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乳房保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乳房保健范文1
叠元宝的方法如下:
1、把长方形的纸,宽的一面对折;
2、再按照三等份对折,然后展开成步骤一,在上面拿起一页,按两等份折下,把纸掉个头,把下面的一页,向上对折到三等线处;
3、把左右两角,按下页边缘对折,把上页两角也对折,然后反转到下页上,最后从上面撑开即可。
(来源:文章屋网 )
乳房保健范文2
【关键词】 产后访视;保健知识;健康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65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26-02
产后访视是围产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产后访视中普及保健知识和技术直接关系到产妇康复。婴儿健康成长和母乳喂养的成功,同时医务人员在产后访视过程中将有关情况反馈汇总,有利于更好的完善医务人员的临床医疗技术,提高职业素质和进行医学知识的宣教。据此,我科自1996年以来开始实行产后访视制度,并对2012年分娩的产妇随机抽取114名在出院后3-7天内进行了访视情况的调查,旨在了解产妇的需求,促进产妇的康复和婴儿的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的114名产妇中顺产93人,难产21人;年龄最大38岁,最小21岁;初产妇102人,经产妇12人;行会阴侧切69人。
1.2 调查资料 医务人员在产后访视中收集了产妇需要了解的相关保健常识,见表1。
1.3 针对产妇需要了解的有关保健知识,医务人员在访视过程中进行了常见问题的详细指导及宣教,见表2。
2 结果分析
从表2中可见,通过医务人员在访视过程中的宣教和指导,使大多数产妇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健康知识储量,从而促进了产妇和婴儿的健康。
3 经验体会
3.1 认识在产后访视中普及保健知识的必要性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产妇对自身健康水平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她们已不仅仅满足于在院内的顺利分娩,而更多的是需要获得在产后恢复期间所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相关的保健知识,医务人员也有责任以满足病人需求为宗旨,向她们提供相关的产后护理。保健知识和婴儿护理知识,促进产妇和婴儿的健康。
3.2 提高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是进行保健知识普及的前提 医务人员在产后访视过程中需要对产妇提出的问题做详细的解答和指导,也就要求我们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术,做到这些只有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和不断总结经验等方面来不断提高。产后访视这一社区保健形式不仅能使产妇获取相关保健知识,更能提高医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技术。
3.3 制定完善的产后访视内容及项目 从调查结果表明医务人员在访视中发现和处理的问题远远少于产妇需要获得的保健知识,这就需要我们制定一套完善的访视计划,有针对性的提出访视内容及实施方法,使相关保健知识得到全面的普及,将产后访视这一形式系统的、完善的延续下去。
3.4 提高服务质量,与产妇及其家属保持良好的关系 产后访视实质上是医务人员对产妇及婴儿在出院后健康状况延续性的服务。通过产后访视不仅能促进产妇的产后康复,更能体现医院以病人需求为中心的服宗旨。因此,医务人员在访视过程中要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与产妇及其家属保持良好的关系。
乳房保健范文3
【关键词】:环保投入;污染排放;互动
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同时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另一新常态,环境污染的社会关注度空前。环境质量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人类生产活动直接的排放,这是污染产生的主要源头;二是污染的治理情况,包括污染排放物的处理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若污染排放量大,且环保投人不足,环境将会恶化。地区间的经济竞争也体现在工业污染排放上,表现为地区污染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
1、污染排放强度分析
通过相关研究可以发现,污染排放强度空间滞后项估计系数为正且均在1% 的统计水平下,说明中国省域间污染排放出现了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即呈现出“ 你多排,我也多排” 这一结果。其主要动因:
一是多年来中国地方官员晋升的增长竞争和GDP驱动下,产生了大量的污染排放需求,表现为污染排放的空间溢出。二是在增长竞争驱动下,易产生环境政策的“逐底竞争”倾向,因而表现为地区间污染排放的空间溢出。同时,地方政府环保投人上存在“搭便车”倾向,加剧了环保投人的不足,如环保设施的老化和使用率较低,导致更多的实际污染排放,最终表现为地区间的污染排放竞争。三是虽然近年来中央政府弱化了对地方政府的GDP考核和降低了地方官员晋升的增长权重,但经济增长仍然是官员晋升最主要的考核内容。地方政府采用税收减免、返还等优惠政策竞争到更多的项目,甚至引进了大量的污染型产业。四是中国地区之间的发展容易形成相互模仿和示范效应。邻近地区通过发展工业获得增长,周边地区为了保持既有的优势或发展差距,容易形成污染排放竞争。五是虽然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通过划定生态红线、环保部约谈地方行政领导等形式来约束地方政府的污染排放,但这些环保约束均未形成正式的硬性法规,且无配套惩罚措施,难以从根本上扭转地区间因增长竞争引起的污染排放增加。同时各地方环保部门隶属于本级政府,污染治理属地方事务,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排污行为约束有限。六是地方政府的增长较依赖于本地国有企业,作为地方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易成为污染排放大户。地方政府基于国有企业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而容易偏袒其污染排放行为。当出现增长竞争时,国有企业充当了地方的增长先锋,最终体现在污染排放的竞争上。环保投人强度及其空间滞后项的估计系数为负且在不同统计水平下显著,表明环保投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污染排放强度,近年来随着中央和各地对环保重视程度的增加,环保投入起到了改善环境的作用。周边地区的环保投人对本地的污染排放净效应为负,即由于周边地区环保投入所引起的环境改善对本地的扩散效应大于环保投入对本地环保投人负向激励产生的污染排放增加效应。在地方财政吃紧和增长竞争下,地方政府可利用这种效应以减少本地环保投人,财政偏向显性经济增长和政绩的领域。这也侧面反映出地方政府在环保改善上的“搭便车”倾向,均不愿意先于周边地区进行环保投人,不利于整体环境的改善。如中国各省份交界地区频发水污染事件和纠纷,一个重要原因是各地区均不愿率先进行环保治理投入。
2、相关政策启示
首先,中国省域间的环保投人存在不利于整体环境改善的策略互动,这种策略互动是导致中国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中国地区间存在环保投人“搭便车”倾向,且均不倾向将财政资金投向不产生显性经济效益的环保领域,而倾向以隐蔽方式获得相邻地区环境改善带来的溢出效应。因此从政策层面上看需要消除和缓解这种策略互动,减少所引起的负面环境效应。中央政府在缓解这种策略互动中应发挥重要作用,虽然中央对地方的环境压力在不断增强,但仅划定“生态红线” “约谈”方式难以对地方政府产生硬约束和威慑力,应在环保上对地方政府实施高压态势,加大逾越“生态红线” 的惩罚力度。继续降低地方官员晋升考核中的增长权重,增加环保的考核权重。推行官员考核的多元化,严格执行资源环境终身责任制,缓解地区间因增长竞争而产生污染排放竞争。同时推进资源环境市场化改革,建立资源要素和污染排放交易市场,为污染排放权定价。
其次,推进地区联合污染治理和财政责任分担机制。地区间的污染排放和环保投人均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表明污染必须形成联防联治,环保投入的外溢效应增大了地区间污染治理责任划分的难度。目前部分省份已开始了污染联合治理的探索和实践 但仍然存在众多障碍,如地区间污染排放总量和速度上的差异导致污染治理责任划分难以确定,即各地区各自应负担多少环保投人的问题。目前国内地区间的环境治理合作框架仅限于同步减排,缺少环保治理责任划定和财政投人的政策对接。由于地区间污染跨界和环保投人外溢的存在,按照本地的排放、人口和产业规模等标准来确定地区环保投人的思路会引起环保投人与实际环保投入需求间的缺口,应根据地区间污染跨界效应大小和环保投入外溢效应来确定各自的环保治理投入。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省域间环保投人存在明显“你多投,我就少投” 的策略互动,且污染排放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是导致中国近年来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污染排放增加引起环保投人的增加,而环保投人对污染排放形成抑制,这种内生关系在不断强化。近年来地区间增长竞争趋缓引起的污染排放竞争程度减小,地方政府可利用污染地理跨界的“ 净化” 效应空间越来越小,而对环保投入“搭便车” 的倾向越来越强。
【参考文献】:
[1]张华. 地区间环境规制的策略互动研究――对环境规制非完全执行普遍性的解释[J]. 中国工业经济. 2016(07)
[2]董丽英;孙拥军;牛晓叶. 环保投入、政府监管与大气污染防治――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商业会计.2016(13)
乳房保健范文4
校园,本该是一方净土,文明的殿堂。然而,近年来,校园欺凌和暴力时有发生,给宁静的校园蒙上了一层阴影。辱骂殴打、拍摄、捆绑烫伤、械斗伤人……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的报告显示,从2013年至今,有关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公开报道呈上升趋势,其中包括斗殴、、敲诈财物等。
是什么让天真的孩子变成了“暴徒”?第一,法律意识的淡薄。据调查,多数孩子认为自己未成年,无论做了什么事,都不用负法律责任。第二,社会“道德滑坡”。学生受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不能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据调查,孩子的毕业留言册上,同学们的近期心愿中超过四分之一是与金钱和物质满足相关的。第三,不健康信息的传播。书籍、影视作品中的暴力场面,以暴制暴、拉帮结派的江湖规矩,潜移默化地危害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形成用暴力解决冲突、矛盾的习惯和行为模式。据调查,目前校园欺凌事件中的一些施害青少年的行为就是对暴力场面的效仿。第四,不健全的人格心理。一些青少年心理狭隘、自私、唯我独尊,看谁不顺眼就教训谁。一些孩子不思学习,把获取金钱当作一种自我证明的手段,甚至用暴力手段敲诈勒索同学,模仿成人吃喝玩乐、打架斗殴。第五,家庭教育的欠缺。家庭暴力在学生的心灵中播下暴力的种子,他们往往通过欺凌弱小来释放压抑,获取一种心理上的平衡。一些家长“宁做狼,不做羊”、“不能吃亏”、“不受欺负”的观念,不仅使孩子遇到问题时倾向于用暴力方式解决,同时也让校园里一些原本稀松平常的“磕磕碰碰”,被上升到不可调和的程度。
笔者认为,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首先应建立“三个机制”:第一,建立校园周边环境控制机制。目前我国校园周边环境普遍较差,有网吧、游戏厅、出租屋、流动小商贩等。学校要主动联合当地政府、公安(派出所)、城管、文化、卫生、村委会(居委会)等进行检查整改,清理校园周边环境,对校园周边的危险人员进行管控,消除治安隐患,营造良好安全的校园周边环境,并将这种管理常态化。第二,建立情报搜集和通报机制。在日常防范工作中,学校要建立和健全“安全信息W”,广泛地收集情报信息资料,对h校矛盾、学生纠纷、周边治安状况、社情民意舆情等了如指掌,发现不稳定因素和可能形成极端事件的苗头倾向,及时通报预警,将苗头扼杀在萌芽之中。第三,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学校要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做出不同的预案,建立建全校园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其次,还应落实“五项制度”:第一,“一岗双责”制度。学校的每个教职员工,既要对自身业务工作负责,也要对本职范围内的各项安全工作负责。“一岗双责”不能停留在纸上,要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贯彻在安全管理的每个细节中。岗位责任人因失职或违规、疏于管理、未恪尽职守等情况,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第二,安全教育制度。学校要把安全教育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做到有主管、有计划、有内容、有总结、有考核。主管部门要利用校会、集会、板报、橱窗、广播、LED显示屏等宣传安全知识,开展安全教育专题辩论赛、知识竞赛、安全教育演讲赛、安全演练等活动,使师生的安全意识得到加强、自救能力得到提高。班主任应把安全教育课作为对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阵地,做到有计划、有教案、有心得。第三,值班巡逻制度。学校要实行校领导带班、中层领导领班、教职工值班三级分工、老师值班与班主任值班相配合的工作制度。值班人员定时或不定时对校园内部各“部位”,尤其是重点要害“部位”进行巡查,及时发现、排查安全隐患,制止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不安全行为。第四,惩处教育制度。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也只有8种严重犯罪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由于年龄原因,很多孩子实施校园欺凌却不会受到惩罚,这容易使他们形成“藐视法律”的心态。教育部日前联合多个部委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要依法依规处置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强化教育惩戒威慑作用。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中小学生必须依法依规采取适当的矫治措施予以教育惩戒,对屡教不改、多次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应登记在案并将其表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必要时转入专门学校就读。对构成违法犯罪的学生,根据《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予以处置,区别不同情况,责令家长或者监护人严加管教,必要时可由政府收容教养,或者给予相应的行政、刑事处罚,特别是对犯罪性质和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必须坚决依法惩处。对校外成年人教唆、胁迫、诱骗、利用在校中小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必须依法从重惩处。第五,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制度。学校要召开家长座谈会,建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反映学生在校情况,协调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关系,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强化家庭教育基础地位,全面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依法落实家长监护责任,避免家长对孩子放任不管、缺教少护、教而不当。学校加强与社会宣传部门的联系,开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政府要加强德育基地建设,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只有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切实贯彻教育部印发的《意见》,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治和减少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
乳房保健范文5
Q:家庭装修引起的室内空气污染有哪些?对孩子健康有哪些危害?
尚婕:家庭室内装修产生的空气污染物主要有游离甲醛、氡、苯、氨、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当前装修污染很普遍,特别是儿童房装修时,更需引起家长的注意。
重要提示:家装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及危害
污染物种类
污染源
危 害
游离甲醛
装修用的材料、家具和涂料,尤其是黏胶剂。
甲醛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一类致癌物,会引发新生儿畸形、儿童白血病、哮喘等。
氡
水泥、砂石、天然大理石、花岗岩等。
氡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19种环境致癌物之一,是仅次于吸烟的第二个肺癌致病因。
苯
涂料、木器漆、黏胶剂、有机溶剂等。
苯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强烈致癌物,是近年来导致儿童白血病患者增多的一大诱因。
氨
混凝土防冻剂、高碱混凝土膨胀剂、早强剂等。
氨对皮肤、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长期接触易引起喉炎、声音嘶哑、肺水肿等。
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
涂料、黏胶剂等。
TVOC会降低人体免疫力,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引起头晕、嗜睡、胸闷等症状,严重时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
Q:目前国家对居民家庭装修后的室内空气质量制定了哪些标准?与家装公司签的合同中怎样体现这些标准?
尚婕:家庭装修分为两种,一是包工包料,二是包工不包料。当前,包工不包料的情况较普遍。不论哪种方式,装修后的室内空气环境都需达到国家相关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室内装饰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GB18580-2008)、《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1)等。
与装饰公司签合同时,需将设计、选材、施工、装修后检测治理等环节的环保要求写入条款,明确验收时,室内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同时,与装饰公司事先约定,检测机构由哪方找,若检测合格,检测费用由哪方出;若不合格,根据检测结果显示的污染物种类及超标程度,装饰公司需找有资质的专业治理机构进行净化达标,才能通过验收。
Q:可以找哪些室内环境检测和治理机构?
尚婕:第三方检测机构既有政府主导的,例如建设局、环保局、质检局、疾控中心下设的检测站或检测中心,也有民营的具有CMA(中国计量认证)资质的检测机构。为确保检测过程公平、公正,检测时,装饰公司、第三方检测机构、业主都需在场。
Q:选材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尚婕:室内装修包括硬装(装修材料)和软装(家具、窗帘等)。尽量选甲醛、苯、TVOC及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标准或含量更低的装修材料,且有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选材时:
1. 内墙涂料要选水性的。也可选用新型环保涂料,如硅藻泥涂料、负离子内墙涂料等,但价格相对较贵。
2. 人造板、复合板生产过程中,或铺大芯板、贴壁纸等均会用到甲醛含量高的脲醛胶,选家具时尽量用实木的;为了地板平整,可用龙骨或无味的防潮垫代替大芯板;若贴壁纸,需向装饰公司说明用环保胶,例如天然土豆粉做的胶,加水稀释即可使用,又如异氰酸酯胶黏剂,但价格是脲醛胶的4~5倍。
3. 挑选窗帘时,颜色不要太鲜艳,避免有刺激性气味,查看面料标签中是否标示甲醛含量。因甲醛易溶于水,使用前可对窗帘浸泡、洗涤,以减少残留在面料上的甲醛。
Q:怎样选择空气净化器?
尚婕:目前,我协会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正在做单体空气净化器洁净空气量等的认证工作,制订行业标准。大家在选购空气净化器时,需注意三点:关注主要功能、符合适用面积、查看检测报告。例如当室内甲醛、TVOC超标时,要选除化学污染物的专业净化器,主打除颗粒物的净化器对除甲醛是无效的。空气净化器的性能评价指标是洁净空气量,这在产品外包装上是看不到的,可以查看检测报告,该指标越高,效果越明显。
专家提示:谨防家装误区
误区一:室内多放绿色植物,可以吸收甲醛
绿植对甲醛吸附功能弱,主要起警示作用
国家室内环境质检中心在2006年曾对20种南方绿植的除甲醛功能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植物主要增加室内氧的含量,除甲醛功能不明显,植物的作用更多的是起到警示作用。例如,室内甲醛、TVOC超标,则出现叶子发黄、枯萎等症状。因此,当污染经治理达标后,可选择空气净化器等室内净化设备作为辅助,以及日常多通风换气等。
误区二:天然的材料是环保的
天然石材有放射性,若用要选A类产品
建筑装饰用的天然石材主要有花岗岩和大理石两大种。但天然石材都有放射性,放射性水平分为A、B、C三类,只有A类产品可在写字楼和家庭居室中使用。家装时尽量减少或避免使用天然大理石、花岗岩等,如需使用,应有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A类标准检测报告。
误区三:选材都达标或高于国标,就不用担心了
需考虑室内空间承载量,尽量减少装修材料的使用
即使单个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当很多产品组合出现在同一个空间时,集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将导致室内污染物超标。因此,家装前的设计以简约风格为宜,一方面,考虑室内空间承载量,尽量减少装修材料的使用;另一方面,也便于新材料、新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
乳房保健范文6
2.如果身处树木、楼房等高大物体下,应该马上离开。
3.如在家中,应把电视的户外天线插头和电源插头拔掉。不要靠近窗口,尽可能远离电灯、电线、电话线等引入线,在没有装避雷装置的建筑内,则要避开钢柱、自来水管和暖气管道,避免使用电话。
4.远离危、旧建筑,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5.离开水面以及其他空旷场地,寻找有防雷设施的地方躲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