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考试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交通考试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交通考试题

交通考试题范文1

关键词:广播 移动 多媒体

微博、手机通信的勃兴,使得“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悄然到来。技术的进步令人眼花缭乱,依赖于技术进步的多媒体整合目前并未形成一个严谨简洁的概念,但毋庸置疑的是,我们正面临着人类社会信息手段多元化的集成时代。新媒体展现的交互性、全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变。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使传统媒体在很多方面相形见绌。

“多媒体”的最大亮点是“新媒体”,这个“新”相对传统媒体而言,其表征是能对大众提供个性化的内容,将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又可以同时进行点对点的交流。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判断就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一、传统广播的多媒体生态

一种媒介借助另一种媒介达到交叉传播和整合互动,从而扩大自己的影响,获取更大收益,这是当下很多媒体多媒体发展的最基本的操作方式。面对互联网、多媒体,绝大多数传统媒体最直接想到、也最容易做到的是:迅速搭上顺风车,上网上线,将自己的实体内容直接上网。

目前广播业正处于历史上独一无二的转折点,受众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拥有了不同形式的收听选择,单单在网络上,我们就已经能够收听到众多国家网上电台的广播。今天的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以说,主动对接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多媒体时代,已经成为传统广播生存与发展的不二选择。

二、传统广播的多媒体生存

传统媒体向多媒体转型,不能偏离媒体属性。多媒体背景下的内容生产,要适合不同受众、介质、终端的传播特性。向多媒体转型,就要把传统媒体的“信度”(公信力)、“深度”、“高度”优势与新媒体海量信息的“宽度”、“速度”、“互动度”相结合。

传统广播与新媒体进行多平台、多方位、多渠道的深层融合,短时期内既可在自身领域有所发展,又可形成集约化的宣传优势和运作模式。新媒体为广播受众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参与和交流平台;而传统广播在新技术的支撑下可以建立这些平台,进一步满足受众的需求,丰富媒体的信息采集,还可把原先单一的广播内容置于不同媒体形态和渠道中,寻找、激发、满足受众的需求,进而拓展媒体产业链。

“内容为王”永远都是广播的立命之本,只有内容符合新媒体的特征,才能焕发广播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由于传播手段多样化,同一条信息可能会被多家媒体、多种媒体同时报道,而且会有多种多样的解读方式。在信息共享的今天,媒体内容的竞争已经从信息竞争发展到观点竞争、到表达方式的竞争,亦即从物质信息的争夺上升为智力设计的比拼——你可以不拥有独家的信息垄断,但你必须有更符合自身传播规律的解读和评论方式。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受众更高层次的需要,也会提高广播媒体的品质、地位和影响力。

三、交通广播的多媒体发展路径

无锡交通广播总结了多媒体时代的媒介三要素“WHO”:W(What),我们的目标受众究竟需要什么;H(How),以什么方式向最适合自己的目标受众传播信息;O(Online),随时随地以在线的状态应对受众需求。依据这个范式,无锡交通广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举措实施多媒体发展战略。

1.运作理念上树立多媒体思维

面对移动人群,交通广播将“受众”观念转为“用户”观念。这些用户年龄偏轻、知识水平较高、思想活跃、行事开放、思维开阔、参与感强,对新技术极其敏感,互联网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为这些用户服务,就必须契合他们的活动特点和心理需求,兼顾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边听边聊边参与的广播新形式。交通广播整体的运作语境必须和目标受众(用户)保持一致,用相通的语言诉说受众感兴趣的内容,以让受众产生共鸣。

多媒体理念的精髓,不能仅停留于对技术设备的谙熟上,更在于对互联网时代民主、开放、平等、互动精神的把握。只有具备这样的理念,才有可能探索传统广播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交通广播有充分的理由在这一方面走得快一点,做得好一点。

节目设置要与受众(用户)的行为习惯最大限度地无缝对接。交通广播听众的需求是,在有限的移动空间,在到达目的地之前,通过最便捷的方式,取得所需要的资讯。也就是说,有些内容要具有前瞻性,比如道路交通信息,在车辆出发或到达某处时就应预先了解;有些内容要具有参考性,比如重点新闻资讯,必须在极短的时间里以最简洁的语言告之,方便其随后通过电脑等其他终端进一步选择了解;有些内容只需要伴随性,比如音乐和娱乐,只是为了车内空间的休闲,等等。这其中,严肃时段如新闻板块的设置,都要充分考虑到绝大多数普通车友的车程规律;轻松时段或广告时段的设置,也要顾及车友的收听习惯和耐受力,不能违背听觉美感的原则。即使是主持人吐字换气发声,也需要考虑车厢狭小、空间距离近的特殊性,予以高保真等级的处理。

无锡是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私家车车载人群在高峰期通常的移动时间半径为30~45分钟,我们的节目板块设计即为30分钟资讯滚动加15分钟广告镶嵌。早晚高峰虽然均以资讯为主,但侧重昨夜今晨的大容量提要式信息,方便车载人群抵达办公场所后上网对接,而晚高峰面对刚从信息海洋中解脱出来的受众,此时侧重分享共同的兴趣热点。

此外,由于碎片化所形成的海量信息潮大大稀释了信息的有效性,人们对广播表达形式需求已超越信息本身,栏目已退居主持人(特别是明星主持人)身后——人们不会锁定某频率某栏目去获取单纯信息,更在乎的是由谁通过何种方式陪自己在这个狭小的移动空间度过那一段拥挤枯燥的路程。为此,无锡交通广播实施了重点栏目主持人大循环制,打破以往主持人与栏目的横向勾连,打通早晚高峰,以优秀主持人组合的形式纵向串联,突出明星效应,形成收听期待,使受众获得更及时、更多角度、更多满足感的媒体体验。

2.运作手段上用足多媒体条件

媒体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各种传播方式相互匹配所形成的合力,单一的媒介传播形式已经很难形成竞争优势,特别是以音频为基本传输方式的广播必须由单一媒体向多媒体方向转变。

传统广播融合新媒体,在内容上要重新包装,加上网络链接、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功能,通过网络平台来实现“可视”、“可互动”的个性化广播。而要实现这些,就必须实现广播的数字化,即通过数字化手段来表现音频、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在内容的变革过程中,广播节目由单一的音频形态向集图、文、音、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形态拓展。

无锡广电集团为交通广播投资60余万元建立了两个国内领先的广播多媒体直播室,一个位于本部传媒大厦,另一个位于无锡市公安局交通指挥中心,以光缆连通。目前,无锡交通广播已分别在早晚高峰开通专业交通音视频节目《眼观六路》,同时通过交通广播官方网站“1069车友网”、公共电视频道以及公交移动电视、户外大屏等途径直播,交通广播的主持人整合高峰时段交通信息之大成,深入浅出地生动解读,方便车友出行,协助交通管理。节目内容包括市区及国省干道高清监控、一线交警、交通运管以及交通广播自建的交通网络信息。这一自主交通信息网络包括120辆流动的“1069亲情使者”出租车、100个次干道固定的“公益路况信息点”、众多车友的短信和微博路况。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069微路况”,在无锡交通广播官方微博推出仅仅两个月,就拥有了200名活跃路况“粉丝”,每天提供大量图文并茂、质量上乘的路况信息,极大丰富了广播节目,同时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了有力的工作依据。因此,这一新型手段立刻受到了商家的青睐,广告已被特约至年底,使广播的新媒体触角体现了高回报的市场价值。

利用社会化媒体生产并传播内容是互联网的一大特征。社会化媒体以其平等开放的交流环境,鼓励成员积极参与的激励机制,有效吸引用户参与到沟通中来,形成贡献内容的合力,主动向他人传播信息,从而实现传播范围的最大化。通过对微博的开发利用,受众的黏合度大大增强。移动车载人群的特征表明,微博是符合其知识与技术背景的一种沟通和游戏工具,当我们恰当地将公益路况与此关联时,很容易与受众产生共鸣。另一方面,由于微博对设备和知识的特殊需求,又对受众进行了一轮二度甄别,某种程度上开发出了一批忠实度高、综合素质优的广播“粉丝”,自然容易得到商家的呼应。就受众而言,通过微博参与广播的节目建设,为移动车友提供公益服务,并且在这一平台上还形成了车友与车友的多点交流,这些都是以往所无法达到的媒体体验。

3.运作团队上打造复合型岗位

无锡交通广播不存在单一功能的岗位。传播方式的多样化,适应的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需要用最短、平、快的方式接受更多感兴趣的信息。如何跟进这样的步伐?如何做好这样的服务?需要一支复合型的团队。

一种内容,多种媒体,多条渠道,递进,要求记者是全能型:采访、写作、录音、摄影(摄像)、制作等方面全面发展、采编播一体的复合型媒体策划人。

广播主持人和记者身兼数职,能够为传统广播、网络广播以及微博等新媒体提供资讯。新媒体业态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大大提升,既需要专家型人才,更需要一专多能的“杂”家。有提供纸质文字、电子图文、视频和其他多媒体产品的能力,能在各个工种间自如转换,还要具备随机应变和现场调控的能力,与受众进行很好的沟通和互动。

以无锡交通广播为例,导播中有多位是身兼数职的主持人,即使是日常的导播、热线电话编辑,也承担着路况分析、编辑、多媒体、音视频切换等工作。今年6月,我们推出了“车友求助免费服务热线”,导播间又成为一个面向公众的综合服务平台,接受车友有关接电、拖车、换胎等非事故救援请求,从而成为交通广播面向受众最直接、最生动、也最体现广播人精神面貌的窗口。当然,这一举措不仅得到了强大的后台支持,也收获了非常可观的客户投入,更加提升巩固了无锡交通广播在车友中传统的良好公益形象,形成了多赢的格局。这也正是我们打造复合型团队的巨大成果之一。

交通考试题范文2

 走进金近小学,感受童话魅力 童话教育课题组考察报告

9月22日上午***童话教育课题组全体成员抵达浙江省上虞市金近小学,邵副校长与李老师热情地接待了全体教研组成员。

邵副校长简单的介绍了金近小学的文化内涵、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内社团的基本情况、已取得的一些成就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景,并带领我们详细的参观了金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童话教育馆、金近纪念馆、金近童话园、社团活动中心以及校园的各个角落,并安排我们听了他们的童话校本课程——童话与写作。下午何夏寿校长和课题组成员进行了长达3个多小时的交流,详细的讨论了关于童话教育和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细节,并和课题组成员一起讨论了他刚发表的文章《相信童话》。何校长详细的介绍了金近小学童话发展的三个阶段:童话写作,童话教育,童话文化,把金近小学的成长历程展现在了课题组成员的面前。交流会上,课题组成员积极和何校长交流,提出了许多自己在童话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何校长认真的听了课题组成员的问题,并逐一回答了课题组成员提出的问题。耐心的向我们介绍了金近小学在童话教育中所总结的经验,如环境布置如何彰显童话特色、童心课堂的建设、班级文化中如何融入童话教育等一些列问题,并且和杨校长交流了新教师培养的心得,给课题组成员以很大的启发。

交流会结束后,回到宾馆,课题组成员立刻聚集到一起交流了今天在金近小学的收获,杨校长结合我校现实情况,号召所有老师要积极去寻找我们的童话教育载体,多去询问学校里的老教师,并且让孩子们回家听爷爷奶奶讲故事,积极挖掘属于我们朱家小学的童话故事。并且具体分析了童话教育在德育教育班级建设以及与学科的结合,并再次强调了何校长所强调的,教师要多读童话,这样才能把童话渗透到日常教学以及班级管理当中。

通过这次的金近小学之旅,我们学习了金近小学在童话教育的一些宝贵经验,这对我校的童话教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朱家小学一定会打造成一个童话的乐园,让我们朱家小学的孩子们在童话教育中培养真善美的人格,让我们用童话滋养孩子的童心,打造朱家小学自己的童话世界。

交通考试题范文3

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两者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因此国内外大多数高校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都开设了现代通信网这门课程。对于这些学生来讲,通信网本身就是一个概念比较广,涉及专业知识比较多的内容。学好这门课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的系统掌握专业。

1 课程特点及难点

第一,目前的通信网技术已发展了很多年,他的发展是以一种循序渐变的方式进行的,因为其体系结构及硬件的发展涉及面广、规模庞大、技术复杂,并且由于各地区经济技术发展不平衡,对于通信网性能要求有所不同,会不断出现新技术新标准,为了使新出现技术保持与原有技术的兼容性,又常会导致网络体系结构进一步复杂化,并且目前为止通信网技术仍在不断发展更新。基于这些现实因素,现代通信网形成目前多种网络技术体制并存的混合式结构,而大部分学生所能接触的只是一些主流技术和标准,这增加了通信网课程的讲授和学习难度。

第二,现代通信网课程主要涉及的都是关于网络体系结构的理论内容,其特点主要是繁杂抽象。虽然平时我们都在使用网络,但是绝大多数使用者都无法看到整个网络运行的机制和原理,而通过课程所了解的内容都是细致冗长的协议、规则、语法、语意等,抽象无法与实际联系起来,因此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由于没有切实的环境和动手机会,对通信网很难有一个完整而深入的理解,面对众多的网络实现技术感到无所适从,

第三,课程相关的实验设备技术含量较高,系统复杂,且价格一般较为昂贵,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面临专业系统知识掌握不够熟练,操作和理解实验较为困难的局面。目前很多上机实验无法真正做到能让学生看到并且理解协议在网络中的运行机制和状态。

针对以上主要问题,该研究结合自身具体情况讨论了现代通信网课程的教学体系改革,从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加以调整,将OPNET仿真软件和传统的通信网实验室结合起来,有效改善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2 课程教学体系改革

2.1 教学内容的选择

电子信息类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和其他非计算机专业相比,电子信息类专业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联系最紧密,很多学生将来都会从事相关工作。因此,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都要求掌握一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结合的技术,对于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计算机网络的知识有较高的要求,根据该校该专业前导课程和后续专业课的安排,对现代通信网课程的教学内容作如下安排,主要内容集中在计算机网络,所以采用目前各高校普遍使用的本科教材电子工业出版社谢希仁的《计算机网络》.可根据课时合理安排重点。比如,新版教材中对于数据链路层中的比较老旧的协议HDLC几乎忽略不计,但是为了能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中的体系结构以及协议有个更加清楚深入的了解,可以适当添加其相关的部分内容,特别是该协议几个重要的控制思想定时超时、序号解决重复帧等,这部分内容对于后面传输层的教学也很有帮助[1].在讲述这部分内容时,重点应该让学生掌握协议的设计思想。

2.2 教学方法的改进

为了能让主讲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充分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理论授课内容和实验环节紧密结合起来,适当减少授课学时,增加实验环节在整个课程当中的比重。其中实验内容的设置可以有几种选择。一个是使用现有的局域网,让学生直接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利用Packet Tracer 和Serv-U等仿真软件实现交换机和服务器的仿真配置,或者进行网络常用测试命令的实验,这些实验对实验环境和学生的基础能力要求不高便于开展,但是大部分内容和计算机网络的相关协议结构联系不够清楚明确,无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对理论内容有更深更透彻的理解,所以效果可能不够好[2]。另外一种方案就是让学生利用专门的网络仿真软件比如OPNET进行实验,这种方案由于OPNET自身的优点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掌握网络体系结构的含义,了解协议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3]。

2.3 实验教学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比较目前主要采用上机的的方式,利用OPNET仿真软件常有三种实验方案可以选择:(1)直接仿真简单的网络协议,比如CSMA/CD协议。建立一个简单的以太网模型,仿真分析数据长度、网络拓扑等因素对网络性能的影响;(2)网络的优化设计,设计一个较为复杂的校园网模型,有子网且子网所用业务模型可以选择多种,通过对比得出设计方案对网络性能的影响;(3)拥塞控制仿真研究,让学生利用C或者C++编写拥塞控制算法的进程程序,并适当进行调整,比如通过改变慢启动阈值(ssthresh),仿真比较网络性能的好坏,从而能够使学生对拥塞控制算法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这三个方案难度依次加大,可以根据课时和学生的程度灵活应用,相比于其他的试验方法,采用OPNET软件仿真有较多优点,不容易受实验环境的限制,最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对抽象的理论协议在网络当中的应用运行进行较明确的认识[4]。

3 考核评价

通信网这门课的特点就是理论抽象,知识点繁杂,但是其理论涉及到很多实际内容的应用,因此单纯的对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并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还要对其应用也做出考核,从而促使学生对理论应用实践能力的提高,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所以,采取闭卷笔试结合实验操作的考核体系能起到很明显的效果,

交通考试题范文4

关键词:城市交通管理;执法对策;执法教育

石家庄市作为华北重要城市,当前正处于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历史时期,同全国一些大中城市一样,社会经济发展与道路交通需求的矛盾仍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城市道路普遍存在着严重的交通拥挤与阻塞现象。作为交通管理执法主体来说,面对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交通需求,交通管理执法将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作任务。

通过比较国内外交通管理的情况证实,单单靠修建道路的措施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并不是一种万全之策。国外的交通管理经验告诉我们,现代化工业社会的汽车化高度发展需求,将在很长的发展时期内超过有限的土地资源和城市资源的需求,因此,城市交通拥挤将是一个长期的社会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国外的交通管理已把工作重点明显地转向于建立科学的现代化交通管理上,如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其中也包括交通管理执法系统的建设。我们应该认真学习这些经验,把交通管理工作的重点逐渐地转移到交通管理软设施的建设上来。对于石家庄市的交通管理而言,除高度重视由公安部和建设部提出城市交通“畅通工程”要求的综合交通治理方针和实施指标外,应采取措施提高城市交通管理的执法质量。

一、加强交通警察的职业培训教育

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对公安交警的整体素质和技术业务技能提出了更高、更强、更加专业化的要求。加紧提升交警队伍的整体素质,成为实现交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条件,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就是交警的职业教育与培训。

过去在交警培训教育中,因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培训内容以及其它方面存在的种种原因,明显地存在下述几个方面的问题:缺乏明确的培训目标、教学模式传统化,无法适应在职培训对象、教材陈旧,与实际需要脱节、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不能激发培训学习的积极性、考核方式呆板,不适合培训对象的特点等。如果不予重视交警职业培训工作方面存在的这些不良倾向,长此以往,交警职业培训的意义和作用将会大大地削弱,或者会变为空架子,而提高交警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也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应研究规划制定切合实际、具有实效的交警培训教育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包括:

1 加快确定各层次的交警培训教育目标

交警职业培训工作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它总是要从一定目标出发,然后围绕这一目标来展开教学培训活动。如果教育培训无目标,必然会导致培训教学工作失去方向。因此,无论是什么层次的在职培训,都必须首先确立一个明确的培养目标,然后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根据专业学科及对象来制定培训教学目标。就在职交警的培训来说,就是要建设一支适应21世纪交通管理工作需要的高素质的交通警察队伍为总目标。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层次培训对象的情况,本着面向实战,讲求实效,追求实用的思想,规划制定明确具体的教学培训目标,确保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培养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具备综合素质的实用型一线交通管理执法人才。

2 改变传统的培训教学模式

交通管理工作的社会性、广泛性、实践性、操作性以及在职交警培训自身鲜明的特点,决定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不适宜的。因此,必须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化教学思想来指导在职交警培训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根据交警培训的特点,结合不同的培训对象,有针对性地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及手段,以求趣、求乐、求实际为出发点,创造性地充分发挥学员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实现培训教育的目标。针对在职交警培训的特点,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

(1)情景教学法。就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某种认知情景和情感气氛,通过创设和再现客观交通管理执法业务中的有关情景,体验到进入交通活动中的各种角色,从而促使其学习动机和学习需要在这种具体的“情”与“景”的交融中得到进一步加强。这不仅能使学员更好地感知教学内容,在相关交通执法业务的真情实景中得到实际体验,掌握交通管理执法业务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够使学员充分认识和感受交通管理执法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2)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针对教学内容中的一些突出问题,通过向学员提供真实的典型案例,引导学员思考,启发学员寻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双向交流法。就是教师针对某一特定的问题,通过座谈交流、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专题讲座等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这样一方面有助于让学员了解交通管理执法工作的最新信息、动向,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同时也能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培训的需要,把知识讲授、问题讨论、案例分析、技能训练、实地调查、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多形式、多角度地向学员传递新信息、新知识,使他们能及时准确地了解交通管理工作的新动态。

3 对培训教材进行规划

教材是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综合反映,是教学思想、观念、模式及方法改革成果的载体。一本好的教材可使教师和学员得到良好的训练、吸取更多的知识,反之会极大地限制知识的传授。就当前交警在职培训中存在的各种教学问题而言,在很大程度上都出自教材。因此,必须尽快地对现有教材进行规划建设,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要成立专门的教材规划机构。其成员必须要经常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必须进行系统的、持续的课程标准和学术专题研究,随时掌握交通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动向,及时对教材进行修订优化,促进教材建设的协调发展。

(2)教材要注重反映正确的教学思想和观念,注重反映现代交通管理水平的教学模式。

(3)教材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培养对象出发,从解决问题出发,内容要贴近实际和实用,要有助于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4 加强师资建设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措施等基本要素构成,其中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培训教育工作的成败。因此,要搞好在职交警的培训,同样不能忽视任课教师的作用,任课教师既是课程的设计者,又是教学的实际操纵者,故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十分关键。一方面,要选择理论水平高、交通管理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来担任在职交警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对师资的培养工作,要鼓励教师多走出去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同时还要鼓励他们“沉”到交通管理的

实战部门,在交通管理执法工作的第一线“充电”,以便掌握更多的新问题、新情况,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为搞好培训教学工作创造条件。

二、强化交通管理执法公开

在交通管理执法中,其执法方式不仅要符合依法的要求,而且要贯彻公开原则,这是对交通管理执法活动的基本要求。在交通管理执法活动中贯彻公开原则,实质上就是要求警务公开,要严格依法办事,切实尊重和保障相对人的权利。即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其所担负的交通管理执法职能与人民群众相关的执法规范、执法程序及警务工作纪律等内容向社会全面公开,以求增强交通管理执法的透明度,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以保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切实做到严格公正执法。在以往交通管理执法活动中,由于警务公开不到位,权力运作缺乏应有的透明度。其所导致的后果表现为:群众对交通警察的执法工作持怀疑态度,不知道交通警察是否依法办事,严格执法;极少数交通警察钻执法依据、执法程序不公开的空子,凭借权力随意执法,或者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严重影响了交通警察的执法形象,导致人民群众对交通管理执法不满意。

实行警务公开,即交通管理执法方式公开化,就是要把权力运行公开化,把权力及权力活动的过程置于广大人民群众面前,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交通管理执法方式越公开、越透明,就越能得到及时、有效、严格的监督,公正执法就越有保障,、权钱交易等不良现象就会被堵死。

交通管理执法方式的公开化主要包括:交通管理执法依据、标准、条件公开,交通管理执法程序、手续公开,如收费标准、办案时限等;交通管理执法的结果公开,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相对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要把行政处罚的依据、事实与理由告知被处罚人等;在交通管理执法活动中推行听证制度,如在处理交通事故中举行听证、公开调解等,让相对人有更多的知情权、陈述权、申辩权、监督权。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执法过程中,要全面推行交通管理执法程序化和警务公开化。向社会公众公开交通管理执法的依据、内容、程序与手续、时限,会极大地方便人民群众,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如在交通事故调解处理中,举行听证程序,通过听证的形式使相对人享有了解权、知情权,直接面对面地听取当事人的陈述与申辩,使交通管理执法行为更加客观、公正,以利于问题的妥善处理与解决。

三、提高社会监督意识

交通管理执法权力不受监督和控制,就可能会被滥用。交通管理执法是行使国家交通管理行政权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如果缺少监督和制约机制,就可能使交通管理偏离法治轨道,导致专横,滋生腐败,交通管理的目标就难以实现,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就无法保护。因此,加强对交通管理执法权的监督,使其公正、合法地行使交通管理权力是十分必要的。针对石家庄市交通管理的状况和特点,规划建议的交通管理执法监督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完善交通管理执法救济的宣传力度;加快交通管理执法监督法规建设的步伐;设立交通管理督察专员制度;交通管理执法监督主体与监督对象实施分离原则;推行交通管理执法责任制与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提高人民群众对交通管理执法监督的意识;加强新闻媒体对交通管理执法的监督。

四、提高交通管理研究水平和科技装备

城市交通的发展不仅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也是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产物,但城市交通的发展也会给交通管理执法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城市交通拥挤、交通事故、环境污染、车辆管理、行人管理、交通组织等等,这些问题不但现在存在,而且还会在将来随着交通需求增加更加迅速恶化。如果交通管理问题处理得当,则可促进城市建设的良性发展,反之,则造成城市活动的恶性循环。现代城市的交通是交通问题与城市经济活动和市民生活的一个复合体,涉及影响面非常广泛,构成因素十分复杂,如果仅就于交通管理问题来研究交通治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也只能是一种短期行为。因此,把交通问题作为派生的普遍社会现象来看待,必须采用“高瞻远瞩”的态度,重视依靠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治理再分析再研究再治理这样一个长期的过程。基于这一目的,对交通管理问题的研究水平和科技装备能力成为解决现代城市交通问题的一种有力措施。

交通考试题范文5

【关键词】城区;交通拥挤问题;改善措施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城市实现了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机动化水平不断增加,城区的交通结构变得越来越为复杂,交通基础设施已经不能满足迅速发展的城区交通要求,交通供需失衡,城区交通拥挤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研究城区交通拥挤的改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城区交通拥挤的基本概念

城区交通拥挤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城区道路交通的需求量超过城区道路的通行承载能力,超出的那部分车辆滞留在城区道路上的现象。拥挤现象发生的时间、拥挤现场以及拥挤产生的原因是城区交通拥挤的三个基本属性。一般将城区交通拥挤分为常发通拥挤和偶发通拥挤。常发通拥挤是指城区拥挤现象发生的三个属性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是能够经过反复的观察可以比较准确的预测出来的。偶发通拥挤是指由于突发通事故或者是其他特殊原因造成的道路通行能力相对下降而引起的交通拥挤。

2 城区交通拥挤产生的原因分析

(1)城市化进程

改革开放带来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大量融入城市,城区人口流量迅速增加,城区原有的交通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大量人口的交通需求,跟不上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出现了交通拥挤问题。快速的城市发展和城区人口的急剧增加,给城区交通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出现交通拥挤问题。

(2)城区交通的供给与需求不平衡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交通工具尤其是私家车数量急剧增加,并且人们的出行意愿逐步增加,城区交通网络系统越来越为复杂,由于资金和土地等因素的制约,城区交通的供给远远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城区交通供求不平衡,交通拥挤现象频现。交通供给具有稳定性和阶段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规划和建设,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而交通需求具有突变性和随机性,需求量不确定并且没有一定的规律可以用于预测,这种交通信息不对称也是造成城区交通拥挤的重要原因。

(3)缺乏科学的城区整体交通策略

城区交通缺乏科学的整体的战略,交通拥挤问题难以彻底根除。首先,我国大部分城市都采取了蔓延式城市发展模式,由城区向郊区不断蔓延,交通线路不断扩张,城区交通压力不断增加。蔓延式城市往往采取中心―轴线的城市规划布局,商务中心、经济中心、行政中心都集中在城区的狭小区域内,这一区域内的交通需求量大,极有可能会造成城区交通拥挤。其次,城区道路与交通结构失衡也是导致交通拥挤的一个重要原因,现有的交通道路网络重视主干道,次干道、分路的建设量低,支路缺乏、交叉口多,道路功能混乱,使得交通拥挤问题加剧,在交通结构方面,公共交通服务设施缺乏,私家小汽车是主要的交通方式,而公共交通、电动车、自行车和步行等交通方式不足。

(4)城区交通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我国城区交通管理体制混乱,多部门交叉管理方式使得城区交通管理分散,管理部门职能交叉、职责不明确,造成交通管理部门机构重叠,管理效率低下。另外,城区交通管理部门缺乏比较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造成交通管理政策实际效果不明显。

(5)交通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实行的交通法律法规存在一些欠缺的地方,比如在拥挤政策费用的政策方面,没有明确的收费原则和收费实施细则,造成政策执行不到位。另外,人们的交通法规意识比较薄弱,闯红灯、逆行等不遵守交通法规的现象频发,这极有可能会引发交通事故,造成交通拥挤。

3 城区交通拥挤问题改善措施研究

(1)加大城区交通资金投入

对城区交通加大资金投入首先要加大对城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建设城区道路和相关配套设施时,资金投入要向公共交通方面倾斜,出台鼓励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降低公交价格等措施,保障城区公交优先通行权,加大公交专用通道、公交候车亭等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力度,保证城区公共交通的畅通,提高公交系统的运行效率。其次,要加大对城区轨道交通的资金投入,轨道交通具有运输量大、快速、准时、省地等优势,鼓励有条件的城区发展完善城区地铁系统。最后,要对城区交通的道路路面维护和相关配套设施加大投入,及时对城区道路进行修缮和维护,保证交通出行的需要和安全性;加强城区停车场设施的建设,解决城区停车难的问题。

(2)合理进行城区交通规划

首先要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多发展城市的节点,形成多中心城市发展模式,控制城区中心的建筑密度和人口数量,减少交通量。另外政府要采取措施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和人口规模,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工业区和多维度商业中心,合理的规划城市发展布局。其次要对城区土地利用进行合理的控制和利用,不能盲目地扩张和改变城区土地规划利用类型,合理的控制土地利用开发强度,减少不合理的交通出行,并且要将城区土地利用与城区交通建设规划进行紧密的结合,注重鼓励发展公共交通导向的城区土地利用开发模式,在交通土地利用方面,优先开发建设用于公共交通的土地,缓解城区交通拥挤。

(3)控制城区机动车的增长速度

控制机动车辆是治理城区交通拥挤的有效措施。首先通过行政手段或者是经济手段来控制城区机动车辆的增长,如车辆限购、单双号限行、限时段限路段出行、单向车道、征收燃油税等措施都是控制城区机动车数量的有效措施。在控制机动车数量的同时要注重引导人们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引导,鼓励人们选择绿色环保、低能耗低污染的公共交通方式。其次要加强城区停车管理,城区停车位缺乏,车辆乱停乱放也是导致城区交通的直接原因之一,除了要增加停车设施建设以外,要对交通繁忙地区的停车进行收费管理,对于不依法停车、占道停车以及超过时间停车现象进行严肃的处理。

(4)完善相关制度

首先要继续研究施行交通拥挤收费制度,目前我国交通拥挤收费制度还不健全,处于试行改进阶段,公平性、合理性等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支持缺乏。其次实行错时上下班制度,根据城区单位区域的分布布局按照不同单位的性质实行不同时段的上下班制度,分流企业事业单位、学校等交通流量,减缓城区交通拥挤。最后要加大交通宣传出行教育,对于闯红灯、逆行的行人和驾驶员进行严格严肃的惩罚。

4 结束语

城区交通拥挤问题的产生城市化进行加快、交通道路规划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的,因此改善城区交通要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采取加大资金投入、合理规划城区交通网络、控制车辆、完善制度等措施,从而科学的改善城区交通拥挤现象,更好地发挥城区交通的基础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志广,孙启鹏.基于ISM模型的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分析[J].硅谷,2012,(10):189+172.

交通考试题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师生互动;互动沟通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1.师生互动的对象相对片面

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成绩好的学生受到教师的关注比较多,互动也比较频繁,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则普遍受到教师的冷落,甚至没有互动的机会。此外,性格活泼爱发言的学生参与互动频率大,性格内向的学生在互动沟通中发言的次数比较少。

2.师生互动的内容相对浅显

师生互动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大部分都是表面的东西,很少有深层次的挖掘。因此,也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导致师生互动流于形式,没有效果。

3.师生互动的范围相对狭窄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参与互动的人数也较少。教师也会担心因为互动而导致教学失控,从而无法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师生互动沟通效率的具体方法

1.师生互动沟通要覆盖到所有学生

针对班级学生学习基础不同和性格差异较大的现状,可以在互动沟通话题上进行分类,从而能够让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到互动沟通中。就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而言,教师可以将互动话题分为基础知识复习、课文内容分析、课外知识迁移三个难度。对于学习成绩较弱的学生可以将基础知识复习问题分配给他们,从而保证其可以参与到互动活动中;对于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可以将课文内容分析话题分配给他们,从而让其能力得到发挥;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将课外知识迁移问题分配给他们,从而让其能力得到提升。分层教学在语文课堂互动中的应用,不仅能够让互动覆盖到所有学生,还能够在沟通中观察学生的学习进度。班级学生性格差异大,参与互动的积极程度不一样,教师要在互动方式上进行调整。设置自由讨论话题,性格活泼的学生一定会畅所欲言,同时教师要对不积极发言的学生进行记录,即兴提出相关话题让不主动发言的学生思考回答。

2.师生互动交流内容要有一定深度

新课程改革后,听评课对教师课堂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有了具体的要求,互动式教学模式下,教师都设计了相关的互动话题和具体活动。由于小学生的思想认知比较窄,学生的课堂自律性也不高,互动式教学容易出现失控的状况。随之而来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变成了简单问答,或者是非判断。这样的互动课堂,未能达到有效交流,更不用说深度沟通。为此,一方面,教师要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寻找引导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好秩序。另一方面,教师要在互动话题上下功夫,让话题生动有趣,主题明确,同时还要有一定的难度。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互动的欲望,主题明确能够避免学生跑题,有一定难度保证了学生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思考过程。这样就保证了互动教学中学生自律性高,而且交流沟通有一定的深度,从而避免了互动式教学流于形式。

3.师生互动范围要有所延伸

语文教育兼有德育功能,语文教材是教学的载体,将语文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让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道理应用到生活当中,进而发挥语文的德育功能。为了避免互动中学生兴致不高的尴尬,要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例如,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互动话题可以与之前学习过的息息相关,这样避免了学生“欲诉无言”的现象。此外,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主持人的角色,从而把握好互动话题和教学节奏。互动式课堂模式下,教师要将自己的角色从教书匠,转变到主持人、导演和心理学家的角色中,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新的要求。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师生互动来加强与学生的思想沟通,从而让小学语文充分发挥语文基础知识教育和德育的双重功能。互动中要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心理需求,要照顾到不同成绩和不同性格的学生,从而让互动覆盖到所有的学生;要在互动中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最佳的沟通效果是师生就某一问题达成一致,并且师生之间对彼此的心理和思想有了新的认识;要在互动中将互动话题展开,就课文内容的互动是就教学而言的,借题发挥的互动话题是就教育而言,两类互动话题都应有所涉及。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注意互动教学中的问题,运用教学机智掌握课堂节奏,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正向引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