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一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语文第一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语文第一课

语文第一课范文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学习与训练的良好契机。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是学生读又怕知到生疑解疑再到生疑的过程"。而我们做教师的越是追求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就越觉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用。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的度把握不住。尤其是第一课时应怎样上感到十分困惑。

一、奏好前奏曲

上好阅读课,充分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写作经历这就好比演员演唱一首好听的歌。演员演唱时,先要请乐队演奏前奏曲将听众和自己带入音乐的情景中,将自己的身心与音乐融为一体,将听众杂乱的心调整到音乐状态,然后再开口唱,这样演员与观众才能共鸣,歌曲才能感染观众。上阅读课亦如此,课前让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文章的背景,作者经历,写作意图等,就是给阅读课演奏的前奏曲。这个前奏曲演奏的越成功,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就越高,课堂的效率自然也越高。

1、充分参与到资料的搜集与交流中来,酝酿好阅读情绪。

阅读教学时,挖掘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信息,更容易走进作者的内心,更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如,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时,我提前两天给学生布置预习的任务:搜集资料,了解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相关信息。上第一课时的第一件事,请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谈对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的理解。学生谈论的角度很广,很有话说。"作者林海音,祖籍台湾。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21年随父母回到台湾;1923年又随全家迁居北京,并在北京城南定居下来。一直到1948年才同丈夫、孩子一同回到故乡台湾。在北京生活了25年。她的青少年时代的最美好时光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因此,她对北京很熟悉,对北京的感情十分深沉,在台湾也常称北京是她的'第二故乡'。《冬阳*童年*骆驼队》选自《城南旧事》。描写的是童年时期所见所闻所想。她笔下冬阳温暖,驼铃清脆,驼队令人着迷......"从交流的情况看,学生还未学习课文,对课文的理解已有了一半。学生初读课文时,因为有了前面的阅读情绪酝酿,读得非常入情入境。

2、在预习检测中渗透语言文字的运用与训练。

高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字词的学习在预习中完全可以自行解决。但教师不能把字词的学习仅停留在会认、会写上,而要把目光聚集在会用上。换句话说教师要有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的意识,找准语言文字训练的切入点,见缝插针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训练。比如,检测生字,重点要检测学生对字义的理解。通过了解字义来理解词义。检测词语,先了解词的大意,读出词语的感情,再选词说话。用词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既巩固了积累又训练了运用词语的能力。

二、训练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第一课时的教学,离不开初读课文。那么怎样初读收效最大呢?第一读要讲究方法。我们指导学生读时,目标要明确。每读一遍,都要解决读中出现的不同问题。第一步,解决字词句问题。纠正学生没读准的字音,没读好的句子。第二步,读好重点段落。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第三步,默读课文,交流初读感受。第四步,快速浏览,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大意。第五步,抓住重点段落跳读,提出自己困惑的问题,以便在精读时解决。在五步阅读中,既学习了读书方法,又训练了读书能力。

三、合理分散第二课时的压力。

高年级的阅读课文普遍较长。第一课时如果实效性不强,第二课时的教学压力就会很大,时间会非常紧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间会大大缩减,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利用文章的结构特点,合理分散第二课时的压力,会使整个阅读教学如虎添翼。

如教学《晏子使楚》一课,初读第五遍时,我让学生按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将课文分为三部分。初读第六遍时,请学生找到描写起因和结果的段落,边读边思考,起因是什么,结果又怎样,文中主要人物态度怎样,然后同桌交流。学生在交流中说,事情的起因是因为楚王仗着楚国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对待晏子的态度极其傲慢无礼。而结果是,楚王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让我们在下一节课的学习中探究吧!这样的设计,第二课时的学习就集中在探究事情的经过上。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咀嚼文字,品悟语言,揣摩人物情感,体会语言的精妙。第二课时教学自然轻松且精彩连连不断。

四、设置悬念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宋代的陈颐说:"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一课时若能为第二课时设置悬念,那学生学习第二课时的兴趣一定浓厚。

如教学《半截蜡烛》时,我这样说:"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法西斯占领了法国的土地,法国人伯纳德夫人一家三口为把侵略者赶出自己的祖国,冒着生命危险为游击队搜集情报,并把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刚藏好,德国鬼子就破门而入,并点燃了藏情报的蜡烛,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失,蜡烛快速地变短,情况越来越危急,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伯纳德夫人一家会怎么样呢?"同学们听后,心砰砰跳着,不约而同地拿起书默读起来......看到此情此景,我非常欣慰。因为学生已经被书中地文字牢牢抓住了。

五、教学内容尽量向课外延伸。

语文第一课范文2

【关键词】第一课时 语文教学 焕发熠彩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6-0117-01

第一课时十分重要,它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是对学生进行双基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起始点。如何上好第一课时,是语文教师共同面对的课题。根据近年来笔者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来谈谈提高第一课时的有效性策略。

一 以情切入,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在第一课时,教师应根据文本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导入新课,做到注重开篇,导入自然,让学生很快地走进文本,拉开课文学习的序幕。如在教学《伯牙绝弦》课前,我让学生欣赏歌曲《知音》后,教师过渡语:这如泣如诉的歌声,表达了对知音的深情呼唤。关于“知音”还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伯牙绝弦》。在教学《鹿和狼的故事》课始,我让学生说说大家印象中的狼和鹿。学生都说鹿美丽、活泼,惹人喜爱;狼凶残,让人害怕;都说喜欢鹿,不喜欢狼。产生这样的认知之后,我再让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师顺势激趣:为什么活泼而美丽的鹿成了“祸首”,贪婪而凶残的狼却成了“功臣”呢?狼和鹿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鹿和狼的故事》。这样的导入过程简洁而自然,一开始便引起了学生思维的碰撞,在脑海中产生好奇,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让学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上课的效率,提高了有效性。

二 灵活生动,突出典型例字的教学

学习生字新词,落实识字任务,完成生字教学是第一课时的重点。张祖庆老师曾经说过:“每一个词语都是富有温度的”,词语教学应该“开掘词语的深度。”词语的字面解释后面有着丰富的意蕴、感彩。要将字词教学与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活泼、有趣的氛围中识字学词,感受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扎实有效地完成识字教学目标。如可借助词语的认读,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陶罐和铁罐》的词语教学中,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奚落、骄傲、傲慢、轻蔑、谦虚、懦弱、争辩”,让学生分清哪些是描写铁罐,哪些是描写陶罐,朗读并理解个别较难的词语,从而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这些词语所体现出的性格特点,进而抓住关键词语来概括寓言的主要内容。这样的词语教学不会枯燥无味,功能也不会如此单一。再则可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具体的语境让词语“活起来”。在教学《搭石》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时,让学生先读一读,由词展开想象,用适当的语言进行描述,教师最后课件展示这一画面。这样处理,比起单一用文字解释岂不更添了几分情趣?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有声有色、妙趣横生的意境中。

三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周一贯老师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大声疾呼:“让每个孩子读通课文,这是阅读教学的底线,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职业道德,更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良心所在。”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张庆老师也说过:“书不熟读不开讲。”因此,第一课时的阅读教学重点应是读通课文。把课文读通,做到有层次的读,在读上充分体现循序渐进的过程:激感、有兴趣读――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检查反馈、读通课文――精读品味、读出情趣。而且还应该根据年段、课文内容的特点来精心设计,对于低年级学生,只需引导他们反复读通后来说说整体印象即可。如在教学《生命生命》一课时,我让学生自读课文概括小标题后,再读课文,发现作者选材的共性。杏林子为什么选用这样的三个事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共同的境遇吗?你是通过哪些文字发现的?要求学生圈出最有感受的字眼,写下自己的感受。最后朗读交流,深化认识。

四 抓住重点,留下悬念

“一曲终了,余音绕梁”,会引起人无限的遐想,给人更多的艺术享受。语文第一课时在结束时,教师或简要阐述或引导概括文本主要内容,设置疑问,抛下话题,启发思考,留下悬念,在疑难处、在矛盾处戛然而止,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为第二、第三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蓄足气势。达到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思无限的艺术效果。如教学《穷人》第一课时,课结束时抛下话题:“桑娜在忐忑中终于等到了自己的丈夫,此时她又是怎样的心潮起伏,丈夫在得知邻居不幸遭遇后,他又会做出什么决定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来讨论。”

语文第一课范文3

学生的读写习惯非常重要,小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读写能力,但读写的规范性、准确性较差。因此每节课课上预留出读写的时间,对那些有难度的字词进行读写指导。我觉得课上40分钟的时间是不够的,课下每天留三四拾个读写任务,第二天检查评价,促进学生养成好的读写习惯。

二、采取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

可能有很多老师认为这个环节不重要,觉得学生在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我们在第一课时只需要检查一下学生课文朗读得是否正确就行了,甚至连给学生整体通读一遍课文的时间都没有,马上就进入了课文内容的学习。但仔细想一想,尽管学生提前预习了课文,有几个孩子能够把课文反复认真地静心朗读几遍,这个在我们检查课文预习时,从学生的朗读情况上也可以看出来,效果往往不理想,这就为课文的学习造成了障碍。有人这样认为:“我们在第一课时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想办法掀起学生想读课文、想学习课文的愿望,要让学生对所学的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这个学习主动性的激发,指的不是从课题导入上创设情境,而是要创造条件采取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读自己觉得难读的部分,可以让学生读自己觉得喜欢的部分,其中难读的部分可以找水平不一的学生来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进行相应的指导,让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的朗读真正把课文读通读顺,为下面课文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语文第一课范文4

[关键词] 第二课堂 高中语文 贫困地区

第二课堂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弥补、延伸和促进,其作用毋须赘言。然而高中语文教学要直面高考,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能真正组织起并发挥作用的第二课堂实在是少之又少。作为贫困地区,更是受到资源的限制,在这种压力之下,教师恐怕没有太多的心思来组织第二课堂活动。然而在有限的资源下如何开发第二课堂无限的潜能,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

笔者认为,要改变第二课堂的被动,首先要从课堂教学着手。“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无论第二课堂的模式是什么,都必须以课堂教学为前提。新课改倡导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能力。所以在此前提下,努力打造新的课堂模式,以第一课堂为主,第二课堂为辅,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填鸭的模式很重要。然而现实却是什么呢?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在教学中老师总是害怕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自主性不高,受条件限制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所以语文的学习还是集中在课堂,学生还是在被重点难点掌控,教学还是停留在满堂灌的填鸭模式。但新课改下的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如果教师把一切都替学生“包办”的话,又何以让学生成为主体,做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呢?所以我们必须首先给学生“课堂断奶”,不要把课堂当做解决一切疑难,传授一切知识的地方,适当留下疑问,留下思考,留下怀疑的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不要小觑学生的能力,更不要害怕答案的错误,关键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动手能力。同时,教师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积淀和感情经验去体验作品,将课内与课外,将课本知识与自己的阅读积累有机串联,力求对作品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得法与课堂,得益与课外”,只有教师懂得放手,学生才能有兴趣自己学,自己读。

利用有限的读书资源对于第二课堂的开辟也是大有裨益的。作为贫困地区,许多学校的图书馆受资金的限制破败不堪,图书版本陈旧,书籍又少,不要说是学生,甚至于老师自己都不愿进去。对此首先要改变的是教师的认识,只有我们进入到其中去淘书,发现好的书籍介绍给学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让学生自己学会“淘宝”。教师可以根据图书馆现有的藏书,设定阅读篇目,组织学生交叉阅读,之后再统一设计问题,设计作业,起到督促的作用。譬如《宇宙的边疆》一文要想理解深层的含义,就离不开霍金的《时间简史》等一些专业书籍,要理解《〈呐喊〉自序》就要去读《呐喊》中的小说,可图书馆有且仅有一本书。所以我在开学初将学生分为十个小组,既然没有办法人手一书,那就每个组确保两本书,喜欢的同学可以细读,不喜欢的同学可以粗读,亦或由其他同学复述内容。读后再和其他组交换阅读,每个组要有读书的心得体会并以书面的形式完成。这样,不仅解决了图书馆容量小的问题,而且最大限度的利用了资源。当然,做这一活动的前提是教师必须深入展开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比如了解图书馆的馆藏情况,针对教材列举必读书目,学生的分组以及教师自己的提前阅读等等。

大力应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也是对第二课堂的补充。多媒体在第二课堂的运用突破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时空界限,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获取知识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目前,许多学校都有网络教室,即便是农村学校也拥有这一资源,而如何有效利用网络阅读是值得我们去探究的。比如许多学生喜欢网络小说,我们的教师却视之为洪水猛兽,其实只要我们多了解,多发现,也能寻找出其中的优秀之作来,对于这些作品的指导性解读是不是也可以作为第二课堂有益的补充呢?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无疑是提供给学生一个展示才华的很好机会。也许我们缺乏组织学生社会实践的经费,但我们可以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组织一次小辩论,一些简单的布置,简洁的背景,无需太多人力财力的投入。在讲授《雷雨》时,一些学生提出要利用课余时间演出课本剧,当时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同意他们的请求,结果学生很快就完成了这些工作。他们自己画了背景,根据实际改编了剧本,因陋就简找好演员,找好了配乐,自己安排时间排练。最终活动的支出只有几张白纸和一些颜料的费用,然而活动却非常成功,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意想不到的是学生们对于戏剧的知识也有了简单的了解。活动之后,班级学习气氛由比较沉闷而变得较为活跃,一些不大愿意参加活动的学生也逐渐变得活跃了。

语文第一课范文5

[教学目标]

1.认识“辆”“匹”“册”等7个生字,正确认读“一辆车、一匹马”等6个数量短语,初步养成使用量词的习惯,对于不同的事物使用不同的量词。

2.熟读并背诵《字母表》。能将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一一配对。

3.学会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形近字的字形,激发自主识字的兴趣。

4.熟读并背诵《春晓》,感受雨后清晨的美丽春光。

5.阅读《阳光》,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量词,背诵古诗。

难点:引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理解诗文的内容与思想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出示生词卡片。教师领读生词,学生跟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仔细观察,这一组词语有什么样的特点?(都是以“一”开头的词组,揭示量词的概念)

3.学习量词。出示相关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根据图片上的信息,来说一说物体的数量。如,老师问:一()车?生答:一辆车。

4.量词的用法:这些量词都是用来表示事物的单位,针对不同的事物,所使用的量词也不一样。量词不可乱用,要使用恰当。

5.拓展:你还知道哪些量词?说一说。(一只鸡、一头牛、一朵花、一个苹果)

二、字词句运用

1.找一找,连一连。

(1)复习语文园地一中的《字母表》,指名背诵,分小组背诵,评选出最熟练小组。

(2)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字母表》,仔细观察每一组大小写字母,说说它们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点。

(3)同桌展开游戏活动,一个同学出示大写字母,另一个同学从字母卡中找出对应的小写字母,然后两个同学将字母卡同时放在桌上,一起读一读。

(4)出示课本上“找一找,连一连”的内容。学生完成课本练习,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自行对答案,对全对的同学提出表扬。

(5)学生拿出练习本,开始默写《字母表》,查漏补缺。

2.读一读,想一想。

(1)出示课本上的两组字,教师指名读,及时正音。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组字各有怎样的特点。(第一组字都有部件“日”,第二组字都有部件“寸”。)

(3)小组讨论:我们如何认识、记住这些字,并且能够区分开来。(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字形,如“过”字去掉一个走之旁,加上一个日字旁,就是“时”。)

(4)引导学生总结识字方法。我们刚刚都用了哪些方法来识字?(“加一加”或者换偏旁的方法)

三、展示台

1.同学们自由读课本上的词语,说说你在哪里能看到这些词语。

减法、算式、计算、排列,数学书上可以找到。

品德、家庭、尊重,品德书上可以发现。

2.你还从其他的书上认识了哪些字?请你写在课本的空白处。

3.复习生词。开小火车读生词。

4.小结:语文与我们的生活、学习都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我们要学会在生活中留意新字词,增加知识的积累。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

1.导入:春天来了,唐朝诗人孟浩然感受到了这美丽的春光,他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读《春晓》,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教师范读、同学互读等方式正音。(注意“觉”是多音字,在诗中读“jué”。)

3.思考:“春晓”是什么意思呢?(春晓即春天的早晨,写的是作者在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所见所感)

4.整首诗里,描述了哪些景象?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诗句,然后请同学来说一说。

(鸟啼、风雨声、落花满地)

5.理解诗句的内容。

出示相关的图片,根据图片上的内容进行小组讨论,这首诗的每一句是什么意思?讨论五分钟,然后反馈讨论结果。教师补充学生说得不完整的地方,总结发言。

6.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7.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8.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练习背诵。如教师引读,学生接读,填空的形式,想象画面的方式,帮助学生背诵。

二、和大人一起读

1.教师范读,同学们请认真听,把自己不会读的字做上记号。

2.把做上记号的生字多读几遍,同桌间相互帮助,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师生合作朗读短文。师生轮流,按照自然段交换着读。

4.通过朗读,你知道了阳光给大自然带来了哪些好处?(禾苗绿了,小树长高了,河面闪着阳光,“我”家明亮了。)

5.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阳光的宝贵之处,让学生分组交流,再想想阳光还有哪些作用。

6.小结:阳光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促进植物的生长,还能杀菌、消毒,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阳光,我们要珍惜阳光。

三、小结

语文园地二中,我们学习了量词的用法,也复习了《字母表》。学习了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来识记生字,相信同学们日后一定能积累更多的生字。语文的学习不仅在课堂上,也在生活中,需要我们细心地去观察。就像伟大的诗人孟浩然,将春天的景象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教学板书]

语文园地二

量词:一(辆)车

《春晓》闻啼鸟风雨声花落

语文第一课范文6

关键词:语文;新生;学习方法

一、上好第一堂语文课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一堂课前,教师要适当修饰一下自己,一定要使自己显得干净利落、精神焕发,衣着稍显时尚、阳光,努力在年龄上缩小与学生的距离,千万不要以邋遢、不修边幅的形象示人。

2.第一堂课要精心备课,精选要讲的内容并烂熟于心,所举事例涉及面要广,最好能举一些跨学科的例子,有雅有俗,但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讲课时显得信手拈来,挥洒自如,让学生觉得教师知识渊博、满腹经纶。

3.作为语文教师第一次亮相,语言的表达一定要准确、生动、精练、幽默、诙谐、亲切,做到吐字清晰、声音洪亮、抑扬顿挫、胸有成竹,具有难以抵挡的感染力与亲和力,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

二、上好第一堂语文课的基本内容

1.做自我介绍。

2.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3.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4.学好语文的基本要求。

三、明确学习要求,传授学习方法

做好了前面两步,我想,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怎样才能学好语文了吧。好,抓住时机,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让学生明确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做什么?该如何配合你的教学活动?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也一样,让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后的教与学就会轻松许多了。所以,把你积累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力权交到他们手里,让他们做知识的主人。最后,别忘了布置作业:“你在新学年有什么新设想?你学习语文的弱点在哪里?什么原因?想怎么解决?有什么困难需要老师帮助?对老师有什么要求?结合你的情况,选择其中一两个问题谈谈。”而教师一定要及时阅读,且在阅读后一定要有回复,这样,既促进师生交流,同时进一步摸底,以便在今后教学中能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上一篇爱恨就在一瞬间

下一篇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