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环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文环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范文1

关键词:青春影像;青春意识;高校环境;

人文情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人为本。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进行的人文素养教育也要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这种观念不仅反映在课堂知识的传授中,也反映在高校人文环境的建设上。高校人文环境,环境指高校这个相对封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人文则指在进行环境建设时始终彰显人文意识,把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作为关注点。“人文”最早出现在《易经》中,《易经》“贲卦”中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天文是指天道自然,人文是指社会人伦,是人区别于动物所特有的资质和风采。高校是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教育场所,校园是文化内涵的实际承载空间,其整体环境的建设应处处体现人文精神,其景观设计和氛围营造都是校园文化展示和传承不可缺少的部分。一个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校园环境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影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丰富的校园形态,处处可见的历史景观和环境景观能够构建一个意义完整的校园符号系统。这一系统也会以可见的形态形成高校最具生命力和吸引力的特质,日积月累形成丰厚的精神财富,不断生发出精神价值和凝聚力。青春类影视作品中的校园生活,一定程度上是对当代大学生生活的再现,其中的教室、宿舍、校园、图书馆等空间都洋溢着青春的色彩和活力,在一定程度上表征着观者对校园人文环境的期待和向往。因而人文环境建设就是在高校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给学生营造一种人文的氛围、意义空间。“人文环境是一种意义世界,是人不断对意义的创造与表达、理解与体验。所谓意义,就是人对世界以及自身的理解和审美。意义就是一种人生理想,也是一种人生创造。”①怎样增强校园的吸引力使学生能更多地浸染人文气息,融入高校人文环境的意义世界,仍是当下高校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对青春影像的分析来勾画当代大学生所特有的风采的存在空间———校园人文环境,进而提出从休闲空间、文化空间、虚拟空间三个层面进行人文环境建设。

一、跳动之符号与校园休闲空间建设

青春是跳动的符号,大学生在校园里留下了靓丽的印记。在春春的影像里,我们发现一个充满着梦幻色彩的校园,这里绿树成荫,有成片的公共休闲空间。《我的早更女友》《匆匆那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中女主角的第一次出场,《何以笙箫默》男主角与女主角相遇的地方,都离不了大树成行的校园主干道。《致青春》里郑薇跟着陈孝正走过的树荫间的台阶,二人缠绵的绿色草地,《匆匆那年》里陈寻跟着方茴穿过的长长的走廊,乔燃送方茴丁香花瓣、林嘉茉送苏凯手链时的石凳与满眼翠绿,《我的早更女友》中见证戚嘉与刘翀、袁晓鸥爱情的大树,篮球场,旋转的楼梯,夜晚的凉亭,路边的大树……校园休闲空间凝聚着大学生的青春记忆。校园空间建设应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中心,既给学生营造一个宣泄青春激情的独立的空间,又给学生提供一个施展个人才情的公共的休闲空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花草能够产生丰富的负离子,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调节人的神经活动,有利于人的创造性思维。校园休闲空间的建设应当加入艺术设计,如校园一角曲径通幽的小路,平铺鸭蛋形的弧形草地,随意摆放的长条凳,等等。恩格斯曾说:“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②校园休闲空间的设置就是让学生全身心地与自然接触,发挥其唤醒学生审美知觉的功能。建设校园的休闲文化空间,为师生营造一个统一的、个性鲜明的整体环境,既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压力,也可以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二、欲望生产与校园文化空间建设

用画面来说话的影视是一门关于“看”的艺术。“看”往往和欲望相关,欲望往往潜藏在视觉背后支配着“看”,选择看什么、专注的程度实际上都是欲望之旅。青春影像里的俊男靓女,影像中的时尚,向受众传达着消费愉悦感。影视关心的永远是画面如何最有效地发挥其商品属性,进行欲望生产。纵观整个青春影像,它们在故事情节、叙事方面其实没有多少创新,基本上都是一段爱情的纠葛,这些关于“爱”的影像无疑都和金钱、容貌有关。其实影像本身的直观性、立体性就是欲望生产最好的工具,青春影像既是当代大学生生活的写照,又生产着他们体验“爱情”、体验“青春”的欲望。在青春影像中,俊男靓女都在强调当代大学生欲望的正当性。他们玩,他们爱,他们恨,《同桌的你》《匆匆那年》中曾经是禁忌话题的未婚先孕,很自然地进入影像世界。《小时代1》中,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大都市,主人公林萧、南湘、顾里、唐宛如四个女生的校园活动空间被大大地理想化和夸张化,欧式的奢华的宿舍让人惊诧。在当代都市文化中谱写青春,青春无疑深深打上了金钱、物质的烙印。“青春”在现代化的阐释里变成了一种消费符号,驱动着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消费,因此,在校园环境建设中,人文情怀的渗透是必不可少的。存在符号学把人作为符号的主体,人的存在总希望找到一种确证,一种自我存在的意义,而意义通常是通过客体世界建构的。校园里发生的爱情多与这种寻求意义的渴望和追求相关。传统文化的断裂使当代大学生不愿再扮演成年人期待的社会角色,在青春影像中,反叛、颠覆和另类成为他们的标签,他们以此作为自己真正的成年礼,对名牌的追逐、对肉体的追求、对舒适惬意生活的向往成为他们的文化符号。这些似乎在表述当代大学生与这个社会的矛盾,但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是在通过这种思维方式寻找人生的价值,以期获得他人的认同和社会的认可。既然“看”是欲望的外显,欲望实际上就是享受“看”的愉悦,那么学生对什么感兴趣,喜欢什么都是“看”的动因。因此,校园环境应从学生的“看”上下功夫。不仅应考虑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的物质需要,更要营造富有生机的精神生态氛围。以学生为本,重视精神层面的文化空间建设,比如校园主体建筑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实用功能,其楼梯、楼内墙体、外墙的设计也要渗入人文精神。艾伦?卡尔松在《功能之美》曾指出:“作为建筑物,它们具有许多功能,因此,它们与人以及使用者的文化内在地相关,作为建筑物,它们亦与其他建筑物相关。”③校园内的文化长廊、艺术展板等,应该发挥促进学生之间交流、展示学生才艺的功能。每个大学生都应从校园人文环境中找到身份上的认同感和文化上的归属感。在这样的空间中,大学生们可以自由地交流、互动,欲望、激情能得到释放和疏解,可以得到他人的认同,获得学习、生活的自信。

三、青春之痛与校园虚拟空间建设

人文环境范文2

校园人文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综合体现。校园整体环境、建筑的空间场所和建筑实体以及雕塑小品都是校园人文环境的物质载体,是标志化的校园精神象征。高职院校园的人文环境规划设计,是通过对师生共同生活和学习的场所进行规划设计,体现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使人文与职业教育得到和谐统一,从而培养出综合素质与职业素质具备的人才。理工类职业技术院校的人文环境有着以下特点:建校时间较短,在校园历史文化积累相对欠缺,难以形成普通大学的人文传统;其次,高职教育学制较短,学生的综合素质都不如普通高校;其三,理工类职业技术院校的专业设置以理工科实训类为主,强调的是理性精神和实践能力。

2理工类职业技术院校的人文环境规划设计理念———秩序与实效

强调秩序性对形成文明的校园人文环境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多数高职院都是从中专或者成人高校转变而来,在校学生年纪普遍较小,在学校度过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转变,其自制力和纪律性不如普通高校,因此学校职业环境中应更强调职业教学的秩序性。实效性是理工类职业技术院校治学和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高职教育以行业与职业为需求的教育目标,强调实用的知识教育。因此形成一定的职业环境对一所高职院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做规划设计综合考虑的时候,需要对学校教学内容一定的了解,并结合总体规划和景观节点合理安排和适当组织相关的场所。

3长沙市市技术学院新校园项目简介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培养高级技能人才为主的国有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学院。为适应发展学校新校区选址于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雷锋镇,新校区西临雷锋公园,环境优美。基地内存在一定高差,有若干水塘和少量原有建筑。规划校园总占地面积450亩。在校生规模达到8000人。

4总平面布局———轴线的秩序与自然环境结合

校园整体空间结构规划为“双心、双轴、双环、四片区、多模块”的空间格局。双心:由于学院由东、西两部分组成,东西各有一“心”,分别位于两个院的中心位置。西院的空间核心为教学信息中心,包括综合教学楼和行政办公图书馆综合体,图书馆为校园制高点,统领全局。东院空间核心为生活服务中心,包括学生食堂、学生活动及绿地景观,是生活区最具活力的中心。双轴:由西院南北向的校园礼仪轴和连接两院的东西联系轴构成“T”型的轴线架构校园空间。校园礼仪轴南起校园主入口,经礼仪广场、图书馆、中心湖景观、北至教学楼和体育馆围合而成的景观湖面,形成“前庭后院“”前动后静”的空间序列。东西联系轴连接东西两校区的教学信息中心和生活服务中心,并在西院形成开放空间将东西轴延伸至基地外的雷锋公园。双环:东西两院各有一个主要交通环疏导内部交通,串联各功能区。四片区、多模块:校园分为教学综合实验区、生活服务区、实训区及体育运动区四大功能片区。每一功能片区由若干小功能模块组成。功能分区:将校园分为综合教学区、生活服务区、实训区、体育运动区四大片区。综合教学区:位于西校区,包括图书馆行政办公综合楼、综合教学楼。校园主入口位于长川路,是校园主轴线的起点,进入校园即可见校训墙及礼仪广场,形成一种礼仪性的开敞空间。礼仪广场北侧为校园主体建筑———图书馆行政综合楼,综合楼与教学楼实训楼构成“品”字形的空间格局,便于相互联系。生活服务区:位于东校区,包括两组学生宿舍、学生活动中心、学生食堂及中心绿地。生活服务区通过长月路的生活区北入口、雷高路的入口与外部联系。生活服务中心包括食堂、小超市、储蓄邮政、卫生所等后勤用房组成生活服务一条街,就近服宿舍区,基本满足日常生活、娱乐需要。对外交流中心位于校园东北侧长月与雷高路的交口,设有独立出入口,便于对外接待经营。实训教学区:靠近长川路与雷高路两条主要道路,有效加强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实训区包括实训区与园艺场两部分。实训区建筑体量较大,以5层为主。实训中心广场可作实训竞技场,结合专业特点,可作为实训表演、竞技的场地,如举行叉车表演等活动,激发学生做行业能手的信念和信心。园艺实训场沿长川路布置,场内按园林布置,环境优美能成为社区的街心公园,达到社区共享的良好效应。体育运动区:体育运动区分两片布置在东西两校区;西区配置带看台的塑胶跑道标准田径场一个,若干小球场。东院配若干小球场,满足学生日常运动。西院的运动场及体育馆布置在长月路与雷锋河路交口,展示校园形象,并可对外经营。

5校园环境设计———紧密结合教学内容

设置形成主题性环境空间景观规划从理工类职业技术院校自身教学与专业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内容与实践,创造出工业艺术与自然生态相结合的现代工业美感的校园景观。校园的景观特点可概括为“一轴一廊一水脉、双园景观为核心”,在校园中结合相应的教学区域,设置了各种主题的景观节点如:工业景观走廊、工业艺术博览园、实训竞技广场等,结合教学专业特点,让校园主要开放空间成为工业器材展示、实训表演竞技的场地,使景观、教学与课余活动紧密结合,有效促进了具有理工科职业院校特点的校园人文氛围。校前区:校前区的礼仪广场是从主入口进入校园的第一个开敞空间,通过水池、灌木、树阵、两侧林荫大道构成层次丰富的校前区。北侧的升旗台是礼仪广场的一个主要节点。东园和西园是教学组团和实验组团北侧供课间休憩的小园林,同时也是展示学校百年历史的场地。中心湖:中心湖是校园中轴线上的景观核心,蜿蜒曲折的驳岸线为校园整体硬朗、理性的秩序增添了柔和、浪漫的人文情趣。利用校园基地内的水塘加以改造形成湖面,水质保证、维护方便。正对图书馆背立面的湖面设有景观音乐喷泉,在节庆及活动时开放。工业景观走廊:工业景观走廊联系东西两院的空间核心,通过水轴线及滨水的带状小广场打造一条富有特色的滨水景观行走廊。与桃李相路交处通过过街天桥相联系。滨水布置工业配件、构架等改造的小品雕塑、铺地、景墙、座椅等,将工业美感与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打造校园处最具职业特色的标志性景观走廊。工业艺术博览园:位于生活区中央的中心绿地,是工业景观走廊的收头。结合本学院的“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园林技术”等专业,以工业美感为主题,通过现代工业构架与生态型景观相结合的手法展示工业浪漫。园艺公园:东院靠近雷高一侧,利用现状水塘改造设计为一处环境优美的园艺实训中心也可作为社区公园,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

人文环境范文3

一、人文环境建设的重要地位

人文环境可以定义为一定社会系统内外文化变量的函数,文化变量包括共同体的态度、观念、信仰系统、认知环境等。从整体意义上说,人文环境是建设西部强省的基础,人文环境状况是持久发展的动力,人文环境建设是社会地基也是其拱心石。用电视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把人文环境建设摆到基础性地位上来,有着广泛的依据。

其一,从历史实践出发,尊重历史的必然性,始终恪守逻辑与历史统一的原则。如果没有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运动创造的人文环境,就很难培植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和近代社会文化转型。例如15世纪中叶之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为什么1600年之后,中国却变得大大落后于西欧呢?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停留在过去人文观念上无所事事、缺乏创新。如今,国家提出创新,人们凡事都在创新。可以说,没有人文精神创新的先导及其肥沃土壤,就没有社会历史的进步。我们近几年的电视实践,就是为人们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如大型电视片《大秦岭》、《舞动陕西》、《望长安》等等。这得益于陕西电视台有一大批致力于电视纪录片创作的团队,重视电视的寓教于乐。用电视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是这些痴迷者始终不渝的追求。

其二,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是两种相对独立的不同学术传统,尽管二者时或平行、时或交叉、时或互动、时或渗透,但是毕竟二者有不同的对象、出发点、价值观、信念、方法、规范和模式。在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两种传统的关系方面,目前我们极易犯范畴误置的毛病而流于取消(人文学科)论、对立论、主次论等。放眼审视人性和文化史,不难发现人类有其固有的人文独特性难题,事实上原子弹爆炸了,基因工程发明了,宇宙飞船上天了,科学技术进步了,可是人类社会和精神问题解决了多少?有趣的是,科技落后会带来各种问题,但是科学每一次进步,也会提出哲学难题;科学越进步,提出和带来的社会和哲学难题也就越多越复杂。这样以来,人们多么渴望电视图文并茂的表现,来激发某种超越智慧的功力,让人类兼有科学与人文,让科学与人文并存而互相规范、互相促进,这正是人类的福祉。

其三,新思想、新思潮、新价值等对社会意识有巨大的规范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作用,其作用力之大有时出乎意外,正是在这种作用中,社会主体得以建构、发展。现代化的电视宣传手段,正是凭借合乎科学性的理论社会主体,转化成现实的时代实践主体才得以成功的。人文观念对社会主体具有构造和统一作用,电视用“美”,就这样一个简单的字,就能把民族精神统一到同一样的哲学领域、精神领域和思维领域;建设西部强省,如果缺少了与之相适应的人文思想和精神充实武装起来的社会主体,圆满成功将是难以想象的。

二、人文环境建设的内容

人文环境是当今最时髦最常用的一个词汇,它的产生和广泛使用适应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客观需要,实际就是指人们周围的社会环境。建设西部强省,最大的问题或者说最高的难题就是“人•自然•经济”三元关系的问题。西部的社会环境一般,自然环境脆弱并且持续恶化,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而且结构陈旧不合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又是极不平衡的。这就需要更新人文观念以做为支撑,要真正从人文环境建设上完成西部强省的社会动员,目前首要问题是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只有发挥传媒,不管是报刊、广播,还是电视、网络,只要有人文价值的传播,才能作为社会动员的引导。西部强省的人文精神,应靠传媒来营造适应建设西部强省的大环境,应能担纲西部强省的社会终极信念和原则。从人文环境结构出发,相应地建设西部强省的人文环境建设起码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一是营造人文主义精神。陕西电视台拍摄的许多电视纪录片,就是为了每一步发展都必须参照未来。建设西部强省的长远影响非常重大,必须超前地在这个伟大的行动中打进未来文明生长因素的楔子,为未来发展开拓和构建空间条件。这就要加快科学的未来学和作为人类科学转型新范式而出现的环境学科群的研究,充分吸收重视的是古代儒、释、道思想中,含有丰富的人文生态智慧。电视片《法门寺》就是用镜头阐述人文环境的代表作之一。这部纪录片具有能使人与自然统一和谐的泛生态化人文精神和发展,有很好的价值评估体系。这样的舆论氛围,使人们接受和选择,也决定了人文建设朝泛生态型的观念、思想转变。

二是营造公共理性精神。首先要正视和超越自己的传统。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矛盾十分突出,人文学科丧失整体性,道德的、制度的、政治的等原则多不相干、难以统一,只知一家一派而不知有公共理性,这是学术和生活圈孤立、单一、闭锁造成的。电视片《望长安》,就是基于儒家核心在于伦理学,但儒家始终解决不好政治与伦理关系,有些陋儒停留于“忠孝”拉扯;也始终解决不好伦理与经济之关系,儒家知道“义利”关系乃社会上首要问题,可是就是解决不了,总免不了落入两极对立;在伦理与法律的关系上就更显无奈,两千年封建帝国的历史的确陷在“隆礼重法”的二难泥潭之中难以自拔。所以,我们在批判西方近代工业资本主义文明的负面影响的同时,一定要广泛吸收他们的优点。尽管西方也有不平衡的地方,但都得到较大限度的发展而形成比较自足自备的社会体系。他们的长处在于富有公共理性。同时,建设公共理性精神需要现代意识。

三是内在人文素质的提高。中国古人在心灵生活、心灵境界方面有着世界公认的不可忽视的成就。儒、释、道都是重要的关于精神生活的资源。儒家关于修身养性和慎独诚明的教导、道家关于万物一体的超越体验、理学家关于安身立命的理论、佛学的解脱觉悟方法等都可以大加发明,裨益现代人可能遭遇的精神飘零虚脱。延安曾经为革命根据地,积累了在偏僻落后条件下克服困难实现文化、人文素质先进发展的丰富经验。电视片《舞动陕西》,从空中俯瞰这块宝地,让人看到了延安的经济与社会进步,看到了延安新城的崛起。过去,有人说,陕西处于内陆,人文素质就更具有战略地位。如今,又有人说,陕西缺少了人文素质水准,就会从缺少魅力变得更缺少魅力。现在,我们说,通过电视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提高了陕西的人文素质,等于占有文化优势,陕西社会等于坐而增加价值。我们承认,电视不是万能的,但是,我们又认为,离开电视又是万万不能的。以上这三点,我们以为是陕西人文精神内容中最重要的“三纲”,沿着这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三、推动人文环境建设的大众化

人文精神的现实化,必须依赖于社会化的过程。一定社会的人文精神从总体上有所提高,才是人文精神环境成熟的标志。而总体上提高,有待于“社会化教育”。这里的社会化教育是指公众教育,指全社会都参与到人文精神的学习、传播、创新和实践中来。那么,我们应当怎么做呢?孔夫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办私学的人之一,由于其私学承诺社会公共伦理责任,又面向公众,所以恰是这种“私学”反而奠定了中华民族普及性的公共教育基础。后来儒者更广泛地立私塾、廷训、经堂、乡校、书院等,愚夫愚妇、渔牧耕樵等来者不拒。电视片《大秦岭》中,反映陕西关中书院和关中乡学、白鹿书院,就是很好的例子。正因为如此,儒家知识分子得以融入大众、嵌进社会;大众得以下学上达,儒家精神成为公共意识形态。不过,由于经济的原因,儒家教育社会化仍不充分,多是局限于士人阶层以上家系,因为广大劳动者、平民阶层无经济实力、无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他们常常是间接地在社会生活中通过濡化而吸收到儒家人文观念。

人文环境范文4

水电工程项目部是项目法施工管理及工程招投标体制产生的。具有以下基本特点:①运行周期较短。项目部从成立组建到陆续疏散,一般为1~3年;②远离总部和中心城市;③人员来源分散。工作和生活在项目部的这个群体,具有与后方职工不同的生存状态。(1)工作压力较大。这种压力主要来自3个方面:①工期和施工进度的压力。从投资利益的角度出发,电站开发商对缩短工期有着急迫的要求,这一愿望通过招投标过程后,以合同强制义务的形式落实到施工单位头上。在“提前完工”、“提前达到节点”、“提前投产”的口号声中,项目部职工承受着极大的工作压力。笔者前些年所在的一个项目部,一年里业主单位发动了4次为了“确保”的“大战”(其中两次“大战100天”),笔者工作岗位是非生产部门,都有透不过气来的感觉,生产部门和一线职工的感受就可想而知了。②经营压力。项目部作为成本中心,直接承受着中标单价偏低的经营风险。经营目标的实现,上关工程局的发展,下系职工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除单价因素外,经营目标的实现还受到气候、地质以及安全生产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特别是项目经理层,如履薄冰,压力是普遍存在的。③上岗压力。由于项目部这种组织形式的临时性特征,决定了项目部职工必须面对周期性的上岗问题。如何才能在现在的项目完工后顺利地在下一个项目部得到自己合适的岗位,努力工作和学习并处理好人际关系是必要条件。相对而言,对多数人来说后者难度更大一些。(2)亲情缺失。亲情就是亲人之间的感情,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以及夫妻之间的感情。项目部职工长期工作在外,远离家庭生活,亲情缺失严重,并导致高离婚率的出现。失缺亲情,进而会失缺对社会的依赖和责任,造成传统价值观的崩溃。项目部职工群体中与亲情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适龄青年的婚配问题。(3)生活条件相对艰苦、文娱生活单调。水电工程大多地处偏僻山区河谷,加上项目部的临时性特征,造成了项目部职工生活条件相对艰苦、文娱生活单调。(4)工资收入偏低。由于复杂的原因,无论是从劳动强度和投入付出,还是与当地平均工资比较,水电工程施工项目部职工群体的工资收入普遍偏低,是不争的事实。水电工程施工项目部职工群体生存状态堪忧,并存在着影响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隐患。客观上说,项目部职工群体生存状态中存在的问题,相当部分是行业(或职业)性质决定的。

2人文环境建设的概念理解

笔者认为,人文环境建设理论有利于针对性地改善项目部职工群体生存状态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重视和研究人文环境建设在企业经营管理和企业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人文环境概念的研究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相当系统和成熟,它在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文环境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的历史时期,更具有现实意义,并可使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台阶。根据前述定义,在企来中,人文环境体现在决策思想、管理理念、团队精神、道德建设、硬件建设等方面“以人为本”、“平等公正”、“合作互助”的具体实现程度。人文环境建设的理论依据是人文思想,人文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核心是重视人的需要。而重视人的全面需求,正是我们管理理念中的薄弱环节。人的需求有哪些特点呢?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43年出版的《人的动机理论》)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安全等较低层次的需要满足以后,就转向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中、高层次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主要有3个观点:①人类有5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②需要是有层次的。马斯洛认为,上述5种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个阶梯,当低层次的需要获得相对的满足后,下一个需要就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驱动行为的主要动力。③行为是由优势需要决定的。马斯洛的观点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其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九局思林项目部近几年来连续实现和超额完成工程局下达的经营指标,队伍表现出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业主、协作单位和同行的赞誉。反思其项目管理工作,除严格执行工程局各项规章制度和创新经营思路外,满足职工需求的观念和工作思路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3在项目部工作中如何体现重视人的需求

在项目部层面考虑人文环境建设问题,重点是以人为本、满足职工的需求。

3.1重视职工生活、工作环境质量

工地营地是职工生活工作的场所,也是职工从繁忙、嘈杂的施工作业面回来休息、调整的空间。因地制宜,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舒适美化的营地是保障职工生活、工作环境质量的基础,让职工吃好、住好、休息好是工地职工的基本要求。在九局思林项目部,营地选址平整、宽阔,将办公、住宿、食堂、运动球场、库房、材料堆放及设备维修场地等集中于一个大四方形院内(100m×100m),布局合理,管理方便。每一间办公室和职工宿舍都安装有独立空调。生活设施方面,淋浴(24小时热水)、卫生间(冲水式)、洗衣房(配备洗衣机)功能齐备。“职工连吃都吃不好,怎么会干得好工作!”是项目部领导对职工食堂的要求。以此为出发点,项目部从经费、人员上给予职工食堂足够的投入。思林项目部职工食堂除办好一日三餐外,还开放自助夜宵,也就是说,晚上食堂厨房是开放的,如果你需要,炒饭、煮面均可自便。这在其他项目部是少有的。项目部还在综合办公室设置了常用药药箱,备有几十种非处方常用药,免费提供职工急时之需。职工按规定都有带薪假期,职工休假返家,无论早晚项目部都会安排车辆到车站接送,家属探亲也是如此,家属来工地短期探亲的,食堂伙食免费。每个职工生日,都会收到200元的红包等等。在工地的大环境下,努力营造一个具有生活气息的空间和氛围,有利于职工调整心身,释放工作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

3.2重视职工经济收入

充分尊重职工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是重视职工经济收入的基础。经济收入常常被理解为职工的唯一需求,可见其在人的需求中的重要性。在市场经济中,劳动的直接价值就是获取经济收入。项目部职工的经济收入,受工程局工资管理体制控制和项目经营状况的影响。重视职工经济收入,一是严格按照工资管理制度兑现工资;二是建立简单、透明、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机制,提供职工通过努力工作获取更多收入的途径;三是引导职工积极参与项目经营活动,广开财源,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四是正确处理企业利益与职工利益的关系,在合规和不侵犯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把增加职工收入作为经营规划的重点。九局思林项目部的做法是:①指导思想明确,“要让职工尽量多挣点钱!”②经营思路清晰,“能赚钱的事多干,不赚钱的事少干”;③分配强调公平,“坚持不搞平均主义”,每次奖金发放,项目领导班子都要开会,对项目部所有职工进行逐个的考核考评,严格按照贡献大小和工作表现分配。这一做法的结果是,职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持良好状态,项目部整体工作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3.3关心和支持职工成长、事业追求

关心和支持职工成长、事业追求要当作是企业的责任来做。关键是要关心每一个职工。对业务骨干和工作积极分子的关注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而实际上真正需要关心的是更大群体的普通职工。关心每一个职工,就是不能简单地抛弃和淘汰所谓“最后一名”。鼓励支持项目部职工参加文凭、职称、职业资格考评,并尽可能地提供便利,已成为大多数项目部领导层的共同做法。与此同时,为职工提供轮岗锻炼,正确引导职工的职业规划也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劳动创造财富”,“知识改变命运”,是健康人生的两大支柱。

3.4亲情化管理原则

亲情化管理原则是以理解、尊重、宽容、互相为基础的,强调真诚的沟通与交流,并以激励为主的管理方式。倡导管理亲情化,对于项目部人群和所处环境来说,更具有实际意义。思林项目部有一句话:“大家要像兄弟姐妹一样相处”,倍感亲切和温暖。管理亲情化有利于淡化冲突、化解矛盾,拉近领导和职工之间、同事之间的距离,多一些理解和宽容、交流和互助,共同维护基本原则和集体的利益与荣誉。

3.5尊重个性情感

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尊重是人格的平等。“任何人不可能尽善尽美,完美无缺,我们没有理由以高山仰止的目光去审视别人,也没有资格用不屑一顾的神情去嘲笑他人。”项目部职工群体,大家既是长期生活工作在外,也是也许三年一期的“临时搭档”,强调尊重个性情感尤为重要。同时也要强调个人尊严与集体荣誉的协调。

4人文环境建设思考

加强“以人为本”的人文环境建设,是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的背景之下凸现出来的。我们企业及项目部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项目部的生活工作环境、职工经济收入有了较大的改善,人性化管理深入人心。关注人的需求,关注项目部职工群体的生存状态,加强人文环境建设,是“以人为本”管理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发展和提升管理水平的要求。“以人为本”的管理,要求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人文环境范文5

[关键词]终身学习;人文环境;人才培养;社会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9)06-0086-03

本文为河北省科技厅计划指导项目《创建河北省会计人员终身学习的人文环境研究》(074572107)研究成果。

一、终身学习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其现实意义

“终身学习”是培养人才的必要途径,要建立适合于会计人员终身学习的风气,必须建立适合的人文环境,以便于会计人员自觉主动地学习。从总体上提高会计人员的执业素养。

(一)国际上终身学习理念的发展现状

自19世纪60年代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一些发达的西方国家,开始将终身学习的理念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尔后在国际上广为推崇。不少国家通过立法,从法律上确立终身教育理论为本国当今和今后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如日本于1990年颁布并实施《终身学习振兴整备法》,美国于1976年制定并颁布了《终身学习法》,法国在1971年制定《终身职业教育法》,韩国甚至在八十年代初就把终身学习写进了宪法。此外联邦德国、瑞典、加拿大等许多国家也针对终身学习颁布了相应的法律将终身学习纳入法律规范,使之称为强化国民素质、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措施。可见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国家富强、社会文明的基本策略。

(二)会计人员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作为“世界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变革日新月异,自1993年至今,我国的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以及相关的条例相继颁发和多次修改,并针对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问题于2006年11月20日颁布《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新的经济交易事项不断涌现,新技术尤其是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会计人员面临非常大的学习需求和压力。“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人员如果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跟上市场经济的发展,被淘汰将是必然的结果。

二、会计人员终身学习的人文环境及其创建

任何人才的培养都离不开适合的人文环境,而且人文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会计人员终身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我省地处沿海,是北京这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边缘,目前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环境中,建立会计人员终身学习的人文环境已经势在必行,是我省大力发展经济、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现实需要,也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人文环境”就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文化氛围,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人文的发展,人文的发展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人文与经济的融合日益加快,人文已深深地融入经济中,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和产品都包含着人文,而且经济借助人文的力量扩张,成为当代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笔者认为,人文环境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以人为本、良好的秩序、终身学习的科学理念、社会和谐、爱岗敬业精神、社会公平与平等等方面。按照政治经济理论,人文环境建设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要创建会计人员终身学习的人文环境建设,必须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 以人为本,创建以会计人员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核心要义,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创建终身学习人文环境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为促使会计人员终身学习,财政部作为会计主管部门颁发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目前,很多地方的培训实行每年集中培训的方式,试想在会计人员繁忙的工作时间中,需要他们抽出3~9个工作日的时间参加相关部门的集中培训学习,显然不够人性化,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因此时间的安排和管理方式体现了人文环境的优良程度。而且在组织方式上,是按照行业、按照行政规划区统一进行集中培训,还是根据会计主体的不同特点,具体按会计主体个体或群体进行集中学习是需要进行调查研究的。在对企事业行政单位会计人员的调查中,被调查者80%以上认为只是考虑到会计证年检的原因或由于组织者进行严格的考勤,才被迫参加培训的。因此,目前集中培训的形式和时间安排并不是普遍的自愿。也就是说在此有不符合以人为本的因素,笔者认为,会计主管部门应从管理上改善现有的管理方式和集中培训的时间安排。而且培训中也蕴含着相关的经济利益,会计主管部门应把对会计人员的集中培训管理纳入常规管理,制定明确的组织管理规定,同时,研究培训的组织形式,集中的规模和主体。集中培训并非将所有的会计人员组织在一起,也可以探求在培训内容上的集中,会计主管部门应按照不同行业的不同要求,设计适合不同行业特点的培训内容,通过网络形式予以,由各个单位的会计部门或人员自主学习。而且由于实行网络化培训,其学习的地点将不再受限制,不同的层次安排不同的会计培训内容,甚至可以探求按照不同的岗位进行不同内容的培训。为检查学习效果,可以实行网络标准化考试,考试地点也可以集中在会计主管部门,考试时间安排为每月甚至每周一次。会计人员自主决定参加考试的时间,这样,在会计人员参加学习的时间上,就有了充分的自由选择性,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地确定学习时间,即解决了现有集中培训方式上的弊端,同时也体现出人性化的管理理念。

(二)实行目标管理,创建良好的学习秩序

作为会计主管部门的财政部门应该着眼于目标管理,按照会计人员的行业特点,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以达到目标为最终目的。而不应限于进行集中培训组织的过程管理,目标应该是过程的导向。这也是行政管理机构应该考虑的问题。由于集中培训的组织涉及一定的经济利益。

目前,会计人员管理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会计人员的组织管理和集中培训方面尚需规范,不尽如人意。组织单位除财政部门的会计主管部门外,有很多非会计主管部门组织,不但组织形式比较松散,而且造成人财物力的极大浪费,而且还容易产生腐败,增加企业的负担。以河北省为例,拥有会计人员60余万人,按照100元/人/次,省企事业单位每年仅培训支出将达到6000余万元。作为学习主体的会计人员学习欠缺主动性。不当的管理形式,学习组织的不规范,使得很多会计人员形成一种消极的认识,只要交钱就可以年检,其学习的目的被动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会计人员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方向。

各省、市会计主管部门应认真整合会计的师资,制定专业教师从事会计人员终身学习教育资格认定标准,实行备案制度,将专业教师进行网络系统管理,实行竞争上岗,而不是目前的指派形式,这样可以使得教职人员更有针对性的、更有效的进行备课。学习内容应在征求意见和考虑国家形式要求的前提下合理确定,既要考虑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又要结合会计人员的需要,除会计改革内容之外,还应增加相应的主题,比如,金融、贸易,案例等。综合确定后具体要求会计人员应该达到的目标和考核要求。对上岗教师讲解的内容和课件,聘用有关专家、学者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以确定。同时,还可以将一些必要的学习资料制作成网页,置于会计专业学习网站上,强调要求掌握的内容,为会计人员学习确定目标。

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和体系,建立合理的考核目标。应严格考试制度,不能作出答案后,会计人员直接抄写一遍就算考核,而是给会计人员相应较多的机会。完全可以像驾驶员考试一样,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周期内(至少一年),会计主管部门定期更新题库,会计人员学习后,可以自主提出考试时间,通过网络提交答案。定点考试,就是主管机构设定考试的场所,每周、旬或月定期组织考试,会计人员可以自主确定考试的时间,并限定考试时间,但同时也应重视试题的难易程度,避免难度过大,要考虑到会计人员的学习能力和效果,考核基本知识点。考试按照会计证的编号管理,实行验证考试。这样,会计人员就会围绕着主管部门建立的目标,有效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自觉地学习,从而逐步适应终身学习的主观意识。

(三)要爱岗敬业,主动学习

爱岗敬业也是会计人员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动力源泉,一般而言,每一个人都需要被别人认同而努力向上,在工作中如果是一个合格的员工,会对自己的职业产生感情,会努力做好工作,这就是爱岗敬业精神。主管机构和会计主体的负责人应该有效地进行爱岗敬业教育,并且建立相应的考核指标,使会计人员意识到自己职业的重要性,不但要爱岗敬业,而且还应理解和认识会计工作的特点,享受工作的乐趣,这样会在主观上使得会计人员产生自主压力,如果不学习就可能落后于同事,会被淘汰,就会失去这样的工作乐趣甚至生活来源,在此基础上,会计人员必然会选择终身学习的方法,主动学习。

(四)努力营造和谐、平等的竞争环境

社会和谐是终身学习的必要前提,试想在一个动荡的社会环境下,任何人都不可能全力以赴地实施学习计划。平等的社会环境,也是促使会计人员终身学习的动力因素,在晋升职称、提拔选用干部条件上,如果能够平等公正、任人为贤,就会有良好的和谐、平等的人文环境,产生良性竞争。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定注重个人专业素养的提高和积累,而这种提高和积累是离不开学习的,只有不断地用新的知识体系武装自己,才有可能在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这是会计人员坚持终身学习的主要动力之一,只有在和谐和平等的环境下才能使会计人员终身学习。

(五)创建学习型河北,使学习成为日常行为

知识经济引起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对会计系统的许多方面产生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的会计理论发生相应的变化,会计的基本假设有了变化,会计核算的重心发生转移,会计计量模式和属性得以改进,新的经济现象不断出现等等,都需要会计人员有高度适应力,同时也需要他们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淘汰速度加快,学习不再是人生某一阶段受一次性教育就能解决的问题。很多专业会计人员自学校走入社会后若不持续学习,则其所学知识很快过时落后。所以,政府和教育机构提出,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观念,终身学习成为社会和民众的共同目标。作为专业人员组成部分的会计人员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工作的需要。知识的提升量与资讯化密切相关,知识的增加量与时间呈反比,亦即知识增加的时间缩短,但量却呈几何级数增加。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必须坚持终身学习,并使之成为自己的一种自然需求,而逐渐养成一种日常习惯。

三、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只有建立适合于人才发展的人文环境,就会使得人才不断涌现。目前,我省的社会发展也面临着人才短缺、留不住人才的现象,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矛盾,因此,我省应该下大力气研究适合于人才发展的人文环境因素,解决不良的社会现象,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倡导学习型的社会风气,在民众之中大力提倡学习风气,培养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创建良好的学习秩序、和谐社会、社会公平与平等的社会氛围、个人终身学习的科学理念、爱岗敬业精神等人文环境,必定极大地提高会计人员终身学习风气,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极大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徐媛.从教育技术学看教育技术人文环境建设[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4):47.

[2]闵云鹤,张虹玉.会计人文环境建设的基本思路[J].管理科学文摘,2008,(10):23.

[3]于红.构建和谐人文环境的思考[N].青岛日报,2007-01-13(5).[4]杨全照.国际会计模式差异的人文环境因素 [J].财会月刊(综合版), 2006,(2):18.

[5]高绍福.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亟待加强[J].发展研究,2004,(10):29.

[6]孙颖娟,刘明瑞.浅析会计人才的培养和造就[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6):42.

[7]熊丽斌.论会计人员的终身学习[J].中国科技信息,2005,(17):49.

[8]赖均青.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创新的思考[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6):3.

Research on Humanistic Environment for Lifelong Learning of Accounting Personnel

Yang Wenhui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Shijiazhuang 050031, China)

人文环境范文6

2.人生是一本书,“七不”是第一页 重大活动宣传用语

3.人生追求完美,请从“七不”开始 重大活动宣传用语

4.偶尔助人,别人会记住他;永远助人,历史将记住他 重大活动宣传用语

5.不断助人,人生才能灿烂 重大活动宣传用语

6.有事大家牵牵手,有难大家伸伸手 重大活动宣传用语

7.有了道德的阳光,生命之树才会常青 重大活动宣传用语

8.今天无道德,明天无职业 重大活动宣传用语

9.心中有德,言行文明;胸中有法,幸福安宁 重大活动宣传用语

10.奉献从小事开始,好事从点滴做起 重大活动宣传用语

11.奉献不分大小,文明不分你我 重大活动宣传用语

12.热心公益,大家受益 重大活动宣传用语

13.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 重大活动宣传用语

14.诚信是世界的通行证 重大活动宣传用语

15.诚信凝聚力量,文明诞生希望 重大活动宣传用语

16.与文明同行,做可爱的上海人 重大活动宣传用语

17.城市文明,离不开您的努力 重大活动宣传用语

18.市民素质高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 重大活动宣传用语

19.文明展现美好形象,爱心展现人格魅力 重大活动宣传用语

20.方寸绿地,滋润人心 重大活动宣传用语

上一篇雪散文

下一篇回路电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