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程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子程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子程序

子程序范文1

1、需要说明和建立调用者与被调用者间的关系被调用的过程或函数应预先说明为外部类型,如汇编子程序,应用PUBLIC说明其可被外部模块引用,调用程序则应预先说明要引用的外部模块名;

2、参数传递问题在汇编子程序之间通常采用寄存器作为参数传递的工具,汇编语言与高级语言程序间的参数传递,一般采用堆栈来传递,即调用程序将参数依次压入堆栈中;

3、当被转调用程序后,再从堆栈中依次弹出参数作为操作数使用。为此,必须了解各种语言的堆栈结构、生成方式和入栈方式等。

(来源:文章屋网 )

子程序范文2

4轴加工在实际的应用中比较广泛。随着多轴加工设备的应用普及,特别是5轴机床(加工中心)、复合加工中心等广泛应用,对4轴加工的专门研究相对较少。4轴加工作为多轴加工的一种类型,具有多轴加工程序的共性又有自身的特殊特点。本文以美国参数技术公司的Creo parametric 2.0软件加工模块Pro/NC为平台,重点探讨4轴粗加工刀路的生成、阵列、非加工路径的客户化及后处理程序设置方面的问题。

一、4轴加工模型的建立

4轴加工类型总体上可以分类为“索引”和“多轴”两种类型。“索引”类型加工主要包含4轴的粗加工和4轴的钻孔加工。“多轴”类型加工主要包含4轴的钻孔加工、4轴的区域加工和圆柱凸轮的加工。在Pro/NC的加工环境中,在一个“序列”内的刀具运动基本属于“多轴”的特点,而刀具在不同“序列”之间的“非加工”刀路就属于“索引”类型。图1为本文所引用的加工模型的参照模型。

要完成加工程序的创建,首先要创建“操作”(图2、图3),建立一个操作的必要设置包括:①装配参照模型;②加工原点(程序坐标系);③退刀面。

其他可选用的设置项目:参数――头文件和末文件;选项――设定毛坯材料;夹具设置――指定夹具模型;工艺――程序实际加工时间运算;属性――加工程序的名称。

加工中心设置可选用的设置项目也比较多,主要包含“输出”、“刀具”、“参数”、“装配”、“行程”、“循环”和“属性”。如图4所示,此处可以指定“后处理器”。

“操作设置”完成后,下一步即为创建“序列”。

二、加工程序生成与阵列

生成单个凹槽的粗加工程序,如图5、图6所示。在生成加工“序列”之前先指定一把加工刀具,刀具名称“T0001”,直径8mm,刀长100mm。刃长20mm,底刃圆角R为1mm。然后选择“粗加工”,在对话窗口中,定义“加工窗口”如图6顶部曲线,窗口类型为“草绘窗口类型”,“放置平面”、“深度”和属性选项均采用缺省值,“选项”表设置以刀具加工“在窗口围线内”,并选择“T0001”为加工刀具。设定的主要加工参数如表所示。

由于零件的形状为回转体,在圆周的四周均布4个形状尺寸完全相同的槽,因此“窗口铣削”粗加工程序完成后,接下来就是对这个粗加工程序作含1个主例和3个子例的阵列。在Creo 2.0的加工环境中,仍然保持该软件的突出特点,基于特征的完全相关性。高度完全相关性的特点是当下“在并行环境中,一体化协同设计与制造”不可缺失的。对于生成的各种类型的加工程序,Creo仍然像处理一个特征那样的简单、高效,例如我们在实际应用当中经常用到的特征“成组”、“复制”和“阵列”等操作方式在加工环境中同样适用。具体步骤是在“特征树”窗口中,选择预阵列的“序列”,按鼠标右键在快捷菜单中选择“阵列”。接下来的操作就是在“阵列”对话界面中选择阵列类型为“轴阵列”、阵列个数为4以及圆周阵列的中心轴等,“阵列”操作就可完成。

三、加工子程序生成

上述操作简单直观,效率也较高,同时易于观察刀路轨迹和移除切削材料。采用“阵列”方式生成的加工程序就是对每个加工的槽重复运行相同的刀路。无疑这种方式产生的加工程序代码比较长。和阵列方式加工结果完全相同的是采用子程序的方式。采用子程序的方式的最大优点就是生成的程序较为精炼和可读性强,且程序生成的用时较少。对于利用子程序这种方式,每次子程序被调用,加工工件就相应地转动一个角度,即前面提到的“分度”加工类型。在制造“操作”栏点取“子程序”工具,然后在“菜单管理器”中选择已创建的窗口加工程序“roughing”,进入子程序创建对话定义界面,如图8所示。这种操作的结果就是生成一个加工的“构建操作”加工特征,此特征在“模型树”窗口中可见。在生成的NCL代码文件中出现下面的子程序调用代码。

四、后置处理的设置

Pro/NC在加工刀路程序生成以后,生成的程序为ASCII格式的刀位置(CL)数据文件,即我们所说的APT程序。APT程序可读性强,但是不能直接传输到机床上用于加工。这些文件在传输到机床控制系统之前,需要通过“后处理”以创建“加工控制数据”(MCD)文件。Pro/NC提供2种方式的后处理类型,一种是gpost,也是缺省使用的类型,用的是Intercim Corporation提供的G-Post后处理器。另一种是ncpost,使用的是NC ManufacturingPOST后处理器。Pro/NC在缺省状态下提供给用户17种铣加工后处理器和5种车削加工后处理器。但这些后处理器一般不包含对子程序代码的处理,所以需要用户使用FIL(Factory Inerface Language)工厂界面语言编写。图9为后置处理过程及过滤程序Filter文件的作用。在流程图中CL文件为刀位程序文件,nn为后处理程序机器号。

五、结论

子程序范文3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utter radius compensation and subroutine in combination with teaching fact to process programming and operation. A typical part serving as the example, the paper detailed describes the concept and significance of cutter radius compensation and subroutine, which offers the important application in CNC Milling.

关键词: 刀具半径补偿;子程序;数控铣削

Key words: compensation of cutter radius;subroutine;CNC Milling

中图分类号:T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2-0031-02

0 引言

在数控铣床上加工工件轮廓时,由于刀具半径的存在,使得刀心轨迹和工件轮廓不重合。如果编程人员根据工件轮廓编程,工件会被多切掉刀具的一个半径值。若在编程时候给出刀心轨迹,其计算相当复杂,尤其当刀具磨损、重磨或换新刀而使刀具直径变化时,必须重新计算刀心轨迹,修改程序既繁琐,又不易保证加工精度。为了简化编程,CNC可以在相对于加工形状偏移一个刀具半径的位置运行程序,而直线与直线或直线与圆弧之间相交处的过渡轨迹则由系统自动处理。事先把刀具半径值存在CNC刀具补偿列表中,刀具就能根据程序调用不同的半径补偿值并沿着偏移加工形状一个刀具半径的轨迹运动,这个功能称为刀具半径补偿功能。如图1所示。

当刀具补偿概念出现并应用到数控系统中后,编程人员就可以直接按照零件轮廓编程;即使刀具半径发生变化也无需更改变加工程序,使得编程工作大大简化。同时,如果零件轮廓的深度较大时,可以将零件轮廓编写成子程序,利用主程序控制每次的加工深度,实现轮廓的加工。实践证明,灵活应用刀具半径补偿功能和子程序,在数控加工中有着重要意义。结合教学实际就刀具半径补偿和子程序在数控铣削加工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1 刀具半径补偿的应用

1.1 刀具半径补偿指令[2]

1.1.1 建立刀补格式

G17G18G19{G41/G42}{G00/G01}X■Y■X■Z■Y■Z■D■;

1.1.2 取消刀补格式

G17G18G19{G40}{G00/G01}X■Y■X■Z■Y■Z■;

其中,①在进行刀具半径补偿,必须用G17、G18、G19指定补偿是在哪个平面上进行的。②X、Y、Z为所选插补平面内(G17、G18、G19)刀补建立或取消的终点。③G41、G42的判断方法:处在补偿平面外另一根轴的正方向上,沿刀具的进给方向观察,当刀具处在轮廓左侧时,称为刀具半径左补偿;当刀具处在轮廓右侧时,称为刀具半径右补偿。④执行G41或G42事先一定要将刀具半径补偿值存入参数表中,用D代码来制定偏置值,即D00—D99,由于D00的偏置值总是零,故D00往往不设定刀补;通过D代码数据正、负号的不同,可实现G41、G42功能转换。

1.2 刀具半径补偿在铣削编程中的应用

①刀具半径补偿模式的建立与取消只能在G00和G01指令模式下才有效,且刀具必须要移动;完成后必须用G40取消。

②G42为刀具半径右补偿,铣削时对于工件将产生逆铣效果,常用于粗加工;G41为刀具半径左补偿,铣削时对于工件将产生顺铣效果,常用于精加工。

③使用刀具半径补偿功能,不需要修改程序,就可以用同一把刀进行粗加工和精加工,只需把精加工余量加到刀具半径补偿值中,先进行粗加工,然后修改刀具半径补偿值,去掉加工余量,就可以进行精加工。即:

粗加工刀具半径补偿值=刀具半径+精加工余量

精加工刀具半径补偿值=刀具半径

④使用刀具半径补偿和取消刀具半径补偿时,刀具必须在所补偿的平面内移动,移动距离应大于刀具补偿值。

⑤编程时应该注意:G41、G42不能重复使用,即在程序中前而有了G41或G42指令之后,不能再直接使用G41或G42指令。若想使用,则必须先用G40指令解除原补偿状态后,再使用G41或G42,否则补偿就不正常了。

如图2所示,在毛坯为100mm×100mm×40mm的方形坯料上,要加工尺寸为76mm×76mm×12mm的凸台,其水平面上的加工余量为12mm,加工深度为12mm;所用刀具为Ф10立铣刀;先粗加工,留加工余量3mm精加工,粗加工的刀具半径补偿值就是5+3=8mm,即为D01=8mm。精加工时把半径补偿值修改为5mm,即为D01=5mm,即可用同一个程序完成粗精加工。

考虑实际情况,如果加工该零件的刀具强度不够的情况下,一次性下刀深度为12mm不符合实际情况,那么我们必须考虑分层切削,假设每次3mm,重复4次轮廓加工,从而达到所需深度,这种情况下最好选择使用子程序,即:将零件的轮廓加工编写成子程序,在主程序只需要调整每次的下刀深度值,便可实现零件的加工。

2 子程序应用[3]

在一个加工中,如果其中有些加工内容完全相同或相似,为了简化程序,可以把这些重复的程序段单独列出来,并按一定的格式编写成子程序。主程序在执行过程中如果需要某一子程序,通过指令来调用该子程序,子程序执行完后又返回到主程序,继续执行后面的程序段。

2.1 子程序的编程格式[4] 子程序是相对主程序而言的,子程序和主程序一样都是独立的程序。都必须符合程序一般结构。不同的是主程序可以调用子程序,子程序结束必须返回到主程序的原来位置并执行主程序的下一程序段。

子程序格式如下:

O××××;(子程序开始符及子程序号)

………………;(子程序内容)

M99;(子程序结束)

2.2 子程序的调用格式

指令格式:M98 P_____ ××××;

指令功能:调用子程序。

指令说明:P_____为要调用的子程序号。××××为重复调用子程序的次数,若只调用一次子程序可省略不写。

2.3 子程序在铣削编程中的应用 目前为止,很多编程实例都是用了子程序。下面以图2的零件为例,将子程序应用于该零件的加工(即:Z深度的简单XY轮廓加工),实现零件的粗、精加工。具体思路如下:将零件的轮廓加工编写成子程序,通过主程序调用子程序,并在主程序只需要调整每次的下刀深度值,即可实现零件的加工。该零件的参考程序如表1。

3 结论

数控程序的编制,除了要满足零件的加工要求外,还要求程序尽可能简短,以减少编程的工作量。从上述文中可以看出,对于批量生产的、加工轮廓不是很复杂的零件。在应用数控铣床进行加工余量的铣削完全可以利用刀具半径补偿和子程序来完成,既能简化操作又有利于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高韶坤,冉莹.刀具补偿功能在数控铣削编程的合理应用[J].装备制造技术,2009(11):11.

[2]申晓龙.数控加工技术[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

子程序范文4

关键词控制;自动化;生产线;程序;设计;系统;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ociety, attention to the PLC-based control of automated production lines designed for real lif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sign program based on PLC-controlled automated production lines.

Keywords control; automation; production line; program; design; system;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基于PLC控制的自动化生产线仿真示教设备。该设备选用美国AB公司的ControlLogix系统,采用RsLogix5000编程软件为顺序控制提供梯形图编程,为运动控制提供完整的编程、调试及故障诊断,通过试验,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设备系统的组成

设计该系统遵循通用、简明和具有代表性的原则,整个设备由工作台、机械手、检测部分和控制部分等组成 ,做到功能分工明确 ,布局合理,操作方便。如图1所示。

l一加工装置:实现零件的加工

2、5、8一上料机械手 :实现对工件的上料

3、6一剔除装置:将上料不到位的工件剔除

4、7一工件到位检测开关

9一检测开关:控制工作台的运动

10一卸料机械手:实现合格工件的卸料

11一剔除装置 :不合格工件剔除

12一检测装置:对加工后的工件进行质量检测

二、自动化生产线工作流程分析

启动/复位A、B、C皮带运转皮带故障灯(若有故障则亮)允许上料灯亮上料工位传感器输入工件到达上料位工件到达钻床加工工位钻床加工工位传感器信号输入上料应答完成上料应答完成、钻床加工工位空闲钻床加工子程序开关( M0. 6)调用钻床加工子程序后且 M0. 6 =“ON”启动钻床主轴电机( M1. 0)延时 2 秒钻床机架电机正转带动钻床机架下降钻床加工指示灯亮钻床加工 10 秒钻床机架电机反转带动钻床机架上升到达钻床上限开关钻床加工完成钻床加工指示灯灭钻床加工完成且磨床加工工位空闲工件到达磨床加工工位传感器磨床加工子程序开关( M2. 5)调用磨床加工子程序后且M2. 5 =“ON”启动磨床主轴电机( M4. 0)延时 2秒磨床横向机架电机正转带动磨床机架床前进前进 2 秒磨床纵向机架电机正转带动磨床机架床下降磨床加工指示灯亮延时 15 秒磨床纵向机架电机反转带动磨床机架床上升延时 2秒磨床横向机架电机反转带动磨床机架床后退磨床加工完成磨床加工指示灯灭磨床加工完成下料工位空闲允许下料灯亮工件到达下料工位下料工位传感器输入下料应答完成允许下料灯灭。

三、自动化生产线 PLC 控制程序设计

1. PLC 控制程序 I / O 接口单元输入、输出点地址分配如表 1。

2 . PLC 控制程序

该生产线控制程序可先设计梯形图,然后转换为语句表,语句表程序见表 3。

四、系统软件的实现

控制系统 采用 RsLOgix5000编程软 件 。RsLogix5000软件是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可编程序开发软件 ,包括RSLogix5000和Logix5555处理器编程软件包。RSLogix5000编程环境 ,还提供了易于使用且符合IEC1131—3标准的接 口,采用结构和数组的符号化编程,以及专用于顺序控制 、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和传动控制场合的指令集。由于工作台的各工位必须和机械手、检测和加工等位置协调且定位 ,而且要与其他的I/O结合起来完成顺序控制,故运动控制很复杂。而采用 RSLogix5000编程软件 ,只需要安装一个RSLogix5000编程软件包即可完成可编程序控制器 伺服控制器和伺服驱动器的组态、编程和设置,实现顺序控制、运动控制、在线检测及故障诊断。同时在Logix可编程序控制器中,处理器可直接运用实名标记,可根据数据在应用中的用途来命名有意义的标记,这使得程序具有更高的可读性 ,大幅减少了工程的时间和费用,也能减少编程和调试运行中的错误 ,更加便于维护。

五、通信

上位机与PLC控制系统的通信,采用EtherNet网络,通过1756~ENBT/A模块用通信电缆进行连接。控制对象的输入输出信号就近与FLEXI/O工作站输入(1794一IB16)模块和输出(1794一OB16)模块连接,通过1794一AND通信模块连接~JlDeviceNet网络实行通信 。ControlLogix控制系统采用1756一M08SE接 口伺服模块 ,利用Ultra3000伺服驱动器通过SERCOS光纤网络进行通信 ,对电动机进行运动控制.

结束语

随着现代制造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自动化设备在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复杂设备一般都由设备制造商的现场工程师负责安装调试,本地工程师往往只掌握一般的运行维护常识,很难深入到设备的内部。一旦设备发生故障,生产企业必然需要设备制造商的技术支持。由于设备的停机可能会对企业的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生产企业不但希望拥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线,还希望设备供应商能够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支持。

参考文献

[1]西门子 S7 -200 可编程控制器系统手册[K]. 2010.

[2]谢小轩,张浩,曾斌. 基于现场总线实现 PC 与 PLC 之间网络通讯系统的研究[J].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1,( 4) .

[3]王海珍,彭梅香. 一种基于 PLC 的柔性自动化生产线系统[J]. 企业技术开发,2011,( 13) .

[4]杨开明. PLC 改造龙门刨床控制系统的应用研究与实现[D]. 电子科技大学,2009.

子程序范文5

关键词:数控弯管;程序修正;应用技术

目前,发动机导管的管子材料大体包括不锈钢、高温合金以及钛合金,外径规格范围为Φ6~Φ53。传统弯管生产方式为:在设计模型初始YBC数据的基础上,操作工人凭工作经验根据管料材料和规格设置回弹系数,然后直接进行弯管试验,弯曲完成后将弯管置于相应的专用量具上进行比对,并根据实际比对情况对弯管程序进行人工调整,在经过3~5次弯管调试后使管形最终符合专用量具。这种生产方式存在过程繁琐、程序调试时间过长以及过度依赖现场操作者工作经验的缺点。现开发数控弯管机及激光管形测量机的弯管程序联合修正功能,通过最少的弯管试验次数使弯管管形符合设计图精度要求。

一、研究背景

目前国内外导管制造厂商越来越多的应用高度集成化的弯管生产系统,矢量弯管技术作为导管弯曲生产自动化的基础,为导管的设计制造一体化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美国麦克唐纳・道格拉斯飞机公司在导管的设计制造一体化方面迈出了一步。它将VECTOR系统与设计部门的大型计算机相连接,根据生产部门安排,VECTOR系统接收储存在计算机存储器内的管形数据,并编制弯管程序,进行导管生产,效率显著提高[1]。而为了在保证生产高效的同时控制并提升产品质量,数控弯管程序自动修正技术应运而生。

二、研究目标

对于基于设计三维管路模型制造的导管类零件,全面实现数字化精确弯曲成形。大幅降低管子在制造过程以及装配过程中的人工校形量,降低导管校正报废率。

三、导管数控弯曲程序修正技术开发

(一)研究对象

航空发动机弯曲成形类金属导管。

(二)具体方案

1、获取管形数据

使用三维建模软件提取设计三维模型管形数据,并以YBC弯管程序形式输出至测量机电脑中。

2、弯管机接收数据

开启弯管机和测量机的信号通讯,将YBC弯管程序传输至数控弯管机中。

3、弯曲试件

调试弯管机保证稳定运行,依据导管试件材料和规格初步设置弯管参数(回弹系数、压模力、释放间隙等),弯曲首件试验件。

4、弯曲程序修正

将试弯管件送至管形测量机处采集管形数据。使用开发的自动修正模块将采集到的管形数据与理论模型管形数据进行Best-fit拟合比对,评价其管形符合程度。另外精确测算每个折弯点的位置偏差,智能反馈输出程序补偿值。通过测量机与弯管机的数据连通将补偿数据与原弯管程序进行数值叠加以实现弯管程序的自修正。修正后的程序导入弯管机进行下一次试弯,循环修正直至管形合格。

5、弯曲程序固化

通过1~2次采集对比试弯件与理论三维模型的管形数据,最终获得一个能够弯曲符合管形轮廓度要求的YBC弯管程序,并将此程序与三维模型管形数据一同保存在“.prt”格式文件中,待下次生产该导管零件时直接调用进行弯曲。

(三)技术要点

1、人工干预少、数字化程度高

采用该方案生产导管零件,可以打破以往只能依赖操作者工作经验给定导管回弹系数及弯管机参数的传统程序修正方法的束缚。实现弯管过程数字化,弯后管形检测数字化。

2、产品研制效率高

应用导管管形自动开发模块可精确、迅速测算弯管管形与三维模型的差异并立即通过计算得出补偿值,实现弯管程序快速修正。

3、科学的在线检测生产模式

采用“边生产,边检测”的生产模式,在线检测弯管尺寸,及时将尺寸偏差反馈给加工设备,能根据不同生产状态即时修正弯管程序,从而有效避免弯管成批报废,有效控制废品率。

四、实施方案过程记录

(一)对象

1Cr18Ni9Ti不锈钢导管(规格Φ16×1)-2件

(二)设备

CNC数控弯管机、激光管形测量机

(三)目的

导管弯后管形控制在设计模型外廓增加1.5mm的轮廓范围内,并符合设计技术要求(圆度、波纹度等)。

(四)试验过程

1、由试弯导管理论管形LRA数据转换为弯管程序。

2、将YBC弯管程序传入数控后,在弯管机控制器输入回弹系数(固定回弹1°,比率回弹2%)。弯曲首件导管,测量管形LRA数据。

3、测量机反馈弯管程序补偿值,与原程序进行叠加计算,获得补偿修正程序。

4、弯管机接收补偿修正数据后,弯曲第二件导管,测量管形数据。

5、在测定第二件导管后输出其管形检测报告。在报告中可以查询每个管形控制点与设计模型控制点的偏差值,另外还可以查看导管端端点点的径向和轴向偏差。通过在报告中检查上述指标(见表1)就可以判定该导管零件的管形符合设计要求。

五、结束语

采用CNC数控弯管机和管形测量机的协同运行对管子程序进行修正补偿,可实现金属导管精确弯曲成形,满足设计管形要求。应用该项技术取代人工修正、校正管形的生产方式可减少研制导管产品弯曲程序的修正次数,缩短研制周期,大幅提升导管弯曲合格率,同时用会显著提高导管弯曲精度,减少导管生产及装配过程中的校正量并降低校正废品率,降低生产成本。该技术的成功应用意味着金属导管弯曲成形进入了数字化制造阶段,为未来基于三维模型的无样机管路智能制造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生产实践基础。

子程序范文6

首先,从造字方法上说,“字”是个会意兼形声字,其构造形式古今变化不大,是模拟婴儿(子)出生于屋内的样子,其本义就是表示“生子、生育”。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字,乳也。”(《说文》段玉裁注:“人及鸟生子曰乳,兽日产。”又,《尸子》:“胎生日乳。”)三国(魏)张揖《广雅》亦云:“字,生也。”这方面书证很多,例如《山海经‘中山经》:“苦山有木,服之不字。”《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蕾川王美人怀子而不乳。”《论衡・气寿》:“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汉书。食货志》:“亭有畜字马,岁课息。”等等。其次,由“生子、生育”引申为“怀孕”,如《周易・屯卦》:“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史记・平准书》:“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者,傧而不得聚会。”再次,又引申为“抚养、养育”,如《诗经‘大雅。生民》:“诞真之隘巷,牛羊腓字之。”《左传‘昭公十一年》:“其僚无子,使字敬叔。”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那么,文字史上为什么用表示“生子”、“孕育”等意义的“字”,来指称记录语言的符号呢?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解释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寝多也。”意思是说,仓颉最初创造“文字”的时候,用“依类象形”法,即依造事物,描摹其形状造出来的叫做“文”,因为这些符号如同人的文身(纹身),有纹理图形;其后用“形声相益”法,即用偏旁构件相配而合成的叫做“字”,因为用这种方法合成书写符号,就像人畜繁衍一样,孳生渐多,育殖不已。所以,“字”本身在来源上属于派生字,是由“文”孳生出来的。后来,人们就将书写符号统称为“文字”;或者不加区分,皆称为“文”或“字”。

同理,“字”的“生子”、“孳生”的含义,又被用在指人的“名”之外的另一种称呼方面,这就是“名字”中的“字”,也就是“表字”,是人的一种“别名”。首先,古人往往有名还有字,名和字分别指人的两种称呼(今人无字,其“名字”仅指名而不指字),如《史记・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后汉书・张衡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其次,“名”和“字”不是同时出现的,先有“名”后有“字”。《礼记・檀弓上》云:“幼名,冠字。”是说人在幼年时起“名”,而在成年时起“字”,起“字”对人而言有重要意义,标志着进入成人行列,可以受到社会的尊重了。《礼记,冠义》云:“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仪礼‘士冠礼》云:“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再次,“字”和“名”在意义上是有联系的,或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意义相对、相反。前者如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名“飞”,字“鹏举”;后者如唐代大文豪韩愈,名“愈”(有“胜过、超过”之意),字“退之”,等等。由于这种别名是由“正名”的含义孳生、派生出来的,所以将其称为“字”。“字”和“名”互为表里,因此“字”也称为“表字”。自称用名,表示谦虚;称人用字,表示尊敬。那么,多大年龄或什么时候算作成年呢?《礼记・曲礼上》云:“男子二十,冠而字。父前子名,君前臣名。女子许嫁,笄而字。”是说男子二十岁时,算是进入成年,要举行“冠礼”,即束发加冠,作为成年标志,同时还要在“名”之外另取一个“字”,与“名”相配。女子则在可以许嫁时(一般是十五岁左右,《礼记・内则》云:“十有五而笄,二十而嫁”)。举行“笄礼”,即挽发别簪,作为许嫁的标志,同时也要取一个“字”,《仪礼・士昏(婚)礼》云:“女子许嫁,笄而礼之,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