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赏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巴黎圣母院赏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巴黎圣母院赏析

巴黎圣母院赏析范文1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际上就蕴含了学生在老师引领下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来提高语文素养,提升心灵境界的要求。与此同时,人教版五册必修教材在“名著导读”部分介绍了十部文学作品,为响应《课程标准》的要求,高考也增加了名著考点,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和了解。

名著名篇阅读,是指能领会名著内容并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学生了解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文学名著阅读必须通读原著,不能以读“导读或故事梗概”来代替原著的阅读,更不能用识记“作家作品”来敷衍名著阅读。考试题型包含客观选择题和主观简答题两种。下面我们就以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教材中指定的十本中外文学名著为例,谈一谈高考名著阅读题的设题角度和解题技巧。

二、技法导航

1.设题角度

文学名著不仅能拓宽我们的阅读视野, 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性情, 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 近年来文学名著题越来越为命题者所青睐。文学名著阅读题的命题特点是考查学生是否“读书”,同时在题型上采取主、客观题相结合,避免了简单的考查识记。设题角度主要从名著故事、经典情节、场景、人物性格、作品主题、结局等方面入手,侧重于对名著内容的分析鉴赏,如对名著的人物形象、结构模式、思想主旨、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作简要的鉴赏分析,主要考查考生对名著的鉴赏评价能力。它要求考生在识记作品人物、情节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作出相应的评判。名著阅读题常见的题型有识记辨别类 、理解概括类、 赏析评点类等。

2.备考技巧

针对文学名著阅读题的命题特点,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 熟悉考纲限定必读的名著,了解全书的情节梗概和结构特点,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把握全书的主题思想和语言风格;精读其中部分有代表性章节,做到点面结合。

⑵ 认真审题,根据题目的设问指向和要求组织答案,切忌答非所问。力求答案语言简明、连贯,书写字迹工整,标点规范。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答题规范:

①识记辨别类题型。这种题型主要有填写作品、人物、故事或既填人物又填故事。例如:请写出《三国演义》中与下列情节相对应的五个主要人物的姓名。“怒鞭督邮、割须断袍、单骑救主、辕门射戟、白衣渡江”,相对应的人物依次是张飞、曹操、赵云、吕布、吕蒙。复习备考时要熟悉了解每一部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故事情节,注意辨别,防止人物姓名错乱和情节记忆紊乱。

② 理解概括类题型。要求概述故事情节或场面,就应将事件过程及其主要人物交代清楚;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题目,就应紧扣关键情节或细节来说明人物的个性特征,切忌用大而无当、表意笼统的形容词来贴标签。这种题型主要是考查考生对名著故事情节的识记能力和概括复述能力。复习备考中,应该在直接读原著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加强概括归纳的训练,尤其是对表现人物个性形象的重点章节和场面,能做到用书面语言来概括复述。例如有这样一道题:人们讲办事不成功称为“走麦城”,典故出自《三国演义》。请简要复述这个故事。那么在答题时,考生就应该介绍“走麦城”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突出重要细节,包括起因、经过、发展和结局。解题时可以这样回答:关羽拒绝和东吴联姻,孙权大怒,令吕蒙夺回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后,从樊城撤兵西还,驻扎在麦城。吕蒙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使关羽的将士无心恋战。关羽被围麦城,孤立无援,他拒绝诸葛瑾的劝降,率关平等二百余骑突围而出,被俘而死。

③ 赏析评点类题型。这类题一般是有人物评述、 内容评析、人物思想评析等类型。考查用简要的文字对作品的意义作赏析。例如这样一道题:雨果说过,丑就在美的身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请结合《巴黎圣母院》中的主要人物或故事情节简要赏析这句话的含义。复习备考时要注意对名著主要内容、 人物形象和思想意义等知识的积累;注意审清题目的要求, 是评价人物还是主要内容、 思想意义或语言特点等; 注意答题的切入点,是内容角度、 人物角度还是艺术手法角度等。解答这道题时可以这样赏析:《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外表丑陋无比,却有颗善良的心,在爱斯梅拉达被处以绞刑时,勇敢地解救了她。这正体现了丑就在美的身边,畸形靠近着优美。而弗罗洛道貌岸然,内心阴险毒辣。他指使卡西莫多夜劫爱斯梅拉达,在卡西莫多因此受刑时却假装事不关己。也正是他嫁祸爱斯梅拉达,使她受了绞刑。这也体现了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

三、文题范例

1.客观题

(1)下列各项中关于作品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不止一次地出现在大观园中的一个平凡的农家老妇,常被人取笑戏弄的人是刘姥姥。(《红楼梦》)

B.哈姆莱特以自己的死赢得了对旧制度、旧势力道义上的胜利,使人们透过悲剧,从主人公身上感受到一种新的生命,看到了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哈姆莱特》)

C.阿娜斯塔齐向父亲要钱,往往用撒娇哄骗的办法,但菲纳则用勒索的方法。(《高老头》)

D.当爱斯梅拉达因为被指控使用巫术刺伤弗比斯而判处绞刑时,卡西莫多从钟楼飞身而下,把她救到教堂里,为保护她不受别人的侵害,他甚至不惜得罪了收养他的副教主克洛德。(《巴黎圣母院》)

E.建安四年,袁绍自恃兵多粮足,率大军南下。曹操兵少缺粮,以劣势迎击袁绍,两军相峙于官渡。袁绍不听许攸分兵袭击许都的建议,许攸弃袁绍而投降曹操。曹操采取许攸的计谋,领兵抢走了袁绍在乌巢积屯的粮草,袁绍所部军心动摇,纷纷溃散投降,降将中有张合高览等。(《三国演义》)

参考答案:C E 。(C项阿娜斯塔齐用勒索的方法,但菲纳用撒娇哄骗的办法。E项是烧了粮草,而不是抢走粮草。)

点评:这道题主要考查对名著作品故事情节的识记,属于识记辨别类题型,要求考生熟悉了解这五部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故事情节,特别要注意辨别细节,防止人物姓名错乱和情节记忆紊乱。如C项阿娜斯塔齐和菲纳两个人物对应的故事情节就张冠李戴了,而E项属于情节记忆错误。这里考得很细,说明平时看书要非常认真。

(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抄检大观园时,当凤姐和王善保家的抄检到探春处,她挺身护丫头,不许搜她们的东西,痛斥抄检是“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顶撞了凤姐,并打了“乘势作脸”的王善保家一记耳光。(《红楼梦》)

B.大卫出生的那天下午,母亲克拉拉正坐在壁炉前面,身体虚弱,精神萎靡,两眼含泪看着炉火。她对自己身体里即将坠地的无父孤儿,怀着不知道是高兴还是失望的心情。忽然她看见一个不认识的女客,往庭院走来,她是贝西婆姨。贝西婆姨很喜欢小大卫,立刻做了他的教母。(《大卫・科波菲尔》)

C.觉慧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叛逆者的典型。他在五四思潮冲击下觉醒,体察到封建家庭的虚伪、黑暗和腐朽,感觉到那是“埋葬青年理想和幸福的坟墓”,下决心要做“自己的主人”。(《家》)

D.堂吉诃德先生先后一共三次出巡,在一系列冒险生涯中,他被打掉牙齿,削掉手指,丢了耳朵,弄断肋骨,但他执迷不悟,一直闹到险些丢掉性命,才被亲友送回家。(《堂吉诃德》)

E.赵云保护着糜夫人、阿斗突围,好不容易脱离危险,曹操的追兵又到了。赵云苦苦劝说受了重伤的糜夫人抱着阿斗上马,自己步行护卫。但为了让赵云全力保护刘备的骨肉,糜夫人把阿斗交给赵云,就拔剑自杀了。

参考答案:B E 。(B项贝西婆姨喜欢的是女孩,而当她听医生说生了一个男孩时,就失望地走了。E项为“赵子龙单骑救主”。“赵云保护着糜夫人、阿斗突围,好不容易脱离危险”和“就拔剑自杀了”错,此情节应为“糜夫人受了重伤,赵云五次请夫人上马,夫人不肯,此时追兵又至,夫人弃阿斗于地,翻身投入枯井而死”。)

点评:这道题的命制采取点面结合,综合考查学生对名著人物和主要情节的识记与辨别,要求考生全面了解这些名著中的主次人物和主要故事情节,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精读名著中有代表性的章节,不仅要熟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也要了解次要人物的典型细节。如B项贝西婆姨喜欢的是女孩,而当她听医生说生了一个男孩时,就失望地走了。E项的情节应为“糜夫人受了重伤,赵云五次请夫人上马,夫人不肯,此时追兵又至,夫人弃阿斗于地,翻身投入枯井而死”。

2.主观题

(1) 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作者对林冲的描写栩栩如生,而风雪作为自然环境,对刻画人物起到了衬托的作用。请借鉴这种写法,为《家》中“高公馆的丫头鸣凤在对与高少爷觉慧的爱情感到绝望并自尽时”写一段环境描写。

要求:①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衬托人物的性格。②想象合理,吻合人物原有的性格特征。

范例:平静的水面被扰乱了,湖里起了很大的响声,荡漾在静夜的空气中许久不散,接着水面上又发出了两三声哀叫,这叫声虽然很低,但是鸣凤凄惨的余音已经渗透了整个黑夜。不久,水面在经过剧烈的骚动之后恢复了平静。只是空气里还弥漫着哀叫的声音,好像整个花园都在低声哭了。“他有他的前途,他有他的事业。她不能够拉住他,她不能够妨碍他,她不能够把他永远拉在自己的身边。她应该放弃他……”她这样想着,就定下了最后的决心。(巴金著作《家》)

点评:这道题主要考查赏析名著的经典情节和表现手法,同时借鉴运用这种表现手法来写作。它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紧密地结合起来,让考生明确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环境描写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衬托人物性格、心情和命运,同时还是人物性格形成、变化和发展的依据。例如这段原著的环境描写,抓住“湖面的哀叫声”这一特定的环境,以哀景衬哀情,烘托了鸣凤内心的绝望和凄惨之情。 这种题型既考查了学生对名著表现手法的赏析, 又锻炼了写作能力。

(2)“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这是《红楼梦》中三春出场的描写,请按顺序写出三人的名字,并简述其中一人的相关故事和结局。

范例:这三个人分别是迎春、探春、惜春。

① 贾迎春,贾府二小姐。她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二木头”的诨名。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姐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她的攒珠垒丝金凤首饰被人拿去赌钱,她不追究,别人设法要替她追回,她却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气。”她父亲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孙家,实际上是拿她抵债。出嫁后不久,她就被孙绍祖虐待而死。

② 贾探春,贾府三小姐。她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连王夫人与凤姐都让她几分,有“玫瑰花”的诨名。她的封建等级观念特别强烈,所以对于婢妾地位的生母赵姨娘轻蔑厌恶,冷酷无情。抄检大观园时,她为了在婢仆面前维护作主子的威严,“令丫鬟秉烛开门而待”,只许别人搜自己的箱柜,不许人动一下她丫头的东西。“心内没有成算的”王善保家的,不懂得这一点,对探春动手动脚的,所以当场挨了一巴掌。探春对贾府面临的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救,但无济于事。最后贾探春远嫁他乡。

巴黎圣母院赏析范文2

关键词:美术课;特殊;备课手段;资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036-02

在平常的美术教学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欣赏作品与讲解课题时,由于缺乏相关的文字和直观图片,因而使教学不能按照设想的要求达到满意的效果。如果我们能在平时留意一下生活中的各种书籍、电视节目,把相关的资料收集保存下来,然后根据需要,有选择地运用于教学,那么它将会弥补与充实因教学资料不足带来的缺陷。经过一段时间的收集,并加以分类、整理、总结,你会感到,它给教学起了一个极佳的帮手作用。

收集资料,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录像资料、实物。

一、文字资料

各类书籍、报刊、杂志都是收集的源泉。不论是通篇,还是段落以及片言只语,凡是与教学有关的都可以收集。

在初一年级的第一课上,以扩大视野、提高兴趣为主题,我引用了一些收集的资料。如《报刊文摘》曾刊登的文章,文中叙述了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前苏联的美术家们巧妙地利用构图和色彩制作道具,把红场掩护成莫斯科一条普通的街道,从而幸免了轰炸。

在赏析名画《蒙娜丽莎》时,先引摘了迟新的文章《“微笑”之谜》。文章揭示一桩鲜为人知的事,即名画的失而复得。“1911年,卢浮宫博物馆悬挂的这件无价之宝忽然不翼而飞了……在丢失期间,来卢浮宫画廊中看“空墙”的人,竟然比过去12年看“杰作”的人还要多,可见珍贵的东西失去以后,人们越觉其珍贵……。”这段前奏,打破常规,让学生能悉心地体会名画所具有的艺术魅力。

一些文学作品对建筑、绘画、雕塑作了精辟的描述。美术与文学皆属艺术类,彼此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为此,我收集了一些文章,如禾子作《长城,留在我们身后》中有关八达岭长城的描写、梁衡作《晋祠》中有关圣母殿的片断、于敏作《姑苏两日游》中对留园的描写、刘白羽撰写的《昆仑山的太阳》中的敦煌莫高窟、朱自清笔下的《莱茵河》中的科隆大教堂、雨果的名著《巴黎圣母院》中对建筑正面的描绘,柳鸣九在《巴黎散记》中对名画“蒙娜丽莎”描述等等。将这些作品融进教学,朗读后录音,或者请学生在课堂上朗读,把语言艺术和造型艺术相结合,就有了更好的理解和感受。

二、图片资料

首先最适合于课堂教学的挂历,因为挂历尺幅较大,图像清晰。挂历包含的内容很多:如建筑,风景,雕塑,环境装饰,工艺,插花,服装等等。经过选择,都可以作为资料保存。如在美术欣赏课上,结合课本,有针对性选择一些作品以增补和说明。例如在初二教材中《以形写神》一课,清明上河图中出现的各类建筑和形形的人群,画面中印刷模糊,人物太小,学生常引以为憾。于是我收集了此图特写镜头的挂历,当我把它展示在黑板上时,几乎班上所有的学生都为大幅清晰的画面中所显示的人物形象而赞叹不已。

课本因受版面的局限,一幅作品也只能印一个侧面。如“悉尼歌剧院”是一张远景,为了更好地体会它那不凡的外观,我收集了几张不同角度拍摄的近景、远景及内景的照片。

挂历也是色彩教学的好帮手,朝晖夕照掩映着的山川名胜所呈现的冷暖色调、舞台灯光下演员服装肤色的色彩变幻、远近烟云雨烟雾的明暗虚实变化,都是美术课上色彩教学的很好资料。

明信片涉及的艺术题材也很广泛,可以说集绘画、建筑、工艺、雕塑之精华。在“中国古代建筑欣赏”一课中,课本上讲了故宫,而将收集的明信片中与故宫太和殿合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宫殿的泰安岱庙天贶殿、曲阜孔庙大成殿,合理地充实进去,那黄瓦飞甍、雕龙石柱、重檐九级丰富了教学。同样,把印有苏州留园的明信片引入中国古典园林欣赏一课,使之与课本中的颐和园、拙政园、避暑山庄结合一体,使学生对中国四大名园有一个全面的欣赏。

除了挂历、明信片外,还有各种贺卡、请柬、门票、邮票、封面设计、说明书等等。如贺卡、请柬上常印有图案纹样,有单独、角偶、二方、四方连续纹样,这些均可作为欣赏、参考、教学之用。在邮票与门票中,有许多照片与绘画,其艺术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有条件的话还可将票面进行复印放大处理,也可利用实物投影仪欣赏。另外,诸如一些宾馆、商品、机票,我们都可以收集作为教参或用于教学。

三、录像资料

收集与中小学教学有关的资料,使课堂教学形式生动、多样化。可在空闲的假期里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内容,用于课堂教学,这样既灵活方便,有经济实际。

可将一周的电视节目报细览,然后将需要的内容标出。要有针对性,要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删选和剪辑。

有的内容往往会在一个频道或不同的频道重播。在播放第一次时,最好不要急于录下,先仔细观看一遍,同时,把不需要的内容记下,以便在下次播放时删去,顺利进行录像。有时一个内容较短,可与其它相应的内容分别先后录制在一辑上。比如我在录制的一辑工艺欣赏“竹编”“餐馆内的器皿造型”“躺椅”都曾是节目中的一个片段,经过组合,成为一个欣赏课题。又如《綦江旅游》《纪录频道》《故宫》等一些教学录像片,深受学生喜爱,这些直观形象的教学片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实物

生活中有很多美的东西,它们的造型和色彩确实值得我们去欣赏和研究。

巴黎圣母院赏析范文3

关键词:作文教学;人文教育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呢?鉴于作文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也是百花齐放的。

一、文学作品欣赏,丰富人文知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推崇的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同样要通过大量的文学作品赏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华名家的风采,才能感悟到人类文化的博大精深,才会爱上文学,也才会喜欢写作。文学作品是美的,伟大的文学艺术家无不具有求真的人文精神,例如:在文学作品中,表现为追求“神似”,而非在追求“形似”,像“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和“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均是作家所具有的文、史、哲及艺术等人文科学知识和这些知识系统所反映出来的精神在心理上的综合体现,包含作者的价值观、道德、气节和思维方式等。欣赏这样的优秀诗篇,学生犹如走进了一片芳草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清新幽香的气息扑鼻而来,为激发他们的情感提供了条件和基础。

1.在作品赏析过程中,燃起情愫。

在作品赏析过程中,学生耳濡目染,或多或少会激起感情的涟漪,每到会意之处,便能与作者发生心灵的碰撞:因他们乐而乐,因他们忧而忧;痛苦着他们的痛苦,幸福着他们的幸福。每一次阅读,对学生来说,就是一次心灵的交流,一次思想的洗礼。文学作品中蕴涵的各种感情就像点点闪亮的星光,燃起学生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丰富的情愫。读王羲之的“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心情自然开朗;读杨万里的“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学生如同漫步在赏心悦目的荷塘边……

2.在作品赏析过程中,潜移默化。

丰富学生人文知识可从规定阅读量、扩大阅读面这两方面入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而规定阅读量、扩大阅读面是丰富学生语言的基本前提,也是学生获得人文知识的必要保证:读了《安徒生童话》,自然知道什么是同情,什么是善良;读了《巴黎圣母院》更会区别美丑,把握善恶……而要学生扩大阅读面,作文教学又必须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作为教师,在和学生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应向他们推荐《安徒生童话》;《少年闰土》学习后,要让学生去看看鲁迅的《故乡》;听了《草船借箭》的故事,要求他们再去翻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使学生慢慢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并爱上阅读,以丰富其人文知识。

优美的文学作品,自然会滋养我们学生幼小的身心,化育我们孩子美好的心灵,铸造青少年人格的支柱,积蓄着未来创造精神的原动力。

二、成长历程印记,培养人文精神

中华民族一贯有着优秀的人文传统,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学生在掌握人文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结合自身的成长历程的印记,通过写“表现自己”的文章,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生活问题答案的求索,才能使他们获得生动而实际的再体验,才能引起他们对人生和社会发展的思考,从而培养其人文精神。

成长历程印记,诉说真情。

例:我校来了四位实习老师,45天后将离开我校了,学生对实习老师可谓依依不舍。在生活作文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抒发了心中的思绪,文字流畅,感情真挚。在朗读过程中,学生无不感动,有的甚至泣不成声,连实习老师和我这个班主任也被感动得热泪盈眶。这难道不是人文教育成功的体现吗?

成长历程印记,剖析心灵。

例:在作文《记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中,我班有一名叫阳阳的学生,就把自己在班队干部竞选中,自己没被选上英语课代表的心里话说了出来,心理活动描写细腻感人……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也在作文过程中不断地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精神的航向,使自己的精神健康发展。

成长历程印记,学做真人。

例:在一次作文比赛中,题为《我变得》中,有的同学写自己成绩下降的原因――打游戏机;有的诉说父母忙碌,无处倾诉心曲的寂寞;有的写搞卫生不主动的原因,以及改进的过程方法……阅之无不感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记日记、写读后感、写信等。要知道,作文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学生自己的“史记”。因此,在作文过程中说真话,抒真情,是学做真人的一种历练。

三、大胆创作实践,提升人文素养

巴黎圣母院赏析范文4

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突出这个特点,而就文学自身的性质来看,阅读、接受的过程本身就是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外国文学课是研究西方文化的一块重要阵地,作为一名外国文学教师,我们应该利用这块阵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特别在实用主义盛行的今天,这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积极承担起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任。至于在具体教学中应如何突出人文素质的培养,我们应该结合具体贴切的作品去慢慢渗透,如荷马史诗中英雄们的个体本位意识(以阿喀琉斯为代表)、集体意识(以郝克托尔为代表)、古希腊悲剧中主人公们敢于和命运抗争的拼搏精神、哈姆雷特对人性的深层思考等等,在这些作品的教学赏析中,都可以适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实际上,在西方文学史上,优秀的文学作品无疑都是与伦理、道德紧紧相连的。因此,外国文学这门课程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会起到补充作用。

而目前,在高职有限的教学计划中,以政治教育取代人格教化和道德教育的现象比比皆是。从教育的功能讲,真正的人文教育有别于政治课的理性说教,不是以外在的伦理道德规范和准则去要求学生,而是通过心灵的潜移默化去修正学生的品行;不是让学生听别人说这“不准”那“不能”,而是学会让心灵告诉自己是非美丑,并择善而从。一个是以“堵漏”去禁绝,一个是以“疏导”去启真。因此,外国文学中的人文教育的作用是政治教育无法替代的。外国文学教学还应该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而不是教师一味地去讲“纯文学”,去培养“精英人才”、“学术人才”。现在的学生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心理承受能力也越来越弱,而在欣赏外国文学相关作品如《浮士德》、《老人与海》等类似作品时,我们可以适当培养学生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在欣赏《李尔王》、《高老头》时,我们应辩证分析看待李尔王和高老头对子女的爱,并与当今社会上的普遍现象“啃老族”联系起来,来反思一些实际问题:如何看待父母对子女的爱以及子女如何回报父母等。通过这种联想思维,从而把德育、伦理等人文素质渗透到教学中,使外国文学的学习跳出狭隘的理论层面,从而具有实际意义。

其实学习文学本身就不应该在纯文学氧吧里去呼吸,有时它也会像技能型学科那样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既然外国文学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能承担人文素质培养的重任,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就应注意调动、运用多种手段、方法以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目前,很多学生对文学作品不求甚解,这对我们老师来讲是极大的挑战。如何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中抓住学生们的心,让他们浮躁的心沉静下来,让他们功利的心进入文学意境中去接受洗礼,是我们教师当务之急。一、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学生学习外国文学课程已经是最后一学年了,而在此之前的初高中、高职前两年学习阶段,学生对外国文学接触较少,不像学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那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异质文化的差异往往成为他们理解外国文学的阻碍,再加之社会因素,急功近利、浮躁的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原因,而再结合到高职院校具体情况,学生的文学素养较之本科院校的学生有很大差异。

因此,我们培养他们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远比教师自己个人详细的讲授来的更为重要,因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而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觉走进外国文学的殿堂,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我们在外国文学史的教学中要经常、较多、自觉、有意识地将比较文学的方法使用其中,而不是将外国文学和比较文学作为两门独立学科鲜明地割裂开来,涉及到相关作品时,将中外文学作品个案进行详尽比较,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赏析作品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激发他们自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的方法将中西文学乃至中西文化的差异彰显出来,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这也是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如讲授《美狄亚》时,可把它与中国诗经中的《氓》进行比较,同是写古代社会妇女在家庭中地位的不平等,同是弃妇形象,由于两人身处于截然相反的文化形态,因而命运抉择也截然不同。

类似于这样的抛砖引玉,促使学生在课后有兴趣去读原着,并在阅读过程中善于用比较的眼光看待问题,视野得以开阔。二、教学手段应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多媒体教学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作用一方面是以生动活泼、栩栩如生的画面和视听效果来吸引学生眼球和注意力,另一方面则借助多媒体的方式将外国文学的知识性、趣味性、人文性以图文、影像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出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生很难理解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这时只有将古希腊罗马文学与中世纪文学进行比较后才能让学生直观深入理解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而比较作品则需要很长时间复述,效果不一定很明显,这时利用教学课件显示,让学生看到古希腊罗马时期雕塑、陶器的生动自然,中世纪圣父、圣母、圣子题材的单一,颜色的暗淡、忧郁,文艺复兴时期各大家笔下人物线条的优美,脸部表情的生动,人物关系的和谐。

巴黎圣母院赏析范文5

一、分析学情,因材施教

每位高三老师都要面临高三复习的“三多”(复习的考点多,各种复习资料多,各类解题方法多)现象,怎么取舍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是所有高三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关注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指标。所谓教学有效性就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学生进步与否是评价教师教学效益高低的重要标准。所以,我认为高三老师应该对学生这一受教育的主体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学情,进而明确他们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准确定位,确定不同学生进步和发展的方向,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从2011年开始,《福建省高考考试说明》将作文的文体明确为议论文和记叙文。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复习过程中,除了加强面批解决学生个体存在的问题外,还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进行分析,根据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类别,以便开展针对性教育。比如,针对有些学生议论文文体意识淡薄的问题,我先引导学生阅读典范的议论文文章,明确文体要求;然后再结合学生论证能力差的实际情况,进行片段练习,着重训练规范一个完全段(例证段+分析段)的写作,最后在学生基本掌握分析说理的基础上,依教学计划,逐步过渡到完整的议论文写作。对高三年历次考试的成绩分析后,我们发现学生的写作水平较之高二期末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二、精选、精讲、精练

众所周知,高三年的复习教学要做大量的练习、模拟卷,但是复习的有效性与师生的习题量并不构成正比。复习教学是否有效在于给学生的习题是不是对学生的进步、发展有益。因此面对铺天盖地的练习卷、模拟卷,教师一定要先精选,学生才能精练,最后也才可能精讲。

(一)怎样精选

我个人认为只有在研究《福建省高考考试说明》中的样题、近三年福建省的高考试卷以及各地市的统考卷的基础上,把握命题方向,确定考试重要内容、熟悉考试题型,才能明确精选练习的标准。比如研究今年(2012)《福建省高考—考试说明》中的样卷以及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试卷关于名著简述题命题情况:

《考试说明》中的样卷

8 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孙皓即位后表现如何?最后是如何降晋的?(《三国演义》)

[参考答案](1)孙皓即位后,凶暴无道,不听劝谏,滥杀重臣。晋军大举进攻建业,守将投降,引晋军人城,孙皓自缚降晋。

(2)小爱斯美拉达是如何丢失的?隐修女发现丢失后,有何表现?(《巴黎圣母院》)

[参考答案](2)隐修女找埃及女人为女儿算命,埃及女人趁她外出时偷走了小爱斯美拉达。隐修女发现女儿不见了,四处寻找,悲痛欲绝,头发都白了。

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8 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忽见徐庶拍马而回。玄德曰:“元直复回,莫非无去意乎?”遂欣然拍马向前迎问曰:“先生此回,必有主意。”庶勒马谓玄德曰:“某因心绪如麻,忘却一语:此间有一奇士,只在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

此前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徐庶不得不离开刘备?此后他们各做了什么事情?(5分)

[参考答案](1)曹操伪作徐庶母亲手书,叫他来许昌,孝子徐庶离开刘备。(2分)

徐庶到许昌见至母亲,知道中了曹操奸计,此后虽在曹营,终身未替曹操出谋献策。(2分)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1分)

(2)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尤三姐)一听贾琏要同他出去,连忙摘下剑来,将一股雌锋隐在肘后,出来便说:“你们也不必出去再议,还你的定礼!”一面泪如雨下,左手将剑并鞘送给湘莲,右手回肘,只往项上一横。可怜: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红楼梦》第六十六回)

尤三姐还的“定礼”是什么?尤三姐自杀,柳湘莲离开了贾琏新房,随后发生了哪些事?(5分)

[参考答案](2)柳湘莲家中传代之宝鸳鸯剑。(2分)柳湘莲梦见尤三姐,醒来后被旁边的道士点破迷关,然后截发出家。(3分)

从两份试卷中关于名著简述题的命题方式、参考答案分析看来,今年名著简述题重在考查经典故事情节,与往年的命题方向、答题要求已经有所不同。而这也就决定了选择这一专题时,必须关注命题方向的变化,选择与今年要求相吻合的试题,这样才能实现精选。当然精选内容以后还要继续探究如何精讲。

(二)如何精讲

首先应该是“货比三家”。面对着“三多”(复习的考点多,各种复习资料多,各类解题方法多)现象,老师要充分发挥“货比三家”的精神,这样才能做到精讲。其次,应该发挥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力量,严格实行备课组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既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又深入探讨,切磋研究,互相取长补短,优化彼此的教学,因为“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在高三有限的时间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但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常常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得不偿失。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消化吸收、补充巩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最忌在高考前夕还四处抓各地模拟题或重点中学的试题,然后照单全收,当珍宝似的发放给学生,反复叮嘱学生去做,其实这只能向学生显示老师的底气不足,人云亦云,反而造成学生的集体恐慌。由此看来,要做到高三复习的有效性,应该把教师的精选复习内容、材料作为第一要素,并以此来保证学生的精炼以及教师的精讲,从而实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三、师生共同制定周密的复习计划

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要做到复习的有效性就必须制定整年的复习计划以及各阶段周密的复习计划,合理地安排时间,也就是着眼于全局,着眼于实际效果,尤其到了省质检之后或第一轮复习完,师生经常会陷入盲目状态,总感觉都复习完了,还要做些什么工作无从下手。因此越是到最后关头,越是要有清醒的头脑,明确的复习计划,也就是要明确每一周、每一天必须完成的任务,这样才能保证高三复习紧张而有序地进行,做到有效复习。比如今年在最后冲刺阶段就同学生一起制定了《冲刺阶段的复习计划与内容》,让年段老师学生明确接下来每周每天的复习任务。

四、“重复”练习,举三返一

巴黎圣母院赏析范文6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活动的倾向。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猎奇和消遣为目的的阅读心理,导致中学生的阅读热点为武侠、言情、警匪之类的小说,而对其他书则趣味索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从多方面着手。

1.晓之以理,明确学习意义。教师应让学生明白广泛、健康的课外阅读在语文学科及其他学科中的地位,语文能力在中考、高考及将来工作和生活诸方面的作用。

2.榜样激励,用生动而有说服力的例子点燃学生阅读的热情。例如,同志青年时代博览群书,从《四书》《五经》到《史记》《红楼梦》,从《孙子兵法》到《资本论》……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读。即使在战争年代,在政务缠身的情况下,他仍然手不释卷,在他居住的菊香书屋里,堆满了各类书籍,真可谓是汗牛充栋。还有鲁迅、郭沫若等,举凡中外名人,比比皆是,都与阅读结下不解之缘。同时,也给学生推举身边的榜样。班中有位叫李雪的女同学,平时特别喜欢读课外书,语文成绩在历次考试中名列前茅,让她现身说法给同学介绍读书的经验和意义。

3.导之以行,在阅读课外书籍的同时,组织他们参加丰富多彩且带有观摩性、解惑性、竞赛性的活动,如作品赏析、小说讲座、读书故事赛、知识竞赛等。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多练,在实践中培养兴趣,积极而持久地投身阅读活动中。

二、推荐读物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书有良莠之别,开卷未必有益。初中生缺乏一定的判别能力,教师要培养他们的精品意识,帮助他们择真而读(真,真知灼见),择善而读(善,思想健康),择美而读(美,审美情趣)。除《自读课本》和大纲上推荐的中外名著之外,可以向学生推荐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古诗文精读》一书,它把大纲上要求阅读的古诗文编辑起来,每篇都有作者简介,又有译文,还有赏析,很适合学生。这些诗文形神俱备,教师应规定学生每天熟读成诵1~2篇,让他们品品词句意蕴,学学鉴赏角度,既赏心悦目,又拓宽思路,也提高了古文修养。同时,读一些文质兼美的散文名篇。如《朝花夕拾》《朱自清散文集》《贾平凹散文集》。另外,教师应推荐学生订阅一些既贴近当代生活,又有学习指导意义的报纸、杂志。如《语文报》《中学生阅读》《智慧背囊》《时文选粹》等等。它们都是很优秀的读物,这对语文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喜好自己来推荐,以便达收到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良好效果。同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教育学生在阅读时不能好高鹜远,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三、介绍方法

阅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它包括感知、联想想象、思维、记忆、迁移的心理活动过程和认读、理解、评价、积累、运用的行为活动过程。它们相对独立而又相互渗透。科学的课外的阅读方法是优化阅读过程的重要保证。反之,会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心理障碍,以为自己驽钝、低能,视课外阅读难于上青天,空耗了时间和精力,不利于阅读活动的深入展开。

1.感知理解

阅读的发生从感知书面语言符号系统开始,经历由字而词、而句、而段、而篇的连续扩展过程。最好的读物也不是处处精华,字字珠玑。要求学生不能像海绵,什么都吸收,也不能像虑豆浆的布袋,豆浆都流了,留下的只有豆渣。而要善于思考,取精摄要,尽可能寻找语段中的关键词、中心句,对不理解的字词,要勤查字典,还要注意语境。理清段落、章节间的思路与意脉,从局部到整体进行解读,由语表层深入到意蕴层。尤其对自己受益匪浅的文章或书目要反复阅读,深入钻研,抓住主旨。清人袁枚说:“熊掌豹胆,食之至珍贵者也,生吞活剥不如一蔬一笋矣。”

如诗歌《一碗油盐饭》:

前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有一碗油盐饭/昨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没有一碗油盐饭/今天,我放学回家/炒了一碗油盐饭/放在妈妈的坟前

这首小诗平实、通俗,如果不反复朗读,就很难领悟其间“看似寻常最奇崛”的深意:母子情深,望子成才的厚爱,儿子求学上进的决心,读来催人泪下。课外阅读一开始就要打好这种精读的基础。

2.鉴赏评价

鉴赏并非一般的阅读,它是指在阅读作品时,通过感知、情感、想象和理解等一系列心理过程而形成的认识、体味、玩赏的审美活动。目光徜徉于字里行间,神思飞越于文字之外,获得美的享受。评价是指评论读物观点的正误、材料的真伪、道德的臧否、形象的精粗、结构的优劣、语言的高下、价值的大小等。评点中国二十四史,金圣叹评点《水浒》,脂砚斋评点《红楼梦》……我们虽不要求学生达到那样的理论高度,但可以让他们对词、句、段、章、主题思想、艺术特点作些简单的评价,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作些具体评价。但有一点要提醒学生,那就是要知人论世,评价时要考虑到作品的作者、时代、写作背景等。如朱自清和贾平凹同写关于秦淮河的散文,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不同,风格也有异。赏析评价时可以采用圈、点、增、删的批注方法,或写阅读笔记,如写心理感受等。

3.积累运用

“积学以储宝。”要把知识真正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就必须对阅读中某些重要信息作强化记忆―积累。前面讲到的每天背诵一定数量的名句名篇是一种积累,但这还是不够,还要让学生用笔记的方式来积累。俗话说:好记性不及烂笔头。一个优美的词语,一段动情的话,一个敏锐的观点,一个名人的事例都可以成为摘录的对象。摘录时要做到勤、实、广。可以分门别类,如描写类、抒情类、议论类等,再可以分小类,如写风类、写雨类等。教师要定期检查督促。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累多了,写作时,就能厚积薄发,旁征博引。这是学以致用的“学习消费观”的体现。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在广泛阅读中已经获得的态度、知识、技能、方法等运用于新的语文情境中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学生在自读《马黎的桥》一文时读到这样一段话:“巍峨的埃菲尔铁塔,雄伟的凯旋门,庄严肃穆的巴黎圣母院,瑰丽多彩的卢浮宫,还有美轮美奂的枫丹白露,富丽堂皇的凡尔赛宫。”于是在作文中仿写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有渊源流长的文化历史,勤劳勇敢的人民,逶迤豪迈的万里长城,栩栩如生的秦兵马俑,雄伟壮丽的人民大会堂,还有如诗如画的杭州西湖,气势磅礴的长江黄河。”

4.开源节流

开源,尽量开发时间潜能,像钉子那样发挥挤劲和钻劲。在学校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中,适当向阅读活动“倾斜”,并善于抓紧零星时间。东汉学者董遇用“三余”时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读书,终成饱学之士。学生可利用“晨余、晌余、夜余”,起早点,抓紧点,睡晚点。节流,指节省时间。著名学者肖尔斯说:“每天你若能不逃避15分钟的阅读,那么一星期就可以读半本书,一个月就可读两本书,一年就是20多部,那么一生就可读1000册以上,这真是一个成为博学多闻的简易方法!”诺贝尔奖获得者雷曼,在总结自己治学的体会时说:“每天不浪费或不空抛剩余的那一点点时间,即使只有五六分钟,也一样可以有很大成就。”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一天24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一天24小时。教师教育学生能不浪费时间,又会运用零碎时间,就能给时间增值,赢得更多的阅读时间。这是增加阅读数量、提高阅读质量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