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唐诗鉴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唐诗鉴赏范文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有的侧重于实际运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研究”。因此,必修课是选修课的基础,选修课是必修课的拓展和深入,必修课侧重于知识与能力的普及,而选修课则侧重于帮助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依据学生自身的兴趣和需要,进一步地深入学习。
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共有“风声初振”的初唐诗、声律风骨皆备的盛唐诗、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创新求变的中唐诗、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格高韵远”的北宋词等十二个专题。唐诗分别归入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分编词作选编时不拘泥于宋,从唐五代至北宋、南宋,充分体现唐诗宋词的发展历程。
以常规的教学方式,教师往往是按照这本教材体现的时间顺序来安排教学任务。这固然可以使文学史的发展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较为清晰的印象,但过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体现选修课的特点,难以唤起学生学习诗歌的激情,不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推广运用。因此,我们有必要改一改这种教学方式。
比较鉴赏是把两篇或两篇以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作品放在一起,对其内容、题材、情感、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或求同、或探异,从而品鉴诗歌。比较鉴赏是学习唐诗宋词过程中一种重要的、鉴赏诗词的方法,比较鉴赏关键所在就是要找准比较点。比如,同一作者在不同阶段创作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由于生活环境不断变化,作者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经历,那么,诗词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也会随之变化,因而,创作的作品也就有所不同。如杜甫的《客至》和《旅夜书怀》《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就可以让学生理解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的轻松愉快和晚年漂泊时的孤寂、悲愤。将同一流派的不同作者比较,如同为边塞诗人的高逋和岑参,同为爱国诗人的岳飞、陆游和辛弃疾等。
相同背景、题材、风格、作者、手法的诗词可以比较,背景、题材、风格、语言、技巧、手法等各不相同的诗词也可以比较,同中见异或异中求同,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对作家的认识更全面,对作品的理解更深入。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挖掘,从个性化兴趣的角度寻找新的比较点。笔者曾将同旨同趣但异代异性两位词人进行过比较。如李煜、李清照显然没有前后影响继承的痕迹,然而我们稍加比较,就不难发现,他们词中的“愁”表现为一种异代同抒、异曲同工的高度相似。李煜、李清照词中的“愁”,如出一辙,同一机抒,都是以伤春悲秋、伤别怀人、国破家亡之痛作为“愁”的主旋律。
《唐诗宋词选读》中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是突出的代表,“愁”情继续向纵深发展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余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响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此词是李煜入宋后所作,它寓故国之思于春寒愁感之中,把家国恨情与伤春感怀融为一体。上片由“春雨”而“春寒”到“”,逐层推出意旨:下片由“凭栏”引出“江山”,由“江山”感到“别易见难”,最后总概两句,时则“流水落花春去也”,境则“天上人间”,此二句将水流尽矣,花落尽矣,春归去矣,人将亡矣,四层含意合并一起作结,语语沉痛,字字泪珠,肝肠欲断,遗恨千古。
李清照也是一样,《唐诗宋词选读》中的《如梦令》,乍看是惜花,实则惜春,词人借惜花惜春,流露出了感伤时序的推移、无奈挽留岁月的轻恨浅愁。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更是充满了愁痛。刘大杰先生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说:“她抒的情,写的恨,表面上看来是个人的,实际上是有一定的时代色彩和社会基础的。”全词通过残秋之景的衬托,倾诉了词人孤居寂寞的感怀。
唐诗鉴赏范文2
刚才弟弟给滚水烫到了。
妈妈叫我下去看她给我们新买的书架,然后我看着看着不自觉地捏了一下脸,想到臭臭昨天晚上说我脸上的肉硬硬,随后跟妈妈说我的脸肉硬硬的。妈妈说脸上的肉硬硬的才好呢。
弟弟说他要看一下,然后想过来捏我的时候踢到妈妈刚倒好开水的水壶。哭。吓死我了,真的好惊险喔。弟弟倒是很淡定,我看到水壶口对着他的脚,才反应过来拉他远离水源。当时以为坐旁边的妈妈也会中招,定眼看后知道妈妈没事才淡定些,拖着弟弟出来后冲去厕所搬水给他浸泡。一直在旁边呆看他,他对我笑说没事。就忍不住红了眼眶。并向他讨要抱抱。其实我吓到后都忘了他是要干嘛才被烫到了,我问他,他说因为要看看我的脸肉是不是硬的。我蹲下去说给他捏一下,他摇头,把头埋在腿上。说拿颗糖给他,他也摇头。跟他说要捏我脸还是需要点代价的吼,他说早知道不好奇了。
爸爸也是以神速往下探看情况。嘴边还全是牙膏泡沫,然后一直在自责,说要是他等水开喝完再上楼就没事了。幸好没那么严重,轻度烫伤而已。妹妹跑下来看后立马回去拿芦荟胶。点赞~
we are family.
唐诗鉴赏范文3
一、统观教材、把握切入点——定位是前提
纵横结合,考虑得细致、全面、周到,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我在学校的高三调研课中上过一堂诗歌鉴赏课,是南宋词人姜夔的《扬州慢》。学校布置任务后,我一直在思考:怎样上好这节课?应该从哪个角度切入?这首诗歌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呢?首先,我考虑到这首诗歌在教材中的编排位置。它是编在高中语文课程选修1B模块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这本教材前三个单元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诗歌。既然是选修课中的诗歌欣赏,那么我想应该教给学生一些除了考试内容之外的实用的鉴赏诗歌的方法。于是,上这篇课文,我的切入点是把诗歌单元的三种鉴赏方法综合起来鉴赏这首《扬州慢》。这三个鉴赏方法分别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这三个鉴赏方法综合、贯通,教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欣赏诗歌的思路,应该会起到一个很好的点拨、示范和引导作用。这也是符合高中语文课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的要求的。
以上仅仅是教案设计前一堂课切入点的考虑,那么接下去,这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在哪里呢?教学难点是什么呢?统观上面提到的三个诗歌鉴赏方法,发现这三点在45分钟的课堂打磨中不能“平均用力”,而应该有所侧重。经过仔细斟酌,我认为教学重点、难点应该侧重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这个方面。因为对于诗歌来说,景与情的关系,诗歌营造的意境是最基本的要素。对学生来说,是要学会分析景与情的关系,诗人是怎样借助景来抒感的;同时,这点也是学生难以准确把握的内容。于是,我把探求景与情的关系,探求诗歌的意境(这首诗主要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作为教学重点、难点,并力争在课堂上突破。
关于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扬州慢》这首词主要是引导学生分析景与情的关系,体味诗人凄凉的心境和深沉的情感。“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首先让学生能“置身诗境”,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用散文化的语言来描述整首诗歌的内容,注意运用恰当的修饰语。这样让学生在把诗的意境贴切地描写出来的同时,也就将自己置身于诗境了。“缘景明情”即根据景的特点来探求诗人的主观情感,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先找出诗人所见到的、所听到的景,然后一一分析景的特点,接着根据景的特点来明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明确景与情的关系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这一教学步骤同时兼顾了对学生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地培养。
二、置身课堂、教授实法——突破难点是关键
在课堂的打磨过程中,我把这首诗歌的教学过程安排为四个部分。下面是我教授《扬州慢》这首诗歌的教学过程:
(一)抒情导入
一首《虞美人》让我们共同走进了南唐后主李煜的内心世界,体味了他犹如——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亡国破家的愁绪。800多年前,一位21岁的词人,目睹了破碎的河山,难抑心中的悲凉,自度声律,独创词牌,追古抚今,聊以为叹。他就是南宋的姜夔,今天要学的就是他在那种情境下而创作的诗歌《扬州慢》。
(二)吟咏诗韵
诗歌,非常重要的一步是吟诵诗歌。诗歌的韵味最直接地是从有感情地吟咏、诵读过程中体会到的。这也就是第三单元提到的鉴赏诗歌的方法:吟咏诗韵。
所谓“吟咏诗韵”就是通过对古典诗歌节拍、用韵等诗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领悟其有的韵律感和音乐美,深刻理解作品蕴涵的情感。
(三)解题——知人论世
一首诗歌,首先着眼的是题目,“扬州慢”是词牌名,但同样告诉我们一些信息。“慢”告诉我们这是一首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一般都比较长。但又不同于只按字数定义的长调,长调字数为91字以上,《扬州慢》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
为了更深入、全面地了解诗歌内容,要联系作者的身世和写作背景,即第一单元提出的一个鉴赏诗歌的方法——知人论世。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生卒年不详。他是南宋中期向后期过渡时期的代表词人,其词上承周邦彦,下开、张炎一派,词风清空峭拔,格调甚高,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姜夔屡次考进士都不中,一生未入仕途,只好往来于官宦之家,是清客幕僚一类的人物。由于他精于书画、擅长音乐、能诗善文,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所以很受高级士大夫的赏识,曾自言“凡世之所谓名公巨儒,皆尝受其知矣”(周密《齐东野语》)。其词作多咏物纪游,但也暗寓国家分裂、江河变异之慨。
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词人虽然初到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然而,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时触发起一种山河破碎之感。于是写下了这首《扬州慢》。
(四)缘景明情
我们在欣赏古典诗歌的时候,要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想象和联想,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另外,我们还要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体会独特的意境。
(五)小结全词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黍离之悲”,作者即事写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我们可以思接千载,体验词人为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给予词人极高评价:“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
三、完善课堂、不断进步——反思是良方
唐诗鉴赏范文4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全镇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及35~59岁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界定标准:① 年龄≥35岁;② 符合下列一种及以上条件者:体重指数(BMI)≥24;以往有糖耐量减低(IGT)或空腹血糖减损(IFG);有糖尿病家族史;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35 mg/L)和/或三酰甘油增高(>250 mg/L);有高血压(成人血压≥140/90 mmHg)和/或心脑血管病变;高龄产妇,有妊娠糖尿病病史,曾分娩巨大儿( ≥4 kg)。
1.2方法
35~59岁高危人群受试者于上午6~8时空腹抽血3 mL;60岁以上老年人群受试者于餐后2 h抽血3 mL,上述血清分离后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根据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血糖≥11.1 mmol/L),糖尿病患者和血糖异常者(空腹血糖6.1~6.9mmol/L,餐后血糖8~11 mmol/L),再进行空腹血糖复查和合并疾病筛查。
血糖检测仪器为威图selectra-xl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为上海丰汇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产品。
2结果
2.160岁以上老人餐后血糖检查结果
全镇应检人数为6 205人,实检人数为6 186人,体检率为99.7%。诊断糖尿病患者328人,占检查人数的5.3%。
2.2高危人群空腹血糖检查结果
全镇该年龄段人群共有13 431人,高危人群为4 956人。高危人群空腹血糖普查人数为4 634人,普查率为93.5%。其中诊断糖尿病患者121人,血糖异常者200人,合计321人,占普查人数的6.9% 。
以上2次普查诊断为糖尿病患者共449人,加上以往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84人,社区糖尿病患者共计533人,即外冈镇社区目前35~59岁高危人群和6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为4.8%。
2.3糖尿病患者及血糖异常者合并疾病筛查结果
糖尿病患者及血糖异常者共733人,实际参加筛查体检的糖尿病患者443人,血糖异常者169人,体检率为83.5%。合并疾病筛查结果,眼底病变、三酰甘油异常、高血压患病率较高(表1~表4)。
3讨论
为了进一步规范社区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我镇于2006年对35~59岁高危人群和60岁以上老年人群进行了血糖检测,2次普查和以往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共计533人,其中84.2%为本次筛查发现的新患者,说明糖尿病社区筛检的重要性。外冈镇社区目前35~59岁高危人群和6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为4.8%。国家“九五”攻关计划糖尿病研究协作组在1997―1998年对49~99岁人群的调查结果显示,城市糖尿病的患病率为6.8%,而乡村为3.8%[1]。本社区血糖调查年龄段低,但糖尿病患病率较高。除了本次调查60岁以下为高危人群外,可能与我镇地处上海市郊的边缘,经济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农村居民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而农村居民不太注重科学饮食,以及上海郊区随着大量外来人口的流入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带来体力劳动的减少有关。
从本社区糖尿病患者和血糖异常者合并疾病筛查结果分析,眼底病变、三酰甘油异常、高血压患病率较高。本次筛查体检中发现糖尿病合并眼底病变为首位。而血糖异常者合并眼底病变的患病率明显低于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在眼部的并发症较为广泛,常见的并发症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白内障、视神经损害、玻璃体出血等。糖尿病眼部并发症均可致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十分重要[2]。
社区中老年的慢性病综合防治将是社区医疗保健工作的中心内容之一。糖尿病应作为重点管理的疾病,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定期监测血糖,实施健康教育和药物干预。使他们了解糖尿病防治知识以及治疗的长期性和综合性特点,与医护人员能密切配合进行血糖监测,自我保健、平衡饮食、合理营养、调整生活方式、积极参加适合自己的运动[3],形成健康行为,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从而减轻病人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4参考文献
[1]焉然.关注农村糖尿病减轻疾病经济负担[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8:13.
[2]胡绍文,郭瑞林,童光焕.实用糖尿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350.
唐诗鉴赏范文5
关键词:点评;维与度;思考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活动的评价包括学生自己的自评、同学之间的互评和老师的点评三种形式。从课堂教学实践观察来看,学生的自评,往往受到学生自我条件、课堂时空、学生活动内容难易程度的制约,其过程和结果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的。同学之间的互评,在合作学习与课堂展示活动中,发挥着其他方式无法替代的作用和功效,其优势在于学生之间拥有太多的“共同语言”,其局限在于同伴评价的精准程度和公信力,往往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评价的作用大打折扣。而教师的点评,无论是机智的追问,还是活动价值的拓展与提升,无疑都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画龙点睛的最后一笔。
教师必定是接受过教育专业培养的专门技术人才,对学生活动评价的智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智慧的教师,智慧的课堂,其根本点是智慧的评价!现代教师的评价,不再是追求一个精确的结论、一个答案的生僻怪难,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关怀、激励和帮助。教师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业水平最近发展区的高度与行程,更要通过评价发现潜能,发挥特长,发现成长的关节点,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自我。
充满智慧的评价,也是一种极不容易做好的事情。观察一线教师的课堂上对学生活动的评价,往往会出现以下一些偏差:(1)官话式评价,教师高高在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或历数古今经典,镜照问题答案;(2)套话式评价,肯定褒扬打头,但是可是紧随;(3)假话式评价,无论学生活动如何,一律“你真棒”,再迂回到老师希望的答案上来;(4)大话式评价,过分拔高活动价值,让小博士小院士们生活在大人们的梦幻世界里;(5)空话式评价,对于学生的活动,老师会提供一大串的点评,模糊答案轻描错误,在学生渴求问题答案的激情渐渐平复之后,教师的点评悄然落地;(6)废话式评价,以安抚学生情绪为目的,用庞杂的社会信息历史故事,告诉学生不要骄傲或者失败是成功之母。
学生希望怎样的教师点评呢?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眼里只有表扬或批评,他们会愉快地接受老师的表扬和善良的提醒;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最喜欢的是知心的话语、心与心的交流,尤其喜欢机智的追问、发人深省的点拨、耐人寻味的提醒、猛然醒悟的指点迷津。对漫天飞舞的赞美与表扬,无论是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的学生都表示不太在意,少数高年级的学生甚至把过多过频的褒奖赞美,仅仅看成是老师的幽默!
落实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点评其关键是处理好课堂教学中三个方面维与度的关系问题。即处理好知识性问题的精确度问题、能力性问题的提升度问题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成长度问题。
对于知识性的问题,科学应该是唯一标准!虽然说现代教师的评价不再是以追求精准的答案为目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也不止一个,但是对于知识性的活动内容,单就中小学生涉及的学习内容而言,还是可以用正确和错误来界定学生活动的过程和结论的。如果教师回避知识性问题的正确与否,尤其是一些本来就有明确界限的知识性问题,需要老师表明一个观点,任何迂回或者其他艺术方式处理的结果都有可能成为老师的幽默乃至于忽悠,从这个意义上讲,大道至简才是最有价值的点评。
唐诗鉴赏范文6
1、热处理,热处理是教师对一些突发事件刚发生时就抓住时要,趁热打铁或正面教育或严肃批评,长善救失、扬正抑邪;
2、冷处理,冷处理是指教师对突然发生的事故采取冷静、冷落的方式,暂时给予冻结,仍按原计划上课,等到下课后对学生做处理;
3、宽容法,教师对学生突然出现的恶作剧或危害性不大的问题,该宽容时要宽容,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也是机智地处理突发事件的艺术;
4、因势利导法,课堂中的突发事件激起了学生好奇心,完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想让学生重新回到教学目标上来困难时,可以随时挖掘突发事件中的积极因素,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的教育和教学活动;
5、寓教于喻,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太丰富,对许多问题的认识缺乏切身体验,但只要把道理讲透,学生还是能理解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