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设备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范文1

2002年我局完成三网搬迁工程后,逐步步入正常生产轨道,实现了设备集中、数据集中、人员集中办公,完成了资源整合,流程再造。为了加强运行维护工作,我局组织制定了《**邮政信息技术局网络运行维护管理制度汇编(试行)》,该汇编共有九章18节。

2003年3月制定下发了《**邮政信息技术局设备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共有三章十五条,明确了我局设备三级管理体系,对设备的台帐管理、设备的调拨、报废、借用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该制度的出台确保了我局设备管理有法可依,规范了相关管理规定,理顺了操作流程,完善了我局相关管理工作。

随着外单位在我局主机房托管设备数量的增加,2005年4月下发了《**邮政信息技术局中心机房托管主机暨新系统上线管理办法》。

2005年5月下发了《**邮政信息技术局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和《**邮政信息技术局科技项目管理办法》,明确了工程实施和科技项目研制阶段的设备管理工作内容及流程,从制度上确保设备在在建阶段管好、用好,为验收后能投入生产使用奠定了基础。

二、依靠先进技术手段完善设备管理工作

2002年由管局立项,我局开发研制了《**邮政信息局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该系统是5用户网络版管理系统,具有台帐管理、数据维护、报表统计等多个模块,能打印一维条码作为设备的唯一标识,便于资产清查。

2005年3月根据管局科技处统一安排,我局开始使用由南区计算中心开发的《**邮政生产设备动态管理系统》。该套系统设备管理台帐信息内容丰富,记录了设备的全部信息,弥补了设备购置与使用环节脱节等管理空白点,为后期的设备管理工作积累了详细的基础信息。

针对我局储蓄营业网点多,设备维修量大,在实际使用动态管理系统过程中,对于设备维修信息回填工作量加大等特点,我局及时与项目组沟通,修改相应程序,完善了相关功能,现该套系统已完全能满足我局设备管理工作的需要。通过使用该系统不仅规范了我局设备管理流程,而且得到了使用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的认可,能够准确掌握设备目前运行状态,使今后设备管理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真正实现了设备一生的动态管理。

三、

狠抓制度落实,因地制宜,切实做好设备管理工作

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后,我局狠抓落实,从小事做起,注重平时设备基础数据积累工作,注重使用和维护工作,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每季度对库房进行盘点等,截止到11月底,储蓄网点巡检和处理各种网点故障2396次,巡检ATM机180台次。通过这几年的设备管理工作,我局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难点,主要表现在:

1、我局设备种类多,数量大,遍布全市、郊区533个业务使用单位,点多面广。

2、储蓄网点营业设备,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易搬运等特点,增加了设备管理难度。

3、虽然储蓄网点设备资产归属为信息局,而使用单位却为各储蓄网点业务人员,因此对我局而言很难控制设备安装后不变动,易造成设备台帐数据信息不准确。

4、信息局中心机房储蓄系统、电子汇兑系统、保险系统等各应用系统主机单台价值高,安全性能要求高,不能出现一丝问题,否则将直接影响生产,对邮政业务的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随着我局承担工作任务的加重,对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上述这些难点,三年来积极探索我局设备管理方法,不断向设备管理要效益,具体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一)严格按设备管理流程对设备进行从入局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

从设备入局伊始便由网络运行部进行入库登记,由库房管理员与经办人一同进行验货,并将入库单与发票一同送财务部门,财务部门见到发票(发票上须有局设备管理员签字)和设备入库登记表方能为设备购置部门报账。设备领用时,做出库登记,必须由该部门设备管理员前来领取设备和设备条码标签。通过规范该流程,能确保设备一入局便进入设备管理流程,避免前期购置与设备使用相脱节的管理盲点,在整个设备使用生命周期里,由设备管理员对设备维修、调拨等信息进行维护,充分发挥设备管理员的作用,确保设备终生管理到位。

(二)对关键环节设备的维护采用定期巡检与维修相结合方式进行

因我局负责维护的储蓄主机、电子汇兑主机等设备是邮政大型生产系统的核心,一旦出现问题造成的后果将十分严重,因此我局除在工程建设上考虑双机互备方式,避免单点故障外,还与设备供货商签定维护协议,定期对这些设备进行健康检查,由维护厂商出具书面报告,并由我局工程师签字认可。若一旦出现硬件故障,除在局内准备一定数量的备件外,维护厂商须及时响应并在2小时内到达现场进行及时维修,以保证业务生产不中断。

对于我局主机房配套设备,如空调、UPS等专业性极强的设备,我局也是采用此种方式。与专业维修公司签订维修协议,不仅能保证设备处于良好使用状态,缓解专业工程师紧缺状况,也能避免因贮存相当数量的备品备件而占用资金,占用库房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定期维护,减少了设备故障的发生率,不仅提前将故障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且有效地保障了设备效能的充分发挥,为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对于储蓄网点营业设备采用以自修为主,外修为辅的方式,保证了网点设备使用完好,为储蓄业务发展做好支撑

储蓄网点有终端、计算机、存折打印机、报表打印机等设备,有些设备使用率极高,设备维修量很大。信息局成立之后,储蓄网点设备维修沿用储汇局以前维修方式,设备出现故障后送外修,送外修一般需有上门开机费和更换零配件等费用,有时外修周期长,不能保证网点正常使用。针对这种情况,我局2003年初终端维护部成立了维修组,主要负责网点营业设备的维修,在实际工作中技术人员不断提高维修技术水平,不断探索维修工作方法。

经统计,我局2004年维修打印机783台,打印头365个,终端251台;2005年1¬至10月维修打印机1349台,PRⅡ打印头239个,终端79台。以PRII存折打印机和OKI报表打印机为例,2004年这两种设备自修共节省99万余元,2005年1月至10月共节省89万余元。实践证明,通过自修不仅锻炼了技术队伍,缩短了维修时限,提高了服务质量,也为企业节省了大量资金。

(四)自主研制,走大修改造节约之路,为广大邮政储户提供便捷服务

2005年7月经管局批准,由我局终端部自主研制开发了《ATM出钞加热模块》,该技术改造项目主要解决ATM自动柜员机在冬季由于环境温度低而使出钞故障增加的问题。据调查

目前各ATM自动柜员机生产厂商均没有较好的解决办法,而且既便是对该模块进行改造其收费都较高。在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调研工作后,我局决定走自主研发的道路,对ATM加温模块进行改造,仅此一项就为局里节省了大量的资金,而且加装此模块后ATM自动柜员机的开机率得到显著改善,实现了较好的收益。

(五)加强设备管理理论知识培训,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设备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一起每年对全局设备管理员进行一次培训。就有关固定资产,设备管理等知识进行讲解,使设备管理员明确工作流程和要求,为更好地做好设备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六)加强设备检查考核力度,提高设备使用效能

针对综合网主机系统、网络系统、机房配套设备等日常运行工作纪录、设备状况、故障库积累等情况,由网络运行部每月对生产部门进行二次检查。目前,已组织了28次检查,并在我局自办刊物“京邮信息技术通讯”上登载。对于不合格者限期整改,并纳入绩效考核。除此之外,我局还每年接受国家局信息局组织的安全检查。今年9月22日至23日,作为华北区组长单位,我局组织召开了“华北区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安全运行座谈会”,参加此次会议的有五省市邮政信息局的领导和代表。

会议期间,除了进行交流座谈外,与会代表分成四组分别对我局主机房进行了检查。通过检查,各省市邮政信息技术局一致认为:**邮政信息技术局机房环境较优,管理严格规范,人员组成合理,素质较高,文档完整,维护手段先进。

设备管理范文2

【关键词】GMP;药厂设备管理;适应对策;

中图分类号:G35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GMP管理在药厂设备管理中的应用,给药厂的设备管理带来了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的机遇,不但更新了药厂设备管理的理念,而且提高了药厂运行的效率,从而很好的服务于医药生产。但是GMP管理如何能够很好的实现和医药企业设备管理的对接,这就需要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加以分析,从而找到适应的切入点。

二、GMP与药厂设备管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随着新版GMP即将出台及与国际相应规范的接轨,制药企业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对各相关部门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GMP对直接参与药品生产的制药设备作了指导性的规定,如: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应符合生产要求,易于清洗、消毒和灭菌,便于生产操作和维修、保养,并能防止差错和减少污染。可见设备管理与药品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但由于GMP管理侧重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对设备管理并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因此,设备管理如何与GMP管理相适应是设备管理部门及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增强竞争能力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下面通过分析设备管理体系和结合工作实际,对制药设备管理与GMP管理相适应的对策作一简述。制药设备管理是一个规划工程,要从GMP要求出发,将设备“一生”纳入综合管理范畴,深入到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即设备资产管理、前期管理、使用与维护管理、管理、故障管理等。

三、正确理解GMP对药厂设备管理的内涵

对设备管理提出了原则性要求,药厂在实施过程中也制订了设备操作、维修、使用、安全等,建立了设备档案和相应设备管理制度。但在实施、理解和具体操作上。有些企业还比较薄弱,这就应正确理解对设备管理的内涵,并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应熟悉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如果对此不清楚,设备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是无法展开的。有的企业技改后,买来新设备,由于对设备结构和原理不清楚,操作培训不到位,只好摆放在那里,造成闲置。应熟悉设备的性能和技术参数每一台设备都有其相应的性能、技术参数和适用范围,超出其范围就可能损坏。如管道是否为耐温、耐酸、耐碱、耐压、流量、口径等等。只有弄清楚明白,才能正确使用。

其二,应熟悉设备的保养和清洗方式。磨刀不误砍柴工,设备能否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保养,和对设备运行中异常情况的及时判断。另外生产中有许多药品直接接触设备,因此还涉及到设备的正确清洗问题。

其三,应熟悉设备的操作和注意安全。每台设备都有着严格的操作程序,先开什么,先关什么,什么状态下不能启动,什么情况属于紧急刹车,甚至有的要预热,有的要变频调速,操作时注意事项是什么?安全方面有哪些注意点?这些都非常重要。

其四,应熟悉设备的易损件和检修周期。每台设备都有检修周期,运行一定时间后的维护保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不要等到出了故障才修,修理又备件,造成停产的被动局面。

四、设备管理的主要过程

设备管理主要分三个部分,即设备的前期管理、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

1、设备的前期管理。

包括规划、调查、设计或选型、制造或采购、安装调试、投产使用。在前期管理中,必须对设备方案的构思、调研、论证和决策直至设备移交生产等各个环节协调管理、组织并安排好,实施好第一步,对提高装备素质、技术水平以及经济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在所列举的各项中,应把选型工作放在首位。

2、设备的中期管理

中期管理是指设备从使用开始直至开始频繁出现小故障这一段时间,这一时期对大部分设备而言运行较为平稳,很少出现较大的问题,但这一时期是今后较大故障的酝酿期,若没有较好的保养、维护,设备将很快进人衰老期,因此,中期管理的任务是加强维护、巡回检查以及日常整修工作。

3、设备的后期管理

后期管理要有设备状态信息、设备更新报废信各种信息必须建立在设备使用部门、维修部门、采购部门制度的基础上,其目的是保证设备在生产全过程中,能严格按照生产工艺要求,符合G酬[P,并能在此基础上提高设备综合管理水平,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

五、制药设备管理与GMP相适应的对策

1、对全体员工进行GMP宣传教育,将GMP制度化、经常化在药品生产中人员是最主要的和决定性的因素。所有员工必须不断地接受培训,员工培训应成为一项有计划的经常性工作。通过培训加强提高领导干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生产工人对药品生产的质量意识。

2、采取SOP操作规程来进行设备管理

在GMP管理的实施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在实际工作中推行标准操作规程SOP管理,即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任何与之相关的工作都必须完全按照SOP进行,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避免因人为原因造成工作失误影响药品质量。在设备管理中推行SOP管理,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一方面,在设备日常管理工作中可以规范工作方法,便于跟踪管理。另一方面,在设备的生产运行过程中可以规范工人的操作,提高操作技能。

3、严格执行设备的大、中修计划。为了确保药品生产的顺利进行,必须保证设备的完好,对于设备的大、中修计划,必须同生产计划部门协商,切实落实执行。作为设备管理部门,根据设备运行记录和设备状况应于每年年初制定合理完善的年度设备大、中修计划,并根据维修计划提前做好设备备件的采购和加工工作,以确保设备大、中修计划的顺利实施,对于维修计划执行过程中由于生产任务原因或其他原因造成计划无法实施时,设备管理部门应同生产计划部门协商重新安排实施时间。

4、逐步以预维修制替代事后维修制

为满足GMP管理的要求,改变事后维修为主的落后的设备管理方式,预维修制替代事后维修为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所谓预维修制即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设备各部位进行状态监测,可以提前发现设备故障的发生趋势,从而在设备故障还没有发生时采取措施排除故障隐患。因此,通过在设备管理中以预维修制逐步替代事后维修制可以有效地减少设备停机时间,保证药品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5、加强设备的管理及故障管理

(一)制药设备管理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产管理的组成部分。在日常管理中应严格执行设备SOP规定,做到“五定”(定点、定质、定量、定人、定时)和“三级过滤”。对于油、脂的选择,设备及生产管理人员应根据设备技术文件规定及部位,合理选择符合标准的剂。加强制药设备管理,保证设备正常运转、节约能源、减少维修费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和减少药品污染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保证药品质量的重要途径。

(二)设备故障可分为设计故障、运行故障两类。设计故障受设备制造者的水平、制造质量、技术水平的制约,是设备在设计、选材、制造、装配等方面的不当造成设备固有缺陷引起的故障,是设备前期管理所带来的故障。运行故障则是由于设备安装调试、运行操作、日常保养、维修检修以及自然磨损等因素所造成的故障,是设备在运行管理中所带来的故障。首先设备管理人员应对此故障进行分类:譬如按发生故障部位、发生的原因、报警显示方式、性质、执行器、干扰等来分。根据上述分类判断故障原因,进而确定维修人员,提高维修效率及减少企业经济损失。

六、结束语:

随着GMP管理对药厂设备管理的良好适应与切入,毕竟推动药厂的设备管理走向更加高效的路径,也会使药厂的管理更加科学、文明,从而发挥出管理对药厂经济效益的推动作用。

参考资料:

设备管理范文3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及监管力度的加大,为了确保血液安全,各级血站都更换和添置了许多先进精密的设备,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造成所添设备比较特殊,而在此方面掌握仪器维护、维修、管理的人才又缺乏,因而出现先进的仪器缺乏科学的维护和管理,造成仪器管理不到位,缩短其寿命,增大了维修成本。

采供血工作由于流程繁杂、过程多,因而所涉及的仪器设备也较多,每件设备都直接影响到血液质量的好坏。小到一个血压计、电子称,大到低温离心机、全自动酶免系统,只有所有的仪器设备在可靠的情况下运行,才能保证血液质量,维护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健康和安全。我站年采血量12吨以上,大小仪器设备300多台件,后勤保障科负责设备的管理,通过近几年的工作,我们发现设备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1仪器设备使用缺乏计划性,统筹性

如同类型仪器设备多的科室,工作人员随意启动使用,这样使设备管理者难以掌握每台设备的准确使用信息,即使仪器设备信息失控,无法作出合理地仪器设备维护校准计划,难以保证仪器设备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无法应对突发事件。同时,仪器设备使用混乱也会形成意外的用电高峰,增大电力设施设备的负荷,造成电力设施设备损毁的人为事故。

2使用者与管理者的职责

使用者管理者职责分得过清,日常工作中仪器设备使用者只管使用,不管维护,不知道维护,认为维护是管理者的职责,跟自己没有关系。这样容易形成使用不得要领,日常维护不到位,缩短仪器寿命,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故障,影响正常工作。

3仪器校准界限不清

仪器校准是设备管理中的重要工作环节。按照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应该定期的对仪器进行校准,管理人员对设备校准的方式方法界定不清,如部分昂贵仪器只有1台,无备用设备,新进设备是否需要校准,由什么部门进行校准,概念不清楚。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组织人员进行了一定的摸索和尝试,现将经验总结如下,以供探讨和交流:

1进一步加强人员业务素质培训[1],保证设备管理顺利进行

聘请专家或者专业人员对全站员工进行仪器设备知识的强化培训,使大家充分认识到仪器设备的重要性,明白设备同自己的关系,弄清楚操作职责,掌握操作要领,正确使用并维护仪器,通过培训,近1年来仪器故障率较往年有明显下降,仪器管理人员也增加了关于仪器设备管理的知识,懂得如何真正管理好仪器设备。不仅修订完善了管理制度,而且制定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对仪器设备进行认真分类编码,制定唯一标识,建立了仪器设备档案。认真调研,征求多方意见,制定合理可行的维护校准计划进度表,责任到人,每月考核,将维护校准计划落到实处,保证仪器设备适时维护校准。

2编制设备仪器使用计划

明确标识当前允许使用设备,随机检查,大大减少了乱用设备现象。从而提高了每台仪器设备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为制定仪器设备管理维护校准计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并使其能有效的落实。减免了不必要的用电高峰,电力设备运转良好。

3集中评估确定仪器设备校准方式方法

由后勤牵头,相关科室人员参加对所有仪器设备用途、地位做出评估、确定。对关键仪器设备或者大型唯一性设备仪器外送或请专业公司专业人员到站上定期维护校准,一般性用途仪器设备有站内经过专业培训取得合格证员工进行校准维护。①可缩短维护校准时间,减少备用仪器;②减少维护校准费用,近1年来较以往减少数万元,从而降低生产成本;③利于制定并实施维护校准计划。

4建立定期巡检制度

实行管理维护人员定期到各科室巡回检查。这样管理维护人员能够及时掌握设备仪器的各种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判断处置,可以防微杜渐,同事也加强了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间的沟通,利于彼此工作的顺利开展。

通过以上实践尝试,我站的仪器设备管理逐步趋于了规范,既保证了工作的正常开展,又降低了仪器管理成本。

设备管理范文4

关键词:设备管理;现代化;企业

设备是企业进行生产、再生产的工具和物质基础,是企业核心生产力的体现。设备管理是一门复杂性、专业性、科学性的管理科学,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群众性、艺术性的管理技术。企业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对设备进行科学管理,保持设备完好、确保安全生产,保证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持续改善与提高,确保企业沿着“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轨道发展。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设备管理仍处于被动管理阶段,主要表现在:设备管理人员服务性管理意识和全员设备管理观念不强,设备维修人员主动性与预防性维修意识不够,操作人员的参与度和技术成熟度不够。鉴于这种情况我们企业的设备管理应该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 以人为本,打造设备管理的人才优势

卓越的品牌一定是由卓越的人所创立,优秀的设备管理工作也一定要由优秀的人来担负。尤其是近年来我国企业技术和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对设备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的设备管理中,我们首先,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采取各项措施充分调动设备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其次,要广泛吸纳各类设备管理人员参与到企业设备管理的决策中去,壮大设备管理的人才队伍,采纳最优秀、最符合实际发展要求的方案对企业设备管理进行优化。再次,要始终大力支持和激励技术人员的技术创新活动,对优秀的、符合实际的、满足“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要求的创新方案要积极投入到生产当中。最后,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培训新的设备人员,对相关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识别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建立和完善设备管理制度

先进的设备需要优秀的人来管理,优秀的人才则需要先进的制度来管理。有了优秀的设备管理人才队伍,但想要灵活运用设备管理的人才优势,使其能各施其职,发挥出人才队伍的最大作用,还需要有先进的设备管理制度。首先,要以企业设备的现状为基础,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轨道的制度,包括:设备管理制度、设备维护制度、设备检修制度和相关奖惩制度等,内容要细致、全面,能反映出设备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其次,设备人员要以制度为基础,严格履行各自的职责和任务,设备管理人员要适时检查设备人员的履行情况对不履行职责的人员要按规定予以处罚,对设备管理表现出众的人员要给予奖励。再次,要实时监控设备管理制度的实用性,对不利于设备管理的制度要及时完善,制定出新的管理制度,确保制度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3 转变观念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

优秀的设备管理人才和先进的设备管理制度,是设备现代化管理的基石,如何在现有的基石上构建设备管理的宏伟“大厦”,还需要设备人员主动服务的新观念。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管理制度能够约束人但不能控制人。因此,设备人员要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是责任,管理重在服务,在管理中服务,在服务中管理”的新观念,努力从单纯管理者角色向服务者角色转变,树立设备管理的主人翁意识,主动发现、解决设备运行中的问题,做到设备的实时监控,担负起服务设备、服务生产的职责。

4 实行全员设备管理模式

设备管理工作的落实,不能仅仅依靠设备管理部门单打独斗,而是要通过构建设备管理新模式,建立考核评价体系,落实科学的激励机制,把与设备相关的全体人员组织到、吸引到设备管理中来,使设备管理建立在最广泛的群众基础上。因为操作人员天天与设备交流接触,不仅最了解设备的各种正常状态,也最先感知到设备的各种异常现象。因此,充分调动操作人员参与设备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是真正实现设备管理的全员化、全过程、全天候的关键之所在,是有效提高设备管理效率、降低设备管理成本的关键之所在,也是企业现代化设备管理的重要标志。

5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初期的生产工艺流程大多都是传统的工艺流程,具有工艺的大众性,但不具有工艺的独特性,高效、节能、环保的现代化生产工艺流程都是经过企业自主创新后的新工艺流程。因此,企业要紧紧依靠自主创新能力,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工艺流程,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加快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问题的规划和研究。以技术的不断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企业步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发展轨道;以技术的不断进步,提高企业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确保企业的发展始终建立在科技不断进步的基础之上,实现企业从速度增长型向效益增长型转变。

6 构建动态设备管理新模式

首先,切实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办法,提前预测各类设备事故的预兆,提前处理各类设备故障隐患,最大限度地预防各类设备事故的发生与扩大。其次,切实抓好日常故障的处理工作。对每台设备,依据其结构和运行特点,定出检查的部位、内容、正常运行的参数标准,并明确检查时点。再次,切实抓好设备的管理和保养工作。注重掌握设备的磨损规律,并切实抓好以定点、定质、定时、定量、定人的设备管理工作,严禁油跑、冒、滴、漏情况,并做好废油的回收管理工作。同时,始终要把设备保养工作作为日常性基础工作来抓。

7 切实抓好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风险性管理工程,关系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安危。安全管理工作始终是企业对设备管理重中之重的工作。首先,企业在抓好安全教育培训的同时,要狠抓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明确职责,真正做到在安全管理上人人有指标、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的局面。其次,坚持“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安全生产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为首”理念,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再次,企业定期宣传安全法律法规、通报安全隐患、沟通安全信息,做到警钟长鸣,以反三违、防三超为重点,加大对重点设备、生产现场的安检力度,规范检查内容、提高检查效果。

8 设备管理的信息化

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设备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做好设备管理的信息化,首先,建立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包括:设备管理决策信息系统、设备检修维护信息系统、设备配件信息系统、技术标准信息系统、设备状态信息系统等。其次,注重全过程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反馈和归档工作,注重设备档案的建立,做到单台设备终生动态档案的真实、规范、齐全,并实现设备档案的电子化,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再次,建立设备终身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对设备进行从规划论证、购置、安装调试、使用,到更新改造、报废等全过程的档案管理,以有效构件设备终身运行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设备管理范文5

在煤矿工作过的人大都听过这么一句话,“出炭不出炭关键看机电”,从这么一句流传的老话我们就不难看出机电管理工作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地位,设备管理则是机电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我们就不难看出设备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大家对设备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下面我举两个发生在我们**煤矿的设备管理典型案例。案例二:今年6月份,由于管理不善造成主皮带变频调整柜损坏,导致全矿井停产三昼夜的一级非人身伤亡事故,给矿井造成了数百万元的重大经济损失。

从上面两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设备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是至关重要的。二、如何开展好设备管理

知道了设备管理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开展好设备管理,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

1.选好设备是前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设备制造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同类设备有众多的生产厂家,必然存在着好坏上的差异,因此我们在购置设备时必须精挑细选,既要考虑价格实惠更要确保质量问题。下面以我们**煤矿综采设备选型为例加以说明。

我们的综采设备已经经过数个月的生产检验,我们在选型上的利弊显而已见,凡是选择国内一流厂家的设备都表现出,事故发生率低,对生产影响很少等良好状况。例如:**煤机厂的转载机、破碎机、工作面刮板机,**煤机厂的支架等;凡是选择排名靠后厂家的设备都表现出,事故发生率高,对生产影响大等不良状况。例如:**煤机厂的采煤机、兖矿大陆的皮带机、**煤机厂的乳化泵站、喷雾泵站等。通过这个例子对比,我只想说明一个观点,那就是作为一个现代化矿井,必须选择一流的生产设备,也只有选择一流的生产设备才能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高产、高效。

2.配备足够的合格维护人员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现代化的矿井使用了许多高科技含量的设备,维护人员的配备必须改变传统的观念,那就是除了配备合格的维护工人以外,还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具有高等学历的合格维护工程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才能满足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而我们**煤矿的现状是合格的维护工人数量严重不足,更谈不上配备维护工程师,因此,配备合格的维护工人和维护工程师是我们今后一定要解决好的问题。

3.抓好设备现场管理是设备管理的核心

我从事机电管理工作已有近20年的历史,我的观点是抓好设备现场管理是设备管理的核心。抓设备现场管理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完善的巡回检查制度,责任落实到人

煤矿有许多种生产设备,我们必须针对每台设备建立完善的巡回检查制度,并把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也就是我经常说的靠巡回检查制度发现管理问题。

(2)建立完善的维护保养制度,责任落实到人

每台设备都有每台设备的维护保养要求,我们必须针对每台设备制订完善的维护保养制度,并把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也就是我经常说的靠维护保养制度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3)建立完善的计划检修制度

设备管理范文6

关键词:机械设备;管理;问题;措施

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机械设备的结构及应用日趋复杂,机械设备的管理也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如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不规范,设备利用率不高等,这此问题是企业设备管理落后的根本原因,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市场导向的作用,企业管理也越来越社会化、市场化,企业要想在生产中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就需要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处理好机械设备管理中所突显的问题,来维持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快速发展。

一、机械设备管理中的问题

(一)管理不规范

长期以来,很多企业对机械设备的管理的最大问题就是管理不规范,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对机械设备并没有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只是凭经验、凭感觉来管理;其次,企业对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并没有建立专门的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只是停留在依靠说明书和经验进行维修的层次;再次,企业对机械设备的管理缺乏有效的制度管理,在设备管理工作中主观性较大。

(二)激励机制的不健全

激励机制不健全是困扰很多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一个问题。在相当多的企业机械设备当中,并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即使建立了所谓的激励机制,也只是让员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如果做的不好就会采取惩治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鼓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挫伤了限制员工的积极工作态度,大多数员工的工作变成应付差事,甚至会形成员工与组织的对抗心理,这样的激励机制,很容易造成员工的流失。

(三)组织机构的不灵活

组织机构的不灵活是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又一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直线式的组织结构,极容易造成家长式的管理方式,领导缺乏有效的授权,完全是一个个人指挥企业的所有管理工作,各部门分工不明,职责不够明确,一旦发生问题容易造成推诿扯皮,极大影响力组织的绩效。

其次,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协作不力,无法发挥团队作用,也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很多部门和员工只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与其他部门和员工没有太多的关系,无法形成一个有效统的工作团队。

再次,设备管理人力资源适应性不强。现在很多企业的设备大都是专门针对某种施工工艺的大中型专用设备,专业性太强,但此类工艺没有任务就要处于闲置状态,假设长期没有任务,设备就有闲置报废的危险。同样,设备的管理人员专业技能也存在着单向性。使用者只会使用、维修者只会维修、保养者只会保养,这是对人力资源的大浪费,同时也无法适应市场专多能的要求。

另一方面,管理体制落后还体现在维修体制落后上。如今,现在随着设备使用的市场化,很多国外的复杂先进的机械设备进入国内市场的各领域,然而很多企业的维修技术水平还远远的落后于先进的机械设备。

二、机械设备管理的措施

(一)实现规范化管理

企业要想实现在对机械设备的规范化管理,一是需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二是要建立、健全设备管理档案。首先,从长期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具有强烈的科学性,也是在企业中实现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的保证,只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才能实现科学管理机械设备,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次,完善的机械设备档案体系是设备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机械设备档案,能够帮助人们了解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现存状况、调动情况、维修情况,能够及时发现机械设备的问题并进行维护,充分发挥设备的潜能。

(二)深化组织机构改革

对于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着眼于整个企业的管理,不应该是只服从少数管理人员的命令,更不应该是各个部门各自为政。这就要求企业深化组织机构改革,形成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系统,对于管理中的决策问题要有更多的人参与,互相监督、互相协作、互相提醒,增强大家的团队意识,发挥整个团队对设备管理的作用。

(三)建立健全管理体制

首先,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定期的对主管设备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进行业务技术培训。通过培训,让他们系统地学习设备科学管理知识,提高他们的现代化科学管理水平,能够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去指导实际工作。例如,管理人员通过能根据本单位实际,切实抓好设备管理基础工作,采用新技术,提高设备完好率,搞好设备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操作人员通过培训应能够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努力达到“四懂三会”的境界,所谓“四懂”指的是懂性能、懂原理、懂作用、懂构造;所谓“三会”指的是会操作、会保养、会排除故障。维修人员通过培训能够学会准确、迅速地排除故障,掌握设备维修,学会维护保养设备的技术,消灭隐患,能当好设备的“保姆”。

其次,要完善维修机制。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

一是对要机械设备的维修进行预防。这是从预防的立场出发,为了对设备的异常做工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在拟订的设备计划(或设计选型)和设备安装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维修。要想做好预防维修,就需要进行技术分析并掌握设备缺陷,并加强日常工作的检查,如,定期更换零部件,机油调整等工作。

二是根据设备运转周期对机械设备按预订的计划进行定期维修,这种方法对大型、连续性生产装置比较适用。要想做好定期检修,企业需要制定好完善的计划,制定好相关标准,准备好相关材料,组织好参加维修人员,争取一次性检修成功。

三是对机械设备进行事后维修。所谓事后维修指的是,机械设备设备发生故障后所进行的维修。在企业中,有一些设备是比较重要但他们并没有备机,对于这类机械设备应尽量避免这种维修。而对于那些对企业的生产影响力不高但又有备机的设备,采取事后维修可节约维修费用,是一种比较经济合理的维修方式。

参考文献:

[1]陈航.浅析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大众科技,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