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选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选择范文1
白衣天使,多么神圣;而护理事业,却又是那么平凡,那么普通,平凡的似路边的一棵无名的小草,普通的似大海里的一滴水。但是,执着的我,仍选择了护理工作。因为在那神圣的工作服里,白色的燕尾帽里,它所蕴藏的是温情、是爱心、是责任……
为创优出力,为我们的平凡和在平凡中的敬业所感动。是的,我们这个职业头顶上没有耀眼的光环,但我们自打进了这个门,就一门心思扑在上面,因为我们的老师曾说,你们选择了这一行,就选择了奉献。记得那是去年的夏天,我们接到一例重度农药中毒的病人,呼吸心跳已停止三分钟,我们全科人员立即全力以赴奋力抢救,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洗胃、抽血、输液、气管插管、上呼吸机、监护仪、导尿、静注阿托平、可拉明、洛贝林、肾上腺素等等,终于病人的生命体征平稳了,一看表我们已经连续工作了10个小时,当我们疲惫不堪的走出抢救室时,看到患者亲人们感激的泪光,突然感觉所有的疲惫都化为乌有,毕竟最贵最美的是生命啊!这就是我们天使的爱,天使的爱被写在一个平凡的故事里,是天使的自豪,是天使的一种平凡的骄傲。
为创优出力,我们不求什么,不为在工作上立不了头功而苦恼,不为急救病人耗去我们的心神,耗去我们的休息时间而埋怨。只为小朋友叫我们“好阿姨”,老人们唤我们“亲闺女”,一声声热情的呼唤,发自那温暖的心底,才是我们最大的安慰;更为在护理西区这片热土而默默耕耘,为医院争光,更为西区这片生我养我的故土争辉而无比荣幸!
为创优出力,我们孜孜以求,开拓进取,我们几乎所有人都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克服种种困难,利用有限的业余时间不断地充电。很多人都已在历经拼搏后完成了专科、本科学业,有的正向更高目标迈进。我们用全面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技能配合着一次次抢救和手术,从死神手中夺回了生命;我们用全新的护理理念为病人及其家属提供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我们纵观全局,知难而上,不懈追求,相信风雨之后一定是美丽的彩虹。
职业选择范文2
1、想一想自己梦想的职业是什么。有句老话说,如果你想选择一份职业,你应该想想如果你不必工作了你会做什么。
2、想想你的爱好是什么。很容易将爱好或者你喜欢做的事情转变成未来的职业,许多爱好对应了现实世界的需求和职位。考虑一下你喜欢做的是什么,怎么做才能将它变成一个职业。
3、想一想你在学校里喜欢或者曾经喜欢的东西。学术科目可以很好地转化为职业生涯,但是比其他类型的职业需要接受更多的教育。
4、想一想你的人际交往能力。如果你擅长与别人沟通交流,帮助他人,同样有适合你的
(来源:文章屋网 )
职业选择范文3
【关键词】职业选择;大学生;职业规划
苏格拉底曾说:“认识你自己。”罗马皇帝、哲学家奥里欧斯说:“做你自己。”莎士比亚也说:“做真实的你。”充分、正确、深刻地认识自身能力、性格、周围的环境,对自己进行职业选择、职业规划上起重大作用。
一、职业选择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席曾经说过,人贵有自知之明。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要清楚的认识自己是很不容易的,绝大多数人往往不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不但对职业生涯很宝贵,就是对于平时做人做事都是相当重要的。只要能够正确认识了自己,才能够做出适合自己,让自己适合周围环境的处事之道。人生都会遇到很多的状况,需要作出许多的选择。每一个人都应该选择一个比较适合自己的,选择职业更是如此。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现代社会众多男女都在经营着自己的职业,因此男女都怕入错行。
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而且对自身的个性、特质、能力、专长缺乏清晰了解,这个时候就最需要专业的职业指导师来帮助清晰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为职业选择作出参考意见。在职场江湖中,很多人都有困惑,或者是在职业选择中,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该怎么选择,也需要专业的职业指导师可以给到一些建设性的启发和意见。
二、职业选择是全面发展的关键
职业选择最重要是发展自己内在需求,在对职业进行选择前,对自己要有清醒的认识,问问自己:我想拥有什么样的人生,我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我有什么比较优势?先要对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找到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和职业发展方向,到自己最适合的领域或空间谋求个人的最大发展。
比尔盖茨的成功源自于自己的职业选择正确。他17岁建立了自己的软件公司,并从一开始下决定要把自己公司发展成软件巨人。比尔盖茨很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适合做什么工作,通过对自己感兴趣事物的追求而大获成功,从最初的基础编程到如今的慈善事业。他从来不做自己都不相信的事情,也从不追求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这是他获得成功的秘诀。
大学生必须有适合自己的职业定位。职业定位是人生事业的目标,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意味着你将步入什么样的生存境界。
三、职业选择是选择成功与幸福
职业选择一定要把握主动权。人的一生都在选择中度过,要审时度势,顺势而动,抓住机遇,才能作出准确的选择,拥有更多的选择,包含着更多的希望,蕴含着更多的机遇。在职业生涯中,是成功还是失败,一个重要前提是选择,如果能够慎重而明智地对待选择,就能路途通达,事业顺畅。
正确选择职业,需要排除各种干扰因素。有的人不相信自己,职业选择中处于被动状态,凡事自己不去做主,好听从其他人的意见。这样,往往失去进行自我选择的机会。有的人以他人的认同作为自己的选择标准,把选择的主动权交给别人,或受人影响静悄悄地改变自己的选择。有的人逃避应有的竞争,在就业招聘面试中,遇到竞争对手就退避躲让。还有的害怕冒险不愿或不敢进行选择;有的迷信权威盲目服从;有的自我挫败缩手缩脚放弃选择;有的为自己寻找借口而放弃选择权……选择绝非一件易事,需要大学生们排除各种干扰的因素,它如同一场考试在检验着每个人的见识、能力、意志和决断。不同的职业选择会把自己导向不同的路途和方向,最终收获不同的果实。我们要在职业选择中闪光,人生要在选择中成熟,事业要在选择中成功。
四、职业选择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职业选择的好坏与职业规划没有必然的关系。不信,你去问问那些职场中的师兄师姐,特别是已经当上基层管理的员工,他们有几个真正进行过规划过职业?大部分人的职业选择,都不是精心规划设计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在实践中积累、在总结中提炼、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去总结修改自身职业规划,形成并最终的职业之路。在当今的中国社会,我们面临着种种快速的改变,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对职位的需求,连企业自己都没办法去预设,永远都是变化赶不上变化,这是现状。适合做什么职业是一回事,有机会做适合的职业又是一回事。适合与不适合,都是在变动的,没有肯定、永远的是合适或者不合适。今天不适合做这份职业,并不意味明天也不适合。因为,我们的职业能力在不断变化,适合与否,是基于我们的能力和经历的积累。当我们的职业能力还不够的时候,当我们的优势还不明显的时候,当我们的经历与经验还欠缺的时候,我们没有太多的选择。我们是被动的,企业在选择我们。选择是一种能力,提供的选择越多,代表我们的能力越多。没有选择余地的时候,怎么能进行职业选择,职业的规划呢?这个时候,有一份工作机会就要珍惜着。生存第一,解决了生存,才能谈发展;解决了生存,才有底气、有信心规划美好的明天。
职业规划本身没有错,我们可以尝试着职业规划。但不要错误认为,好职业是规划出来的。职业规划与灵活变通要相互结合,要结合现在职场的实际需求。要在职场上出人头地,规划只是一个奋斗的方向,关键点在于自身的条件和对机会的把握,特别是行动和付出,因为一切好的结果都是通过实践出来的。
对于大学生来讲,有了职业规划,未必就会实现心中理想;没有职业规划,未必就没有将来。一份完整的职业规划,需要的是不断在社会实践中去总结修改它,而自己就是职业规划总设计师。相信对于任何一个充满理想和朝气的年轻人,只要他为着自己的志向不断作准备,他一定会赢得未来。进入了职场后,随着不断地实践和发现自己,不断在前进道路上不断提高自身职业技能,使职业的方向会更加成熟,具有更多职业选择的能力。这个时候不断修改职业规划,就是在正确认识自己,作出选择下的职业规划。
【参考文献】
[1]周鸣阳,许爱玉.大学生求职与职场制胜方略[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职业选择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国进民退”;优势;劣势;公务员热[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4-0187-02
1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经过第一轮问卷调查,笔者总结出当代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与职业规划方面的一些基本特征。首先,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正日趋理性。以往很多大学生自视甚高,非高薪不拿,非“北上广”不待,然而严峻的就业形势让他们变得日益理性和实际,期望将专业优势与未来工作相结合,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他们更看重未来的职业发展,而不是暂时的收入水平。不少人开始对大城市的高房价说“不”,转而希望在二三线城市有所发展。其次,虽然基本确定了未来的走向,但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规划依然很不明确。即使有,但能坚持的比例也不高。这直接导致了40%受访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持悲观态度。再次,大学生的就业信息和与之相关的社会支持体系依然很不成熟。除校园招聘外,大学生缺乏其他获取信息的有效渠道,就业实习、就业培训等方面的社会支持体系还没有完全普及。最后,笔者发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到国企和政府部门工作,而不是进入外企、民企或自主创业,笔者将这一现象称做就业领域的“国进民退”。在传统观念中,外企一直是大学生的最爱,“下海”热、“跳槽”热似乎也吸引了大批学生进入民企。那么这次问卷调查中发现的“国进民退”现象是否真的存在呢?
为了印证笔者的猜测,也为了调查的科学性和数据的可获得性,笔者决定以清华大学的拟就业本科生为样本,进行第二次调查。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在清华大学的毕业生中,前往国企与党政机关的就业人数之和远远超过其他行业领域的就业人数。清华大学本科生对国企和政府的就业热情,不仅体现在意愿上,也体现在实际的就业人数中。说清华大学本科生就业存在着“国进民退”是恰如其分的。清华大学如此,其他高校又如何呢?
日前,经济学家周立群指导的课题组对天津地区14所院校的1416名2011届本科毕业生1515名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进编制”成为本届毕业生的首选,民营企业吸引力显著下降。在一道多选题中,国有企业得到50.86%受访者的青睐,支持率遥遥领先。32.84%的人考虑进事业单位,打算报考公务员的有21.23%。与之对照,只有20.49%的毕业生将求职意向锁定为“大型民营企业”,而对中小企业有兴趣的只有8.4%,在全部选项中排在最后。过去令人向往的外企,也只有33.83%的支持率。2009年,周立群教授曾做过同范围、同内容的调查,比照两次调查结果,他发现选择国有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的受访者比例都有所提高。“国进民退”确为事实。
总之,无论是笔者进行的两轮调查,还是一系列的相关数据辅证,都表明大学生的职业选择确实存在着“国进民退”现象。
2“国进民退”背后的原因
“国进民退”已成事实,那么其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下面,笔者将分两方面展开叙述。
2.1“国进民退”原因之“国”的优势
首先,政府或国企的工作具有更高的职业稳定性,近几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步入正轨,国企所具有的资源和政策优势又一次显现出来,国企就职的稳定性在逐年走高。其次,近60%的受访者认为,国企和公务员的工作压力较小。这一点与职业稳定性高是相辅相成的。另外,政府和国企不大会有民企和外企中那么严格的业绩考核和淘汰机制。再次,约40%受访者认为,公务员和国企员工的待遇更好。这种待遇体现在连续的工资增长和优厚的福利方面。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解决户口、积累人脉成为了很多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首要理由。
2.2“国进民退”原因之“民”的劣势
第一,近60%受访学生认为,许多家族式企业的管理模式单一、人员关系复杂、制度混乱,在这种情况下的工作很难长久。第二,外企和民企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确实,民企和外企因为有业绩考核,压力大在所难免。尤其是在日资、韩资和中国台商企业,工作压力更是大得让人难以承受。“富士康13连跳”即为典型。第三,民企和外企在职工的社会保险方面存在故意或无意的漏洞,这也是32.9%的受访者拒绝它们的原因。如今的大学生很看重就职单位是否为职工申报“五险一金”,而很多民企、外企为了减少开支,提高经济效益,经常逃缴,这使得大学毕业生因为后顾之忧转而选择国企或公务员。
2.3“国进民退”之原因小结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国”的优势体现在职业稳定性高、收入待遇好、压力小这些最为重要的职业要素上。反观民企和外企,虽然评价体系更合理、职业风险更低,但是在工作压力、社会保障、职业发展等方面,均存在明显问题。而近日北京、上海等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明确提出,无长期以上所得税或社保缴纳记录的非本地户籍个人,不得买房。仅此一条,恐怕就让不少供职于外企和民企,希望在本地买房定居的大学生们担心不已吧?总之,“民”的优势远远抵不了“民”的劣势。
3就业“国进民退”的解决之道
诚然,公务员和国企职位收入稳定、福利优厚,更为大学生所青睐。但社会更需要一大批敢于冒险、富有企业家精神的莘莘学子,去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闯荡,为社会创造出“真金白银”。但笔者认为,这些具有开拓精神的大学生群体的出现,需要国家从大量的法律和制度层面加以保障。因而,要解决就业的“国进民退”,也必须从这些层面入手。
第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得每个社会成员都有较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使得公务员和国企员工的福利不会成为一种社会特权。
第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企、外企、民企平等发展。
第三,建立健全权力监督与制衡机制,完善公务员选拔录用制度、任职考核制度。
第四,重塑公共行政的“服务”精神。
职业选择范文5
对初入职场的大学生来说,选择什么行业、到什么岗位至关重要,因为这是他们职业生涯关键的一步。职业不仅是个体谋生的手段,职业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体幸福感和成就感的来源之一。因此,研究职业选择问题意义显著。大学生进行职业决策的内在驱动力是什么?本文试图通过进一步地分析研究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选择的关系,以期更深入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职业取向及其特点,从而提出更有效的职业生涯教育方式,最终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和水平。
二、研究内容
本次研究借助成熟的职业价值观量表和职业选择问卷,选取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选择进行测量,了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选择特点并通过数据统计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1.研究对象
研究样本为长沙理工大学和湖南理工学院的本科生,包括四个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共收回问卷816份,剔除无效问卷38份,最终有效问卷为778份,有效回收率为95.3%。
2. 测量工具
(1)职业价值观。研究采用的调查问卷包括基本情况、职业价值观以及职业选择三部分。职业价值观部分有17个项目,包括才能发挥、自我实现、社会地位与声望以及工作环境与福利保障四个维度,采用Likert5级计分方法。该部分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8,KMO 值为0.90,信效度均比较好。
(2)职业选择。职业选择部分主要包括职业规划方向、行业选择、工作地选择和期望起薪。其中,行业的划分以岳昌君的研究为划分标准,分别将行业划分为低收益行业、中收益行业以及高收益行业。
3.统计分析
(1)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总体特征。为了解大学生对职业价值观各维度偏好情况,首先要计算出职业价值观的总体平均值,并以此为标准,再将职业价值观四个维度的均值与其比较。通过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可知,职业价值观量表的总体均值为3.88,四个维度的排列顺序分别为自我实现、社会地位与声望、工作环境与福利保障、才能发挥。
除了工作环境与福利保障因子,其他三个因子与职业价值观总体平均值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自我实现因子和社会地位与声望因子的均值明显大于3.88,说明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能满足这两个方面的职业;而才能发挥因子的均值略低于职业价值观总体均值,说明大学生对才能发挥的重视程度相对于其他因子来说略低。
(2)大学生职业选择情况。为了解大学生职业选择情况,本次调研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大学生职业选择进行剖析,其中包括对未来职业规划的方向、行业的选择、就业地点以及期望的薪酬。通过调查数据表明,仅有56%的学生选择工作,其余44%的学生则选择出国或者考研;关于行业选择方面,超过80%的W生愿意选择中等收益以上的行业;在就业地点方面,仅有1.2%的学生愿意去县级市及以下的地方就业,有24.9%的学生希望在北上广就业,有超过半数的学生选择省会城市及其他直辖市;在薪酬方面,大多数人期望的薪酬水平在2751~4250之间,有将近30%的大学生期望薪酬在4251~10000之间,说明大学生在薪酬方面期望较高。
(3)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职业选择关系研究。第一,人口统计学变量与职业选择的相关性分析。通过文献回顾发现,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有很多种,职业规划方向与年级、家庭地址、独生子女、父亲受教育程度存在显著关系;行业选择与年级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就业地点与年级、专业性质、家庭地址、独生子女、父亲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期望起薪与独生子女、父亲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第二,职业价值观与职业选择的相关性分析。本研究对各变量进行了Pearson相关性检验。职业方向的规划与才能发挥、自我实现、社会地位与声望和工作环境与福利保障均没有显著关系;行业选择和社会地位与声望、工作环境与福利保障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就业地点与才能发挥、社会地位与声望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期望起薪与才能发挥、自我实现、社会地位与声望和工作环境与福利保障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为考察职业价值观与职业选择间的净关系,本文采用了偏相关分析来进一步确定职业价值观与职业选择之间的相关关系。在控制了年级、专业性质、家庭地址、独生子女与否、父亲受教育程度以及家庭收入后,职业价值观与职业选择之间的相关系数基本保持不变。其中,行业选择与才能发挥的相关系数上升了0.02,因此行业选择与才能发挥在控制相关因素后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行业选择、期望起薪与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相关系数变化均不大。
三、 结论及建议
根据本文研究,我们发现大学生期望职业能让其实现自我价值,能获得较好的社会地位与声望,同时对工作环境与福利保障也有一定的关注,而对职业能否发挥才能的重视程度相对于其他三个方面要略低。说明大学生自主观念越来越强,其职业期待也呈现多元化,既注重内在价值,又注重外在价值。
职业选择的过程是大学生完成角色转变的必经途径,由于大学生缺乏一定的职场经验,职业价值观的塑造对于提升其就业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职业价值观作为职业选择的内在依据,影响着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方方面面,包括职业取向、职业决策、职业生涯规划以及职业自我效能感。因此,高校应重视职业价值观教育,通过职业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和职业方向,帮助大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找到一席之地,同时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引导大学生以平常心对待求职过程中的成与败,提高其应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参考文献:
[1]范皑皑,杨 钋.大学生的职业准备策略――基于北京高校学生发展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5(10):95-102.
[2]陈 浩,李天然,马华维.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研究[J].心理学探新,2012(6):553-559.
[3]岳昌君,周丽萍.经济新常态下的高校毕业生行业分布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6(6):34 .
[4]欧阳万如.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0.
职业选择范文6
[关键词]高职学生 职业选择 影响因素
[作者简介]王星华(1970- ),女,辽宁营口人,营口职业技术学院普师分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心理学、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辽宁 营口 115000)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0-0105-0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飞速发展,高职学生的招生与就业问题成为学生、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热点。正确的职业选择不仅关系到职业的社会价值、职业的志向水平,也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水平。因此,高职学生就业方式的改变和形势的严峻,使他们在职业选择上更加谨慎。
本科生及高职学生数量的激增,就业方式由等待分配向自主选择的变革,都不可避免地为高职学生的就业带来了新的压力。新华社北京6月24日专电(记者赵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智联招聘”日前了2011年应届毕业生求职力及求职偏好调查报告。仅2011年应届毕业生的调查显示,进入就业市场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已达到19163万人。
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独具特色的一员,正由职业选择的分化逐步向职业社会过渡,正在把自己未来职业的愿望落实到具体计划之中,表现出强烈的职业意识。尽管各种原因导致大学生将来未必从事本专业工作,但他们深知专业的学习对未来就业的实际价值,反映出大学生们职业意识的现实性和具体性。而职业意识的成熟状况还是要看最终现实职业的选择。因此,大学生们更乐于参与社会实践,希望切身体验职业社会对求职人员的具体要求和真实态度,对顺利完成未来的职业定位大有益处。
在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影响其职业选择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大多学生却不具备自我选择的能力,即缺乏择业过程中的个人智慧。
一、高职学生职业选择中出现的问题
1.高职学生职业选择的过程缺乏主观能动意识。首先,当前高职学生职业选择随意性较大,常常是被动就业。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很多人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常常听从他人意见,表现出被动就业或随意性择业的特点,如征求父母、师长的意见或受朋友的鼓动等。在校园招聘会上,常常会看到本来处于观望状态的毕业生,如果见到很多同学都选择了某一单位,他们也干脆做出决定。与此相反,有相当一部分人出于对父母的逆反或是对他人的疏离感,对师长提出的职业选择建议背道而驰,做出了对自身发展不利的选择。
其次,当前高职学生初次就业的巩固率不高。据统计,高职学生职业选择时缺乏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一年后的择业巩固率只有20%。面对纷至沓来的各种信息大多难以做出理性、科学、有效的决策,从而在盲从和依赖心理的支配下做出不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
由此可见,过于依赖或者疏离感过强,会导致学生在职业选择中不能自主地做出判断,从而对其职业选择造成不良影响。
高职学生阅历浅、经验少、反叛期与职业选择期重合等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在职业选择时的独特性。因此,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职业选择,建立正确的人生定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高职学生职业选择缺乏理论性的指导。职业选择看似简单,但过程却相当复杂。到目前为止,国际上也没有对职业选择给出统一的概念。不过基本的共识是:职业选择是个体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下,最终促成人们从事不同职业活动的过程。
我国学者汪庆春和孟东方在2004年则具体指出,职业选择是在人们受到主体需求动机的推动和自身条件的制约下,综合考虑到职业的声望、规模、环境、条件、前途、待遇、劳动强度、晋升机会以及自身的专长、才能、兴趣、爱好等因素后所做出的价值判断和未来规划。
但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职业选择不仅仅单纯是找一个工作单位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发现自己、认识自己的过程,因此认清自身的优缺点很有必要。学校生活是自身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就业活动是适应社会的活动,所以在就业活动中,一定不要忘记自己能干什么,会干什么。不能因为缺少经验,被周围环境所左右而忘掉自己的特性和初衷。
Ginzberg在其职业选择成熟度理论中,把青年职业选择成熟程度划分为空想期、尝试期和现实期等三个时期。也就是说,青年对职业选择认识的形成是有阶段性的,并非突然生成,而是要随着生理、心理以及社会成熟度的不断提高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根据这一职业发展理论模式推断,高职学生的职业选择介于之间的特殊时期,职业意识成熟阶段的前期,职业社会的边缘地带,具有尝试期与现实期结合的特征,已经开始逐步向职业社会过渡。大学生们在不断的实践和体验过程中,努力为自己谋求最佳职业定位。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对高职学生职业选择的指导仅仅停留在空洞的说教和联系就业单位上,这种指导缺少成熟的理论支持、健全的心理辅导和专业的人员配备,而联系就业单位也很少从职业规划角度出发,考虑学生职业发展的长期性,绝大多数是为实现学校就业率的突破。
二、高职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
国内外的各项研究表明,高职学生职业选择影响因素体现为:一是主体因素:个人兴趣、能力、价值观;二是客体因素:社会环境、经济效益、家庭等。
1.主体因素。首先是兴趣。兴趣是从事某种活动的强大动力。在高职学生职业选择过程中个人的兴趣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资料表明,一个人对某一工作有兴趣,能够乐在其中,就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保持高效率,不感到乏味和疲劳;相反,工作中只能发挥出个人全部才能的20%~30%,注意力易分散,效率低下,而且容易疲劳。社会学研究显示:凭借自己兴趣、特长、爱好、能力而自主选择职业的劳动者,劳动生产率要高出40%左右。调查结果同样表明,在职业中取得了突出成就的高职学生,大多是对职业感兴趣的,而有些学生虽然拥有专业优势但却未创造出工作业绩,重要原因同样是缺少职业兴趣所致。兴趣能够产生强大的内在驱动力,调动人的工作热情,激励人奋发进取,主动排除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工作任务,为最终的职业成功奠定基础。
其次是能力。是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一定活动的具体方式以及所必需的心理素质。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能力与知识密不可分,任何一项活动都需要能力和知识的参与和配合。能力属于动态系统,知识属于经验系统,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知识必须依赖能力获得。同时,知识的掌握又会反作用于能力,促使能力的提高。高职学生能够以比较优异的成绩跨入大学的校门,足已证明他们具备了一定能力,包括分析、判断、选择、表达、交际、实用技能等。经过多年的基础学习和专业学习他们所形成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为其未来职业选择提供了参照和定位。
最后是价值观。价值观是个体对人、对事、对物等客体的一般性态度。受个体人格的影响和制约,这种态度所表现出来的趋向和情感具有明确性和单一性,成了自我价值取向。也就是说,价值观需要价值取向来表现,价值取向是价值观的具体化和方向化。随着价值观的基本形成,高职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基本完成,趋于定型。他们追求或排斥某种价值,偏好或厌恶某类事物,向往或躲避某种情感,表现到具体的职业认识领域时,就会对职业的选择及完成任务的态度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一项工作对于个体来说所具有的意义,是为了维持生计而为之,还是为了实现自身的理想抑或对他人和社会、国家更有意义,这是价值观因素对高职学生职业选择影响力的具体表现。
2.客体因素。首先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高职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包括社会评价、工作单位性质、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等很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因素随着高职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高而进入他们的社会认知领域范围,成为必然的考虑因素。尤其是他们对某种职业缺乏深入了解与切身感受时,社会环境作用会格外突出。而这些社会环境因素所包含的内容也会随着高职学生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观念的更新、思想的冲击、价值取向的调整等发生变迁,可能会重新排列、重组理想职业的序列,或者彻底改变其原有的内容。然则不论发生怎样的变化,社会环境因素都会始终影响着高职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同时,这些影响职业选择的社会环境因素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其次是经济效益。伴随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效益对高职学生的择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它对职业选择有利有弊。从管理学理论出发,经济效益对于职业来说是激励机制的一种手段。无论哪一种职业,物质激励越强,其吸引力越能保持得更加长久,物质激励减少或者没有,就会丧失最基本的吸引力,无法获得选择者的认可和青睐。说到它的不利面,经济效益固然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但是如果金钱意识无休止地一味膨胀,必然要对许多职业的本色造成损害,人们会把职业看成是金钱,把职业与经济绝对等同起来,而不再是完全价值取向中的“职业”了,其结果职业就会蜕化演变成只为获取经济效益的一种工具而已。
放眼到社会领域中,医患关系的紧张、贪污腐化问题的日益严重等,都可以说是经济效益因素非良性影响的实证。有人说,在当代中国社会,金钱无所不能,金钱扮演着上帝的角色。的确,我们确确实实能够感受到金钱意识在周围迅速扩散和不断增强的事实。尤其在一部分人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而且这种现象也不免对每个人的心理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在高职学生身上也会有或多或少的表现。不过,我们还是应该相信,这种现象不是、也不会成为人们共同追求的社会主流。
最后是家庭。家庭会为每一个人镌下成长印记。纵观人的一生,其每一次抉择都会带有这个印记的色彩。尤其是涉及人生大事如择业、婚姻等问题时,会更加深刻。而高职学生由于阅历浅、经验少,家长意志在他们的职业选择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成分。
高职学生的专业选择是他们职业选择的前奏。应该说,每一位高职学生在专业选择时都经过了细心研究和内心斗争,而且大都有家庭的介入。有些家长直接为孩子选择专业,而许多的家庭则是通过父母工作、家庭背景、条件等因素对孩子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某些专业取向通过逐渐融入的方式进入了学生的心理,自然而然地做出了相关决定,而不是家长耳提面命式地命令,或者硬性强加给孩子。这种影响的作用与心理学中经常提到的环境的作用如出一辙。例如,居里夫人的女儿也是一位成绩卓著的科学家;《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艺术才能,正是源于他的祖父和父亲对文学艺术的酷爱。
家庭的作用会在高职学生毕业后面临具体职业时再次凸现出来。不过,这一时期家庭的影响力已不再像从前了,因为孩子的年龄增长,知识丰富,专业技能突出,心理趋于成熟,心理素质提高,独立性、自主性增强,而且职业意识也更加明晰,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有了一定的定向和认识,此时此刻的他们已不再觉得父母们“那么强大”了,相应减弱了对家庭的心理依赖程度。但是,不管怎样,家庭对子女职业选择依然发挥着重大影响,特别是当子女面对职业选择犹豫不决,并表现出要征求父母意见或寻求家人帮助时,父母的内在力量会再次被激活,激情再次被点燃,意志作用再次被放大,对子女的职业选择会做出应有的干预,甚至是决定。
三、意见及建议
1.将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纳入课程体系。从利于高职学生身心发展及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高职院校应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纳入高职学生的正式课程体系中。从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开始,对学生加强职业选择、职业方向、职业定位、职业心理的引导与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自身职业特点的正确认知和职业发展的长远规划。而不仅仅是在学生进入实习阶段前,草草地以合班教育的形式进行一两节课的空洞说教式的就业指导。
2.配备专业人员及相应的理论支持。目前高职学生职业选择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物质大于精神,个人高于社会,眼前重于长远。这种特征的形成与高职学生对专业特点的认知及职业心理的缺失有关。在高职学生中存在两种择业心理,其一,自视甚高。“我也是三年高中苦读出来的,怎么可以到工厂去做一线工人,去受那个罪?”其二,妄自菲薄。“我没考上本科院校,所以能有个工作就不错了!”不可否认,两种择业心理都存在问题。因此,需要帮助高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自我认知体系,以利于其在择业过程中,做好自我定位,规划职业生涯。
3.社会及家庭应为高职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环境支持包括两方面:第一,物质环境的支援。进入高职院校开始,要在专业设置上,从学生的职业选择角度出发,切忌因一时利益而起,盲目发展所谓的热门专业。用人单位也应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特点,在其入职之初,考虑其技术特点进行职务的安排调度,而不应完全混同于社会招聘人员。第二,心理环境支援。高职学生在职业选择阶段至入职后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会对其心理造成影响,甚至产生焦虑情绪。来自信任的人和环境中的鼓励及支持是缓解其压力的最好良方。
高标准的职业选择要对职业的社会意义有高度的认识,还必须有高水平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对自身能力的良好认识,只有将这些因素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为高职学生正确的职业选择做出良性指导。
[参考文献]
[1]郭本禹,姜飞月.职业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J].心理学,2003(11).
[2]彭永新,龙立荣.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测评的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2).
[3]汤婵.对大学生职业选择中心理问题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0(12).
[4]汪庆春.大学生职业评价与职业选择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04(4).
[5]万毅.试析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