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验心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验心得范文1
非的实习心得 标签:会计学习实验工作社会 时间过的真快,这个学期开设的“会计实验课”就要接近尾声了。对于一项学习或是一项工作的结束,总结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是很有必要的。
当时,在老师给我们发放“会计实验课”所需的教材时,我们都表现出积极、兴奋的姿态,带着这份热情我们很快的投入到了学习中。在老师的细心教学下,我们独立的完成手头上的工作。刚开始,我们还很积极,但是到了后来便渐渐失去了兴趣,我想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会计是一项既简单又乏味的工作,而我们并没有那样的耐心去完成这样一份工作。首先,我们按照会计实验课本的要求编制明细帐和总帐,为接下来的工作打好基础,其次,我们要根据公司2003年度12月份发生的各笔经济业务填制记帐凭证并归总原始凭证,接着依照记帐凭证逐笔填写明细帐,然后每半月进行科目汇总并填写总帐,最后,在月末的时候扎总并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等等。其中,除了在填制记帐凭证时要明确各项经济业务的归属及借贷方的填写的工作相对复杂外,其他的会计工作都非常简单,但却很烦琐。在此期间,也有不少同学抱怨会计工作实在是太累人了,更有甚者说很后悔报了会计专业。不过,抱怨归抱怨,不得不承认在这次会计实验课的学习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的知识,这也对我们将来的学习和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很开心学校能为会计教学开设“会计实验课”这一新学科,通过会计实验课的学习,让我们全方位的了解了企业会计的工作程序及会计体系,使我们能将过去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机的结合,并辅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学习课本知识。对于这次的会计实践经历,我的体会也颇深。 首先,“会计实验课”的学习让我们的理论知识得到实践,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我们抱怨会计实验课的学习内容枯燥乏味的同时,我们也受益匪浅。比如在明细帐、总帐的填写过程时,一定要用黑色的水笔,并且在填写数字时不能超过方格的2/3,如果在填写错误的时候,要用红色的水笔划去,然后在其上面用黑色水笔重新填写,类似于这样的小细节我们在学习基础会计时虽有接触,但却总是忽视或是遗忘。记得大二暑期我在“江西汇仁集团”实习期间,做类似这样的会计工作时,在明细帐中将数字满格填写只为了看的更清晰,其实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通过这次学习,纠正了我很多以前工作中未曾注意过的小细节。 其次,“会计实验课”的学习传达的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精神。会计是一项频繁和数据打交道的工作,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有耐心,更要细心,也许一个数字的错误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失或是更严重的后果。会计实验课的学习让我们认识到了态度的重要性,比如,初到某公司工作,要知道自己是否能够胜任这份工作,关键是看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态度对了,即使自己以前没有学过的知识也可以在工作中逐渐掌握。这也就要求我们,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做到专心、耐心和细心是非常必要的,好的态度对我们今后的发展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样的精神,我们应该沿用到其他的领域中。 最后,“会计实验课”的学习给我们带了更深层次的思考。社会毕竟不是学校,我们不应该象以前那样等待更好的机会到来,要建立起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就应该尽快丢掉对学校的依赖心理,学会在社会上独立,敢于参加社会竞争,敢于承受社会压力,使自己能够在社会上快速成长,而这一切的前提都要求我们不断的充实自己,不断的学习新的理论知识,不断的提高自我实战能力,从而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我们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才能够让我们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
在我看来,大学校园对未来对社会的理解是一种理想,而在实际生活中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是如此之大。通过这次会计实验课的学习,很难说,我做出了怎样的成绩,不过我的收获很多,也相信这对我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实验心得范文2
4月13日未名雷蒙特黄老师一行4人为我中心(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辐射环境监测中心)开展了一次实验室安全培训。黄老师以去年清华大学发生的实验室爆炸为切入点,着重讲明了实验室安全在保障人身生命安全和社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安全是实验室工作的首要要素。通过半天的培训,黄老师以其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安全知识为我们今后实验室安全管理及实践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改进措施,使我们在此次学习中受益匪浅。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的运行离不开制度的管理,实验室安全制度是一件自实验室建立将一直贯彻执行的制度,因此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举措。根据实验室的特殊性,应当制定一般安全守则,消防安全,水电安全,化学品安全,生物安全,辐射安全,特种设备安全,一般设备安全,常用安全标识等一套实验室安全手册,以上手册要与实验室实际相结合,制定具有实验室特色的安全手册。
(2)树立安全意识
实验室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人身安全,良好的安全意识对预防实验室安全事故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大家的主动学习知识以及注意安全行为。实验室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产生的不安全安全因素主要有不安全的环境和不安全的行为,其中实验室的安全包括防火、防爆、防毒、防腐蚀、保证压力容器和气瓶的安全、电气安全和防止环境污染等方面。加强以上方面的管理,创造安全、良好的实验室工作环境,是每个实验室工作者必须认真完成的工作。其次,不安全行为主要有不适当的态度、缺乏知识或技能以及不适当的机械或物质的操作行为,因此各实验室新录用人员进入化验室实习和上岗前都必须经过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上岗考核中必须有此项内容的考核,实验室安全考核达到要求后方可从事其它操作技能方面进行考核。在岗检验员每半年至少一次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强化安全知识。
(3)践行安全操作行为
树立了安全意识,践行安全操作行为是至关重要的,实验过程要规范使用实验器具,通风厨,试剂,气瓶,危险品,电力等各项关系实验室安全的设施,对每个实验室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让大家知安全,懂安全,进行安全操作,明白各自岗位出现安全事故的处理方式。
(4)落实安全监督与培训
安全监督是保证安全制度有效运行的必要措施,监督能有效起到持续践行安全制度,时刻提醒大家注意安全问题,对潜在的安全问题起到及时发现、及时预防,对各项实验室安全环境起到有效的改进和维护作用,因此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安全委员会,由安全责任人进行每天的安全检查,填写安全记录,实验室每个安全员互相之间进行安全监督。安全培训是安全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培训能有效的提升大家的安全意识,让大家明白实验室哪些地方可能出现安全事故,出现安全事故如何处理,而且培训是一个不断进行深化的过程,要定期进行安全培训,起到一个时刻警醒的作用,在安全问题前面不可出现丝毫松懈。
(5)做好安全事故预防措施
安全事故预防为主,不出现安全问题才是我们安全生产的最终目标,因此要做好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首先实验室需要一个良好的安全工作环境,其次根据实验要求配置相应的实验防护器材,而后进行安全实践教育与培训,规范安全操作,明确各安全标示的意义,接着进行安全实验实践演练,对各安全器具进行实践操作,另外还要注意各安全环节的监督检查,从开始实验到整个实验结束都进行有效的安全事故预防,从而保证大家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本次培训黄老师讲到了很多知识,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学习实验室的安全知识,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运用到实际实验中。
实验心得范文3
在提出问题时要具体、明确,最好是问题中包含着要探究的变量。
二、做出假设
一般情况下假设都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进行的。例如: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根据“鼠妇一般生活在花园或庭院中的花盆、砖块、石块底下,当移开花盆、翻动砖块或石块时,鼠妇会很快爬到阴暗的地方”,做出的假设就应该是“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三、制订计划,设计实验
在设计实验时要围绕变量进行,大多数实验一般遵循以下四步:(1)分组编号;(2)写出相同点;(3)写出不同点;(4)做好观察记录。针对具体的探究实验问题,在设计时“(2)写出相同点”和“(3)写出不同点”有时顺序可以颠倒。例如: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利用上述四步可以这样设计实验:(1)取两个大小相同的鱼缸,编号甲乙(分组编号);(2)甲乙鱼缸中加入等量的河水和同时孵化出的蝌蚪10只(相同点);(3)甲乙鱼缸中的蝌蚪每天喂等量的饲料,乙缸中另外添加适量的甲状腺激素(不同点);(4)每天按时饲养,做好观察记录。其他类似实验都可以按照这四步来设计。例如:探究“腐肉是否生蛆”,(1)取两个玻璃瓶,编号甲乙(分组编号);(2)在甲乙瓶中均放入一块新鲜的肉(相同点);(3)将甲瓶的瓶口用纱布封口,乙瓶不做处理(不同点);(4)做好观察记录。
四、确定变量
有些对照实验的变量很明显,例如: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变量是光。学生在判断变量时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做出错误的判断。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设计如下实验:(1)取两个玻璃瓶,编号甲乙;(2)甲乙中均放入棉花和10粒种子,并放在温暖的环境中;(3)甲瓶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棉花湿润,乙瓶中加入过多的水,使水浸没种子;(4)观察记录种子的萌况。在这个实验中,有的学生就认为变量是水的多少不同,而实质上乙组过多的水浸没种子的最终目的是隔绝空气,这样甲组就有充足的空气,而乙组没有充足的空气,因此变量应该是空气。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一组有氢氧化钠溶液,一组有清水,变量并不是有无氢氧化钠溶液,而是氢氧化钠溶液在本实验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因此变量应为二氧化碳。再如上面列举的“探究腐肉是否生蛆”,有的学生认为变量是“是否用纱布封口”,只看到表面现象,而实质上纱布封口的目的是阻止苍蝇的卵落入甲瓶,这样甲瓶中没有苍蝇的卵,而乙瓶中就能落入苍蝇产的卵,因此变量应为苍蝇的卵。
五、组织学生进行探究
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如果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就应兼顾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成员之间进行分工合作,也可以隔一段时间互换一下分工,把实验探究中的每个环节都亲身感受一下,增加学生的活动经验。注意探究活动的课内和课外实施相结合,尤其是时间长、需要课外实施的,要合理组织和安排学生的探究。
六、根据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心得范文4
关键词:科学教育实验; “做中学”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2-096-002
一、开放模块内容
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在教学中应在认真把握“做中学”内容标准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使用模块。“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比科学课具有更大的自由度,教师可以开放性的使用模块内容。例如《三态变化》模块中《这些水是哪里来的》《水的三态变化和天气》等几课与天气气候有密切关系,应在天气相适应的时候,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自然环境里探究,效果会更好。
此外,“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可根据学校实际和创新教育的需要,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设计更科学更合理的开放性内容。主题模块中加入开放性内容,更有利于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开放教学方法
“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更加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主动的探究过程和在学习共同体中互动的过程。学生通过运用批判和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对自己所收集的证据进行分析,从而发展能够使他们理解周围世界的科学方面的概念。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和推理发展探究技能和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应尽可能多一些自主,少一些灌输,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自主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探究全过程。学生能讲的,教师决不包办代替;学生能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
我认为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尽量”
1.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
讲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必须的,但是依靠讲解得到的“高效率”是以牺牲学生的独立思考、深入探究和发现创新为代价。实践是认识的第一源泉,教师教学前布置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结合生活实践并通过讨论、去图书室查阅资料,甚至上网,掌握了大量的资料,课堂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2.尽量让学生观察,获得第一手资料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在观察的基础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3.尽量让学生想象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4.尽量让学生讨论设计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现在,在我们小学科学的课堂上可以看到处处是活动,可谓热闹非凡。但我认为有些活动中普遍存在着一种毛病,那就是──“思维不足”。“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中,要尽量让学生讨论设计,三思而后行,动手前要先动脑。
5.尽量让学生合作动手
美国华盛顿一所大学有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思,学生是有个性的认识主体、实践主体和自我发展主体。在教学中尽量做到“学生动手、教师参谋”。
6.尽量让课堂生成
“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中的每一个探究活动都是有一定机动性的有机整体,是随探究活动的深入、展开,不断产生新问题、新的研究目标。教师要把握好活动,充分发掘模块教材的内涵,教学活动效率就得以提高,新知识也会随着教学的深入而产生。在活动的基础上不断升华,鼓励和培养学生养成深入探究,主动把握问题的习惯,促使课堂不断生成。学无止境,一节课是否具有“生成力”还要看学生还想在课外探究什么。如果教师再利用一点激励法适当的检查、评价,效果会更好。
三、开放材料准备
良好的有结构的材料是有效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实验材料自身的不足会直接影响探究活动的效果。在做教学准备时,选择合理的多样的实验材料是教师必须做的一项重要功课。准备材料时,教师必须先经历探究活动的过程,必要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探究能力和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善于研究每一个细小的细节,确保探究活动效益最大化。
四、开放问题情境
“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中创设开放的富有挑战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在活动中,我们应该把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始终作为教学的首要环节,以问题为中心来开展教学活动。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学不仅应以问题为开端,而且还应以问题为终结。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初步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新问题,使教学活动无止境的进行下去,并把学生引上创新之路。一节课下来,我们不要急着给学生一个肯定的结论,使课堂留有悬念,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五、开放教学评价
实验心得范文5
【关键词】《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验教学优点
《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是形态学科,是研究正常人体结构和相关功能的科学。作为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解剖学,任何知识点对于临床专业,都不可忽视。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要讲好这门课,就要重视实验教学。近年来对高职护理进行了此学科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科学地设置实验项目,并注重先进性、开放性。把实验课程分为三个层次,即基本技能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实验项目16个,共32学时。
1 基本技能型实验(占50%)为8个,共16学时。密切结合理论课教学,开设传统的经典验证性实验,利用标本,训练学生的最基本实验操作和技能。主要为:1.躯干骨及连结;2.颅骨及连结;3.四肢骨及连结;4.肌(一);5;肌(二)6.显微镜的使用、上皮组织;7.结缔组织;8.感觉器官。
面对解剖学学时的日渐减少情况,然后要尽量少的学时讲授多的知识点,并提高教学效果,非常重要。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下面特对骨学部分教学改革介绍如下:
按照传统教学,骨学约需要16学时,其中理论课10学时,实验课6学时。
解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至关重要。医学为实践科学,解剖学更是如此。因此,解剖学的骨学部分,我们加大了实验教学。利用2学时讲骨学概述,用8学时在实验室内理论实验相结合教学。重要骨学教学共需要10学时,比传统教学节省6学时。
虽然学时减少了,但由于加大了实验教学学时,使教学的实践性、直观性、形象性大大加强,因此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兴趣加强,教学效果良好。
2综合设计型实验(占44%)为7个,共14学时。综合各系统大体及组织结构知识点,从人体器官、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分别观察理解,使学生从多角度研究一个问题,建立整体的概念,强调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主要有:1.消化系统大体结构;2 .呼吸泌尿系统大体结构;3.脉管系统大体结构;4.中枢神经系统;5.血液、肌组织、神经组织;6.消化系统、呼吸系统;7.泌尿系统、生殖系统。
设计性实验让学生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综合各系统组织、器官的联系观察、研究,以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综合设计性实验的设置,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2.1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综合实验课程。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实现形态上宏观与微观的紧密结合,强调器官、系统的整体知识,如肝脏组织学实验,从细胞、组织、器官等横向水平进行交叉融合,加强了形态与功能、基础与临床的结合。又如心脏实验,综合了组织学、解剖学、病理学等有关科学方面的知识,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创新平台。
2.2 以技术为中心的综合实验课程。
对于内脏实验,利用学校资源,通过部分优秀学生直接参与骨骼及内脏标本制作,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由于学员教学资源有限,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制作标本需要。要充分研究,合理使用教学资源,包括解剖大体标本、瓶装标本及其模型。把学生分别以班、小组为单位,合理安排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标本制作及其模型制作与研究。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潜在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 研究创新型实验(占6%)为1个,共2学时。主要为:周围神经系统及传导路。
在学期末组织学生制作大体标本。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创新实验教学模式,自主式、学导式、研究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受到了较全面、严格、系统的技能训练,培养了学生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促进了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强化学生实习、实践环节,创造互动的师生交流空间和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通过引导学生参加社会活动,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缩短学生与社会的距离。
通过《解剖及组织胚胎学》的实验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实验技能,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成绩也比以往学生有10%以上提高。
综合设计、研究创新性实验课程主要加强学生学习的科研性和积极性,其开设实现了课程的前沿化与综合化,大大提高了解剖教学与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我单位医学基础实验中心开设综合设计、研究创新性实验的课程开出率达到100%,开设的综合设计、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占总实验项目的50%以上。
多年教学工作有许多《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心得,我们发现,《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优点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实验课教学可以具体辨认重要的骨性和肌性结构。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直观具体的产生感性认识,用眼直接看、用手直接摸,
利于学生掌握具体解剖形态结构,并应用于临床实践研究。
人体上有些骨性结构作为体表标志,是摸得着看得见的。如:枕外隆凸、下
颌角、喉结、胸骨角等结构,可以在体表直接进行触摸辨认。但有些骨性结构是摸不着的,如:肩胛骨上的关节盂、椎骨之间的椎间盘、股骨上的股骨头和股骨颈等结构。要利用实验标本来观察,从而使这些结构在脑海中留下印象,这样就较容易地把它们记住了。有些肌肉结构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如:胸锁乳突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胸大肌、背阔肌、斜方肌、股四头肌等。我们也可以在体表直接进行触摸辨认。但有些肌性结构是摸不着看不到的,如:膈、髂腰肌、腰方肌、梨状肌等,可以在实验课利用实验标本来观察讲解,帮助学生记忆。
3.2实验课教学可以仔细地观察一些器官的位置形态及血管神经的走行。
人体有许多器官是直接可以看到的。如:眼、耳、鼻等。由于非常直观,所以它们的形态特点也就很容易学习掌握。但有更多器官位于体腔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们学起来很吃力,如果在实验课上逐个把这些器官(心、肝、脾、肺、肾、胆囊、胰、胃等)的位置、形态演示给学生们,学生们也就有了较直观深刻的印象,就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还有些神经走行,如:坐骨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等;血管走行,如:颈总动脉、肱动脉、股动脉、下腔静脉等。也是在体表无法看到的,但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体表标志在标本上去触摸、辨认,从而达到直观加深记忆的效果。
3.3实验课教学可以直观看到一些细胞的具体形态。
一些肉眼无法看到的组织、细胞,它们的形态结构是非常抽象的,且不好记忆的。也可以在实验课上用显微镜观察和简图示意。如:在课本中得知中性粒细胞的形态特点是,细胞呈球形,直径∮=10-12μm,细胞核一般为2-5个核叶,核叶之间有细丝相连,细胞质内有较小且分布均匀的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神经元的结构特点是:细胞核大而圆、且核仁明显,细胞质内有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等两种特殊的细胞器。无法想象它的具体形态,但利用显微镜就能在组织切片中观察到,从而把书本上的知识在显微镜观察实验中得到验证。
3.4实验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养成不良习惯,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实验教学。因此,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很差。医学属于典型的实践科学,解剖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解剖实验教学在学习中尤为重要。通过解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多看、多想、多动手、勤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把理论知识充分与实践知识和能力相结合,促进学生大大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将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加强解剖实验教学,既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又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我认为,只有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老师到学生,从理论教学到实验教学,都切实把实验教学提高到重中之重,才能提高解剖学科的教学质量,出色完成教学任务,为学习其它医学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神经解剖学》.主编. 张培林.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01
[2]《人体解剖学》.主编.刘芳.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05.230-234
[3]《医用局部解剖学》.主编.洛树东.高振平.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01
作者简介:
实验心得范文6
一、明确新课程中实验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为“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 新课程重视课程的社会性,要求教师从过去的学科知识培养转变为多元化培养学生能力,并鼓励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提高自身能力。但由于现行的评价体系中,常以各类考试成绩作为评价依据,导致很多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单纯地教“实验”,实验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就被淡化甚至忽略了。传统实验教学尽管也会注意学生实验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但教学的目的通常是放在学生是否会解题的角度上。而在新课标中实验的教学目的不应该仅仅是弄清实验的基础知识和操作的基本技能,而应该有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还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科学素质的培养;通过实验过程达到启迪学生思维、开发智力潜能、体验情感价值的目的。这也是化学实验教学中所能达到的“以人为本”的更高目标。进行实验的教学中,要使学生掌握实验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质疑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培养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在实验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化学实验探索中失败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感受化学的独特魅力;教师只有明确了新课程中的实验教学目标,才能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实验教学。
二、实验教学方法
1.关注实验过程,加强小组交流
传统的实验教学通常按照教师介绍的实验原理和步骤进行和记录,甚至实验报告都是预设好的。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看热闹般地“观察”,仅仅被表面现象所吸引而往往了忽略对化学本质的思考,形成“观”而不“察”的现象比较普遍。就学生而言,在实验过程中他们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师的实验要求,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不会想有没有更好的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实验过程中较少有机会互相讨论、互相交流彼此心得和成功的经验,长此下去,实验的教学功能不但没有发挥出来,反而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心理学的研究指出,给学生创造一种自由的、支持性的氛围,是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机的有效途径。基于这一理论,新课标中要尽量改演示实验为小组协同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在组织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活动、协作交流的平台,要尽量引导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通过协作实验、观察记录、讨论交流、数据处理、报告完成、小组评价等,让学生亲历这个探究的过程。
2.充分挖掘教材,积极开展课外实践和家庭小实验
人教版版化学教材中安排了“科学探究”“学与问”“实践活动”多个环节,新课程更是提出“要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这是教学的一种创新思路。实验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结合学校实际,利用学校周边的社会资源,如工厂、科技馆、图书馆等,甚至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等资源对教材中的实验资源进行重组、挖掘和开发,变教教材为用教材。积极开展课外实践和家庭小实验,拓宽实验的时间和空间,由“封闭”走向“开放”。
3.丰富实验教学评价模式,加强小组自评和互评
高中新课程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而传统的实验评价主要采用教师给予等级分或评语方式。在新课程中,教师要把实验视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而不只是考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手段,因此,我们要开展多种评价方式,凡是有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的,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的,或有利于课程管理的各种评价手段,我们都要大胆尝试。比如我在实践中采用确实可行的实验小组自评互评模式。实验小组成员在教师的引导下建立学生评价量规,对小组成员能力、态度、情感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合作性支持和教学反馈,及时予以鼓励和表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