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神经调节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神经调节教案范文1
一、有效备课的基本要求
(一)备教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首先,作为生物教师,为了做到上课有的放矢,备课前必须研读《中学生物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其次,全面深刻阅读理解教材。比如,静息电位产生的原因是钾离子外流,造成的膜内阳离子减少膜外阳离子增多引起,而不是静息时钾离子膜外高于膜内。这些只有深刻的理解教材,才能认识到这一步。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所以不仅如此,还可以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跳出教材,进行拓展延伸。再次,准备上课需要用到的许多教学资源,包括学校资源、社区资源和家庭资源等。
(二)备学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上课前,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已经接受着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所以,首先要求学生主动预习。根据教师课前发放的导学案自主预习,明确学习目标、内容以及自己不懂的地方和听课重点等;同时也对“本节聚焦”问题进行预习和初步思考。预习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和思考,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上才会积极投入、配合教学,对疑难问题有针对性的听讲,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从而为有效教学起到铺垫作用。其次,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备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备教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最有效,教师们需要仔细斟酌。首先,巧妙设计导入。在讲《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时,我播放了一段克隆羊多利诞生过程的视频,在学生的兴趣与疑问中顺利导入。其次,备核心环节---明确要怎么做,围绕教学目标,教师要通过核心问题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与发现,合理地安排学生活动。即这节课安排几个问题,什么时候提问,先后顺序如何。再次,备练习---精讲精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练习应该有目标、有层次、有重点、有拓展。最后,备变化---一些教师对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往往会有“措手不及”的感觉,那么可以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预测,做出应对的预设。比如对一些重难点,要多考虑几种教法,以防冷场。
二、有效备课的误区
(一)备课不等于写教案或制作课件。著名特级教师,把写教案称为显性备课,把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称为隐性备课。显然后者重于前者。隐性备课是“内功”,有时是看不到的,也无法形诸于文字。“内功”深厚的教师可以用15分钟准备一节课。“内功”浅的教师教案写得再好,也不一定能上好一节课。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等。而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写教案就是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
(二)备学生不是一句口号。学生的预习效果要提前检查了解。学生哪里有问题,上课前一定要调查清楚。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从不同层次的学生里面了解学生的疑难点所在。根据学生的问题备课,这才可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把教材看成是一个例子,一个发展学生能力的“媒介”,不能唯教材是论,重要的是要举一反三。备课一定要把该学科与生活现象,或者该知识点最新发展动态联系起来。比如讲《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时,我给学生播放有关太空育种的短片,使学生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
三、备课的几点思考:
(一)深刻钻研教材
首先阅读课文,边读边动笔画出本节课需要理解知识点,然后对难理解的词语、句子,上网查询或同事之间交流,直到明白为止,把教科书“备厚”。其次,领会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意图。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老师有深刻的领悟,才能引导学生有深刻的领悟。例如在教学《神经调节》一课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是传递。再次,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并亲自做一做,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延伸。以上是钻研教材的几个主要方面,钻研教材是备课的重要一环。
(二)张扬自己的个性,创出自己的特色。备课时,我们应结合自己的特长,有效的利用好教材,以备在教学中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创出自己的特色来。比如我擅长画画,在讲《基因表达》一课时,黑板的板书我多以图画的形式展现,直观又好理解。也擅长做一些模型,讲《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细胞核的功能,我动手用硬纸做了伞藻的模型。讲染色体时用电线和小夹子做演示道具,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善抓“主线”
一本书有主线,一节课也有主线。因此,教师拿到教材一定要“啃”教材,钻进去,找到这个主线,然后创意和设计。比如,《遗传和进化》的主线是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位置-基因本质-基因功能-基因变异-变异应用,把握住这条线,《遗传和进化》学起来思路就很清晰。而《神经调节》一节是以反射为核心的,了解这一点每节内容都可以串起来,最后形成知识体系。
(四)进行课后备课,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神经调节教案范文2
/
关键词 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教案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中国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不应只是传授知识,还应传授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成为主动的参与者。初一的学生刚从小学阶段升入,科目的增加、知识难度的增大,对其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仅凭课堂上教师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会学生从“学会”转变成为“会学”至关重要。
1 元认知策略概述
O,Malley和Chamot把学习策略分为三种类型: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包括元认知计划策略、元认知监控策略、元认知调节策略。计划策略是指学习者学习前,对学习活动目标、方法、时间安排等,作出规划;监控策略是指学习活动过程中,依据学习的目标对学习进程、方法、效果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的监控;调节策略是指对自己的学习进程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学习进程所采用的策略进行调整。
2 元认知策略的实验研究
2.1 实验目的
通过元认知教案的教学实践,考察实施后初一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应用以及对生物成绩的影响。
2.2 实验方法
实验对象:实验对象选取:明德民族中学初一(5)班(对照班)和初一(6)班(实验班)各40名学生。
实验设计:将元认知策略与生物教学内容相结合,编写元认知教案,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采用平行组实验设计。自变量是元认知教案教学,因变量是学生元认知策略应用情况、生物成绩,通过实验考查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2.2.3 实验过程
(1) 元认知计划策略训练过程:
元认知计划策略的训练,以填写“卡片计划”为主、教师口述要求为辅的方式进行,具体的要求如下:① 要求实验班的学生上课前,准备好课本、讲练册、笔等学习用品;② 要求课代表上课前,给每一位学生发放一张包括三部分的学习记录卡,教师上课时给学生5~8 min的时间,预习并填写学习记录卡的第一部分“卡片计划”,包括本节课各知识点的计划用时、学习方法、遇到的问题三方面。如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一节中,制定的“卡片计划”见表1。
(2) 本研究所采用的是游戏活动、自我提问和自我检查与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具体的做法是:首先,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讲述。例如: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这一节中,教师通过PPT向学生呈现各类营养物质的图片,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从而总结出六大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学生对其进行理解、掌握;然后,组织学生参与游戏活动(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共涉及9个游戏活动,贯穿于整个学期的教学活动中,涉及的章节有:“青春期”“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心脏结构”“血液循环过程”“输血与血型”“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人体的系统”)。在活动的过程中,所有学生脱离课本对知识进行回顾。最后,活动结束后,学生对本块知识点进行思考:我完成学习目标了吗?有没有遇到新的问题?该种学习方法确实有效吗?同时,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一个客观的自我评价:填写学习记录卡的第二部分――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包括优秀、良好、继续努力三个层次)。
(3) 元认知调节策略训练过程:
元认知调节策略是对学习情况进行自我反思,包括做的好的地方、不足的地方、改进措施三个方面,具体的做法是:本节课结束之后,教师要求学生课后及时记录学习情况,填写学习记录卡的第三部分――学习反思,该部分包括三方面的知识:做的好的地方、做的不足的地方、改进的方法,并积极与教师交流。
2.3 实验结果及讨论
2.3.1 实验结果
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元认知教案教学后,其元认知策略应用能力及生物成绩均有显著地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该种训练方法的有效性。
2.3.2 讨论
(1) 运用元认知教案教学,为什么能提高学生的元认知策略应用能力。
教会学生使用元认知策略,实际上是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教师控制,学生学习”,转变成为“学生控制,教师引导”,包括学习活动前的填写“卡片计划”、学习活动中的游戏活动自我提问和自我评价、学习活动后的自我反思,都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包括知识的掌握程度,策略的使用是否得当等,从而逐步养成预习、计划、监控、反思的习惯。而教师的引导作用则像一个旁观者,使学生思维清晰,头脑灵活,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有研究进一步显示,学生元认知策略应用能力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无意识有意识自动化的过程。在训练的起始阶段,学生们都是依照教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当做任务来完成,甚至于抱着玩的心态参与学习,对游戏活动的目标也不明确,这是无意识阶段。随着训练的进行,以及教师的引导,学生慢慢地、会刻意地做好这些事,包括预习、反思等,积极性有所提高,这是有意识阶段。随着训练强度的加大,学生领悟到了该种训练方法的实质,并把它当做一种学习习惯,久而久之,其元认知策略的应用能力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高。
(2) 运用元认知教案教学,为什么能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
元认知教案教学提高了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应用能力,教会其如何学习。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都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要求怎么做,就怎么做。学生把学习当做教师的事。而元认知教案教学则相反,它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导自己的学习过程。一方面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其思维意识,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另一方面,随着其元认知策略应用能力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计划不断修改,学习策略不断调整,监控和调节能力不断提高。所以,成绩呈现上升的趋势。
另外,本教案采用的是游戏活动自我提问法,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一些头脑灵活、喜欢动手动脑的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学生对学习投入极大的激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习效率。
3 结语
本研究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了生物教学中进行元认知策略的训练方法,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能力,以达到提高元认知策略应用能力和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对于今后的生物教学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① 教师要丰富自身的元认知知识。“术业有专攻”,很多生物教师会认为学习元认知理论是心理学教师的事情,但并非如此,学科之间具有联系性。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培养学生元认知策略应用能力的意识。“教会学生学习”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而不仅限于灌输理论知识。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双管齐下,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② 将元认知策略的训练与其他学习策略(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相结合。虽然不同的学者对于学习策略的分类不同,但其涵义都是以提高学习效率为目标。教师将不同的学习策略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对不同的学习策略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因人而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策略指导,因材施教,发挥优势,培养其成为真正的策略型学习者。
最后,各科教师在训练学生的元认知策略应用能力时,应与自身的学科特点相结合,并依据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对于初中生物这门与实际生活相关,且知识点相对简单的学科来说,教师应丰富自身的教学方式,增加课堂活动,提供更多让学生动手动脑、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在学习中发现,在发现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
参考文献:
[1] 胡艳.运用元认知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4):147-148.
神经调节教案范文3
一、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兴趣、情感是影响人的世界观形成的重要因素,对人的行动有巨大的推动力。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兴趣的培养、情感的交流、情感的共鸣,能使学生体验到愉快、积极、振奋的情感,更主动积极地去领会知识、从事学习活动和探索生物自然的奥秘。
兴趣的生成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些学习内容所产生的好奇倾向。它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学习内容表面,依赖于学习内容本身的特殊性、新颖性和有趣性。在兴趣生成这一阶段,学生以关注和冲动等下意识的动力形式表现出来。而这些关注和冲动,并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其根源在于学习内容与学生学习目的、价值需求有必然联系。这种联系反映到学生的意识中,引起了学生的注意,产生了愉悦的心理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人的需要(不单指肉体的生理的需要,而且也包含精神、情感的需要)毫无关系的事物,人对它是无所谓兴趣的。凡是人感兴趣的、所欲的东西,总是在某个方面,某一点或某种程度上与主体需要有一致性。可以肯定地说,兴趣是直接由学生学习需要驱使,间接由学习价值观推动而萌发的。
二、认真准备,不打没有把握的仗
1、课前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
任何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在编写教案的时候,都要明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课时安排和教学过程。对教材的透彻理解是上好每节课的前提条件,而且要设想好每个环节,就好比在脑中演练一遍授课过程。要明晰每节课在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如何使内容前后连贯,以及以何种方式讲解学生才能有兴趣去接受,只有自己做好十足的准备才能给学生全面的讲解。
2、课堂资料的查找、整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投影机、显微投影机、多媒体电脑等等作为新的教学仪器陆续进入了课堂,同样我们还可以在Internet网上找到多种资料充实到课堂中去。这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了视、听、思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的面前,同时也促进和提高了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声、色俱全的课件,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自然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这比我讲上一百遍说“大自然如何丰富多彩”来得真实、印象深刻。而且模拟实验变得很实用了,我们可以在多媒体电脑上展现植物的生根发芽过程,展示生物的生理过程,模拟解剖动物、人体……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变得容易、有趣。
三、注重教学过程
1.课前导入的设计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开端就是新课的导入部分。精心设计的导入,能牵动学生的思绪,立疑激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态,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分析,归纳总结,推理判断的抽象的逻辑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
2.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开阔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难点,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使课堂按预先设计好的路子进行,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所以好的课堂提问对教学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但有关资料显示,中小学教师课堂提问的平均有效率不够60%。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提出问题,启迪学生思维,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手段,也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一条重要纽带。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谈到问的重要性时,曾风趣地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在教学中,问很重要,也有艺术性。
3、不可忽略的总结
常言道:“善始善终”才算一堂优质课。良好的开头虽然是成功的一半,但完善精要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会使课堂教学再起波澜,从而使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因此,精心设计结课这一教学环节,对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巩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节新课的最后5-8分钟,我都要把本节的知识要点小结,并通过提问题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如讲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区别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思考“吃梅止渴、谈梅止渴、望梅止渴”这三种反射活动有什么区别,学生就能根据先天性和后天性的差别分辨出来后两者都是条件反射。
四、拓展教学空间,培养学生生物素养
1.开展生物兴趣小组活动
教师可以将学有余力或是对生物学习具有强烈欲望的学生组织起来开展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得到满足,促进学生的差异性发展。
2.举行知识技能竞赛活动
在一段教学内容结束之后,教师要结合学校整体工作安排,相机进行一些知识竞赛或是实验技能操作竞赛等,以比赛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营造浓厚的教学竞争氛围。
3.走进社会开展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