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合作学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合作学习范文1

关键词:合作学习;学习小组;信息;目标语言

一、引言

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指的是具有不同水平的学习能力的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实现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合作学习中,学习目标最终的实现不是单靠个别学生独立学习完成的,而是需要同一小组各成员之间的相互依靠和信任而完成的。同一小组内的各成员不仅为学习必须掌握的信息(must-learninformation)负责,还须辅助其他组员学习,且保证在教师评价小组的成绩前,该组的所有组员都已理解了必须掌握的信息,以及具备和掌握了与必须掌握的信息相关联的能力和技巧。

二、合作学习的发展与研究

合作学习在20世纪70年代初兴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综观世界各国有关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践,合作学习一直被认为是具有前瞻性的教育之创新和改革。合作学习能进一步改善由于学校教育而引发的,学生在感知,情感和人际交往上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过去大量的研究都论证了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获得在学业成绩上更为明显的进步。Slavin在1983年出版的著作中谈到:在他研究的合作学习小组中,63%的合作学习小组都在学业成绩上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在他看来,独立学习的学生必须与其他的学生竞争,以赢得表扬或其它形式的强化或奖励。在带有竞争意味的学习环境下,为了保证个人的学业成功,学生都倾向与班级里少数的“优胜者”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教师预先布置的学习目标。然而,这群少数学生的学业成功却暗示着其他大多数学生的失败。通过合作学习,同一小组的每一成员均有获取学业成功的机会。因此,只要教师合理地、适当地运用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将会出现更多的学习“优胜者”。当成绩落后的学生和成绩中等的学生与成绩较好的学生编在同一合作学习小组时,他们会更努力地学习,争取尝试成功,取得进步。而这一观点又恰恰与维果茨基(Vygotsky)提出的“最近发展区(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这一概念和作用相吻合。合作学习小组之间的竞争加强了小组的内部团结,提高了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相互协作的热情。

在英语学习的领域,合作性语言学习一直被认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授方法。它能帮助英语学习者领会英语知识,促进言语技巧的发展。Kagan(1995),和Kessler(1992)都奠定了合作学习与目标语言教学中的理论联系。他们认为,合作学习不但为英语学习者营造了高度互动和互助的学习气氛,而且能在最大程度上,制造有意义的,语言的输入和输出的机会。因而,合作学习也为整合言语习得和内容学习的整合构造了坚实的平台。

上述的研究都集中阐释合作学习在理工科目和语言科目的应用价值及其可能性。尽管如此,由于合作学习的理念于上世纪末才传入中国,部分教师依然对合作学习的绩效抱有谨慎或怀疑的态度。这也是合作学习一直不能成为中国学校教育中课堂主流的教学方法的原因之一。所以,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为背景下,研究合作学习是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旨在于研究合作学习是否能提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成效。

三、被试者和研究的背景介绍

被试者是从某中学随意抽取的两个班,共54名(n=54)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学生的家长均处于中等的社会经济地位,且具备中等至高等教育的背景。28名学生被编排在A班,另外26名学生被编排在B班。为了使共同学习法中的学生互教活动实现最优化,根据前一次测验的成绩,事先把学生分成4至5人的小组(Stahl,1995),小组内成员所具备的领悟能力和学习水平是各异的。换句话说,全班各组的水平是平均且相等的。

被试者在实验中所学的课程为“高中英语”,是高一学生的必修科目。“高中英语”的任务是通过听、说、读、写四种语言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的综合的英语能力。高一的“高中英语”侧重强调扩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和掌握较复杂的英语语法规则。

54名被试者都是以汉语为母语的。汉语,以及由汉语派生出来的其它方言,在各种媒体和日常交流中占主导地位。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分析与传统全班讲授法相比,合作学习中是否更有效地提高这54名被试者的英语学业成绩。

四、研究方法

该研究采用控制组(controlgroup)和实验组(experimentalgroup)实验前后(pretest-posttest)测试的设计,集中分析学生成绩的变化幅度。两班共54名学生交替地分配在控制组和实验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A班的28名学生被编在控制组,运用全班讲授法学习;B班的26名学生被编在实验组,运用共同学习法学习与A班相同的必须掌握的信息。B班的学生在小组学习期间可利用教师编写的学习指南指导学习。学习指南的内容是以学习材料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为蓝本而编撰的。

第一阶段持续5天。在这5天里,A班的教师把所有必须掌握的信息口授于A班的28名学生。而在B班,5天的学习还包含了对B班学生学习前的2小时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了明确学习的目标,阐明合作的技巧,说明学习的任务,构建各合作学习小组内积极的相互依靠和个人责任。在小组学习的进行阶段,B班教师还需指导和监督每一学生在组内的行为,保证全体学生用目标语言进行交流。在第一阶段的尾声,教师对A班和B班的学生均进行一次由学生单独完成的,内容相同的测试为阶段性评价。测试的内容都在学生必须掌握的信息的范围之内,测试形式为20道词汇题和11道句子翻译题。

第二阶段的实验细则和第一阶段的实验程序和要求是一致的,但学习内容与第一阶段不同。A班在第二阶段作为实验组;而B班在第二阶段作为控制组。B班的26名学生通过全班讲授法学习;A班的28名利用共同学习法学习与B班相同的必须掌握的信息。A班的学生在小组学习期间可利用教师编写的学习指南指导学习。学习指南的内容是以材料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为蓝本而编撰的。

第二阶段同样也持续5天。在这5天里,B班的教师把所有必须掌握的信息口授于B班的26名学生。而在A班,5天的学习包含了对A班学生学习前的2小时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了明确学习的目标,阐明合作的技巧,说明学习的任务,构建各合作学习小组内积极的相互依靠和个人责任。在小组学习的进行阶段,A班教师还需指导和监督每一学生在组内的行为,保证全体学生用目标语言进行交流。在第二阶段的尾声,教师对A班和B班的学生都进行一次由学生单独完成的,内容相同的测试为阶段性评价。测试的内容都在学生必须掌握的信心的范围之内,测试形式为20道词汇题和11道句子翻译题。

本次实验的两个阶段,在两个班内,教师运用了相同的步骤和要求对待所有的学生,其目的是增强该实验的效度,确保研究的可信度、真实性和准确性。

五、研究结果

表格一和表格二的数据是两个班的学生,共54名被试者在两次测验中出现错误的数量。从收集到的数据来看,不论被试者是A班或是B班的学生,控制组和实验组的学生在两次的英语测验中呈现了显著的在成绩上的差异。从被试者的整体成绩角度出发,运用共同学习法的实验组的学生,无论是在20道的词汇题,还是11道的句子翻译题,都获得了一个较理想的英语测验成绩。较之控制组的学生,实验组的学生在英语测验中出错的数目有大幅度明显下降。与此同时,两次测验出错数目的标准差说明了控制组学生的成绩离散程度大;而实验组学生的成绩相对集中,由此反映了合作学习小组可以有效地缩小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可见,在本实验中,无论是A班或是B班的学生,只要他们被编入了实验组,运用了合作学习小组,实验组的学生都具有获取飞跃性进步的趋向和潜力,而这点恰恰是在控制组学生所缺乏的。从横向的统计分析角度出发,即在同一阶段内比较实验组的被试者和控制组的被试者出错的数量,第一阶段的测验中的20道的词汇题,实验组的学生的出错率比控制组的学生减少了19.92%;在11道句子翻译题的部分,实验组的学生的出错率减少了61.96%。至于第二阶段的测验,实验组在单词部分的出错率也降低了60.2%;句子翻译题的出错率则降低了70.06%。

从纵向的统计分析角度出发,即在同一被试者群体中比较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实验前后)测试中出错的数量,同是A班的学生,在20道词汇题的部分,第二阶段(实验后)比第一阶段(实验前)减少了69.23%的错误;在11道句子翻译题的部分,第二阶段的出错了也减少了84.77%。至于B班的学生,在单词部分,第一阶段(实验后)比第二阶段(实验前)的出错率降低了-3.57%;句子翻译部分则计得25.23%的错误降低率。

六、讨论

本次研究的统计分析结果有力地揭示了可引起我们教育者注意的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本次实验,更深一层地证实了合作学习对中学生的英语学业成绩产生积极作用的假设,尽管中国学生具有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研究的结论提倡,在英语学习课堂,教师可施用合作学习,这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动态教学的方法。

第二,本次的实验也略为探究了合作学习的效用与不同类型的知识之间的关系。在本次研究的测验中,20道的词汇题属于陈述性知识,11道的句子翻译题属于程序性知识。在两次测试中,实验组的学生在两部分的题目都呈现大幅度进步,相比之下,实验组的学生在11道的句子翻译题中的进步更大,所以说,合作学习更倾向于帮助学生学习程序性知识。

第三,从实验中不难看出,在合作学习期间,教师的角色确实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也不再是以往传统教学中的灌输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在起步时充当一名设计者、组织者;在进行期间教师变成了一名执行者、参与者、协调者;到了结束阶段,教师又回到了评价者和责任者的位置。

正如上所述,构建在和谐友好和鼓励支持的课堂环境下的合作学习,能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有意义的互动和交流,这乃是英语语言习得,随之实现语言内化的传导载体。这种由合作学习小组创造的传导载体,为长期处在由单一语种主宰的社会环境下,仅有少数机会练习目标语言的外语学习者制造了在真实的社会场景中运用目标语言的机会。

参考文献:

[1]House,J.D.RelationshipsbetweenInstructionalActivitiesandScienceAchievementofAdolescentStudentsinHongKong:FindingsfromtheThirdInternationalMathematicsandScienceStudy(TIMSS)[J].InternationalJournalofInstructionalMedia,2000(27):275-88.

[2]Kagan,S.WeCanTalk–CooperativeLearningintheElementaryESLClassroom[Z].Washington,DC(ERICDocumentReproductionNO.ED382035),1995.

[3]Kessler,C.(Ed.).CooperativeLanguageLearning:ATeacher’sResourceBook[C].EnglewoodCliffs,NJ:PrenticeHallRegents,1992.

[4]Nicole,J.D.TheEffectsofCooperativeLearningonStudentAchievementandMotivationinaHighSchoolGeometryClass[J].ContemporaryEducationalPsychology,1996(21):467-76.

[5]Olsen,R.E.W.–B.,&Kagan,S.AboutCooperativeLearning[A].InC.Kessler(Ed.),CooperativeLanguageLearning:ATeacher’sResourceBook[C].EnglewoodCliffs,NJ:PrenticeHallRegents,1992:1-30.

[6]Slavin,R.E.CooperativeLearning[M].NewYork:Longman,1985.

[7]Stahl,R.J.CooperativeLearninginLanguageArts:AHandbookforTeachers[M].MenloPark,CA:Addison-WesleyPublishingCompany,1995.

合作学习范文2

一、“分层合作”教学的依据、意义和原则。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间的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集体性学习活动。它是在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教学要求,把不同程度的学生分成层次和学习小组;把教学内容划分不同目标层次,重新构建教学结构和模式。它能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认知规律、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能、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性的实际出发,实施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得,互进互补,逐步提高,并取得较大面积的丰收。

二、“分层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及其实施。

(一)学生层次及组别的划分。

如何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程度的层次及组别,首先必须对学生作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在教学中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宏观把握。从大量数据出发,以学生平时、期中、期末成绩为参照,平时学习态度占1分,期中、期末成绩各占2分,综合分为5分。二是从微观上进行调控,采取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思维能力等,综合指标分为5分。将以上两项进行综合分析,全面考虑,然后进行分层编组,把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成立三个学习小组。A组为学习有困难且以上两项综合指标分在3分以下的学生;B组为成绩中等,即综合指标分在3—6分的学生;C组为成绩优等,综合指标分在6分以上的学生,人数之比2:3:1,即全班按50人计算,A组占16人,B组占24人,C组占8人左右。教学打破传统的行政小组的划分,以同一层次组别的学生就近入座,便于教学和学习。层次组别的划分不是一层不变,而是不断调整的,一般在每章教学内容结束后,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变换学习层次,优者上,不合格者下,体现公平竞争。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层次划分。

根据以上划定层次、组别后的学生,主体性可充分调动起来,他们会想到以我所处的层次,应如何学习,掌握哪些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下,认真地去钻研教学大纲及课程教材,在不降低大纲统一要求的前提下,根据教材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能力,科学合理地划分教材的知识层次和梯度,制定不同层次组别的达标下限,认真备课,分课时制定教案,分层教学,分层要求。具体做法,每堂课制订三个目标层次:A组达成低层次目标要求(即了解、理解、掌握运用);B组达成中层目标(即了解、理解、掌握运用及思想方法的不同要求);C组达成较高层次的目标,也分四个不同层面及思想方法。

(三)课堂教学模式。

“分层合作学习”以《大纲》和教材为蓝本,虽强调学生的统一要求,又要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因此课堂教学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的环节,又有因材施教的“分”的层次,构建“分层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展示目标——合作学习——分层测标——反馈补标

1、展示目标。教师在认真研究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知识内容,每节课开始,以提问、分层测试等形式,以旧引新,归纳小结,从而导入新课。接着投影出A、B、C三个组别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这节课应该了解、理解、掌握哪些知识,达到什么样的能力,到何种程度。学生明确目标后,学习就有动力,积极性就充分调动起来。在努力完成各自目标的同时,在求知欲和自信心的驱使下向更高一层次的目标努力。

2、合作达标。在层次目标明确后,接着教师应编拟出学习提纲,各组进行阅读,分组讨论,交流各自的体会,在组内形成“共识”。教师根据不同目标要求,巡视或参与小组讨论,收集信息。在提示课题或引入新知识点后,首先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顺序,进行提问,同层次学生可以补充完善,对A、B层次学生的回答,应多给予鼓励,“疑难问题”可以让C层次学生补充答案,形成组内互助,全班合作,团结进取的学习风气。课堂教学应尽量照顾低层次学生的思维起点,对重难点或课堂出现带有普遍性问题,适时精讲点拨,调整思维,促进正向迁移。课堂教学应遵循“A层为起点,B层为主线”的原则,不超纲脱本,高层次学生必须包含低层次的要求。

3、练习测标。教授新课离不开练的环节,设计一组富有灵活性、技巧性和启发性的变式练习,分层操练,是巩固目标的重要手段。

4、反馈补标。在课堂练习、巩固应用和章节测试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对没有达标的各层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补偿练习,也可利用课后补缺及组内互帮等方式,及时加以矫正,力争全部达标或超标。

三、“分层合作学习”教学实验效果及体会。

1、通过构建“展示目标、合作达标、分层测标、反馈补标”的教学模式,各层次学生拥有足够的学习时空,每一节课既有“面向全体”的教学环节,又有“分层要求”的教学细节,体现“大众”和“育英”双向选择。

2、“分层合作学习”的过程,学生参与其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有亲历成功和表现自我的机会,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团结互助、拼搏进取的精神。

3、在“分层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关注自己的思维活动,并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控,有效在培养认知能力、自我探索和创新意识,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合作学习范文3

【关键词】数学;合作学习

在一些数学课上出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让学生开始合作学习,学生们马上闹哄哄的,大家七嘴八舌,从表面上看好像学生讨论得挺热烈,但实际上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认真地思考、分析问题。然而,在热闹的场面背后,到底有多少学生发表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认真地倾听了别人的见解?本文就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小组组建的随意性

在中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被数学教师广泛采用。但是,教师大多根据学生的座位就近分组,座位变了,小组也就变了,既不考虑学生的搭配,也不考虑组内的分工。这样的组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这样随意组合的小组是否能有效完成合作交流的任务,我们不得而知。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对于合作的顺利进行、交流的深入开展具有很大的作用。

二、重“议”轻“思”

有些教师出示问题之后,马上要求学生讨论、合作、并没有腾出一点时间让学生个体进行思考,使部分学生不动脑筋思考,讨论不深刻,思维无法深入,合作学习只是成了一种形式,并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生拉硬扯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没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也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这些讨论和交流都因为时机不当,收效甚微。

四、教师指导不到位

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集中集体的智慧,培养探究的精神。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走下讲台,不俯下身子去聆听和指导学生,不进行必要的分工与要求,不和学生一起合作探究,学生往往随心所欲,应付了事。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因素限制,许多合作小组长期不改变形式,加之班额过大,教师在指导上如不特别用心,则部分学生将讨论变成了玩耍、嬉戏,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低效甚至无效化。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放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为了在教学中力求避免以上误区,我认为合作学习的实施要注意以下几个策略:

1.构建合理小组

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成绩、学习风格等确定分组。分组时要考虑小组内的人数搭配(一般4~6人一组),男女搭配,不要落下任何一名同学。即使在小组内也要分工明确细致:哪名同学当小组长,哪名同学是中心发言人,哪名同学做记录,哪名同学做汇报等。只有这样,合作学习才能做到有条不紊。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给每名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2.要留有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学习,必须是建立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才是行之有效的,没有自主探索的合作交流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在出现问题后,不要急于组织或要求学生讨论,应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组内同学互相交流看法时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并轮流在班内发言,再由本组同学补充,然后征求全班同学的意见,最后达成共识。否则课堂内的讨论与交流将流于形式,如有些讨论时间少于2分钟,学生在唧唧喳喳地说,谁也听不清楚。这样讨论,很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极易助长部分学生的依赖心理,造成两极分化。因此,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既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留给每一名同学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时间与机会,还要根据学习小组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成长的目的。

3.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同时,教师也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4.起好教师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合作学习范文4

一、学会友好相处

平时经常在教学中渗透小组合作的思想和小组竞赛活动,让学生明白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只有人人参与,遵守一定的秩序,以集体的利益为中心,互相理解,团结一致,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

二、学会交流,表达

交流和表达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的第一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些学生不敢说,不愿说,没话说,原因:一是怕自己说错了,说不好,没有自信。二是对那些能说、说得好的同学有依赖性。三是每组总有几个“小教师”常在小组内优先发言,而且说得极完整详细,其余学生无话可说。因此,教师要全面了解每个小组成员的基本情况并深入到小组中进行指导,鼓励每位同学都踊跃发言,对小组中学习较弱的学生经常进行指点,提出意见,帮助他们进步。对参与小组合作特别积极的学生说:“你很能干,能把更多的表达机会给别人,让你们这组每个人都变得更棒,好吗?”在小组汇报中,教师应多给予困难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并及时进行表扬和赞美。

三、学会分工,合作

小组合作中不会分工或分工后不会合作的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好表现自己,这样只能使小组合作学习变成一种个体行为,不能达到人人进步的目标。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会合作,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在分工中要各司其职,齐心协力完成一个共同目标。特别是对低段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进行分工,再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时要互相合作,团结友爱,有序地进行,比一比哪组最快?完成得最好?小组合作完成后,教师也可以开展评比活动,“最佳合作小组”、“最佳创意小组”、“最佳表现小组”,这样利于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 ,激励和促进小组成员更加团结互助,更好地合作。

四、学会倾听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也就是耐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不管是同学提问还是发言,都应听完整,听仔细,不随意打断和插嘴,有意见时应让对方把话说完再用适当的方式指出。在发表意见时,别人说过的就不要重复,要敢于提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想法。在别人提出和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说得有道理要虚心接受,但是不要盲目跟从,应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有选择地接受。在倾听了别人的想法后,应作出思考和评价,培养自己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在平时对于课堂上善于倾听的同学,如在课堂回答问题时,和其余组相同的意见就不说,只说和别人不同的想法,发表意见时对同学和教师提出的想法进行质疑的学生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和带动更多同学能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五、学会分析、总结

在小组合作中,小组内往往有不同的意见,不能达成共识,小组长应引导大家对各种意见进行充分的讨论、分析并进行总结,概括。在听一堂“找规律”课时,老师给出了从左到右是“1个黄色的圆形,2个蓝色的三角形,3个黄色的正方形,4个蓝色的圆形,5个黄色的三角形,6个蓝色的正方形……”这样一组图形,寻找它的规律。一些学生思考后马上说规律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又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不断重复”,也有学生说规律是“1、2、3、4、5、6……依次变大一个”,老师没有急着评价学生的回答而是让学生们小组合作探讨交流这组图形的规律所在,最后小组分析归纳出这组图形可以根据形状、数量、颜色的不同标准,有三组不同的规律,还有一组是“黄、蓝、黄、蓝……”,这样三种结论都是对的。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分析,总结使学生优势互补,产生思维的碰撞,体验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并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考虑问题完整性和深刻性。

六、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范文5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同学们学会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个人都能主动参加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让一些不是很主动的同学们,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我认为,小组合作性学习,最大的优点就是,培养了学生们合作团队精神,例如,老师们说的一个问题,有的人会回答,而有的人一点也不懂,在这里就可以向组内同学寻求帮助,直到把问题解决。

分组之后,每一位成员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任务,1号是组长,2号是副组长,协助组长管理好本小组,3号是记录员,4号是资料收集员,各有各的特点,合作刚好把各个成员的思维想法总结起来,正如说“三个臭皮匠,顶过一个诸葛亮”人多力量大嘛,同学们如果可以理解到这种合作精神,就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就可以学得更好。

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了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机会。由于学生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所以在分配到任务后,同学们都可以以积极的、主动的心态去完成。在这期间,使学生们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从而有了“我要努力学”的强烈愿望。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空间,也让老师们减轻了负担。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有不少的优点,可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它也不例外,小组合作学习也的确存在着一些小问题。例如:在同一个小组里面,学习水平高的同学,发言机会总是有很多的,而相对于学习水平低一点的同学们,有些问题会难倒她们,从而失去信心,不敢发言;有时小组内会因为意见和观点不同,从而产生分歧,给部分同学带来压力,甚至厌倦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政策;也可能基础差一点的同学有问题请教组长,而耽误太多组长的时间,让组长没有好好地学习……等等一些方面!

合作学习范文6

养鸡  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 延长县小学六年级一班 高楠

外婆家养了两只鸡.一天早晨,外婆对我说:“你不想写作业,今天也不能看电视,就把鸡交给你吧。但是不能让鸡饿着,也不能让鸡跑丢了。”“没问题”。我信心十足的回答。

不一会儿,我就把这事忘的一干二净。中午,我到了院子里,才忽然想起了鸡,可是鸡不见了,去哪儿找呢?这时我看见远处有个小白点,过去一看,原来是个塑料袋。我又找遍了院子里的每个角落,还是没找到。忽然我发现离外婆家很远的垃圾堆里有个白影在动,跑过去一看,就是鸡。我急忙赶着它们往回走,因为跑的太快,我的气都喘不上来了,就停下歇了一会儿,没想到鸡又跑了。我去追鸡,我跑的越快,鸡也越快,我一不小心绊倒了,这时鸡也停了下来。这一次我可不敢大意了,身上的土都没拍就赶着它们走,一直到外婆家的院子里,我才停下,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对了,鸡在垃圾堆里找食一定是饿了”,我望着它在想。鸡好像知道我的心思似的,一动不动的盯着我。我站起身去抓了一把玉米,嘴里边“咕……咕……叫着,边把玉米撒在地上,可是鸡就是不过来吃,我以为鸡是渴了,便往鸡窝旁的碗里倒了些水,当我转过身时,鸡已经在吃玉米了,原来鸡是怕我了。鸡吃饱了,喝了水,便在院子里走动起来。

有了上次的教训,我再也不敢把它们给忘了,不停跑出跑进的看着它们。一天就这样不知不觉的完了,鸡也回窝了,忙了一天的外婆也放下了手里的活,出来问我鸡怎么样了?我得意的指向鸡窝,外婆过去看了看,满意的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