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内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赠内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赠内人范文1

2006年是股改年,2007年是并购年。这已成为市场的共识。

显然,并购重组是好事,它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做大做强资本市场,在全流通条件下尤其如此。但是,并购活动中内部人操纵的迹象却有愈演愈烈之势。

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定向增发。

定向增发也称私募,是并购重组的重要方式。日前,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专门谈到,定向增发正在成为推动资本市场结构性调整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认购资产方式的推出(即整体上市――笔者),是资本市场发生转折性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定向增发,可以实现整体上市,引入战略投资者,挽救财务危机公司,增强控股权等目的。这话当然不错,但是,通过分析相关价格数据,我们却被告知,大股东及那些有资格参与私募的战略投资者,正凌驾于普通投资人之上,堂而皇之地成为并购重组活动的最大受益者。

即以今年为例,迄今沪深股市先后有22家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共发行股份23.35亿股,募资(包括收购实物资产)190亿元,平均增发价为8.14元。但是,其公告增发完成上一日的股价平均达13.62元,即增发完成之日,参与者平均获利已高达67.32%。而从今年元月1日的2715点,就算到最高点2月27日3050点,涨幅也不过12.34%。普通股民和那些有资格参与私募的“特权阶层”的收益差距何其大也!例如,3月12日公告完成增发的建投能源,增发价3.76元,公告上一日股价为8.13元,市价比增发价高出116.22%;1月17日公告增发的广电网络,增发价12.98元,上日股价24.77元,市价高出增发价90.83%;1月27日公告增发的中铁二局,增发价5.05元,上日股价9.57元,市价高出增发价89.5%;3月2日公告增发的云南铜业,增发价9.50元,上日股价17.42元,市价高出增发价83.37%;等等。

分析这22家定向增发公司,还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即大股东或内部人参与增发的比例较高者,获利往往也越高。如获利率(116.22%)最高的建投能源,其增发的6亿股新股,大股东河北建设投资公司和二股东华能电力分别认购3.3亿股和1.67亿股,合计4.97亿股,占增发股份的82.8%。增发刚刚结束,这两家财团账面盈利便分别高达14亿多元和7亿多元。增发获利89%的中铁二局,大股东认购35%;增发获利83%的云南铜业,大股东以资产认购54%;增发获利80%的山西三维,山西当地一家煤炭运输公司认购35%,而按规定,其所持股份一年后即可上市流通。相反,大股东和内部人基本不参与,增发股份仅仅由数家机构认购者,获利率也较低。如增发3800万股的六国化工,由7家机构认购,到增发公告日获利为32%;由10家机构参与增发的山东药玻,获利率也才44%,低于平均获利水平。

赠内人范文2

【关键词】 Fas;Fas配体;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肿瘤

Fas/FasL系统的生理功能在于通过对细胞凋亡的调节,限制某些细胞群落的过分膨胀或过分萎缩,参与正常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动态平衡的维持,在临床多种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2]. 近年的研究发现,在多种肿瘤细胞出现Fas表达下调和 FasL表达上调的现象, 直接参与或间接促进了肿瘤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监视,从而有利于肿瘤细胞的进展和转移[3]. 但有关Fas/FasL系统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癌发生中的作用少见报道. 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Fas/FasL系统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旨在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蛋白及基因表达的意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选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妇产科200201/200304手术切除子宫标本83例. 分为子宫内膜腺癌组18例,年龄(44.2±7.8)岁;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40例,年龄(44.5±8.2)岁;以正常子宫内膜25例作为对照组,年龄(45.5±7.6)岁. 子宫内膜腺癌采用国际妇产科联盟(IFGO)的三级分类法分为I级7例,II级5例,III级6例. 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按1985年国际妇科病理协会提出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根据腺体增殖程度及腺上皮有无非典型性(atypical,ATP)分为四类:单纯性增殖不伴ATP 11例,单纯性增殖伴有ATP 12例,复杂性增殖不伴ATP 9例,复杂性增殖伴有ATP 8例.

Fas和FasL多克隆抗体(兔抗人)及通用型超敏SP kit(福州迈新试剂公司);FasL原位杂交试剂盒(武汉博士德试剂公司);地高辛标记的FasL mRNA多相寡核苷酸探针序列为:① 5′CCCAG ATCTA CTGGG TGGAC AGCAG TGCCA3′,② 5′TATTC CAAAG TATAC TTCCG GGGTC AATCT3′,③ 5′CTCTC TGGTC AATTT TGAGG AATCT CAGAC3′,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成.

1.2方法

1.2.1免疫组化SP法测定

Fas和FasL蛋白的表达水平标本经40 g/L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切片厚4 μm,抗原经微波热修复,Fas及FasL一抗的工作浓度均为1∶100,DAB显色. 操作方法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2.2原位杂交法测定

FasL mRNA石蜡切片常规脱蜡至水,30 mL/L H2O2室温处理10 min,DEPC水洗2×5 min,用胃蛋白酶37℃消化30 min,0.5 mol/L PBS洗3×5 min,进行40℃预杂交3 h,用滤纸吸去预杂交液,加入FasL mRNA探针的原位杂交液杂交过夜. 以链霉素过氧化物酶(SABC)免疫组化法染色,DAB显色. 操作方法参照说明书进行.

1.2.3对照设计

免疫组化分别用已知Fas和FasL均阳性的乳腺癌组织切片作为阳性对照,用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 原位杂交用杂交试剂盒内配置的阳性切片作为阳性对照,杂交过程中加不含标记探针的原位杂交液作为阴性对照.

1.2.4结果判定

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染色,以黄色和棕黄色为阳性信号. 根据染色强度和显色细胞比例的综合评分,将染色结果分为“-,+, , ”四级: ① 按内膜组织中显色有无及深浅评分:无显色为0分,浅黄色或黄色为1分,棕黄色为2分,棕褐色为3分. ② 按内膜组织的显色比例评分:<5%为0分,5%~25%为1分,25%~50%为2分,>50%为3分. 每例标本的积分为(①+②)/2,按积分高低分为:0分为阴性(-),0.5~1分为弱阳性(+),1.5~2分为阳性(),2.5~3分为强阳性().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FasL,Fas及FasLmRNA表达的强弱程度用KruskalWallis检验,组间多重比较采用Nemenyi检验.

2结果

2.1FasL/Fas蛋白的表达三组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asL蛋白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与子宫内膜腺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和94%,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FasL基因的表达FasLmRNA的表达

强度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与子宫内膜癌组亦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FasL mRNA在各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略)

3讨论

Fas及FasL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生理性表达,有利于维持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平衡[2]. Fas的表达随月经周期波动,在增生期无表达或弱表达,而在分泌期则逐渐增强;FasL在整个月经周期中呈阴性表达或弱表达,且不随月经周期波动[3].

二者主要定位于功能层腺上皮细胞的胞质中. 在月经周期中激素水平不断变化的情况下,Fas/FasL系统在调节正常内膜组织的增殖平衡与结构再建中起重要作用[4-5]. 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子宫内膜腺癌Fas表达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腺癌FasL蛋白及基因的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FasL蛋白及基因的表达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中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 (P0.05). 这与国外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5].

Fas抗原属于神经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的成员之一[6]. FasL是Fas抗原的配体,属于TNF家族,两者结合可导致细胞调亡[7]. Fas/FasL系统参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形成[8]. 正常功能时,Fas通过诱导凋亡而作为肿瘤抑制因子,Fas信号失活导致细胞凋亡失败、不正常细胞生存、肿瘤形成.

赵向阳等[9]的研究发现,Fas在癌变组织中表达的下调,细胞凋亡减少,而FasL则与Fas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呈现相反趋势,表达强度呈增强趋势,这种Fas/FasL的不协调表达可能也是造成胃癌细胞凋亡减弱的原因之一. 我们研究表明子宫内膜癌Fas表达降低,导致Fas介导的细胞凋亡相对减少,细胞增殖相对增加. 这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之一.

综上,子宫内膜癌FasL表达增高和Fas的低表达,可导致细胞对局部免疫细胞产生抑制,对周围正常组织的侵袭,使子宫内膜癌得以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1]BohanaKashtan O, Civin Cl. Fas ligand as a tool for immunosuppression and generation of immune tolerance[J]. Stem Cells, 2004, 22 ( 6): 908-924.

[2]李海民,窦科峰,帝振宇,等. 肝内嵌合Sertoli细胞对肝组织中Fas/FasL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24(12):1091-1093.

[3]王滨,郑维国,辛晓燕,等. Fas/FasL系统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与意义[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34:490-492.

[4]Wang S, Pudney J, Song J, et al.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evolution of progestin resistance in human endometrial hyperplasiaprecursor of endometrial cancer[J]. Gynecol Oncol,2003,88(2):108-117.

[5]Taylor DD, Lyons KS, GercelTaylor C, et al. Shed membrane fragmentassociated markers for endometrial and ovarian cancers[J]. Gynecol Oncol, 2002,84(3):443-448.

[6]桑威. Fas/FasL系统参与的几种生物学效应[J]. 国际免疫学杂志,2006,11(9):389-392.

[7]Iwase M, Kondo G, Watanabe H, et al. Regulation of fasmediated apoptosis in neutrophils after surgery induced acute inflammation[J]. J Surg Res, 2006,134(1):114-123.

赠内人范文3

【摘要】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6.67~66.67μmol/ L的姜黄素分别处理HEC1B 48h后,采用MTT法检测姜黄素对HEC1B的增殖程度的影响;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时相分析;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核形态的变化。结果: ①MTT法显示培养48h后,姜黄素组的吸光度值A490nm低于对照组(P

【关键词】 姜黄素; HEC1B; 增值 ; 细胞周期; 凋亡

姜黄(curcuma)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广泛用于食品上色和调味。姜黄素(curcumin)是从姜黄中提取的酚性色素,是姜黄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凝、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肿瘤等作用,尤其作为一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抗癌药物,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研究的热点[1]。本实验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来探讨姜黄素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的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细胞株 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1B)由北京细胞中心提供。

1.1.2 药物及试剂 MEM培养液,1:250胰蛋白酶,Hoechst 33258染色剂,姜黄素C1386 (美国sigma公司);标准胎牛血清(standard FBS,天津灏洋生物制品科技责任有限公司,批号20071230);Annexin VFITC 试剂盒(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细胞增殖的测定(MTT法) 取对数期生长的HEC1B,胰酶消化制成密度为5×106/ L的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板,每孔200μl。24h后细胞完全贴壁展开,更换培养液,分别设对照孔(不加姜黄素而加等量的培养液)、空白对照孔(不加细胞,其他条件与前相同)和不同浓度(6.67,16.67,33.33,66.67μmol/ L)姜黄素组,每组设12个复孔。将培养板移入CO2孵箱中,培养44h后,每孔加入5g/L MTT溶液10μl,37℃避光孵育4h,终止培养。吸去孔内培养液,每孔加入100μlDMSO溶解振荡15min,待结晶物充分溶解后(溶解呈蓝紫色),酶标仪检测各孔吸光值(A490nm)。癌细胞生长抑制率=(1-实验组A值/对照组A值)。

1.2.2 细胞周期检测 取对数期生长的HEC1B,胰酶消化制成密度为5×106 /L的细胞悬液,接种于15个培养瓶内,每瓶4mL,37℃ 培养箱中培养24h,细胞完全展开贴壁。此时换液,分别设对照组和不同浓度的(6.67,16.67,33.33,66.67μmol/ L)姜黄素组,每组3个样本。继续培养48h,终止培养。4℃预冷的PBS冲洗2次,用2.5g/l胰蛋白酶消化成悬液,离心8min,去上清,分别收集于15个EP管,每个EP管加碘化丙啶(PI)1mL,避光孵育15min,用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细胞周期时相。

1.2.3 荧光染色凋亡细胞核形态观察 取对数期生长的HEC1B,胰酶消化制成密度为5×106/ L的细胞悬液,接种于24孔培养板,每孔1.5ml。24h后细胞完全贴壁展开,更换培养液,分别设对照孔和不同浓度的(6.67,16.67,33.33,66.67μmol/ L)姜黄素组,每组4个复孔。继续培养48h,终止培养。移去培养基,用冷的PBS洗3次,4%的多聚甲醛固定30min,弃固定液,PBS冲洗3次,加5mg/L Hoechst33258闭光染色15min,弃掉,PBS冲洗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形态,以核碎裂、核固缩、染色体断裂、凋亡小体形成和荧光强度增强等作为凋亡细胞指征。每张片随机选取4个高倍视野,计算凋亡细胞占每个视野总细胞数的百分比,求出4个视野平均百分比,作为该样本的凋亡百分比,每组取3张盖玻片。

1.2.4 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以( ±s)表示,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

2 结果

2.1 姜黄素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与未加药的对照组相比,给药各组癌细胞的A490nm值明显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2.2 姜黄素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周期时相的影响

与对照组比较,姜黄素作用48h后,子宫内膜癌细胞G0/G1比例降低,G2/M期比例增高。在一定浓度范围内,G2/M期的比例随姜黄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并呈剂量依赖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05),见表2。表2 姜黄素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周期的影响注: * P < 0.05, 与对照组比较. ΔP< 0.05, 与姜黄素Ⅰ, #P< 0.05,与姜黄素Ⅱ 。

2.3 姜黄素对HEC1B细胞凋亡的影响

姜黄素各组作用48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与对照组比较,姜黄素各组细胞出现细胞核固缩、细胞核碎裂、凋亡小体等明显凋亡特征性改变(图1)。凋亡百分比从正常的6.81%±1.79%增加到34.72%±1.88% (P

3 讨论

姜黄素是姜科植物姜黄的主要成分,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尤其是作为一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抗癌药物,具有抗癌谱广、毒副作用小的优点,最近被肿瘤学家们认为是一种潜在的第三代抗肿瘤药[2]。大量体内外研究证实,姜黄素能抑制结肠癌[3]、肝癌[4]等的增殖,显著减少肿瘤细胞的数目,缩小瘤体大小。本实验应用MTT比色法检测姜黄素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抑制率,结果表明,姜黄素可明显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且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姜黄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呈剂量依赖性。MTT试剂可被哺乳动物活细胞线粒体中的脱氢酶还原成蓝色甲瓒颗粒,且甲瓒生成的量与活细胞数量及细胞活化状态成线性关系。因此被广泛用于肿瘤药物的筛选。

细胞增殖是通过细胞周期来实现的。在细胞生长周期中,存在着两个调节细胞周期正常进行的关键点,即G1/S,G2/M期。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G2/M阻滞与细胞凋亡的发生关系密切,G2/M期阻滞可能是DNA修复期使受损的DNA在染色体分离前得到修复[6],修复成功的肿瘤细胞继续进入增殖周期。不能修复者则进入凋亡途径。Weir等[7]用姜黄素来处理对顺伯耐药的人卵巢癌细胞,结果表明,姜黄素可干扰细胞周期进程,诱导人卵巢癌细胞凋亡,并使其阻滞于G2/M期。Holy等[8]报道姜黄素可通过干扰正常的纺锤体的形成是肿瘤细胞不能正常的有死分裂,从而发生G2/M期阻滞。本实验用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细胞周期并分选不同细胞周期时相细胞,用分析软件计算百分比,结果提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姜黄素将HEC1B细胞阻滞于G2/M期,使细胞停止于DNA合成期可分裂末期,且随着姜黄素浓度的增加G2/M期的细胞所占的百分比也随之增加。本实验又应用Hoche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了姜黄素诱导细胞凋亡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姜黄素剂量的增加,凋亡率也随之增加,使细胞向凋亡方向发展。由此推断阻止细胞周期进程可能是姜黄素完成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综上所述,姜黄素能抑制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将细胞阻滞在G2/M期来实现的。与细胞毒类药物相比,姜黄素毒副作用小,有望成为治疗子宫内膜癌的辅药物,促进我国传统抗肿瘤药的开发利用,但姜黄素具体通过何种机制阻滞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以及同目前用于子宫内膜癌常规化疗药物的疗效比较、体内实验是否有着类似的结果、与其它抗肿瘤药物联合应用是否有协同作用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Lin JK, Pan MH, Lin Shiau SY. Recent studies on the biofunctions and biotransformations of curcumin . Biofactors. 2000, 13(1-4): 153~158.

2 Lin JK, Jinshiau SY.Mechanisms of cancer chemoprevention by curcumin.Proc Natl Sci Counc ROC(B), 2001, 25(2):59~66.

3 Johnson JJ, Mukhtar H. Curcumin for chemoprevention of colon cancer. Cancer Lett. 2007, 255(2):170~181.

4 Shi shodi a S, Ami n H. M, Lai R, et al . Activation of NFκB is inhibited by cur cumin and related enones.Biochemical Pharmacology, 2005, 70: 700.

5 Bedi A, Barber JP, Bedi GC, et a1. BCRABLmediated inhibition of apoptosis with delay of G2/M transition after DNA darhage: A mechanism of resistance to multiple anticancer agents. Blood, 1995, 86(3): 1148~1158.

6 Weir NM, Selvendiran K, Kutala VK, et al. Curcumin induces G2/M arrest and apoptosis in cisplatin-resistant human ovarian cancer cells by modulating Akt and p38 MAPK. Cancer Biol Ther. 2007, 6(2):178~184.

赠内人范文4

关键词:二次人口红利 经济增长 动力 内涵 机制

引言

我国现阶段的人口红利实质是依靠资本以及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不断投入而增加的,并且现阶段的“人口红利”只是数量型的发展,而没有变成质量型的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GDP年增长率不断平稳走高,造成这一成效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与人口红利以及改革与制度的红利。这一结果证明,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对于外界的依赖程度比较高,其生态以及环境条件更加脆弱,各种资源更加稀缺,整个国家的创新能力普遍不高,其经济增长的方式不能够一直延续。对于质量型的“人口红利”来说,其本质就是依靠着各种人力资本,并且使其成为经济能够可持续增长的来源,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处于下降的趋势,要想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必须要使“人口红利”转型,将我国的“二次人口红利”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内涵和机制,以使其为我国未来的自主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二次人口红利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

人口红利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与不懈动力,在“二次人口红利”中,我国应该从提高人口数量和转变人口规模两个方面,为经济的快速平稳增长提供源源动力。

(一) 提高人口数量,推动我国经济增长

对于“人口红利”来说,其具有“效率”及“要素”两方面的功能。对于要素这方面来讲,其主要是相关生产要素的投入:大量的适龄劳动人口为经济增长以及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提供了非常充分的要素输入,这就是“人口红利”的实质。当开始的人口红利不断增长并到达其顶端之后,人口红利的影响就将逐步减弱了。并且在开放性条件下,对于其他的有相似人口结构以及资源的国家,人口红利的作用显现并且会一直被放大,会导致一个结果:就是进一步使人口红利下降国的红利更快地衰退。换一个方面来思考,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本存在数量的价值增加和素质提升,存在数量增加以及结构改善等,这往往能够提高人口在推动自主创新、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等方面的效率,从而补充数量型要素投入的影响力及递减性,最终能够为推动相关新兴产业的发展和科技革命,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二)转变人口模式,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当人口的增长到达顶峰时,想要通过人口进一步转变所带来的人力资本质量以及存量的改变,就需要转变人口模式:从数量型人口模式转向多层次的质量型人口模式。这样就能够很好地形成有利于全新发展的人力资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劳动力人口数量的减少所产生的发展方式转型以及经济增长等问题,同时转变质量型的人口模式,能够使得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由资源型经济转型改变为创新型经济,并且能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一些革命性变化起到关键的影响作用,这就是“二次人口红利”的本质。二次人口红利与传统的人口红利不同,传统的人口红利是依赖数量型劳动力供给的经济增长效应,而二次人口红利是在不同质量层次的人力资本条件下,创新效率的提升以及劳动力生产发展,从而带来的相关的自主创新效应以及经济发展效应等。同时,二次人口红利也是我国在社会与经济的转型期间,相关的人口转变进入到了后期阶段的表现,这时就需要相关的制度革新,来挖掘、培养和释放人力资本的存在数量以及增长数量。与此同时,还能够激励与支持各个层次人力资本的相关创新活动以及产业优化发展,最终能够从本质上促进经济的增长。

二次人口红利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内涵

二次人口红利的内涵,就是通过探索传统资源中的隐形人力资源与回流科技人力资源,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

(一)传统资源中的隐性人力资源

二次人口红利将在三个层次中推动我国经济的增长:第一个是企业家层次,一群年轻的群体,主导着经济发展的方向以及速度;第二个是智力国民层次,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发挥自身的潜能,为了国家的经济发展而积极创新,提高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第三个是技工层次,大量的、熟练的技工,为了我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高效的劳动力。

首先是相关的企业家人力资本,这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内涵之一。因为相关的企业家人力资本是具有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人力资本,拥有一个有效的激励制度,能够提高企业家人力资本对国家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在相关的创新活动或是创新经济中,企业家在其中起的作用非常关键,主要表现在对于决策、管理、承担风险和创新的综合能力。但是,对于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估测难度非常大,应将企业家人力资本看作是企业发展甚至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天性表现为对于相关生产以及创新活动中隐性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而知识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家发现创新机遇,以此来挖掘并更大限度地发挥自身及企业之外的资源优势,从而能够更好地管理与组织企业,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样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增长与技术进步。对于国家来讲,改革开放的相关制度与环境,能够为相关的企业家群体形成以及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与条件,从而推动企业和区域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是非职业的发明家及创新者,这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又一内涵。非职业的发明家大多数的社会身份是个体科研者、私营企业家、创新爱好者等,而他们往往具有强烈的创造发明热情,同时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且有勇于尝试、不怕失败的勇气。非职业的发明家以及其相关的发明创新活动与国家的科研计划、重大科研项目不同,前者缺乏非常明确的目的性、时间性,并且缺少政策支持以及相关部门的资金保障。一般情况下,就是通过自主研发完成其发明,同时将其创造转变为成果,但是往往受到资金等现实条件以及环境的制约。我国存在着大量或者是具有创新知识技能的人,他们是“二次人口红利”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兴力量。

最后是农村人力资本的提升,这是经济未来增长的关键因素。对于我国来说,不得不面临年轻劳动力增长即将减速的事实,但农村的数千万农民工逐渐变为城市工人,将农民工素质快速提升,可以形成大量技工,从而推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

(二) 发展与回流之中的科技人力资源

科技人力资源是接受了或者是参与了相关专业培训,且参与到了系统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发展、生产、扩散以及应用和价值实现过程中的相关人员。这也是“二次人口红利”在经济增长中的一个不可忽视因素。科技人力资源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中的一个,第一是需要高等教育正式资格的科技岗位工作人员,换个词就是科技活动从业者;第二是需要完成科学技术领域的高等教育人员,就是科技人力资源储备。

对于科技人力资源来说,其包括了整个经济活动中的高素质人员。我国虽然在科技人力资源的人员总量上占据着领先地位,但是我国每一万名劳动力中的科技人才数量与每一万名劳动力中研究人员数量都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劳动力的数量也大,因此,尽管我国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雄居世界第一,相关的科技研发人员总量也能位居世界第二位,但我国在研究人员这一指标上却低于发达国家。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我国的科技人才分布不均,大多数集中于一线以及二线城市,其涉及的行业或领域主要集中在相关的公务员等公共服务行业以及大中型的科研院所,而相关的企业、农村地区以及经济领域缺乏很多科技人才。对于我国的中西部与东部比较来说,研发人员在水平以及数量上的差距较大,而西部存在的问题是相关的科技人力资源结构中,高层次创新人才非常缺乏,科技人才供给不足,造成了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的落后,并与经济发展脱节等问题,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于我国来说,其自主创新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与很多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但是其中仍有很大的挖掘潜力。

自从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吸引了众多海外优秀科技人才,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每年进入我国的科技人员达到几十万人。“十二五”以来,我国实施了各种人才计划,使人才引进数量再创新高。对于高层次科技人力资源的回流,不仅能够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最为直接的要素以及动力,同时也是我国“二次人口红利”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二次人口红利与我国经济增长的机制

二次人口红利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机制,一般包含人口优势、人口转变方向、现代型人口结构、竞争优势、制度红利等,本文重点从劳动力分流、人力资源匹配、产业发展三个重要内容,进行二次人口红利的机制分析。

(一)相关劳动力的充分流动

劳动力的充分流动包括了新型的人力资本在产业内或者是行业内以及组织内部的流动;农村剩余劳动力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的流动;创新型高级人力资本从发达国家向国内的流动等。这一机制可以有效地为我国经济的增长奠定人才基础。

(二)人力资本匹配性的投资

对于人力资本的匹配性投资,不仅需要与国家经济发展方向进行匹配,并且还需要一定的前瞻性投资,就是根据世界经济的动态,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前瞻性人力资本投资计划。这一机制为人力资本存储数量的累积及相关的优化奠定了结构基础。

(三)实施配套性的产业发展

对于人力资本来说,不能自动地促进自主创新以及经济增长,同时也不会自动地产生红利,就像人口红利一样,中国在人力资本的存量上一直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人力资本的结构以及质量、培育与其相适应,对各种层次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和升级,才是产生二次人口红利创新和发展的关键。通过跨越不同人力资本的门槛,使更多的、适用的人力资本可以参与到不同属性以及层次的创新活动之中,从而形成多种层次的自主创新结构以及人力资本结构,同时全面提高要素的生产率。对于二次人口红利来说,不仅是传统人口红利从数量型到质量型的转变,最为关键的是将各个层次的质量型人力资本体系进行重新塑造以及利用。这一机制为经济增长奠定了强有力的保障基础。

结论

对于我国的二次人口红利来说,其可以为传统经济以及其未来发展模式的转变提供全新的机会。对于我国而言,具有“二次人口红利”的潜力以及条件,因此,需要我国政府在制度层面创造良好的环境,这其中涵盖采用一系列的关于金融、教育以及政治体制等改革的措施,来尽力挖掘隐含的人力资本,从而培养新型的人力资本,提升相关的人力资源质量以及相配套的产业结构、相互协作的组织形式、创新的社会空间,这样可以使我国经济增长的路径畅通,使质量型人力资本所作用的要素提高生产率,最终达到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取得红利与获得新源泉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刚,林曼.论人口红利下降对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应用的影响[J].商业时代,2013,7(20)

2.孟令国,李超.令我国二次人口红利的困境摆脱与现实愿景[J].改革,2013(1)

3.刘三林.人口红利、刘易斯拐点与广州产业结构升级研究[J].商业时代,2013,3(7)

赠内人范文5

【关键词】 番荔枝内酯;抗肿瘤;凋亡;增殖;caspase-9;Raji细胞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nnonaceous acetogenin on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in Raji cells and its mechanism. Methods Raji cells cultured in vitro were p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nonaceous acetogenin group and adriamycin group. Raji cells were effected by 6.25, 12.5, 25, 50 μg/mL annonaceous acetogenin. Proliferation of Raji cells were evaluated by MTT assays, apoptosis percentage was assessed by flow cytometry. Caspase-9 protein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The Raji cell proliferation rate of annonaceous acetogenin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hat of 25, 50 μg/mL group were lower than adriamycin group, and it was related to the concentration, relying on the incubating time. The apoptosis rate was higher than control, that of 25, 50 μg/m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adriamycin group, and it was related to the concentration and the incubating time. The expression of caspase-9 protein of annonaceous acetogenin group was higher than control, and it had a positively relationship with the concentration and incubating time. Conclusions Annonaceous acetogenin could inhibit cell proliferation in a dose-dependent and time-dependent manner in Raji cells, and it may induce Raji cells apoptosis by up-regulating caspase-9 expression.

Key words:annonaceous acetogenin;antitumor;apoptosis;proliferation;caspase-9;Raji cell

番荔枝(Annona squamosa Linn.)为番荔枝科番荔枝属植物,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等省及台湾地区均有栽培,东南亚、南美国家及地区也有广泛分布。番荔枝内酯(annonaceous acetogenins)分布在番荔枝科多种植物的根、树皮、种子、叶以及果实中。研究表明番荔枝内酯是一类很有希望的新抗癌药物。笔者研究番荔枝内酯在淋巴瘤治疗中的应用,现将体外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1 实验材料

1.1 药物

番荔枝内酯类化合物:为本研究组参照Dos Santos等[1]方法从番荔枝种子中提取分离所得,为白色蜡状粉末。使用前以少许无水乙醇溶解,加生理盐水配制成所需浓度,乙醇终浓度不超过1%;盐酸阿霉素为意大利法玛西亚公司产品。

1.2 主要试剂

四甲基偶氮唑蓝(MTT,美国Sigma公司),AnnexinV-FITC凋亡检测试剂盒(南京凯基生物公司),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 (caspase-9)免疫组化试剂盒(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3 瘤株

人Burkitt’s淋巴瘤细胞系Raji细胞购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免疫教研室,并由本院实验室传代保存。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

番荔枝内酯组:细胞培养基中加入生理盐水溶解的番荔枝内酯,实验终浓度分别为6.25、12.5、25、50 μg/mL;未干预组:细胞培养基中加入与实验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阿霉素组:细胞培养基中加入生理盐水溶解的阿霉素,终浓度为0.1 μg/mL。

2.2 MTT比色试验

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Raji细胞1×105/mL,接种于96孔培养板,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番荔枝内酯以及阿霉素各10 μL,孵育24、48、72 h。孵育结束前4 h,各培养孔加入MTT(5 mg/mL)10 μL,离心,弃上清,加入10%二甲基亚砜震荡溶解结晶,上酶标仪于波长λ=492 nm处测吸光度(OD)值。通过OD值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细胞增殖抑制率(%)=(未干预组OD均值-实验组OD均值)/未干预组OD均值×100%。

2.3 实验步骤

严格按照AnnexinV-FITC凋亡检测试剂盒说明进行。每份样品检测105个细胞,双参数结果以二维散点图显示,数据由FCM的计算机软件分析输出。

2.4 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aspase-9蛋白表达

将处理组和对照组细胞用PBS洗1遍,调整细胞浓度1×105/mL,取50 μL滴片,无水丙酮固定20 min,晾干。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步骤进行,滴加正常山羊血清,一抗caspase-9兔抗人多克隆抗体,二抗山羊抗兔IgG孵育,滴加辣根酶标记工作液,DAB显色,苏木素轻度复染,中性树脂封片。以PBS代替一抗作染色的阴性对照。结果判定:细胞胞浆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在高倍光镜下至少观察200个细胞,计算阳性细胞数。

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为计量资料。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实验数据以x±s表示,多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2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4.1 番荔枝内酯对细胞caspase-9蛋白表达的影响

在番荔枝内酯组中,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中caspase-9蛋白表达量逐步增加,与未干预组比较,各组表达量均高于未干预组(F=43.25,P<0.05)。与阿霉素组比较,番荔枝内酯12.5、25 μg/mL组无统计学意义,6.25 μg/mL组caspase-9表达低于阿霉素组(P<0.05),50 μg/mL浓度组表达高于阿霉素组(F=27.68,P<0.05)。见表1。表1 各组不同时点Raji细胞caspase-9蛋白表达的比较(略)注:与未干预组比较,P<0.05;与阿霉素组比较,P<0.05(下同)

4.2 番荔枝内酯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细胞增殖率与阿霉素、番荔枝内酯药物作用时间呈依赖性,并与番荔枝内酯药物浓度呈负相关,r=-0.67,P<0.05。番荔枝内酯组对细胞增殖率影响除6.25 μg/mL浓度组在24 h作用点时与未干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余浓度组及作用时间点与干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3.64,P<0.05)。番荔枝内酯6.25 μg/mL组在各个作用时间点对细胞增殖率均高于阿霉素组,但随着浓度的增加,增殖率逐步降低,至25 μg/mL浓度组时,增殖率低于阿霉素组(F=25.37,P<0.05)。见表2。表2 各组不同时点Raji细胞增殖率比较(略)

4.3 番荔枝内酯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Raji细胞凋亡率与番荔枝内酯药物浓度呈正相关(r=0.72,P<0.05),并有时间依赖性。番荔枝内酯组除6.25 μg/mL组于24 h作用点时与未干预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浓度组及作用时间点与未干预组比较,均高于未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632,P<0.05)。番荔枝内酯25、50 μg/mL组细胞凋亡率高于阿霉素组,6.25 μg/mL组细胞凋亡率低于阿霉素组(F=27.623,P<0.05),12.5 μg/mL组与阿霉素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表3 各组不同时点Raji细胞凋亡率比较(略)

5 讨论

番荔枝内酯又称为番荔素、番荔枝皂素、番荔枝乙酞苷元和番荔技乙酞精宁等,共有6种结构类型:单四氢呋喃环型,邻双四氢呋喃环型,间双四氢呋喃环型,裂双四氢呋喃环型,邻三四氢呋喃环型,裂三四氢呋喃环型。目前其主要来源是通过从番荔枝科植物中采用天然加工方法提取,成本低,产率高,其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天然成分,能发挥驱虫、抗微生物、抗寄生虫、抗疟、抗肿瘤等作用,故而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现今报道,从番荔枝科植物中提取的番荔枝内酯化合物达300余种[2]。自1982年Jolad等首先从番荔枝科的紫玉盘属植物中分离出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内酯以来,引发了对番荔枝内酯抗肿瘤作用的研究热潮[3-4]。番荔枝内酯中抗癌活性最强的内酯是泡番荔枝辛(bullatacin),按重量计算为紫杉醇抗白血病作用的300倍,被誉为明日抗癌之星[5]。其他如asimicin、 trilobacin、trilobin、squamocin等也都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6]。Huang等[7]将番荔枝内酯用于诱导体外胃癌细胞的凋亡研究获得成功;Lu等[8]发现番荔枝内酯squamocin对人体外白血病细胞有抑制作用,可呈浓度依赖性地将细胞增殖阻滞于G2/M期;任氏等[9]观察了番荔枝内酯对肝癌细胞的影响,发现番荔枝内酯对体外肝癌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并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抑制作用增强。目前关于番荔枝内酯对人淋巴瘤Raji细胞作用研究还少有报道。

番荔枝内酯引起细胞凋亡的机制目前尚没有完全一致的结论。番荔枝内酯是一条以含末端Y-内酯环及四氢呋喃环为主要结构特征的长烷基链化合物,对线粒体复合物Ⅰ具有强烈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线粒体NADH氧化还原酶,从而阻止呼吸链电子的传递,使ATP产生迅速减少。由于能量的减少引起可渗透性糖蛋白(P-gp)功能的减弱及随后的细胞凋亡,并用此作为番荔枝内酯应用于多重耐药癌细胞治疗的理论依据[10]。也有报道说番荔枝内酯可通过使肿瘤细胞内cAMP和cGMP水平的降低,从而诱导了凋亡[11]。另外,番荔枝内酯可能引起细胞内活性氧的增加和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活性氧的大量释放和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均能引起caspase-9的释放,从而激活了caspase-3,活化的caspase-3使其底物PARK 降解,从而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12]。

本研究通过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了番荔枝内酯对体外培养人淋巴瘤Raji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番荔枝内酯显著抑制Raji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并在一定范围内与作用时间、药物浓度成正相关。阿霉素是目前淋巴瘤药物治疗的一个经典用药,本实验用其作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阿霉素对抑制Raji细胞的增殖和促进其凋亡都有明显作用,与其比较发现,番荔枝内酯在较低剂量(12.5 μg/mL)时即能达到常规剂量阿霉素的作用效果,浓度提高甚至超过阿霉素的作用效果。已知细胞凋亡有两条途径[13-14]:一是死亡受体途径,为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家族成员参与的通过caspase-8活化的途经,又称为外源性凋亡途径;二是线粒体途径,为细胞色素-C参与的通过caspase-9活化的途径,又称为内源性凋亡途径。两条途径最后均通过激活下游的效应因子caspase-3,7使细胞发生凋亡。caspase-9是内源性凋亡途径的启动因子,caspase-3则被认为是涉及两条途径的重要效应caspase。细胞凋亡不仅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而且与肿瘤治疗和药物敏感机制以及耐药性有关,目前已发现大多数抗癌药发挥其抗癌效应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15-16]。本实验通过细胞免疫组化检测细胞的caspase-9蛋白表达,发现随番荔枝内酯实验浓度加大和作用时间的延长,caspase-9蛋白表达增多。结果提示,番荔枝内酯诱导Raji细胞的凋亡伴caspase-9的高表达,该药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Raji细胞凋亡。

参考文献

[1] Dos Santos, Boaventura, Pimenta. A new bis-tetrahydrofuran Annonaceous acetogenin from Annona cornifolia[J]. Biochemical Systematics and Ecology,2006,34(1):78-82.

[2] 李艳芳,符立梧.番荔枝内酯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4,20(3):245-247.

[3] Takahashi S, Yonezawa Y, Kubota A, et al. Pyranicin, a non- classical annonaceous acetogenin, is a potent inhibitor of DNA polymerase, topoisomerase and human cancer cell growth[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ncology,2008,32:451-458.

[4] Liu HX, Huang GR, Zhang HM, et al. Annonaceous acetogenin mimics bearing a terminal lactam and their cytotoxicity against cancer cells[J]. Bioorgant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2007, 17(12):3426-3430.

[5] 韩金玉,于良涛,王 华.泡番荔枝辛——明日抗癌之星[J].中草药,2002, 33(4):380-382.

[6] Fall D, Pimentel L, Champy P, et al. A new adjacent bis- tetrahydrofuran annonaceous acetogenin from the seeds of Uvaria chamae[J]. Planta Medica,2006,72(10):938-940.

[7] Huang GR, Jiang S, Wu YL, et al. Induction of cell death of gastric cancer cells by a modified compound of the annonaceous acetogenin family[J]. Chembiochem,2003,4(11):1216-1221.

[8] Lu MC, Yang SH, Hwang SL, et al. Induction of G2/M phase arrest by squamocin in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K562) cells[J]. Life Sciences,2006,78(20):2378-2383.

[9] 任凤梅,蒯玉花,张晓春,等.番荔枝内酯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作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3):35-36.

[10] Abe M, Kubo A, Yamamoto S, et al. Dynamic function of the spacer region of acetogenins in the inhibition of bovine mitochondrial NADH-ubiquinone oxidoreductase (complex 1)[J]. Biochemistry,2008, 47(23):6260-6266.

[11] Chiu HF, Tohih TT, Hsian YM, et al. Bullatacin,apotent antitumor annonaoesous acetogenin,induces a poptosis through a reduction of tracellu1ar cAMP and cGMP levels in human hepatoma 2.2.15 cells[J]. Biochem Pharmacol,2003,65(3):319-327.

[12] Yuan SF, Chang HL. Selective cytotoxicity of squamocin on T24 bladder cancer cells at the S-phase via a Bax-, Bad-, and caspase-3-related pathways[J]. Life Sciences,2006, 78(8):869-874.

[13] White MK, Amini S, Khalili K, et al. Development of a bidirectional caspase-3 expression system for the induction of apoptosis[J]. Cancer Biology & Therapy,2008,7(6):949-958.

[14] 高 欣,康立源,高秀梅.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通路及中药干预[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7):96-98.

赠内人范文6

[关键词] 姜黄素;紫杉醇;Caspase-3;子宫内膜癌;增殖;凋亡

[中图分类号] R737.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6(b)-0021-03

姜黄素(curcumin,CCM)是从姜科植物姜黄中提取的一种酚性化合物,毒性低,耐受性好,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1-2]、抑制血管增生、降血脂[3-5]等多种药理作用。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姜黄素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紫杉醇(paclitaxel,PIX)是子宫内膜癌的常规化疗用药,但由于药物毒性及耐药性使其实际疗效与人们期望的相差很大。本实验主要研究CCM与PIX联用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其是否有协同作用,为CCM应用于临床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hikawa)(上海复祥生物科技公司);姜黄素(Sigma公司);紫杉醇(哈药集团);兔抗人Caspase-3多克隆抗体、Sp Rabbit HRP Kit(羊抗兔)(北京康为世纪公司);AnnexinV-FITC试剂盒(凯基公司);胎牛血清(四季青);RPMI-1640培养液、0.05%胰蛋白酶、MTT细胞增殖试剂盒、二甲基亚砜(DMSO)等试剂。姜黄素用DMSO溶解为25 mmol/L,4℃冰箱保存,用时稀释到工作浓度。

1.2 方法

1.2.1 细胞培养

将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接种于培养瓶中,培养基为含10%新生小牛血清的RPMI-1640,置37℃,5%CO2培养箱培养,待细胞长满培养瓶80%~90%时,0.05%胰蛋白酶消化。

1.2.2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

1.2.2.1 CCM对Ishikawa细胞增殖的影响 用0.05%胰蛋白酶消化对数生长期的Ishikawa细胞后,加入培养基终止消化,调整细胞数为3×104个/mL,各取100 μL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培养板,放入培养箱中培养24 h,弃上清,加入含不同浓度CCM的培养基,使其终浓度为3.33、6.67、16.67、33.33、66.67 μmol/L,每个浓度设5个复孔。同时设空白对照孔(仅含培养基)、对照孔(细胞、培养基)。继续培养48 h后,每孔加入5 g/L的 MTT溶液10 μL,继续培养4 h后,每孔加入100 μL的Formanzan溶解液,置摇床上低速振荡30 min。在490 nm的波长下测定各孔吸光度值(OD值)。细胞生长抑制率(%)=(1-实验组OD值/对照组OD值)×100%。

1.2.2.2 PIX联用不同浓度CCM对Ishikawa细胞增殖的影响 处理同上,设对照组、CCM组(不同浓度CCM)、PIX组(50 μg/mL)、联合组(PIX 50 μg/mL联合不同浓度的CCM)。在490 nm的波长下测定各孔吸光值。联合用药对细胞增殖抑制率按下式推测[6]:q=E(AB)/[EA+(1-EA)×EB]。其中E(AB)为两药合用的抑制率,EA和EB为两药单用的抑制率,q=0.85~1.15表明两药作用相加;q>1.15表明两药作用协同;q

1.2.3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

取单细胞悬液接种于6孔板中培养后,加药物。设对照组、CCM组(3.33、6.67、16.67 μmol/L)、PIX组(6 μg/mL)、联合组(PIX 6 μg/mL联合CCM 3.33 μmol/L),继续培养24 h后去废液,PBS洗涤,离心收集细胞,PBS洗涤,调整细胞浓度5×105个/mL,加入200 μL Binding Buffer液悬浮细胞,再加入5 μL Annexin V-FITC和5 μL PI混匀,室温避光反应20 min,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

1.2.4 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3的表达

将无菌盖玻片置于6孔板中,每孔加入单细胞悬液于盖玻片上,待细胞贴壁后加入培养液培养24 h后,去上清,加药物,设对照组、CCM组(6.67、16.67、33.33 μmol/L)、PIX组(50 μg/mL)、联合组(PIX 50 μg/mL联合CCM 16.67 μmol/L),继续培养48 h,去废液,PBS洗涤,4%多聚甲醛固定30 min后,PBS洗涤,采用SP法,以细胞核或细胞质内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作为结果判定。

1.2.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CCM单独及联合PIX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的增殖抑制效应

MTT法表明,不同浓度的CCM作用于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吸光度值均较对照组低(P < 0.01),表明CCM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且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抑制率升高。CCM与PIX联用抑瘤作用明显强于单独应用CCM、PIX组。CCM与PIX联合q>1.15,表明两药作用协同(表1)。

2.2 不同浓度的CCM联用PIX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凋亡的影响

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CCM组、PIX组及联合组人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的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随着CCM剂量的增加,凋亡率呈升高趋势(P < 0.05),且联合组凋亡率又分别高于单用CCM、PIX组(P < 0.01)(表2)。

2.3 Caspase蛋白表达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中Caspase-3蛋白的表达均升高,且随CCM浓度的升高,Caspase-3的表达升高,联合组Caspase-3蛋白的表达分别高于单独应用CCM、PI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3)。

3 讨论

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占女性全身恶性肿瘤的7%,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7]。近年来此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部分国家发生率已高于宫颈癌,成为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8]。细胞凋亡对子宫内膜癌的发生起负性调节作用。细胞凋亡与Caspase的激活有关,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是Caspase家族成员中执行细胞凋亡的关键蛋白酶,激活后产生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aspase-3处于低表达水平,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之一。

姜黄素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9],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产生抗肿瘤作用。目前普遍认为可能主要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近年来已有姜黄素对卵巢癌细胞、宫颈癌细胞、子宫内膜癌细胞等妇科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的研究报道[10-11]。李伟宏等[12]研究表明,姜黄素可明显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化疗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有效措施,但由于药物毒性及耐药性使其实际疗效与人们期望的相差很大。紫杉醇是一种新的抗微管药物[13-14],是治疗子宫内膜癌有效的化疗药物,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途径实现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的。姜黄素与传统化疗药物的联合使用,不仅可以增强传统化疗药物的抗癌效应,而且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和耐药的发生率。

本实验表明,姜黄素、紫杉醇均可抑制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上调细胞Caspase-3表达,随着姜黄素剂量的增加,其抗瘤效应也随之增加,且两者联用具有协同作用。本实验通过对联合用药作用的研究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新途径、新思路及基础理论支持。姜黄素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毒性小[15],不仅具有抗肿瘤作用,而且还可以增强化疗药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减少化疗药的用药剂量及毒副作用[16]和耐药的发生率,它是一种较理想的化疗增效剂和保护剂。姜黄素和紫杉醇联合应用治疗子宫内膜癌,通过体外实验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Ukil A,Maity S,Karmakar S,et al.Curcumin,the major component of food flavor turmeric,reduces mucosal injury in trinitrobenzenesul-phonic acid-induced colitis [J]. Br J Pharmacol,2003,139(2):209-210.

[2] Li M,Zhang Z,Donald L,el al. Curcumin,a dietary component,has anticancer,chemosensitization,and radiosensitization effects by down-regulating the MDM2 oncogene through the Pi3K/mTOR/ETS2 pathways[J].Cancer Res,2007,67(5):1988-1996.

[3] 潘赞红,李薇,金鑫,等.姜黄素对高脂血症动物的实验研究[J].天津中医,1999,16(5):135-136.

[4] 沃兴德,洪行球,赵革平,等.姜黄素对低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代谢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999,7(4):339-341.

[5] Gomez G,Mansouraty G,Gardea J,et al.Acceleration of oxidative protein folding by curcumin through novel non-redox chemistry[J].Biochem Biophy Res Commun,2007,364(3):561-566.

[6] Shao ZM,Shen ZZ,Liu CH.Cureumin exerts multiple suppressive effects on human breast carcinoma cells [J]. Int J Cancer,2002,98(2):234.

[7] 王爱梅,许恪淳,祝明洁,等.子宫内膜癌p16、p53和C-erbB-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8(27):993-995.

[8] Kanekura T,Chen X,Kanzaki T,et al.Basigin(CDl47) is expressed on melanoma cells and induces tumor cell invasion by stimulating production of matrix metallopreteinases by fibreblasts [J]. Int J Cancer,2002,99(4):520-528.

[9] Weber WM,Hunsaker L.A,Roybal CN,et al.Curcumin(diferuloylmethane) inhibits constitutive NF-κB activation,induces G1/S arrest,suppresses proliferation,and induces apoptosis in mantle cell lymphoma [J]. Bioorg Med Chem,2006,14:2450.

[10] Nessa MU,Beale P,Chan C,et al.Studies on combination of platinum drugs cisplatin and oxaliiplatin with phytochemicals anethole and curcumin in ovarian tumor models [J]. Anticancer Res,2012,32(11):4843-4850.

[11] Singh M,Singh N. Curcumin counteracts the proliferative effect of estradiol and induces apoptosis in cervical cancer cells [J]. Mol Cell Biochem,2011,347(1-2):1-11.

[12] 李伟宏,焦金菊,王青青,等.姜黄素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9,22(2):141-143.

[13] Lane DP.A death in life of P53[J].Nature,1993,362:786-788.

[14] Pisano C,Greggi S,Tambaro R,et al.Activity of chemotherapy in mucinous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A retrospective study[J].Anticancer Res,2005,25(5):3501-3505.

[15] 沃兴德,洪行球,金明敏,等.姜黄素长期毒性试验[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24(1):61-65.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