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常用歇后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常用歇后语范文1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肚子里撑船--内行(航)
山林中烧火--就地取材(柴)
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
冻豆腐--难办(拌)
大公鸡闹嗓子--别提(啼)了
旗杆上挂剪刀--高才(裁)
灯草做拐杖--做不得主(拄)
竹林里栽柏树--亲(青)上加亲(青l
孔夫子搬家--尽输(书)
下雨不打伞--临(淋)到头上了
年初一吃酒酿--头一遭(糟)
六月里戴手套--保守(手)
空棺材出丧--目(木)中无人
一个墨斗弹出两样线--思(丝)路不对
六七八九--没食(十)
大麦去了皮--白人(仁)
云彩上点灯--空挂名(明)
瓦匠的双手--多疑(泥)
木排下水--不成(沉)
草把作灯--粗心(芯)
碗底的豆子--历历(粒粒)在目
下雨出太阳--假情(晴)
高山上打锣--四方闻名(鸣)
大胡子--难题(剃)
皮匠不带锥子--真(针)行
老鼠跳到琴上--乱谈(弹)
二两棉花打絮--谈(弹)不上
保温瓶的塞子--赌(堵)气
响鼓不用重锤--一点就明(鸣)
丈八的灶台--高照(灶)
月下提灯--虚挂名(明)
一跤跌在青云里--交好运(云)
下巴底下支小锅--吵(炒)嘴哩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老蜘蛛的肚子--净是私(丝)
咸菜煮豆腐--不必多言(盐)
嘴上涂石灰--白说(刷)
打破砂锅--问(纹)到底
唐僧念经--一本正(真)经
孔夫子的口袋--书呆(袋)子
十月的萝卜--动(冻)了心
电线杆上插鸡毛--好大的胆(掸)子
一串钱九百九--不成调(吊)儿
一根麦秆打鼓--不想(响)
夫子的徒弟--闲(贤)人)
寿星弹琵琶--老生常谈(弹)
七十岁配眼镜--老话(花)()
石头蛋子腌咸菜--一言(盐)难尽(进)
常用歇后语范文2
飞机上方水壶——水平高
王八的屁股——规定
罗锅上山——钱禁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狗掀门帘——只拿嘴对付
上鞋不用锥子——真好
老鼠拉磨盘——大头在后面
狗追鸭子——呱呱叫
土地爷挖耳朵——哇泥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水仙不开花——装蒜
哑子吃黄莲——有苦自己知(或「有苦说不出)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火烧旗杆——长炭(叹,即享受)
粪坑关刀——文(闻)不能,武(舞)也不能。
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秀才遇著兵:有理说不清
光棍佬教仔:便宜莫贪
财到光棍手:一去无回头
盲人吃汤丸:心中有数
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
水仙不开花:装蒜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礼义廉:无耻
泥水佬开门口:过得自己过得人
偷鸡不成:蚀把米,即不仅没有占到便宜,反而受到了损失
茅坑里扔炸弹:激起民粪(愤)
阎王爷嫁女:鬼要
高山顶上放风筝----起点高
棺材里打粉----死风流
棺材里的臭虫----咬死人
高山上的雪莲----一尘不染
高山头种辣椒----红到顶了
高射炮的眼睛----向上看
高射炮打坦克----水平太底
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
狗咬碗渣----满口词儿(瓷)
刚上蒸笼的馒头----面生
钢针上的眼----只认衣裳不认人
常用歇后语范文3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国歇后语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色,是语言的精华。翻译是具有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交际、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的媒介。翻译活动的首要目标是文化交流和沟通。而对歇后语的翻译,要达到交流的目的,必须要克服文化壁垒。
关键词:歇后语的翻译文化壁垒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I046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作为记录人类历史及表达人类生活和思想的工具,每一种语言都有其深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因此,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语言的发展常常折射文化的变迁。而翻译是在译语中用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它不仅涉及两种语言,而且还涉及两种民族文化。翻译是通过语言机制的转换连接或沟通自身文化和异国文化的桥梁;翻译是具有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交际、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的媒介。但翻译不是万能的,而是有限度的。翻译中存在着许多非对应关系(无论是文化、语言层次上,还是审美层次上),造成缺项,构成实实在在的障碍(许钧:《译事探索与译学思考》)。
汉语中的歇后语,正是一种独特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在其他语言中一般找不到相应的表达方式。这种结构形式所表达的意义,又深深地植根于民族文化之中,具有极强的民族性。因此,在汉译英的实践中,歇后语的翻译对译者无疑是一大挑战(郭建中,1996)。由于汉语歇后语构造上的特别之处,其文化承载的厚重是其它许多修辞格所不能比拟的,我们不能把它忽略不译,而是应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采用多样化的手法,竭尽一切可能克服文化壁垒,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二歇后语的定义和溯源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是广泛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三歇后语的分类
歇后语分为喻意和谐音两类。喻意的歇后语,它的前部分是一个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如“大海里捞针――无处寻”、“快刀切豆腐――两面光”;谐音的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的现象,如“旗杆顶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窗户上吹喇叭――鸣(名)声在外”。
四歇后语翻译中的文化壁垒
1、由于汉英两民族思维方式和习惯的不同,对于牵涉到习惯用法(语义联想)和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歇后语,为消除文化壁垒,就要采取直译加意译的方法来翻译。例如:
丈二金刚/和尚――摸不着头脑
(What you said at the meeting made me completely at a loss)
上例中的“摸不着头脑”,其语义联想对汉民族文化中理解起来是不成问题的,但对英语民族而言,就不可能产生同样的语义联想。故直译之后再加意译,并注明“摸不着头脑”是汉语中的习惯用法。
2、对一些具有强烈而浓厚的民族特色,往往涉及汉民族的历史文化、神话传说,经典著作,乃至封建迷信等的歇后语,意译往往不能说明问题,为消除文化壁垒,让英语民族的读者彻底理解这种歇后语的意思,必须加注交待文化背景。例如:他们一东一伙,都是看透《三国志》的人,要我说,那一耳括子,也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
Hard to say.The two of them are hand in glove,and they’ve both read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I should say that box on the ear was skillfully given by a Chou Yu and gladly taken by a HuangKai.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译文如不加解释,外国读者仍然是看不懂的,所以译者将这一歇后语的出处《三国志》另加了如下注释:A fourteenth century novel based on events which took place in the third century A.D. ChouYu of the Kingdom of Wu had Huang Kai, another Wu general, cruelly beaten,and then senthim to the enemy camp in order to deceive the enemy.通过这种意译加注的翻译策略,既翻译出了意思,又达到了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目的。
3、由于汉英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有些歇后语在翻译过程中,无法保留原语中的比喻形象,在英译时可将其转换为译语读者所熟悉的形象套译,虽然译后形象有所改变,但喻义相似或对应,能达到翻译的目的。例如: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这种套译策略,既巧妙地避开了文化壁垒,又达到了交流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
4、对一些双关歇后语的翻译,为了消除文化壁垒,也可对其改头换面,重设意境。如:
绱鞋不使锥子――针(真)好!
A sherbet in a midsummer night"s cream: cool!
虽说直译成中文“仲夏夜梦吃果露冰糕――真爽”的时候双关丢了,但英文“cool”是双关。而如果将中文原文译成“To sew shoes without an awl, a needle is good”,不仅丢了双关,而且毫无意义。改换意境是为了在不偏主题的情况下求双关。因为这里“cool”有“凉”和“棒”的双关意思,而“cream”既有赞美“杰出”、“优秀”的意思,也可比喻物理上的人体之“精华”,可以一语双关。
“……姨奶奶犯不着骂我,我又不是姨奶奶家买来的。‘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罢咧!这是何苦来呢。”
“……You’ve no call to swear at me,madam.You didn’t buy me.
We"re all birds of a feather――all slaves here.Why go for me?”
梅香是婢女常用的名字,代指婢女。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奴婢只能和奴婢结拜兄弟姐妹。译者改换原文的形象,套用英语读者十分熟悉的比喻来翻译。虽然梅香和拜把子等词的文化内涵受到了损失,但对译文读者而言,产生了和原语读者一样的感受。
5、由于文化壁垒的存在,在一些文学翻译中,译者有时不得不舍弃歇后语这一独特的结构形式和民族特征而采取省略译法。例如:
“我这个人你也知道,说话向来是‘袖筒里入――直出直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
“You know me――I speak frankly and to the point.”由于其比喻及其喻意无法为外国读者所理解,译者也就只能省略了歇后语的这种独特的结构形式和外国读者难以理解的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概念。
五结语
歇后语的文化特色无不与其丰富多彩的来源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社会风俗、历史典故、思维观念和道德标准产生了许多中国式的表达方式,绝大多数歇后语正是这种典型中国文化的折射。有的歇后语还带有地区性的特点,方言色彩比较浓厚,有些偏僻的特殊意义不容易懂,因此歇后语的翻译不能仅仅着眼于语言转换,而要透过语言表层剖析歇后语的文化内涵,进行仔细的中英文化比较,并通过各种翻译手法,不拘一格地消除文化壁垒,达到文化交流和沟通的目的。在着手翻译前,先要了解歇后语的出处,然后要注意兼顾歇后语的意义、形象、风格以及英语的表达习惯等,也就是说,歇后语的翻译虽“译无定法”,但要力争达到“信、达、雅”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许钧:《译事探索与译学思考》,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11月。
常用歇后语范文4
关键词:米索前列醇;产后出血;直肠给药;阴道分娩
产后出血( Postpartum Hemorrhage,PPH) 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500 ml即为产后出血,剖宫产时超过1000ml,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1]。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常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滞留、胎盘植入、胎盘粘连、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如产后出血发展迅速,常常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在我国产后出血是造成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首[2]。因此对产后出血的产妇进行积极治疗,对降低产妇因产后出血难以控制,迫不得已切除子宫,丧失再生育能力及降低产妇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我院采用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治疗产后出血,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01月~2015年01月间在我院阴道自然分娩的患者3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5例,观察组年龄为20~37岁,平均(28.5±2.2)岁,孕周为37~41+1w,平均39+3w,经产妇7例,初产妇8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4例,胎盘早剥2例(产后检查胎盘时诊断),分娩巨大儿者6例,总产程时间较长产妇疲劳者3例;对照组年龄为18~38岁,平均(28.2±2.4)岁,孕周为37+2~41+4w,平均39+4w,经产妇6例,初产妇9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5例,胎盘早剥1例(产后检查胎盘时诊断),分娩巨大儿者5例,总产程时间较长产妇疲劳者4例。两组患者均无内外科严重疾病,无头盆不称、胎位异常及母体骨盆异常,无产前出血情况,在一般资料比较中,两组孕妇无明显差异性,其阴道出血原因均为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所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产后发现产妇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排除软产道裂伤、胎盘胎膜残留及凝血功能障碍,考虑为子宫收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经按摩子宫、肌肉注射缩宫素注射液20U效果不明显,观察组予米索前列醇片0.6mg入肛以促进子宫收缩治疗产后出血,对照组予缩宫素注射液20U加于5%葡萄糖注射液中缓慢静滴,滴速控制在40~50滴/min,必要时宫颈局部注射缩宫素注射液10~20U以促进子宫收缩治疗产后出血。两组患者均已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肌肉注射缩宫素20u。
1.3阴道出血量计算 采用容积法和称重法计算产后2h和24h内阴道出血量。具体方法:胎儿娩出后选用大纱布垫垫于产妇臀下,血量采用10cm×10cm为10ml计算,纱布以称重法计算,分娩后采用专用的纸垫或纸尿裤进行收集,计算出血量 =已用过的用品重量-用品使用前的重量,然后转换成ml。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应用药物后阴道出血量得到有效控制的时间,产后2h及24h内阴道出血量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2结果
观察组在用药后5~20min内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产后2h出血量平均为(570±30)ml,24h内平均为(610±20)ml;对照组13例在静滴缩宫素注射液后15~40min内起效,2例在静滴的基础上,宫颈局部注射缩宫素10U,产后2h出血量平均为为(700±20)ml,24h内阴道出血量平均为(750±30)ml。
组别 n
3讨论
产后出血是临床产科的危急重症,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严重威胁着产妇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其中子宫收缩乏力为最主要原因,约占产后出血的70~80%[3]。因此临床上积极治疗子宫收缩乏力,能有效的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因产后出血而迫不得已切除子宫的几率,降低产妇死亡率,提高患者产后的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有缩宫素注射液及米索前列醇片。缩宫素注射液是通过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使子宫肌壁上处于开放状态的血窦闭合,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但缩宫素注射液药物起效时间慢,半衰期短,子宫收缩作用持续时间短,受产妇体内雌孕激素的影响,每日最大剂量不能超过80U,用量过大可导致继发性子宫收缩乏力,可再次阴道出血量,另外,缩宫素注射液还有恶心、呕吐、心率加快及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米索前列醇片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前列腺素E1的衍生物,能够抑制胶原蛋白的合成[4],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并且药物起效时间快,半衰期长,不受产妇体内雌孕激素水平的影响,药物作用时间长,但个别患者口服或舌下含服后出现寒战、发热的不良反应,直肠给药减少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本文研究得出结论,与缩宫素注射液相比,在药物起效时间,产后2h出血量及24h出血量方面,米索前列醇片直肠给药起效快,安全性高,不受患者体内激素水平的影响,收缩子宫的作用强而持久,不良反应少,能有效的治疗产后出血,安全可靠,简便易行,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11.
[2]黄醒华.防治产后出血仍然是产科的热点议题[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2009,25(2):85-87.
常用歇后语范文5
论文摘要:在语际翻译过程中,源语所体现的文化信息的传递是很重要的。但是由于中西文化问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汉译英过程中出现文化信息的缺损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本文以杨究益译本《红楼梦》中歇后语的翻译为例,简要探讨汉译英过程中的文化信息的传递与缺损。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生动地描述了一个封建大家族从兴盛走向衰败的过程,塑造了许多生动形象的人物,同时,还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中国封建社会生活的画卷。英译本《红楼梦》(杨宪益等译,以下简称杨译本)较成功地把原文的风貌展现给了译文读者。然而,由于原作者与原文读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共同的文化背景不可能在原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存在,因此,在汉译英过程中出现文化信息的缺损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本文以杨译本中歇后语的翻译为例,简要探讨翻译过程中的文化信息传递与缺损。
一、翻译过程中的文化信息传递
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行为,也是一种文化交际行为。郭建中指出:“翻译是两种语言的沟通的桥梁。主要的任务是在目的文(targettext)中再现源文(sourcelanguage)的思想内容。译者翻译源语(sourcelanguage)时必然在介绍和传播源语所体现的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语际翻译必然是文化翻译。”在翻译和介绍《红楼梦》这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时,既要使译文文本的读者正确理解文章内容,又要保持并传达原文文本的文化特点,是极其困难的。从传递中国文化的角度来讲,杨译本较出色地做到了这一点。正如杨宪益所说:“要以忠实的翻译‘信’于中国文化的核心,中国文明的精神。这不仅仅是一个翻译中国文化遗产的问题.还涉及到重视传达中国文化的价值、灵魂,传达中国人的人生,他们的乐与悲,爱与恨,怜与怨,喜与怒。”E2]由于译者对原文作者的语言文化背景和译文读者的语言文化背景有深刻的了解.杨译本基本上把原文本中出现的语言现象、文化观念、价值信仰等文化信息对应地传递给译文读者。
歇后语是汉语语言殊的语言现象或者语言结构。一般来说.歇后语分为上下两个部分或两个语言片段.前一部分是描述或者陈述。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说明或者解答。由于歇后语具有幽默、含蓄的特点,在文学作品中被大量使用,以刻画人物的性格,突出故事情节。《红楼梦》中也有很多地方使用了这一修辞手法,用来烘托人物,使这些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同时,还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在翻译中,杨译本注意到了这一独特的修辞手法,并采取了相应的手段进行翻译。
例1:那个宝玉是个‘丈二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己’的,只知嫌人家脏。这是他的房子,由着你们糟蹋。
译文:AsforBaoyu.he’Slikeaten—footlampstandthatshedshghton ohtersbutnoneon itself.Hecomplainshtatothersaredirty,yetleavesyoutoturn hisown loomstopsy-turvy.
此处是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为题材来做歇后语(丈二的灯台——照得见人家,照不见自己)。宝玉的性格里具有反封建的战斗性。这在他对待丫鬟的态度上表现得尤其明显。但他的这种行为受到来自封建大家庭的家长的斥责。该歇后语的使用。表现出宝玉随和的性格。在译文中,译者采取了直译,用明喻生动形象地把取材的事物展现在译文读者的面前,既说明了宝玉的随和个性,又暗示了他地位“高”的背景,表现了封建制度里森严的等级。这与原文的思想内容相符。
例2:我看到的是李逵骂了宋江,后来又来赔不是。
译文:“Onewasthatpiece.”sheanswered.“inwhichLiKuiabusesSungChiangandhtenapologizes.”(Footnote:From thenovelShuiHu,LiKuiwasa peasantrebel,SungChiang,the leaderoftheoutlaws,wasacapitulationist.)
这里是用通俗故事的比方来做歇后语(李逵负荆——赔不是)。宝钗知道宝黛二人口角,宝玉赔不是;又是黛玉问她听了什么戏,所以才答出这句话来讽刺他们。宝钗含蓄而嫉妒的心理表现得一览无遗。同时宝玉和黛玉两小无猜的形象也跃然纸上。李逵最敬爱宋江,宝玉最爱黛玉,得罪了自然会赔不是。译文在翻译中采用了直译加注的方法,把其中的文化因素传达了出来,点明了宋江和李逵之间的关系,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既忠于原文,又说明了李逵和宋江的身份和关系。
例3:姨奶奶犯不着来骂我,我又不是姨奶奶家买的。‘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罢咧!这又是何苦来呢?
译文:You’venocalltosweartome,madam.You didn’tbuyme.We’reallbirdsofafeather_一aUslaveshere.Whygoforme?
这里是用日常生活中的人物来做歇后语(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梅香原是旧时奴婢女子常用的名字,在这里代指婢女。芳官虽然身为优伶,但不亢不卑;赵姨娘变为等级高的奴才后,拿着鸡毛当令箭,仗势欺人。从芳官的回答中,我们可体会到封建等级制度下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在翻译中,译者采取了套译的方法.把歇后语的下半部分进行直译,同时采用了歇后语的结构形式。达到了较好的语言文化传递的目的。由于在英语表达中没有对应的“梅香”,所以译者采用了具有译文文化色彩的一个俗语“allbirdsofafeather”。同时,英语中,“bird”也有“姑娘”的含意。
从上述几例可看出,杨译本在翻译中尽可能地展现了原作中的文化环境,包括历史典故、社会制度、人际关系等,并力求在不损害原文风貌的基础上尽量多地把文化信息向译文读者传递。这种努力,说到底,也是把中国文化里的独特语言现象介绍给译文读者的一种文化信息传递的工作。
二、翻译过程中的文化信息缺损
顾嘉祖指出“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部分,又是文化的镜象折射,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层面,窥见的乃是这个民族多姿的文化形态。”歇后语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中国民族文化在语言上的反映。由于中西文化在传统观念、历史背景、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同时,由于汉语语言的特殊性,一个字或者一个词往往包含着其他的文化因子;这样,在把一种言语文本转化为另外一种言语文本时,文化信息的传递也必然会有一定的缺损。下面,再以杨译本中的歇后语翻译为例,来看看文化在翻译中的缺损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语言特色信息的缺损,历史文化信息的缺损,社会习俗文化信息的缺损,宗教文化信息的缺损。
例1:我哪里管的上这些事来!见识又浅,嘴又笨,心又直。‘人家给个棒槌,我就拿着认真(针)’了。
译文:“I’m incapable ofrunning things.I’m too ignorant,blunt and tactless,always getitng hold of the wrong end of thesitck.”
此处的歇后语用了“真”和“针”的谐音,把动宾结构词组“认针”转换成偏正结构形容词,只有在汉语语言里才有这种转换,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性。同时,“把棒槌当作针”本身就是一种很笨的行为,在此照应前面提到的“见识又浅,嘴又笨,心又直”。王熙凤用这样的话来贬低自己,充分地表现了她伶牙利齿,反映机敏。在翻译中,作者采取了意译,避开了原文所具有的语言上的特点,只把歇后语的意思表达了出来,虽能让译文读者理解人物的谈话内容,但语言特色信息在传递中却缺损了。
例2:好啊!这会子都还不起来,安心打擂台打撒手儿!
译文:“Fine!”heswore,“Notupatthishour,iustmakethingsmored瓶cultforme!”
“打擂台打撒手儿——当看客”。原文中贾琏管理荣国府好比打擂台,要应付各个方面。打擂台是一种中国民俗文化活动。在西方有拳击运动与此相似,但文化内容不同。杨译本在处理这个歇后语时,采取了意译,但没有把封建社会这个大“擂台”中独特的中国文化行为传递出来,这样文化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大打折扣。
例3:“没有良心的,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
译文:“You ungratefulthing!LikethedogthatbitLuTung—pin——youbitethehand htatfeedsyou.”
传说吕洞宾是中国道教中的一个著名人物,关于他和八仙的民间传说很多,可以说,他是中国最具民族性的宗教文化——道教文化的代表人物。在译文中,译者采取了直译。但吕洞宾这个人物及其中隐含的“道教代表人物”的内容却未能表达出来。同时,在中国文化里,把歇后语的施动者比喻为狗,具有侮辱性,而把受动对象比喻为吕洞宾,则有尊敬的含义,从而表达出一种“好——坏”的对比。在译本中,“吕洞宾”所传达的宗教文化和社会习俗文化无法完全反映出来,文化信息是不完整的。
常用歇后语范文6
一、放下架子――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创造力是一流人才与二流人才的分水岭。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给学生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每次换新班时,我都乐呵呵地走进教室,一阵“起立――敬礼”后,同学们坐得是端端正正,一个个怯生生的。为了打破僵局,我便开始了自我介绍:“同学们,认识我吗?――不认识!是吗?我姓张,名为宏伟事业(同学们觉得奇怪),接着补上我乃‘张波是也’(板书:张波)!”这时几位胆大的开始悄悄地笑了。从今天开始,我就教你们的语文老师,不知大家喜不喜欢我?”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喜欢!”笑了,都也笑了,僵局打破了。紧接着,我挑战性地问了一句:“哪个能向张老师一样也介绍介绍自己?”这时一个女同学举起了手,我向她示意后,她站起来说:“我姓张,名姗杉,乃张姗杉是也!我的特长是唱歌,在班上担任文娱委员。”我问:“同学们,她说得好不好?”大家说:“好!”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随后又有几位同学起来向我作了介绍,我一一表扬了他们。这时好多人举起了手,我说:“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以后慢慢认识吧!下面我开始教大家怎样读书好吗?”大家都说:“好!”
“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于是先教大家怎样浏览语文课本,看全书目录,有多少个单元,要新学哪些知识。教室里响起了“哗哗”的翻书声,不一会儿,好几个同学举起了小手。我一一抽他们起来说,无论他们说得对否,我都用赞许的目光向他示意,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在同学们一阵激烈发言后,我做了总结,充分肯定大家说得对的地方,指出了没说到的。这样,全班都不紧张了。
二、质疑解难――让其自主求索
古希腊普鲁塔克说得好:“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溶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教师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教师的角度定位不应是一个好“演员”,而应是一个好“导演”。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呢?我在教学设计上打破老师早就设计好固定的教学模式圈让学生钻的传统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根据他们在本课中想知道什么,想学些什么,让学生提出问题,在课堂上灵活地按照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适时解决重、难点,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讨论中满足欲望,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通过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我只在学生思路阻滞时给予疏通;认识模糊时加以点拨;方法欠妥时给予指导;表达不畅时给予帮助;学有成效时给予鼓励;让学生自主求索,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使整个课堂其乐融融,民主和谐,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培养兴趣――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因为对物理科学的浓厚兴趣,可以几天几夜呆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急切地希望发现所要探索的东西,因此,兴趣是创造力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