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挖掘历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挖掘历史范文1
关键词:“传统文化”;“水文化”;“景观休闲文化区”
1 传统文化印记
荔枝湾故址,可远溯自两千多年前秦将赵佗在广州自立为南越王时,彼时乃公元前206年。公元前196年,西汉王朝特使陆贾出使南越国,在离其驻地不远的溪边河旁(今周门彩虹桥一带)种植了大量莲藕和荔枝,据考证,荔枝湾故址便在陆贾城之西,可见远在公元前二百年间,荔枝湾便出现了。自秦汉起,这里相继成为隋唐官家荔园、两朝帝王的御果园、明清私家园林和民国达官别墅群,众多的园林建筑荟萃,传统民居(西关大屋)连片,水乡地域民俗风情浓厚,为岭南一地两千年来长盛不衰的游河消夏去暑好去处。在此历代均有名园胜景,著名的有唐朝的“荔园”,南汉的“昌华苑”,元朝的“御果园”,明朝的“听雪篷”,清朝的“海山仙馆”,以及民国初的“荔香园”。“海上神山,仙人旧馆” ,这座仙山琼阁,曾是岭南文化史上璀璨的明珠 ,更是清代广州十三行全盛时期的缩影和象征。
1.1 水文化 多年前,古广州城内水网密集,城郊也是一个水乡世界。城郊西南,曾有一片方圆90里的沼泽地,这里与江水相通,地势低洼,河湖溪涌交织网布,溪流的两岸种满了荔枝树,每逢荔熟之时,岸上片片绯红霞彩,溪中舟楫往来穿梭,欢歌笑语十里可闻,正是“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醉人美景。千余年来,荔枝湾因水而生,因荔而盛,成为著名的消夏游乐场所,吸引众多王侯将相、达官贵人到此游乐,“小秦淮”的美名一时远播。及至明末,荔枝湾由王宫禁地渐成平民百姓可以涉足的地方,此时此处不但千树荔红,更有白荷玉立、“泮塘五秀”(莲藕、荸荠、菱角、茨菇、茭笋)飘香,同时由于水系不断拓展,昔日横亘蜿蜒的小溪小河已成纵横交错的河涌网脉,可通往珠江白鹅潭江面,渔民们白天出江捕鱼,黄昏回湾停泊,水乡泽国风情更为荔枝湾增添了另一番景致。
1.2 吃文化 自秦汉起,这里相继成为隋唐官家荔园、两朝帝王的御果园。相传西汉时期,荔枝湾一带开始种植荔枝。东汉年间,这里的荔枝成为上贡皇帝的佳品和朝廷赠送外国使臣的礼物。及至唐代,广州荔枝已盛名远播。荔枝湾还曾两度成为封建帝王的御果园。一次是南汉时期,另一次成为御果园是在元代。
1.3 园文化 明清私家园林和民国达官别墅群,众多的园林建筑荟萃,传统民居(西关大屋)连片,水乡地域民俗风情浓厚,为岭南一地两千年来长盛不衰的游河消夏去暑好去处。清代中叶,许多与“十三行夷馆”外商交易致富的大商家,在“富润屋”的原则下,先后在荔枝湾这片风水宝地兴建园林别墅,其中最著名的有“唐荔园”、“海山仙馆”、“小画舫斋”等。
2 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提升
荔枝湾西关文化休闲区”全区包括荔湾湖公园、西关大屋历史建筑保护区、文塔及其周边地块的复建及修复工程,总用地面积约60公顷。通过对荔枝湾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改造升级,创造优美的环境来增强区域吸引力,通过营造高品质的公共空间来完善基础设施的功能,提升周边土地的经济价值。荔枝湾的规划以水为魂,两岸建筑为魄,街巷为经纬。归纳起来,大致分为四段:起、承、转、合,恰如龙的四种姿态:来龙、游龙、潜龙、行龙。
2.1 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利用 现有的传统建筑主要有:文塔、西关大屋、梁家祠、风水基、何香凝艺术学校、陈廉伯公馆、陈廉仲公馆(荔湾博物馆)、蒋光鼐故居、西关民俗馆、公园南门、小红楼、小画舫斋。复涌工程中,发掘出文塔原底座及原荔枝湾涌驳岸遗址,设计方案据此相应调整:修复原底座台阶,整理尚存的驳岸遗迹,铺设可拆卸的枕木作为到达文塔的路径。一座挺拔秀丽、具有浓郁西关风味的文物建筑,重现荔枝湾畔。为了突显文塔并给人们一个交流活动的空间,新建了文塔广场。蒋光鼐故居前设置了环形的水池广场以及场前花池为大众提供了一个活动的空间,同时保持原有建筑的外貌不变,只进行了清洗,保持了原质原味。公园南门也是维持原有的建筑风格和外貌不变,在新建的河涌边增加了临水台阶,台阶的两边增加了叠石流水,石缝中载植了水生植物,可谓是溪水潺潺,鸟语花香,岭南文化中的越剧在这里演绎,书写新时代的传奇。
2.2 水文化的复原和提升 “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荔湾因荔枝湾的美丽景致而得名。荔枝湾可远溯到公元前206年赵佗南越王时期,为千百年来著名休闲消遣之地,是羊城旧八景之一“荔湾渔唱”所在地。18年前因污水横流,无奈被“加盖”为暗渠,栖身于荔枝湾路下,不见天日。经过大半年的建设,顺利完成堤岸建设、截污清淤、两岸美化、调水补水等荔枝湾一期工程。如今的荔枝湾,清水蜿蜒,画舫悠游,曲桥佳木,亭台楼榭,有“广州小秦淮”之美誉,不但复活了岭南水乡的文化记忆,促进了西关水脉生态恢复,而且重现老街坊的“老广州回忆”,凝聚年轻人的“新广州共识”,焕发荔枝湾生机与活力。荔枝湾涌掀起盖头,除串联起实体的文化遗迹外,也让延续了几百年的民俗活动――泮塘龙舟得以原地重现。
3 产业升级――打造西关旅游休闲文化产业区
千年西关,风情万种。西来初地、古祠流芳,诉说千年历史;骑楼街、麻石巷、西关大屋,尽显岭南风情;自古以来有:“岭南文化聚荔湾,西关风情最广州”之称。通过大力整治,荔枝湾隔世重生,惊艳全城,立刻掀了一股西关寻根游热潮,在“看亚运、游西关”活动中赢得各国来宾的称赞,成为名副其实的“岭南文化新名片”,同时带动了各项产业的蓬勃发展。
3.1 景观的全面升级 本次改造过程中,植物的点缀成了最后的亮点,在形态、色彩、味道方面都体现的淋漓尽致。所用树种都为岭南本地的特色树种,花为时花应时而开,沿水两边的植物主要是荔枝、杨柳、鸡蛋花、芭蕉、高山榕,岸边“三步一柳五步一荔”,还有一些竹类植物如紫竹、黄金间碧竹、文丝竹等,灌木以造型勒杜鹃以及红花杜鹃为主,其形有腊梅之风,花可比彩霞,或单植或群配,幽然成景;地被为时花以及本地的一些花期较长的植物如龙船花、大叶龙船花等;在水边适当增加“泮塘五秀”水生植物,它们和水中的置石相映成趣,波光倒影。
而公园内的景观改造充分结合现状,尽可能保留现状乔木,根据原地形灵活布局,计利用桥廊、植物、假山石块等造园要素进行巧妙布局,采用框景、障景、借景、对景等古典园林手法,运用现代的景观元素,来营造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如“海山仙馆景区”尽力恢复海山仙馆原貌,多采用通体式景墙和廊道,形成空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
3.2 细部的精雕细啄 细部决定了设计和工程质量的好坏,从设计之初就对每一个小的环节进行反复的推敲和论证,力求做到更加的完美,特别是几条石桥的设计,无论从桥身取材的来源,还是小到柱头、柱身的纹理及弧线设计都做到了有据可证,同时又不乏现代气息,所用材料的色彩大胆奔放。
3.3 旅游文化的渗入 河涌复原后形成了水上和陆上两条旅游路线,水上路线从东入口广场的瀑布水源的木栈道处出发,向西途经文塔广场亲水台阶、文津桥、六合砚池水池、风水基、德兴桥、至善桥、大观桥向北拆入公园内部荔枝湾湖中,在食养坊处设有湖内停靠的游船码头,泛水工具为篷船,船上有专业又漂亮的导游小姐,向你娓娓道来这水岸两边的传奇,古来至今的风流人物,还有这西关之地的饮食娱乐,又引得你食欲大增,在这清波碧水间感受这“艇仔粥”文化,真乃人生一大快事,另外沿水边,多处设有亲水码头和木栈道,游人可在此处进行停靠。
陆上旅游路线以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主干道为主,东西向线路主要为水路沿岸两边的景观建筑为主,从东入口广场的著名书法家题名的“荔枝湾”铭牌石开始,河岸两侧有梁家祠、文津古玩城、文塔广场、六合砚池水池、风水基、西关大屋、何香凝艺术学校、陈廉伯公馆、陈廉仲公馆(荔湾博物馆)、四面佛宝塔、蒋光鼐故居、西关民俗馆、公园南门、小红楼、小画舫斋、潮汐酒家只到进入西边的黄沙大道,游人渐渐远去,在这条线路上有多处点可进行公园内部,可随时进行公园进行游赏。南北向路线主要以龙津路为纽带,龙津桥为支点,北到中山八路,南到宝华路,龙津桥以北主要为饮食一条街,最为出名的有“泮溪酒家”; 龙津桥以南主要是具有岭南民俗风情的麻石小巷民居区,游人可体会到浓浓的生活气息。
3.4 商业文化的渗入 荔湾区自古以来商贸繁华,沿街两边古玩玉器琳琅满目,文津古玩城的建立,让游人有了一个购买奇珍异宝的好去处,不久的将来,这里的繁华绝不输于华林玉器广场。而风水基旁边现有的古建筑内摆着各式的玉器、佛像、以及古腾椅,和对面的文津古玩城形成古今对比。另外沿水南岸改造的古建筑如蒋光乃故居以后有望成为古韵味的假日酒店,让游人节假日在这里放松自己的心情。这里有老西关很有名的酒家如“泮溪酒家”“唐荔苑”“潮汐酒家”“食养坊”等,走累了可以在这里尽情的玩、尽情的吃,尽情的体验老广州的风情。以后这里会是广州的吃、喝、玩乐片区,疲劳的都市人们可以在这里尽情的享受生活。商业休闲的气息会在这里越来越浓厚。
4 展望未来
在亚运年荔枝湾进行了一期工程的整治,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使水更清了岸更绿了,水上可泛舟,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人居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在时间紧,工期急的情况下也暴露了许多问题,这些都要我们在二期工程中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以改正。荔枝湾二期工程整治,主要是为打通水道,把荔枝湾的水和珠江水连通,让以前的古龙舟航线得以贯通。
参考文献
[1]陈跃中. “当代中式”景观的探索:上海世博中国园“亩中山水”设计[A].中国园林,2010,(5):42-46.
挖掘历史范文2
关键词:职业院校;情感;挖掘;人格;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3-0059-01
很多人用培根的名言道出了历史的魅力,即“学史使人睿智”,这种睿智不单是历史知识带给人们的“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教育充满着情感,历史人物的喜怒哀乐往往能以其特殊方式跃然纸上,触动每个人的心弦,使人若身临其境而感叹不已。无数至理名言,都说明了历史教育中的德育因素。历史教育具有很强的伦理性,含有丰富的道德智慧和道德情感。现结合当前历史教育的实际情况,初步挖掘历史教育中的德育因素。
一、从情感与精神教育中挖掘德育因素
纵观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无一不把教育的目标指向人的发展,指向能力和个性为中心的人的全面发展。历史教育要把人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要把发掘人身上的价值作为出发点。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梳理出具有人文精神的教育素材。中学历史教材本身具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内容,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将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巧妙地运用到历史教学中,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可适当联系历史上的一些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的英雄事迹和先进事迹,尽量地将他们的事迹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体会那种悲壮、崇高的美感,使历史课堂教学充分实现德育功能。如“”教学中,关于林则徐的,重点讲述林则徐禁烟的态度之坚决和的历史意义。把大量林则徐禁烟的言论和事迹展现给学生后,学生对林则徐的敬佩形露于色,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高涨。以中华文明史为主线学习中国古代史,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对于中国古代史而言,历史教材的编排对于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一条主线学习十分有利。以近代中国的屈辱史为主线学习中国近代史,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学生能正确理解这句话含义,学习中国近代史后一切谜底都解开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中国人民的一部探索史。面对着外国列强的入侵,面对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一系列艰苦的斗争,在探索中前进。关于列强的入侵,在主题活动中,我让同学们构思如何用文字与图案既展现出侵华史实,又展现出中国社会性质变化的程度。同学们积极思考发言,个别同学干脆用彩图制报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这段心酸历史的“憎”。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明白了“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也明白了自己现在的任务,无形中树立起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二、从培养健全的人格做合格的公民上挖掘德育因素
通过学习历史,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现在一些中学生,存在怕吃苦、贪图享乐的心态,面对困难经受不起挫折。如何正确引导、及时纠正呢?实际上,历史课的教育应该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着力寻找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结合课堂教学实际灵活调整,见缝插针,融入德育,效果较为明显。比如针对学生不能正确面对挫折,在学习春秋争霸的吴越战争时,我把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给学生听,又以重庆电视台知名栏目“生活麻辣烫”中的一个真实故事作对比,让这一部分学生真正感受到如何正确面对自己的生活和遇到的困难。虽然一时纠正还不太可能,但从调查的结果看,存在这种问题的三分之一同学都表示已认识到问题并开始调整,可以说还是有一定成效的。针对那种文明礼仪意识薄弱的学生,一般情况下,只要是当天历史课上涉及有相关的名人名言和历史小故事,在教学中我就利用课前准备的内容去感化学生,尽可能让学生步入文明礼仪的正轨。当然,不是所有的课都有相关内容的,要合理取舍,不要刻意乱找联系,那样会适得其反。
三、从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上挖掘德育因素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在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史发展带来巨大物质进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怎样去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呢?实际上,要回归到学生如何自己亲自参与对科学的探索。对历史教学而言,更直接一点就是如何将不同历史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社会生活综合实践课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学习两宋时期的经济时,一位学生对两宋期的陶瓷非常感兴趣。课后我与综合实践老师联系,开展以仿制手工制品为内容的学科合作实践,让学生们合作动手设计自己想象中的两宋时期可能存在的手工品。 这样,学生既体会到了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达,又在自己的实践中感受到了科技艺术的魅力,学生的动手技能也得到了锻炼,同时又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实为两全其美。
以上对历史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挖掘,仅仅是日常历史课程教学中的一点实践。历史教育中如何融入德育因素,进而更好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提高学生的历史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邹总兰.深挖历史教材弘扬传统美德[D].山东师范大学,2008.
挖掘历史范文3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道路管理,保障城市道路畅通安全,根据国务院《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城区市政工程管理部门管理的城市道路。
第三条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市建设委员会应当向社会公告,各管线单位应同时配套建设管线。
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道路交付使用后五年内,大修的城市道路竣工后三年内不得挖掘,因特殊情况确需挖掘的,必须经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条城市道路挖掘管理实行联合审批制度。由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城管委)会同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审查同意,由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队和市市政工程管理处签发许可证。市市政工程管理处负责城市道路挖掘管理日常工作。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城市道路完好的义务,对损坏城市道路的行为都有举报的权利。
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队、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都有查处的责任。
第二章道路挖掘的审批程序
第六条城市道路挖掘单位在办理城市道路挖掘手续时,应当提交以下资料:
(一)道路挖掘申请报告(挖掘原因、地点、道路类型、面积、工期、平面图);
(二)施工设计方案;
(三)施工组织方案;
(四)其他有关资料。
第七条市城管委每周定期牵头会同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召开联合办公会,研究城市道路挖掘申请。凡申请单位手续完备、资金落实的,联合办公会应当在接到申请后7日内办理完审批手续。
第八条挖掘、占用城市道路的,应当交纳城市道路占用费、城市道路挖掘修复费。
道路占用费和道路挖掘修复费的收取,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九条因建设确需挖掘城市道路,建设单位必须按下列规定向城市道路挖掘审批部门申报计划:
(一)挖掘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须于预定工期6个月前申报计划;
(二)挖掘面积100平方米至500平方米的,须于预定工期3个月前申报计划;
(三)挖掘面积100平方米以下的,须于开工前15日申报计划。
第十条煤气、供水、供电、电信等专业管线单位因紧急抢险需要挖掘城市道路的,应及时告知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和公安交通警察支队,并在24小时(节假日顺延)内按照规定补办批准手续。
第十一条经批准挖掘城市道路的,应当按批准的位置、面积、期限组织施工。需要移动位置、扩大面积、延长时间的,应当提前办理变更审批手续。
第三章道路挖掘施工的管理与监察
第十二条道路挖掘施工中的废土和废料应当定点堆放并控制堆放面积,及时回填或者清运,保持环境清洁,不得阻碍行人或车辆通行。
第十三条城市道路挖掘施工现场两端应当设置醒目施工标志,沿管线围栏、围场施工应当留出人行通道,夜间悬挂红灯,保障行人和车辆安全。
第十四条水泥路、沥青路的破掘开挖必须划线切割。埋设管线设施,挖掘开槽工程及横穿道路挖掘,必须在保证车辆通行的情况下进行。严禁直接在车行道、人行道上拌合混凝土和砂浆。
第十五条城市道路挖掘单位应当指派专人现场负责施工管理。施工现场应有挖掘许可证件(复印件)备查。
第十六条城市道路挖掘经批准后,市城管委和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队执行特殊公务时,可指令暂停道路挖掘施工,工期顺延。施工单位因特殊情况确需暂停施工的,应当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七条城市道路挖掘单位在建设工程施工完毕,回填夯实管道沟槽、废土清运后,应当及时书面通知市政工程管理部门验收。市政工程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书面通知后,3日内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应当尽快恢复路面,500平方米以上的15日内恢复,500平方米以下的10日内恢复。
第四章罚则
第十八条未取得许可证擅自挖掘城市道路的,责令停止挖掘,承担恢复费用,并视情节轻重处以1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擅自挖掘,每挖掘一个点(处)20平方米以下的,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二)擅自挖掘20平方米至50平方米的,处以3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三)擅自挖掘50平方米至100平方米的,处以8000元以上到15000元以下的罚款;
(四)擅自挖掘100平方米以上的,处以1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九条未按照批准的位置、面积、期限挖掘道路,或者需要移动位置、扩大面积、延长时间,未提前办理变更审批手续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条有下列违反本规定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在挖掘施工现场两端竖立施工标志或者未设置安全防护设施的;
(二)挖掘施工中的废土和废料未按规定及时回填或者清运的;
(三)紧急抢修各种管线,不按规定补办手续的;
(四)挖掘水泥路、沥青路不划线切割的;
(五)挖掘单位不指派专人到现场负责施工管理的;
(六)因特殊情况需暂停施工,挖掘单位不按有关部门通知执行的;
(七)不按规定时间完成施工的。
第二十一条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律、法规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处理。
第二十二条阻碍城市道路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城市道路管理执法人员进行行政处罚,当事人履行处罚决定,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
第二十四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挖掘历史范文4
沪科版8年级《物理》P94页,测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探究实验,该实验的成败,关键在于木块在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作用下,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1,因为该实验的原理是二力平衡,有且只有当小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等于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可实验中却难以做到使木块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弹簧测力计一直在运动,难以精确读数。
如将实验作如图2所示的改动,这个实验的成功几率就大大提高了,长木板a放在桌面上,弹簧测力计固定在一端拉着小木块,向右水平抽动长木板a,木块同时受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长木板a对它的摩擦力而保持静止,这时二力平衡,并且弹簧测力计相对静止,此时很容易读数(因为示数也稳定,操作简便),学生分组实验效果很好。
实验还可作进一步改良,如图3,在长木板a底部垫上圆形铅笔,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少长木板与桌面间的摩擦,拉动更容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更稳定,实验效果也更佳了。此实验说明编者把大量的发展空间留给学生,留给课堂,如能深入挖掘,收益不小。
沪科版《物理》8年级P102页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实验,由于实验容易成功,许多人就没有作进一步思考: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怎样使实验的效果更加明显?其实这个实验承上启下,也是惯性概念教学的一个前奏,如果在小车里加砝码(注意将砝码固定),效果会更好(且在讲惯性应用时,也可以用这个实验为例子)。问:为什么质量越大,效果越好?如果小车是纸糊的或是泡沫做的,又无增大质量的措施:同学们设想一下实验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一问一答间,彰显物理思想的无尽魅力。再做惯性演示仪的实验时,问:砝码的质量越大效果越好,还是越小效果越好?如果用小块塑料泡沫代替砝码做实验,实验能成功吗?先思考后演示,让学生在质量无穷小到无穷大的广阔空间畅想,感受物理抽象思维的美妙,给学生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
挖掘历史范文5
【关键词】识字;魅力;灵性;教学
刚入学的小学生,在识字教学中,如果不注意方法,教学过程就会变得枯燥,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挖掘出汉字的魅力,让小小的汉字“会说话、有思想、有灵性”,让枯燥的识字课妙趣横生。学生从中体验到识字的乐趣,并主动识字、乐于识字。
那么,如何挖掘教材内质,实施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灵性教学,从而激发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呢?我对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进行一些摸索。
1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教学
培养学生认读汉字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是小学汉字教学的核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低年级学生最先学习的汉字通常是象形字,象形字是古人摹写生活中各种事物,用线条符号把各种事物的形状特征描摹出来而逐步形成的文字,如“日、月、水、火”等。根据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的特点。在教这一组象形字时,我边念儿歌边用简笔画画出日、月、水、火的形状,并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图意,告诉学生造字爷爷是怎样造出这4个字宝宝的,学生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兴趣大增。接着,我再演示各种古文字中的“水”字,比如甲骨文、金文中的水字,像一条弯曲的水流(画三条浪线)。用图画教学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它能帮助学生由图到字形成思路,进而理解和识记汉字的音、形、义。通过实物图形与原始文字进行图字对照,学生可以了解字形是怎样演变过来的。了解这些演变,对学生识记字形,理解字义很有帮助。学生对象形字有了一定的认知规律就会触类旁通。如:教“雨”字时,利用课件出示一幅画,配上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让学生观察、想象,学生立即观察到:是古代劳动人民用图画的方式写成的“雨”字,接着学生自主观察探究讨论;“雨”字经过不断演化,现在的‘雨’字和古文字 ‘雨’字的区别?“雨”由哪些笔画构成?笔顺怎样?这样由学生自主探究识字的方法,学生很轻松的记住了雨字的形和义。简笔画简洁、生动且内蕴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学生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汉字教学中,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给生字配画。例如教“扔、拍、抛、提、抬”一组生字时,让学生运用想象给生字配上肢体动画,这样,字形就在他们脑海里鲜活起来了,原先一个个静止的生字也就有了生命。学生面对自己“画”的字,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字形当然也就记得牢了。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兴趣盎然。
2通过有趣的构字规律进行教学
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是识字教学成功的关键。字理识字依据汉字的构形规律,运用汉字形与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它能使抽象的汉字变得形象、生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教课文中的生字时,给学生讲我们祖先有趣的造字法。依据字理析形索义,因义记形,培养学生识一字、明一理,从而自觉主动地去学、去记。只有让他们在头脑中记住生字的字理,才能形成自我识字的能力,提高识字效率。在《猫和老鼠》这一课中,有“咪、眯、迷、谜”这几个生字,它们的字形有一部分相同,读音也相近。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形声字的规律,在教学中,我运用迁移法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字“米”字之后,再从部首上理解字义。学生通过自主探究通常能发现这几个字与“米”字的相互联系:与嘴有关,加个“口”字,是“咪”;跟眼睛有关加上 “目”字,是“眯”;与行走有关的加个“辶”是“迷”,与口有关加个“讠”是“谜”。 学生自主学习,不仅掌握了这些字的音、形、义,而且懂得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从而掌握汉字的构成规律,促进他们更好地识字写字。再如教“燕、艳、咽、焰、砚”这组同音字时,重点对“燕”字分析,先展示“燕”字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燕子的外形,然后对照“燕”字比较,就不难理解楷体字的“燕”字的上部分是燕子头部,中间部分的“口”是燕子的身体,分开列在口字两旁的部件像燕子的翅膀,四点即是燕子的尾巴。显而易见,这个“燕”字,与表示多种颜色的“艳”,口吞食物的“咽”,火焰的“焰”等绝不会混淆。汉字是一个互有联系的符号系统,它们的组合有理据,有序列,有层次,有类别,只要让学生掌握其中的规律,就可以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成批识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拓展字形藏理进行教学
万事万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我们要了解字源,熟知字理,运用多种有效手段,把呆板的课堂上得有生气,有激情,有特色,以汉字特有的魅力打动学生,启迪学生的智慧。如:教学篮球的“篮”字。了解学生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生答:我是用对比的方法来记忆的。这个字长得很像‘蓝天’的‘蓝’,将蓝天的“蓝”草字头换成竹字头就是“篮球”的‘篮’。那你们知道这个“篮球”的‘篮’为什么是‘竹字头’吗?”接着,利用课件出示一个“竹框”和一个“篮框”,并以故事的方式将“篮”字的发展史娓娓道来,听得学生入了神,他们被故事所打动,那小小汉字里充满了无穷的魅力,在他们稚嫩的心底生出了一种敬慰,一种深情,一种要认读汉字的渴望!生活是个大课堂。教师要教会学生在这个大课堂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如教学“踢”字,教师先是用手指作了一个“圆”,让学生猜是什么球?生:先后猜出乒乓球、玻璃球、弹力球……。接着教师又拢起掌心做了一个较大的“圆”,让学生再猜是什么球?当学生猜到足球时,师出示了一个足球,并随即找几名同学走出座位来玩一玩足球,当学生玩得兴趣时,师问:“你们刚才是怎样玩足球的呀?”生:“我们用脚踢足球!”师出示生字卡“踢”:“谁知识这个‘踢’字为什么是足字旁”?“你们还知道哪些带有足宇旁的字”?学生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积累的“足”字旁的字说出来。整堂课的气氛非常活跃,他们从中感受识字的乐趣,体会识字带来的好处,体验到成功,建立起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4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
挖掘历史范文6
笔者以为,可关注一些涨幅不大的钱币板块,精心挖掘有升值潜力的品种买入。钱币市场历来有风水轮流转的说法,今天的弱势冷门品种也许就是明天的强势热门品种。以下3个钱币板块值得投资者多加关注。
埋在沙丘下的金子――国库券
第三、四版人民币成了币市香饽饽,价格持续上涨。其中的龙头品种三版“背绿水印”壹角券,已从2009年底时的1.7万元涨到了目前的4.5万元。连前些年不屑一顾的四版纸币贰角券,2009年年底时仅0.55元,现在也涨到了3.5元。相比之下,存世量比第三、四版人民币少很多的国库券却受到市场的冷落,价格已滞涨许久。无论是从印制质量、画面和存世量看,国库券的收藏价值丝毫也不逊色于第三、四版人民币,国库券其实就是埋在沙丘下的金子,等着更多的人去挖掘和开发。
国库券是指国家为了筹措财政资金,而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还本的债务凭证。我国自1981年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实物券开始,至取消实物券代之以凭证式和记账式债券的1998年为止,前后经历17年,共发行了80多个品种,金额高达数千亿元人民币。国库券面值有1元、5元、10元、50元、100元、1000元、1万元等。国库券当年虽然发行量很大,但绝大部分到期兑付了,真正流存下来的十分稀少。据业内人士介绍,早期的国库券图案精美、用纸考究、存世稀少、时代特色鲜明,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国库券里价值最高的当属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行的几个高面额券种。当年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低,高面额券种几乎一到期就全部兑现,偶尔“漏网”的一些高面额券种已和停止流通的第一、二套人民币中的珍稀品种一样,成为钱币市场里竞相追捧的收藏佳品。1983年发行的50元券(立交桥图案)市场价为2300元,1983年发行的100元券(立交桥图案)市场价高达3800元,1984年发行的100元券(交通运输图案)市场价也高达3400元。其实,早在1995年以前国内有些资深的藏家已悄悄地在收集早期高面值国库券。据笔者了解,国内至今集齐全套80多个品种国库券的人可谓凤毛麟角,充分说明它存世量十分稀少,收集难度巨大。
对一些涉市不久的普通投资者来说,追逐价格很高的高面额券种有一定的风险,可关注一些早期发行的低面额券种,如1982年发行的1元面额券(挖煤机图案)和1983年发行的5元面额券(炼油厂图案)。这些虽说是我国发行实物国库券以来面值较小的品种,但其印刷非常精美,目前存世量也不多,现1元券市价为20多元,5元券市价不到15元,显现出很高的升值潜力,可谓逢低吸纳的绝好时机。
“长城”普制币有望成为黑马
作为大众投资佳品的流通纪念币,近年来受到了市场的热捧,一枚壹圆面额的《建行》纪念币在近期竟炒到4700元,一枚《宁夏》纪念币炒到1400元。而与流通纪念币面额、形制相仿的“长城”普制币近期的市场表现要弱势得多,可多加关注。
长城普制币又称80版流通金属币,是央行以长城为图案发行的一套供全国各族人民使用的普通版流通金属币,共有4种不同的面值,即1元铜镍合金币和5角、2角、1角铜锌合金币。该系列币最早发行于1980年4月15日,至1986年止。这套币的发行背景是国家为了缓解流通领域壹元券和角券的紧张而铸造的,可以参与流通,但问世后该套币未能受到人们的欢迎,在流通市场并不多见。1980年、1981年、1983年、1985年4个品种市面上散币较多,而1982年、1984年、1986年3个品种当年发行数量极少。国家仅铸造了很少一部分经塑封后放在对外服务商店作为旅游纪念品向外宾供应,故这3个品种目前在钱币市场上十分罕见,属高档钱币藏品,一般工薪层收藏者很难玩转。
长城币的画面处理十分简洁明快,正面上方是国徽图案,中部偏下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下方是铸造年份。背面是万里长城图案,下方横有面额“壹元”字样,币的侧面边缘是连续齿丝。除了每年的年号略作变动之外,币面上的长城图案没有丝毫变化。据有关资料介绍,1980年“长城”壹元币发行量为250万枚、1981年壹元币为410万枚、1983年壹元币为320万枚、1985年壹元币为410万枚,而1982年、1984年、1986年壹元币发行量则更少,只有区区数万枚。“长城”壹元币及辅币的发行量虽说比流通纪念币要小很多,但市场价格却不高。目前,1981年、1985年“长城”币的最新价不到20元/枚,1980年、1983年也不过卖30/枚和50元/枚,1980年、1981年、1985年的伍角、贰角、壹角铜币每枚价格基本都在10~20元,1983年的三枚角币价格略高一些,每枚大约在50~100元。而1982年、1984年、1986年2个塑封装帧币品种因发行数量极少,现每套价格已达到数千至数万元。
与一些发行量相仿的流通纪念币《》、《广西》等品种的价格相比,1980年、1981年、1983年、85四枚“长城”币的市价明显偏低,一旦其潜在的价值被市场挖掘出来,会有一个补涨过程。尤其是1981年、1985年的长城币,最有可能成为黑马。
价值被低估的外国商贸银币
“袁大头”等中国老银币板块在近一两年里涨幅巨大,一枚普通的民国三年版袁大头从2009年年底时的250元涨到了目前的750元。而当年与“袁大头”等同时在中国流通的外国早期商贸银币的涨幅却要小得多。3年前,各种外国银币的售价要比“袁大头”高不少,但现在像“坐洋”和“鹰洋”等外国银币的价格却比袁大头低得多,外国商贸银币的投资价值已被市场严重低估。
外国早期商贸银币在中国民间简称银洋,也有人将之称为番银。早在明朝中期,西班牙就已在它的殖民地墨西哥制造“本洋”银币,因本洋背面图案有两条立柱,故俗称“双柱”。至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中国对外贸易日趋繁荣,从外国流入中国的银币种类也日渐增多,除双柱外,还有墨西哥鹰洋、英国站洋、印度坐洋、日本龙洋、印度卢比银币及美国贸易银币等几十种,其中以墨西哥鹰洋流入中国的数量最多。一直至清末民初中国开始铸造银币,“光绪元宝”、“袁大头”等中国传统老银币才逐步取代了外国商贸银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