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全食的过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日全食的过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日全食的过程范文1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硕士 ABET认证 高等工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2-166-02

当前,我国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正在迅速扩大。与此同时,进入就业市场的硕士研究生从社会所反馈出来的信息并不如人意,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硕士研究生既无博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也没有表现出优越于普通本科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硕士研究生在大学所学课程及实践环节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工业化的大发展。应对这种情况,教育部在2009年增设“全日制专业型硕士”(professional degree)。传统型的硕士研究生主要面对学术研究称之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而这种新型的“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下文简称专硕)主要面对市场,培养重应用重实践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1 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其发展和未来规划存在着大量的真空地带。由于目前仅仅在宏观层面上对全日制专业硕士进行了约束和限定,在实际怎么培养怎么发展却缺少详细和具体的规划,各高校对于如何区分培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存在着诸多的困惑。笔者曾参加几次全国工程硕士会议,与会代表就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普通反映出一些问题,将其归纳如下:

(1)以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085213)为例,其对应两大学科门类:建筑学、土木工程。这两大学科门类均是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培养过程中很难将学硕和专硕作出一个详细的有着实际意义的区分。而且学校与学校之间学硕与专硕的区分准则和实际实施的情况千差万别。各高校的学硕之间的范式差别不大,但在专硕的培养教育上各高校的范式则大不相同。

(2)专硕的招生。专硕在实际招生中出现这样的情况:211高校或985高校的专硕报名人数相对较多,考生多将重点高校的专硕专业作为规避重点高校学硕高度竞争的避风港,因此退而次之选择重点高校的专硕以期通过此路径进入重点高校的研究生教育。而非重点高校的专硕常常报考人数不足以致需要通过调剂来完成招生。因此,实际招生情况还是考生多集中在学硕,专硕则担当了其它的角色。与此同时非重点高校的专硕学生多是调剂生,其生源质量则有待商榷。

(3)在培养年限上有的高校采取两年制,培养力度低于学术型硕士;有的高校采取三年制,实际培养与学术型硕士培养无太大差别;另外有些高校采取三年制,其培养力度略高于学术型硕士但基本范式相似或相同;还有一些高校在培养模式上采取了新的范式,与学术型硕士的培养有明显的不同和区分。亦即是说,各高校对于专硕该如何培养是没有达成共识的。

(4)建筑学及土木工程这两门一级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涉及到实际的工程项目,在未出现专硕之前,这些工程项目均为导师或者博士生带领相应的学术型硕士予以实施和执行。出现专硕之后,项目的执行仅仅是增加了若干人手,在具体横纵向项目的组织实施上并未对学硕和专硕加以区分,更不用说具体的学习指导上会对学硕与专硕加以具体区分。

(5)专硕的就业形势。目前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高校对专硕的就业并未有着明确的规划和清晰的概念。由于导向不明,有些用人单位对于两年制的专硕拒不接收,导致有些高校将原先的培养年限从两年改为三年。但是,这种朝令夕改的方式使得学生对专硕产生了进一步的信任危机。在就业市场上,由于专业硕士是新生事物,一方面市场认可度低,另一方面国家对专硕的配套资源配置不足,间接影响了专硕的就业形势。

2 美国高等工程教育

美国是世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二战后美国专业研究生教育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规模不断扩大,种类不断增加,目前已经成为美国研究生教育的主体。从美国社会来看,很多行业把硕士专业学位看作是进入行业、个人发展提升的重要依据,尤其在工程、工商、教育和护理等领域。其中工程教育涉及到明显的职业特征和专业印记,清晰地反映了专业型学位与职业发展、高等院校、政府、社会之间的脉络与关系,因此本文以美国高等工程教育为切入点,力图对我国目前全日制专业型研究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剖析和研究。

美国在工程领域方面的发展目前领军全球,并且在工程领域通过法律法规以及高等工程教育的认证制度对专业化进行了深度诠释。由专业再到职业,既保证了专业领域的权威性,又对专业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垄断”和保护。

2.1 专业组织的兴起

作为工业化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美国工程专业和专业组织相继兴起。从19世纪末起到20世纪上半叶,美国工程的专业组织逐渐出现。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建于1852年,是美国最早的工程专业学会。稍后因故解散,该组织在1867年得以恢复和重建。莫雷尔法案后,工程及科学的专业组织发展很快,到19世纪末就已有10余个。到1932年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组织(ABET)的前身――美国工程师专业促进理事会(ECPD)建立前夕,奠定美国现代工业大发展的主要工程学科都先后建立了自己的专业学会。

2.2 工程教育认证组织的产生

1893年,美国工程教育促进学会SPEE成立。1923―1929年SPEE组织了一次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对工程教育的综合研究。随着宏大的综合研究报告《Wickenden报告》的发表,美国工程教育认证组织的建立被提上了正式的议事日程。1932年10月,7个专业学会联合授权建立了一个新机构(new agency):“工程师专业发展理事会”(Engineers’Council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简称为ECPD。

1933年的第一份年度报告中,包含对工程专业教学计划认证标准的陈述。“认证(acrediting)的目的是确认(identify)那些值得认可的(worthy of recognition)、能够提供认证性工程领域的专业性教学计划(professional programs)的学校(institutions)”。1980年,ECPD更名为“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组织”,简称ABET。2005年,其名称再次变更为“美国工程,工程技术,计算机与应用科学认证组织”,简称ABET,Inc。

2.3 ABET认证组织的功能

从70多年前的第一次认证活动开始,ABET与高等学校共同进入了工程教育证书的构建框架,今天,美国高等院校已经建立起副学士――学士――硕士――博士的工程教育证书系统,ABET也建立了与此相适应的认证标准和制度(博士计划除外)。至今,ABET已经对全美超过550所学院和大学的2700多个教学计划进行了认证。并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将这种证书制度“推广”到世界各地。工程专业的发展借助于高等学校与认证标准的“联结”,业已获得了可观的、稳固的专业市场,实现了知识和专业服务的垄断。

3 美国高等工程教育对我国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启示

美国的工程教育发展到今天,从高等专业教育再到职业。其间经历了一个极其复杂和长期的历史发展。我国的全日制硕士希望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从业人员,其出发点并无不妥,但缺少相关配套支持和理念,导致目前全日制专业硕士在培养和认识上的混乱。由于制度和国情的不同,我们并非寻求将美国工程教育制度照搬,而是究其核心本质是否有可用于我国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的借鉴之处。美国工程教育的发展对我国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发展有如下启示:

(1)美国工程教育的发展中,这种高度自治自发成立的认证组织对其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但是,如上文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认证组织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一个漫长而缓慢的过程。由于社会发展也有一定的规律,我们是否能在社会制度和国情大不相同的情况下在相对短期内培育出具有类似效用的认证组织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如果时间和周期较长,政府该在认证组织和形成完善的过程中担任何种角色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由于我国国情的特色,如果由政府为主导建立一个第三方的认证组织,势必又会形成另外一种官僚组织,未必利于高等教育发展。但是政府可以创造和培育出有利于此种第三方认证组织出现的条件,对于民间或高校自发的认证组织加以培育和引导。同时给予高校更高的自,使高校的发展真正由市场来决定。

(2)如果将全日制专业硕士与职业资格的准结起来,或许会为研究生的学术型专业与专业型专业之间的分流起到巨大的导向作用。如利用法律法规在专业型研究生与职业资格准入之间建立起必要条件或者优先条件,势必为专业型硕士开拓一片广阔的天地。与此同时在法律法规上对学术型硕士加以学术方向的引导,如对学术型硕士在攻读博士生以及高校、研究机构就业上面予以实质性的支持同时削弱学术型研究生与职业资格准入之间的联系。以上措施势必会形成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的分流。但是,这种分流还是不能从本质上推动专业型硕士专业质量以及培养方式上的发展。还是需要一个独立的第三方认证机构来制衡和控制专业教育的质量和标准。

参考文献:

[1] 人民网.专硕报考热度攀升、被指“上不着天下不着地”[EB/OL].http:///focus_6151/20111206/t20111206_715588.shtml,2011-12-06.

[2] ABET官方网站[EB/OL].http://,2012-08-05.

[3] ABET维基百科[EB/OL].http:///wiki/Accreditation_Board_for_Engineering_and_Technology,2012-08-05.

日全食的过程范文2

日全食说明

初亏由于月亮自西向东绕地球运转,所以日食总是在太阳圆面的西边缘开始的。当月亮的东边缘刚接触到太阳圆面的瞬间(即月面的东边缘与日面的西边缘相外切的时刻),称为初亏。初亏也就是日食过程开始的时刻。

食既从初亏开始,就是偏食阶段了。月亮继续往东运行,太阳圆面被月亮遮掩的部分逐渐增大,阳光的强度与热度显着下降。当月面的东边缘与日面的东边缘相内切时,称为食既。此时整个太阳圆面被遮住,因此,食既也就是日全食开始的时刻。

1.日食发生规律

每年日食最多出现5次,如果出现5次,那么一定都是偏食。地球上每年至少有2次日食。在南北极地区只能看到日偏食。日全食大约1年半发生一次。每次日食都是在日出时从某一点开始,然后沿着日食带在日没时结束。从开始点到结束点大约绕地球半圈。日食一定发生在朔,即农历初一当日。此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但因太阳轨道(黄道)与月球轨道(白道)成5°9′交角,故并非每次朔日皆有日食发生,而日食发生时,日月两者皆一定在“黄白交点”(升交点或降交点)附近发生。

2.沙罗周期

同样的日食(全食、环食和偏食)每18年零11天或者6,585。32天(沙罗周期)会发生一次,但能观测得到的地区并不一样,只是日食时间一样而已,并且日食类型也不一定一样。因为沙罗周期的长度是6,585。32天,并不是整数,所以,如果在地球同一个地点再出现一次日食(并不一定是同一类型日食),要等待3个沙罗期。在每次日食发生后的三分之一个沙罗周期会发生下一次日食,在3个沙罗期大约54年零33天之后,日食会在同一个地区重新出现。现在有12个不同的大沙罗周期出现,一个出现在1937,1955,1973,1991和2009(中国长江流域、武汉、杭州)的连续的大约7。5分钟的日食。

3.日食带及月球影子

日食带(月球影子)在赤道地区每小时移动约1,100英里,两极则达到每小时5,000英里。最宽的日全食带为167英里。在日全食经过的地区,可以看到偏食的范围最高达3,000英里。日全食带一般经过的地区是在海洋或荒无人烟的地方。

4.日食原理

发生日全食是因为太阳靠近月球轨道与地球轨道的的一个交点,而同时月球在距此点的最近的点上。发生日环食是因为太阳靠近月球轨道与地球轨道的的一个交点,而同时月球在距此点的最远的点上。

2009年7月22日发生的日全食是多年来观测条件最好的一次日全食,全食带长度达到一万多公里,宽度250公里,许多地方持续时间长达五六分钟。最佳观测点为成都、武汉、铜陵、嘉兴、苏州、上海等地。

<

二连日偏食 日食 日全食奇观 日全食奇观 日食双交环

500年一次的日全食 美丽的贝利珠 绝美日食全过程 金色侵略 嘉兴的日全食

历次日全食回顾

日全食的过程范文3

今天是2009年7月22日,我迎来了苏州地区五百年一遇的天文奇观——日全食。

早晨,天阴沉沉的,窗外马路两边的路灯全都开着,我的心情也非常紧张,生怕看不到日全食,因为现在已经快九点了,而电视上说日全食就在九点半左右。这时天慢慢地黑了下来,我高兴极了,赶紧戴上精心准备的偏光镜,跑到屋外观察,只见太阳早就躲进厚厚的云层藏了个严严实实,哪里有太阳的影子!天还在渐渐地黑下来,我耷拉着脑袋,像泄了气的皮球,失望地回了家。我突然发现家里的窗户变得像镜子一样能照见人影,便问妈妈为什么,妈妈告诉我是因为外面太黑造成的。这时天已经完全黑了,虽然现在明明是白天,却像黑夜里一样伸手不见五指。街道上霓红灯在闪烁。大约黑了有六分钟左右,天慢慢变亮了,这时妈妈打开电脑,让我欣赏其它地方日全食的整个过程。原来一次日全食发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5个过程。要是天气晴朗,食甚时我们还可以像夏日的夜晚一样看见天上的繁星呢!当太阳、月亮和地球运行到同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如果月亮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把射向地球的太阳光挡住,地球上的人就会看不到太阳了。这就是日全食了。古代的人们还以为是天狗把太阳给吃了呢。

虽然由于天公不作美,我和日全食擦肩而过,但是我还是亲身感受了日全食的全过程,并从网上了解了日全食知识,收获也是不小啊!

日全食的过程范文4

2010年7月22日上午9时35分,在我国长江流域上空上演了一场百年难遇的日全食。我从中央电视台转播节目中了解到:这是自1814年以来。我国可视日全食持续时间最长、可观测人数最多,景色最为壮观的一次。

日全食是一种奇特的天文现象,是月亮挡住了太阳的光线,使它无法照射到地球,我国古人把这一天文奇观叫做“天狗吃日”。

这次日全食,上海和我们苏州两地是最好的观测地,因为在这一带,日全食持续时间长达将近6分钟,因此,很多外国天好者和台胞,早早地就来到这两地,希望一?ふ饪跏捞煳钠婀邸H欢?上В?旃?蛔髅溃??1日下午开始,就下起了雷阵雨,今天更是阴雨连绵。好在中央电视台安排了,长江沿线的日全食全程实况转播。我们从电视上看到8:15开始,重庆、安徽黟县、浙江安吉相继出现“初亏”,初亏是日食过程开始的时刻。至9:15又相继出现食既,食既是日全食开始的时刻。到9:35我们这里天全黑了,路上也早早地开了路灯,电视画面上出现了重庆和安徽黟县出现了日全食的精彩一幕——“钻石环”。云南则拍到难得一见的“贝利珠”。我看得心里直痒痒,为什么老天这么不作美,老是乌云密布的。哪怕让我瞄上一眼也好呀!也许是我的祈祷起了作用,天刚现亮时,我突然发现乌云移开了,漆黑的太阳边现出一小块亮光,对照电视画面,这叫生光,虽然只有短短十几秒钟,总算也不枉我对这次世纪日全食的期待。

看到电视一幕幕精彩的日全食图片,听到专家绘声绘色的讲解,我不由得对我国的天文学家们肃然起敬,也使我对天文学有了极大兴趣,原来浩瀚的宇宙,居然隐藏这么多秘密。我也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也当一个天文学家。

昆山市华城美地小学五年级:罗昊

日全食的过程范文5

渐渐的时间到了日全食来了,我立即取出我自制的观看日全食的几张底片合成的墨镜,我拿着它对着太阳看,只见太阳上有一个个被牙齿咬过的裂痕。太阳先变成小船,然后变成镰刀,又变成眉毛,最后只剩下一个底,这一切都显得那么神秘……

可是为什么会发生日食我却什么也不知道,只怪我学习的知识不够,于是我就查阅了一下资料。

原来,日食是月亮把太阳遮挡住后,太阳光照不到地球所以就形成日食,一次日全食的过程可以包括以下五个时期: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日食原理发生日全食是因为太阳靠近月球轨道与地球轨道的的一个交点,而同时月球在距此点的最近的点上。之所以会发生日全食,是因为存在一种神奇的对称性。太阳的直径是月亮的400倍,而它距地球的距离正好也是月亮的400倍。当月亮完全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对那些完全处于月亮阴影中的人来说,太阳的表面便被完全遮挡了。太阳变成了黑色,只留下一个金色的光环,天空变成了靛青色。

日全食的过程范文6

日食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天象,当月亮绕着地球转时,恰好走到太阳前面,遮住了射向我们的太阳光,就会形成日食。每次农历初一,都要“日月合朔”,但月亮运行的轨道与黄道(太阳看上去在星空中走的路线)有5°多的夹角,所以月亮在太阳前面经过时,常常不是偏上就是偏下,只有在个别情况下,月亮才会遮住太阳。就地球上一个地方来说,平均5年左右,才有机会看到一次太阳被部分遮住的“日偏食”。

至于太阳全被遮住的“日全食”就更罕见了。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轮廓与太阳大小差不多,月亮离地球远一些时,月亮看去比太阳小,月亮从太阳中心经过时,就会发生“日环食”,这时太阳圆面仅剩下一圈明亮夺目的光环:月亮离地球近时,月亮看去正好比太阳大,月亮从太阳中心经过时,就会发生“日全食”,这时月亮把太阳严丝合缝地遮住,太阳的明亮光盘看不到了,但还能看到太阳周围黯淡的大气。由于月亮走得很快,日全食一般3~5分钟就结束了,短的甚至只有几秒钟。每次发生全食时,月亮本影的尖锥刚好扫过地球表面,形成一条宽几千米到上百千米的“全食带”。就地球上一个地方来说,平均250年,才能被全食带扫过一次,也就是说,有机会看到一次日全食。

日全食不但罕见,而且在所有天象中最引人注目。全食发生时,立刻天昏地暗,如黑夜降临,其过程简直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所以在不知日食成因的古代,曰全食的发生会让人极度恐慌;而近代和现代,对天文学家来说,日全食是探测太阳大气的绝好机会,也是普通人翘首盼望的壮观天象。正因为它这样罕见而惊人,所以有些日全食在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历史上几次重要的日全食现象。

“仲康日食”――让天文官丢脑袋

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设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进行天象观测了。其目的一是了解日、月的运行规律,制定尽可能精密的历法以满足农耕的需要;二是古人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有人格的神,天经常通过星象上的变化给人间以警告。因此,各代朝廷都有庞大的司天机构日夜监视天象的变化。天文官是人间君王“通天”的媒介和信使,朝廷对于天文官的期望往往很高,天文官也时刻不敢懈怠。

话说夏朝之时,第四位君王仲康时代,一天中午时分,人们突然发现,原本高悬在天空光芒四射的太阳,光线在一点点减弱,仿佛有个黑黑的怪物在一点点地把太阳吞吃掉――这是“天狗吃太阳”了!百姓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凶险天象,个个惊恐万状,急忙聚集起来敲盆打锣,按过去的经验,这样就可以把天狗吓走。

对这一天象最为恐惧的还是朝廷和天子。那时,朝廷已经形成一套“救日”仪式,每当发生日食时,监视天象的天文官要在第一时间观测到,然后立刻以最快的速度上报朝廷,随后天子马上率领众臣到殿前设坛,焚香祈祷,向上天献祭以把太阳重新召回。可这次,时间过去了好久,大家眼看着太阳一点点消失,无尽的黑夜就要笼罩大地了,文武百官和仲康大已聚到宫殿前了,却独不见天文官羲和的身影。已经错过了最佳救护时间,仲康大帝顾不得多想,连忙主持开始了救护之礼……

“天狗吃太阳”终于结束,身负重任的羲和仍然不见人影。几个差役赶到清台(当时的天文观测台),好不容易把喝了一夜的酒、烂醉如泥的羲和架到宫中。仲康大帝问明情况,才知原来是羲和酗酒误事,顿时大怒,立刻下令将羲和推出斩了首。

这个故事记录在中国最早的一本历史文献汇编《尚书》里,而且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次日食记录(很可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被称作“书经日食”、“仲康日食”。此次日食可能发生在公元前1961年10月26日,据现代天文方法推算,日食发生在中午,全食带恰好穿过中原地区。

世界各民族早期对日食的解释几乎都一样,认为是妖怪吃掉了太阳。那妖怪,除了中国说的“天狗”外,还有北欧人想象中的“天狼”,东南亚人说的青蛙,南美印第安人说的美洲虎,西伯利亚人说的吸血僵尸,印度人说的怪兽等等。美国的奥吉布瓦印第安人更有趣,他们在举行日食救护仪式时要向天发射带火焰的箭,据称是想重新“点燃”太阳。

“泰勒斯日食”――阻止了一场战争

公元前6~7世纪,居住在伊朗高原上的米底人建立起一个米底王国。米底王国一度很强盛,向西征服了亚述帝国,然后继续向西进兵小亚细亚,遇到了新对手吕底亚王国。吕底亚王国濒临爱琴海东岸,即今天土耳其的西北部,也是个很强盛的小王国。面对侵略,吕底亚人拿起武器顽强抵抗,战役一个接着一个,这样一打就是5年,双方士兵大量阵亡,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明知这样耗下去只会两败俱伤,但谁也不愿先退让求和。

一天,两军正在进行激烈的厮杀。忽然,士兵们发现,一个黑影闯进入圆圆的日面,把太阳一点一点地吞食,眩目的太阳光盘逐渐减少,大地的亮度慢慢减弱,好像黄昏提前来到。随即,太阳全被吞没,顿时天昏地暗,仿佛夜幕突然降临,一些亮星在昏暗的天空中闪烁。士兵们从来没见到过这种景象,顿时惊得目瞪口呆,在茫茫的“黑夜”中停止了厮杀。虽然过了不久,太阳就重新出现,日全食很快就结束了,但双方认为,这是上天不满两国的战争而发出的警告。双方的首领决定握手言和,签订了永久的和平契约。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就这样因偶然遭遇一次曰全食而化干戈为玉帛。

这个故事记载在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著作《希波战争史》中。根据背景信息,天文学家推算出这次日食发生在公元前585年5月28日。这部书中还记载说,在爱琴海东岸米利都的著名学者泰勒斯预报了这次日全食。米利都属于古希腊城邦。此时,古希腊的文明正跨入自己的辉煌时代,泰勒斯作为一个先驱者,在哲学、数学、天文学、工程、政治等领域都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因此,如果说世界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家”是谁,应该非泰勒斯莫属。

泰勒斯预知了这次日全食后,打算利用当时人们对日食的恐惧心理来消除战祸。于是,他向交战两国宣布:“上天对这场战争十分厌恶,将用遮盖太阳的办法来向你们示警,若你们再不休战,将有大难临头。”结果,交战时真的发生了日全食,战争也由此结束了。那么,泰勒斯是怎样预知这次日全食的呢?难道他那时就精确掌握了日、月的运行规律?后人对此做过种种考证,推测泰勒斯可能是使用古巴比伦人发现的沙罗周期(即:日、

月食经过18年11天又8小时以后会重复出现)来预报的。不过沙罗周期只是个近似周期,特别是日全食,全食带很窄,同一周期里每次发生的位置都不一样。看来,如果说泰勒斯作了预报的话,也是侥幸说对,因为全食带恰好落在两国交战的战场上。

泰勒斯是否真能预报日食,人们一直议论纷纷。有人认为,泰勒斯真的做出了精确的预报,于是进一步认为:古希腊科学诞生于公元前585年5月28日,或者干脆说人类科学诞生于公元前585年5月28日。不管是不是真的如此,这种说法至少可看出,对日、月食的认识和成功预报是人类历史上多么重大的事件!

“万目惊看白昼星”――古代诗歌中的日全食奇景

明清以前的天文历法家尚不能预测全食带,当然更谈不上去专程观测日全食,所以绝大多数天文学家终生没有见过日全食。因为这个缘故,古代对日全食的记载非常少,不过,在古代诗歌中有一些很生动的日全食描写。这类诗数量很少,弥足珍贵,我们从中选择几首,来体会一下古人眼中日全食的精彩和壮观。

谁撤天门虎豹扃,群妖食日上青冥。一眉不及黄昏月,万目惊看白昼星。

这是宋代诗人艾性夫作的《日食》,民间虽然称日食为“天狗吃太阳”,但诗人仅借用这种说法,又不受此局限,说:是谁把天上关虎豹的门闩打开了?让群妖吃了太阳!看,光芒万丈的太阳慢慢缩成了比新月还要细的一弯蛾眉,天昏地暗,随后,许多星星出现在昏暗的天穹上,引得万众举目,惊慌不已。

再看明代王族朱权的《日蚀》,与上一首有异曲同工之妙:

光浴咸池正皎然,忽如投暮落虞渊。青天俄有星千点,白昼争看月一弦。

“咸池”、“虞渊”出自《淮南子・天文训》:“日出于呖谷,浴于成池”,“日至于虞渊,是谓黄昏。”此诗说,太阳行在中天,正如古人说的浴于咸池,光焰四射之际,忽然却如沉入西海一般,顿时暮色苍茫,俄顷,深青色的天幕上现出无数星星。天空出现星星的时间虽短,但偏食的时间很长,太阳或像一钩弯月,或像半规弦月,引得众人引颈争看。

《全宋诗》中,收有一位叫“五迈”的作者的诗《甲戌九月,日有食之纪异三十韵》,其开头写道:

甲戌九月秋,朔旦风灾眚。孛彗犯太阳,凄凄如月冷。

方其如亏时,宛然虫食皿。食之至於既,当空悬黑饼。

仿佛存圈子,中陷犹枯井。云间星疏见,草木森弄影。

天地寂无声,疑似非人境……

诗中把日全食的过程、天地的景象描写得非常生动。尤其是诗中明确给出了日食发生的时间:甲戌年九月朔,甲戌年是宋宁宗嘉定七年,该年九月朔,公历是1214年10月5日。查《日月食典》,这次日食是日全食,全食带在宜昌、南昌、福州一线上扫过。

这首诗出自南宋,南宋时有关日全食的诗还有多首,因为这时国家积贫积弱,偏安江南,那种朝不保夕的心态,使人们对日食格外关注。南宋末年一位诗人陈普在他的《壬辰日蚀》诗中就写道:“忆昔度宗皇帝时,十年十三日食之。”10年就发生了13次日食,是够频繁的,这对南宋的灭亡也起到一定的心理影响。

近代日食――“太阳元素”的发现与广义相对论的验证

在古代,观测日食主要用于确定初亏、复圆的时刻以修改校正现有的日、月运行历表,这样,日偏食就足够了,对日全食,除了观赏价值之外,人们不知它还有什么“用途”。

人们早就注意到,日全食发生时,黑黑的月轮外面总有一圈银白色的光晕,所以中国古代典籍中有“日食既而黑,光反外照”、“月正掩日,光从四面出”等记载,太阳被遮住了,怎么还有这么多的光泄露?人们一直没有意识到这圈光晕有什么意义,以为不过地球高层大气的折射现象,或是一种光学幻觉,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则认为是月球上大气的散射光。

直到1860年,科学家通过日全食时的天文照相,才证认这些光晕既不是地球大气,也不是月球大气造成的,而是太阳大气的影像。离太阳远的光晕称“日冕”,近的突起称“日珥”,再贴近日面的叫“色球层”。从此短短几分钟的日全食成了天赐人类的礼物,成了研究太阳大气的宝贵机会。特别在月轮完全遮住日轮或日轮刚好要露出的一刹那拍摄的太阳大气光谱,更为珍贵,称“闪光光谱”。全世界的天文学家积累的资料到现在加一起也没有十几分钟。不少观测过多次日全食的天文学家竟没看过一眼日全食的景象,因为操作仪器太忙碌了,根本没时间抬头。

1868年8月18日,在印度可以看到一次日全食,法国天文学家让桑带了很多笨重的仪器,不远万里赶到印度进行观测,全食发生时,他把分光镜对准黑色月盘边缘突出的红色火焰(日珥),拍照了一系列彩色的线条――日珥光谱。事后他分析这些光谱时,发现其中有一条黄色的谱线,不在当时已知任何元素谱线的位置上。随后,他用太阳望远镜观测太阳光谱,又观察到了这条黄线,不久英国天文学家洛克耶也在太阳光谱中发现了这条黄线,他认为这是太阳上一种特有的元素的谱线,于是将其命名为“氦”(来自希腊文“太阳”,意为“太阳元素”),元素符号定为He,这是首次在地球以外发现的新元素。

人们一直以为氦在地球上不存在,哪知26年后,英国化学家拉姆塞从地球的钇铀矿的燃烧光谱中也发现了这条黄线,证明了地球上也存在氦。氦作为唯一先在地球以外发现的元素,证实天上、地上元素完全对应,这是继万有引力定律后又一次证明了天、地的统一现象。

1919年发生的一次日全食十分著名,因为通过这次观测,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天才理论――广义相对论。

1911年,爱因斯坦预言,当恒星的光从太阳表面掠过时,太阳的巨大引力会使光线有一个小小的偏离。1915年,爱因斯坦完善了他的广义相对论,计算出星光在掠过太阳表面时所产生的偏折角度为1.75角秒。爱因斯坦的大胆设想很难让人接受,当时,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被认为是正确无误的。牛顿力学认为,月球绕地球运行是因为月球受到地球引力的吸引,但广义相对论却认为是地球的质量扭曲了附近的时空,月球是在弯曲时空中走出了一条阻力最小的曲线,就像火车的铁轨变弯曲后,火车自然沿弯衄的铁轨运行一样。

爱因斯坦的理论是正确还是错误呢?唯一的办法是用观测来证实,可是太阳耀眼的光芒使人们不可能观测到太阳旁边的星星,只有等日全食的时候拍下太阳周边的恒星,再与太阳不在时同一星空的照片比较,才能确定星光是不是真有偏折。就全世界来说,大约每3年就有两次日全食,应该有很多的机会进行观测验证,但由于阴天、地域等原因,好几次日全食观测也没得出结果。

转眼到了1919年,这年的5月29日,在南美、大西洋、中非一带将发生一次日全食,英国著名天文学家、物理学家爱丁顿爵士组织了一支日食观测队,前往非洲西海岸的普林西比岛观测。爱丁顿是爱因斯坦理论的坚决支持者,据说有记者问爱丁顿:“听说全世界只有3个人真正懂得相对论,是吗?”爱丁顿回答:“谁是第三个人?”

几个月后,观测队回到英国,结合其他观测队的成果,经过处理,爱丁顿最后得出星光偏离1.64角秒的结论,与爱因斯坦的预言很接近,离牛顿理论预言的0.87角秒则很远。据说,消息传到爱因斯坦那里,他对这结果出奇的冷静,说:“我从来没有想过会是别的结果。”

上一篇快乐周末

下一篇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