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端午古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端午古诗范文1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和端午
北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明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感兴
宋 文天祥
流棹西来恨未销,鱼龙寂寞暗风潮。
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宋 黄庭坚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同州端午
唐 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端午感兴
宋 文天祥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有关于端午节的古诗 端午古诗五月五日北宋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端午古诗乙卯重五诗宋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古诗浣溪沙宋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古诗端午日唐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端午古诗和中甫端午韵不依次宋 文天祥
黄茅古道外,羸马发南州。
有客嗤齐鲁,何人念楚囚。
岁年付流水,风雨满沧洲。
手把菖莆看,黑头非所求。
端午古诗五日(选一)唐 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端午古诗竞渡诗唐 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喊,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端午古诗岳州端午日送人游郴连唐 徐夤
五月巴陵值积阴,送君千里客于郴。
北风吹雨黄梅落,西日过湖青草深。
竞渡岸傍人挂锦,采芳城上女遗簪。
九嶷云阔苍梧暗,与说重华旧德音。
端午古诗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古诗端午日赐衣唐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古诗端午唐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关于描写端午节的古诗词 端午诗词午日观竞渡明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同样是竞渡,在不同人的眼里,却有着不同的热闹与郁愤。
端午诗词竞渡曲唐 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端午诗词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唐 杜甫
肃宗昔在灵武城,指挥猛将收咸京。
向公泣血洒行殿,佐佑卿相乾坤平。
逆胡冥寞随烟烬,卿家兄弟功名震。
麒麟图画鸿雁行,紫极出入黄金印。
尚书勋业超千古,雄镇荆州继吾祖。
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向卿将命寸心赤,青山落日江潮白。
卿到朝廷说老翁,漂零已是沧浪客。
端午诗词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宋 苏轼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端午诗词端午游真如迟适远従子由在酒局宋 苏轼
一与子由别,却数七端午。身随彩丝系,心与昌歜苦。
今年匹马来,佳节日夜数。儿童喜我至,典衣具鸡黍。
水饼既怀乡,饭筒仍愍楚。谓言必一醉,快作西川语。
宁知是官身,糟曲困熏者。独携三子出,古刹访禅祖。
高谈付梁罗,诗律到阿虎。归来一调笑,慰此长龃龉。
端午诗词到官病倦未尝会客毛正仲惠茶乃以端午小集石宋 苏轼
我生亦何须,一饱万想灭。胡为设方丈,养此肤寸舌。
尔来又衰病,过午食辄噎。缪为淮海帅,每愧厨传缺。
爨无欲清人,奉使免内热。空烦赤泥印,远致紫玉玦。
为君伐羔豚,歌舞菰黍节。禅窗丽午景,蜀井出冰雪。
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金钗候汤眼,鱼蟹亦应诀。
遂令色香味,一日备三绝。报君不虚授,知我非轻啜。
端午诗词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唐 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端午古诗范文2
2、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九章·抽思》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4、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九章·涉江》
5、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离骚》
6、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离骚》
7、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离骚》
8、世溷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九章·怀沙》
9、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卜居》
10、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九章·涉江》
11、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九歌》
12、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
13、薄暮雷电,归何忧?——《天问》
1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15、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九歌》
1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17、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九章·抽思》
1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19、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九歌》
端午古诗范文3
1、《端午节》的故事: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2、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3、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4、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来源:文章屋网 )
端午古诗范文4
寒号鸟轻蔑的说:“冬天还早呢,着什么急!趁着今天大好时光,尽情地玩吧!”
就这让,日复一日,冬天眨眼就到了。鸟儿们晚上躲在自己暖和的窝里安乐的休息,而寒号鸟却在寒风里,冻得发抖,用美丽的歌喉悔恨过去,哀叫未来:“抖落落,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
第二天,太阳出来了,万物苏醒了。沐浴在阳光中,寒号鸟好不得意,完全忘记了昨天的痛苦,又快乐的歌唱起来。
鸟儿劝他,“快垒个窝吧,不然晚上又要发抖了。”
寒号鸟嘲笑地说:“不会享受的家伙。”
晚上又来临了,寒号鸟又重复着昨天晚上一样的故事。就这样重复了几个晚上,大雪突然降临,鸟儿们奇怪寒号鸟怎么不发出叫声了呢,
端午古诗范文5
【关键词】差动速断保护 CT 速饱合 比率制动
某变电站1#主变带10KVⅠ母运行,其主变为SZ10-50000/110,额定电流262/2749A,额定电压110/10.5KV,YD11接线,冷却方式为ONAN.其接线图如下:
某日23:45分1#主变差动速断动作,主变高压侧1101和低压侧501开关动作跳闸。10KVⅠ母各馈线均未动作跳闸。后查Ⅰ母馈线发现F13(施工电源Ⅰ)有很大短路电流Ia7717A、Ib7671A、Ic8605A;因F13速断2200A并有0.3秒延时,F13馈线开关未跳,80毫秒后1#主变高压侧、低压侧同时差动速断跳闸,高压侧电流:Ia788A、Ib367A、Ic421A;低压侧电流Ia8116A、Ib8162A、Ic8349A;短路跳闸时主变油温58.9度,绕组69度,后检查1#号主变本体无异常,差动保护传动试验,差动继电器动作正确,信号继电器掉牌正确,保护出口继电器动作正确,保护装置无误动或拒动现象。后查F13馈线有三相电缆短路。此次的#主变差动速断动作的原因为是10KV馈线三相短路引发的。
分析馈线F13的保护配置时发现,它主保护为速断,动作电流2200A,延时0.3秒动作;过流保护600A,动作时间0.9秒;零序400A,动作时间0.9秒。分析#1主变保护配置:1:差动速断电流为6TAP,启动为0.5TAP,制动折线百分率50%,二次谐波闭锁百分比15%,CT断线报警0.15TAP,差动保护CT断线负序电流判据为0.33TAP.其中TAP=MVA*1000*C/(1.732*VWDG*CTR). MVA-变压器额定容量 C-CT接线系数,VWDG-额定线电压, CTR-CT变比。2:主变低压过流Ⅰ段1.51A,过流Ⅰ段时间为0.5秒;复合过流Ⅱ段1A, 复合过流Ⅱ段1时限为1.4秒,2时限为1.7秒,3时限为2秒。按正常的保护动时来说应是F13馈线速断保护先动作,如果它不动作应是的1#主变的低压侧低压过流Ⅰ段动作,而不是1号主变差动速断动作。后打印保护动作启动时序分析,故障发生后80毫秒后主变差动速断动作,还没有到0.3秒,正常启动F13馈线的速断保护和主变低侧的低压过流保护。
根据以上常规的故障查找方法和当时短路电流计算,均未查出保护动作问题,因此查阅了有关保护资料,认为既然差动保护装置各项检查都合格,只有对CT作进一步分析,看CT是否有问题。自#1主变投产以来二年多,差动保护从未因CT引起过误动。但从故障性质进行分析,是因为10kV线路速断动作引起的。也就说明短路电流较大时,造成CT铁芯饱和,产生二次不平衡电流。因此,又查阅了关于电流互感器的反事故措施。反事故措施中强调要适度增大主变压器电流互感器变比,以减小电流互感器大电流时的饱和度。
目前常用的电流互感器的精度等级,0.2级用于测量,0.5级用于计量,3级、10P级用于保护,D级用于差动保护。另外10P级又分为:10P/10、10P/15、10P/20等,10P/10级型电流互感器,表示在10倍一次额定电流下,复合误差不超过5%。
根据这一原则,对高低压CT进行了详细的排查,结果发现,10kVCT差动保护为10P级,110kV断路器套管差动保护CT为10P级。但从现场接线图时发现,110kV断路器套管差动保护CT接在其0.5级上,也就是说接计量用的CT上。后在常规的试验其两CT的速饱合性发现,两CT有较大的差别。也就是说当F13馈线发生三相短路时,产生了7000多A的短路电流,在此电流快速冲击下,两CT的速饱和特性不一样,产生很的差流,直接启动主变差动速断保护动作回路,此保护是0时限的,动作于跳闸,也就出现了此文保护越级误动作的一幕。此次保动越级误动的根本原因是这台断路器安装人员误接CT,这样当外部产生较大的短路电流时,高低压侧CT的饱和状态和饱和程度不成正比,因此会产生很大的不平衡电流,造成差动速断保护动作。由此得出,CT饱和特性对差动保护的影响非常大。在故障条件下,特别是三相短路,故障电流中的非周期性分量、铁心中剩磁各种原因,CT存在饱和的可能性,特别是CT在大的冲击电流之后,由于剩磁的影响,可能在比较小的故障电流下而发生饱和,此主变比率制动特性仅考虑了15%误差曲线,这意味着比率制动特性不能保证当CT饱和,误差超过15%以后能可靠制动。所以在外部故障时,如果仅有比率制动特性,CT饱和时,差动保护就有误动的可能。
恢复正常CT接线后,经保护回路校验,彻底解决了误跳闸的隐患。另从主变差动保护动作来分析,差动保护在其CT选型时要考虑其在大故障电流下铁芯的饱和特性应作为其比率制动特性判别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深圳机场110KV变电站运行规程》
2.《深圳电网继电保护定值通知单》
3. 陈金玉 《继电保护》 中国电力出版社
端午古诗范文6
【关键词】固体废物;固体废物处理;环保建设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工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固体废物的产量日益增多、种类日益复杂,污染事件逐年增加,人们对此也越来越关注。现阶段固体废物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1)工业固体废物的污染防治及利用还处在事后处理的阶段,没有进行全过程管理;(2)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处理能力和技术水平较低;(3)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逐年上升且增长速度加快;(4)固体废物管理基础性工作比较差。因此,对于固体废物污染的防治,任务艰巨,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严格控制其对环境的污染。
1 明确固体废物管理的方法
现阶段固体废物管理的主要方法,按优先选择次序依次为避免或减少废物产生、直接使用或再使用、回收再利用、回收能源和无害化填埋。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不仅需要建设处理设施,提高处理能力,而且需要对其从产生、收集、运输、回收和处理等全过程进行监管,制定明晰的固体废物管理方法和适合实际情况的固体废物处理技术路线。目前,由于国家加大对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对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的争论变为热点问题,而忽略管理目标和全过程管理。固体废物种类多,考虑到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处理、排放现状,现有设施数量及技术水平,经济承受能力和最大可能的资金投入,不可能对所有类型的固体废物进行同等管理,需要对产生量大和危害性大的固体废物、产生行业和地区进行重点控制或优先控制。管理的重点是危险废物和大宗的工业固体废物。
2 从源头产量上减少污染
推广和实施清洁生产工艺,是利用清洁“绿色”的生产方式代替传统的污染严重的生产方式和工艺,对削减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同样有重要意义。从目前我国技术发展状况来看,使用清洁生产工艺的实例还不多,清洁生产潜力很大。运用清洁生产和废物综合利用来削减危险废物的产生和排放的工艺有很多。要在化工、石化等重点危险废物产生的行业和企业中,推行无废、低废的清洁工艺及技术,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可选择重点行业和有条件的城市开展危险废物减量化试点,推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3 废物利用,防止二次污染
固体废物的产生、贮存、运输、处理全过程不仅需要高难度的技术、巨额的资金,而且因为处理容量有限,焚烧、填埋等处理场地的选择也比较困难。但是,通过优惠政策等措施激励危险废物在产生和处理环节充分进行资源化利用,鼓励回收利用企业的发展和规模化,既减少原料和能源的消耗,又减少进入焚烧、填埋处理的危险废物数量,所以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处理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如果没有完善的收集运输网络及先进的回收再生工艺,一些工业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的资源化也可能产生新的、严重的二次污染。对于具有有害特性的固体废物,在推进废物资源化的同时,必须加强对资源化全过程的管理,避免产生的二次污染。
(1)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对于直接使用或再使用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风险较低的工业固体废物,主要处理方法是综合利用。在这方面,我国已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技术路线,即以大宗利用为主,兼顾多功能、高效能的利用,在取得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尽可能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但仍需进一步提高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技术水平和综合利用率。
(2)规范电子废物及废塑料的回收利用。对于废塑料、电子废物等资源化价值大的社会源固体废物,虽然回收率高,但多流向技术水平和污染控制水平低的小型加工利用企业。同时流向这些企业的还有走私进口的电子废物,因此需要整顿集散市场,彻底切断电子废物的非法来源,坚决取缔这些污染严重的加工利用企业和个体户,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3)含重金属废物处理利用。鼓励生产或经营企业建立废铅蓄电池回收网络。以移动通讯、机动车维修、电动自行车销售等行业为重点,开展废铅蓄电池收集体系示范项目建设。开展废铅蓄电池处理利用环保核查,依法关闭不符合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或达不到相关标准规范要求的企业。
(4)焚烧飞灰处理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焚烧飞灰数量大,填埋场的容量有限,入场处理成本高等因素决定单靠填埋很难解决焚烧飞灰的安全处理问题。应鼓励通过高温烧结、高温熔融和水泥窑协同处理等技术处理焚烧飞灰,并实现资源化利用。
4 加快固体废物处理管理的主要措施
提高固体废物的处理率及技术水平,是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重点。
(1)加快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理设施建设,使其尽快建成并运行,是提高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处理率的关键。此外,要加快医疗废物处理设施建设。鼓励医疗废物产生量小的地区,采取高温蒸汽处理、化学消毒和微波消毒等非焚烧方式处理医疗废物。
(2)推动污泥的无害化处理。数量迅速递增的城镇污水污泥,已成城市生态环境的一大负荷。现阶段污泥处理仍是以填埋为主,污泥利用为辅,污泥焚烧较少采用。填埋处理由于占地大、渗滤液会污染地下水、后续处理管理费用高等问题,应用受到限制。实际上,我国大部分污泥并未能得到规范处理,二次污染严重,需要加快城市污泥处理设施的建设。
(3)鼓励大型企业配套建设危险废物集中处理设施。对于危险废物重点产生的大型企业,应该鼓励在企业内建设配套的危险废物焚烧、填埋和利用设施。对于处理设施技术标准太低、缺乏有效防止危险废物处理过程污染环境措施的企业,应要求改造原有处理设施,使之达到环保标准,或建造新的处理设施,封闭现有处理设施并采取必要的补救行动。同时,允许大型企业的危险废物处理设施接受企业所在地区内产生的同类型废物,代为处理,并收取必要的费用。
(4)鼓励使用工业窑炉协同处理固体危险废物。对于大量产生的危险废物,仅依靠建设专业性的处理设施难以提供所需要处理能力,而且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处理费用高昂。利用水泥窑、燃煤电厂和钢铁厂等工业窑炉协同处理包括危险废物在内的工业固体废物,是一种重要途径,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水泥行业是利用各类废弃物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行业。我国水泥企业处理危险废物、被污染土壤、城市污泥的实践发展也十分迅速。因此,要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开始了处理危险废物的工作。
5 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固体废物产生量和种类越来越多,带来的污染隐患也越来越大。一方面是管理任务大量增加,管理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却是管理人员不足,管理手段和能力落后。而大量固体废物产生、运输、贮存、处理等信息分散、封闭,导致信息量不充足,时效性差,严重影响固体废物管理及决策。因此,如何建立固体废物信息收集、整理、机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促进管理的规范和高效,成为固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环境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丁晓琳.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2(02).
[2]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J].矿业快报,2000(14).
[3]林艺芸,张江山,刘常青.中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预测及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