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课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双语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双语课程

双语课程范文1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课程设计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以国际贸易具体流程为主线,系统地介绍了国际贸易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该课程涵盖了国际贸易理论、国际商法、保险、运输、金融、商品检验等诸多方面的知识。由于国际贸易业务本身的跨国境性质,教学资料大多数为英文。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日趋明显,对熟练掌握英语又精通国际贸易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需求空前增加,如何利用开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双语教学,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实践操作能力,对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无疑是严峻挑战。

一、课程设计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双语”只在特定情况下存在,也就是只有当汉语以外的某种语言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与汉语同时成为交流语言时,才能称之为双语。在课堂上教师坚持使用第二种语言,但是允许学生只有在力所能及的情形下才使用第二种语言,这是双语教育的关键所在。

(二)系统性原则

《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全方位的改革,涉及到师资、教材、教学组织、教学效果测评等诸多方面。另外,在《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中,还要注意到与前期基础英语、《西方经济学》(双语)、《国际经济学》(双语)及后期《外贸英文函电》、《商务英语》等专业外语类课程的衔接。

(三)“以生为本”原则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提出,优秀的教师不是“奉送真理”,而是“教人发现真理”,倡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实现“知识论”向“主体教育论”的转变。在双语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积极鼓励学生利用专业语言进行交流,师生互动,千方百计地使自己的教学内容经过“外部刺激”,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最后内化“形成品质”。换言之,要把教学的重点从过去单纯研究如何教,转向研究如何教学生学这一

方面来。

二、《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目标

(一)掌握扎实经贸理论知识和技能

通过《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以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为依托,介绍国际贸易的基本流程与基本技能,帮助学生了解当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世界贸易组织的法规以及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政策法规,从而培养能够胜任经济贸易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无论是传统的中文教学,还是双语教学都要服务于这一目标,专业知识的学习才是《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的根本目标和方向。

(二)提高学生驾驭中、英文的能力

中国社会调查所最新的《2005年度中国英语培训市场调查报告》也显示:九成英语学习者认为,英语学习要从应试英语向应用英语转变。要彻底改变我国语言教学不适应形势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现状,走出英语教育“耗时费力、收效甚微”的怪圈,就必须改革传统的英语应试教育模式。而双语教学模式则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在当今国际经贸活动中,绝大多数的商务接洽、交易磋商、合同订立都是用英语完成的,加强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双语教学与英语学习相辅相成,在《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的教学中,通过灌输专业名词、增加英文资料阅读量、课堂英文互动,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锻炼了英文听、说、读、写的能力。

(三)增强学生的自学和创新能力

当代经济环境风云变幻,增强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才是使学生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出路,也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在要求。双语教学使学生站在学科发展前沿,在世界范围内获取信息和知识,以广阔的视野思考专业问题,在持续的学习、思考和创新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内容

(一)教材

严格地讲,双语教学要求用国外相同学科的原版教材。但英文原版的《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很少见,即便有原版教材,因为价格太昂贵,大多数学生负担不起。

国内最早出现的《国际贸易实务》双语类教材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及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贸易实务英语》。之后各类教材日渐增多。其中,由帅建林编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贸易实务》(英文版)是不错的选择。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本同步的中文教材也是必不可少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薛荣久、冷伯军编著的《国际贸易实务》都值得向学生推荐。

(二)学习资源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帮助学生搭建自学平台,丰富学习资源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各大高校纷纷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引入了模拟实验教学,其中simtrade是较为流行的一种。此类软件要求学生通过扮演进口商、出口商、银行等角色的方式,处理各类英文单据,模拟国际贸易交易的全过程,这对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浏览WTO、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官方网站了解最近经贸动态,通过阿里巴巴网站自主寻找客户学以致用,登陆合众网等专业网站与外贸人员共同探讨贸易难题也是新的探索。

四、《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模式

《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教学要摆脱传统的“chalkandtalk”的模式,运用多种手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引、动、导、探”教学机制,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多维互动、自主探究、促进发展。

通过对表1中频率较高的教学模式进行简单归纳对比,各种教学模式各有优势,在《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教学中,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根据教学阶段的要求,综合运用以上手段,在有效传授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自主

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从单纯的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

五、几个需要处理的关系

(一)中、英文语言比例

根据英国《朗曼英语语言学词典》所给双语的定义:“meansapersonwhospeaks,readsorunderstandstwolanguagesequallywell,butabilingualpersonusuallyhasabetterknowledgeofonelanguagethantheotherone.(同样地能很好地运用两种语言来进行说、读和理解,但对其中一种语言的理解比对另一种更好)”或者“theuseofthesecondorforeignlanguageinschoolfortheteachingofcontentsubjects.(在学校使用第二语言或者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可见,双语教学中语言只是手段和工具,专业知识的获得才是根本。

根据由浅到深、由少到多的“循序渐进”原则,《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可以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实施,在不同阶段,中英文使用的比例不同。第一阶段:简单渗透。对于一些专业术语、重要原理等用英文讲述,其余绝大部分用中文讲述。课堂英语使用比例约为5%-10%。第二阶段:交叉渗透。教师上课时交替使用中英文。较浅显的内容,用英文讲述,较复杂难以理解的内容,用中文解释。课堂英语使用比例约为20%-40%。第三阶段:双语思维。让学生学会用母语和英语来思考、解决问题。教学语言由汉语为主转变为以英语为主,课堂英语使用比例约为80%左右。

鉴于教学课时的限制,可以考虑在50学时的《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计划中先抽出10学时进行专业知识的中文概述,作为后40学时双语教学的铺垫。中、英文的比例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英文水平和接受能力,相应做出调整。

(二)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

《国际贸易实务》是揭示国际商品、服务交换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竞争力的目的,实践教学环节不容忽视。一方面,除了大纲规定的理论教学学时,各学校还应当通过模拟实验教学、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实习等途径,尽一切可能为学生实践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倡导学生积极寻找实践机会,比如参与导师课题研究,自发组织模拟谈判等活动丰富自己的经历。

(三)处理好激励和考核的关系

1、对教师的考核。开展双语教学,不能单纯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判定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还必须通过及时评估来衡量教学质量。双语教学作用的指标包括:学生对双语教学的作用评价,对学生学习兴趣、语言能力的发展、专业知识学习等方面的提高与促进作用等方面的评价。双语教学效果的指标包括: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效果、教学内容、理论体系完整、反映学科发展的新进展、教学效果满意、教学模式新颖等方面的评价。教材的评价指标包括:学生对教材的评价,对教材内容是否过多、教材体系是否合理、习题设计是否合理、教材价格是否合理、语言难度是否合理、是否要求改编教材等方面的评价。授课教师的评价指标包括:学生对授课教师的评价,对教师授课方式、讲述清晰易懂、发音标准、教学内容适宜学生等方面的评价。

2、对学生的考核。学生成绩的判定也应当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可以采用口试、模拟谈判、草拟业务文件、审核与修改信用证、缮制单证等尽可能与实际运用接近的方法进行,不仅可以真实地反映教学效果,更能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与学的方向,促进课程教学健康发展。

六、结语

要改变我国语言教学不适应形势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现状,就必须要开展双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但是我们绝不能简单地将双语教学与强化英语等同起来,必须将双语教学和“育人为本”密切联系起来,严格地说,通过双语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应当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国际型人才而不单单是英语尖子。双语教学所注重的决不仅仅是外语,实际上是将语言习得贯穿于整个学校的管理、教育、各个学科教学的全过程。注重创设语言环境和不断强化“教学语言”,用教学语言来促使语言能力发展,这才是双语教学的实质。“外语突出,各科领先,综合发展”是双语学校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双语教学的特色。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而言,双语教学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学校领导应该加强对该课程双语教学的重视,从对双语教学的认识,师资队伍的建设,教材的选用,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陈原等.《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4(6).

双语课程范文2

关键词:编程语言;双语教学;Java程序设计

1编程语言类课程双语教学的建设现状

目前,几乎所有的编程语言都是由欧美国家设计和实现的,它们的帮助文档、语言规范说明全都是英文。虽然常用的程序开发软件已经有汉化版本,也有相应的中文帮助文档,但是汉化或多或少存在不准确的地方;另外,英语和汉语表达思维的不同,使得一些编译和运行错误的提示信息看起来不知所云。因此,在高校推动双语教学势在必行。为了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教育部于2007年至2010年启动了“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支持建设503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在这些示范课程中,计算机专业课程包括操作系统(原理)、数据结构(和算法分析)等约40项课程建设项目,几乎囊括了计算机主要专业课程。其中,纯编程语言类课程有7项,包括计算机网络编程、C语言程序设计、Delphi计算机高级编程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当然,除了这些国家级的双语课程建设项目外,目前我国还存在着各类由省或学校支持的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项目。整体上看,计算机专业的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并没有区分不同课程的特性。虽然计算机专业课程相比其他人文社科课程而言,更适合进行双语教学,但是,考虑到双语教学的师资以及学生水平现状,在课程选择上理应有取舍。编程语言类课程的内容大部分在讲述语言特性和示例程序,几乎不涉及自然语言交流的模糊性和复杂性,即减少了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欠缺所导致的障碍,这种“刻板性”使得编程语言类课程非常适合进行双语教学。

2编程语言类课程双语教学模式探索

在组织双语教学时,考虑到教学目标、学生的基础、师资力量等各方面原因,我们从教材选择、教学手段、授课语言等方面,探讨一种较为实际可行的教学模式。(1) 采取国外优秀原版教材与自编讲义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我们选择原版优秀教材。原版优秀教材很多,它们服务于不同的授课对象,在选样时,除了要考虑教学目标外,还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由于学生的母语是非英语,即使他们通过英语四级或者六级,阅读英文专业知识的能力仍然欠缺,因此,选择具有中文译本的英文教材更好。同时,我们不应该完全依赖这些国外优秀教材,完全按照其编排顺序进行授课。许多国外教材的信息量都非常大,知识点的编排比较分散,我们难以在有限的学时内按照教材的编排次序推进教学进度,这就需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分析总结,针对每一节课的授课目标,整理成讲义,标识出相关的章节并在课前发给学生预习。(2)采取英文板书结合英文PPT演示的教学手段。讲解编程语言时,特别是讲述重要语法点和难点时,采取边写程序边给出解释的方式,板书代码的英文注释强化了该知识点在学生大脑中的印象,并能够带领学生进一步沉浸在英文思维的氛围中。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将术语解释、语法形式等采用英文PPT演示的形式放映,可以将教师从一些繁琐的板书中解脱出来,节省教学时间。(3)采取用英文讲授专业知识点的方式。讲授编程语言类课程时,对于专业知识点部分,应该采用英文,但是在非专业知识的表达以及语句的衔接等方面,出于惯性思维,可以使用中文。不过,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对于关键知识点,可以再用中文补述一下。

3教学实践

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双语教学活动中,我们选用的教材是HeadFirstJava。该书内容适合初学者,较为全面,语言特点讲解得非常透彻。此外,它的编排有趣,且中文译本质量高。板书采用英文,结合英文PPT。下文以编程语言的两个重要语法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为例,说明Java程序设计双语教学的实施过程。1)引用变量。Java编程语言中变量的类型可以分为简单类型和引用类型,它们对应的英文分别是primitivetypes和referencetypes。解释简单类型时可直接列举8种简单类型,并在PPT上显示。然而对于“引用”这个词,即使解释了引用类型包括类类型、接口类型以及数组类型,学生还是有疑问:引用究竟是什么意思?谁引用了谁?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PPT演示中给出相关的术语解释,并设计引用变量的声明和赋值语句代码,再辅以代码运行时的内存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学生能够从上述PPT演示中准确地理解“引用”这个词的含义:如果一个变量是引用类型,如String类型,那么这个变量将可以引用到一个String类型的对象,或者称这个变量可以引用或指向一个String类型的对象。2)动态绑定。C++和Java编程语言都会讲到一个重要概念,即方法查找时的“动态绑定”,这也是教学难点,常常和“多态”“虚方法”这些词联系在一起。“动态”这个词在汉语中的意思非常广泛,“绑定”一词的意思过于抽象,事实上,在编程语言中,动态通常指的就是程序的“运行时”(run-time),而绑定表达了“引用变量在运行时实际引用到的对象的类型”这层意思。其实,C++语言关于动态绑定和多态中有这样的描述:Yougetthebehaviorassociatedwiththeobjecttowhichthevariablerefersatruntime.Thebehaviorisnotdeterminedbythecompiletimetypeofthevariable.Thisisanaspectofpolymorphism,andisanimportantfeatureofobject-orientedlanguages.Thisbehaviorisoftenreferredtoasvirtualmethodinvocation.同理,在Java中也有类似描述:Whenweinvokeanoverriddenmethod,Javacallsthemethodfortheobject'sdynamictype,regardlessofthevariable'sstatictype.Javalooksuptherightmethodforagivenobjectatrun-time.如果在授课过程中使用这些英文解释,再辅以实例并展示运行时内存的变化,如图2所示(实际教学中,使用不同的颜色标识图中不同部分,以达到板书的清晰性),可以系统地讲解这个概念。专业清晰的英文描述加上实例,使得讲解更具有说服力,并且直接易懂。以上讲解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在讲解时可以辅以中文。然而,随着双语教学的不断推进,对于专业知识的讲述还是应当使用英语,这样可以进一步让学生更容易与国际接轨。

4问题和建议

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面临最直接的问题是:一些学生听说是双语教学,认为自己的英语很差,很快产生了畏难心理。其实这是不必要的,从实践来看,一些具有一定编程基 础,有兴趣但是英语成绩并不突出的学生,课 堂表现和成绩仍然比较好。相反,仅仅英语通 过六级,而编程能力较弱的学生,并没有很好 的表现。事实上,编程语言的英文教材和资料 的语法并不复杂,也不涉及我们所缺失的西方 文化背景知识,并且,编程实践能够帮助学生 准确理解英文描述,增进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要强调学生英语成绩的 好坏背景,而是强调“双语教学的重点仍然是 专业学习”。 双语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另外一个突出问题 是教学互动性不高。互动性不高主要有两个方面 的原因,一是专业上没有把握,有些跟不上进 度;二是英语表达能力的欠缺。针对前者,由 于双语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任务,教师需要 更多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从学生的反馈中对教 学进度、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作适当调整,并教 导学生做到课前先预习、课堂上多记笔记、课 后多咨询;针对后者,应当采取多鼓励的方式, 训练学生用英文进行表达,同时,允许学生用 中文回答问题,并提出希望下次能够以英文回 答,这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参与课堂 教学的积极性。 编程语言类课程的双语教学是高校计算机 专业教学的时代要求,虽然在高校已经实践了 多年,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我们需要不断地 摸索,进一步完善编程语言类课程的双语教学工 作,实现将英语变为编程语言类课程学习者的第 二语言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平,朱艳辉,翁艳彬.论如何使双语教学真正辅助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发展[J].计算机教育,2010(2):98-101.

[2]ShewchukJ.DatastructuresandJavaprogramming[EB/OL].[2014-05-18].

[3]SierraK,BatesB.HeadFirstJava[M]2nded.Sebastopol:O'ReillyMedia,2005.

[4]黄宏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16):63-65.

[5]董东,黄文艳.计算机导论与Java程序设计双语教学调查分析[J].计算机教育,2010(16):114-118.

双语课程范文3

[关键词]工程力学 双语教学 教学理念 科技实践活动

一、双语课程的教学理念

21世纪大学所培养的学生应当具有的三种基本能力,即:(1)获取知识的能力;(2)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沟通和团队工作的能力;(3)使用外语进行工作和交流的能力。双语教学是我国教育国际化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开展双语教学,可以促进我们的教育与国际教育理念接轨,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开阔其视野,提高综合素质,为运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打下基础。同时也将西方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渗透到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之中,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国际化进程。目前,国内已经有一批工程力学双语教改的探究报道[1-4]。

实施双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首先教材应当采用原滋原味国外原版教材(通常是英文教材),其优点是在语法、研究问题方法论、内容的宽度与广度上都更为国际化。另外国外原版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形式生动,索引、主题词的设计以及编排体例以探究式为主,从具体问题入手可读性强等优点非常受学生欢迎。不但可以使学生能够在更高起点上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学到最新学科前沿知识,而且有利于学校借鉴国外现代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触及到新的教育思想,逐步建立和形成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新体系。

其次,双语教学应当以英语专业词汇学习作为重点。双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使学生真正领会与世界同步的现代科学知识。双语教学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学科的科学词汇和基本概念,为学生准确理解和深入领会课程内容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例如:在力学课程中最常用的概念“受力图”其英语对应词汇是“free body diagram”。类似的,中文教材的“温度应力”应当翻译为“thermal stress”而不能望文生义,直译为“temperature stress”。经过比较系统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专业英文概念的理解,提高专业学习质量。就我国现阶段学生的英语能力而言,实施双语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环节中,还是尽量采用中英两种语言交叉进行为妥,而作业练习和考试均采用英语的一种教学方法。

另外,使用双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加强学生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修养和运用英语进行专业研究表述与交流的能力。工程力学双语教学要强调为学生创造了科学实践活动的平台,然后使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工程力学本身是工科学生很重要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该课程既需要良好的数学基础,又与工程实际有紧密的联系,课程内容既为后续课程奠定良好的力学基础,又可直接应用于工程计算。因而在工程力学课程中开展探究性的科研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工程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作用。

二、双语教学模式改革

长期以来,工程力学的教学模式单一,即:课堂讲授-作业-规定的验证性实验。学习内容和方法比较单调。然而,在材料、热能、冶金和机械等专业领域有大量的非杆系复杂受力问题,学生在后续课程学习或科研工作中遇到此类问题时,基本无从下手。另外,传统实验主要内容基本属于金属材料的破坏实验。学生观察各种现象并测量材料力学指标,虽然可以增加对材料性质的感性认识,但是学到的新知识少,需要思考的内容少。

本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推进研究型教学,具体方式是要求同学在规定时间内以及可以完成工作的前提下,以科研工作的形式展开。同学自愿分组,分别选定探究性质的材料力学题目,内容将渋及文献综述,方案确定,数值模拟和动手制备试样到完成试验等环节。目标是把学生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给学生留出充分的创造性思维空间,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观察、思考及总结的方法,并从中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改革实施方法

教与学,听课与作业,考试与实践性课题都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作业和实验报告必须采用全英文书写。学生的实践性课题的内容覆盖工程力学基本知识点,使用钢铁、有机玻璃、黄铜、铝合金、PVC、塑料、人工复合材料、混凝土等材料来完成拉伸,压缩,弯曲,扭转和冲击等项实验。这些材料的机械性质各有差异,力学相应的规律也不同,有些是目前工程上越来越多使用的新材料,目前使用的大部分材力教材没有详细介绍。事先不讲实验中的现象,学生不知道实验的结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实验,自己观察各种现象、采集处理实验数据。预先给同学补充有限元的基本概念与使用方法,然后学生自主完成数值模拟工作,最后写出研究报告。由于在课堂教学时已经交代了所需的知识点,学生通过文献检索已对研究内容有了基本认识,在实验室里,由老师监督安全,可以较好完成实践动手的环节。学生普遍对此实验很有兴趣。在使用有限元程序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软件系统的有关操作内容,如图形界面、操作过程、功能块等。其次结合软件的教学穿插介绍相关的力学知识和有限元基本理论, 但讲解以形象化、结论化为主,舍弃大的理论推导过程,然后结合实际工程间题,提出计算分析的一般步骤,建立合理的计算模型,实现有效的有限元模拟。

在研究报告撰写中,即有写作格式要求,也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学生通过分工查找资料和讨论,能够对实验现象和计算结果做出比较正确的解释。从提交的研究报告看,图文并茂,内容详尽。学生接触到较丰富的试验和计算内容,采用这种授课模式,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状态,学习的积极性高,学到的知识扎实。通过此教学改革实施,除可以让学生学到各种不同材料在承载时的力学性质和计算方法外,还学到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在我校2008、2009、2010级材料国际班和理科实验班的教改试验中,均要求学生完成上述各实验和研究环节后,用英语进行研究工作成果报告和答辩,最后用英文提交格式规范的研究报告。从已经毕业的学生反馈信息知,此种教学改革方法的实施,能使学生去海外留学深造时,更快适应国外现代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图1. 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试样加工和完成力学试验。

图2. 学生用英语进行研究成果报告与答辩

图3. 历届学生完成的研究成果文集

4.认识与体会

双语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因而教与学应当实事求是,根据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强度的英语讲课和作业时数。实践性课题应当是在教师指导下,经过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在规定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并且有一定的探究与实践特点。考试工作也应体现新的教育理念,应本着有利于发挥学生教育主体的作用,有利于学生自学,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考试必须采用全英文试题,学生采英文答题,学生成绩的评定,考试内容占60%,研究课题成果作为平时成绩占40%为好。

教学模式的更新对教学的长期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导向作用。一种新教学法的实施, 必须依赖于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才能,学生不但是学习的能动的主体而且是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通过实施探究性质的科技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到积极参加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切实提升学生应当具备的三种基本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育平,滕桂荣,赵增辉,等.材料力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45

[2]钟南,罗锡文,严慕容,等.构建工程力学双语教学的探讨[J].力学与实践,2004, 26(2):64~67

[3]殷波,刘平.材料力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高教论坛,2006,3:129~130

双语课程范文4

关键词: 反应堆安全 双语教学 外语角 口语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b)-0000-00

《反应堆安全》课程是核反应堆工程专业本科生必须学习的课程之一。课程的目标是掌握核反应堆安全的基本原则,掌握核电厂安全系统、确定论安全分析法及其分析模型的建立与开发。同时,了解概率安全评价法、堆内放射性物质的释放及其危害以及压水堆的安全性改进与发展,并熟悉核电厂设计建造和运行中的安全对策,了解近年来核安全和反应堆事故分析中的主要课题与重大进展;

目前在教育界双语教学已经是一个熟悉的名词,在我国的很多城市都是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专家学者争论的焦点之一[1-3]。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愈来愈需要精通一门或多门外语的“双语专业人才”。高校将专业的双语教学设为教研教改的重点内容,如何对原有的课程进行改革,合理的配置双语教学课程,是目前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遇到的问题之一。由于目前国内的大多数核电站采用的核心技术和设备都来自国外,在使用和研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涉及到英语的使用,因此《反应堆安全》课程进行双语教学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1 《反应堆安全》双语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反应堆安全》双语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 缺乏合适的双语教学教材

双语教学应该配备合适的双语教材。首先,《反应堆安全》课程本身的已有的中文教材数量非常的稀有,有些都已经是绝版的。而国内对于实行双语教学的课程并没有统一的教材,因此一般情况下,都由任课老师自行选择合适的教材,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可供选择的教材范围有限。如使用原版外文教材,不仅难度很难把握,英语水平要求高,而且有时候就很难与中文教材对应起来,学生使用起来会非常的不适应。若自编教材,由于水平有限,又可能存在大量的问题,达不到双语教学的效果。国内又因为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而无法及时补充编写参考资料,导致双语教学教材建设处于一种停止落后的状态[4]。

(2) 双语教学老师英文水平不足

虽然高校教师都具有较高的学位,具备一定的外语基础, 但大部分专业学科教师的英语能力并不全面,对于专业词汇的掌握虽然较为全面,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口语不行、听力差。但双语教学恰恰要求教师应有综合外语能力,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要使用英语进行教学的时候,对教师的口语以及听力的水平有一定的要求。

(3) 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

就目前教学情况看,学生学习外语经历了很长时间,但由于基础不同,往往造成不同学生的运用外语的水平也不尽相同。有的学生词汇量大,但口语和听力的水平一般。而有的同学善于用外语进行口头交流,但如果要求其用外语进行写作时,往往有显现出词汇量不够、语法较差等弱点。因此,学生在理解教学内容的时候就存在问题。而且,课程的教学内容本身并不是科普性质的内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难度。单纯用中文进行教学尚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采用双语教学,学生是否能快速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就难以得到保证。

基于上述的这些原因,往往双语教学对于《反应堆安全》这门课程来说,实施的难度十分大。

2 《反应堆安全》双语课程建设实践

上述问题出现并不是偶然的,是在短时间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因此,对于《反应堆安全》的双语课程建设,往往采取过渡型双语教学的方式进行。

(1) 配置简易的教学大纲

因为要配置完整的自编教材,往往存在着极大的难度,而且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本课程的双语建设中,考虑采取使用简易的双语教学大纲。即在提炼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中提纲挈领的内容用双语的形式展现出来。此外,对于课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那部分内容也可以用英语翻译出来。这样使得学生学习起来,一方面压力较小,另一方面又得到了英语的锻炼。

(2) 结合视频进行双语教学

既然教师的现场口头交流形式存在难度,那么,完全可以通过另外一种形式进行。即由老师在上课之前对教学内容进行预先的英文录制。这样,由于有准备,并可以重复的录制,可最大限度的弥补老师英文水平不足的缺陷。在录制视频内容的选择上,可对课程的教学内容预先划分、选摘,甄选出那些重要的内容进行视频录制。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老师可先播放双语教学视频,然后可针对视频中的内容进行适当发挥讲解,同样可以实现较好的双语教学效果。

(3) 结合专业英文文献学习

上课前,由老师布置和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专业英文文献,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翻译。这样,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理解课程中出现的大量英文专业词汇,不会出现现场听不懂,老师又讲不清的不利局面。

(4) 采取课后交流模式

“外语角”对于英语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口语。在本课程的双语建设过程中,也可引入“外语角”模式。即增加课后交流课时数,将班上同学分组进行讨论,对本课程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口语沟通交流。这样不仅能锻炼口语水平,也能增加双语教学的效果。

在本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改变了教学模式以及增添了以上的教学环节,使得《反应堆安全》课程的双语教学得以顺利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3 结语

新的形势对本课程有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要求。双语教学不失为一种非常合适的新教学模式,既能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对于《反应堆安全》这门课程,要实现双语教学,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存在着诸多问题。本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对双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好的应对措施,并通过实践检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成晓毅. 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模式初探[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3(3):89~91

[2] 察冬梅. 化学双语教学调查及对分析化学双语教学的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4,53:206~207

双语课程范文5

关键词:双语教学;课程建设;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139-02

一、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1、双语教学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求。双语教学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否能真正实现开放性办学的格局。强化英语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调整的重要内容(世界上大约70%左右的网络信息是用英语传播的),采用双语教学的学校越多,双语人才越多,接受国际先进科技水平的速度就越快。

2、双语教学是社会对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专业素质高,熟悉有关国际规则,能够熟练掌握外语(特别是英语)进行国际交往的复合型中高级专业人才,已成为高等院校责无旁贷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也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战略要点。

3、双语教学是增强学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之一是通过外语进行学科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创造学生运用外语的机会,使他们能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开展双语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吸纳除本民族文化之外的其他国家的文化,增加适应不同民族、国家要求的能力,培养身心健康有专业技能的双语人才或多语人才和有民族精神与国际视野的大学生,增强学生的竞争力。

(二)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双语师资紧缺问题。目前,师资是制约双语教学迅速发展和提高层次的“瓶颈”。双语教学的师资应该是既精通专业又擅长外语,但现实情况是两者同时具备的教师较少,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双语教学不是语言课,不能以降低学科的教育质量为代价换取孤立的双语教学。此外,承担双语教学任务的教师,由于负担重、备课量大,又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所以其积极性难以长久地保持下去。

2、学生外语水平问题。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知识的接受者。双语教学的改革和建设应围绕学生进行,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利用外语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理解、吸纳除本民族文化之外的其他国家的文化。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英语听说能力普遍比较差,以至于老师在上边讲,学生在下边看中文版内容。如果不顾学生的基本情况,纯粹是为了开设双语课程,或者是为了达到什么某个指标而进行双语教学,那就本末倒置了。

3、双语教材问题。教材建设是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先进的原版教材信息量大,失真少,且内容较新,国内教材的重复编写和建设情况较为普遍,独立研编的教材少。当然,国外编写的原版教材的有些内容并不一定适应我国的教学实际。主要表现在:英文原版教材的内容取舍问题;英文原版教材的案例选取问题,我国本土化的案例更切合实际,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英文原版教材的售价过高,如经济学中N.Gregory Mankiw著的Principles of Economics(第四版)售价280元,显然这已远远超出了我国本科学生能够承受的范围。因此,完全遵循“拿来主义”,不注重教学内容的本土化,可能会导致双语教学内容照本宣科,这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问题。目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师普遍运用的是我国传统的教学组织模式,双语课堂还是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不多,教学效果难尽如人意。加上进度的要求,学生语言能力的阻碍,大班教学等,使得教师很难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长久的吸引学生注意力,就更谈不上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了。

5、双语教学课程体系问题。高校双语教学课程设置随意性太强,缺乏整体性。学科专业课程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承前启后的关系,但许多高校只是在具备条件的课程中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忽视了课程之间的逻辑联系及专业学习的连续性、渐进性。一些高校为了赶潮流或者达到某个指标,不顾课体系和教学计划的需要,谁有能力上双语课,就让谁上,哪门课程有教师,就哪门课,根本不考虑课程体系问题,使课程衔接相当松散,教学效果无从谈起。

二、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更新传统教学理念,创建新型教学结构

传统教学理念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甚至是教学过程的绝对权威,重教轻学。教师通过口授、板书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在这种结构下,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来源,老师讲这本教材,复习和考试都是依据这本教材。所以,必须以双语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创建新型教学结构。新型教育教学理念应该是以培养人才的能力为主线,采用“立体化”、“多元化”教材,进行课程的“模块化”教学;以学习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科研促进教学,课内加课外,教与学相互促进的教学结构。

(二)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出国学习深造能力,培养外向型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以及与世界经济的接轨,现代高等教育所培养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不仅要精通各自的专业领域,而且要能够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双语教学是教育改革中为了适应时代需要而出现的新生事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采取双语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世界科技的前沿和最新成果、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养成阅读英文文献的习惯和能力,还可以大力推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三、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的思路

(一)加强双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高双语教学水平

双语教学课程的模式归根结底是创新思维、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目前情况来看,大家较为认可的双语教学模式有“浸入型双语教学”、“导入型双语教学”、“保持型双语教学”、“过渡型双语教学”、“对照型双语教学”、“分层、分流型双语教学”六种。其中“浸入型双语教学”是国际上较为认可的模式,而“过渡型双语教学”是目前在我国较为流行的双语教学模式。当然,在我国开展双语教学,具体应该采取什么教学模式,不能一概而论,应该视不同的情形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同时,在实施双语教学时,要经过认真调查和论证,并根据各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构建自己的双语教学模式。

(二)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双语授课的老师除了不断加强自身双语教学的能力外,还应积极探索和利用新的教学手段,提高双语授课的效率。如互动教学,可以采取外文案例分析、外文原著的选读与讨论、师生之间角色互换等多种方法来加强教学互动,以提高教学效果。此外,还可以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在课程建设网站公布相应的教案、课件,以利于学生复习;同时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提出一些专题,引导学生在网上收集相关外文资料和信息,开展各种类型的专题讨论会;还应加强课外辅导,适当增开辅导课或集中答疑课,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与教材,保持教学的整体性

国外原版教材语言纯正,体现了西方的逻辑、文化,尤其是其推理过程、思维方式的不同,能很直观地显现出来,并且往往体现了新的教学原则和教法。因此,教师在开课前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内容既与本专业的整体教学计划相匹配,符合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又要与后续专业课程相衔接的教材。不过,从长远来看,要真正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还是要编写适合我国国情的双语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政策,同时又能加强学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政策分析和解决我国现实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的能力。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外语水平及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外语水平、教学水平和知识水平直接影响着双语教学的效果。选拔和培养双语教师,是双语教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双语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大力引进出国留学人员、博士等外语层次较高的学科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从学校选拔和培养一些有学科功底的优秀青年教师,扩充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在职培训是加强双语师资比较经济的方式;出国培训是直接学习外国经验的有效方式;利用合作办学的有利条件,引进外方教师授课。如南阳理工学院就在合作办学协议中明确要求,每学期必须有合作方几名教师到中方授课多少学时。这样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组织双语教师进行观摩学习,相互交流、研讨,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

(五)完善制度和措施,使双语教学制度化、规范化

双语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所以必须建立和完善双语教学的一系列规章和制度。改变传统的激励机制,从政策上和经费上给予支持,调动教师从事双语教学的积极性;制定出可行的双语教学的教师评价体系以及学生考核标准体系,从而推动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努力创造良好的双语教学的校园氛围。

参考文献:

[1]蔡薇,柳瑞清,刘政.普通高校双语教学的实施与应用能力培养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5).

双语课程范文6

关键词:EDA技术;双语教学;多媒体

作者简介:蔡剑华(1979-),男,湖南桂阳人,湖南文理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讲师;郭杰荣(1973-),男,湖南汉寿人,湖南文理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副教授。(湖南常德415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863计划(项目编号:2006AA06Z105)、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光学基金、湖南文理学院教改项目资助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0-0072-02

为了紧密配合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教育部高教司颁布了迅速推动“双语教学”的文件(2001 年4 号文),要求各高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双语教学,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以及国家加人WTO急需发展的专业领域开展双语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双语教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需要,是不断提高学校的竞争力,迎接新世纪挑战的必然趋势。鉴于此,课题组对“EDA 技术”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实践,总结几年来课题组在双语教学上的经验,论述“EDA 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实施方法和效果,供同仁讨论。希望将双语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摸索出一条适合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际的,且能有效推广的双语教学道路。

一、课程教学理念与目标

“EDA 技术”课程是本科电子信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讲述的是硬件描述语言和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开发技术。EDA技术是信息时代的热门技术,在实际应用的前沿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长期以来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本科“EDA 技术”课程基本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滞后于学科自身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现代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再者,EDA 技术所用VHDL 语言是基于英语的硬件描述语言,EDA 的开发软件(如:MAXPLUSSⅡ,QuartusII等)都是国外研发的,其界面也是全英文的。学生在使用这些工具调试和仿真时,其交互界面和提示语都是英文的。所以,在EDA 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在英文的环境中进行。这正是促使实施双语教学的一个出发点。将双语教学应用于“EDA 技术”课程,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能力和运用英语思维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原版英文教材的能力和应用英文版软件的能力,使学生成为既精通专业知识,又精通专业外语的高素质人才。

二、教材的选用

在教材的选取上,学校采用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Digital System Design with VHDL》,本书由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电子与计算机科学系高级讲师Mark Zwolinski编著的原版英文教材,为国外电子与通信教材,也是重点引进教材。本书还有中文译本,十分适合教师与学生参照学习,是为学习数字设计课程的学生和在实际工作中进行集成数字设计与VHDL综合的工作技术人员准备的,它把数字设计的原理和VHDL的使用指南结合起来了,同时讨论了系统综合问题并提供了改进模拟准确性和性能的实际原则。经过近两年学院电信专业试用,学生和老师的反映都良好。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采用了扩充性双语资料,如在教学过程当中,结合电信专业英语书和一些CPLD/FPGA芯片英文数据手册的使用,以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

本课程主要讲述的是硬件描述语言和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开发流程,把数字设计的原理和VHDL的使用有机结合起来了。本课程具体分为硬件描述语言和实例编程两部分,但这两部分不是割裂开,而是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待,构成一门整体性的课程。

第一部分: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电气结构,综合逻辑设计的基础知识、使用VHDL模型的综合逻辑、综合构建块等知识

第二部分:组合逻辑设计

第三部分:时序逻辑设计

第四部分:VHDL综合、测试设计

第五部分:系统设计

上述内容的安排已经包含了实践性教学,VHDL语言及其编程思想和软件的应用穿插在每个章节中,以出现问题或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授的。在每次课堂教学之余,都要布置一些课外阅读,为他们开设阅读书目,浏览相关网站;在课堂之后,教师提供大量的课外辅导和编程练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小班上课,板书、作业和考试用英文,加大英语的课堂教学覆盖面;课堂授课采用英语口语。在学生从学英语到用英语的跨越之间,构筑“闯关”的平台;编制和使用多媒体电子教案;自编一些讲义、生词表和习题集;采用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方法,把授课地点由教室搬到实验室,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中做,做中学”的良性循环。

1.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互动式等授课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习方法的多样性。课前要求学生预习相关内容,教师课堂提出问题,学生当场回答或课后查阅文献,寻找答案。同时,学生也可课堂提出问题,与老师、同学进行讨论。

(2)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绝大部分课程在实验室进行,先理论讲授后做实验,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接受理论知识。

(3)多种教学方式紧密结合,融为一体。课程采用课堂讲授、小讲课、专题讲座等方式,讨论时鼓励学生发言,各抒己见,经过充分讨论后教师再做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查阅文献的能力。

2.教学手段

(1)利用多媒体教学。本课程的特点需大版面的板书程序,以及一对一的软件操作,多媒体授课的学时占必修课总学时的83.7%。目前学校拥有专用多媒体大教室及多媒体教学设备。

(2)自制和下载声像教材和多媒体教材。为满足教学需要,教师下载了多部成熟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并自制了一批教学课件,如“可编程逻辑器件”、“MAXPLUSSⅡ、QuartusII的使用”等CAI课件。

3.考核方法

鉴于“EDA 技术”是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并采用双语教学,考试、考核方法如下:理论知识考核占50%;实验技能考核占30%;平时学习考核占20%。

五、教学效果

学生是教学的最根本体现,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在学生的评价中能够得到最忠实的体现。近两年学院在电信2008级、2009级、2010级电子信息与技术专业开展“EDA 技术”课程的双语教学,教学效果明显。接受过本课程教学的学生对本课程反映普遍都非常好,对教学方法的灵活和丰富性、知识的新颖和系统性、能力培养的切实可行性,都表示了赞扬和肯定。教师对学生评价较高,2008级学生测评分数为88.6;2009级学生测评分数为91.3;2010级学生测评分数为89.5。学生普遍认为:EDA 技术所用VHDL 语言是基于英语的硬件描述语言,EDA 的开发软件(如:MAXPLUSSⅡ)都是国外研发的,其界面也是英文的。用这些工具调试和仿真时,其交互界面和提示语都是英文的。利用双语教学有利于他们掌握硬件描述语言和熟练EDA 的开发环境,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对他们的专业英语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增强了他们阅读原版英文资料的能力,也有利于掌握现代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

本课程得到了校内同事的充分认可。他们认为课程“内容充实,方法多样”,是一门特色明显、高质量的优秀双语课程,在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

六、问题的思考

在近几年“EDA 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瓶颈。

1.教材建设方面

本课程可选用的教材,尤其是英文原版教材较少,所以课题组的做法是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完成对现有“EDA 技术”教材的引进和修编工作。

2.教学条件建设方面

鉴于本课程的特点,开辟用于本课教学的多媒体教室用于教学,尽量把课堂搬到实验室,像语音教室那样,做到一人一机的多媒体教学,但这个投入较大,应尽量做到资源共用,可让别的教学活动参与进来。

3.教学方法研究方面

组织有关教师进行调研和研讨,探讨与现代化高等教育和本课程相适应的双语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主讲教师和相关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尤其是任课老师的英语口语能力。英语的听说能力是学生和老师的瓶颈,若条件允许,尽可能聘请外教对双语教学的老师和学生进行英语口语和听说训练,或聘请国外几家大的CPLD/FPGA芯片公司的驻华外国工程师来校讲学。

4.网络教学方面

改进和完善现有的网络系统和相关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方便学生学习和查阅相关资料。把教学大纲、课程内容、教学课件、习题、课程参考文献、实践教学资料和典型工程实例等内容传上网并供学生下载,建立师生互动区,随时了解和反馈教与学双方的要求,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苑,李俊山,李继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改实践及发展思考[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6,(6):107-109.

[2]Mark Zwolinski.Digital System Design with VHDL[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