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爱情美文欣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爱情美文欣赏范文1
首先是课外阅读的内容较贫乏。大部分学生仍倾向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没有明确的目的,在内容的选择上存在盲目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爱看杂志、小说及娱乐方面的书。据我所知,中学生所读的小说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是武打和言情小说,男生常陷于一片刀光剑影之中,女生则迷恋于浪漫的爱情故事。对古代文学、历史、中外名著涉及较少,一些学生对《简爱》、《家》、《红楼梦》等为何物都一无所知,有些甚至接触到不健康的书籍并沉迷其中。
其次,是阅读兴趣被动。由于学生课业负担沉重,能够自己支配的时间少,部分学生基本不看课外书,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形成自觉阅读的习惯,而有的也是一些时下流行的书籍。对一些需动脑思考而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不感兴趣。
再次是阅读环境不好。许多学生家庭书籍很少,尤其是家庭条件差的学生,没有足够的资金满足阅读的需要。
这些条件限制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知识贫乏,理解能力普遍偏差。口头表达词不达意,毫无文采可言。
那么如何给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培养提高他们的课外阅读能力呢?
一、作好思想指导和心理指导,让学生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明确阅读目标,端正阅读态度。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阅读教学上有明确的要求:一是提倡扩大阅读面,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大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等。教师把这些阅读要求列给学生,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意义,使学生把阅读作为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行为和主动要求。
二、从引导阅读兴趣入手
学生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也是不能持之以恒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学的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这就得在激发兴趣上下功夫。
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刺激课外阅读内需的动力。对此,这里介绍几种方法:
1.美文推介活动。可由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作品。简短的美文,可打印张贴,让学生抄录。还可由学生轮流互相推荐。可开设美文欣赏课,让学生开展朗读、品味、交流等活动。
2.制作读书剪报的活动。读书剪报要求选择报纸杂志上的精彩文章,学生要加上自己评语,或者写明推荐理由,或者写下自己的感受。利用各种集体活动、竞赛,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可更好地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读后感交流会;由学生自己谈设计、剪报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或者由学生将自己最喜欢的文章和推荐理由念给大家听,或者进行传阅交流。因为选自最新的报刊杂志,所以有时代感;因为是交流学生自己的作品,所以学生参与很有热情。在这项活动中,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对所选择文本的理解分析能力都有所提高,阅读的兴趣也得到加强。同时,教师及时评出优秀,给予奖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着比较持久的兴趣。
3.立足课本,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但一斑并不等于全豹,不妨藉此机会,乘热打铁,向学生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或相关作家的作品,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阅读。如学了朱自清的《背影》,可向学生介绍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绿》等,把陶醉于朱自清感人的父子之情中的学生引到优美的自然景色之中。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轻轻松松地接触到了不少名家名作,完成了课内向课外的延伸阅读,且觉得兴趣盎然。
4.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资源,多渠道多角度为学生创设阅读环境和条件
阅读资源的匮乏是阻碍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首要问题,就要求教师能够因地制宜,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
(1)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开展阅读。学校图书室有一定数量的藏书,教师可经常到里面翻阅,了解书目,以便有针对性地推荐给学生。每周安排一节固定的阅读课,尽量调到课外活动前,让学生到图书室、阅览室自由借阅书报。另外,对于一些教学条件较好的农村中学,教师还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一些好的文章篇目或好的网站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利用电脑课或课余时间,自行上网阅读。
(2)建立班级图书角。班级是学生每天活动的主阵地,可以让学生这个主要场所接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建立班级图书角是一个极好的形式。图书角的书由学生从家中带来,没有的也可以买新的,只要每人至少一本,多多益善。这样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在班上就可读到至少几十本书,然后这些书每学期更换一次。教师也可把自己藏书中适合学生阅读的书拿到班级图书角来填充。
爱情美文欣赏范文2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以学生为本 和谐理念
目前,我校教师间积极开展了“科学发展观大学习、大讨论”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地感悟到:科学发展观同样适用于学校,对我们做好各项工作,尤其是教学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需要每个人去落实;只有每一个人都参与到其中去,才能够最终实现科学发展观的目标。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怎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本职工作,我觉得首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地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3]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目标。社会的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致的。当前,我们要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积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二、把握教学领域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以学生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其基本内容,也就是做任何一件事都要达到体现人的生命尊严,满足人的生活愿望的目的,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因此在学校工作中,一切应该以学生为本,构建宽松、民主、和谐的校园环境。作为教师,我们要确立正确的学生观,确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尊重学生人格,承认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把和谐理念渗透到自己的教学中去,营造一个平等、互动、和谐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一次全市技工类学校公开课中,笔者在小说《项链》第二课时教学中,第一环节以话剧“我梦想着……”复习导入,第二环节分组选牌,扑克牌A、K、Q、J分别代表小说的一个情节,小组讨论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心理和性格特征,第三环节要求学生就“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玛蒂尔德”这个问题谈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自由辩论,最后环节以话剧形式续接小说结尾,结合现实,谈人生感慨。课堂全程以学生为主体,笔者充当了“主持人”的角色,适时加以诱导,让学生在课堂“舞台”上尽情地秀出自我,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在“舞台”上展示自己,锻炼了胆量,锻炼了表达能力,同时学习了课本知识,体会了作者在小说中的人生感悟。至此,课堂教学收到了显著效果。
三、运用和谐理念教学
在倡导科学发展观的浪潮中,教学领域内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学习主导地位、和谐理念教学已是大势所趋。[4]那如何把和谐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去呢?以下从教态要和谐与教学情境设置要和谐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态要和谐
所谓教态和谐,就是教师要热爱教学事业、热爱学生,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有良好的教学心境、教学方法,使教学双方的情绪和谐。
首先,教师要有一颗爱生之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5]一个教师如果不爱自己的工作,不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就不可能严于律己,也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用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学生,以赢得学生的爱戴,因此具有一颗爱心是实施和谐教学的前提。
其次,教师必须有良好的教学心境。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教师要做到没有脾气,那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但平时要时时注意自己的情绪和面对学生时的表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保持饱满、振奋、愉悦的精神面貌,用满腔的工作热情来感染学生。笔者在教学中很注重这一点。人在生活中,时时会有不如意的事情发生,如身体不适,家中发生矛盾,工作上不顺利等多种原因,导致心情不好,但不管如何都能做到不把个人不良的情绪带入课堂。上课时总能以饱满的感情步入课堂,举手投足之间处处有神奇的感召力,时时给学生以诚恳、信任、鼓励的目光。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再次,教学方法要和谐:
1.教师要扮演一个“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
在教学中教师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态度,民主的意识,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心中的朋友。以学生的学习合作者、促进者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中,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尝试运用“对话教学”,时下“对话”是教学法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之一。克林伯格曾提出:“所有的教学,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所谓“对话教学”是一种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或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和自由发展的教学,是师生基于相互平等、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的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新课标中要求教师与学生“对话”,对学生坦诚相待,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在课堂里保持心情愉快。让他们的思维空前活跃,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课堂氛围的和谐。
2.教法民主,创设课堂民主和谐氛围。
运用民主和谐的教法,来启发学生主动、积极思考。笔者努力学习有些优秀教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课堂上实施“两欢迎、三允许的规定。”即“欢迎质疑,欢迎争辩”,“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日结月累就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例如,在小说《项链》教学第三环节中,要求学生就“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玛蒂尔德”这个问题谈自己的看法,或讽刺,或同情,或肯定,或同情大于讽刺,或讽刺大于同情等等,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他(她)们的梦想,尤其是结合自己身边的同龄人——技工类学校的少男少女们的梦想和他(她)们的价值观、消费观、爱情观,激励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辩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二)设置和谐的教学情景
学生对学科的学习态度和情感,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教学情景的设置。为了使语文教学每个环节都充满和谐、生机、活力,笔者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精心设置教学情景,让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形成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1.精心设置师生和谐共振的创造型课堂结构。
例如课堂开头五分钟,学生刚经过课间休息,注意力一下子很难集中,可安排学生口语训练。内容有:即兴演讲、成语故事、习作展示、美文欣赏等。方法是:学生按学号轮流排序,上课铃一响,轮到的学生就走到讲台前开始表演,每节课一人,事先准备,内容自定。然后让其他学生进行简单点评,点评以找优点为主。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调节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很快进入状态,自然和谐地过渡到学习新课。
2.精心设置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情景。
设置好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情景,使学生置身于其中或对所学内容进行想象,或对所学内容加以表达吟咏,或对模拟表演等,造成一种生动和谐的气氛。如笔者在2008级数控2班讲授的《包身工》时,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一组当今民工民房的照片,再结合学校住宿条件和他们聊天:
师:本班住宿的同学都搬进了自己的宿舍,宿舍里有电风扇,有空调,一间住10人,大家感觉怎样?
生:还好。只是有些挤,带来的东西不好放置。
师:如果再加10个人进你们宿舍,大家想象一下怎么住法?
生:加10个人?一间宿舍住20个人?不可能!
师:把宿舍里的风扇、空调、桌凳,还有储物柜全搬出来,空间会大些,对不?
生:不行,那热死人了。什么都没有怎么住人?就是这样也只能加一张上下铺,住不了20个人。
师:呵呵,我只说加10个人进去,没打算加床啊。相反,要把里面的床全拿出来。
生:那我们睡哪?
师:木板。在地上铺两排长长的木板,每排睡10个人,正好20个人。
生:别吓人了,老师,那不是坐牢吗?多恐怖!
师:说得好!“坐牢”这个词用得好。这就是包身工的住宿环境——牢房似的住宿条件。所以我们大家要满足现有的生活环境,不要再抱怨住宿条件了!与包身工的住宿条件相比,我们不是在天上?
最后,笔者请学生结合父母提供给自己的舒适的生活条件谈谈感想,进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3.挖掘教材的和谐情感因素
语文课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写照,也是情感和谐的载体,笔者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真实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这样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
如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挂出作者相片,让学生初步了解作者;然后听配乐朗诵,播放MP3,充分营造读诗的气氛;再挂出一组夕阳下康桥的图片,让学生沉浸到诗的意境中,仿佛听到了诗人在深情絮语,仿制看到了夕阳下的金柳、金柳下的碧波、碧波中的小草……使学生很快体会到作者依依惜别的心境,达到了情感上的共鸣。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到以学生为本、以和谐理念教学的重要性,努力创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曾亦等著.礼记[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01.
[3]新华社信箱·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N].新华社,2012-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