

该原则是指在成本控制工作中,要经常不断地将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进行比较,如果在施工中出现了差异,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在项目进行中做到实时监控与纠错,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3、目标原则。

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控制、分析、考核的各个环节都必须贯彻目标成本管理。通过目标成本体系的建立,形成一个全企业、全过程、全员的多层次、多方位的成本管理体系,以达到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目的,

4、全面原则。

全面原则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成本控制工作中应该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活动。那么,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实行全面原则,就会形成成本控制人人有责,明确责权利,成本控制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才能更好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二、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企业的成本控制,必须要在节约工程预算,保证利益的同时,提升整体工程的质量。现阶段,由于施工企业在成本控制中存在各种问题,对于工程质量的提高、企业目标利润的实现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一)成本管理意识薄弱。

现今市场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行业内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是有一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对成本控制的意识依然十分薄弱。很多企业认为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工期的长短、投标竞标以及工程质量,忽略了成本控制的差距会给企业的竞争带来巨大影响;有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对于成本控制是什么不理解,一味地压缩成本,偷工减料,认为这就是成本控制,从而带来工程质量的下降,这种行为势必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成本控制体系不完善。

现阶段,企业在进行工程建设时,都会建立起一个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比如,施工现场要建立现场监督管理体系,材料、施工成本控制的规章制度等。但是,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而言,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我国建筑行业企业起步较晚,在成本控制管理方面的人才比较紧缺,要进行成本控制要采取先进的管理手段还存在很多困难,就算有一些企业管理水平较为先进,也已经建立起相应的成本管理体系,但是还会存在成本控制范围不够全面,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水平及力度往往不到位,这就会导致实际的施工成本远远大于计划成本。

(三)成本控制方法不科学。

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控制水平低下,从而影响了企业目标的实现。在这过程当中,还存在着成本控制方法的不科学,例如在有的企业里,在进行成本控制时,仅仅关注当前的短期利益,而忽略了企业的长远利益,这可能就会导致企业在投资之初成本的增加。这样的成本控制工作是缺乏长远性和战略性的。另外,就我国当前建筑工程管理的技术方面来看,由于方法的落后以及不科学,企业进行技术分析与经济分析时相互脱节,最终导致企业更大的经济利益损失。这些不科学的现象,在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中普遍存在,存在于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中。

(四)成本管理人员构成层次差别大。

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有适合的项目管理人员以及专业的成本控制人员对成本控制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但是,在我国现阶段,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层次不齐,有些人员专业水平较高,而有些管理人员则工作经验较少,对于工程整体没有具体的把握,以至于到了施工的后期,就会出现实际支出超出预算很多,不仅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反而由于时间紧迫增加了补救的难度。另外,建筑施工企业由于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工作岗位也缺乏稳定性,加上偶尔在工作交接中出现失误,各个部门欠缺沟通,这些也会导致企业成本的增加,然而这些成本在之前是无法进行合理预计的。

三、提升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增强企业管理人员成本管理意识。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成本控制水平的高低是建筑施工企业经营发展的关键因素,必须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那么,就必须从思想上解决根本问题。所以,想要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必须从企业全体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上着手,首先企业应该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加强成本控制理论的学习;其次介绍一些国内外的典型案例,让大家切实感受到增强企业成本控制水平带来的变化,包括企业和自身的利益的增加;再次在增强管理人员控制成本的基础上,还要以企业效益最大化作为目标,保证工程质量,努力降低成本,为企业获取更多的财富。

(二)完善成本控制体系。

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建立起科学合理有效的成本控制体系,这既可以保证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顺利进行,也是企业实现财富增加的基础工作。要完善成本控制体系,在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必须建立目标责任制度。首先确立成本控制的目标,编制计划,在准备阶段先明确各个部门工作任务及责任,将计划落实到每一位人员身上,同时确立切实可行的具体工作目标,制定企业整体的及各部门的监督和管理措施;在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结束以后,将成本控制的实际结果与计划对比,进行成本分析与考核,将考核结果与个人利益挂钩,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各部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自觉自愿地执行成本控制目标责任制,完善和加强成本控制体系。

(三)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只有保证工程的质量,才可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施工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时候还必须要做到保证质量,虽然为了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要花费一定的支出,但这是为了提升成本控制的效果必须花费的。在施工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工程项目技术质量检验人员和施工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与业务素质,切实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严把每一道工序的质量,提高工程质量的合格率,节约所有不必要的支出,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水平。

(四)加强成本组织管理。

施工企业要加强组织管理,首先就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统一强化团队思想,向每一位人员传达企业的敬业精神以及强调安全意识;其次还要根据工程的性质不同以及具体要求的不同将工程施工人员进行分类组合,为施工管理做好基础工作,在上岗之前进行培训与考核;再次还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组织专门的人员在施工进行中进行定期以及不定期的检查;最后还要做好工程项目的施工材料管理,指派专门的人员负责,根据施工场地、规模、材料的种类、数量进行专门的分类管理,建立健全材料的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进行了有效的成本组织管理,为开展具体的成本控制措施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五)加强成本控制的管理和监督。

加强成本控制的管理与监督工作,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成本管理工作,可以保证工程质量和提升企业的整体经济利益。建筑施工企业在具体施工中,对施工的进度和成本的发生进行同时监督,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监督,使成本控制工作能够扎扎实实地落实下去;同时,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还要经常进行沟通,各部门的沟通的越顺畅,各个环节工作衔接得越顺利,使得成本控制工作越能顺利开展;最后在实施成本控制具体措施的同时,还要不断地优化管理的成本控制措施,与时俱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做好成本控制工作,才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才能有效地降低成本,增加企业利润。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成本控制在建筑施工企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强化成本意识,努力对成本进行控制,并积极发现解决企业在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工作不足之处,把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充满活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李玉军.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2.

[2]龙满初.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措施[J].广东建材,2009.7.

[3]史碧瑶.建筑项目的成本控制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4.

建筑施工企业范文5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纳税筹划;研究

建筑施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重较大,所以在纳税筹划研究上取得成果,对我国经济发展,特别对是经济全球化后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带来不少经济效益。建筑施工企业业务特点是,其涉及的税种较多,且每个税种税收特点征税范围不同。我们研究建筑施工企业纳税筹划时更要全方位,关注到其业务活动范围的变动。

一、纳税筹划的定义

纳税筹划是一种财务管理活动。它是对企业筹资、投资、经营等涉税环节进行提前筹划,目的是减少税负,最终目的是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其一切活动的依据是我国现行税法和其他相关法律。

二、纳税筹划的特点

(一)合法性。合法性是纳税筹划的本质特点,也是首要原则。强调这一点是由于实务中存在不违法却不被政府提倡的行为,这一样不满足纳税筹划的特点,不能称之为有效筹划。

(二)预见性。纳税筹划发生在筹资、投资、经营活动之前,计划和安排企业纳税规模和方式等。所以需要提前进行纳税筹划,事后筹划就是去了意义。

(三)筹划方式多样性。纳税中,不同税种、纳税人、纳税内容、税率、纳税时间、地区政策存在差异,这也是纳税筹划方式多样性的原因。

(四)收益不确定性。纳税筹划具有超前性,但是不能有明确的计划。

三、建筑施工企业涉税情况分析

建筑施工企业的活动从承包、施工到完工交付,经营活动的主体是工程项目。由于不同资质的企业通过投标承包,建筑施工企业经常在异地施工、劳动用工活动性大、没有统一定价。他的特殊行业性质决定了其建筑工程周期长,施工期间资金占用时间长。

建筑施工企业涉及的税种包括:契税、营业税、印花税、教育费附加、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城市建设维护税等。其中筹划空间比加大的税种包括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土地增值税。

四、建筑施工企业分税种的纳税筹划

(一)营业税

建筑施工企业主要缴纳营业税,它的征收不同于增值税,可能会存在重复纳税。所以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纳税筹划,我们要建立完善的会计处理制度,紧密安排计划经营活动。也可以从订立合同入手,利用税率差节税避税。

(1)通过降低营业额的纳税筹划。不论采取何种承包方式,施工方工程中所需原材料等价款计入营业额,需要缴纳营业税。如果能降低原材料等所需物资价款,建筑施工企业就能减轻税负。最常见的方法是施工方与材料提供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得到尽可能低的材料价款。通过这种方法取得的材料价款会比建设方直接在市场上购买的价款低很多。

(2)利用纳税义务发生时间进行的纳税筹划。在工程结算方式选择时,应尽量将确认时间推后。这样的好处是,推迟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就能将资金更合理的利用起来。比如,收到预付款项时间一般较早,可能交易实质尚未形成,那推迟工程结算时间,对企业来说就能递延营业税税款缴纳。有利于企业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

(二)企业所得税

(1)固定资产的纳税筹划。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用到的大型机器设备较多,它的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占较大比例,所以对固定资产进行纳税筹划是其纳税筹划的重点。固定资产的最终去向是将其资本化,研究时主要从折旧的几个方面入手。因为折旧最终计入成本,直接影响利润。

固定资产净残值也会影响税负。我们进行纳税筹划时,应考虑减少净残值,这样就能更多的计入成本,降低应纳税所得额,减轻税负。

(2)存货计价方式的纳税筹划。存货计价方法一般包括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等,企业存货计价方式的选择一般以商品价格为依据。当通货膨胀,材料价格上涨时,采用后进先出法,这样,产品生产成本加大,应纳税所得额减少,从而减轻税负。当通货紧缩时,材料价格下降,企业选择先进先出法税负最低。因为这样能加大产品生产成本,降低应纳税所得额,减轻税负。在通货膨胀中采用不同存货计价方式,企业的税负从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依次降低。所以,在适当的时候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式,是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重要思路。

(三)土地增值税

建筑施工企业签订建房项目,将房屋建成后,若直接销售就需要缴纳土地增值税。为了节约税金,建筑施工企业可以与确定购买方的前提下,与购买方签署代建合同。那建筑施工企业的行为就是代建,是代替购买方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不需要缴纳土地增值税。代建行为而取得的劳务收入属于“建筑业”,按3%缴纳营业税。其税率明显低于土地增值税,税负得以降低。

(四)增值税

增值税纳税筹划空间大,比如可以利用运输费用进行纳税筹划,或者利用供应商选择、税收优惠政策和销售折扣方式。

五、建筑施工企业纳税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一)建立良好的风险预警机制。企业的经营环境复杂多变,常会发生预料外的状况,风险随时可能发生。作为经营者,要有正确面对风险的心态。要做好风险防范和预警方案,在出现问题时,能够积极应对,尽可能减少因为风险造成的损失。如果企业在核算安装工程营业额时不将设备价款扣除,就没有充分利用税收优惠造成多纳税。由此可见,企业的一些会计处理方法,对税收政策的解读都影响着纳税筹划,由此带来的风险又直接影响企业利润。所以进行纳税筹划时,应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以提高企业经营利润、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的。这样才能降低经营风险。

(二)保持筹划方案适度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如果筹划方案只注重眼前利益,没考虑到长远发展趋势,就会使纳税筹划失去其原应有的效用。所以要把握税收政策的发展和趋势。当政策改变时,我们能及时做出应对,改变原有方案,才能减少损失。

纳税筹划还要求可操作性。纳税筹划不是一个专门部门的职责,它贯穿在生产经营各个阶段。当税务人员计划安排好方案后,要求每个部门齐力配合。所以,方案要简单易懂便于操作,还要求考虑机会成本。不能单纯为了筹划纳税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所以制定操作性强的筹划方案,即节税又不会产生大量人力物力耗费。(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 燕超.纳税筹划风险的防范与管理[J].当代经济,2008,(3):116-117

[2] 焦海仙.建筑施工企业涉税问题研究[J].财税金融,2011,(12下):72

[3] 杨军.企业纳税筹划及其风险管理研究[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42

[4] 刘桂花.论如何加强建筑业营业税纳税筹划[J].财务与管理,2012,(11):21

建筑施工企业范文6

关键词:建筑企业;BT;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2-0016-02

一、BT的内涵及特点

BT是英文Build(建设)和Transfer(移交)缩写式,意即“建设―移交”,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基础非经营性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指一个项目的运作通过项目公司总承包,融资、建设验收合格后移交给业主,业主向投资方支付项目总投资加上合理回报的过程。因此,BT模式有别于普通的工程施工,本质上是一种资本运作的投资行为。

与普通的工程施工模式和其他项目融资模式相比较,BT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BT模式一般适用于政府基础设施非经营性的项目或不适于由非政府部门经营的基础设施项目;二是政府利用的资金是非政府资金,是通过投资方融资的资金,融资的渠道可以是银行信贷资金,也可以通过其他融资渠道筹集,资金来源可以是外资的也可以是国内的;三是BT模式是一种新的投资融资模式,BT模式的重点是B阶段即项目的建设阶段,项目投资方需在此阶段完成项目的投资建设并筹集所需的资金;四是与其他项目融资模式比较,BT投资方在移交时不存在投资方在建成后进行经营,获取运营收入这一阶段,不存在运营期风险;五是政府按比例分期向投资方支付合同的约定总价,即回购款。

二、BT模式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从BT模式在我国发展的过程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于对BT模式尚没有统一的界定,项目合作双方往往对BT模式的认识不统一,对项目运作过程中双方的权利和责任也难以形成一致意见,进而导致项目运作过程中合作各方互相推诿责任,无法在约定的期限内如期完成项目建设。二是项目运作过程中合作双方往往无法确定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尤其是作为政府方往往无法提供有效的回购担保,致使投资方承担更大的风险。三是缺乏统一配套的法律规范,尤其是规范合同的指引,致使项目在运作过程中出现问题时,缺少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使项目运作陷入僵局,最终不得不以失败而告终,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三、BT模式运作实例分析

为解决资金紧张和项目管理经验不足的问题,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决定该项目采取BT模式进行投资建设,并于2013年开始选择合适的投资方,经过对建设市场各类投资方多方的调研考察,2013年末最终通过招标方式确定国内某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集团作为该项目的投资建设方。

该项目的主要参与方包括:(1)发起方,市地铁公司。接受政府委托负责该项目建设期间的施工监管,并负责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2)投资方,国内某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集团,主要负责项目公司的组建,并负责筹集项目公司建设项目所需的资金。(3)项目公司,由该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集团独立出资组建,主要负责项目的施工建设管理,确保项目的安全、质量、进度受控。(4)该市政府,主要负责协调地铁公司和项目公司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负责解决回购款项的资金来源。(5)施工建设方,该项目的施工建设方都来自于该建筑施工企业集团所属的子(分)公司,具体负责项目现场的施工管理。

除以上主要参与方外,该项目还包括监理设计单位、物资设备供应商、社会中介机构等其他参与方。

项目的组织筹备阶段。该项目合同签订后,该集团立即组织筹备该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组建项目公司,并落实建设投资资金来源。投资公司的人员主要是由该集团内部熟悉当地建设市场的管理人员及熟悉地铁施工的技术骨干组成,并考虑到BT项目的特殊性,该集团加强了法律、财务、投资方面的人员力量。该项目的建设资金由该建筑施工企业集团 IPO上市所募集的资金解决。

二是从集团内部选择施工建设方,该项目的施工建设方全部由该集团内部有着多年地铁施工经验并有突出业绩表现的子(分)公司组成。

从该项目具体的运作过程来看,该项目与其他国内BT项目相比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项目投资建设规模巨大,对投资方的要求严格。该项目投资规模在90亿左右,如此大规模的BT项目在国内还是比较少见,因此该项目对投资方的资金实力、施工管理能力、是否具有BT项目运作经验等方面的要求都非常严格。项目发起方最初的选择范围基本上是国内排名前几位的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集团。

第二,项目的施工建设方全部由投资方从集团内部选择产生。与一般的BT项目施工建设方由项目公司二次招标产生不同,该项目的施工建设方由该建筑施工企业集团从集团内部选择产生,选择这种方式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1)投资方对企业内部各子(分)公司的施工技术能力的了解更加透彻。由于都来自于同一企业集团,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项目公司和施工建设方的沟通协调效率较高。(2)如果采取二次招标方式,程序较为复杂,项目公司需对每一家参与投标的施工建设方的施工技术能力进行调查评估,时间上无法满足项目的工期要求。

第三,BT项目合同内容非常详细,对合作双方风险分担机制进行了合理的界定。从最终双方签订的BT建设合同内容来看,合同的条款非常具体,涉及到该项目的建设模式、双方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投资方的工作范围、合同价款的支付、项目的投融资、项目用地等许多方面,基本上该项目在运作过程中能涉及到的环节和容易出现纠纷的地方在合同中都有所涉及。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双方在合同条款的确立过程中一直坚持一个重要原则即对风险的合理分担,特别是在合同的风险分担方面避免了许多项目将风险过多转移给投资方承担这样一个误区,而是通过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由合作双方分别承担相应的风险。

第四,项目的物资采购由该集团内部的物资采购(分)公司负责,从全国范围内选择具有实力的物资供应商统一采购,这种物资采购方式确保了物资的质量,由于物资实行集中采购,材料的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

第五,项目投资的回收模式非常特别,投资方的回购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一般认为,BT项目的回购期应发生在项目的建设期完成以后,由发起方按照双方约定的回购基数向投资方分期支付。而该BT项目最大一个特点是该项目的回购在建设期就开始,根据项目双方签订的合同,发起方按单项工程分阶段、逐次向投资方支付项目价款,于每年12月25日前支付当年完成单项工程量的一部分,于次年第一季度内再支付一部分,最后一部分在缺陷责任期满后付清。根据这一条款,项目投资方的回购在项目建设起就开始,回购风险相比传统的BT项目运作模式大为降低。此外与一般的BT项目的合同价款内容相比,该项目的合同价款中包含了投融资费用,投融资费用主要由项目公司自有资本金要求的合理投资回报以及建设期内资金占用额的利息组成。

第六,项目管理机制科学,运作效率较高。该项目的管理机制比较科学,根据双方在合同中的约定,在运作过程中,发起方主要负责协调项目公司和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公共事业公司之间的关系,同时负责项目安全质量的监督,并不具体参与项目的微观方面的管理,对项目公司的日常管理不进行任何干预;项目公司最重要的职责是负责项目的施工建设,负责施工组织计划的确定,重大施工技术方案的研究和确定,投资资金的筹措与使用等几个方面。由于合作双方职责界定清晰,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合作各方均能够按照各自的职责履行职能,项目的运作效率较高,项目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困难和问题往往在较短时间内都能得到解决。

从该BT项目的成功运作看,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总结和借鉴:

其一,审慎的选择合作对象,是BT项目参与各方都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从该项目的参与方来看,项目的投资方是我国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集团,无论是资本实力还是施工管理都具备很强的实力;项目的所在地政府财力较为雄厚,城市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财政收入近年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并且该城市是我国最早开始改革开放的地区,地方政府思想解放,城市建设管理规范。项目双方的这些优势都为项目的正常运作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