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以和为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以和为贵范文1
如果两个人因为一些摩擦而发生争执了,通常之下会发生什么情况呢?我想,一般情况之下,两个人肯定是互相争吵起来,争吵个没完没了,一定要分个胜负出来。那么,在动物世界里的那些动物呢?是不是也和人类一样呢?还是它们并非像人类一样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吧!
大家都知道,在一些农村里,那里的人通常都会养一些鸡呀,鸭呀,大白鹅呀,这些家禽。除了这些之外,通常的情况之下,还会养一只狗狗,专门来看家护院的。平时的时候,它们就会在自己家的院子里活动着。可是,这难免也会发生摩擦呀!尤其是家里的公鸡,大家也都知道,公鸡本身就是非常的争强好胜的。这一天,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这两只公鸡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事情而杠上了,两只公鸡就互相争斗起来了。只见一只公鸡铺张着翅膀飞过去,想要啄另外一只公鸡的脖子,那只公鸡自然是快速地闪开之后,也开始了猛烈的进攻。由于两只公鸡体型相当,甚至功底也是相当的,一时半会儿,也还真的是难以分出胜负来。不过,它们仍然继续打斗着。这会儿,都到了开饭的时间了。这两只公鸡竟然肚子都不饿了,还是继续打斗着。这会儿,院子里爱打抱不平的狗狗就安奈不住了,它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于是,它跑过来劝架,它“啪”地横穿过去,把两只公鸡分开来,然后,朝着它们狂吠一阵“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好像在说:“别打了,开饭了,快去吃吧!”只见两只公鸡才没有理它,它们也“喔喔喔,喔喔喔……”地叫着,好像在说:“要你管,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你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这狗狗也是受了一肚子的憋屈,自己好心好意地去劝架,反而遭恶了。不过,它还是劝了一句“要以和为贵呀!”但这两只公鸡根本就不听它的,继续打斗起来了。
哎!这可怜的狗狗,真的是好心帮忙劝架却遭人嫌。不过,同在一个屋檐下嘛,还是和平相处比较好一点。
以和为贵范文2
在现代医学日新月异的今天,应用中医阴阳平衡的学说能够有效治疗疾病吗?我在几十年的中医临床治疗中,发现用平衡阴阳的思维进行治疗,有时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疗效。
我曾经遇到一位肝硬变失代偿晚期的患者,在进行脾脏切除之后,又一次出现顽固性腹水和消化道出血,生命垂危。经过全力抢救,消化道出血被止住,但是腹水仍然难以消退。每隔一天就要进行输注血浆或白蛋白治疗,经济负担沉重。面对这种情况,我从阴阳平衡的理论出发,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为他设计了一个中医平衡治疗的方案。
肝炎肝硬变特别是肝硬变失代偿期的患者,肝脏的生理平衡特别脆弱。这些平衡中,包括病毒复制与清除的平衡,肝细胞再生与坏死的平衡,肝纤维形成与降解的平衡。针对肝硬变的这些生理和病理特点,我为这位患者拟定的治疗方案包括3方面:①用抗病毒药把患者体内的病毒复制控制在最低水平。②用中西医的降酶药,维持肝细胞再生和坏死的平衡。力图使每一个未被损伤的肝细胞尽职尽力,进而维持肝功能的正常。③通过中药的免疫调节和抗纤维化作用,使肝纤维的降解大于纤维生成。经过这个平衡方案的治疗,患者病情渐渐好转,后来基本不需要输注血液制品了。
在病情平稳数月之后,一天,我突然接到这位患者电话,说近几天尽管服用了利尿剂,但是仍然尿少,腹水难消。这时我意识到,可能是患者改动了我给他制订的治疗方案。经过询问,他的回答证实了我的猜想。肝功能的复查也证实,由于患者自行调整了治疗方案,肝细胞的坏死增多,新的肝细胞不能及时再生,肝细胞坏死与再生的平衡再次被打破,正常肝细胞的数量减少,使患者血浆白蛋白明显降低,因此腹水难消。我一边安慰他,一边要他立即恢复原来的治疗方案,并向他详细解释了治疗方案中各种药物的作用和治疗目标。就这样,患者在恢复原方案治疗后,尿量明显增多,腹水逐渐减少,20天以后复查肝功能,结果显示白蛋白恢复到了原来的水平。后来患者再也没有私自变更过我的治疗方案。
以和为贵范文3
规则一:微信认证命名即使没有商标,也无需再加公司名称或简称
运营过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者都知道,旧规则认证的时候如果认证名称不是企业简称是需要提供商标注册证,而且你的认证名称要与商标注册证一致。此次新规颁布之后,这一门槛就降低了。
规则二:新注册公众帐号名称将不能与取得微信认证的帐号重名
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只要有组织机构代码证和营业执照就可以随便认证一个与自己主体信息不一致的名称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你认证的名称必须与当前已经通过认证的公众号,不能重名,否则被视为侵权。
以前给公司的员工做培训的时候,就说过微信现在注册公众号同名也可以注册命名,那个时间段微信是弱化着个版权的意识的,以后有可能会慢慢的加强,因为如果没有版权的约束,微信公众号就会泛滥,有违背微信的的初衷。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企业拥有该名称的商标和所有权,但是又被别的企业抢注了怎么办?我们知道微信认证之后是不可以更改公众号名称的,微信官方给出的解释是如果你认为微信公众平台上已认证的公众号名称侵犯了你的合法权益,可到公众平台左下方侵权投诉入口进行投诉。经核实后,会对侵权帐号进行强制改名或注销或者封号处理等处理。
通过微信此次更改新规的举动,我们可以看得出一些端倪,对于微信下一步的预测,笔者也略有想法:
预测一:认证之后的公众号会比不认证的公众号有更加优先的展示(排名算法很复杂,这里除掉其他的干扰因素)。只有认证的公众号排名在前面才能让那些盗版的公众号“消失”,当然要完全杜绝那是不可能的。
预测二:现今认证过的公众号是无法更改名字的,为了能更好的维护商标拥有者的权益,微信公众号日后有可能会开通更改名字的接口,有可能是一月改一次。这个也说不定。
预测三:我们发现不认证只要注册是可以随便取一个名字的,这样导致了微信公众号的泛滥,这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所以,以后注册的公众号可能也会为保证唯一性,同名的就不能注册了。说的再极端一些,如果注册了在一定时间内不进行认证就会被注销账号。现在如果注册了80天的公众号却不登陆,是会被注销的。所以这个也是可能的。
以和为贵范文4
【关键词】合同法 企业行为 规范合同
现代企业实施经营行为离不开合同。合同是企业维系经营、规范其微观市场和自身经营活动、参与社会化宏观经济发展的基本凭证和前提,也是企业自身经营过程的记录,是企业寻求法律保护的连接性环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现实中企业由于种种原因,企业合同行为不时出现违规现象,诸如立约不谨慎、合同形式不完备、立约人资格不适格、合同内容不规范不合法、履约条款不细致、可操作性不强、违约处罚标准不明确不便于计算、寻求法律救济途径不明确等等,给企业经营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一旦出现合同纠纷企业不得不耗费很大的精力予以应对,消耗企业宝贵的时间、物力、人力,甚至因此错失来之不易的市场机会,但倘若企业从立约之初就严格依照《合同法》的规定,建立依法、规范、高效、内部逻辑体系完备的合同体系,并在实践中严格履约、守约,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合同法》内容丰富,体系庞大,涉猎颇广,限于篇幅,本文即依据《合同法》的规定,针对规范企业合同行为诸环节,仅抽取若干要点散议一二。
一、对《合同法》的认识
《合同法》是我国集近三十年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总结以往的民事合同行为经验,综合我国现阶段发展实情,并借鉴海外民事、商事合同法律,依据传统商事惯例和当今国际新型合同演变趋势,统一以往的《民法通则》及其司法解释、《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等制定的一部重要的民商事法律,是尚未成形的民法典的重要部门法,其对于规范市场行为、形成统一的市场规则、指导企业经营行为、构筑标准统一、渠道畅通的内外贸统一大市场、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等等都有着十分明显和重要的作用。《合同法》体系完备,涉猎广泛,融贯中西,用语规范,逻辑严密,体现了我国较高的立法水平。企业要树立目标长远、制衡均匀、规范运作、市场广阔的战略,必须依赖于《合同法》的保护。因此,深入认识并遵守《合同法》,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前提。
现代企业的社会角色不同于计划经济年代的一大鲜明特色即在于企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企业是完全拥有自身可支配财产、具有独立商号、自行承担社会责任的法人组织。而企业作为独立法人,是对自身经营拥有绝对自的,是不容他人或其他组织(包括政府)对其自主行为范围内的行为予以干涉的,正因为如此企业十分强调其自主行为范围内的权限尺度,而《合同法》就是划定这一权限的重要法律标尺,它直入企业经营腹地,对企业创立合同的每一步骤,从合同的拟定、成立、效力确定、合同行为与国家公法及公序良俗的界限、履约、合同的解除和撤消及确定赔付违约标准和计算方式、争议解决办法等等都作出了明确而又具体的规定。从另一方面而言,企业作为合法的民事主体,在享受民法领域的“法无明定即为合法”的规则保护的同时,也必须承担以其自管资产对其自主经营行为所必需的风险与责任。一方面依法制定成立的企业合同是企业履行经营自、排除公权力和外界干扰的一大自立行为,同时在权责对等的既定法俗规则的约束下也构成对自身的一大束缚。从中央电视台广告招标历史上曾出现的数起知名企业不计代价投入巨资购买央视黄金时段的广告标块从而致使企业从此背负巨大的经营压力并走上下坡路的著名营销失败案例来看,这些知名企业的投标行为的合同形式是完整合法的,程序也是合乎市场常规的,但唯缺企业必备的谨慎和精细心理,由此可见企业须审慎对待其自主经营权范围内的合同行为。
二、合同成立的过程
我国《合同法》对合同成立做了以要约、承诺为主要形成方式的制度规定,这是符合目前通行的国际惯例的,也是与一般商事筹商习惯相适应的,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讨价还价”,用国际贸易术语讲就是“出价”、“应价”。但要约、承诺绝非一个简单的“咬价”的过程,实际上它涉及许多因素,诸如合同目的及标的物的确定、质量、数量、履约期限、交易方式、违约责任等诸多合同细项,也涉及到对自身履约能力、对手履约能力和信誉的考核定量等,合同制定水平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经营者的综合管理水平,是企业经营能力最集中的表现。
企业须注意的是合同成立的形式已不限于过去单一的书面形式了,在即时支付情况下的口头方式、记录要约、承诺过程的录音、录像资料、特殊情形下以政府批准或审核为成立必要条件的官方登记合同、电子数据合同等等都是现今社会正规合法的合同成立方式。电子数据合同在我国还比较新颖,但在国际上是早已普遍使用的。电子科技的日新月异和电子科技产品的日益普及,为电子数据合同的大量使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而且对电子数据合同的调取也十分方便,便于在产生争议时提供给仲裁方作为支持己方观点的证据。目前,在我国以电子邮件、聊天记录、网上申购拍卖乃至手机短信等都是合同成立的合法方式,为《合同法》所确认,尽管在实践中对于以上几种电子数据合同法律效力如何确定司法界和法学理论界的问题存在很大的争议,但这几种方式成立的电子合同由于形式简单、便于不同时空的交易双方的沟通、有原始数据凭证作为记录要约、承诺过程的证据效力等等特点而日益成为合同成立的重要方式,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自身的电子数据记录系统设备必须予以特别的谨慎,以免招致合同损失。
三、人审查
合同是允许由人代表自身去与他方建立和履行的,而人的行为是在己方授权范围内代表自己的意志而实施的,其行为后果是由己方承担责任的,所以对人的选择、对人可授权范围的划定、对期限的确定等等都应仔细斟酌与考量。现实中有些企业的正职负责人将企业视为自己的个人财产,这表现出其对法律的认识有所欠缺。从法律的人格权上讲,企业与法人代表是两个概念,企业是一家在社会上独立存在的经营性组织,是一个整体,无论其产权归属如何,都指的是一家成形的社会单位,而不是个人。而法人代表只是这家企业的代表人,即《合同法》上所言明的人。人固然可代表所属企业对外履行职责,签订合同,但对人可授权到何种程度,如股份制公司股东大会对董事长,董事会对总经理、副总经理,独资公司对法人代表,国企对其任命的正职负责人等,企业对其属下的经营管理人员的授权范围务必谨慎,同时这些授权范围还应在一定领域内对外公布。
四、表见
所谓“表见”即无权、权已过期或已超越既定的期限的人对外实施的行为,使得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其行为足以代表己方的意志,则其行为有效。这是国家为保护正常的经营秩序和合同相对人的利益而借鉴国际通行作法而制定的一项制度,但这样的表见制度也可能对企业造成危害,企业在处理相关事件时必须谨慎。
现实生活中不乏相关案例,如广东东莞邮政部门的巨额索赔纠纷。东莞由于外来务工人员聚集众多,从该地区发出的各类邮件和邮政汇款的数量很大,当地邮政部门为方面开展业务在若干外来务工人员设置了一定数量的邮政代办点,将邮戳等器具交于这些代办点办理接放邮政业务。随后当地邮政部门又因故解除了这些代办点的邮政业务合同,并收回了邮戳等器具,但并未对外公布撤消代办点的通知,致使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依旧相信这些代办点还在正常地履行代办职责,纷纷前往原代办点办理汇款业务。部分本原代办人员用旧邮戳单据伪装汇款业务的凭证,并交付于这些外来务工人员,事后就卷款逃跑。如梦初醒的外来务工人员在报案之余便迁怒于当地邮政部门,将之告上法庭。在这里,原代办人员所涉嫌的诈骗犯罪,我们不予讨论,但外来务工人员以原代办点构成表见为由在法庭上主张由当地邮政部门承担巨额赔偿责任则是有充分的法律依据的。当地邮政部门由于自己的疏忽没有及时在做出撤消原代办点的通知是其失职,并须为表见承担巨额经济损失。因为这一失误构成了事实上的表见成立,从而使得自己陷入被动,其教训应该为更多的企业经营者所借鉴。
以和为贵范文5
关键词:术语,汉译,规范,忠实,改译
中图分类号: H059;Z3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8578.2017.01.006
Abstract: Based on analyzing some terms in three terminology dictionaries, we discuss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of economics, finance & banking, and business. Translation norms and faithfulness are briefly discussed as the guidelines on analyzing and dealing with the problems in the translation of some terms collected by the three terminology dictionaries. The author pointed out that some terms have multiple translations, that some are inexactly translated and that some are erroneously translated in the three dictionaries. The author discussed some reasons of these problems and offered corrections for reference.
Keywords: terminology, E/C translation, norms, faithfulness, corrections
引言
《牛津英h双解经济学词典》(以下简称《经济》)、《牛津英汉双解金融与银行词典》(以下简称《金融》)和《牛津英汉双解商务词典》(以下简称《商务》)① 在注重收录本学科术语之外,也收录了与本学科有联系的相关学科术语,因此,一些术语在三本词典中都有收录。这些术语释义相同或基本相同。三本词典只汉译了术语,没有汉译术语的释义。
笔者把在翻译和教学中积累的数百个相关术语通过这三本词典进行了核实, 以确认自己的翻译和平时积累的术语译名是否正确,在核实过程中发现这三本词典中部分术语存在译名问题。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表示同一概念的术语译名不同,二是译名表述不恰当,三是译名翻译错误。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出现与专业术语词典的词条翻译指导原则和方法有一定的关系。
一专业术语词典翻译的规范性
在术语翻译中,翻译规范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在前言中说明词典翻译的规范问题,不仅有利于读者了解词典译者或出版者所考虑的因素,也可作为读者参考和把握术语的尺度,从而对词典的使用起到指导作用。如果不加以说明,读者在使用词典过程中遇到问题,就会按照相关规范对译文进行评判,因为规范是目标语和社会对译者的期待和制约翻译过程中可接受的方法和策略[1],翻译规范存在于翻译过程和翻译产品之中。
1.翻译规范决定翻译产品的规范性程度
规范功能在专业术语翻译行为和翻译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规范不仅在各种翻译中发挥作用,而且在翻译行为的每个阶段也发挥作用,因此在翻译产品的每个层次都能表现出来”[2]58, 规范起着制约翻译行为的作用。图里认为规范包括译者的翻译基本策略,具体翻译方法及其性质,指导翻译行为的具体决策等内容[2]56-58。翻译规范决定翻译产品的规范性程度,规范在“受规范指导的译例中可观察出来”[2]65,规范表现为规范行为指导下的产品。可见,翻译规范包括翻译原则和具体翻译方法的决策,是翻译的重要指导原则问题,翻译产品的质量好坏是研究和检验是否遵守翻译规范的途径。翻译规范是思考翻译现象、合理解释翻译现象的基础,是指导翻译实践的理论之一。
术语是理论的浓缩,有丰富且固定的专业含义,意义相对集中,是学科规律的高度概括和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专业术语词典应该起到规范术语理解和使用的作用,术语翻译遵守翻译规范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2.翻译规范不一致导致术语译名表述不一致
在术语翻译中,理解是单一的,表达应该是一致的,因为“科技术语具有单义性的特点,即要求一个术语只表达一个概念,反过来讲,一个概念也只有一个术语与其对应”[3]。术语的意义和概念范围具体而确定,表述一个唯一的规律或现象,其他任何词语都不能代替术语的正确译名,而且,“同一词语重复出现的话,译文的意思不应当有任何差别”[4]。经济、金融和商务领域有些常见术语已经形成比较固定、统一的译名,在恪守忠实原则的前提下,应该遵守约定性原则,即使一个术语有不同译名,首先应该尊重被普遍接受、广泛使用的译名。人们对术语的内涵了解不断深入,将会促使术语译名逐步向科学性过渡。但是在《经济》《金融》和《商务》三本词典中,有些相同概念的术语,译名却不一样,例如:
(1)Lady Macbeth strategy:《商务》译为“麦克贝思夫人策略”,《金融》译为“麦克贝思夫人战略”。《现代汉语词典》把“策略”解释为“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战略”是“比喻决定全局的策略”,二者有具体和概括之区别。此外,Macbeth 在中国已约定俗成为“麦克佩斯”或“麦克白”,该术语指一种具体的收购方法,因此,可译为“麦克佩斯(或麦克白)夫人策略”。
(2)bear hug:《商务》直译为“熊抱”,《金融》译出其概念意义“强制收购”。按照透明性原则,“译名的透明性是指读者能从译名轻松地辨认出源词,能轻松地回译”[5],该术语可译为“熊拥抱”。
(3)shark repellent:是公司抵抗敌对收购意图的方法之一。《商务》译为“驱鲨剂”,而《金融》译为“击退恶意收购者”,《经济》译为“逐客性协议要价”。前者使用了透明性原则,后两者是对释义的意译,应采用透明性译名。
(4)porcupine provision:《商务》译为“‘豪猪’条款”,而《金融》译为“箭猪条款”。“豪猪”又名“箭猪”,这是用豪猪的防御特点比喻一种反收购方法,“‘豪猪’条款”使用引号说明是比喻意义,更可取。
(5)shark watcher:《商务》译为“观鲨者”,而《金融》译为“鲨鱼看守者”,前一译名简练形象,应予肯定。
(6)scorched earth policy:《商务》译为“焦土政策”忠实于原义。而《金融》译为“焦土保单”,违反了准确性原则。
(7)godfather offer:《商务》译为“收购股权的极高报价”是对释义的意译。《金融》译为“教父式报价”体现了透明性原则。
(8)raider:《商务》译为“蓄谋投资者”,《金融》译为“专事公司收购/兼并者”。译为“恶意收购公司者”意义更准确。
(9)corporate raider:《商务》译为“公司袭击者”可以回译,《金融》译为“公司股权收购者”未体现其完整意义,此术语指公司间的恶意突击收购。
(10)golden hello:《商务》译为“吸引员工就业的报酬”,是对释义的意译,而《金融》译为“黄金问候”体现了透明性原则。
可以看出,译名不一致的原因是未遵守翻译规范,没有使用同一翻译指导原则和翻译方法,如《商务》(2)(3)(4)(5)(6)(9)采用透明原则,而《金融》(2)(3)(8)(9)则是对释义的意译。即使同一词典也没有采用相同翻译原则,如《商务》(2)(3)(4)(5)(6)(9)采用透明翻译原则,而(8)(10)则采用解释性翻译方法,“用解释性方法翻译术语,结果通常使术语非术语化且有失于专业性、科学性和单义性”[6]。确定翻译规范,制定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是避免此类问题的有效途径,否则难免出现术语翻译不一致现象。其他常见术语的译名不一致问题见表1。
二专业术语词典翻译的忠实性和科学性
1.忠实性和科学性应该是专业术语词典翻译的主要原则
目的论认为“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7]34。目的论认为翻译领域可能存在三种目的,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基本目的,目标语环境中译文的交际目的,使用特定翻译策略或翻译程序的目的[7]35。以这三种目的作为指导原则,术语类词典的翻译目的应该是忠实科学地反映术语的概念和内涵,使读者正确理解和使用术语。诺德认为“工具型翻译所产生的译文可以取得和原文相同的功能”[7]65,其翻译形式是等效翻译,翻译目的是使目标语受众获得原文功能,翻译的关注点是原文的功能单位[7]66。术语翻译的指导原则应是忠实于术语概念和内涵的准确表达,ふ以文与译文的功能对等,译名应能使读者联想到其词源,可从其组成部分明白其构成的意义,并能与其他派生词组成新术语。
2. 部分术语翻译未体现术语译名的忠实性和科学性
经济金融等术语的翻译规范也表现在其科学性上,科学性要求严谨准确地表达术语内容,“词目词的释义是从许多具体话语抽象而来的。译语对等词也要体现词目词的概括性、典型性或普遍性, 译义的覆盖面要能覆盖源语的整个义位”[8]。译者应“在尊重已经约定的译名的基础上,使术语译名努力向科学性靠拢”[9]。准确性是科学性的内涵之一,“作为词典,哪怕是在细微的地方也应尽量做到十分完整”[4]。经济类术语反映经济规律,词义确定单一,翻译时“要采用其通用译法或权威性较高的专业书刊的译法”[10]。但是,在这三本词典中,有些术语的意义或专业含义表达不准确。例如:
(1)Baby Bells:《商务》译为“小贝尔”。Bell 是姓,加“s”有特定含义。这是美国拆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后对分拆公司的泛称,应译为“小贝尔”公司。再如Baby Bills是模仿“Baby Bells”的一个新词,指21世纪初美国司法部打算拆分微软公司后成立的小公司,也宜译为 “小比尔”公司。
(2)conglomerate:《商务》译为“跨国经营公司”,此词没有“跨国经营”之义,《金融》译为“混合联合公司”,语义重复且含混。《经济》译为“联合大企业,集团企业”。其定义是“A diverse group of companies, usually managed by a holding company. There is usually little integration and few transactions between each of the subsidies, often because their activities and products are unrelated.”笔者认为,据定义译为“集团企业”是正确的。
(3)freerider:《经济》译为“搭便车”。根据构词法和释义应为“搭便车者”。
(4)private sector:《商务》译为“私人部分”,《经济》译为“私人部门”均欠准确。《金融》译为“私营部门”较准确。
(5)public limited company:《商务》译为“股票上市公司”,《金融》译为 “公共有限公司”,《经济》译为“公众有限责任公司,股票上市公司”。英国公司法规定有限公司分公众有限公司(public limited company,即股票上市公司)及私人有限公司(private limited company,即非上市公司),因此应译为“公众有限公司”或“股票上市公司”。
(6)market segmentation:《商务》译为“市场分割”不准确,此为营销学术语,应为“市场细分”。因此,segmented market在《经济》中译为“分割的市场”也欠妥,应为“细分的市场”。
(7)performancerelated pay:《经济》译为“与业绩挂钩的报酬”欠简练, 可译为“绩效工资”或“业绩工资”。
(8)performance appraisal:《商务》译为“成绩评价”,一般译为“绩效评估”或“业绩评估”。
(9)compliance cost:《经济》译为“依附成本”语义不当,该术语指公司遵守市场监管法规所付出的成本,一般译为“遵从成本”或“合规成本”。
(10)tax haven:《经济》译为“避税场所”,《商务》错译为“逃税乐园”,《金融》译为“避税港”,比较常见的译名是“避税地”。
其他类似问题见表2。
3.术语翻译表达错误,未反映术语正确含义
“在词典翻译中, 翻译的基本单位就是词, 词的基本概念义是翻译的主要依据”[8]。这三本词典的术语有较为完整的释义可供分析理解,但还是出现了一些翻译错误。根本原因还是规范问题,概因理解不深入、不透彻,或凭印象翻译,或未理解相关专业知识。理解永远是翻译的基础,表达的前提是正确理解。“一个译名只有能准确传递原文的意思,才是好译名。”[5]如果难以确定术语的译名,可请教专业人士,或协商讨论准确、简洁、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译名。下面分析一些错误译名。
(1)tax holiday:《商务》和《金融》均错译为“减
税期”。其释义是“A period during which a company, in certain countries is excused from paying corporation tax or profits tax (or pays them on only part of its profits) as an export incentive to start up a new industry.”《经济》译为“免税期”正确。
(2)industrial relations:《经济》错译为“产业关联”。《商务》译为“劳资关系”是已被接受的译名。
(3)selfemployed taxpayers:《商务》译为“自费纳税人”是基本概念错误。《金融》译为“自营业纳税人”是正确的。根据中国实际,也可译为“个体纳税人”。据此,selfemployment tax 可译为“自营业税”或“个体营业税”。
(4)layoffs:《商务》错译为“停工”(P.483)。其释义是“Suspending or terminating the employment of workers because there is no work for them to do. If the laying off involves a permanent termination of employment, redundancy payments will be involved.”应译为“(临时或长期)解雇”。据此,layoff payg为“临时解雇补助金”(《商务》)也不正确,应为“解雇补偿金”。
(5)creative destruction:《经济》错译为“精神磨损”。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竞争带来创新,创新破坏原有经济结构,创造新型经济结构,每一次大规模创新都淘汰旧技术和旧生产体系,建立新生产体系,这一过程被熊彼特称之为“创造性破坏”。
(6)bonus:《经济》错译为“额外补贴红利”。根据其释义“A payment to a firm’s employees additional to their normal pay. Bonus may be linked to performance, either of the whole firm,a specified section of it, or the individual recipient. Bonuses provide incentives to employees...”,其义为“奖金”。
(7)breakeven:《经济》错译为“不盈不亏的”。该词是名词,根据其释义“The ratio of output to capacity just sufficient to allow a business to cover its costs...”,应译为“盈亏平衡(点)”。
(8)bull:《金融》译为“牛派”尽管不常用,但还可接受,而《商务》译为“买空”、《经济》译为“牛市”均属概念错误。其释义是“a trader who expects process to rise. A trader on a stock or commodity market who believes that process are more likely to rise than to fall will buy shares, in the hope of selling them at a profit when the price has risen...”《英汉大词典》将其译为“买进证券(或商品)投机图利者,多头;对前景(尤其行情)乐观的人”。同理,bear《金融》译为“熊派”可以接受,而《商务》和《经济》错译为“卖空”。《英汉大词典》译为“(在证券或商品投机买卖中)卖空者,做空头者;(对行情)看跌的人”。
(9)capital deepening:《经济》错译为“资本密集型”,其含义是投资用来扩大或加深资本与劳动力的比例,使平均劳动力的资本使用量增加,一般译为“资本深化”。同理,capital widening译为“资本扩张”(《经济》)也不正确,其概念是实际资本的增长率与劳动力的增长率相等,从而总资本和总劳动的比率得以保持不变,一般译为“资本广化”。
(10)credible threat:《经济》错译为“信用危机”。“credible”是形容词,意为“capable of being believed; plausible”。其释义是“A threat that the maker is expected to carry out.” 可译为“可信威胁”或“切实存在的威胁”。笔者遇到的其他常见术语的错误译名见表3。
三结语
术语是学科概念和理论体系的出发点,学科发展依赖于术语的精密性和准确性,“对所有的学术术语(尤其是经过翻译而来的术语)进行甄别、校正”[11], 既有利于学科发展和学术研究,也是翻译事业健康发展的前提。词典翻译要发挥个人力量和才能,也需要综合型和专科型人才互相配合,相互补充,把个人力量和集体智慧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译名的准确性。译者进行专业学科翻译时,不仅需要翻译理论知识,还需要足够的专业学科知识,要把规范性和忠实性作为术语翻译的目标和原则。国家相关机构应根据学科发展实际,适时提出术语翻译的建议性规范,适时公布新术语译名,指导术语译名不断规范统一。因此,术语翻译不仅是翻译界的工作,而且是社会相关部门都应参与和协作的工作。
注释
① 这三本词典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其中《经济》为2006 版,《金融》和《商务》为2007 版。为节省篇幅,不影响理解时,原术语的英文定义或释义在文中省略。
参考文献
[1] Chesterman A. Memes of Translation[M]. 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 Benjamins, 1997:2.
[2] Toury G.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M].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 Benjamins, 1995.
[3] ⑶啵黄昭厚. 科技术语应具有的若干特性[J].科技术语研究, 2003(1):22-26.
[4] 吴文子.《现代汉语词典》(汉英双语)随机抽样探讨[J]. 中国翻译, 2003(5): 74.
[5] 姜望琪.论术语翻译的标准[J].上海翻译(翻译学词典与翻译理论专辑), 2005:83,80.
[6] 张锦文.英汉术语翻译与双语词典编纂问题[J].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 2002(4):51.
[7] 克里斯蒂安妮・诺德. 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M]. 张美芳,王克非,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8] 章宜华. 双语词典翻译的等值原则――兼谈双语词典翻译与文学翻译的区别[J]. 学术研究, 2003(5): 125.
[9] 张沉香, 张治英. 林业术语译名的规范化探讨[J]. 中国翻译, 2007(2):68.
以和为贵范文6
在刚刚结束的2010年长沙橱柜年会上,在接受搜狐焦点家居访谈时,金牌橱柜老总潘孝贞提到了做第二个品牌的想法。对其采访的内容原文援引如下:“虽然我们金牌橱柜,总体来说,在国内品牌里面定位是高端的,原本可能我们的消费市场主要是集中在一二线消费能力比较强的城市,但是我们看到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内心有一种使命感,我们希望把好的橱柜产品带入千家万户,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也在积极的做调整,一方面把我们的产品线尽可能拉长,更适应工薪阶层的消费能力。第二个我们甚至考虑是不是有必要打造一个第二品牌,打造一个快捷模式,因为现在整个橱柜行业大家走的都是定制化的模式,好比所有的酒店都是按照星级的体系来评级,酒店当中也有快捷商务酒店,航空也有所谓的廉价航空,橱柜行业未来完全也有可能创造出一种所谓的快捷模式,让它能够适应低成本的运作,就能够让更多普通消费者买到他们的称心的产品,改造我们大众的厨房生活水平。”
金牌橱柜不是中国第一个有做第二个橱柜品牌冲动和实践的橱柜企业,金牌橱柜做“快捷模式”的第二个品牌胜算几何呢? 中国类似金牌橱柜想做或已经做了第二个橱柜品牌的橱柜企业胜算几何呢?
这是一个企业大的战略选择问题,是不能走错的一步棋子。
笔者认为,目前国内的绝大多数橱柜企业,如果想做第二个橱柜品牌,基本都是死路一条。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 大多数橱柜企业不具备做第二个橱柜品牌的实力和能力。做第二个品牌,在品牌战略里边,是构建同第一个品牌并驾齐驱的兄弟品牌,是非常耗费企业资源的一件事情。一个知名的品牌,是用真金白银砸出来的,是需要很长时间积累的,打造品牌,是一场耗时耗力耗钱的马拉松,绝非百米冲刺。企业能打造出一个品牌已经实属不易,更何况是二个品牌?所以,很多中国企业愿意用品牌延伸——即用相同的品牌去做不同的多元化的产品,这也从反面说明了做第二个品牌的困难。对中国目前绝大多数的橱柜企业来讲,都没有这个实力和能力去做第二个品牌,唯一有资格的可能就是欧派,但欧派选择了品牌延伸——即用相同的品牌做多元化的产品——这条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愿意选择的品牌捷径。
第二、 高端品牌做第二个低端品牌看起来很美,但解决不了的渠道内生矛盾会让企业死得很惨。正如上文所述,金牌橱柜本身是个定位高端的品牌,如果要做低端的,面向三四级市场的,低成本的第二品牌,除非是金牌第二品牌的店,开的全部是公司直营店(这是不大可能的),否则,就会被渠道内的内生矛盾,自己把自己绊倒。如果,金牌的低端第二品牌(暂且叫做G2品牌)要走招商加盟连锁的模式,势必要招经销商,G2品牌的经销商会很巧的“借力”高端的“金牌”,G2的经销商会对终端顾客如是说:你看,我们G2品牌和金牌是一家的,是同一个厂出的,品质都是一样的,但我们的价格却比金牌便宜多了,还是选择我们G2吧。如果在同一城市、同一地区,即有金牌的经销商,也有G2的经销商,这种渠道内生矛盾的爆发是迟早的事情。这是靠企业的说教、管理、大棒措施,都能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结果是金牌现有的经销商非常不满,对公司意见很大,积极性受挫,对现有金牌渠道会造成巨大的冲击。G2店开的越多,与金牌渠道重合的越多,这种矛盾就会越剧烈。结果,在企业不堪经销商重压的情况下,企业会不胜其烦,会选择壮士断腕,砍掉第二品牌。这不是理论的推演,而是可能发生的现实悲剧。
第三、 高端品牌做第二个高端品牌,造一个相同的自己与自己竞争,才有可能成功。这一般是行业内领导品牌的战略选择。市场上基本没有与自己匹敌的竞争对手,领导品牌可以通过打造第二个高端品牌,让自己与自己同台竞技,抢食更大的市场蛋糕。笔者服务皇明太阳能时,皇明就是采用的这种品牌战略。皇明旗下有皇明和亿家能两个兄弟品牌,虽然在同城,但是都拥有独立的工厂和生产制造体系、营销体系,甚至亿家能的产品有的价格比皇明的还高。这时候,讨巧的经销商就借不上“皇明”的力,甚至在终端对顾客尽量撇清与皇明的关系。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消费者都不知道,亿家能和皇明是一家的,只有行业内的人士知道。普通消费者是根本无从知晓的。即使是亿家能和皇明定位相同,亿家能的销量也远远落后于皇明。
行业的第一领导品牌,如果想打造一个低端的品牌,如果品牌操作得法,有可能成功;不是行业的第一领导品牌,如果自己是定位高端,要打造一个低端的品牌,失败的机率是非常大的。
对于衣柜行业,由于比橱柜行业更不成熟,第一个品牌还没有打造成功,第二个品牌就不用去考虑了。这是绝大多数衣柜企业现实的品牌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