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郭静心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郭静心墙范文1
“国机集团作为综合型装备工业跨国集团,在立足原始创新,积极引进国外技术,充分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同时,大力整合自身丰富的技术和科技资源,加强国内外企业的横向联合,多领域、多途径加快集成创新步伐,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走出了一条以集成创新为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洪斌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期间如此总结国机集团快速发展的原因。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重大的国家战略,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是企业提升发展质量、做强做优的重要途径。如何打造这一路径呢?
记者:在国机集团15年的发展历程中,是如何整合内外部资源的?
任洪斌:国机集团自身虽然有较好的资源和优势,但缺乏产业链关键环节上的技术与产品。装备研发与制造领域的各种技术要素缺乏内部的横向联合,特别是所属28家科研院所、11家设计院的技术优势不能对装备制造、工程承包和贸易业务的发展形成有效支撑,导致了优势技术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需要对内外相关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大规模资源整合、技术集成,打造新优势,创造新价值。
我们从整体、关联、协同、集成的理念出发,围绕重点领域板块构建、重点产品的研究开发、科技产业化和成套技术服务能力提升等集团重点发展战略,对集团纷繁的业务链条进行了资源优化整合。自2001年始,完成内部资源整合30多项,涉及企业50多家,重组资产400多亿元,减少集团直接管理的公司30余家。通过整合内部资源,优化了资产结构,缩短了管理链条,收窄了管理幅面,集成了创新要素。
针对集团在设计、研发、制造、设备成套、工程总承包各产业链化解的短板,加强了对外部资源整合的力度,先后重组了11家中央企业、10家地方国有企业、两家境外企业,补充了机械、汽车科研开发等资源,加强和延伸了产业链,形成了更为强大的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系统服务的能力。
记者:重组后的效果如何?
任洪斌:截至2011年,国机集团共获得国家与省部级以上各类科技成果5 400多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150多项;被授予专利3 8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620多项。
在金属锻压装备技术研发领域,我们打破传统体制束缚,在相近领域广泛展开科技攻关和横向联合,依靠学科间和产业间的交流与合作,自主研发了20多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金属锻压技术装备生产线和大型成套设备。这些设备广泛应用于钢铁、有色、机械、石化、汽车、航空航天、船舶等行业,年产出工业产品价值2 000亿元,为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中国首台动力换挡重型拖拉机――“东方红”2704型拖拉机的研制过程中,我们采取“以我为主、合作开发”的方式,与国际知名研发机构合作。产品的概念设计、样机的功能试验定型,由海外研发机构实施,整机设计包括图纸绘制、零部件制造等由自己完成,集成创新生产出中国最先进的拖拉机,并确保了对核心技术与知识产权的掌控。
记者:在整合内部资源的同时,如何有效推动集团内部企业间的合作,从而加强技术、产品的集成创新?
任洪斌:在重大装备技术和产品的研制、开发过程中,我们利用自身原创技术和资源优势,以开放的姿态,加强与国内国际企业、研发机构横向技术联合与合作,在涉及行业发展的众多关键技术和产品领域开展集成创新,在重型机械、石化装备、农业机械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完成了多项“中国第一”与“国内首创”工作。
大力推动所属科研院所的产业化进程。科研院所以自身核心技术为基础,有机整合其他相关配套技术,以“组装”模式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投资数百亿元,相继在农业装备、工程机械、石化通用机械、精密仪器、特种轴承等领域实施了20余项技术改造项目和产业化基地建设,形成了一批技术含量高、具有市场前景的高精尖集成创新技术成果和产品。通过集成创新,国机集团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95%以上,不仅提升了科研院所的产品研制和生产水平,使一批先进装备技术产品化,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让科研院所实现了由单一研究院所向现代高科技企业的转型。
为充分发挥集团整体科研优势,利用集团内外的各种科技资源搭建集成创新平台,国机集团于2010年底决定设立国机集团中央研究院,构建以中央研究院为代表的高端研发机构。中央研究院将聚集中国机械工业领域高端人才尖端核心技术,形成以中央研究院为核心、各所属企业为实施主体的“产学研贸金”相融合的全新技术创新体系。中央研究院将成为实现集团技术与产品的研发、集成、应用、市场信息互动与融合的载体,也是实现科技领军人才引进、培养和交流、与国家科技计划对接、开展综合性大项目联合研究与攻关、充分利用集团内外科技资源的重要平台。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我国重点推进的产学研结合科技创新体系的一种重要集成创新模式。我们积极组织、参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组建工作,力争形成行业技术创新资源的继承与共享通道。
继所属企业中国农机院成为我国首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农业装备领域的联盟理事长单位后,所属企业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福马机械集团公司、中国地质装备总公司、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单位先后参加或正在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涉及重型机械、林业机械、地质装备、机械基础件、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等众多产业领域。在引导产业发展、推动技术创新方面作了大量有益尝试,目前已取得多项原创和集成创新成果。
记者:刚才您说到“产学研贸金”相融合的全新技术创新体系。这个“贸”是如何做到集成创新的呢?
任洪斌:外贸业务是国机集团重要主业之一。我们在推进核心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将外贸企业的市场优势与国内外产品和技术资源进行集成,打造科工贸一体化的现代新型贸易企业和贸易模式,形成了新的竞争优势。目前,国机集团的贸易企业在大型电子元器件、电动工具、小型汽油柴油发动机、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家用电器等多个领域形成自主品牌产品,有的成为名牌产品,在欧美发达国家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集成创新不是简单的连入、堆积、混合、叠加、汇聚、捆绑和包装,而是将各种创新要素通过创造性的融合,使之互补匹配,从而使创新系统的整体功能发生质的跃变,形成独特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
郭静心墙范文2
一、启发质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程改革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启发与培养,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也只有积极地思考,才能真正地将所学的知识消化吸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那么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就要积极地鼓励学生质疑,通过不断的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学生自主的思考中促进其学习效率的提高,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教学《旋转与平移现象》这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游乐园里的一些运动项目,如碰碰车、滑滑梯、堆积木、转转椅等,并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运动,说一说它们是如何运动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这些运动的形式进行分类后,就可以引出本节课的教学概念――旋转和平移。然后教??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对于旋转和平移,你们有什么想要探索的呢?”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就会积极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旋转和平移之后的图形有什么变化?旋转和平移这两种运动形式有哪些异同点?……”对于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他们也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以找到答案,从而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也有助于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实现。
二、引导合作,促进学生交流进步
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常用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在有效的讨论与交流之中,学生的思维会不断地发散,他们对所学的内容的理解程度也会加深,从而有助于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些知识。并且,通过汇总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他们也会逐渐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从而避免学生思维的误区,使其可以通过合作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为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激励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时,教师也要适时地参与其中,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并针对每个小组的不同讨论情况给予及时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年历,然后由学生共同评选出制作最精美的年历挂在班级墙上。这样的小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与自豪感,有助于其积极心态的形成。
三、结合生活,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数学是一门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的学科,那么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可以充分地结合实际生活,将生活中的元素引入到数学课堂的教学中,从而逐渐地培养小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的形成。
郭静心墙范文3
Abstract: Under the situation of market economy, as competition becomes increasingly fierce, the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has drawn social attention; the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becomes the important thing to promote enterpris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 certain sense,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the major index to measur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enterprise. In China, large and medium-sized state-owned enterprises with its irreplaceable role sustain the lifelines of their national economy.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n business, core competence is necessary for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Under the new condition, state-owned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enhance core competitive ability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so strengthening state-owned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is very important.
关键词: 综合经济;国有;企业;竞争力
Key words: economy of integration;state-owned;enterprise;competitiveness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5-0118-02
1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其关系
1.1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特雷斯·E·迪尔和阿伦·A·肯尼迪提出。国有企业文化形成于国有企业长期的经营过程之中。随着国有企业的发展,国有企业文化不断趋于成熟,国有企业文化逐渐成为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共同奉行的价值。除此以外,国有企业的个性、素质、目标、氛围和对价值的认知也要通过企业文化来体现。
国有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国有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国有企业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会形成的具有自身组织特色的文化,国有企业在社会、地理和经济等外部环境和自身内部条件的影响之下,其文化的发展会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国有企业文化的价值性:优秀的国有企业文化会为国有企业全体员工提供一种无形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引导员工向着正面的积极的方向发展,逐步使多数员工的思想形成共识,这就是国有企业文化的价值性。这只无形之手对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会起到无形的推动作用。
国有企业文化的成长性:国有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核心的价值观念的形成,相较于其他方面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国有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发生变化时,国有企业文化也要不断的使自己得到完善、调整和升华,从而适应新的环境、条件和组织目标,这就是国有文化的成长性(特雷斯·E·迪尔、阿伦·A·肯尼迪,1989)。
1.2 核心竞争力内涵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C . K . 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哈默尔(G . 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论文《企业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中,正式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主要观点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集体知识,尤其是如何协调多种多样的生产技术以及把众多的技术进行整合。”国内学者史东明(2007)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分布企业组织的能量,通过核心能力表现出来,而其赢得竞争的能力核心是企业文化与价值观。”本文认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点包括:①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合力”而不是“核力”,核心竞争力是由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能力有机结合而成的,是一种完备结合状态。而国有企业某一方面的优势比如技术优势,并不必然导致整体竞争优势。②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生长力而不是静态力,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是一个起点,更不是一个终点,而是国有企业生产力的组织和创造的过程,是一种构建力、生长力。
2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2.1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国有企业做强做优的战略选择国有企业的发展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国有企业既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也是先进文化的实践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经济基础。先进的国有企业文化与先进生产力发展相适应,才能正确地反映职工的利益和要求,从而促进国企的改革与发展和做强做优国有企业愿望的实现。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一个国有企业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无论是拓展文化对品牌的影响力和扩张力,从而提高产品的文化附加值,还是获取市场经济竞争的主动权、制胜力和做强做优的先机,都必须要以拥有和掌握先进的企业文化为前提。“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文化”。生动地说明了企业文化的重要地位,也指明了国有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
2.2 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是国企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国有企业的管理虽然不是依靠先进的企业文化,但它是形成管理方法的重要依托。一个国有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做到持久的繁荣,必须要依托于高起点、高层次的企业文化,并把企业管理方法的核心从制度上转换到文化上来。由此可见,先进的企业文不仅能够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推动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还可以塑造国有企业自身的形象,打造国有企业的文化品牌,从而实现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的目标。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使先进的国有企业文化符合国有企业发展的规律,通过国有企业文化的建设不断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文化逐渐深入到职工的思想行为之中,渗透到国有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融入到国有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国有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已成为国企生存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同时,国有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动力,对提升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推动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李雪杰,2006)。
3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措施
3.1 塑造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一是塑造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要参与市场竞争,就必须要做到以顾客为中心,以顾客满意(CS)为宗旨。所谓以顾客满意为宗旨,就是要从顾客的立场出发来思考问题,从顾客的角度分析市场需求,以顾客满意为目标,真正做到“一切为顾客着想”,以一颗真诚的心去体贴和关怀客户,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顾客既是上帝”的理念。
二是塑造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国有企业在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管理理念的陈旧。我国世贸组织的加入,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想把这种挑战转化为机遇,国有企业应该组建一套相应的管理机制,以先进的管理理念武装自己,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契约+精神”的工作氛围,使全体员工树立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努力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及服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2 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国有企业氛围对于传统的员工的管理方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要有强化制度管理的力度,又要讲求柔性管理的策略,在管理中为员工创造一定得晋升空间,建立一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一是构建人才培养、生成机制,增强国有企业的凝聚力。国有企业要积极引进人才和有志之士,并为他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营造宽松、舒适的工作氛围,要善于聚才、用才和留住人才为我所用。这就要求国有企业为员工营造施展才能与智慧的舞台,满足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高层次需求。
二是运用柔性管理策略,增强员工对国有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柔性管理是一种以精神管理为基础,以管理者自身的人格魅力为核心的一种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的作用下,在员工之间会逐步形成一种共同的国有企业价值观,随着这种共同价值观念的增强,员工的自律意识也将得到不断地提高,从而使员工维护国有企业的利益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员工也会以更为积极地态度投入到工作中来。
三是立足于创新,打造职业经理式的国有企业领导者。对于企业员工来说,国有企业领导者的一言一行都有着强大的号召力。各级领导者作为国有企业共同价值观的化身,对塑造和维护这种共同的价值观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在各级领导者的头脑中,员工的职业意识、创新和尝试变革始终处于最重要的位置。不断探索国有企业文化、管理、技术、服务、营销的演变方向,并同步实现创新就是国有企业领导者的职责。
3.3 创建优秀学习型组织国有企业只有比强大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和更好,才能持久的保持其独特的竞争优势。国有企业建立学习型组织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得力的组织措施、恰当的切入点和强有力的国有企业文化的支持。一是树立学习型价值观。国有企业要想成为真正的学习型组织,首先要使全体员工达成学习的共识,使学习成为每一位员工的自觉行为,树立把国有企业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的价值追求。二是创建有利于组织和员工学习的人文环境,即营造一种宽松、积极、进取和开放的人文环境。这种人文环境的创建重点要做好以下几点:营造有助于组织和员工终生学习和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培育勇于挑战和创新的国有企业精神;营造鼓励冒险和容忍失败的文化环境。优秀学习型组织的创建,要以心灵转化为中心,以团队学习为手段,运用系统思考的思想和方法,在培育国有企业文化氛围中,实现自我激励和共创愿景,以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加大组织认同感和知名感,不断提升组织的学习能力,才能使国有企业的竞争优势得到持久保持。
参考文献:
[1]王冬岩,王春岩.试论国有企业文化的功能[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4):29-30.
[2]史东明.组织创新:效率与竞争力[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郭静心墙范文4
或许是因为在祖国的版图上东北三省高居于右上方的缘故,以往**在审视自己位置时,目光总是自下而上、由南向北,并在不知不觉中将碧波万顷的大海留在了背后。在振兴东北的蓝图上选准了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的新坐标后,**深切地感觉到自己对于大海是如此深情向往,并且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原本就站立在海边!
于是,转身迎向大海的**顿觉豁然开朗:通过对“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不仅开辟出全新的发展空间,而且获得了无穷的腾飞动力,国家新型产业基地建设从此海阔天高、一展胸怀。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全省生产总值完成2016.53亿元,增长13.7%,创近13年来同期最高水平;其中构成新型产业基地之一的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57.6亿元,增长31.3%,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7.8%,为全省经济提速增长输送着主动力。
认清省情树立沿海意识
5月27日,由宝钢集团和辽渔集团合资建设的“宝钢大连物流中心”正式启用。据介绍,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可一次性储存3.1万吨精品钢材的宝钢大连物流中心,是宝钢集团在东北设立的唯一一个物流中心;该中心启用后,年内即可完成20万吨钢材中转量,预计到2011年,钢材中转量可达80万至100万吨。据了解,该物流中心最终选址**大连,看中的就是我省正在实施、以先进装备制造业和高加工度原材料工业为重点的新型产业基地建设,以及大连优良的港口基础设施。
沿海,是我省重要的省情之一,是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的前提基础和有利条件。据了解,全省14个市中有6个沿海,全省2/3的陆地面积距离海岸在100公里范围之内,宜港海岸线长达1000余公里,其中条件优越的深水岸线就达400公里;现有优良商港港址38处,有大小港湾40余个,与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通航。背倚如此丰厚的沿海资源,**没有理由不迅速转身,更没有理由忽略自身的沿海优势。
从一定意义上讲,打造“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过程,实际也是我省实施生产力布局调整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曾明确指出,要以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带动国家新型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在全省强化沿海意识,进一步提升“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产业布局水平,为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打造沿海经济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大力开发建设“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是遵循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助理巡视员郁介绍,从国内外经济发展实践来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沿海逐渐成为生产力布局的重点地区。据介绍,全世界约3/4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70%的人口都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左右的沿海地带,世界最发达的大都市经济圈、经济带也在沿海,且大多呈带状拓展,逐步向内陆扩展、辐射。他认为,全省大多数地区处于沿海或近海地带,具备发展沿海经济的基础优势;如此广阔的沿海地区,为新型产业基地的建设开辟出难得的施展空间。
对此,省委党校省情研究所负责人高中理亦持相同观点,他分析认为,我省开辟沿海空间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遵循了国际重化工产业向沿海集聚的一般规律。沿海布局是世界主要工业国经济的普遍特点,因为海洋运输大幅度降低了大批量货物的运输成本,并解决了大型重型设备的运输问题,生产要素沿着沿海发展轴线快捷地融通,沿海产业布局因而成为对外合作的优势区位。其中重化工产业临港集聚发展,更容易形成竞争优势,还有利于污染治理及环境保护。当前,我省的沿海地区正成为承接海外产业转移和腹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交汇集聚的活跃地带。
延伸辐射深化互动互强
5月15日,国务院振兴东北办重点研究课题———《东北沿海经济带产业布局研究》在沈阳通过了专家评审,我省沿海六市的产业布局规划被纳入到东北经济发展的大视野中审视。而此前不久,由国务院振兴东北办编制完成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明确了东北地区的总体开放格局:即哈大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的倒“T”型结构加东西两翼展开。东北地区总体开放格局的落脚点就在**的沿海经济带上,它是整个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和平台。
这些都充分说明,**沿海经济带不仅属于**自身,而且对整个东北地区的开放和振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的过程中,“互动、互强”已成为沿海与内陆腹地的共同心声。
有关专家指出,开发建设“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就是要将沈阳作为连接沿海与腹地的枢纽,促使腹地利用沿海对外开放的优势向境外、海外发展,促进沿海地区利用腹地配套能力强的优势拓展服务功能,以便形成沿海与腹地优势互补、有效衔接、互为支撑、良性互动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关于沿海与腹地的良性互动,专家认为应主要从三个层面充分展开。一是沿海与中部城市群的良性互动。**中部城市群具有大中城市高度集中、重化工业基础雄厚、交通运输网络密集、物流中心功能完备、科学教育较为发达等近海腹地优势,在向沿海拓宽发展空间的同时,可与沿海地区共同构建国家重点开发主体功能区。为此,将统筹规划沿海与中部城市群的优势产业,鼓励强强联合,延伸产业链条,共同打造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优势互补、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还将支持中部城市群企业通过土地置换等多种办法,到沿海投资兴业。
二是沿海与辽西腹地的良性互动。辽西沿海经济区将以锦州湾开发建设为突破口,主动承接**中部城市群和京津冀都市圈的双重辐射,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和外向型经济。鼓励辽西腹地在能源、装备制造、冶金、化工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领域与沿海对接合作,形成具有辽西特色和优势的新型产业群。鼓励锦州湾港区发挥港口优势,构筑多层次、高效率的现代物流网络,完善港口服务功能,使其成为辽西腹地及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物流集散地和商品配送中心。大力支持辽西腹地以各种形式参与锦州湾港口建设,在锦州沿海经济区内设置“飞地”,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辐射带动朝阳和阜新加快发展。
三是沿海与东北腹地的良性互动。东北腹地是我国重要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商品粮和能源基地。将实行灵活互利的资源配置政策,促进辽、吉、黑及内蒙古东部地区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有效整合资源,拓宽发展空间。特别是要加强沿海与内蒙古东部地区在能源、原材料、矿产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合作,沿海地区提供港铁联运等便捷、高效的出海通道,腹地提供煤炭等丰富的矿产资源,使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形成利益共同体。
明确方向重塑沿海强省
建设成为国家新型产业基地,是**老工业基地实现全面振兴的重要标志之一。为此,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在牢固树立沿海观念、充分发挥互动合作的基础上,努力打造沿海经济强省,使**快速融入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行列。
作为全省对外开放的龙头,大连提出要进一步优化装备制造业的定位布局,一方面依托大窑湾港口的保税功能,建设以发展汽车整体配套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另一方面依托大连湾北岸深水海岸,建设以发展大型装备及部件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同时依托渤海深水岸线,建设以发展造船业为重点的船舶和海洋工程及配套产业带,最终形成“两区一带”的发展新格局,不断提升“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的整体产业布局水平,为全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提供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地处渤海岸边的营口,亦凭借着丰富的土地资源、毗邻亿吨大港等先天优势,在全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开发战略中乘势而起,欲将**(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建设成为承接国际国内重化工业梯度转移的优势地带。在**“五点一线”沿海产业带上,随处可见沸腾的建设场面。
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指明了路径。高中理认为,我省装备制造业、石化、冶金、农产品加工业等支柱产业,面对的是国际化的竞争,即便在国内市场上也是与跨国公司同台竞争,即国内竞争国际化,这就要求在沿海优势区位打造竞争平台,培育国际竞争力。
郭静心墙范文5
【关键词】国内建筑工程;监理意识;创新途径
1.前言
监理工作在我国的建筑工程中使用的越来越广泛,但是目前许多业主对工程监理的认识仍然不够深刻,没有充分认识到工程监理的重要作用。工程监理对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体制改革以及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对工程监理制度进行不断的创新可以更好的改善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提高工程监理的质量,创新工程监理的意识将会为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提供非常大的帮助,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科学的方法进行监理意识的创新。
2.我国目前工程监理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2.1监理工作和人员认识程度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不断进步,我国建筑工程项目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有的工程监理水平显得跟不上建筑项目的发展。许多监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也无法达到相关的要求。这样许多监理企业的人员就存在着不足,不得让一些有着较高素质的人员一个人几个职位,这样就肯定会造成工作不到位的现象。有些监理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把监理工作承包给一些业务能力较低的企业,这样就会使得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工程监理工作无法到位,这样使得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监理受到一定的影响。监理工程师必须要做好相应的工作,才能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总得说来监理工程师工作的内容主要是三控、两管、一协调。而目前监管工程师的工作内容一般仅仅停留在质量的监管上面,其它的方面没有相应的权力保障,这样就会使得监管无法到位,从而导致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工程质量下降。
2.2监理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偏低,使得监理工作的质量下降
现在许多建筑单位的监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存在着问题。许多建筑单位为了节省资金,把一些以前从事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的技术人员经过短期的培训后,就开始进行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还有一些企业甚至让一些离退休的监理人员继续进行工作,这些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无法达到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对监理工作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认为监理工作就是单纯的质量监督,对目前工程监理的相关要求了解的程度不够。一个合格的监理师不仅要对工程技术有一定的了解,还要对管理、经济以及法律有足够的研究,这样才能做好建筑工程项目的监理工作。而目前这些从事监理工作的人员,素质确实不够全面,使得工作进行起来不是非常顺利。
3.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采取的相关措施
3.1改善监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质,使得监理工作的创新意识得到保证
每个优秀的监理单位一定是进行不断的创新,不断的用新的方法对管理、意识和思维进行创新。只有用创新的思维开展监理工作,这样可以使得监理工作的品位得到保证。我们要把优秀的监理人员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使得每个监理人员都能有相应的工作,这样每个人员都各司其职,使得监理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企业监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不仅需要进行监理工作的人员有着相对较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领导层也对监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有着英明决策能力的领导层,可以对监理工作进行很好的部署,使得每个监理工作人员的优点都能在具体的工作中进行发挥。这样对监理工作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大的帮助。领导层合理的对监理人员进行工作安排,能很好的保证监理工作的效率,这样就使得监理工作有着比较高的反应能力。
3.2完善监理工作的法律体系
完整的法律体系对监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工程项目中,监理工作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必须要有一定的法律保证才能使得各项工作顺利的进行。首先,监理单位要进行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这样才有力于完整法律体系的建立。监理工作存在着很大的利润,有许多能力不足的单位进入监理市场,这样的公司实施监理工作的质量就得不到保证,从而使得整个项目工程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完善法律法规,使得不符合要求的监理单位退出监理市场,这对监理工作质量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有些单位的监理工作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如果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定,就可以使得这些单位的一些行为变的规范,使得监理工作顺利的进行;最后,有些监理单位对监理行为存在着不负责任的表现,有些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联合起来进行欺骗以获取利益,对于这样的行为,必须要有专门的法律法规进行规定,对这些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是监理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以使得监理工作的水平提高。
3.3将监理工作的重心前移,做好事前监理工作
监理公司进行工作之前,相关的政府部门会提出一些相关的要求,这样可以使得监理公司进行工作时更加的有热情。在监理工作进行时,监理公司也要设定一定的质量目标,这些目标的设定,会使得监理工作更加的到位,更能使得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得到提高。
监理工作的进行,我们可以把监理工作的重心进行前移,事前监理工作做好,对后边监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非常有帮助。做好事前监理工作,可以使得监理工作进行时容易发现其中的问题,便于在监理过程中进行控制。监理企业开展质量现场会也能取到非常好的效果,这样非常有利于监理工作的各项指标能够满足一些相关要求,这就意味着监理工作在正常的运行。这样监理企业就会受到企业单位和政府的肯定。
3.4改善单位的建设,提高监理单位的服务质量
改善监理单位的建设,能很好的提高监理单位的服务质量。对监理单位进行改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组织一些技能培训活动,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监理工作相对比较复杂,因此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有比较高的能力和素质,才能把相应的工作很好的完成。监理单位可以组织一些培训活动,并且可以对人才进行合理的安排,保证监理单位人才结构的合理性。监理单位必须要及时的组织培训活动,这样才能保证工作人员可以跟的上形势的变化,这样使得整个监理单位可以监理工作拥有更高的质量。其次,监理单位可以和一些相关的设计单位进行合作,这样对会使的监理企业的功能更加的全面,这样可以对工程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理,这样一来就使得整个监理工作的水平得到了提升。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优秀的东西需要我们学习,我们的监理单位可以对国外优秀的东西进行学习,这样对监理单位的不足进行改善,这样使得监理单位的工作水平越来越符合目前社会的新形势,使得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提高。
4.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我们必须要对工程监理的模式进行改善,培养工程监理的意识的创新,这样使得工程监理适应新的形势,不断的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这样工程项目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站稳脚跟,取得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辉.建筑工程监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08(29).
[2]杜秀娟.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7).
郭静心墙范文6
摘要:随着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竞争的日趋激烈,战略管理逐渐受到国有企业的重视,但其战略管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国有企业应深化改革,适应市场的变化,制定出明确的、可操作的战略目标体系,并加强企业战略的执行力度。这样国有企业才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关键词:国有企业战略管理措施
“战略管理”一词最早由美国管理学家安索夫在1972年发表在《企业经营政策》杂志上的文章中提出。一般而言,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依据其确定的使命,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长远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通过分析、预测、规划、控制等手段,充分利用本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和能力,以达到优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的一种动态管理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逐渐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各种非公有制企业相继产生并与公有制企业同台竞技,同时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国有企业又要应对国际上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的挑战。在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压力下,国有企业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自身的企业战略,加强战略管理,方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
一、我国国有企业战略管理现状
战略管理是企业长远性、全局性战略规划手段,是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的有力砝码。在激烈的竞争面前,我国国有企业也逐渐认识到战略管理的重要性。根据相关课题组于2000年11月对5000家国有企业进行的调查,有71.4%的企业有科学、可行的发展战略,24.7% 的企业制定了1-2年的短期战略,49%的企业制定了3-5年的近期战略,20.5%的企业制定了5-8年的中长期战略,5.2%的企业制定了10年的长期战略。
虽然战略管理逐渐受到了国有企业的重视,但不可否认,国有企业的战略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1.企业领导战略管理能力欠缺,难以制定有效的战略决策;
2.企业战略规划脱离实际,没有针对性,缺乏战略管理重点;
3.许多企业虽有战略管理,但实施不力,执行效果差;
4.很多企业只注重短期战略目标的实现,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
二、国有企业加强战略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国有企业在战略管理方面必须立足于以下两点:制定好的合乎企业实际的战略;增强企业战略的执行能力。
1.国有企业应该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树立现代企业理念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国企改革逐步深入,国有企业日益与市场经济接轨。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国有企业尚未完全放开,国有企业仍受到行政干预,其内部管理亦带有较强的行政化倾向,这限制了国有企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抑制了国有企业的自主竞争。因此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十分必要,要减少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行政干预,特别是改革国有企业干部管理制度,树立现代企业理念。才能把握市场动向,提高决策效率,制定出更加符合自身实际并适应市场状况的科学的企业战略。
2.国有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制定明确的、可操作的战略目标体系
企业战略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企业可以选择的发展路径有两种,一是专业化的发展路径,二是多元化的发展路径。至于企业应该选择怎样的战略,则必须依据自身的能力和市场的变化。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的主业受到国家控制,没有战略选择权,国有企业只有适应了市场的变化,才能找到适合自身的战略路径。在选择了合适战略路径之后,国有企业还应当制定明确的、可操作的战略目标体系。国有企业需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状况制定战略目标体系,首先,国有企业要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分析一般宏观环境、经济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以及相关行业状况,然后,企业还得分析自身的资源和能力,辨清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这样围绕企业目标的实现,才能制定整体的长远的可操作的战略目标体系。
3.国有企业应该提高战略执行力度
很多国有企业并不缺乏战略目标,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这些战略目标却得不到有力地执行,成为空中楼阁。企业战略目标只有运用到实际中才能发挥效益。企业战略能不能得到执行,其执行效果如何?这主要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能力,全体职员的素质以及企业的管理水平。
(1)国有企业应打造一支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提高员工素质。
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许多国有企业管理层臃肿,人浮于事,其决策和领导能力大打折扣。好的领导甚至会对整个企业的发展产生关键性的影响,国有企业需打造一支强于力的领导团队,才能加强企业战略的实施力度。优秀的领导者是企业战略实施的保证,而企业战略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则根植于企业广大员工之中。国有企业应加大员工的岗前和在岗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同时提高员工进入门槛,最大限度地阻止能力低的应聘者拉关系走后门进入企业,国有企业还应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实行有效奖励和惩罚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其工作绩效。
(2)国有企业应调整组织结构,适应其战略的需要
企业战略与企业组织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良好的企业组织结构有利于企业战略的实现。当期我国国有企业组织结构过于单一,简单的直线型组织结构较为普遍。在这一组织结构下,企业中下层管理者缺乏决策和自,其积极性不高,同时企业上下层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不便,内部资源和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整合,企业战略的实施效果差。因此,国有企业应根据自身状况和经营特点,选择适合自身的多元的组织结构,以保证企业战略的有效实施。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能够对企业战略的实施提供动力。国有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发展企业文化,创造出独特的、能够凝聚广大员工的企业价值观,并在经营管理中始终奉行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