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一件幸福的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一件幸福的事范文1
生活是平淡的,但是我们要用一颗细腻的心从平凡中感知点滴的幸福。有一件微不足道却让我想起就会觉得很幸福的事情,让我跟你们分享吧!
中秋的时候,爸爸坐飞机从上海回来陪我们一起过节。白天的时候,爸爸妈妈带我们去市里玩耍。去哪玩呢?当然是去游乐园,坐了海盗船,玩了刺激的过山车,体验了极速的激流勇进后我们的肚子都饿了,爸爸就问:“丫头,想吃什么呀!”因为一早看新闻,知道美食节空降安庆,地点在汇丰广场,所以我们就直奔美食而去。
汇丰广场十分的热闹,大家都在各种美食的面前辗转。我们随着人群开始在各种美食面前流连,有水滴蛋糕,有植物冰淇淋,有印度飞饼,还有铁板鱿鱼......这些美食都散发着诱人的香味。还等什么,赶紧吃啊。当我们吃完东西后马不停蹄的开始逛商场。我和弟弟一起想买衣服,爸妈要去二楼做脚底按摩,所以并分两路。爸爸从皮夹里掏出两百块钱给我,说:“就两百啊,花完就没有了。”拿着两百元的大钞,我和弟弟兴冲冲的开始逛。可是我们两个都太小了,没有爸妈的陪伴怯生生的,老板看见我们是孩子也懒得搭理我们。实在是没意思,所以我和弟弟又转头去找爸妈。
爸爸看我和弟弟回来问:“怎么啦?钱不够啊,再给点。”说着从钱夹里又拿出200递过来,我连忙摆手,说:“不要,我们不逛了,就在这陪你们。”爸爸听了之后点点头继续闭着眼睛坐着。我看着爸爸,一阵感动。爸爸对我太好了,不是因为他给钱给我,而是他的爱。他工作很忙却为了陪我们过节抽时间从上海回来,很累却坚持陪我们玩耍,我和弟弟逛商场他给我们自己选择的权利。一种幸福之感油然而出。
人世间的幸福都是在平凡的事情中自己体会到的,我们要有一颗细腻温润的心。
一件幸福的事范文2
在我的身边,发生过很多事情,但是其中有一件事情,让我觉得十分的幸福。
记得有一次,老师在课堂上把我们考试的语文试卷发了下来,我看着自己卷面上那不理想的分数,心里十分的难受。在下午放学回家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考得太差了,不想回家,于是就在回家的路上一直磨蹭。
等我回家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在路上的那些恐慌真的是多虑了。爸爸妈妈一看我回来了,赶紧给我热饭,妈妈还很快的接过来我手中的书包,我很小声的说:“妈妈,这次考试我没有考好。”妈妈听了以后,笑着说:“没关系,以后努力,照样能考出好成绩。”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的包袱终于放下来了。
我觉得家真的是幸福的港湾,在这里我能感受到很多的温暖。
一件幸福的事范文3
哈特先生说你在学习上非常认真,学习态度十分积极,由此,你的理解力和领悟力也大大增强了。如果你能够将这一点坚持下去的话,往后的学习就会变得更加轻松愉快了。在我看来,你越努力,学习的乐趣也越会不断地增加。
在你学习时,希望别忘了我一再对你强调的那一点,那就是,当你在做事的时候,集中精神是最重要的。除了正在做的这件事之外,别的什么事情都不要想。不只是学习时需要如此,游戏的时候也是一样,我希望你游戏的时候能够和学习时一样认真。相反,如果你在这两种场合都不能认真地集中注意力,那么你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将会毫无进展,也无法从中获得丝毫的满足感。
一个人如果无法将所要关注的对象集中于心上,或者无法将不必集中的对象驱逐于脑外,这样的人不论做任何事都将一无所获,甚至连游戏时也无法尽兴地去玩。
我希望你先想象一下,在晚会或餐宴上,有没有人会在脑海里还在想逻辑问题?如果真有这样的人,他尽管和大家在一起,但也无法享受其中的乐趣,而且在众目睽睽之下,他的这种举止将会让人感到非常不合群,因而不受他人欢迎。同理,如果一个人在书房里研究某一个问题时,脑海中却一直浮现着摇滚音乐,这样的人一定也无法成为优秀的学问家。
虽然说我一再强调一次只能做一件事,但是一天里如果有充裕的时间,还是可以做好几件事情的。可是,如果你把两件事情放在同时去做的话,即使用一年的时间,你也不会取得令人称道的成绩。
已故的法律顾问德威特先生,我们的国事是由他一手包办的。他除了能够将这些事情掌握自如以外,夜晚的集会也每场必到,一个白天如此忙碌且公务缠身的人仍能有充裕的时间和大家一起吃饭。有时候,他手中虽然工作繁杂,但是晚上仍然安排出闲暇时间去参加娱乐节目,到底他是怎么运用自己的时间的呢?德威特先生说:“其实这并不是什么特别困难的事情,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今日事今日毕,仅此而已。”
德威特先生确实能够一次集中精神在同一件事情上,使自己不被其他事情所干扰,我认为这就是他比别人突出的地方。或许有了这项能力,就可以证明他是一位天才了吧!反过来说,一个凡事静不下心来、做事情匆匆忙忙的人,他一定也会一无所获的。
另外,一个每天叹息自己“我今天只做了这一点点事情”的人,也不会取得什么大的突破。
有很多人忙碌了一整天,到了临睡前回想起来,却一件事情也没有完成。这样的人即使读书读了两三个小时,所看到的也只是文字表面而已,所以事后回想起来,刚才到底念了哪些东西,却一点儿也想不起来,就更别提内容了。和别人在一起交谈时也一样,有的人有时会显露出自己丝毫没有积极参与的欲望。如果他不能仔细观察谈话的对象,当然也无法把握谈话的内容,这样的人在这种场合也当然会觉得自己和当时的场面毫无关系,甚至觉得很无聊。
这样的人即使到剧场里看戏,他也不注意看重要的剧情,只会注意身旁一同前往的人,或者只注视灯光、照明的问题。我希望这样的情形不会发生在你身上。当你在和别人相处时,也应像你在读书时一样,一定要集中精神。读书时将记忆力全部集中在所要阅读的内容里,让思想奔驰在书本的内容中。与人相处时,将注意力倾注在所见所闻里,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常听有人说:“虽然眼前发生了某一件事情,或者有人在同我说话,我却似乎没有看见,也没有听见,脑子里不知怎么搞的总是在想着别的事情……”如果轮到你也出现了这种患得患失的感觉,我建议你要严厉地责问自己:为什么要想着别的事情呢?这一件事情又是怎么窜到脑子里来的呢?真的有必要现在进到脑子里来吗?经过这番询问,结果你会发现,此时你实际上并没有想着“别的事情”,只是脑子里一片空白而已。
也许有好心人此时会建议说,既然已无法将注意力集中于工作上了,倒不如将工作停下来,去好好娱乐一下。事实上,这样的人不仅不能将精神集中在工作上,也无法集中在游戏上。他们即便停下了手中的工作,也无法定下心来好好地玩儿,因为这样的人就是喜好颠三倒四,患得患失。
一件幸福的事范文4
幸福教育工作包含甚广,新的一年,笔者仅从构建幸福教师的角度,对学校管理者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认可。教育工作平凡而琐碎,多数教师在岗位上课、批作业、管理学生,年复一年,普普通通。不仅有的教师逐渐产生职业倦怠,学校领导也对这一流程司空见惯,久之视若无睹,甚至埋怨为何教师本人不能做出工作亮色。如同教师批改学生试卷只关注错题一般,引起领导注意的是教师工作中的疏漏和失误,是班级成绩的下降,班级纪律的松弛,班级卫生的死角等。如此一来,领导和教师之间关系紧张,教师亦难以激发工作热情,陷入“痛苦教师”的泥沼。正确的做法是,校领导要及时肯定教师普普通通的教育教学工作,要转换管理视角,由过多关注教师的“非”向教师的“是”倾斜,只要认真备好一节课、上完一节课、改完一次作业、教育了一个学生,工作就是满分。要多去发现,及时肯定,并让老师察觉到你的发现和关注,启发自我意识,从一点一滴的工作扎实做起。这是从横向层面而言。从纵向来讲,教师管理能力有差异,教学质量有高低,校领导不应只青睐于“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教研活动、课题开展乃至学校事务决策都只重视“优秀”教师,听取他们的意见,如此,非“优秀”教师几成透明,极易造成自我忽略,导致事事不参与、时时没意见,何谈“幸福教师”?如同激活教育末端一样,学校也要激活教师末端,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积极创建平台,从教学、管理、教研、科研等各个方面耐心帮助他们成长和进步,使他们感觉到学校的重视,形成集体归属感,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认可的核心是尊重,尊重教师的工作,尊重教师的差异。
二是引АL傅叫腋H撇还金钱和物质,很多教师的“痛苦”在于无权无钱,工资低,事务重,责任大,缺乏社会地位。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仅凭一个学校是无法扭转和解决的。但是并非只有金钱才能催生“幸福”,学校可从四个方面加以引导:一是从思想观念上引导。通过举办讲座、开座谈会、看幸福教育视频等方式,学镇西、魏书生等名家的幸福教育观、幸福教育事例,端正教育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朴素的教育工作中发现幸福、感受幸福。二是组织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节假日组织会餐,构建学校的和谐家庭氛围。让老师在业余生活、放松休息、集体团结协作中感受幸福。三是善于发现、及时解决教师的工作生活困难,让教师切实感受到集体温暖。四是通过教育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让教师在学生微小而纯真的举动中感受幸福。
三是创造。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以渔,学校为教师提供的种种幸福只是一个前提和保障,关键还在于通过各种途径激发教师本身对幸福的创造力。一是在教书中创造幸福。在学校规章制度的督促下,教师本身通过加强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等日常工作,逐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在备课中创新一个设计,在工作中解决一个难题,在教学成绩中有一个提高,在教学理念上有一个顿悟,在课堂比赛中获一个成功等等,无不散发着幸福的火花,逐步形成在勤奋努力中创造幸福的习惯。二是在育人中创造幸福。学生的命运掌握在教师的手中,改变一个学生命运的同时往往改变着一个家庭的命运,无论学习成绩优劣,学生都承载着家长的期望。教师通过自己日趋成熟的教学艺术,转化一个个学习或习惯差的后进生,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养成正确的学习、行为习惯,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为以后的人生奠定基础,不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吗?三是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工作中同事之间接触最为频繁,倘若矛盾重重,相逢横眉冷对,有何幸福可言?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至为重要,同事有喜及时相贺,有难及时相帮,发现工作失误及时提醒,工作信息及时共享,帮忙而不拆台,做到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关系亲密团结,自然生活在和谐的暖意之中。四是在集体荣誉中创造幸福。学校面临的评估检查、活动竞赛以及办校声誉都要普通教师来完成、来维护,教师通过扎实的日常工作为学校综合成绩打好了基础,或因个人的工作亮点为学校带来荣誉,在奉献的同时,本身也是一种能力的展示,一种对自我价值的证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第五层次即自我实现的需要,在称职工作中感受到快乐,在为集体争取荣誉中创造幸福。
(作者单位:山东莘县董杜庄镇西吴家小学)
一件幸福的事范文5
进入广州水荫路某个院子七拐八拐之后,终于找到这座城市唯一的小剧场。报纸虽以“《地铁一号线》登陆广州,德中同行奏响爱情篇章”大肆渲染,但广州这座城市似乎已被戏剧遗忘。
然而演出的热络气氛还是证明了广州并不乏戏剧观众。据该剧导演王佳纳女士介绍,有些观众一连来看三场。作为“德中同行”系列活动重头戏,《地铁一号线》比德国摇滚乐、未来城市论坛等更能打动中国人。当然这主要源于主创者的本地化努力。
中国人为什么现在不爱看戏了?
适逢电影《梅兰芳》热映。相比彼时戏园的热闹,今天的中国人反而不太去戏院了。《地铁一号线》导演王佳纳的解释是当今中国社会很浮躁,人们都静不下心来去好好欣赏戏剧。编剧李健鸣则认为观看是需要培养的。中国以前的戏剧表演很丰富,只是被断了根。王佳纳说,其实广东农村请剧团演戏相当普遍,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对文化生活就会有需求。
可是从大面上看,戏剧仍属于衰落艺术品种。如果区分快艺术与慢艺术,那么影视、流行乐是快艺术,戏剧属于慢艺术。当下一切遵从麦当劳快餐法则:标准化、大批量、高效率,再加一条瞬间满足。影视这种快艺术最有市场。至于戏剧嘛,那是少数艺术贵族的雅好罢了。
《地铁一号线》的改编力争做到尽可能的本地化、大众化。这部成功的德国音乐剧,至今为止被翻译成为27国文字,在多个国家成功上演,并被改编为电影。但原封不动照搬,与中国观众尚有距离。
剧中的地名完全将观众带入中国场景,采用了诸如锣鼓巷、筷子巷等中式称法,也用了十三巷、上下九等广州元素,而女主角要找的电子城淀海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关村。至于地铁里人手一份小报则干脆是《南方都市报》。剧中发生的炒股、房地产、包二奶、民工进城,则完全是中国故事了。德国原版剧情只是提供了主线,而围绕这条线集结的小故事和元素则十足是中国味的。
王佳纳介绍,中国最早接受的是苏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戏剧思想,强调体验和投入。而布莱希特则强调间离效果,让人在看戏的时候理智地思考问题。剧中于是出现间歇性静止并穿插旁白,或两种场景同台交错的情景,观众曾在《暗恋・桃花源》中领教过这种奇妙效果。此外,在表演上广州版《地铁一号线》还借鉴了中国传统戏曲的一些东西,比如抽象的表演手法。
编导们理论多多,但他们潜意识中还是想找到时代的命脉,扎中观众的麻筋。这样才产生共鸣。这个剧有两个主题,一个是草根进城后的各种遭遇,为此王佳纳专门请来小保姆、民工观戏,“好看!好玩!王阿姨怎么搞出这么棒的东西呢?”这是他们的第一反应。草根们的一个“好”字是对剧组主创者的最高夸奖,虽然他们多数无缘观赏。另一个主题是如何快乐,通常,不只是二十年前的德国或当今中国,乡下人均比都市人更快乐。该剧借一位乡下妹的经历阐释,幸福其实可以是一件简单的事。你只需放下思想包袱、摘下冰冷面具。
是啊,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现在有2600万抑郁症患者,4700万农村怨妇(男人进城了),1亿失落股民(深套中),拿什么来安慰他们呢?《地铁一号线》来得正当时。这或许是该剧编导潜意识中的一个愿望吧。
今天的中国与二十多年前的德国很像
故事被改编后是这样的:一位天真的乡村妹,在一次音乐会上认识并爱上了一位来自大城市的摇滚 乐手。为了寻找心中的白马王子,她孤身来到城里。姑娘乘坐地铁,穿行在偌大的城市地底,遇见了流浪汉、混混、吸毒者、大款、炒股者、啃老族……当然还有善良的人。她犹如催化剂,激活了各种因果联系、各种反应和行为,并由此经历和认识了这座城市的不同形态。她失望地发现,那位心上人远非想象中完美,他已被地产富婆包养。但最终结局还是皆大欢喜:姑娘找到了属于她的幸福。
广州版《地铁一号线》表现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大城市和小地方生活方式的强烈对比秉承了原剧宗旨,即用草根的善良作镜,映照大都市人的虚伪、冷漠与不幸。
观众隐约会联想到京沪穗这样的城市。恨这样的城市的人越来越多,每天来这样的城市的人也越来越多。这种既爱又恨的大都市情结构成了编导们的切入点。导演王佳纳概括说,“二十年前的德国有点像今天的中国。”编剧尽可能用七个场次叙说中国故事。
乡下妹是一面镜子,照见城市所谓的酷,其实是某种毒药,也是某种软弱。剧中一个场景是扮酷的城里人穿梭不停,对问路的乡下妹或者不理,或者嗤之以鼻。对她感兴趣的人是那些打她主意的骗子和混混。无论是青少年的逃学族,年轻一代的啃老族,还是都市病的恐慌者,看似风光其实很是虚弱。
地下铁是影视剧热衷的场景,这个小社会最能反映时代风貌。在广州版的《地铁一号线》中,加入了吸毒者和同性恋,加入了大款包二奶、富婆包靓仔等内容。它借富婆之口告诫外来者:“15年前,我就是你这副样子。”城市给了她一切,房地产、男人和一颗伤透的心。有人在地铁里高喊:“股票跌了,基金跌了,金融危机了,这要出人命的啊!”在这个风险世界,仿佛只有躲进下水道才最安全。这不只是那位疯子的想法,我们多多少少都有这类倾向。
当然,剧情最终来了个大团圆的结局。否则无法令时代焦虑的人们释怀。“活着真美好,顺其自然吧。”这是那位老者也是编剧的道白,算是某种布道吧。
一件幸福的事范文6
>> 动画形象的符号生产与意义 解构与建构:“杜甫很忙”的符号学解读 电影动漫形象的符号解读 浅析动画形象的符号意义 城市形象建构中的符号选择 文化增殖与符号消费:保健品送礼广告的意义建构及其效果研究 哪吒神形象的文化符号学解读 电视剧文本符号建构的超现实神话 挪用与戏仿:对歌曲《南泥湾》意义流变的符号学解读 新疆昌吉地区回族舞蹈的“动态”形象与文化解读 影像文本的符号化及其意义建构 价值视域下的电视传播符号解读 动画形象的符号生产与传播 校徽构图意义的系统功能符号学解读 大学生国家形象观教育的建构与意义分析 解读大众媒介建构的“女研究生”形象 《爸爸爸》中丙崽与刑天的形象意义解读 影像符号意义的生成与转换 论壮族形象的历史建构及其意义 论壮族形象的历史建构及其启示意义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电视符号的意义解读与新疆形象建构 电视符号的意义解读与新疆形象建构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周丽")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影像时代是一个由符号建构的超真实社会,一个地区的形象既取决于形象的本原,更取决于建构的影像如何。而形象塑造的本质是信息传播,基本特征是符号化。通过对电视符号的意义解读,可以来考察新疆形象的建构。电视符号有外延和内涵两个层次,外延表现的是实体形象,而内涵意义则是通过隐喻和转喻方式完成的。同时电视符号的横组合和纵聚合两种不同的组合方式,也形成了对形象建构的不同方式。 关键词:符号;解读;形象;建构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12-0012-02
一、引 言
现代社会是一个形象主宰话语的时代,也是一个影像霸权时代,其基本特征就是符号化。后现论家鲍德里拉认为,后现代社会是一个“类像时代”,是一个由模型、符码和控制论支配的信息与符号时代[1]。类像时代的特点就是由符号构造的真实比实际存在的真实还要“真实”。在大众传播时代,类像真实主要是借助于大众媒体来建构的,而大众媒体是借用符号系统传播信息。可以说,形象塑造的本质是信息传播,形象是信息传播的结果,新疆形象是新疆对外信息传播的结果。
信息传播渠道包括大众传播、文艺传播、政府传播和教育渠道传播,其中大众传播是信息的载体和传播的主要渠道,因此,形象的建构和大众传媒有着密切的联系。新疆电视台作为新疆的主流媒体,是新疆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也是新疆形象建构的主要媒介。
二、电视符号的意义与形象建构
客观世界反映到人的主体意识,需要一个桥梁,这个桥梁就是构成意义世界的符号系统。客观对象经由符号进入主体意识,这三者构成意义世界。其中符号系统有自己独立的规范和模式。
主观意识是对客观对象的映射,在形成意识过程中伴随着符号操作,获得的意识被符号化,通过符号化的文本或符号的表达,形成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解释。
这样,客观世界转化为符号构成的文本,同时具有被解释的可能。
客观对象是符号的指称意义,意识指符号的含义。在统一的意义世界中,意识、符号、对象是同构的、同一的。意识和对象的中介是符号。所以,理解了符号就是掌握了意义,就是找到了打开意义世界的钥匙。“人类传播的本质就在于创造并运用符号表达意义。[2]”
电视符号系统有外延和内涵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指外延,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第二层次是指内涵,第一层次的能指和所指结合形成新的能指,由此推出新的所指,这就是符号的内涵意义,即构成了电视符号的联想意义。第一层次的外延转化为第二层次的内涵是通过隐喻和转喻的方式来完成的。
电视呈现的图像符号的外延是指它所代表的实体进行的再现,是符号意义的第一层次;比如电视镜头中的乌鲁木齐的大巴扎,代表的就是实体的具有少数民族风情的建筑。
符号意义的第二层次是指内涵意义,代表的是符号的附加含义,具有文化属性。这种附加含义是通过隐喻和转喻方式实现的,其中隐喻主要体现在外延的意义方面,转喻代表的是一种实体到表象的移位作用,比如大巴扎以转喻的形式代表的是整个乌鲁木齐,乃至代表新疆。
又比如在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召开时,新疆电视台专门对博览馆周围的道路做了报道。在画面中,原来普通的大道“河南东路”,现在随处可见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亮化景观,一支支蓝色的火树银花,垂挂在大树上光彩夺目;一幅幅精致的卡通亮化景观,这些景观隐喻着仿佛是对过往行人的亲切问候,又以转喻的形式表明新疆人民已经准备好了迎接参加“中国―亚欧博览会”的客人,所有乌鲁木齐人都在为举办一届安全、成功、精彩、难忘的盛会而共同努力。
而在“中国―亚欧博览会”会议召开期间,都会报道以“靓丽工程”为主题的“新疆女性靓丽工程展馆”。在新闻中,展示了充满异域风情的新疆特色服装、饰品、刺绣、化妆品,以及在现场的新疆少数民族妇女为中外客商讲解展品或现场展示刺绣表演等画面。这种“再现”的内涵意义却是透过新疆少数民族妇女的风采转喻新疆各少数民族女性的生存状况,隐喻新疆少数民族的形象,在乌鲁木齐“7・5事件”之后,这是重塑新疆少数民族形象的最佳画面。即使是1分多钟的消息,也能通过图像符号传递多种意义,这就是意义的隐喻与转喻的效果。
三、不同电视形态的符号解读与形象建构
电视符号的意义是由符号之间的关系建构的,符号关系有横组合和纵聚合两种形式。
符号横组合是指词语的组合方式,几个词语以并列方式体现了组合过程的邻近性,这种组合方式以符号表现的具体实在的主体与相邻的词语之间能够产生相近或者连续的联想,因此就形成了转喻。
符号的纵聚合词语的组合方式在于通过或选择或联想的词语组合过程,表现出一种相似性,因而纵聚合的方式是隐喻。“隐喻是以人们在实实在在的主体和它的比喻式的代用词之间提出的相似性或类比为基础的。[3]”
在不同的电视节目形态中,隐喻与转喻所处的地位有所不同,符号意义的传递也不同。电视新闻节目的词语组合方式主要是横组合,以转喻方式进行;大多数的电视艺术类节目的符号组合以联想的方式进行,因此以隐喻方式为主。
(一)电视新闻节目的转喻方式与形象建构
电视新闻以纪实为主,以传递信息为基本功能,是对现实的“再现”。再现艺术是在时间上展开的叙述,是词语的横组合方式,通过对事实的报道,以典型化来转喻因此而产生的内涵意义。
新闻报道不可能对所有发生的事件做纪录,也不可能进行面面俱到的报道。电视新闻以新闻价值点的发现和突破,以典型人物和事件,通过情节与细节的展示,揭示整个新闻事件或人物的本质。因此,这些被报道的事件或人物就成为这一类事实的代表,即我们日常所说的具有“典型性”,这属于以部分代表整体的转喻模式,即典型性符号这个“点”与新闻事件或人物“面”之间的转喻关系。这种典型性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指某种普遍性的突出体现,它以独特的个性转喻着事件或人物的本质。
比如,新疆电视台的《百姓故事》,在选材上以普通老百姓为主,以纪实手法,通过展示一般人的生存空间和人物命运,来转喻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和发展轨迹。如果说《东方时空》中的百姓故事是“为中国留下一部由小人物写成的历史”。那么《百姓故事》就是以发生在“新疆百姓”身上的“故事”,来表现这个时期新疆百姓的一个群体的形象,就是通过新疆的一系列任务,塑造了新疆人民豪放、坚强、向上的形象。
(二)电视艺术类节目的隐喻方式
以审美和艺术性表现为特色的节目属于表现艺术,表现艺术通过意象的相似引起情绪联想,属于纵聚合关系;又通过意境的象征产生内涵意义,因而又属于隐喻陈述[4]。
以纪录片《维吾尔木卡姆》为例:沙漠中孤独行走的维吾尔老人,在夕阳下金色的胡杨林前舞蹈的维吾尔青年,篝火前闪动的舞蹈者,馕、烤肉、抓饭等镜头组合的闪动,深蓝的天空,木卡姆音乐时而高亢、时而低吟的带有原始意蕴的声音至始相随。在那个传唱“维吾尔木卡姆”音乐的民间艺人的孙子的割礼场景中,看着在院子里跳着木卡姆的人群,你以为这是一场盛宴,画面突然淡出,出现了一个剥鸡蛋的镜头,在你错愕间,忐忑不安的小男孩卡地力江恐惧地看着割礼的刀具,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被子被掀起,卡地力江刚发出痛苦的声音,那个剥好的鸡蛋一下塞在了他的嘴里,痛苦的余音在音乐声中飘远……欢舞的画面与卡地力江含着鸡蛋、皱着眉头的画面交映……
在沙漠和绿洲之间,在一座废弃城市的废墟前,传唱“维吾尔木卡姆”音乐的民间艺人寂寞于天地间,缓慢前行;突然,艺人的身影消失了,徒留残垣断壁……艺人又出现在绿荫掩映的大道上,木卡姆音乐一直在耳旁回荡。就是这样的符号组合,贯穿起历史和现实。艺人像是一个穿梭于时空中的“精灵”,成为一个既遥远又真实存在的“木卡姆”的化身。
片中自始至终贯穿着“维吾尔木卡姆”的音乐舞蹈场面,那些来自民间的木卡姆艺人或者农民,以最原始的质朴,在民居院落、田间地头、胡杨林深处舞蹈,这些画面隐喻了维吾尔族人的精神所在:
舞蹈是维吾尔人的生活形态,对维吾尔族人来说,“哭也是歌,笑也是歌,生也是歌,死也是歌。”这就是维吾尔人用音乐舞蹈承载的民族精神,这就是维吾尔族的形象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