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与口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交际与口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交际与口才

交际与口才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381-01

口才指的是用口头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以达到与人交流为目的的一种能力。语文教学承担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的重任,语文是信息处理与交流的重要工具,成功的教师应将语文教学与表达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把口才培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地纳入语文教学活动之中。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 口语交际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本文以如何训练学生的口语为立足点,探讨学生在实践中训练口语的的方法,从而锻炼学生口才,提高他们口头表达能力。

一、教师要给学生做好示范

小学生的知识结构、社会见识较短浅,需要教师做好示范。教师的语言表达准确,规范,流利能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使用普通话,一段话围绕一个话题组织语言,使得表达的思想集中,准确,尽量不出现拖泥带水或词不达意的现象。还要根据不同课文的具体内容,在语言风格上进行多种选择,或是科学严肃性,或是生动形象性,或是幽默诙谐性。此外,教师还要有意识的运用大量丰富的辞藻,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具有生动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听课时不知不觉地感受到口头表达的技巧,为形成较好的语感打下基础。不仅如此,笔者认为教师在课上还要适时的教学生口语表达的一些知识,把自己在实践中行的通的方法变成提纲挈领的几条经验告诉给学生,让他们有一个理论上的认识。

二、注重倾听能力的培养

一个人是否会听还将直接影响其社会交往的能力。倾听能力在现实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大到听报告、欣赏音乐等,小到一句话及每个字的听和用等,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需倾听。倾听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知识技能的接受和口头表达。

教学中从每堂课的每个细节培养学生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听”的方法。要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除了让学生想听外,还要让学生知道从何而听,这就要老师适时地诱导点拨,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会听。对于小学生来说,往往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他们要思考的时间比较长,有时可能还想不出或摸不着头脑。这时,他们只能茫然的听别人的答案。这就要求老师在提问题时,一是要把一个大问题划分成几个小问题,可以说这是在为这部分差生降低学习难度;二是问题要提得清楚、明白,重点要突出,这是提醒这些学生要“听”什么。当要让学生动手操作时,一定要求学生先听完教师的要求,才能动手操作,而操作完,学生要交流了、教师要小结了,也要先让学生把学具摆放好,做端正。

三、注重思维的训练

口才训练系统中的另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是思维环节。从心理学原理看,思维与语言是紧密地联系着的,语言所表达的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因此思维如果不敏捷不清晰不严密,语言的表达也就不可能流畅清楚。很难想象一个思维迟钝而又混乱的人能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又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由此看来,口才表述水平的高低与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强弱密切相关,口才表述水平的提高,其实取决于表述者思维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对学生进行口才训练,很大程度上应是思维的训练。相对于书面表述来说,口语表达对思维的要求更高,特别是即兴说话对思维的要求尤其高,书面表述可以思前想后,想好了再写,写了后面的还可以再修改前面的;而口语表达则是边想边说,说前面时就得想着后面的,这就要求表述者有敏捷清晰的思维。我对学生进行口才训练,实际上也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

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我们必须认识到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把提高学生“说”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学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方法应不拘一格,多种多样。

1、朗读。语文教材中的诗歌、散文之类的美文,教师引入朗读教法,做到有层次、有系统的指导。教师应就如何掌握停顿、轻重读、语速、语调、语气以及如何划分句子的节奏、等进行朗读指导,形式上可采用个别朗读、集体朗读、领读、跟读、男女对读、分小组朗读、接力朗读、分角色朗读等等。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潜移默化地把一些优美语汇句式,变为自己口语语库中的储备,丰富自己的口语表现力,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艺术。

2、复述。通过复述训练,既能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清晰性、完整性,又能深化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思路诱导得好,关键处点拨得清。这种训练方式,是把别人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可对原文语句作适当变动,但不能改变课文原意,要表达出原文内容的重点和语言风格。可以让学生熟悉课文,又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提问与对话。这也是口头表达训练的基本方法。可以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口头表达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练中学,在练中提高。当然,教师也要精心备课,巧设提问。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恰到好处,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给学生展示口才的机会。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语文实践活动,如,故事大赛、背优秀诗文大赛、开展一句话新闻活动、课本剧表演、进行采访活动等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交际与口才范文2

关键词: 壮族地区高校 《演讲与口才》教学 教学现状 对策研究

一、引言

当今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交往日益频繁,口才成了沟通思想、交流信息必不可少的手段。好的口才也是成功的前提条件,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是决定一个人生活和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壮族地区高校开设了《演讲与口才》课程,这门课程既是一种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其教学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生活和社会交际中具有说话、交谈、论辩、讲演等方面的口头表达才能。本文主要就壮族地区高校《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对策进行了分析。

二、教学现状

(一)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当前,教学大多流于形式,重理论传授,轻实践练习。教师大多沿用中学的“满堂灌”教学方法,照本宣科,只对一些基本概念或相关理论做简单介绍,缺乏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学生极少有实践锻炼的机会,这种刻板的教学方式,造成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二)学生对口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

学生认为学好专业课已经足够,而对专业课以外的课程多持应付态度,没有充分、全面地认识到口才的重要性。更有甚者,把口才和说话这两个概念等同起来,认为说话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无需专门的学习和培训。基于此类想法,学生对《演讲与口才》课大多持应付的态度,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大多奔着学分而去,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增强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学生的普通话水平直接影响其语言表达效果。

虽然,学校开设有普通话课,但由于长期受母语——壮语的影响,壮族地区高校学生的普通话大多不过关,口音重,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夹壮”普通话,其最大特点是送气音和非送气音声母不分,卷舌音和非卷舌音声母不分。这都直接影响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和语言表达的效果。

(四)学生羞怯心理严重,自信心不足。

壮族地区高校学生大多存在羞怯心理,表现为课堂上缺乏足够的勇气,不想说、不敢说,对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没有足够的自信,担心自己讲不好,怕老师、同学笑话,因此上课时,许多学生能不说则不说,必须回答问题或是上讲台说话时,大多声音很小,眼睛不敢直视下边的同学,最终应付式地随便说上几句,十分缺乏自信心。

三、对策

(一)更新旧的教学观念,改变旧的教学模式。

1.创设轻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精心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参与口语训练,不断提高口语训练的主动性。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传统教学理念的核心是教师的教,很少注意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否得到了真正的提高。这种教学思想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实践型人才的培养。《演讲与口才》是一门实践型的新型素质技能课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理论和实践两手抓,让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口头语言表达方面的训练,做到教、学、练相结合,这样学生才能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口语表达能力,在实践中感受理论,体验规律,把书上死的知识内化为活的心得和体会,进而转化为口语表达能力。

(二)让学生充分认识口才的重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只会干、不会说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三)加强普通话训练。

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效果都离不开标准而又流利的普通话。壮族学生的普通话多“夹壮”。因此,壮族学生要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首先必须学好普通话。

1.发好送气音声母。

这个要求主要针对母语是壮语北部方言的学生。壮语北部方言中没有送气音声母,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不分,这大大影响了表达效果。因此,必须下大力气发好送气音声母,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进行练习,体会发音时呼出气流强弱的不同,反复练习,让学生自己安排,每天掌握一定数量的送气音和非送气字。

2.发好卷舌音声母。

壮语南、北方言均无卷舌音声母,所以壮族地区高校学生卷舌音和非卷舌音不分,统一发成平舌音。针对这点,除了课上强化训练,同时还要让学生坚持课外训练,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直至发好卷舌音声母。

3.分辨塞擦音和擦音声母。

这是学好普通话的一个难点。壮语中大多没有塞擦音,因此,壮族学生大多用相同部位的擦音代替,即把j、q发成x,把z、c、zh、ch发成s。要分辨塞擦音和擦音声母,关键是先掌握好两类声母的发音方法,再反复练习并记住发塞擦音声母的字词。

4.避免把撮口呼韵母发成齐齿呼或合口呼韵母。

壮语语音系统中没有撮口韵母,因此说普通话时常常把撮口呼韵母念成齐齿呼韵母。壮族学生要发好撮口呼韵母,首先要掌握它的发音要领和发音方法,然后进一步熟悉普通话中哪些字是撮口韵。

5.严格按照普通话的规范语法进行表述。

受母语表述方式的影响,学生用普通话表述时经常出现不规范的语法现象,因此,学生说普通话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的语法进行表述。

6.克服心理障碍,刻苦练习。

首先是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调整。要坦然面对自己的发音缺陷,不要怕出丑,更不要担心被他人笑话,要放声、大胆地讲,逐步改变多年的方言听说习惯,培养一种全新的听说能力。同时必须清楚,学好普通话非一朝一夕之事,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活动,有信心、下苦功夫,采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踏踏实实地学。唯有如此,才能说得一口流利而又标准的普通话,才能进一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7.加强朗读、背诵、复述方面的训练。

首先要求学生每天用10到20分钟的时间进行朗读。文辞优美的散文、诗歌、演讲稿等均可,先利用工具书把文章中所有字、词的读音搞清楚,然后开始朗读。朗读的速度从比较慢逐渐加快,最后达到自己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

其次是背诵,一是“背”,二是“诵”,对象可以是课文、诗歌、散文、小说等,这种训练既可培养记忆能力,又能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离不开丰富的知识积累,而知识的积累离不开良好的记忆力,一个肚里没“货”的人想拥有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无疑是妄想。

最后是复述,就是把别人的话重复叙述一遍,它既锻炼自己的倾听能力,提高专注力,能够抓住别人讲话的重点,理解对方的意思,又能锻炼自己的现场表达能力,即兴发言能力,是非常好的训练口才的方法。

(四)加强口头说话训练,多鼓励,少批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1.加强实践性技能训练,让学生敢开口说话。

这是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步。《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从不敢说到敢说,再到会说和要说。学生不敢说是担心自己的普通话被别人笑话,在公众面前讲话有畏惧心理,或是话题学生不熟悉,不感兴趣,没有多少话说,不想说,也说不好。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从学期开始就要针对学生的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逐渐培养学生上台说话的胆量,帮助学生克服“怯、慌、怕”的心理。可利用每节课前的几分钟,安排两到三名学生上讲台说话,话题不限,为了不脱离实际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可课前从学生中收集一些贴近他们生活,能够激发他们兴趣而他们又非常关心的题材,并进行筛选,可以是学生的所闻、随见、所想、所感,也可以是当前社会人们喜欢的影视作品,人物形象,也可以是自我介绍等简短易讲的话题,然后让学生提前准备,这样,学生自然有话说。时间不宜太长,5分钟左右即可。这样一开始学生的压力不会太大,而有上台的勇气,这样能提高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让学生“有话说”,使学生在一种轻松、自然、有趣的环境中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2.加强创造性思维训练,让学生掌握说话的技巧。

敢于说话并不代表能把话说好,良好的口语表达需要良好的表达技巧,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条理清晰、措辞得当、主次分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做到准确,吐字清楚,声母有弹力,韵母饱满,声调高低分明;克服语调偏误,抑扬顿挫,高低起伏,有节奏感;停连得当,言语流畅,具有良好的语感,另外,要控制好语速,语速过快会影响字音的清晰和语义的表达,过慢则影响流畅程度。

3.加强发散性思维训练,让学生主动说话。

受过良好语言训练的人,语言表达能力都较强,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将事件完整而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述出来,反之,在表述时则会语无伦次,缺乏连贯性,主次不分。因此,经过一系列的训练,学生则敢说、会说,对自己的口语表达也会充满自信心。应积极鼓励学生面对大众主动开口说话,从以前的“要我说”变成“我要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四、结语

当今社会,随着人际交往的频繁,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实际上已成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条件。口才是练出来的,学生应抓紧一切可以锻炼的机会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将来才能在生活、工作上更好地和他人沟通交流,才能更好地取得事业的成功。

参考文献:

交际与口才范文3

社交中小技巧一:投石问路

向河中投块石子,探咀水的深浅再前进,就能有把握地过河;与陌生人交谈,先提一些"投石"式的问题,在略有了解后再有目的地交谈,便能谈得更为自如。如"老兄在哪儿发财'""您孩子多大了?"

社交中小技巧二:关心别人最关心的,通常能打开话匣子

在一个场合中,我遇到过一个认识的主编,打了几句哈哈后就没话说了。后来发现她和别人聊得热火朝天,原来是对方问到了她的宝贝女儿。当然,那时我还没有孩子,不知道这个话题天高海阔的内涵。但这个原则仅限与利益无关的话题,比如孩子啊,球技啊,NBA啊等等,若问起项目的中标价,本届选举的内定名单,就像问女人的年龄和商人的收入一样,让人讨厌了。

社交中小技巧三:不懈向细节挺进

这个聊天的技巧和创造好的文学作品的技巧是一致的。台湾主持人蔡康永在谈到《康熙来了》的成功时也提到这一技巧。只说"和女朋友去逛街"太平淡了,"和女朋友在电脑城逛了两个小时,最后女朋友买了个摄像头,为的是和另一个男生聊天,并坚持自己买单……"才有趣。细节越细,留下的印象越深刻,作品越好看,聊天越成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介绍一个新闻系的工作技巧给你:5个W加一个H,多问Who,Where,What,When,Why以及How,细节就来了。但和采访不同的是,聊天的时候,不仅要对方乐于交待5个W和一个H,自己也需要不断自我爆料才行。

社交中小技巧四:循趣人题

问明他人的兴趣,循趣发问,能顺利地进入话题。如对方喜爱足球,便可以此为话题,谈最近的精彩赛事,某球星在场上的表现,以及中国队与外国队的差距等,都可以作为话题而引起对方的谈趣引发话题,类似"抽线头"、"插路标",重点在引,日的在于导出对方的话茬儿。

社交中小技巧五:中心开花

面对众多的陌生人,要选择众人关心的事件为话题,把话题对准大家的兴奋中心。这类话题是大家想谈、爱谈、又能谈的,人人有话,自然能说个不停,以致引起许多人的议论和发言,导致"语花"飞溅。

社交中小技巧六:即兴引人

交际与口才范文4

1.1我们生活在社会关系中

1.2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为什么社会关系对我们如此重要

2、能力目标:了解影响人际关系的几种主要因素

3、素质目标:学会初步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

社会关系的定义、类型及影响人际关系的五种因素

教学难点

学会理解并区分认知因素中的五种心理效应

教学方法

超星学习通、案例分析、课堂问答、作业与讨论

教学过程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设计意图、具体方法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5分钟)

介绍本课程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整体介绍本课程的三个模块及各模块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新课讲解(35分钟)

*图片故事导入:天堂与地狱的区别

一、什么是社会关系

给出定义:社会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和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课堂训练:(连线题)根据列举的关系找出其对应的社会关系类别

二、为什么社会关系对我们如此重要

案例:《乌克兰“狗孩”马拉亚》

由案例得出:人区别于动物最根本的特征就是人的劳动实践,那些兽孩脱离了人类社会,仅仅是生物人,不能成为社会人,他们只有进入到人群中,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也就是说人的社会化必须也只能在人群中完成,在社会中完成。由此推出第一个观点:

1、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需要

是人存在和发展的方式,也是人生存和发展的条件。离开了人际交往,人就失去了社会性;离开了社会关系,人就失去了从事各种活动的条件,也就无法生存和发展。

2、建立社会关系是人归属的需要

马斯洛的需求层级理论

(学校、邻里、社区、单位和其他环境)归属感

3、良好的社会关系是人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

“交往剥夺”的心理学实验

案例分析:小李的经历

总结(5分钟)

第二课时

新课讲解(30分钟)

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一、认知因素

人际交往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认知的过程

对自己的认知

对他人的认知

对交往本身的认知

1. 第一印象: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注意开始接触到的细节,如对方的表情、身材、容貌等,而对后来接触到的细节不太注意。这种由先前的信息而形成的最初的印象及其对后来信息的影响,就是首因效应。

2.近因效应:最近的信息对人的认识具有强烈的影响,最后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

3.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指在人际交往时,人们仅仅根据某个人一种或者几种特征来概括他在其他方面一些未被了解的人格特征,从局部信息形成完整印象的心理倾向。

4.刻板印象:在人际交往时,人们往往习惯于机械地将交往对象归于某一类群体中,对于某个人或某一类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是定势效应的典型表现。

5.投射效应:在认知和对他人形成印象时,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的现象,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即推己及人的认知障碍。

二、情绪因素

三、相似因素

四、互补性因素

五、人格因素

总结(5分钟)

让学生对本课程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故事导入,让同学们意识到我们不是独立于世的,而是身处在社会关系中

4种划分方法,释义举例讲解法

即时训练巩固学生的理解记忆

由狗孩的案例推出: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需要

让同学们领悟:不管你愿不愿意,社会关系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它对每个人来说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它让每个人在其中成长,在其中成功。

案例分析引发思考

案例:找工作

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通过测试《你曾经被自己的思维套路过吗?》帮助理解刻板印象

注意了解投射效应的两种类型

《人际关系与沟通》P14

利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回答。

交际与口才范文5

关键词:初级口语教材;练习;对外汉语

一、两套教材的分析比较

(一)所选教材介绍

1.《汉语会话301句》:康玉华、来思平编著,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共48课(含复习课8课)。这是一套以功能项目为纲而编写的口语教材课,主要针对汉语初学者,旨在培养学生的汉语会话能力,堪称当今对外汉语教学界最畅销的教材。

2.《轻松汉语——初级汉语口语》:王尧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分上、下两册,上册30课,下册25课。主要内容包括各种交际场景如:社交、点菜、看病、旅游等,力求为留学生创设贴近真实的交际环境,内容简单易懂、图文并茂。

之所以选择这两套教材是因为:这两套教材都是使用范围较广、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材,并能从某些方面直射出当前对外汉语教学界的状况。

(二)两部教材的练习类型及其对比

《汉语会话301句》的练习类型主要以替换与扩展、填空、完成对话练习、造句练习、完成句子、改说句子、改错、根据课文回答问题、模拟表演、看图说话、听述练习、成段表达练习、语音语调练习等。而《轻松汉语——初级汉语口语》的练习类型:以朗读句子、回答问题、扩展、替换、情境实践、交际任务、补充词语为主。

这两套教材的不同点:从总体上讲,《轻松汉语—初级汉语口语》的难度程度相对于《汉语会话301句》较低。《汉语会话301句》的练习类型比较多,有14种,同一类型的练习题型多种多样,且每五课有一个专门复习前面重点内容的练习,而《轻松汉语——初级汉语口语》的练习类型只有7种,而且都是同一题型。

从练习的类型上看,这两套教材都有语音练习,替换与扩展练习,回答问题,对话和语段的练习等巩固性练习,重点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能力,很好地帮学生复习并巩固所学到的知识,但也存在共同的问题:

1.两套教材的不少练习是纯形式化的,机械、半机械式的操练,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反馈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不是检测学生是否能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真实的语言环境里,如:“语音语调练习”“替换与扩展练习”“改说句子练习”等。这一点几乎是所有教材都会犯的通病,比如很多替换练习,尽管有的学生不知道替换词词意,也能正确完成替换练习。我们认为这样的练习训练效果是零。尽管通过这样反复地练习,学生的语感会得到提高,但是机械性练习不应该成为练习的主体,适当即可。

2.有些练习虽然形式是新颖的,但是内容和结果是既定的,缺少对情境的关注。如:上面所举的《轻松汉语——初级汉语口语》第十六课的情景实践,括号里给出了词语,学生必须按照所提供的词语回答,已经不是情景实践了,倒像回答问题,整本书的情景实践都是这样,有点形同虚设。教材编写时应充分考虑社会语境,这样走出课堂,学生也能较好地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交际。

二、关于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材课后练习编写的思考

在教材练习编写过程中,要注意练习“量”的适度以及练习的“难度”要有坡度,同时还要有一定的跨度,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以简驭繁。练习的内容方面除了注意目的性、针对性外还应注意两个方面:

1.练习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有的教材练习题型整齐划一,从第一课到最后一课都没有变化,比如:《轻松汉语——初级汉语口语》,每课练习类型都是同一题型,当然练习的质量并非由练习形式的多寡来决定,而应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进行设计。在练习中我们还应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如:练习时可适当导入文化内容,并增强题目的现实性、故事性、情节性。

2.练习程序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在时间的分配上要求在合理、有效的时间内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如:新教后的模仿练习从时间分配上讲一般位于课中20分钟左右,此时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优势,我们就应从激趣入手,变学生的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完成占时约3分钟的模仿练习。

参考文献:

[1]康玉华.汉语会话301句[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交际与口才范文6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共安排了四次口语交际,分别是“我说你做”“我们做朋友”“用多大的声音”和“小兔运南瓜”。和原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部编本”语文教材以“学习提示”的方式十分明确地提出了每次口语交际的要求,使教学的方向更为清晰和突出。第一单元“我说你做”的学习提示是“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注意听别人说话”,第四单元“我们做朋友”的学习提示是“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第六单元“用多大的声音”的学习提示是“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第八单元“小兔运南瓜”的学习提示是“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中,第六单元“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是在第一单元“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初步培养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的场合意识和对象意识。“部编本”语文教材非常好地体现了教学要求的连续性与层次性。

二、教学目标新取向:交际能力・兴趣・习惯

口语交际“多大的声音”,教材先用“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两个问句,激发学生探究和表达的欲望;再用三幅插图“图书馆问话”“交给老师橡皮”“给同学讲故事”,创设三个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最后出现学习提示“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明确指出说话声音要适中的表达要求。我们从教材编写中可以发现,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取向,除了要通过口语交际的练习,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外,还要激发学生交流与表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口语交际的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并在情境感悟和切身体验的过程中,学习文明礼仪,浸润人文修养,提高综合素质。鉴于此,本课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对“用多大的声音”的话题讨论与情演练,增强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并使其能根据说话的对象和场合,确定说话声音的大小,用合适的声音说话,做文明的小学生。

三、教学过程新设计:情境创设・演练・互动

(一)运用录像创设情境,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

1.录像导入:今天上课,老师要请小朋友们先看一段录像。

故事情境描述:一节语文课上,同学们很认真地做着作业,教室里格外安静。突然,一声大叫传来:“老师,老师!”同学们吓了一跳,教室里顿时闹腾起来。原来是小东同学在做作业时遇到了一个字不会写,就大声叫老师……

2。引导评论:你们觉得小东这样做好不好?(大家都在安静地做作业,不能大声说话,否则会影响别的同学做作业,这是不礼貌的)

3。教师小结:说话是一种礼仪的表现,说话声音大小很重要。那到底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用多大的声音合适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个问题。(板书:“用多大的声音”)

(设计意图:开课用录像小故事导入,瞬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且故事又来自于学生的生活,熟悉而亲切。通过故事将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在对主人公的评论中,发现生活中有时候说话要大声,有时候说话要小声,产生到底该如何把握音量的疑问,从而在自然地引出本课学习主题的同时,将学生一颗颗充满疑惑的心也瞬间激活,并顺利地将其引向对真知的探究。)

(二)借助插图创设情境,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1.插图引入:今天,小东的生活可丰富了。请大家再仔细看这三幅图,他又做了哪些事情?(出示教材中的三幅插图)

2。问题悬疑探究:在上面这三件事情中,小东说了哪些话?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用多大的声音合适呢?我们一起来告诉他。

(1)说说插图一

①出示插图一:你看懂小东说了什么话?(在图书馆或者阅览室,小女孩在看书,小东想坐小女孩边上的位置,所以就指着那个位置问小女孩:“请问,这里有人吗?”)

②小东应该怎样说话?出示选项,举手选择:

A.大声说( )B.小声说( )

③统计学生选择结果,采访明理:小东为什么要小声说话?

(要点预设:因为这是在图书馆或者阅览室,要安静阅读,大声说话会影响其他阅读者。更何况墙壁上还贴着一个“静”字,我们更加要自觉保持安静了)

④教师总结:像图书馆、阅览室、影院、医院等公共场所,为了不影响别人,我们要小声说话,保持安静。

⑤表演练习:如果你是小东,你会怎么问话?小女孩又会怎样回答呢?(同桌两人互相演一演,练一练)

⑥展示评价:先请一对同桌表演,评价他们说得怎样,再请两对同桌表演,评价。

(2)议议插图二和插图三

①那么,剩下的两幅图里,小东又该用多大的声音说话呢?请你和同桌讨论讨论,然后选择一幅图来说说你们的想法。

②交流反。

图2:小东捡到橡皮要交给老师,如果是到老师办公室里,为了不影响别的老师办公,说话声音应该小一点;如果是在教室里,而且是课间,声音嘈杂怕老师听不清楚,说话声音可以大一点。

图3:小东在教室里给小朋友们讲故事,为了让每一位小朋友都能听得到,声音要尽量大一点。

③选择一幅图来表演,大家评价:小东说得好吗?为什么?

3.总结提升:小东真能干!你们真能干!我们都做到了说话要看场合,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将课文交际情境现场化、故事化,借第一幅图进行交际规范的指导,用第二、三两幅图进行巩固迁移、练习提升,教学由扶到放,循序渐进,梯度递升。并且在说清事理的基础上,充分让学生说练表演,让同桌高效互动;在尊重自主选择的交际情境中,充分实践,在保证交际水平提高的同时,进一步激活了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三)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1.延伸拓展: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说话的声音,有的时候要大声说话,有的时候要小声说话。那么,你们觉得哪些时候,说话要大声些?哪些时候,说话要小声些呢?同桌讨论。

2.同桌表演:老师提供几个常见的生活场景图,请选择一个场景,也可以选择自己生活中的场景,同桌两人表演,特别要注意说话声音的大小。(请三对同桌上台表演)

3.互动评价:你觉得哪一对同桌说话的声音大小正合适?为什么?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实际,口语交际更离不开生活实际,只有将口语交际与学生生活融为一体,才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交流平台,做到学以致用。用表演的方式,既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活动中反复演练说话的合适音量,口语交际的能力在实践中得以真正地落实和提高。这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最有价值的教学方式!)

4.课堂总结:这节口语交际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师总结:和别人说话用适合的音量是一种礼仪和修养,我们不仅自己要做到,还要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我们的爸爸妈妈和周围的人听,请他们也和我们一起用最合适的声音说话,做最文明的人。

出示儿歌:说话有学问,声音有大小。有时候要大,有时候要小。掌握好音量,人人把我夸!

教师范读儿歌(故意把声音放得很轻很轻),评价:你们觉得老师这样的声音怎么样?(要大声点)教师再大声地朗读一遍,问学生:这样行吗?

上一篇文明建设

下一篇就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