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属冶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属冶炼范文1
电解法冶炼K、Ca、Na、Mg、Al等金属。电解法应用在不能用还原法、置换法冶炼生成单质的活泼金属(如钠、钙、钾、镁等)和需要提纯精炼的金属(如精炼铝、镀铜等)。
电解制取金属粉末的原理是:在电解质溶液中通以直流电流,产生正负离子的迁移,正离子移向阴极,负离子移向阳极,在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在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正离子在阴极被还原并沉积在阴极板上。这是电解的基本过程。因此,电解是一种借助电流作用而实现化学反应的过程,也是由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
(来源:文章屋网 )
金属冶炼范文2
【关键词】冶炼烟气;稀酸;废液;回收;贵金属;实践
利用造锍捕集贵金属原理,在富氧底吹熔炼炉铜矿原料中配入各种复杂金精矿、银精矿及经过焙烧脱砷处理后的含砷金精矿等,提高配料中的金银品位,进行造锍捕金。在富氧底吹的造锍环境下,底吹熔炼炉所产生的烟气温度高、气速快、烟尘量大,同PS转炉一样会带走较多的Au、Ag、Cu等贵、重金属。为了回收这部分被烟尘带走的含贵金属的细粒烟尘,对余热锅炉灰、电尘灰、以及烟气制酸前的净化稀酸,尾气吸收循环液做了相关的研究,对这部分贵金属进行综合利用。
1、原有工艺流程流程介绍
底吹炉和转炉的冶炼烟气经过各自的余热锅炉和电收尘器除尘,余热锅炉灰返备料,电尘灰经过酸浸提取有价金属,然后烟气汇集去硫酸系统的净化装置用稀酸进行降温洗涤;从底吹炉和转炉逸出的烟气通过碱液吸收经环保烟道排空,吸收液和动力波产生稀酸一起去稀酸沉降槽,稀酸经过沉降后外排。
2、外排稀酸的成分
外排稀酸,各元素含量为Cu520 mg/l,Pb4.9 mg/l,Zn344 mg/l,Cd73 mg/l;稀酸含固量6.42g/l,其中Au 15g/t,Ag600g/t,Cu 0.6%。规模为20万吨/年的烟气制酸系统,每天稀酸外排量约400m3/d,酸浓5%,每天可回收的金银铜等金属被流失掉。
3、工艺方案的选择
2.1设备的选型
过滤设备的选择,传统的方法是增设板框压滤机过滤稀酸。但是稀酸含固量低,稀酸量又大,设备利用效率低,维护费也较高;采用沉降槽沉降,由于粒度较细,沉降效果也不好,受周围空间限制也不可能增加沉降面积。经考察对比,选择FBL过滤器,FBL过滤器对含固量的的液体过滤效果较好,可对对粒径在0.1微米以上的颗粒物均可进行过滤,生产稳定,操作简便。其原理是滤料拦截,深层静电吸附。过滤器上部有一层90cm厚的悬浮过滤介质,大颗粒的悬浮物被过滤介质拦截,时间长后在滤料表面形成一层滤饼,滤饼也起到过滤作用,细小的颗粒进入滤料内层,被滤料深层静电吸附,使排出液清澈。细小颗粒经过自动反冲洗后散落。保证该设备除去悬浮物效率在99%以上,过滤介质为改性发泡丙烯,密度0.2~0.25g/cm3,粒径φ1mm~2mm,使用寿命约20年。
2.2方案选择
由于电尘灰里含有较高的铜、铅,经过酸浸后大部分铜被浸出来,酸浸渣经过压滤机过滤,滤饼含铅、金、银等作为铅冶炼的原料出售。滤液含铜在10~16g/l范围内,因此将稀酸底流排至电尘灰酸浸系统,利用里面的酸,然后一起被过滤出来一起作为铅原料,滤液去电积铜系统回收铜。这样不但省去了稀酸中和费用,回收了里面的铜,而且充分利用了现有设备,减少了投资费用。
2.3改造后工艺流程图
4、改造后运行效果
4.1过滤效果
FBL稀酸过滤器的过滤效率达到了98%以上。具体检测结果请见表1。
4.2稀酸的利用
气液分离器中稀酸进入稀酸过滤器中过滤,底流(含固浓度30%)自动排液至电尘灰岗位二浸1#槽中,随着浸铜后的电尘灰渣一起压滤回收。净化后的稀酸一部分取代电尘灰酸浸所加的成品酸,从而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4.3设备配置简单
一台FBL过滤器,只需每隔一小时打开FBL过滤器底流排污30秒钟左右,底流排污至酸浸槽,过滤后稀酸一部分自流回用,底流与电尘灰酸浸渣经一台厢式压滤机过滤,设备配置简单。
4.4经济上的可行性
(1)设备及基建等投资费用约40万元(2)运行成本(包括工人工资及消耗折旧等)约10万元(3)年销售收入:
按每天外排稀酸100m3,稀酸含固量6420mg/l,固体中金15g/t、银600 g/t、铜0.6%,每年可回收矿205吨,作为铅原料配矿处理则:
结语
对稀酸进行过滤回收冶炼烟气中的贵、重金属,Au、Ag、Cu等金属进行回收,产出合格的原料进一步处理,产生了综合的经济效益喝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重金属冶金学
金属冶炼范文3
关键词:有色金属;冶炼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有色金属是除了钢铁之外的所有金属总称,所以有色金属的种类众多,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包含的112种金属元素,有95种金属都属于有色金属范畴。有色金属在现今社会中的使用效果广泛,在航空航天、卫星、手机、电视等所有行业中都有着有色金属的存在,并且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色金属的冶炼工作也成为了主要研究的重点,但是随着近些年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也不可避免的渗透到了有色金属冶炼的工作中,确保冶炼工作过程不会对于环境造成影响也成为了评估重点。
1 有色金属冶炼概述以及其对于环境的影响
近些年随着社会各行业对于有色金属需求的增多,作为没有天然生产的金属物质,有色金属的获取主要是通过矿石的冶炼获取的,所以对于矿石进行冶炼工作的需求也不断增多。目前进行有色金属冶炼的主要方法有三种,分别是电冶金、火法冶金以及湿法冶金。这三种工艺通常在有色金属的冶炼过程中混合使用,但是三种冶金手法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于环境造成影响。
1.1 电冶金。电冶金在有色金属冶炼的使用过程中,由于会应用电热和电化两种方式进行,在电气冶金的过程中会产生废气以及有害地灰尘;在电化冶金的过程中也会有电解废渣以及电解废水产生,都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1.2 火法冶金。在对于有色金属进行冶炼过程中,如果应用火法冶金的方法进行,就会导致在冶金过程中,由于高温的影响,产生烟气以及粉尘等污染现象。
1.3 湿法冶金。湿法冶金在有色金属的冶炼中,也不可避免的会对于环境造成影响,主要是由于在进行冶金的过程中,会应用到危险性较高的化学物质进行,就会在冶炼某些含有放射性元素的有色金属时,对于环境和施工操作人员造成要种的辐射伤害。放射性污染相较于其他污染更加难于治理。
2 有色金属冶炼项目选址分析
在进行有色金属的冶炼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的就是对于项目进行选址,在进行选址的过程中,需要对于金属的运输、施工条件以及安全条件进行纤细的分析,以确保有色金属冶炼过程的安全稳定以及经济性。在进行选址的时候,还要尽可能的考虑选址区域是否符合城市规划以及土地利用的需求,避免在环境敏感区域进行项目的选址。并且也要排除各种生态脆弱区域以及环境保护区域等受到社会关注的地区。
3 冶炼工程分析
3.1 产污环节分析
火法冶金的工艺过程主要由备料、熔炼、吹炼、火法精炼、电解精炼等环节组成。要在工艺流程图上列出各个生产环节和产污节点,产污环节包括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废气从原料制备、熔炼一直到精炼都存在废气,但以熔炼、吹炼、阳极炉精炼、制酸系统、电解酸雾为主。
虽然有色金属的主要冶炼工艺有三种,但是实际上在有色金属的冶炼过程中,还有许多其他的较为不常用的冶炼工艺许多种。在进行有色金属冶炼的过程中,无论最后选择了哪种冶炼工业,都要对于冶炼工作的进行和结束所有过程进行分析,以保证冶炼工作在进行的过程中污染物的处理符合相关规定,在对于有色金属污染物进行防治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对于其进行精细化的分析,以保证对于污染物的处理效果。
3.2 清洁生产分析
清洁生产是减少有色金属冶炼过程污染出现的主要措施之一,可以有效地减少冶炼过程最后的污染处理流程,并且确保减少项目低于周边环境的影响。在现有的冶炼工艺中,清洁生产的主要手段包括阴极电解工艺、氧气吹底等。
有些项目尚未有清洁生产标准,可以计算能耗、物耗、水耗、单位产品污染物产生量与排放量等技术指标,并与国内外同型先进生产工艺进行对比,分析清洁生产水平。
4 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
4.1 现状调查
有色金属冶炼项目现状调查,除收集尽可能全面的相关资料以外,更应重视现场踏勘和环境状况的监测。现场踏勘要深入细致,充分掌握大气环境、地表水与地下水环境、土壤、农田等状况。做好背景浓度的监测,如监测有害物质在大气、土壤、植物、水中的浓度及噪声背景等。对改扩建项目还应开展无组织监控点的测试。
4.2 环境质量评价
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确定环评工作等级和范围,围绕项目产污特点筛选评价因子。例如环境空气评价因子除SO2、烟尘或颗粒物、硫酸雾以外,还应根据矿源特点考虑评价因子,在矿石含砷、铅较多时要将这两项确定为评价因子。
5 环境影响评价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5.1 环境影响预测
有色金属冶炼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可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推荐的模式,但废水预测应根据其中的特征污染物确定,例如铜冶炼项目废水中的特征污染物是重金属,所以水质预测模式应选用重金属衰减模式;而钽、铌、钨、锡多金属矿冶炼项目酸性污水含氟化物、少量重金属、放射性核素,放射性元素也是特征污染物,水质预测模式可选用放射性核素模式。
5.2 无组织排放污染问题
从有色金属冶炼项目气态污染状况分析,无组织排放造成的污染严重性并不都为人所知,应在污染源处就将其收集起来,变成有组织的排放。例如钽、铌、钨、锡多金属矿冶炼废气中含有大量氟化氢、氨气、硫酸雾等强腐蚀、刺激性气体,若任其外泄,对人和动植物伤害很大,因此除了生产设施严格密封以外,还要在无组织排放口设置吸气罩,另外整个生产车间也应采用负压操作,并且二次收集的废气也要经过相应处理后排放。但对排放源浓度的计算不能仅按达标结果来考虑,因为污染物起始浓度很难推算。在这种情况下,应结合物料平衡、生产能耗和实际工程经验来确定污染物的流向。
5.3 卫生防护距离问题
在有色金属冶炼项目中,不同类型金属的污染物种类、数量是有差别的,卫生防护距离也应有所区别,但现有标准的覆盖面太窄,除了铜冶金(鼓风炉法)以外,其他的没有列入。可参照其他文件规定,如钽、铌、钨、锡多金属矿冶炼项目可参照《钨、锡行业准入条件》,确定卫生防护距离为1km。
6 结论
有色金属是一个数量庞大的家族,要将每一种或每一类金属的环评特点一一讲明是很困难的事情。本文将有色金属冶炼项目中的一些共性问题拿出来分析和讨论,希望发挥抛砖引玉之效,激起更多的共鸣和见解,为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和环保事业更上一层楼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萍,和丽萍,王瑞波,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环境科学导刊,2013.
金属冶炼范文4
关键词:炼钢工艺 炉外精炼 技术
把炼钢用生铁放到炼钢炉内按一定工艺熔炼,即得到钢。钢的产品有钢锭、连铸坯和直接铸成各种钢铸件等。通常所讲的钢,一般是指轧制成各种钢材的钢。钢属于黑色金属但钢不完全等于黑色金属。
1、国内外炉外精炼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炉外精炼:将炼钢炉(转炉、电炉等)中初炼过的钢液移到另一个容器中进行精炼的炼钢过程,也叫二次冶金。炼钢过程因此分为初炼和精炼两步进行。初炼:炉料在氧化性气氛的炉内进行熔化、脱磷、脱碳和主合金化。精炼:将初炼的钢液在真空、惰性气体或还原性气氛的容器中进行脱气、脱氧、脱硫,去除夹杂物和进行成分微调等。将炼钢分两步进行的好处是:可提高钢的质量,缩短冶炼时间,简化工艺过程并降低生产成本。炉外精炼的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常压下炉外精炼和真空下炉外精炼两类。按处理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钢包处理型炉外精炼及钢包精炼型炉外精炼等。
铁中脱磷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在钢铁生产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钢的大规模工业生产开始于1856年贝塞麦(H.Bessemer)发明的酸性转炉炼钢法。但酸性转炉炼钢不能脱磷;而含磷低的铁矿石又很少,严重地阻碍了钢生产的发展。1879年托马斯(S.Thomas)发明了能处理高磷铁水的碱性转炉炼钢法,碱性炉渣的脱磷原理接着被推广到平炉炼钢中去,使大量含磷铁矿石得以用于生产钢铁,对现代钢铁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中期就在炼钢生产中采用高碱度合成渣在出钢过程中脱硫冶炼轴承钢、钢包静态脱气等初步精炼技术,但没有精炼的装备。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有些特钢企业(大冶、武钢等)引进一批真空精炼设备。80年代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精炼设备逐渐投入使用(如LF炉、喷粉、搅拌设备),黑龙江省冶金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研制开发了喂线机、包芯线机和合金芯线,完善了炉外精炼技术的辅助技术。现在这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以炉外精炼技术为核心的“三位一体”短流程工艺广泛应用于国内各钢铁企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初炼(电炉或转炉)精炼连铸,成了现代化典型的工艺短流程。
2、炉外精炼技术的特点与功能
炉外精炼是指在钢包中进行冶炼的过程,是将真空处理、吹氩搅拌、加热控温、喂线喷粉、微合金化等技术以不同形式组合起来,出钢前尽量除去氧化渣,在钢包内重新造还原渣,保持包内还原性气氛。炉外精炼的目的是降低钢中的C、P、S、O、H、N、等元素在钢中的含量,以免产生偏析、白点、大颗粒夹杂物,降低钢的抗拉强度、韧性、疲劳强度、抗裂性等性能。这些工作只有在精炼炉上进行,其特点与功能如下:
(1)可以改变冶金反应条件。炼钢中脱氧、脱碳、脱气的反应产物为气体,精炼可以在真空条件下进行,有利于反应的正向进行,通常工作压力≥50Pa,适于对钢液脱气。
(2)可以加快熔池的传质速度。液相传质速度决定冶金反应速度的快慢,精炼过程采用多种搅拌形式(气体搅拌、电磁搅拌、机械搅拌)使系统内的熔体产生流动,加速熔体内传热、传质的过程,达到混合均匀的目的。
(3)可以增大渣钢反应的面积。各种精炼设备均有搅拌装置,搅拌过程中可以使钢渣乳化,合金、钢渣随气泡上浮过程中发生熔化、熔解、聚合反应,通常1吨钢液的渣钢反应面积为0.8~1.3mm2,当渣量为原来的6%时,钢渣乳化后形成半径为0.3mm的渣滴,反应界面会增大1000倍。微合金化、变性处理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提高精炼效果。
(4)可以在电炉(转炉)和连铸之间起到缓冲作用,精炼炉具有灵活性,使作业时间、温度控制较为协调,与连铸形成更加通畅的生产流程。
3、发展炉外精炼技术需解决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炉外精炼技术已经应用40年,对提高钢的纯净度、精确控制成分含量及细化组织结构等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使冶炼成本大幅降低,同时提高了钢的品质和性能。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待于解决,使这项技术更加完美。
(1)实现炉外精炼工艺的智能化控制,根据来料钢水的各种技术参数,利用信息技术,制定最佳的精炼工艺方案,并通过计算机控制各精炼工序。精炼工位配备快速分析设备,实现数据网络化,减少热停等待时间。
(2)钢包精炼:钢包精炼型炉外精炼的简称。其特点是比钢包处理的精炼时间长(约60~180分钟),具有多种精炼功能,有补偿钢水温度降低的加热装置,适于各类高合金钢和特殊性能钢种(如超纯钢种)的精炼。真空吹氧脱碳法(VOD)、真空电弧加热脱气法(VAD)、钢包精炼法(ASEA-SKF)、封闭式吹氩成分微调法(CAS)等,均属此类;与此类似的还有氩氧脱碳法(AOD)。
(3)减少精炼过程的污染排放,精炼过程会产生大量废气,其中含SO2、Pb、金属氧化物、悬浮颗粒等,在真空脱气冷却水中含有固态悬浮物、Pb、Zn等,这些污染物须经企业内部的相关处理,把污染程度降低到符合排放标准后再排放,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4、结语
炉外精炼技术是一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先进技术,是现代化炼钢工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具有化学成分及温度的精确控制、夹杂物排除、顶渣还原脱S、Ca处理、夹杂物形态控制、去除H、O、C、S等杂质、真空脱气等冶金功能。只有强化每项功能的作用,才能发挥炉外精炼的优势,生产出高品质纯净钢种。
参考文献
[1]王雅贞等.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工艺与设备.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
金属冶炼范文5
【关键词】产业链;林业产业价值链;林业产业链;整合与合作
一、林业产业链延伸与拓展模型
产业链的实质是产业间及产业内的供给与需求、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从供应链角度来看,林业产业是一条在上、下游企业间形成贯穿原料供应(林木培育、种植)、生产制造(林产品加工)、销售(林产品营销)及最终用户的链条,这一链条以企业为主体,涉及产品、生产要素(林地、资金、人才等)、政策法律等的需求与供给,期间伴随信息流、物流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
现代产业发展追求的是整体效益最优,肩负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双重任务的林业产业更是如此,这是林业产业链形成的重要原因。但产业链的整体绩效不等于内部各环节的简单叠加,而是取决于各环节之间的有机协同。的林业产业链延伸与拓展模型,是林业产业生产和需求环节的客观存在和进一步努力方向,反映出林业产业的生产者和需求者的供需流动及其相互协同,描述了依据需求层次和生产环节划分的各个节点的分工状态。就运作方式而言,一般意义上的供应链有以制造商为核心的推动式和基于用户驱动的牵引式两种。考虑我国林业产业的特点及其发展要求,林业产业链,是一种基于供需协同的推拉双动型运作模式,即以消费者对高新技术产品、“绿色”产品、个性化产品等方面的需求为导向,以林产品核心加工企业为主体,向林业产业链的上、下游环节进行纵向延伸,同时注重林产品领域和功能的横向拓展。
在林业产业链延伸与拓展模型中,初始生产要素是林业产业链有效延伸和拓展的前提。其中,林地是最重要的林业生产资料,资金是各地林业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高水平的一线生产经营与管理人才是推动现代林业建设的根本保证。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是投资多、风险大、破坏容易恢复难的弱质产业,并且兼具生态、经济、社会等多重功能,因此林业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制度保障。另外,要解决产业链上、下游各节点间在时空上的供需矛盾,必须发展现代林产品物流。林业产业链各环节间及其内部存在的大量的物流活动,是产业链上各参与者进行生产活动的基础,其现代化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产业链的运行效率和林产品价值增值目标的实现程度。而产业链的信息化程度与信息共享程度的提高对于林业产业的价值增值能力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林产品延伸与拓展
(一)纵向延伸
当前,我国林业产业链的一体化经营还没有完全形成。实施一体化战略是促进林业产业链纵向延伸的有效途径。纵向一体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营林业效益比较低,其后续的木材加工和销售等环节所占的附加值较高,通过一体化经营,可以使农民从加工、销售环节分享利益,有利于林业产业的持续发展;(2)通过农民、营林组织、加工企业等联合、协作进入市场,可以克服单一层次面对市场的盲目性,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从而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企业)、龙头带基地(人工林基地和种苗基地等)、基地联农户”的一体化经营模式;(3)各产业环节相互协作、相互支撑,可以摆脱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的制约;(4)有利于产业链各环节的平衡发展,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的合理配置。
林业产业关联度高,尤其是作为林业主导产业的林产加工业与其它产业有较高的关联性:既可顺应木材资源加工增值、综合利用以及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的要求,又可带动化工、机械制造、印刷、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在现有林业资源相对缺乏的条件下,我国林业产业应注重产业价值链的进一步延伸,以林产加工业为基础,一方面向森林培育业进行“前向”延伸,另一方面向流通、销售等领域进行后向渗透,通过市场价值链整合区域内的产业资源,以形成强大的综合优势。为克服我国森林资源供给不足的瓶颈,要加大在林木资源培育业上的投入,其增长速度应高于加工业、森林旅游业和其它林业产业,以实现商品林基地资源和木材加工利用的配套。现阶段应大力发展以速生丰产林和工业原料林为主体的商品林基地建设,保证林木加工企业原料供应的稳定性,为林产加工业的持续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另外,应当加强造纸专用林定向培育基地建设,为制浆造纸工业提供充分的木材纤维原料,推动我国林纸一体化进程。
(二)横向拓展
林业产业链拓展,一方面要继续发挥原有的优势产业,另一方面要不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产业领域和应用范围。结合国家林业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七部委的《林业产业政策要点》(林计发〔2007〕173号)中对林业产业发展重点与领域的界定,林业产业链在纵向延伸的同时,需要向新的关联领域进行横向拓展。
1.林木资源培育的横向关联拓展。
2.林产品加工的横向关联拓展。
3.林产品营销的横向关联拓展。
林业服务业领域,以林业站为窗口,以林业产业化基地为平台,以林业企业为依托,使林业站社会化服务向“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体系化、经营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同时,组建个体、私营等实体化、企业化林业服务组织,加紧建立村级林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构建起以乡镇林业站和各类农民专业协会为骨干,以千家万户为对象,上联林业业务部门、下连千家万户的林业服务网络体系[7]。此外,我国林业产业链的信息化程度整体较低,而产业链中的各成员通过共享信息可以提高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从而在行业竞争中取得明显优势。因此,政府应承担起林业信息化建设的责任,建立公用数据库和信息咨询交流制度,在林业产业链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
参考文献
金属冶炼范文6
一、互联网多点多活架构
随着金融服务需求增长带来的金融业务发展和监控部门对生产连续性的要求,银行已级别建设形成两个以上的数据中心承载业务运行。各数据中心均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供金融服务,多个数据中心间通过互联网流量调度技术在不同站点分配业务流量,形成提供线上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多点多活架构。互联网多活架构分为两点双活和多点多活,图1是一个典型的互联网两点双活架构,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任意一个数据中心,完成线上交易处理和获取互联网金融咨询等服务。
二、互联网流量调度技术现状
互联网应用在多个数据中心实现分布式部署后,产生了互联网用户访问流量分配需求,实现互联网渠道进入业务在数据中心之间调度和管理。互联网用户获取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典型数据流说明如下:(1)互联网用户作为信息消费者访问服务提供者建立的网站域名。(2)用户终端获取的IP地址向域名解析服务器IP地址请求域名解析。(3)用户终端获得一个互联网IP地址。(4)用户按照网站域名解析得到的IP地址发起访问请求,和网站建立网络连接。(5)用户获取需要的金融信息数据,完成一次金融业务的服务。1.技术方案介绍目前主流技术方案按照使用的域名解析算法和流量划分颗粒度的差异,可初步划分为两类技术和三个层次。两类技术是流量静态预分配和流量动态计算分配;三个层次是物理地域划分、LDNSIP划分和用户IP划分三方面,简要说明如下:(1)流量静态预分配为多个数据中心分配不同的IP地址,预配置银行用户和数据中心具体IP的对应关系,将用户访问指向不同站点访问实现互联网的流量调度,哪些用户的流量分配到哪个数据中心的结果是预先确定的。流量预分配技术的部署周期短、技术实现简单易懂,在互联网公司以及金融行业中得到广泛使用,但在生产运行中较为依赖运营商LDNS信息的准确性。(2)流量动态计算分配为多个数据中心分配不用的IP地址,访问流量入口分配时不采用固定访问站点的预分配模式。当用户访问互联网金融服务请求到达域名解析系统时,按照用户使用的DNSIP地址,动态计算分配用户到需要访问的数据中心IP地址。流量动态调度技术增强了用户流量在多个站点间调度管理的灵活性,但实际部署中与应用系统耦合度高,需要应用架构技术支持。(3)按省市地区引流基于获取的互联网全量IP拓扑信息,按省市的物理地域分布对LDNSIP地址归属到相应的地区,建立以省市行政区归属为标准的流量分配单位。按照划分结果的颗粒度,将不同地区的用户流量预分配到不同数据中心站点。(4)按LDNSIP引流基于获取的互联网全量IP拓扑信息,直接以单个LDNSIP地址为标准对用户访问流量进行调度分配,按照用户获取服务时使用LDNSIP信息为用户反馈访问的IP地址,将用户访问流量分配到不同的数据中心站点。(5)按用户IP引流无需获取互联网环境的IP地址信息,所有用户视为一个大的资源池,直接访问数据中心轻量级服务域名,通过域名解析获取用户侧IP地址,然后基于获取IP信息将访问分配到不同数据中心。2.互联网环境的挑战现有流量调度技术主要基于域名解析系统(DNS)实现,其原理为用户访问交易网站前,首先通过域名解析获得不同数据中心的互联网IP地址,与对应数据中心建立连接完成交易处理。这一技术可以基本满足银行在多数据中心架构下的互联网应用双活、多活架构建设要求,但随着互联网用户规模扩大,移动互联网成为主流接入环境,互联网金融服务面临用户访问体验不佳等诸多挑战。(1)互联网络接入环境日趋多样国内运营商格局分布日趋复杂,在传统三大运营商(联通、电信、移动)之外,涌现出宽带通、长城宽带等大量中小服务商,在功能场所还出现了大量的wifi热点。这一变化对依托LDNSIP地址识别用户归属地、接入运营商带来挑战,最终造成部分互联网用户的访问跨越不同运营商网络,造成较大的网络访问延时,甚至出现丢包现象,影响用户访问体验。(2)小服务商运营面临挑战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一些小运营商为了节省资源投入,不搭建独立的LDNS,直接使用其他互联网接入服务商的LDNS免费资源,导致域名解析结果出现误差。还有些小运营商部署多个到互联网的出口后,为节省成本将申请域名解析的IP地址全放到一个网段,而用户实际访问互联网服务使用的IP地址分布在不同地点和网段,造成域名解析系统计算反馈的IP结果非最优,影响用户访问体验。
三、互联网流量调度技术优化
参照互联网“极致”思维的方式,银行提供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体验还有大幅提升的空间。在互联网的用户时间逐渐“碎片化”的背景下,通过技术优化提供更快更好的服务体验,为银行业务营销和创新提供良好的支持。
1.技术优化目标
(1)服务用户。实现用户访问就近连接和流量调度,用户接入更为快速、易用。为用户和业务建立连接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进一步提升用户访问体验,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2)支持应用。满足双活和多活应用提出的集中数据库分库分表改造需求,访问流量调度进入指定站点互联网入口。更加灵活的站点流量管理,按需分配应用负载,加强站点负载均衡性和流量调度灵活性。(3)提升架构。在数据中心云架构下,满足资源站点在全球的分布式部署,应用分布式架构的形成等需要,从互联网入口提供精确、可控的新一代流量调度技术,在多个分布式站点间提供按业务、按应用和按用户等维度的流量调度和管理架构。
2.技术优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