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诗配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端午节诗配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端午节诗配画范文1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师资配置;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4-0017-03

2010年教育部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我国义务教育已经“进入了巩固普及成果、着力提高质量、促进内涵发展的新阶段”。这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开始由追求机会均等和资源配置均衡向追求教育质量提升转变。确保实现基础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的关键在于师资均衡,即各个地区、不同学校之间教师数量、结构和质量大体均衡。基于此,本文在调查石家庄市义务教育阶段师资配置状况的基础上,对其中存在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和探讨,最后提出若干优化师资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及具体策略。

一、新时期师资均衡发展之于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师资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在要求

教育均衡发展包括权利资源配置均衡和教育质量均衡两个方面的要求,是各个学校在办学条件、教育经费、师资水平、教学质量及学校管理等方面的整体性均衡发展。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初期,人们更多是关注受教育机会均等及以硬性的办学资源均衡为主要特征的外延式均衡发展。进入内涵式均衡发展阶段,人们关注的重点是教育过程的公平和教育质量的提升。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方式转变要求实现教师资源的大体均衡。

(二)师资均衡发展是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核心保障

受教育机会的均等和标准化的学校办学条件并不一定就能使每个学生享受到相对公平的教育质量。“可能平等地受教育,这只是求得公平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它的充足条件。人们有可能同样受到教育,但并不是说,他们都有同等的机会。平等的机会必须包括同样成功的机会。”[1]对教育质量的追求已经成为当前国家和社会的战略需求,而师资均衡发展是推进和实现以提升教育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特征和根本目的的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核心保障。

(三)师资均衡发展是解决现实教育问题的重要途径

当前教育实践中的很多问题的产生都与教师质量不均衡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三令五申难以禁止的“择校”、农村生源流失、在家上学等,都反映出人们对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教师质量不高和师资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师资非均衡发展直接影响了教育公平,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区域内师资均衡发展,进而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高质量的教育。

二、当前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师资配置状况分析

(一)教师数量方面

从石家庄市的情况来看,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总数是能够满足基本教育教学需求的。以2011―2012学年为例,全市义务教师阶段教职工共有63329人,其中专任教师60388人,占教职工总数的95.35%;小学教职工有37984人,其中专任教师37179人,占小学教职工总数的97.88%;初中教职工25345人,其中专任教师23159人,占初中教职工总数的91.37%。而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共有在校生933389人,其中初中生280844人,小学生652545人。小学教职工与学生数量之比为1∶17.17,初中教职工与学生数量之比为1∶11.08,均高于国家现行标准。

从实际情况看,全市尤其农村学校教职工队伍还存在较大缺口,如一些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的配备还达不到要求。

(二)教师结构方面

调查发现,石家庄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的结构还不是十分合理。首先,教师性别构成不合理,男女教师人数比约为1∶2.3。教师性别失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尚有争议,但有关部门必须重视并予以逐步解决。其次,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现象比较突出。总体来看,石家庄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基本合理,总体呈年轻态。在小学阶段,31~50岁的中青年教师比例高达72.4%;在初中阶段,31~50岁教师比例高达80.5%。但是,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现象值得关注,与城区学校相比,农村小学阶段51岁以上教师比例高达18.8%。我们认为,今后要把研究和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摆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突出位置。最后是学科结构不合理。调查发现,一些县城的学校,包括初中,艺术类(音乐、美术等)师生比低于1∶1000。在元氏县某初中,笔者发现该校在校生近2000人,但仅有1名艺术教师。音乐和美术等学科教师的缺失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三)教师质量方面

调查发现,教师质量城乡差异较大。首先,农村小学高学历教师比例偏低。以2011―2012学年为例,城区小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比农村小学高24.8%。在初中阶段,农村初中本科及以上高学历教师比例与城区学校相差27.1%。这表明,优质教师资源城乡配置还不均衡,高学历教师更多聚集在城区学校。从近年来的教师招聘情况来看,很多城市中小学已经提高了教师学历标准,甚至招聘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而农村学校却很难招到正规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其次,在职称方面。2011―2012学年,与城区学校相比,农村小学高级职称教师比例高出4.3%,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职称评聘向农村教师倾斜政策得到了有效落实。再次,教师职后专业发展效果不明显。全市通过开展讲座论坛、网络培训、校本研修、农村校长挂职培训、中小学骨干名师业务进修等多种形式搭建不同层次的培训平台,有效地提高了参训人员的综合素质,但培训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在调研中,不少教师对培训内容和形式表达了不满,认为培训并没有有效提升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对改进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质量的贡献有限。最后,城乡教师交流有形式化的危险。2011―2012学年,石家庄市通过外出访学、校际交流、挂职锻炼等形式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工作。教师交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教师均衡发展,但总体效果一般。目前,教师交流政策主要以行政命令为主,如规定新进教师必须到农村地区工作,职称评聘要有农村支教经历等,这并不能有效地激发流动教师的能动性,难以真正“扎根”下去。

三、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师资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及具体策略

当前区域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存在的数量、结构和质量的不均衡是由制度设计、经济水平、具体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鉴于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动态和区域发展实际,笔者认为义务教育师资均衡发展的目标不是简单的教师流动,而是要着眼于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

(一)突出重点,加强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自身建设

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是实现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以往的教师配置政策往往从城市、重点校支持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出发,忽视他们自身的特点和文化。“薄弱学校师生并不缺智慧和创造力,缺的是一种激励的机制和向上的氛围。”[2]因此,必须从农村学校、城市薄弱校自身出发,“以学校文化的塑造为核心,建立相关制度,用文化和制度改变教师、改变学生进而改变学校”[3]。此外,还需要按照“积极差别对待”的思路在政策和经费上给农村学校、城市薄弱校更大的倾斜。

(二)多措并举,提高农村教师合法权益的保障水平

增强农村教师职业的社会吸引力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村教师的经济福利待遇”[4]。除了保证农村教师工资的正常发放之外,还要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有效机制,在住房分配、子女就业、职称评定等方面向农村教师适度倾斜,解决农村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实际困难,切实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在边远贫困地区还要建立教师特殊津贴制度。

(三)加快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教师政策

一是按照“县聘校用”的原则,积极推进教师聘任管理制度改革,真正把教师从“单位人”(学校人)转变成“系统人”或“部门人”,以实现区域教育行政部门有效统筹管理、区域教师资源共享的目标。二是加快推进教师编制标准改革,加强教师编制动态管理。要充分考虑到农村地理特点和学校分布情况,按照满足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当增加农村教师编制。

(四)完善政策制度建设,推进区域教师流动有序开展

调研发现,县域义务教育教师流动存在教师流动比例低、时间短、政策工具单一等问题。[5]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教师流动政策,改进激励机制,推动教师有序良性流动,大力推进教师交流。一是做好本区域教师交流规划,有序推进、务求实效。二是着力建立长效机制,综合使用行政命令、工作补贴等多种工具。三是努力打造优质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教师成长需要一定环境和文化氛围,教师流动不能“隔断其接续成长的空间与可能。这需要基础教育主管部门在继续促进优质师资成长的基础上,通过‘传、帮、带’等传统方式扶持师资薄弱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并重点扶持并搭建教师专业化成长平台”[6]。四是加强教师流动的督导检查机制,既要对流动教师的表现进行评估督导,又要对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表现进行督导考核。

(五)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完善培训机制

培训是有效提高区域教师整体质量的重要途径。一是以教师的专业需求为导向,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二是加强培训课程资源建设,注重挖掘教师实践资源,并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跨区域资源共享;三是树立实践改进的培训目标,促进培训与实践的有效连接,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四是深刻认识学校促进教师发展的内在功能,切实加强校本研修。

(六)提高校本教师发展能力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义务教育内涵发展的“主战场是学校,主阵地是课堂,主体是教师”[7]。每所学校都有自身独特的文化环境,其发展不可能过分依赖外部援助,外部的经验也并不一定适合学校和教师的发展,因此,学校必须重视自身内涵能力的建设,尤其是“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应重视本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工作,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8]真正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必然要落实到每个学校的内涵发展。为此,在加强师资均衡发展的同时,还要关注学校文化理念与共同愿景的凝练、办学特色的打造、校本课程开发、课堂教学变革以及制度创新等。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1.

[2]刘耀明,熊川武.论义务教育内涵性均衡发展的边界[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39.

[3]丰向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的、原则与核心[J].学术论坛,2008(2):171.

[4]符淼,何森林,邓泽军.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机遇与挑战――以城乡教育统筹为视角[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5):4.

[5]佛朝晖.县域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政策执行现状、问题及建议――基于县市教育局长的调查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1(11):14-15.

[6]崔国涛,张聪.新时期基础教育校际师资均衡:本体、必要与可行性[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78.

端午节诗配画范文2

【关键词】语文学习;特点;审美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审美活动,是作为审美主体的学生对审美对象进行感知、理解和评价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在这一审美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更是根据自身生活体验,在教师创设的审美情境中对审美对象进行自觉地审美,从而进行美的创造。

一、从语文学习的对象谈语文学习的审美性特点

语文学习的对象多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统一的课文,这些课文都是学生的审美对象,学习对象的审美因素使得学生的学习沉浸在审美的海洋中。本文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来谈语文学习的审美性特点。

(一)从课文的内容来看

语文教材所编选的课文,从内容上可以归纳为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建筑美、人情美四个方面。

1.自然美

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专门描写自然景物和自然环境的美。这一类课文的学习,学生要结合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展现其对自然美的感受力,形成其独特的审美体验。例如在学习《白杨礼赞》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作者对“白杨”外在特征的描写,获得一种直觉的美感,进而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相联系,对这些形象美的特征进行再现,感受作者在这一形象背后所寄托的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2.社会生活美

这类课文展现了人们平日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对生活的热爱。如《端午的鸭蛋》,作者描写了家乡江苏高邮五月初五端午节的风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以及做“高邮咸蛋”,表现了各种风俗带给人们的乐趣。作者从日常平淡的生活中,咂摸出如此多的滋味。学生在学习时,结合自己的经历,联想到自己家乡的习俗,从而体会到作者对家乡以及日常生活的热爱之情。

3.建筑美

语文教材有一些介绍园林、宫殿、桥梁等的课文。因为建筑本身具有审美性,所以学生的学习中也会获得美的体验。例如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就先总写了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审美特点,又分别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等方面来论述了苏州园林的审美特点。学生通过自己的形象思维,建构出苏州园林的结构特征,从而激发审美情感,感受到苏州园林“如在图画中的”的审美特点。

4.人情美

语文课文也较多通过描写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来体现人情美。在《小狗包弟》这篇课文中,作者通过写小狗的遭遇以及自己的歉意,体现了对特定时代下人性的反思。学习文章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对“”这一特殊时代有自己的审美情感,从而对作者的行为产生正确的审美评价。

(二)从课文的形式来看

1.语言美

散文诗化的语言、诗歌的凝词炼句、小说语言的形象以及作家独特的语言风格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美的影响。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语言进行积极地审美体验,是学生学习的任务之一,也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审美性特点。例如对《端午的鸭蛋》这篇文章的学习,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着重体味一些关键词句(如白话、俚语、短句等),使学生领悟汪曾祺“行云流水、逸然散淡、文如白话”的语言美。

2.文体美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涵盖了几乎所有的文学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等,这些文学体裁都蕴含着各自所特有的审美因素。诗歌的意境美,小说的形象美,戏剧的冲突美,这些文体的特征都具有独特的审美因素,学生学习不同的体裁,都能得到不同的审美感受,受到不同的审美熏陶。

二、从学习过程谈语文学习的审美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以美的法则去进行教学设计,处理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创造审美的教学环境,力图激起学生的审美体验。这其中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只有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审美体验,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获得更深切的美感体验。

在学习过程的各种活动中,都蕴含着审美的因素。在诗歌学习时,教师可以利用音乐、美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如配乐朗读、给诗配画等。利用音乐、美术这些美的因素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感受,使学生的审美产生新的追求,即主动探究作者构筑的内部世界,领悟课文的艺术真谛,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深入体味诗歌的内涵。

语文学习的对象和学习的过程,使得语文学习具有审美性特点。语文学习的审美性特点,能够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积极的情绪和体验,能够诱发学生探索语文未知世界的强烈愿望,能够使学生和教师心意相通,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加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的教学事半功倍。因此,针对语文学习审美性这一特殊特点,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对审美对象进行自觉地审美,为学生的学习努力创设审美情境;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也要明确自己审美主体的地位,自觉主动地在教师创设的审美情境和作者展现的审美情境中,联系自己的经验和经历,进行审美,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美育实施的方法[M]《选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199.

端午节诗配画范文3

关键词:公平;公平意识;自助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22-3

一、何谓“自助课堂ABC”

“自助课堂ABC”在课堂结构上由三种版式的学案和四个活动环节组成,是一种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帮助、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课堂发展模式。

三版式学案分别是:A版助学案,B版导学案,C版复习案。A版助学案(见表1)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求知识,并在集体互助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知识学习的自助生成。B版导学案(见表2)主要是为A版助学案中的问题提供思路分析和答案要点,同时精选一些用于学生集体竞答的判断题和选择题,以促进学生的自助提升。针对高中知识易忘难学、复习迎考缺乏复习时间(尤其是等级学科)等问题,C版复习案(见表1)对此做了提前准备。在自助课堂上,学生可以将B版导学案中的答案要点和错题粘贴到C版复习案上,也可以写一些知识感悟和学习心得,这样,它在新学阶段就为后期的自主复习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复习资料,帮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达到高效复习,实现复习自助。

表1:公平课堂模式:自助课堂ABCAC版

A版助学案(自助生成)C版复习案(自助复习)

××课题

主持学生:

问题1:。

(问题1一般设置为主旨类)

问题2:。

(问题2一般设置为主要内容类)

问题3:。

(问题3一般设置为延伸或细节理解类)

问题4:。

(问题4一般由每组根据课文内容自行确定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供其他组回答)

说明:1.问题的呈现方式可以是文字材料、视频、PPT等。

2.每个问题的得分由主持人、各组组长、老师各一票(制)组成。

3.问题4存在问题设置得分和回答得分两种情况。

4.在自主学习时组内可以先行分工。答题要点、感悟或错题粘贴

日期:本组得分:

表2:公平课堂模式:自助课堂ABCB版

B版导学案(自助提升)

一、问题13解答要点/重点解析二、判断题三、选择题

从具体的课堂流程来看,学生的自助学习过程需要通过自助课堂的四个活动环节来完成。这四个活动环节是:

1.组内自主。教师首先以公平的方式(比如抽牌的形式)选出本节课的学生主持人,然后,依据学科知识逻辑和前后文联系,简要导入新课,发放“A版助学案”(见表1),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全班学生则以小组为学习单位,通过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A版助学案”上提供的问题与要求。时间约10分钟。

2.组际互助。学生主持人以公平的方式(比如抽签)确定每一组可以回答的问题,并依题序组织整个回答过程,每一组同学则派代表依次回答问题,并提供本组思考的问题,各组也可以针对其它组的问题与回答阐述自己不同的见解,主持人根据他们的回答通过表决的方式确定是否加分,教师则在黑板上写上各组组别,记录成绩,参与问题设计与答案的讨论。时间约16分钟。

3.学案助导。教师发放“B版导学案”(见表2),每组根据“B版导学案”上的答案要点或解析,自我检讨自己答题的缺陷或指出对方的优点和缺陷,回答较好的加分(方式仍实行一票制)。接着,在主持人组织下,各组以抢答的方式回答“B版导学案”上设计的选择题和判断题(答对+2分,答错-2分)。时间约11分钟。

4.总结反思。老师简评学生自助学习情况,统计各组总分,宣布获胜组和失败组,由胜利组确定自己还是对方表演节目。学生根据自己个人的情况和需要当堂或课后将本课(答题)要点、错题、感悟粘贴/写到右边的“C版复习案”,作为备考复习资料。时间约8分钟。

二、“自助课堂ABC”的公平性

在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公平意识,要求课堂教学本身具备公平性,要求课堂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公平的价值和意义。课题组曾经在问卷调查后仔细研讨过影响高中生公平意识形成的不利因素,他们认为,与课堂教学方面关系较为密切的因素有三点:教师自身公平意识不强,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师本位的教育理念,导致学生公平话语权缺失;不公平的教育过程,助长学生的自私观念。[1]“自助课堂ABC”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发挥了比较优势,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公平内涵和价值取向,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公平意识,因此被称为公平课堂模式。

1.淡化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凸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

时至今日,师本位的教育理念仍然深刻地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在实践中,课堂的话语支配权牢牢地掌控在教师手中,本应是课堂主体的学生却成了课堂的附庸或看客。通常所认为的有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导学案教学模式由于醉心于形式设计,所谓的主体性也只是一种被抽去了本真意义的“虚位”存在,即便是想努力展示学生主体性的一些课堂教学模式和公开课,仍渗透着教师精致布局的课堂流程和话语掌控。而“自助课堂ABC”模式改变了课堂教师主导的呈现方式,由强调课堂着力前移为课前下功夫,逆转了挥之不去的师本位的课堂教学僵局。从“自助课堂ABC”三个版式的学案看,A版助学案通过组内自主和组际互助着力于促进学生知识学习的自助生成,B版导学案以知识辅助的方式促进学生知识学习的自助提升,C版复习案以课堂向课后延伸的理念引导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自助巩固;从“自助课堂ABC”模式的组内自主、组际互助、学案助导、总结反思四个环节来看,课堂基本处于学生自己的组织、管理和服务之下,有助于促进学生自我帮助、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

2.扭转教师教学中的负激励模式,强化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

课题组认为,学习动力问题是很多表面教育问题(包括一定范围的教育不公平问题)背后的根本性和持久性因素,与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最为切近的因素、最为高效的途径不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灌输与反复训练,而是如何引导和激励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就是说,学生持久学习是需要持续动力助推的,而学生学习动力衰竭问题是一个普遍性问题,薄弱学校的情况就更为明显,这就需要把相当部分精力合适地转移到培养学生学习动力上来,倒不是说我们的教学没有注重动力激发,但通常的激励模式往往是分数、标杆、批评等压力激励模式,这些模式短期看是有一定效果的,长期看,在不可及的现实面前,压力不但不能转化为动力,反而会不断增添学习的挫败感,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和主动性。而“自助课堂ABC”模式采用小组竞赛和娱乐奖惩制相结合的方式,增添了激发学习的多维动力因素,比如:参与与贡献增加了学习快乐,表现与荣誉带来了学习自信,比较与借鉴培育了学习斗志,知识逻辑关系背后所反映的生活元素增添了学习的生活趣味等,这些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尤其使得那些后进学生由课堂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我要学习的主动追求者,增强了教育公平的有效性和普遍性。

3.注重课堂教学公平的内涵式发展,努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公平意识。

要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公平意识,教师仅仅在课堂上做到形式公平还是不行的,问卷调查中所反映出来的学生自私观念和伪装表现,与我们课堂教学中公平形式与内容脱节不无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更高的公平文化素养,破除对公平的狭隘理解,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打破授课一言堂,只要让更多的学生回答问题,只要给学生更多的课堂训练时间,就是把公平还给学生了。本质上,公平是一种自由。之所以说我们的课堂是压抑的、不公平的,不是说没有给学生表达的时间和机会,而是很大程度上由于我们忽视或剥夺了他们思考的自由、选择的自由和表达的自由,所谓的具有普适性的“导学案”本质上改变不了它“导教案”的工具性价值理念。“自助课堂ABC”模式在课堂公平内涵式发展上进行了尝试,该模式在组内自主、组际互助、学案助导、总结反思四个环节中充分尊重学生思考、阐述和讨论问题的自由,此外,课题组还在A版助学案中设计了“留白”,即问题4一般由各组根据课文内容自行确定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供各组讨论和回答。这样,课堂就增添了学生思想的自由、选择的自由和表达的自由,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存在感、成就感和自豪感,自由的价值和意义自然而然地会在他们的意识中埋下公平的种子。

三、“自助课堂ABC”的限度

可行性是“自助课堂ABC”模式的生命力之所在,在研讨和教学实践中,课题组觉得该模式并非具有普适性,而是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即限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科、模块和课型方面的限制。

“自助课堂ABC”模式着眼于学生自助学习的可实现性,它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就能较好地掌握基本知识,并希望学生在组内合作、组际竞争中具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教材文本解读的难度系数不能偏高,可以与之匹配的显然是一些偏文学科,事实上,“自助课堂ABC”模式的设计本身就带有文科的眼界。当然,在文科范围内,也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都适宜采用该模式。

2.教师能力、学生素质方面的高要求。

从现象上看,“自助课堂ABC”模式使得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弱化”了,但实际上却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更高。它要求教师要能预判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把握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方向,在“助学案”、“导学案”的设计上要精炼、科学,A版问题、B版判断题和选择题的设计与筛选要紧扣教学目标,凸显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要能用简洁的文字概括知识和解读疑难,为学生答疑解惑。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的简短讲话能够高屋建瓴,言简意赅,画龙点睛。它要求教师在自助课堂上有所节制,既要避免按耐不住上演越俎代庖,也要避免过度放任导致状况失控。“自助课堂ABC”模式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比较高,由于是学生自主和自助学习,它要求学生主持人能够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局面协调和掌控能力,它要求全体学生能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秩序意识和公平意识等。

3.课堂节奏、时间方面的制约。

“自助课堂ABC”模式的四个环节是连贯和紧凑的,由于学习自主和自我管理,它所引发的各种意外状况会比较多,从而给课堂推进的节奏带来影响,有些问题比较重要,但学生可能一带而过,有些细节和问题可能并不特别重要,却会被他们不断讨论。除了课堂节奏的问题,时间方面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从课堂安排的容量来看,密度比较大,每一个环节都有其时间上的限制,比如第一环节,时间设计为10分钟,但其内容却十分丰富,包括教师导入,选出主持人,学生阅读教材和问题,组内分工和组织答案等,如果说第一环节还可以控制的话,第二环节讨论的不可控性就大为提高了,类似的问题在第三和第四环节都有存在,所以,自助课堂在时间和节奏上的把握上还是一个问题。

当然,约束性因素不是用来作为否定与回避的借口,而是需要我们提高的路径和动力。而且,随着“自助课堂ABC”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应用、不断完善,它的适用性也会相应增强。

四、结语

南京市文枢中学高中政治教研组推出的“自助课堂ABC”模式在培养学生公平意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自助课堂ABC”模式在教学实验中得到了专家和一线教师的高度肯定,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也说明,这一课堂模式确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公平意识。只是,从该模式基本要求的苛刻性来看,从课堂实验中的一些缺陷来看,“自助课堂ABC”仍然需要改进和完善。

端午节诗配画范文4

一、将“入园”当作孩子们人生的起点

每年新学期开学之际,孩子们刚离父母怀抱所产生的分离焦虑,进入新环境面临的社交恐惧,让许多幼儿园里哭声喊声响成一片,这种现象让许多新爸新妈心里十分纠结。然而,这种情况在上海市金山区山阳幼儿园却很少见到。

“孩子们离开父母进入新的环境,其实就是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这一步,我们一定要让孩子们走好。”杨红伟园长这样说。

环境优美让孩子感到新奇好玩。山幼首先在环境建设上做文章,不仅让园内全体老师集体参与,还邀请家长委员会和社区有关人士出谋划策,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独出心裁地创设出园内“八景”,进入园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巧夺天工的假山喷泉,木制水车轻轻转动,潺潺溪流环绕着青山翠竹,彩鱼畅游其中,每一处景致都如诗如画,对幼儿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他们精心构建园所文化,不仅仅满足于环境的赏心悦目,更注重强化育人功能,让墙壁“说话”,让一花一草育人,用无声的艺术语言营造出良好的育人氛围。

责任包干让教师各有专属服务“对象”。为让孩子上好入园第一课,山幼每年都要开展全员培训,围绕“入园晨检中教师与幼儿沟通策略的研究”课题,提高老师与孩子的沟通技巧,鼓励老师八仙过海,玩出“花样”,旨在吸引孩子。尤其在儿童入园之前,幼儿园便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各种方式,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做好记录,备案在册,根据孩子的情况尤其是一些胆小或者内向的孩子设计多种亲近措施,每一位老师都制定出好几套“迎接”方案,很多老师会提前进入相关家庭,带着孩子喜欢的玩具礼物与孩子接近,增加亲切感,家长很快与老师们配合默契。

亮相绝活提高对孩子的吸引力。山幼注重传承乡土化运动的办园特色,围绕“快乐运动、健康成长”核心办园理念,树立了“一日活动皆课程”的思想,利用农村自然物制作运动活动器具,开展幼儿运动活动。舞龙舞狮是该园的传统特色项目,已经有多年的历史,是金山区的一大亮点。每当新生入园的时候,幼儿园就会组织大班的小朋友舞动起来,伴着铿锵的鼓点,龙狮翻滚,那场面十分震撼人。当家长们带着小朋友进入园里,早已熟悉而亲切的阿姨笑意盈盈地迎接,和他们嬉戏,加之被各种新鲜的景物设施以及热闹非凡的场面所吸引,天性乐于玩耍的孩子很快就会融入到这个新“家”。

二、天使的角色需要有内涵来演绎

“他们美丽而善良,他们用炽烈的情感热爱生命,用最真诚的爱心传递生命的希望,让温暖包围,让爱心汇聚,把春天的希望带到每个角落。”――这是在“山阳镇十佳好人好事”颁奖仪式上对获得奖励的山幼教师刘晓薇的颁奖词。

2009年6月的一天,刘老师接到电话,她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5岁的白血病小患者初步配型成功。在接受复检后,确认配对的6对数据全部达到要求,配对成功了。在茫茫人海中,志愿奉献的刘老师与正在痛苦挣扎的小患者,以十万分之一的机会相遇,出现了生命的交集。但另一方面,刘老师的奶奶和父亲对捐献后的健康问题存在一些担忧。刘老师用科学依据和实例,最终消除了他们的偏见和疑虑,让他们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拯救生命的意义,刘老师光荣地成为了上海市第1例造血干细胞配对成功的第148位志愿者,全市第1例造血干细胞成功配对的捐赠者。8月13日,刘老师在上海华山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点燃了身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小男孩生命的希望。刘老师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传递了生命的希望!

到目前为止,山幼已有十多人报名要求加入中华骨髓库,六人正式入库,其余教师将安排分批入库。

面对记者采访,刘晓薇平静地说道:“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教给孩子们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我更觉得,这远远赶不上让孩子们感到生命的可贵更重要。我们要对孩子传授知识,更要传递给他们生命的希望,教会他们怎样做人。”刘晓薇老师成为山幼老师身边的榜样,爱心奉献在这里绝对不是一句口号。

杨红伟园长说:“爱心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具备的,有了爱心,我们更要让老师拥有奉献爱心的艺术。爱心是德,传授需才,德才兼备,是我们对所有老师的希望和要求。”近些年,山幼多措并举,为教师成长搭建了有效的平台。

2000年7月参加工作的潘红梅现在已经是一位教研组长,面对自己的快速成长,潘老师动情地说:“这里是一块沃土,我从一名普通教师到区骨干教师,得益于园长为我们营造的浓厚的教研氛围,得益于我们亲如姐妹的关系。”这番话其实也是其他老师的心声。

山幼每学期都要进行区学科导师研讨课和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课,在互动研讨中,榜样示范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同时,园领导十分注重为教师创造学习条件,搭建展示的舞台,在区教育局推进均衡教育开展的组团发展中,幼儿园领导推荐潘红梅到漕泾幼儿园支教,让她一展身手,快速提升。

钱洁老师在金山区中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评优活动中获得了二等奖。她说:“这个奖励并不仅仅属于我个人的,而是属于我们全体老师的。”

过去,每次面对这种机会,钱洁老师总是显得有些犹豫。想参加,但又不敢参加。想参加是希望能够借这样一个平台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但总又担心得不到好的成绩,拖了幼儿园的后腿。“钱老师,只有抓住机会,才有成功的可能,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杨红伟园长及时的鼓励,消除了她的犹豫,她终于报名参赛了。“为了让我有出色的表现,袁老师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帮助我再三研读教材,学习幼儿的年龄特点、运动发展领域的要求,进行集体活动的选材设计,陪同我向专家老师请教,还和潘老师一起放弃周末休息的时间指导和帮助我一起布置调整班级环境,让班级环境更加具有整体性、和谐性、特色性,主题版面更加美观又能凸显师幼互动。游戏活动的材料更能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和年龄特点。园长杨老师不仅自己随时关心指导,还让其老父亲帮助收集稻草,手搓草绳,制作了近10条的草龙,还不断根据我的需要进行调整,解决了我在活动器械方面的担忧,让我敢于直面并不擅长的集体运动游戏,环境创设、活动组织等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一个飞跃的成长。我知道,我的成绩是在我们幼儿园所有教职工的帮助和努力下获得的,正如杨园长所说:参赛不是你一个人的事,而是我们幼儿园的事。”

杨红伟园长十分注重将“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和人本思想落实在细致的园所管理中,身为副园长的袁辉珍这样表达自己的感受:“杨红伟园长一再提醒我:好副手应该是领导的‘镜子’,很多时候,她都虚心接受我提出的一些‘异见’,因为真诚,我们班子的配合默契让很多同行感到羡慕。”

三、倾心打造和谐团队

和合文化凝结了历史的智慧,洋溢着时代的精神。山阳幼儿园已经将和合的理念渗透于管理的各个领域,为幼儿园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将“尚美和合”治园方略根植于教师内心深处,使之体现在工作的方方面面。

榜样示范,携手共进。为了展示幼儿园骨干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每学期区学科导师上研讨课,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互动研讨,发挥传、帮、带的指导作用,真正体现了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引领、辐射作用,为教师起到了榜样示范作用,在实践中骨干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有了新的跨越。

搭建平台,展示真我。园领导注重为教师创造学习条件,搭建展示的舞台,开展分层研训活动,让教师根据自身定位,有层次、有重点地寻找、分析、解决问题。职初教师善于发现问题、梳理问题;经验教师建立了问题意识,学会分析问题;骨干教师具备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成长需要。

同课异构,实践创新。为了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该园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将教研活动引向了深入,教师们在实践中研磨,在研磨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完善自己。通过典型活动的形成再到教师实践的指导,帮助教师提高了教学活动的实践能力。

连环跟进,身体力行。山阳幼儿园以连环跟进式的教学研究为载体,实践包括三次教研两次观摩。一次教研:集体备课,推选执教教师;二次教研:提出整改意见,修订活动方案;三次教研:活动评析,总结提升经验。一次观摩:组员观摩活动,剖析反思;二次观摩:全员观摩活动,分享交流。活动以优化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搭建教师学习平台。最后业务园长审议活动,提炼活动经验,为教师活动提供借鉴与指导。

补血充电,更新理念。充分把握幼儿园实施课程的重点,将课改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萌发教师教育的专业自觉。采用引入、放开、追随、分享等策略实施课程理念,让教师大胆地实践自己认同的课程理念,并对自己的课程实践能力充满信心,体现课程对幼儿发展的综合价值。

在管理过程中,幼儿园始终遵循“和为贵”“和而不同”理念和人本思想,按照“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五大原则,着力提升领导班子和教职工的素质,确保幼儿园的健康发展,通过开展“为人、为师、为学”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敬业境界,提升了教师的凝心聚力。

而今,心胸宽阔、助人为乐、心情愉悦是老师们的精神状态。尽心尽责、勤奋好学、不计得失是老师们的自律标准。自我意识、自主发展、自行探索是老师们的提高保障,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成长成了每位老师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四、家园携手形成育人合力

山幼深入探究家园共建的办园特色,千方百计挖掘利用周边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尤其是家庭资源,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走出了一条家庭、园所与社区合作共建共育的特色之路。

开门办园,拓宽育人通道。为了争取家长对幼儿园各方面工作的支持,让家园共建常态化,家园配合常规化,增强家园共育的力度,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中来,幼儿园开展了“大手牵小手”亲子活动,让家长走进幼儿园,参与幼儿的实践活动,和教师一起布置适合幼儿活动的环境,让有一技之长的家长担任园本课程的教师,为园本课程实施、反馈开辟了新的渠道。

幼儿园每学期都向家长开放活动,让家长能亲身体验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游戏、运动等活动内容,了解教师保教活动,并进行家长意见反馈。开放日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调动了家长参与新课程的主观积极性,家长纷纷表示,“教师以如此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教育教学,我们也会用爱心和科学方法竭心尽力地配合幼儿园教育。”同时,对一些特殊幼儿的教育工作,通过家园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沟通,增进了家园了解,起到了良好的互助作用。

启迪心智,挖掘家教潜力。为了给家长打造一方施展身手的天地,该园创建了“八仙过海”工作坊。以民俗节日为载体,善用祖辈资源。每逢重阳节,幼儿园都会邀请爷爷奶奶们走进工作坊,与幼儿、教师一起做重阳糕,吃重阳糕,讲重阳节的故事,让他们和孩子一起在幼儿园共度佳节。又如:端午节请奶奶们来包粽子、缝香袋;中秋节则做月饼;清明节就请奶奶们和孩子们一起采艾草、扎风筝;元宵节里,爷爷奶奶和孩子们一起做狮子头、制兔子灯。家长不仅是实施者,而且还是设计者。工作坊里,家长在稻草制品的研究上更是匠心独运,他们精心编织出了草屯、草圈、草龙等,他们制作的龙的造型中有草龙、纸盒龙、布龙、塑料袋龙,在探索民间游戏时又用竹子制作出各种各样充满童话色彩的房子等,八仙过海工作坊对外开放,充分挖掘了家长的潜力,开发了家长的创造力。在孩子的爷爷们中,有不少人是田园种植的行家里手,幼儿园特邀他们中的园艺专家来园开辟种植园地,和孩子们一起种植浇灌。

浓浓的亲子之情也深深地感染着广大教师,教师们也乐此不疲沉醉其中,参与或指导家长制作。“亲子巧手吧”创意制作活动中,教师、家长、孩子用慧心巧手制作了七十多种几千件运动活动器具,为幼儿园节省了经费。活动的扎实开展既搭建了家园沟通的桥梁,密切了亲子关系,也启迪了幼儿的智慧,培养了幼儿动手实践的创新能力。

搭建平台,家长洗脑充电。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1+1=2”的目标,该园成立了家长学校,健全了家长学校长效机制,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幼儿园根据小、中、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学期主要教育教学目标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和家长会。每学年都会定期举办家长讲座、召开家长会,每一次讲座或家长会结束后,幼儿园总是趁热打铁,召开教师、家长恳谈会,使家长和老师的距离更近了,家长间的交流也显得更为轻松、积极、主动,家长互相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共享彼此的经验。家教讲座让家长们普遍提高了认识、转变了观念,掌握了育儿的正确方法。

多样形式,增进家园沟通。家长园地是山幼的又一亮点。各班家长园地都有一个板块,如,“互动你我他”或“教师在线”,名称虽然不同,但内容却是一样的――两位带班教师的“名片”,名片上是教师的照片、手机号码、电子邮箱、QQ号码等联络方式。照片中的教师笑盈盈地看着每个家长,也在给家长发出一种邀请,“请不要有顾虑,我很欢迎您和我联系”。看似一个小小的细节,却让家长们感受到了教师的心扉是向自己敞开的。

为了指导家长更好地科学养育幼儿,幼儿园以宣传栏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有关卫生、保健知识,主要内容有:“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及隔离护理”“重视乳牙的保护”“让您的孩子远离铅的伤害”等,受到了家长的欢迎。每班设有固定的家园连心桥宣传栏,每两周定期更换内容,及时向家长反映本周幼儿学习、活动内容和家教知识,使家长们既了解了幼儿在园的活动内容,又于无形之中学习到一些家教知识,更了解了需要家园共育的要求,有效地促进了家园共育。

亲子共读,沐浴书香墨趣。该园将“以童谣为载体,提高幼儿道德启蒙教育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作为载体,巧借童谣语言明快、生动,朗朗上口,易学易记的特点,充分发挥童谣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对幼儿开展道德启蒙教育。在童谣教学中,该园充分利用家庭中的人力资源,指导家长在家里与孩子一起学习童谣、创编童谣。家长们积极支持配合,有的家长把儿时的童谣写下来,提供给教师,节日中参加幼儿园开展的童谣朗诵、童谣表演等亲子活动,通过活动,家长们亦重温了儿时的乐趣。家长在与孩子共同编、学的过程中,不仅增进了亲子感情,体验了亲子同乐,更加深深感悟到家园共育的意义。

上一篇前台工作内容

下一篇煤矿机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