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范文1

亲爱的儿子:

尽管你伤透了我的心,但你终究是我的儿子。自从你考上了大学,便成为我们家几代里的唯一一位大学生之后,我的心里已分不清咱俩谁是谁的儿子了。

在你读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我们收到了你的3封信,加起来比一份电报长不了多少,简言易骇,主题鲜明,痛篇字迹潦草,只有一个“钱”字特别工整清晰。

当时正值你妈下岗,而你爸我微薄的工资,显然不够你出入卡拉OK、酒吧和饭馆。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不仅没有半句安慰,居然破天荒的来了一封长信,大谈别人的老爸老妈如何的大方。你给我和你妈心上戳了重重的一刀,还撒了一把盐。不知在大学里,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识和社会阅历之外,还能否长一丁点善良的心?

“辛酸父亲”的来信,在大学的校园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许多人都以为它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刺痛了社会的心”。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父母从小没有进行恰当的教育于此肯定有关系,然而我思考更多的是,在父亲“觉醒”、孩子“解放”之后,“我们现在怎样做儿子”?这才是我考虑的关键所在。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想,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告清楚“谁是谁的儿子”。这决非一个简单的问题。在孩子被解放到“宽阔光明”的地方之后,搞不清“谁是谁的儿子”的情况就会越来越多。今天的父亲在儿子面前意犹昨天的儿子在父亲面前一般必恭必敬,惟命是从。孩子得到了“解放”,父亲与儿子之间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戏剧性的颠倒,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我不是“圣人之徒”,说要搞清楚“谁是谁的儿子”,当然不是要重新确立长幼之序,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在走到另一个极端去。而是因为,这一问题实在是讨论的前提。试想,如果连这个问题都搞不清楚的话,还如何去讨论“怎样做父亲”、“怎样做儿子”这样更进一步的问题?

那么,“我们现在该怎样做儿子”?

我们需要学会感恩。鲁迅曾说,“父子之间没有什么恩”。我也曾说过,我不是“圣人之徒“,听到这样的断语当然不会“面红耳赤”,但我也确实坐不住了。按照先生的观点,生育完全是一件“损己利人”的事情。单从个体的角度来说,在从到生育的环节中,人具有这一圈子的能力。他既然能跳却不跳,偏偏要这般“损己利人”,当然不能说一点恩也没有。退一步来说,即便将“生”看作是满足的副产品,没什么“恩”的话,那么“育”呢?难道一点“恩”都没有吗?我想,我们只有怀着感恩的心去对待自己的父母,才可能以感恩的心去面对这个世界。

我们需要学会体谅。就算有人坚持要说“父子之间没有什么恩”,他至少也得要承认“父亲并不欠子女什么债”。“觉醒的父母,完全是义务的”,这句话父母可以说,其他人也可以说,如果我们也理所当然的这样说,就有点不合情理了。实际上,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从来都是含辛茹苦,尽心尽力。他们并不期望有什么回报,如能够得到一句关切的问候,对他们而言已经是“受宠若惊”的事情了。孩子若像债主一般,天天逼着父母做那些力所不及的“奉献”,对他们来说几乎就是人间最大的心灵折磨。我们都需要体谅,父母当然也不例外,要学会体谅别人,首先就要学会体谅自己的父母。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范文2

倚老卖老的资本是“老”,即年龄、经验、功劳、资历等等。倚小卖小卖的是“小”,即年龄兼无知、无畏、反叛等等。既然“老”和“小”是可以倚卖的,那么中年人也应该可以卖“中”,何以就没有人说“倚中卖中”呢?

仔细琢磨倚老卖老与倚小卖小这些言说会发现,说“倚老卖老”的人,大约是中间年龄的人为主,说倚小卖小的人,大约也是中间年龄的人为主。这正像生活中我们看到的,骂老年人为“老不死的东西”,一般是中间年龄的人,因为小孩子是不敢骂的,骂了会被抽嘴巴,抽上一两回就不敢骂了,只能留到年龄大了再反攻倒算。

中间年龄的人如此嚣张霸道,不过就是因为他们“倚中卖中”罢了。中间年龄的人是世界、是家庭的顶梁柱。世界曾经是老人的,不过夕阳西下,现在的世界是中间年龄的,世界将来是小孩的,但他们还不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现在的世界是中间年龄的。不管时光如何流逝,一代代中间年龄的人永远是世界的主宰。

整个世界都是中间年龄的,他们年龄正当时,智力正当时,体力正当时,创造正当时;他们如此富有,如此强大。这个时候,作为世界的主宰,看不惯老人时,骂上一句“老不死的东西”会遭致不满,就说老人在倚老卖老,其实自己正在以倚中卖中,仗着“有权有势”,指点江山,评头论足。这个时候,他们看不惯小孩时,骂上一句“小屁孩”,小孩稍有反抗,就说小孩在倚小卖小,也是在倚中卖中。

生老病死是无可抵抗的自然规律,没有人不经历从小到大再到老。只是,不同年龄段的人,对世界和现实自然地形成不同的权力掌控与利益格局。中国惯来是按资排辈,计划经济时代尤甚,位子一个个往上挪动,到了点,挪到最有实权的位子,基本上也就中间年龄了,从当孙子到翻身为当老子,也就有了蔑视别人,说人家倚老卖老和倚小卖小的资本了。只不过,这种情形在今天这个时代稍有突破,但总体上说,中间年龄是世界的绝对强者。

正如这个社会的种种规则由强者来安排一样,包括语言的“定义权”、“规范权”在内,常常也是由强者来“规定”的。在我们民族的语汇里,有关“妇”的词语几乎全为贬义:泼妇,长舌妇,妇人之见,最毒妇人心,不一而足。那是因为在男权社会里,作为强者的男人有语言的“定制权”,而妇女处在弱者地位,没有话语权,只能任由语言的污水泼在她们身上。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范文3

据说,在我很小的时候,本来是会说蒙古话的,虽然只是简单的字句,发音却很标准,也很流利。

据说,那都是外婆教我的,只要我学会一个字,她就给我吃一颗花生米。

据说,我那个时候。很热衷于这种游戏,整天缠在外婆身边,说一个字,就要一颗花生米。家里有客人来时,我就会笑眯眯地站出来,唱几首蒙古歌给远离家乡的叔叔伯伯听。而那些客人听了以后,常会把我搂进他们怀里,一面笑着夸我一面流眼泪。

可是,长大以后的我,却什么都记不起来,也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每次有同乡的聚会时,白发的叔叔伯伯们在一起仍然喜欢用蒙古话来交谈,站在他们身边,我只能听出一些模糊而又亲切的音节,只能听出,一种模糊而又遥远的乡愁。

而我多希望时光能够重回,多希望,我仍然是那个四五岁的幼儿,笑眯眯地站在他们面前,用细细的童音,为他们也为我自己,唱出一首又一首美丽的蒙古歌谣来。

可是,今天的我,只能默默地站在他们身边,默默地,独自面对着我的命运。

2

当然,有些事情仍然会留些印象,有些故事听了以后也从没忘记。

童年时最爱听父亲说他小时候在老家的种种,尤其喜欢听他说参加赛马的那一段。

父亲总是会在起初,很冷静很仔细地问我们描述,他怎样渴盼着比赛那一天的来临,怎样怀着一颗忐忑的心骑上那匹没有有鞍子的小马,怎样脸红心热地等着那一声令下,怎样拼了命往前冲刺,怎样感觉到耳旁呼啸的风声与人声,怎样感觉到胯下爱马的腾跃与奔驰。说着说着,父亲就会越来越兴奋,然后不自觉地站了起来,我们这几个小的也跟着离凳而起。小小的心怦怦地跳着,小小的脸儿也跟着兴奋得又红又热,屏息等着那个最后的最精彩的结局,一定要等到父亲说出他怎样英勇地抢到了第一,怎样得到丰厚奖赏之后。我们才会开始欢呼赞叹。心满意足地放松了下来。那个晚上,总会微笑着睡去。想着自己有一个英雄一样的父亲,多么足以自豪!

长大了以后。想起这些故事。才会开始怀疑,为什么父亲小时候样样都是第一呢?天下哪里会有那样不可一世的英雄呢?

好几次想问一个究竟,每次却都是话到唇边又给吞了回去。

有一次,父亲注意到了,问我是不是有话想说?我一时找不出别的话来,就撒娇地坐到他身边,要他再讲一遍小时候赛马的事给我听。

想不到父亲却这样回答我:“多少年前的事了,有什么好提的?”

我以后就再也没有提这件事了。

3

十几年来,父亲一直在德国的大学里教蒙古文。

那几年,我在布鲁塞尔学画的时候,放假了就常去慕尼黑找父亲。坐火车要沿着莱茵河岸走上好几个钟头,春天的时候看苹果花开,秋天的时候爱看那一块长满了荒草的罗累莱山岩。

有一次,父女俩在大学区附近散步,走过一大片草地,草是新割了的,在我们周围散发出一股清新的香气。

父亲忽然开口说:“这多像我们老家的草香啊!多少年没闻过这种味道了!”说完深深地呼吸了一口。

天已近黄昏,鸟雀们在高高的树枝上聒噪着,是它们归巢的时候了,天空上满是那种金黄色的温暖的霞光。

我心中却不由得袭过一阵极深的悲凉。远离家乡这么多年的父亲,却仍然珍藏着那一份对草原千里的记忆,然而,对眼前这个从来没看过故乡模样的小女儿,却也只能淡淡地提上这样一句而已。在他心里藏着的那些不肯说出来的乡愁。到底还有多少呢?

我也跟着父亲深深地呼吸了一口,这暮色里与我有着关联的草香,心中霎时闪出了一个句子:“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清香。”

又过了好几年,有一天晚上,在我石门乡间的家里,在深夜的灯下,这个句子忽然又出现了。我就用这一句做开始,写下了一首诗,没怎么思索,也没怎么修改,所有的句子都自然而顺畅地涌到我眼前来。

这首诗就是《出塞曲》。

4

以前,每当看到别人用“牧羊女”这三个字做笔名时,心里就常会觉得,这该是我的笔名才对。

不是吗?倘若我是生在故乡、长在故乡,此刻,我不正是一个在草原上放牧着羊群的女子吗?

每次想到故乡,每次都有一种浪漫的情怀,心里一直有一幅画面:我穿着鲜红的裙子:从山坡上唱着歌走下来,白色的羊群随着我温顺地走过草原,在草原的尽头,是那一层又一层的紫色山脉。

而那天,终于看见那样的画面了,在一本介绍塞外风光的杂志里,就真有那样的一张相片!真有那样的一个女子赶着一群羊,真有那样一片草原,真有那样远远的一层又一层绵延着的紫色山脉。

我欣喜若狂地拿着那本书给母亲看,指着那一张相片问母亲,如果我们没离开老家,我现在是不是就是这个样子?

母亲却回答我:“如果我们现在是在老家,也轮不到要你去牧羊的。”

母亲的口气是一种温柔的申斥,似乎在责怪我对故乡的不了解,责怪我对自己家世的不了解。

我才恍然省悟。曾在库伦的深宅大院里度过童年的母亲,曾吃着一盒一盒包装精美的俄国巧克力、和友伴们在回廊上嬉戏的母亲,恐怕是不会喜欢我这样浪漫的心思的。

但是,如果这个牧羊的女子并不是我本来该是的模样,如果我一直以为的却并不是我本来该是的命运,如果一切又得从头来起的话,我该要怎么样,才能再拼凑出一幅不一样的画面来呢?

有谁能告诉我呢?有谁能为我再重新拼凑出一个不一样的故乡来呢?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范文4

骑行风尚:陈总您好,首先祝贺久裕的花鼓销量常年全球领先。能透露一下,是什么样的经营和管理理念让久裕取得了今天这个成绩?

陈总:其实我从我进久裕,到升到总经理这段时间,大概用了18年。我是从最基层做起的,刚进公司时我做销售员。做了16年我才做到经理,当然后面这2年升得比较快,一年得换两次名片。这个厂我正好是2008年底接手,那时候其实很痛苦,因为正赶上众所周知的金融危机嘛。同时,毕竟台湾和大陆两地文化风格还是有不一样,像我看到很多台湾人到这边来,还是依靠原来的思路来经营,这就会产生很大的冲突。因为你在台湾岛内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在这边不一定行得通,原因是我们受的教育不一样,好在我06至08年期间,就比较了解这边的文化风格,以及法令规章。于是有做相应的调整,比如首先就要让你的公司上下员工明白,我们现在不单单是在卖车,而是在做有良心的东西。

做东西和做好的东西,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必须要让你的员工知道这点。像在台湾岛内,是长期代工,自己的品牌很少。我们长期在做代工,说老实话,华人世界,在全球自行车产业链中占有的比重在90%以上,这是个非常可怕的数字。可是我们没什么自己的品牌,我们需要拿什么来经营品牌?不是砸大钱,而是在于你的产品设计,你的制造,你的性价比,是不是能让终端消费者所认识、所接受。所以我必须让公司的同仁知道,我们是在做品牌,我们在全世界上有很大很大的份额。

骑行风尚:像您刚刚有说到台湾企业文化和大陆企业文化的区别,能具体讲解一下吗?

陈总:这个课题有点大哈,其实像我们这代,父母从小给我们灌输的就是“工作不能随便换”,就是尽可能做一份工作就做到老死。这种观念可能现在没那么强烈,但是在我们那边是主流思维。

现在的年轻人,相对来说,企业归属感很弱,当然换个角度讲,归属感也跟对企业的认同感密切相关。我想在初期,很多外资到这边来其实只是为了做生产,能够销售。他并没有想说来这边生根,要长久,只是暂时的赚钱之所。相对来讲,他的员工,就比较不会有被照顾的感觉。可是在我们公司,会比较不一样,因为从我有记忆起,我们公司的口号就是“以厂为家”。为了这个,我们也尽可能从我们自身做起,给员工创造一个家的氛围和环境。以前这里的生活环境非常糟糕,没有自来水,地下水都是黄的。我来了之后一看,这不行,后来水都全部经过过滤。另外,为了节能减排,我们也做了太阳能系统。再一个,可能以前伙食费比较低,现在我们在这方面也有了大大的改善。我想员工多多少少也是能感受到我们在这方面做的努力。他们能感受到我们在想方设法给他们创造一个相对来说比较舒适的环境。

骑行风尚:能顺带给我们广大骑友说说台湾那边的骑行文化吗?

陈总:台湾那边的文艺青年必做的三件事之一就是要骑车环岛。我没有这个经历,因为环岛热开始之前我已经来深圳了,像我弟弟就做过。台湾那边的派出所、警察局,都有为骑友设立专区,可以供他们清洗自行车,充气。很多的地方自行车停着都不会有人偷。而且,在台湾,骑友之间是不会并排骑车的,这很危险。我在大陆就经常看到很多三个人四个人一起并排骑的,这是非常不好的习惯。你并排骑就是为了聊天,聊天的过程容易分心,这里面安全隐患太大。

骑行风尚:久裕还有主攻海外市场的花鼓产品,那边的零配件历来以优质著称,想知道久裕是靠什么在海外站稳脚跟的?

陈总:靠品质。我在日本念书的时候,我们公司也遇到了很大问题。通常在那边出现质量问题,那会是件很丢脸的事情。因为我本人懂日文,他们会挖苦你,怎么做这种东西出来?所以我们的口号:品质是价值的起点。这句口号是我父亲提出来的。我想我们有个共同点就是对品质的追求。因为只有品质,才能长远。我们针对产品的坚持,我觉得其实也是华人品牌需要坚持的。Made in China到底在世界上代表什么?廉价品还是值得信赖的产品?我觉得这个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所以我们一直坚持保证品质,我们做的永远是一套标准:永远只做好的。

骑行风尚:其实我们有经常看到您赞助比赛活动的消息。但是相比频繁赞助,您自己在生活中则显得非常低调,请问在生活中,您是怎样一个人,都有哪些个人爱好?

陈总:生活中,我的个人爱好主要是打高尔夫球和骑车。大概在我30岁的时候,我父亲要我去打高尔夫,当时我认为高尔夫是老人才玩的,并且我本身也不是那种调调,所以最初很抗拒。后来我有个客户,他跟我同年,他打球很好,为了业务,我就去跟他练球,结果发现这项运动对我很有好处。我会静下心来想自己,一场高尔夫打下来要四个半到五个半小时,这段时间你能想很多事情,而且你又可以跟你的客户一直在一起。像篮球,顶多一个小时,而且一直在对抗中。唱歌也不可能,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喝酒。所以我后来发现,这个活动蛮适合我的。高尔夫之后就是骑车,其实自行车界的老板爱骑车的并不多,你不骑车怎么能够提供好的车辆给消费者?而且骑车跟走路开车看到的风景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骑行风尚:如今久裕已经是全球花鼓市场上的龙头了,请问您对企业的未来还有什么展望?

陈总:对,我们现在算是领头羊。但是往后我们希望能够做强我们华人自己的品牌,而不单单只是代工。目前我们厂的代工和自主品牌的产量比例是4:6,希望越往后,自己品牌的比重会更高,同时也希望这个品牌能够拓展到国外,并且以后还能持续保持领导地位!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范文5

这是根据“感悟成长”主题教学的需要而进行的整本书的扩展阅读。本书的导读分别在读前与读后进行。读前,让学生猜测、观察,读书评,知作者,让学生对读物产生亲近感,引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让他们箭在弦上,蓄势待发,从“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读后,有效发挥作品作用,利用本书丰富生动、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指导学生比较评说,走进人物的心灵深处。从故事的情节、角色到主题意义,从文本言语形式到文本评论,吸收新知识,激发新思考,让学生在参与、交流中思索、成长。

【书籍简介】

《绝响》是衢州本土女作家毛芦芦“不一样的花季”三部曲中的一部(另两部为《小城花开》《柳哑子》)。作品以青春与童年的视角对中国历时八年的抗日岁月进行了充满热血与温情的解读。小说文字优美细腻,情感震撼人心,唯美抒情的笔调之下是对战争给青春与童年带来伤害的反思,韵味悠长而颇具力度。而文中推崇的热血、正义、刚强等品质则为当下以温暖、柔美、趣味为主调的儿童文学创作界带来了一股阳刚正气。

儿童文学大家曹文轩为该书作序推荐,称之为市场上首部以“抗战烽火”为背景的少年小说,并把这三部小说出版的意义提升到了改变中国儿童文学创作格局的高度。

【内容提要】

在宁静的樟树湾小镇,美丽聪明的林芝与父亲相依为命,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她陶醉在父亲优美的二胡声中,也陶醉在父亲对她的无尽宠爱中。然而,一艘神秘的大花船带来了另一个漂亮的女孩百卉,她对音乐的感悟打动了父亲。父亲的心倾斜了,他为了收百卉为徒,甚至为她搭了一座江上浮桥。一直专享父亲宠爱的林芝陷入了痛苦之中,少女的心事纠结如麻……

经历种种曲折之后,林芝与百卉终于冰释前嫌。可就在这时,传来了日本军队逼近的消息。父亲将女儿和百卉藏入家中的密室,自己却拉响了藏在二胡中的炸药与日本兵同归于尽。父亲的二胡已成为绝响,命运将两个花季少女推上了另一条人生之路……

【阅读要点】

1.这本书的故事来源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离我们现在已经有七十多年了,书中人物所经历的人迁、生离死别,也许我们永远也经历不到,可是读来却倍感亲切。书中哪些事让你感动,找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了解书中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并用恰当的语言描述人物特点。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品味故事中人物的悲和喜。

3.这是一本真情与唯美交融的书,请你在文中找一找、画一画你认为写得美的句段,如巧用比喻、背景衬托、形象与生动的描写……诵读自己喜欢的文字,体验诵读的美妙。

4.了解作品主题,读出作品内在的东西。文中哪些人经历坎坷,都经历了哪些苦难?面对战争,他们是怎么做的?

【问题提示】

1.你印象最深的情节是哪几个?说说令你印象深刻的原因。

2.你喜欢书中的谁?你怎样评价书中的人物?

3.书中有许多形象细腻的比喻句,读着这样的句子你有什么感受?

4.书中的景物描写也是别具一格,思考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5.书中有很多写心情的秘诀。请你找一找,画一画,写写自己的批注。

【活动设计】

课前畅聊,激发阅读期待

(一)课前猜测,吸引学生关注

师:同学们,在“感悟成长”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许多的人物。你对成长有什么感悟,谈谈自己的想法。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群孩子,一群在特殊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出示书名,齐读书名)

师:就书名猜一猜,这本书会向我们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二)观察封面与封底,学会提取信息

师:插图上画了什么?你注意到什么细节?你觉得这本书可能会写什么?

(生齐读封面上的文字:“让孩子们知道这段历史,是为了他们的未来、中国的未来。――著名作家曹文轩倾情推荐”。)

师:从这句话中,你又了解了什么?你认为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

师:读一读封底的文字,现在你知道这本书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

(三)了解作者,初知梗概

师:读作者简介,你想说什么?

师:毛芦芦是我们衢州人的骄傲。曹文轩在序中这样评价:“毛芦芦写作战争三部曲,其用意是令人尊敬的。它们的出版,对于调整中国儿童文学‘快乐化’格局,是有重要意义的。我们需要这样的书,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需要这样的书。”

师:这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内容梗概。

师:说说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学生随机点播自己喜欢的篇章,教师讲读)

师:书中还有许多精彩的内容,请带上你的期待,带上你的好奇,踏上美丽的阅读之旅吧!

课后交流,分享阅读成果

引语:世界上最动人的一刻是读书时皱眉的刹那,世界上最开心的一刻是读书时会心的一笑。我们展开书页,走进作家的心田,我们的目光走过文字,和作家亲密对话,共赴一个不见不散的约会。

(一)“精彩回放”――畅谈故事情节

师:前不久,我们一同阅读了毛芦芦的小说《绝响》,隽永的文字、真挚的情感,把我们带进了七十多年前的江南乡村……

师:书中哪些事让你感动?请畅谈自己难忘的情节,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品味细节)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最后一章――《林栀走天涯》,讨论故事耐人寻味的结尾:“林芝”改名“林栀”有什么含义?

(二)“人物素描”――讨论故事角色

师:你喜欢书中的哪个人物?说说你的理由。

师:书中的人物各具有什么性格特点?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人物特点。

师:书中的人物让你联想到某些认识的人或让你想起其他书里的人物吗?你有什么感受?

(三)“主题确认”――探寻文本意义

师:对你而言,这本书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师:文中哪些人经历了坎坷,都经历了哪些苦难?

师:面对战争,他们是怎么做的?

师:作品以“绝响”为题,最显而易见的是林老爷拉响琴,拉响琴中的炸药,在震撼大地的绝响中壮烈牺牲。除此之外,你认为流淌在书中的哪些话、哪些事也是绝响?

(师生共读作者后记――历史将牢记衢州人民的英勇和铁血,将牢记中国人民的英勇和铁血,讨论本书的意义是什么。)

(四)“寻幽探胜”――探究文本言语形式

师:你觉得这本书中有哪些独特的语言味道?(预设:形象细腻的比喻、拟人的手法比比皆是)

如:天冷,偏西的太阳淡白得像是一锅清汤中唯一漂着的小鱼丸。那丸子的香味,连汤自己也难闻到,更别提喝汤的人了。那太阳好像温暖它自己都不能够,就更别提温热大地万物了。石板路被冻得嘎嘎响,那是寒风在开心地磨牙齿哩。嘎巴嘎巴,寒风锋利的牙,已经扯碎了不知多少树木的叶子和枝条。

师:你觉得这本书中有哪些独特的表达形式?(预设:心理描写蕴于环境描写中)

如:四周围,那青青的麦苗听着这一双儿女伤痛无比的痛苦,却全扑哧扑哧地大笑起来。它们觉得,在生生不息的大地上,在浩渺无边的蓝天之下,这两个孩子的伤心委屈,实在是太渺小太稚嫩太不值得一提了。

(五)“推而广之”――尝试评论推荐

师:写下这本书吸引你的几个因素。你可以怎样向别人推荐这本书?写一写推荐稿。(师生共同探讨,完善推荐稿)

师:毛芦芦还有许多作品,每一部都能震撼我们的心灵。同学们,带着你们的渴望,带着你们的梦想,带着你们的追寻,走进这些书里去。

【相关资料】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范文6

将近半年的村官工作,我感受颇深。

第一,我觉得组织上对我们特别的关怀,总是时不时得组织我们参加培训,提升我们的理论知识以及思想水平;还经常组织我们参加一些村官联谊活动,加深我们村官之间的情感交流,也丰富我们的业余生活,同时提高了我们的工作积极性。

第二,我要感谢镇领导、以及我所分到的社区的领导以及社区的前辈们,初出茅庐的我,无论是在工作实践上还是心理上都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但是他们对我总是悉心指导,关怀备至。感谢他们对我的关怀与宽容。

第三,我想说说我对我们村官工作的思考。

当初我毕业时参加这个村官的选聘,虽然不排除就业压力大,想在基层多磨练自己,提升自己的因素,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受做村书记的父亲的感染,激发了我对家乡、对百姓的爱。但是在这短短的几个月的工作中,我觉得大家可能离真正投入到村官的角色当中,真正地扎根基层,真正地深入群众还有一段距离。

现在我们这些大学生村官,聚在一起的时候往往谈论的并不是自己对工作的思考,自己带民致富的想法等,往往是对前途的担忧,当然这也包括我。说实话,我和所有的村官朋友们一样,曾经也对自己的未来有些许担心,也不满意现在的工作生活状态。但是我想,我们既然选择了这样一个工作,我们就应该在其位,谋其政,我们最好的最对得起自己的就是努力当好这个村官,站好自己的岗,争取有所作为。对于我们现在自身工作状态工作成绩不满的同志们,我们应该反思自己应该怎么样才能进入这个角色,怎样才能不枉费自己寒窗苦读的付出,怎样才能对得起组织以及父母对我们的培养,怎样才能干出一分成绩,真正实现我们的价值,真正地为国家的“三农”建设出一份力,我想我们的前途自然也就光明了!

当然我们要干出成绩,也必须有组织、领导和前辈们以及同志们的支持,无论是政策上的、环境上的、经验上的,你们对我们的支持,是我们干好村官这份工作的必不可少的前提。尤其是在大学生村官带领百姓创业致富这个方面,我个人觉得应该是有所作为的一个方面,特别有意义,所以我希望领导们、前辈们,能给我们的工作多提意见,多指路。这些都是我发自肺腑的想法,可能还不成熟,不当之处请指正。

总之我想我们应该不断地努力,当好村官,干出一番成绩,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培养我们的组织,对得起养育我们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