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治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治疗范文1

【Keywords】Psychotherapy;Pevelopmentaltrends

近二十年来,无论是心理治疗理论,还是治疗技术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理论方面,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这样一种观点:任何一种单一的理论(情绪的、认知的、生理的或行为的)都不足以解释心理障碍的原因和心理治疗生效的机制。同样,能够改变病人某一方面功能的治疗方法,也能改变其他方面的功能。因此,对某些心理治疗作了相应的修正,以指导治疗实践。例如,认知和合理情绪治疗最初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认知(对事件的解释)影响个人的情绪,先有认识,后有情绪反应,认知和情绪是同一系统的两个成份,现在研究表明情绪反应可以在认知前发生,情绪和认知是两个相互影响的独立的系统,所以单纯改变认知来治疗情绪的效力是有限的;另外,Greenberg和Safra(1984)从信息加工角度的研究提示:情绪体验是知觉运动反应、情感图式记忆和事件意义的概念性解释等心理过程的整合,许多心理问题是整合过程失调所致,治疗目标应是调整不同水平的整合失调。在治疗技术方面,新的治疗技术不断问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的心理治疗方法已达400多种,而这些新的治疗技术具有更强理论基础和实验研究支持,这些新的治疗方法多数是短程、整合的治疗,如认知行为治疗和认知分析治疗。在应用方面,心理治疗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从最初限于精神科病人中的应用,现已扩展到各个领域的各种心理障碍、人际关系问题、婚姻家庭等一般性心理卫生问题的处理。在疗效研究方面,不再单纯考查心理治疗是否有效,而且更深入地研究改变的过程,治疗生效的因素和机制、治疗方法对疾病和症状特异性问题。在方法学方面,随机对照组研究已被广泛接受,量效关系研究已被引入心理治疗领域,治疗效果评价更趋客观化和数量化,二次分析技术、临床显著性分析方法和序列分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上述这些进展限于篇幅和个人的学识无法展开介绍,以下介绍近年心理治疗实践中的四个主要发展趋势:治疗短程化、理论和技术整合化、方法标准化和疗效评价客观化。

1治疗短程化

经典精神分析治疗的过程是漫长的,已不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其实弗洛伊德最初的治疗案例疗程是非常简短的。如弗洛伊德曾以六个会期成功地治愈了乐队指挥BrunoWalter的慢性右臂痉挛;在荷兰Leyden镇旅游时,仅用4小时就一次性治愈了作曲家GustavMahler的强迫性神经症和严重的婚姻问题。行为治疗也有类似情况,开始疗程较短,以后逐渐延长。如Wilson(1981)发现纽约市行为治疗研究所的平均疗程为50个会期。

1963年,正值社区心理卫生运动发展之际,短程心理治疗运用而生,目的在于为众多的病人提供帮助,以满足社区心理卫生的需要,在实际应用中也发现短程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短程治疗作为一种系统的治疗方法是有计划性的,不是单纯的疗程缩短,而是有理论依据的,同时伴有治疗目标的改变。主

张短程治疗的临床家多数是心理动力定的,因多数行为治疗和认知治疗本身就是短程的,这对传统的精神分析治疗是一个大的挑战。在B.L.Bloom的《计划短程治疗手册》中就介绍了9种心理动力定向的短程治疗。

短程治疗的会期数差别很大,如Malan的简易心理治疗为20~40次,Davanloo的限时动力心理治疗为15~30次,Sifneos的短程焦虑诱导治疗为12~15次,但很少有人把超过20个会期的作为短程治疗,一般提倡会期数在10~20次以内,个别可达40次。Lazare等报告第一次交谈后脱治率>50%,因此也有人提出开放性一次性治疗。所谓“一次性”指想到病人看过不再来了,尽量利用这仅有的时机对病人施加影响;开放性是指病人可能再来,所以治疗者向病人表示,一次性治疗对病人帮助有限,欢迎再来。

虽然对短程治疗会期的看法不一致,但对短程治疗基本特征的看法是比较一致的,均认为短程治疗有五个基本特征:(1)及时干预;(2)治疗家的活动水平相对较高;(3)明确、有限的治疗目标;(4)清晰明确焦点的确认和保持;(5)与病人共同商定治疗时限。尽管不同学者对“焦点”一词的用法、治疗家活动的内函及商定时限的方法有差异,但都遵循这些基本特征。

2理论和技术的整合化

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心理治疗整合的思想就开始萌芽,但直到80年代前,心理治疗整合只是少数人关心的事情。80年代起,心理治疗整合趋势发展迅速,一些严谨的学者从理论角度支持整合,在实践中被部分心理治疗家接受,方法学家赞成这是心理治疗研究的合法维度,并成立了专业组织--心理治疗整合研究学会(TheSocietyfortheExplorationofPsychotherapyIntegration),有关心理治疗整合的

论文和专著逐年增多。

心理治疗整合的主要焦点是行为治疗和心理分析治疗的整合,经多方尝试和努力,目前这两个阵营趋于联姻。行为治疗家把认知心理学的语言、理论、技术融合到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模式中,心理分析学家也接受了学习理论,环境因素的致病作用和行为主义学派的语言。认知行为治疗是心理治疗整合的典范,他们(Beck,Ellis,Meichembaum)既反对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模式,也不完全接受心理动力学的观点,特别注意人的思想和理念,认识到人的外在表现实际上是深层认知结构的反映。这种认知结构的形成与过去的经历有关,Safran和同事把这种认知结构区分按层次排列的外周结构和核心结构,其中核心结构类似于心理动力学模式中的基本动力学。他们用功能分析,领悟和理解解决一般的心理问题。在实践中,认知行为治疗家,通过辨论、教育、摆事实和实践检验等技术,产生矫正性情绪体验,而不探查病人内在生活的动力学。在理论整合方面,有人试图寻找一种综合的理论,用更熟悉和合理的概念来解释心理障碍的成因和心理治疗生效的机制,指导临床实践。也有人认为在整合的同时,要考虑和保留各种治疗的特殊性,无原则的杂合和拿来主义不利于心理治疗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种能包治百病的心理治疗方法,将来也不会有,不能强调共性,而沫杀特殊性。

另一个整合趋势是行为治疗家对人格障碍的关注,与早期行为治疗形成明显对比,早期行为治疗根本不承认人格结构,也无意处理人格障碍问题。现在他们认为人格健全与否关系到轴Ⅰ障碍治疗的成败,人格障碍本身也是需要干预的目标之一。在人格障碍治疗中,Linehan创建一种治疗方法--辨证行为治疗(dialecticalbehaviortherapy),一方面通过分析,使来访者认识到自己对批评过于敏感,另一方面使他们学会更好应付方式。采用的技术包括接受、理解和认同,同时坚持要他们以更有效的方式应付生活事件。

整合虽然是一种发展趋势,但也存在一些隐患,在不了解各种治疗生效的特异因素之前,盲目地整合并不能提高治疗效果,正象年轻医生喜欢开大处方一样,因为对疾病的诊断没有把握,对药物的作用不甚了解。各种整合疗法的发展,随之而来是大量新名词涌现,使治疗家或研究者之间发生交流障碍,治疗方法也无法推广。Lief提出,心理治疗领域里更需要的是取消隔核,增进交流,而不是整合。这样可更深入地研究各种治疗生效的机制和特异成份,了解何种治疗对哪类疾病更有效,以便合理选用。

3治疗方法标准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治疗是一种艺术,而不是一种科学的治疗方法。同一学派的不同治疗者既使用同一种治疗方法治疗同一疾病,在实施的具体细节上却有很大差别,在不同学派之间,或用同一方法治疗不同疾病时的差别就更大。问题在于各种治疗方法缺乏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只有理论和技术的介绍,至于对某个病人,这些技术如何使用却有各人的理解。因此,各治疗方法的创建者用自己的方法治疗各种疾病,似乎都有效果,而别人用他的方法治疗病人则可能完全没效,似乎治疗效果来源治疗者本身,而不是治疗方法的效果。

针对上述情况,近年在治疗效果评价研究中有一种趋势--要求治疗方法标准化。在研究中选用的治疗方法必须详细操作指导手册,使参加研究的治疗者有章可循,尽可能减少个人经验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对比较复杂的治疗方法,参加研究的治疗者尚须接受统一的技术培训和指导,以确保各治疗者真正掌握该项治疗技术。同样,对培训者而言,必须要有一套正式考查受培训者临床技能的标准。只有这样,不同研究的结果才具有可比性,研究结果才能被重复,研究发现对临床实践才有指导价值,这也是近年许多临床治疗家的共同呼声。现在有些国家对心理治疗研究项目资助,要求附详细操作手册或类似操作指导书,有些刊物也规定心理治疗研究论文在投稿时必须附治疗操作手册。

治疗方法标准化的另一优点是有利于培训年青的心理治疗者及促进治疗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心理治疗领域内,治疗者的培训和治疗技术的推广是一大难题,过去只能通过带学徒式的个别化传授,领悟力高的学徒可能会领悟技术的精髓,偏离正统不远。我国目前多数从事心理治疗的医师都是自学成才的,对引进的治疗技术是否达到真正掌握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在向下一代传授时更是困难重重。这些问题将随着各种治疗技术的标准化而得到解决,但这只是一种趋势,是否能实现这一愿望尚待全体心理治疗家的共同努力。

4疗效评价客观化

在心理治疗领域中,疗效评价的客观性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因各种心理治疗的目标不同,疗效的评价标准也不同。例如行为治疗的目标是消除症状或行为模式的改变,所以只要症状改善就认为治疗有效,而精神分析则认为症状改善是表面的,暂时的,不能认为治疗有效,只有从根本上改变病人的态度或人格的治疗才是有效的。正因为如此,所以在疗效评价研究出现一些矛盾的结果,在临床实践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近年来,在疗效评价中出现一种倾向:无论采用何种心理治疗方法,在评价治疗效果时必须采用多种客观的、可靠的、有效的评估工具,评价多方面功能的改变,包括外显的症状、情绪和行为,内在的认知模式、自我强度和人格特征,和总体的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这就是所谓“疗效评估的客观化”趋势。由于对疗效采用客观的评价方法,所以疗效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可比性,结果更一致、更令人信服。

除了用客观的评估工具外,治疗者对疗效的主观评价和病人对治疗效果的自我评价也是必要的,因为有些心理功能是难以直接测量的。另一个问题是有些评估工具缺乏信度和效度;有些评估工具虽然有较高的信度,但对治疗性改变不敏感;有时观察到改变有统计学意义,但不一定有临床意义。这些问题有待今后解决和完善。

参考文献

1,BloomBL.PlannedShort-termPsychotherapy:AClinicalHandbook.Massachusetts:AllynandBacon,1992

2,GillilandBE,JamesRK.TheoriesandStrategiesinCounselingandPsychotherapy.Massachusetts:AllynandBa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台湾剧真情满天下

·韩国剧玻璃之城

·国产剧回家的路

·韩国剧妻子的誘惑/妻子的...

·动画片游戏王5Ds

·综艺娱乐百分百[200...

·综艺国光帮帮忙[200...

·综艺康熙来了[2009...

立即到健康社区参与热门讨论

继续医学教育现状及

副溶血性弧菌流行群

自体结膜移植治疗复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

扩张型心肌病60例临

通过健康教育对糖尿

呼吸内科病房院内肺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树

疑人不用与用人不疑

单病种质量控制的探

con,1998

3,ChamblessDL,HollonSD.DefiningEmpiricallySupportedTherapies.JournalofConsultingandClinicalPsychology,1998,66(1):7-18

4,GoldfriedMR,GreenbergLS.MarmarC.Individualpsychotherapy:Processandoutcome.AnnualReviewofPsychology,1990,41:659-688

5,KazdinAE.Psychotherapyforchildrenandadolescents.AnnualReviewofPsychology,1990,41:21-54

心理治疗范文2

关键词:强迫症;精神障碍;心理治疗;预防治疗;康复

【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226-01

1 强迫症的表现

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些想法,但是强迫症患者的想法、行为,就可能被做出来,例一:某人在开车的过程中突然想到自己会撞到路边的行人或者树木,他就会认为这样的事情很可能真的会发生,再联想到这件事发生的严重后果,从而产生恐惧,痛苦和焦虑。于是,他想尽方法来控制自己不要有这样的想法,但结果是他根本无法控制,这样就进一步加重了他的恐惧、痛苦和焦虑。例二:强迫计数:患者不可克制地计数,与强迫性联想有关,如见到电线杆计数,见到窗子也要计数,不计数则感到烦躁,难以克制。例三:强迫性洗涤:怕不清洁而罹患某种传染病,强迫症患者接触了某物,则要反复洗手。明知已经清洁,无须再洗,但无法控制。例四:强迫观念:明知某些想法和表现,强迫症的症状如强迫疑虑、强迫对立观念和穷思竭虑的出现是不恰当和不必要的,却引起紧张不安和痛苦,又无法摆脱。

患有强迫症的患者有其特定的人格个性,最突出的就是“完美主义”,凡事要求“十全十美”。他们的性格特征是为人谨慎、墨守成规、缺乏通融和幽默感、太过理性;内心常常有明显的冲突,徘徊于服从与反抗、控制或爆发两种极端。他们常常对自己、对别人要求很高,结果总是批评别人不好,怀疑和否定自我,缺乏自信心,常因此而无法接受自己强烈矛盾的内心冲动欲望而崩溃。

人就应该成功控制自己的思想。强迫症患者有很多强迫性思维和强迫行为,但他们总会认为这是他自己的思想所致,自己应该能够控制这些想法。但事实上,之所以称为强迫就是因为自己无法控制,所以他们会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思想而产生激烈的内心冲突。

2 强迫症形成和发展原因剖析

2.1 强迫想法和焦虑有关。

2.2 强迫行为(外显的或隐匿的)是随意行为,旨在减轻焦虑和不适。但焦虑减轻导致强迫被强化。

2.3 为了防止发生强迫想法和焦虑,症人常有回避行为,但回避行为阻止了对焦虑想法和暴露。根据上述心理模型。治疗策略应当是促进症人对恐惧刺激的暴露,同时又鼓励他们会议上暴露的仪式和认知回避而不易发现,这就需要医生进行全面细致的检验和评估。

过去大多数人认为本病源于精神因素和人格缺陷,近些年来发现遗传因素比较明显。

(1)遗传:家系调查发现,患者的父母中有约5%~7%的人患有强迫症,远远较普通人群高。另外由于人格特征主要受遗传的影响,而人格特征又在强迫症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故也提示强迫症与遗传有关。在临床上也观察到,约2/3的强迫症患者在病前即存在有强迫性人格。强迫性人格的特征是,胆小怕事,谨小慎微,优柔寡断,严肃古板,办事井井有条,力求一丝不苟,注重细节,酷爱清洁。

(2)心理社会因素: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强迫症是强迫性人格的进一步发展。行为学家则认为,强迫症的产生是由于刺激——反应出现过多重复导致焦虑,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失调,从而导致异常习惯的形成,病理性认识和反射的建立,使冲动、思维和行动拘泥于固定的行为学习模式。

(3)生化:有人认为强迫症患者5-HT能神经系统活动减弱导致强迫症产生,用增多5-HT生化递质的药物可治疗强迫症。

3 强迫症心理治疗与预防治疗和康复

采用心理治疗:解释性心理治疗为治疗的手段之一。对于患者要冷静分析本人的人格特点和发病原因,包括童年有无产生强迫症的心理创伤。如能找出原因,应树立必胜信心,尽力克服心理上的诱因,以消除焦虑情绪。非我疗法、生物反馈治疗、行为治疗如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暴露疗法等,都有一定效果。可以试用这样的治疗方法:把病人置于严密监护下,当病人欲进行强迫动作或思维时,家人就以谈话或邀请参加某种活动的方法分散转移其注意力,以阻止强迫动作和思维发生。对病人提出的问题,最好按常识给予答复,说一遍即可,无需重复。

治疗强迫症,正确的治疗方法应该按其症状的严重程度来分类治疗:对症状比较轻的患者可以直接用心理治疗就可以治愈,而不必使用药物;而对于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比较有效的方法应该是在心理治疗为主的情况下,辅助地使用药物。大概的治疗程序如下:在治疗初期,可以适当地服用一些药物来控制和稳定症状的发展,同时配合心理治疗。而当患者在实践中逐渐获得心理治疗的效果后,一方面继续心理治疗,另一方面则应该逐渐地减少药物,并最终停止药物。

强迫症是一种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行为的神经障碍疾病。其实,强迫症患者往往是很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的,但是就是控制不住地去想去做,这样的痛苦会让人身心疲惫,因此,要做好预防工作。那么该从哪方面入手预防强迫症的发生?

首先你必须做好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并且需要你十足的耐心、循序渐进,与强迫症作战。需要对自己的额个性特点和所患疾病有正确客观的认识,对自身现状有客观的判断。因为强迫症就是一种假想症而引起的症状,所以,不要把强迫症看得太重,而是要把他看淡,做到轻视、放宽心,症状自然会慢慢减退。

不要过分在乎自我形象,不要过于追求完美。不要老是问自己我做得好吗?这样做行不行?别人会怎么看我等问题。强迫症预防学会顺其自然。强迫症的另一特点是喜欢琢磨,一个芝麻大的事情往往会想出天大的事来。因此在思考问题时,要学会接纳他人、不要钻牛角尖、学会适应环境而不要刻意改变环境。

学会减压也很重要。很多强迫症都是由于压力太大导致的。如今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存压力也是不断增大,如果不能很好的自我缓解压力,就会诱发各种心理疾病。因此,在工作中要懂得适当的解压,懂得舒缓自己的情绪,预防强迫症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潘明圆.强迫症浅论[J].中外医疗,2008

[2] 马天雪.国内强迫症心理治疗效果的元分析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8

[3] 汪智慧.强迫症:都市人的心理“陷阱”[J].药物与人,2008

[4] 谢向东.大学生强迫症的认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6

心理治疗范文3

乙方(见习治疗师):_________

为保证见习治疗师见习的顺利进行和见习质量,同时也为了保证带教老师本人及其所在单位的利益,特制订以下见习协议条款:

一、确立见习关系

1.甲方为乙方提供带见习场所和机会,每周提供给乙方的见习和带教时间为____小时。

2.见习前三周为双向选择期,甲方有权利根据其考察乙方的工作能力和品质的结果同意或不同意双方见习关系;乙方有权利根据其本人的能力特点和专业理论取向等个人特点确立或放弃见习。双向选择期结束后,如果甲乙双方的其中任何一方未明确提出终止见习,则默认双方已经确立见习关系。

3.乙方本人向甲方本人或其所在单位交纳每学期_____元的见习费,此费用在双方确立见习始一月内支付。

4.双方确立见习关系后,乙方中途退出见习,见习费用不与退还。

二、保密

5.乙方应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不向外泄露甲方咨询和带教过程中的信息。在见习期间和其后严格保管有关的记录,录音等有关资料,未经甲方允许不能让他人接触这些资料。

6.乙方应严格保守甲方所在单位的保密信息和资料(包括:心理测试,测评软件,数据,治疗师的家庭电话,电子邮箱,住址等私人信息和其它甲方未明确对外公开的资料)。

7.甲方对在带教和督导过程中乙方的个人隐私和被要求保密的信息保密。

三、对待来访者

8.在见习期间,乙方应该努力保持与来访者之间客观的治疗关系,避免与熟人,亲友,同事等建立治疗关系,不与来访者建立和发展任何工作以外的关系。

9.在见习期间,乙方应尊重来访者,不以任何原因(如:种族,性别,信仰,教育水平,籍贯等)歧视来访者,不利用工作角色牟取私利。

四、职业行为

10.乙方应在甲方的督导下工作,了解自己的能力和职能范围,不做超越自己能力和职责以外的事情。

11.在使用测量工具时,乙方应在甲方相关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全面了解有关测量的目的,内容及局限性,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各种测量工具,并能正确合理地向来访者解释有关的测量结果。

12.乙方在见习期间应遵守甲方所在单位的见习工作时间和空间的规定,不迟到,不早退,未经许可不在见习地点以外的地方做有关心理治疗和咨询的工作,不做损害甲方所在单位声誉和利益的事情。

13.乙方应在甲方的督导下,严格遵守心理咨询和治疗专业委员会和见习所在单位有关专业人员的其他规定。

14.乙方同时应接受_____的领导,如果甲乙双方发生问题或纠纷,由____予以协调。

五、其他

15.本协议的有效期为_____年___月__日至____年___月__日。

16.本协议一共三份,在双方签字生效后由甲乙双方以及_________各自保留一份。

心理治疗范文4

乙方(见习治疗师):_________

为保证见习治疗师见习的顺利进行和见习质量,同时也为了保证带教老师本人及其所在单位的利益,特制订以下见习协议条款:

一、确立见习关系

1.甲方为乙方提供带见习场所和机会,每周提供给乙方的见习和带教时间为_________小时。

2.见习前三周为双向选择期,甲方有权利根据其考察乙方的工作能力和品质的结果同意或不同意双方见习关系;乙方有权利根据其本人的能力特点和专业理论取向等个人特点确立或放弃见习。双向选择期结束后,如果甲乙双方的其中任何一方未明确提出终止见习,则默认双方已经确立见习关系。

3.乙方本人向甲方本人或其所在单位交纳每学期_________元的见习费,此费用在双方确立见习始一月内支付。

4.双方确立见习关系后,乙方中途退出见习,见习费用不与退还。

二、保密

5.乙方应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不向外泄露甲方咨询和带教过程中的信息。在见习期间和其后严格保管有关的记录,录音等有关资料,未经甲方允许不能让他人接触这些资料。

6.乙方应严格保守甲方所在单位的保密信息和资料(包括:心理测试,测评软件,数据,治疗师的家庭电话,电子邮箱,住址等私人信息和其它甲方未明确对外公开的资料)。

7.甲方对在带教和督导过程中乙方的个人隐私和被要求保密的信息保密。

三、对待来访者

8.在见习期间,乙方应该努力保持与来访者之间客观的治疗关系,避免与熟人,亲友,同事等建立治疗关系,不与来访者建立和发展任何工作以外的关系。

9.在见习期间,乙方应尊重来访者,不以任何原因(如:种族,性别,信仰,教育水平,籍贯等)歧视来访者,不利用工作角色牟取私利。

四、职业行为

10.乙方应在甲方的督导下工作,了解自己的能力和职能范围,不做超越自己能力和职责以外的事情。

11.在使用测量工具时,乙方应在甲方相关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全面了解有关测量的目的,内容及局限性,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各种测量工具,并能正确合理地向来访者解释有关的测量结果。

12.乙方在见习期间应遵守甲方所在单位的见习工作时间和空间的规定,不迟到,不早退,未经许可不在见习地点以外的地方做有关心理治疗和咨询的工作,不做损害甲方所在单位声誉和利益的事情。

13.乙方应在甲方的督导下,严格遵守心理咨询和治疗专业委员会和见习所在单位有关专业人员的其他规定。

14.乙方同时应接受_________的领导,如果甲乙双方发生问题或纠纷,由_________予以协调。

五、其他

15.本协议的有效期为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16.本协议一共三份,在双方签字生效后由甲乙双方以及_________各自保留一份。

心理治疗范文5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4(c)-155-01

儿童哮喘近年呈上升趋势,且反复发作,对患儿的家庭、学习及生活造成很大影响,但目前尚缺乏特效疗法。我院对26例哮喘患儿除常规治疗外加用心理治疗收效很大。下面作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把哮喘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6例,对照组26例。男30例,女22例。年龄5-14岁。全部为发作期病例。两组病例均符合1998年修订的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制订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的诊断标准,并经汉密顿焦虑量表和抑郁状态问卷测评后均显示存在情绪问题。两组性别、年龄、哮喘病程及基础肺功能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哮喘发作期的常规抗炎、平喘、对症治疗。对照组不进行心理治疗,但有问题可随时询问医护人员;治疗组加用心理治疗,具体如下:①对患儿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充分调动患儿的积极性,增强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向其说明该症的特点,只要积极配合,定会取得较好的疗效,每周两次。②进行放松训练,使患儿逐渐掌握自我放松的技术和程序,每日两次,每次15 min,以减轻患儿紧张焦虑及害怕的心理。③对患儿家长进行指导,改变不良家庭养育方式,清除“家庭负性气氛”。另外,对个别患儿进行了系统脱敏疗法及暗示疗法等。

2结果

治疗组比对照组疗程平均缩短3 d。1年内随访,对照组复发率76%,治疗组49%,两组有显蓍性差异,加用心理治疗哮喘患儿远期效果更好。

3 讨论

儿童哮喘病因极为复杂,与免疫、神经、精神、内分泌和遗传学背景密切相关。现代医学模式提示:任何一种疾病的发病都有其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三方面的作用。心理社会因素在哮喘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并影响其病程和预后。哮喘患儿的情绪与症状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哮喘患儿比其他人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情绪[1]。哮喘症状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体力活动可能导致焦虑。而与哮喘有关的焦虑能够增加已存在的过度通气,导致呼吸肌疲劳,加剧哮喘病情。Williams1975年研究487例各种年龄病人,发现促发哮喘发作的主要因素中,外源性过敏因素(如花粉、灰尘、食物、药物等)占29%,呼吸道感染占40%,心理因素占30%。他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不同时期病程中心理因素起重要作用的病例占70%。临床实际观察亦表明,不少儿童哮喘仅在家中发作,一到学校后就不再发作或明显减轻。原因可能是母亲的焦虑忧愁情绪和病儿在家受到特殊照顾和注意(所谓“疾病得益”)等心理影响起重要作用。Green曾报导1例对向日葵过敏的哮喘病人,有一次参加画展,看到一幅田野风景画内一片向日葵景色,立刻引起哮喘发作,这是“心理过敏”的生动例子[2]。因此,对哮喘儿童应针对患儿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于那些因心理、社会因素为主及患病期间伴有情绪问题的患儿,应在传统治疗方法基础上配合不同的心理治疗,从而更全面地清除儿童哮喘的致病因素,提高儿童哮喘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参考文献]

[1]Lehrer PM,Isenberg S,Hochron SM.Asthma and emotion:a review[J].J Asthma,1993,30:5-21.

[2]陶国泰.儿童少年精神医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29.

心理治疗范文6

对于普通的读者,最有用的部分就是全书的结论部分――创建你自己的心理医疗箱。大多数人既没有足够的精力、也没有足够的财力,遇到问题就进行心理治疗。所以,从《情绪急救》这本书里找到那些属于自己的小技巧,才是温奇博士的初衷。

我们都是心理伤害的行家,擅长在生活中制造各种荆棘,为别人、也为自己,同时也不可避免的遭受着这些。一生中的不同阶段,每个人都会陷入或大或小的情绪困扰之中,即使最一帆风顺的人也不可能始终愉快、欢乐。但是,很少有人提起情绪的药箱,在和生活猛烈的撞击中做个简单的包扎。

大部分学者都承认,情绪的机制仍旧是黑箱,是未解之谜,就目前的科学水平而言,我们还不能给出情绪确切的成因和起作用的途径,更谈不上分离出最有效的情绪调节方式。然而,我们也不是大海捞针,心理学和心理治疗通过一百五十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很多有效果、有实用价值的方法,来满足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