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雪的现代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雪的现代诗范文1
一、内涵定义
现代学徒制“东莞模式”是在借鉴德国、英国等西方国家成功推行并取得巨大成效的“现代学徒制”,同时,结合东莞实际的基础上,创新出的一种有别于传统职业教育的战略性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是在东莞区域经济加快转型升级背景下,在职业教育集团为实体的政校行企合作平台支持下,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契约合同为抓手,通过准确定位目标、校企共建课程、双导师资建设、工学交替教学、多元综合评价的“五环递进”路径,以培养技能与素养双优的工匠型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范式。(如图1)有效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教学与生产对接,毕业证书与资格证书对接的职业教育发展新常态,成功破解莞企转型、职校发展和学生就业三方难题,成效明显。
如图1所示,现代学徒制“东莞模式”不是一个空洞的理论总结,而是由各种要素互相联动组成的一个动态的人才培养系统,通过合理定位人才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展教学实践、探究评价形式等环节层层递进、形成完善的科学体系。
二、 核心要素
现代学徒制“东莞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的发展确立了谋生手段、权益保障、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核心要素。
(一)掌握一门技艺
“东莞模式”通过职业教育帮助学生掌握技艺获得谋生发展手段。营造学校和企业共同构建的学习环境和实训环境,譬如,通过引企入校、校企融合、共同培养,打造校企发展命运共同体,颠覆传统校主企附一元办学为校企双主体办学体制。结合专业特点,根据企业的技能培养要求,熟练掌握实岗需要的相关技术技能、生产标准,熟悉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出完全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企业上岗证书,从而掌握行业从业资格所需的技术技能。
(二)签订两份协议
“东莞模式”借助国家政策维护校企合作过程中相关主体的权益保障。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为中国职业院校推行现代学徒制提供了充分的法规政策保障。“东莞模式”强调,学校与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具体来说,校企在政府的指导下通过签订联合办学合同,明确双方责任、权益和地位,规定学校负责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企业让师傅传授实操知识和完成实岗技能训练,并以企业师傅培训为主,学校成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企业成为学校的实习就业基地。另外,企业与学生签订实习就业协议,用法律契约的形式保证双方的权利、职责和义务,特别是明晰了学生即学徒的合法身份及相应的受教育权、劳动保护和社会福利等权益,对学生的顶岗实习、生产状况、考核制度、考证制度、毕业就业等方面均有相关的制度规定。
(三)实现工学交替
“东莞模式”推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成才。学生在学校和企业的时间得到了合理的分配,实行“1+1.5+0.5”学制,即学业生在一年级接受学校的文化基础、技能知识和职业素养教育,二年级和三年级的第一学期进入校企合作专班深化专业学生和模拟实训,三年级第二学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完全在校企合作企业的指导和安排下进行实岗操作,接受企业和常规管理,感受真实的生产环境和文化环境,提高育人质量和成效。
例如,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联想专班的学生,除了要学习计算机操作基础知识外,还要学习校企根据联想岗位要求共同开发的核心教材,并在“联想实训室”进行岗位实习,暑期下华南区各联想服务部进行顶岗实习,最后在服务站就业。初步形成保证学生第一年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中间一年半的时间分到校企共建专班定点企业去体验实操知识和技能训练,进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最后半年时间学生按照要求到专班定点企业去体验实岗工作情境,完成岗位所要的操作技能和产品要求,成为企业满意的“准员工”。
(四)学生获取报酬
“东莞模式”营造真实的实习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期间,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和实训的积极性,由企业按照市场化的运作,根据企业学徒相关标准给予一定的工资薪酬或者按照产品的合格率进行奖励,提升学生的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使学生真正像企业员工一样融入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中。另外,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只要拿到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即可毕业,而现代学徒制“东莞模式”培养的要求既要拿到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又要考取国家或者企业承认的职业资格证书,特别是企业认可承认的职业资格证书更为重要。在整个现代学徒制“东莞模式”培养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了完成正常的基础知识的技能操作考核合格外,还要在企业的指导和监督下获得实岗要求的技能知识证书,方能获得毕业就业的准入条件。并且通过参加高级技工培训考证可以入户东莞,实现由普工转为技术工,由外来工转为莞籍工。
例如,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财经专业立信专班,在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中100%通过率。SMT专班、主板维修专班、天新专班等全部接受职业资格鉴定。近三年来,学校毕业生双证率一直保持在100%。专班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与大学生同台竞争胜出,毕业生供不应求,实现了高对口实习,高平台就业。
(五)技能素养并重
“东莞模式”重视技能和素养的双重培养。“东莞模式”充分认识到传统的职业教育理念重视技能而轻素养的时代滞后性,结合企业用人的标准,以及中职学生内涵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通过“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并重的中职课程体系来培养“技能和素养双优”人才。
例如,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于2008年与北京澜海源创公司合作首创以“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并重的中职课程体系,开发出团队合作、有效沟通、时间管理、企业生存等12门课程。通过企业培训造就了雄厚的师资力量,建立了职业素养教室和教学专区,编写了《职业素养能力训练一体化课程》教材,并将该课程纳入到学校整体日常教学安排中,通过学校的“”“百川荟萃”“技能月”“职业素养月”等德育特色活动平台“软着陆”,实现职业素养的内化过程,学校的毕业生更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关于雪的现代诗范文2
关键词:设计哲学;室内设计;精神文化;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TU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0-0075-01
一、设计哲学与现代室内设计
设计是连接精神文化与物质文明的桥梁,人类寄希望于通过设计来改善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设计的定义,各类辞典有许多不同的解释,大致可归纳如下:设计、计划、草图、图样、结构、构想、样本。因此可以说,设计是人的思考过程,是一种构想、计划,并通过实施,最终以满足人类的需求为终止目标。
设计为人服务,在满足人的生活需求的同时又规定并改变人的活动行为和生活方式,以及启发人的思维方式,体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一是古代社会,设计则是以为宗教和帝王贵族服务为主要宗旨。二是由现代文明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危机逼迫人类生存与改善现状,人们寄希望于“设计”,通过设计从宏观上改善环境,创造一个精神充实且具有高文化价值的社会环境。三是“设计”作为连接精神文化和物质文明的桥梁,在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创造理想的社会环境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设计”在现代和未来将走向城市与民众,它必将与人类生活紧密结合文化活动的重点。
二、现代室内设计的社会背景与时代特征
创造具有文化价值的生活环境是现代室内设计的出发点。因此,优秀的室内设计师必须了解社会、了解时代,应对现代人类生活环境及其文化艺术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总体认识。
任何时代的设计都带有明显的社会时代特征。西方现代城市化社会的特点大致可以归纳为:功能化、巨大化和情报化,这也是当前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趋势。
一是功能化:高速、高效率的现代城市生活以大量使用汽车为特征。汽车社会的出现,在城市中夺走了人们的步行空间,减少了人的活动机会,以及排废气污染了空气,其临时性弥补办法是世界各国流行的开设“步行者天国”作法。规定汽车某一段时间或某一区段道路禁止
通行,给人们提供有限的步行环境和悠闲的活动交流机会。
二是巨大化:商层、超高层建筑的出现与发展,占据了城市中一个又一个巨大空间,也扩大了建筑与人的尺度差。高大的楼群使人们感到窒息、压抑。当前的弥补办法高层建筑群之间整修开设广场和休息区段,以及设置人际交流服务设施等等,以期减压抑感、窒息感,提供有限的人的活动空间。
三是情报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情报传递即时、快速,城市信息传递装置的发达,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感到既紧张又必要。情报信息装置破坏环境,造成对人的视觉污染是现代城市环境设计的难题之一。在城市商业竞争日益激烈发展的情况下,尽管不少大城市的管理部门对广告宣传和信息传递装置的设置有种种规定和限制,但仍挡不住危害日益严重的视觉污染的泛滥。
以上介绍的西方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带有根本性的破坏人类生存环境的倾向,那些临时性弥补办法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国是否步西方先进工业国家过量工业化的后尘,发展类似“爆炸型”的现代城市呢,问题值得思索。然而自七十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不少大中城市确有模仿西方发展城市的倾向,在那里具有现代城市化社会的特征已日见明显,需引起警惕,予以探讨。
本世纪以来,中国在“现代化’上的表现及进入工业文明的速度虽然比较缓慢,但是,从辩证的眼光看,在中国的这种迟滞发展的反面,由于前车之鉴,我们就可以得天独厚地享有着不可能走向过量工业化的优越性。就在世界即将进入“工业化阶段”之际(过量工业化的代价正在瓦解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先进工业国将因首先承受不了这种压力而进入工业化的阶段)。这却给了中国一种“特殊的机遇”,就是让我们在发展现代城市社会时避免形成西方“爆炸型”的生活方式,又非前工业化农业社会的“化石型”的生活方式,而是去探索一条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走出一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创造具有高文化价值的人类生活环境道路来。这是我国现代室内设计的指导思想。
此外,现代室内设计的现代艺术具有以下基本功能:一是尝试。尝试建立艺术,科学和技术的相互渗透,各类异种杂交;二是参与。强调有经验的人的参与,而游戏提供灵感;三是相关。强调空的气味,人力和物力,空间与空间,物质和空间,物质和物质,技术与人之间的关系。四是信息情报和现代技术,材料、工艺和应用的综合反映。追求一个新的宏观和微观纹理效果。五是变化。快速灵活的节奏变化特征;六是时间和空间。艺术是指使用时间、空间等等。演变的现代艺术风格,频繁改变战术,将继续出现的新类型和特点。这些现代艺术的特点,反映了自,强调人的精神和目的,以及使用的材料。此外,一种艺术的共生,已经成为艺术的抽象倾向明显和繁荣。
三、从“室内装饰”向“室内设计”概念的演进
经历了长期实践的室内设计,室内装饰“室内设计”的概念的演变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室内装饰装修”的目的是美化。中国古代社会,欧洲古希腊、罗马石头建筑,东方古代印度的石窟建筑和中国木结构,因为装饰和结构组件紧密、装饰和建筑的主题集成实践。然而17世纪欧洲巴洛克时期和18世纪中叶,洛可可时期的开始了室内装饰和建筑主体的分离,这是因为主体的建筑与装饰使用年限比室内使用周期长的缘故。作为一个新的职业开始使用“装饰工匠”的名字,这意味着已经到了不能移动的主体建筑,根据时代的时尚,只对构建内部修改频繁的时代。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人类文明进化过程中的产物,可反映出人们对建筑和室内设计功能和精神两个需求和价值取向,其积极的、理性的内涵应确定。
参考文献:
[1]设计哲学与室内设计的关系[EB\OL]新闻论坛.
[2]陈璐璐.传播学理论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07
[3]郭正东.室内设计中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J].管理与财富.2009(04)
[4]霞,李秀建.构建创新型的企业部门亚文化[J].管理与财富.2009(04)
关于雪的现代诗范文3
Abstract: It is always discussed that we maximize the efficiency of teaching in sergeant theory teaching aiming 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poor basic theory. In this paper, the use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sergeant teaching is discussed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and multimedia network teaching.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网络教学;士官教学
Key words: multimedia courseware; multimedia network teaching; sergeant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8-0250-01
0引言
在实际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并使之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1.1 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
1.1.1 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要紧贴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士官教育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有基础理论课,有专业理论课等,有的内容多、较抽象,有的需要教具实物多、较繁杂,从大到一辆特种车,小到一具仪器,它们的原理、结构大都涉及到多个学科方面的知识。因此,制作课件时,应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以生动、形象、直观的情景、实物课件展示去感染、激发学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加知识信息的传授与交流,开阔学员的视野,提高教学效率。这就要求在课件制作内容上要做到动作设置醒目科学、重点突出、概念清楚、含义准确、程序规范、表意完整,与授课内容相匹配;在制作技巧上要做到格式规范、专业特点突出、表现形式严谨、美观大方、表现手段高超、艺术性和专业性结合紧密;在制作方法上要做到有创意、逻辑性强、教学个性鲜明、直观形象有特点,真正体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1.1.2 制作出的多媒体课件要重点、难点突出,层次分明应根据授课对象的专业特点,将所授知识或技能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有利于学员理解记忆的东西,对构成知识体系有重要意义的知识重点,制成多媒体课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全面揭示教学重点内容,生动直观、深入浅出地把教学难点内容讲通讲透,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把难懂的理论形象化,把看不见的内部结构用课件展示出来,这样,能对学员深刻、完整地理解重点、难点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2 正确使用多媒体课件①注意多媒体课件与实物相结合。②注意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等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时,要充分认识到板书是对课件不足的补充,是对重点、难点的强调,不能脱离粉笔和黑板,做到该板书时则板书,该用课件时则用课件,互相取长补短,才能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综合功能,提高教学效果。
2多媒体网络教学
2.1 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含义及特点多媒体网络教学从技术层面上讲,包括两个方面: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它是将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活动。与其他计算机辅助教学相比,多媒体网络教学利用了计算机可以访问遍及各地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可以使教员和学员进行更广泛的交流。多媒体网络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2.1.1 资源共享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实质是通过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传输和共享来实现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把语音、图像处理技术和视听技术等集成在一起,并通过对音频、视频信号的模/数转换和数据压缩、解压等过程,实现计算机对不同媒体信息的存储、传递、加工、变换和检索。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多媒体系统,把多媒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大大扩展了单机多媒体系统的功能。它不仅具有各种媒体信息处理和人机交互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实现了网上多媒体信息传递和多媒体信息资源共享,形成了一种最理想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
2.1.2 多向互动多媒体网络教学具有3种交互性,即学员与计算机的交互、学员与教员的交互、学员与学员的交互。学员与计算机的交互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教材;学员与学员的交互是通过多媒体网络,可以协助学习,共同探索,培养学员的团队精神和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员与教员的交互表现为当多媒体教学环境感知到学员的困难并经初步的引导无效时,可由教员亲自辅导。
2.1.3 时空开放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在个体、群体、社会3个层次上进行,在空间和时间上均具有很大的自由度。
2.1.4 协同学习在不受时空限制的情况下,学员通过网络不仅能够进行学术交流研讨,还可以利用适当的软件工具支持协同创作。
2.2 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实施
2.2.1 建设、改进和完善各种网络硬件设施加大投资力度,进行网络硬件设施建设,建好校园网,开通军网、民网校园内任何一个需要网络的地方,均有网线联结,保证实施网络教学时有良好的硬件设施支持。
2.2.2 制作优质的网络课程①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在进行网络课程的设计时,根据教学目标,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找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如何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特点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网络课程前,应将各章节、知识点以及相关概念进行重构,以方便组织教学活动、易于学员自主学习、能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为原则。②根据不同层次的学习对象,设立不同的教学起点和难度。士官教育培训的人员有大、中专学员以及短训班人员,他们的层次各不相同,文化基础和接受能力都有所区别。因此,在制作网络课程时,要根据不同的对象,有针对性地设计网络课程的难度,对文化基础和接受能力较好的学员,所设计的网络课程知识点跨度则大一些,而对文化基础和接受能力相对差一些的学员,所设计的网络课程知识点跨度则相对小一些。③充分体现网络课程特性。网络教学具有资源共享、多向互动、时空开放、协同学习的特点,因此,在制作网络课程时,注意设计有电子邮箱、在线讨论和留言板等内容,使学员学习时有实现网络教学特点的完整操作平台。
2.2.3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上教学在校园网上设立网上课堂,布置习题,学员根据自己的时间节点,随时在网上课堂进行学习、交流、讨论,所做习题、疑难问题则通过电子邮箱、在线讨论和留言板交给教员批改、交流、指导、讨论。这种学习方式,灵活性、互动性好,有利于提高学员的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关于雪的现代诗范文4
关键词: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师徒关系
作者简介:吴呤颗(1971-),女,江苏无锡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旅游商贸分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秦炳旺(1984-),男,山东聊城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旅游商贸分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
基金项目:2016年无锡市现代学徒制重点项目“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编号:锡教高职[2016]232号),主持人:吴呤颗。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29-0005-05
学徒制是职业教育最早的形态,直到今天,它仍然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1]。无论学徒制如何演变,“学徒”与“师傅”的概念始终贯穿在它的发展历程中,在学徒制不同的历史阶段,它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师徒关系被赋予不同的内涵。一般来说,学者们将师徒关系定义为一个年龄更长、经验更多、知识更丰富的员工(师傅)与一个经验欠缺的员工(徒弟)之间的一种人际交换关系[2]。无论学徒制如何流变,学徒在师傅的指导下完成技能学习的过程是始终不变的,同时,师徒关系对“师傅”、“徒弟”以及组织的影响都是非常深刻的。研究现代学徒制中的师徒关系,对理解现代学徒制、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企业发展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都有重要的意义。
学徒制最早的起源被认为是父母教授自己的孩子学习生存的基本技能,这种技能的学习以模仿为主,在这个过程中,双亲与孩子不仅有血缘关系,还存在师徒关系;再到青铜器时代的手工业发展时期,学徒制的师徒关系扩大到血亲范围以外,这个时期的师徒关系是一种带有浓厚感彩的“养父子关系”[3];行会介入到学徒制以后,出现了规范的契约形式来规定师徒关系,从此,无论学徒制的名称如何变化,契约关系都成为学徒制师徒关系的主线。随着以德国双元制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巨大成功,现代学徒制在西方国家的改革迅速开展,逐步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学徒制发展背景的深化,师徒关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现代学徒制是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联合传授知识与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4]。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角色包括学徒、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现代学徒制实施的主线。从我国现代学徒制项目试点来看,双导师制度下我国现代学徒制的推进情况不容乐观,要解决“既是学生身份,又是学徒身份”这样的基本问题尚是一大难题[5],因此,厘清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和学徒之间的关系内涵,明确企业导师与学校教师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有利于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实施。
一、学徒制中师徒关系的更迭
广义上的学徒制从人类文明开始即存在了,从父母教授自己的孩子以模仿等方式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开始,在人类文明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学徒制也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如关晶就根据学徒制的制度形态变化,将学徒制的历史阶段划分为前学徒制、中世纪的行会学徒制、16-18世纪的国家立法学徒制、工业革命后的集体商议学徒制和二战后的现代学徒制五个阶段[6]。在不同的阶段,学徒制中的师徒关系呈现出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如果以维系师徒关系的纽带作为划分依据,笔者认为,可以将“私人作坊”、“契约”和“职业教育”作为师徒关系的线索进而研究,分析以这三种关系作为基础的师徒关系的演进过程。
(一)前学徒制――基于技艺传承的养父子关系
在“前学徒制时期”,随着手工业的迅速发展,在血亲范围内的技艺传承已经不能满足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分工的需要,职业教育开始走出家庭,通过一种初级的、未完全制度化的学徒制形态,将技艺传承给家庭以外的成员[7]。这个时期及以前的学徒制师徒关系包括了血亲和血亲以外的关系,通常情况下,因为这个阶段并未出F“学徒制”等词汇,学徒制的私人性质浓厚,因此,即使是血亲之外的关系,师傅和徒弟通常呈现出养父子的关系。另外一个方面,这个时期师徒之间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技艺的传承,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职业技能传授形式,通俗地说即“手把手”地教。这个时期学徒制中的师徒关系没有固定的约束条款,以私人的合同(成文或不成文)为纽带,师傅一般是社会上被人们认可的具有一技之长的人,可以同时培养多个学徒,在手工作坊中完成技艺的传授,另外,学徒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如学费或向师傅支付衣食住宿的费用等。
(二)行会学徒制――基于契约规定的分工合作关系
13到14世纪的欧洲,行会的介入使得学徒制发生了“从私人性质的制度向公共性质的制度过渡”[8]。这个时期的学徒制被称为“行会学徒制”,师徒之间逐渐从养父子关系向以契约形式为基础的师徒分工合作生产关系转变,或者是,师徒之间逐步从父子关系转变成为雇佣关系[9]。行会对学徒制最大的推动在于为学徒制的实施进行了全面的管理和控制,出现了规范的文件和契约来规定学徒和师傅之间的关系。书面的契约规定了学徒学习的期限,对学徒的考核不再以师傅的个人判断为标准,而是以行会成员的认可为主;师傅带学徒的数量也有了明显的规定,禁止招收两个或三个以上的学徒。学徒仍然以操作技能为主,师徒之间的言传身教仍然是主要的传授方式,但是,言传是很弱的,模仿是主要形式,在模仿中逐渐熟练,在熟练中逐渐悟到含糊的经验,传统学徒制所传授的技能知识具有明显的隐性知识的特点[10]。不可否认,师徒关系的契约形式是学徒制发展史上的进步,也为现代学徒制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近现代学徒制――基于教育义务的利益相关者
无论是16-18世纪的国家立法学徒制,还是工业革命后的集体商议学徒制,或者是二战后的现代学徒制,国家层面的干预成为这阶段学徒制的重要特征,国家政府取代行会对学徒制进行法令和法规方面的管理和控制,是近现代学徒制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现代学徒制成为职业教育形式的力量。虽然在产业革命的历史背景下,学徒成为劳动力,师徒之间充斥着金钱关系,但在二战后,各国在吸取德国“双元制”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普遍将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案,如德国于1969年颁发的《职业教育法》,英国于1964年颁发《产业培训法》,2009年出台了《学徒制、技能、儿童与学习法案》,有效推动了现代学徒制的开展。这些法案明确规定了学徒与师傅之间的关系和义务,并且对师傅的称谓有了更加富有深度的改进:导师。由此,在现代学徒制的教育体系中,导师不仅要承担学徒技能技艺的传授,还要肩负起对学徒人文素养的培育,现代学徒制中的“师傅”被赋予了职业教育的功能和色彩,教育义务成为现代学徒制中新的师徒关系的纽带。在这个时期,学徒制项目参与者的角色涵盖了政府、行会、雇主与雇员,师徒关系也从早期的师徒关系私人关系演变由组成的多元利益相关者关系[11]。因此,这个时期的学徒制师徒关系更加确切的表述是基于教育义务的利益相关者关系。
二、现代学徒制中学徒、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之间的关系
(一)学徒身份的双重性决定了师徒关系的双面性
在讨论师徒关系的时候,首先要明确的是,现代学徒制的内涵是将传统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式的职业教育制度”,现代学徒制鲜明的特征是校企联合双元育人和学生双重身份,学生的双重身份体现在既是职业学校的学生,也是企业的学徒,这两个身份以学徒为主,也就是说“学徒”的身份首先应该是“企业的人”,但“学徒”与“员工”又不同,员工在企业获得的是工资而学徒则获得津贴,学徒能有效降低企业的培训和运营成本,有利于保护企业提供现代学徒制岗位的积极性[12]。正是因为学徒的双重身份,决定了现代学徒制的师徒关系是双重性的。
现代学徒制要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和“职业性”[13]。现代学徒制的实施需借助工学结合的形式,而在传统工学结合体系下,“工”与“学”的分离相对明显,学生的学习与技能培训分别在两个独立的场合完成,学生需要在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的协助下分别完成“工”与“学”的学习,因此,在现代学徒制中,企业导师与学校教师都承担着学徒工与学的责任和义务,在现代学徒制的“双导师”体系下,学徒面对着与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两者之间不同内容的师徒关系。
(二)学校教师与学徒是职业教育义务下的师生关系
从德国的“双元制”开始,现代学徒制已经带有明显的职业教育色彩,同普通教育一样,作为一种职业教育形式,师傅(学校教师)不可避免地与学徒(学生)产生教育与被教育的义务,这种义务是一种以契约形式确定下来的不可推卸的义务。学校教师主要承担学徒理论知识的传授和综合人文素养的培育,使学徒具备成为一名未来管理者的潜质。值得一提的是,在现代学徒制下,存在两套并行的标准体系,以英国为例,英国的现代学徒制国家标准旨在培养学徒关键能力,而非完成一项职业所应具备的技能,而是完成任何职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学校教师需要承担起一定的评估师责任,更关注学生关键能力而非技能的培养。
(三)企业导师与学徒是隐性契约下的师徒关系
企业导师更加接近传统意义上的师傅,俗语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企业导师就扮演着学徒在企业进行技能学习的领路人角色。但是,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企业导师代表着企业的利益和行为,不仅要关注学徒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对学徒全方位发展的锻炼,以及企业文化的传输。企业导师与学徒不存在利益冲突,不置可否的是,西方国家现代学徒制法律、政策和法规相对完善,我国相关立法空缺,当前情况下,企业导师与学徒的关系缺乏法律约束,属于一种自觉契约关系[14]。在西方国家,雇主与学徒之间是显性契约,作为显性契约的要义,“对雇员进行再教育”就成为雇主的责任和义务[15]。而在我国,由于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企业导师与学徒并无任何真正的契约,是一种隐性契约,伦理责任是维系当前企业导师与学徒关系的纽带,正如迈克尔・霍夫曼与珍尼弗・莫尔(Michael Hofiman & Jennifer Moore)所言:“企业经营,像所有其他人类活动一样,必须准备承担道德行为的成本,这种成本有时还不低,但这是维护我们正直人格所付出的代价”。
三、现代学徒制师徒关系的发展趋势
正如研究所揭示的,师徒关系对组织的产生如“减少离职”、“组织沟通”、“管理发展”及“社会化”;对徒弟则在“职业期望”、“职业满意度”、“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薪酬水平和晋升”等等;师傅通过发展师徒关系而“获得内在满意和尊重”、“促进职业生涯”、“提高工作绩效”等。而在现代学徒制中,师徒不H仅具备上述特质,还在教育性特质方面有显著的体现,这是构建新型的师徒关系的基础。发展新型师徒关系,对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学徒培养等均有深刻意义。在现代学徒制的师徒关系中,有几个发展趋势:
(一)“学徒的全面发展”成为现代学徒制师徒关系的核心
以往学徒制中,虽然学徒技能训练与职业道德教育并重,但是更多的是指向学徒的从业资格,而国家干预学徒制和工厂学徒制则更多强调岗位技能训练,主要目的解决学徒的岗位技能学习的问题。现代学徒制则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职业流动需求,强化了基础理论、基本素质以及通用能力的培养[16]。换句话说,现代学徒制逐步关注学徒本身,关注学徒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全面发展,突出了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学徒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不仅仅要解决当前社会青年的就业问题,同时更要将学徒的职业生涯发展、个人生活完满幸福作为现代学徒制教育的核心目标。这一点从国际上现代学徒制改革的做法就能窥其端倪。如英国现代学徒制的改革经验表明,与培养学徒的岗位技能相比,培养学徒的关键能力更有价值。关键能力也称核心能力,是一种普通的、可迁移的、对劳动者的未来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的能力[17]。关键能力能够提升学徒的职业适应性,为学徒适应任何一种未来的岗位提供使用能力,而非传授某一个岗位所需的技能,这就让学徒的职业前景选择由点到面,提高了学徒的竞争力。随着英国现代学徒制改革的推进,师傅对徒弟的教育必将从传授岗位技能转变成为关键能力的培养,涵盖了能力本位要素、知识本位要素和关键技能要素。荷兰学徒制项目也规定了必须包括社会/文化、普通/技术的和职业的三个维度[18]。“学徒的全面发展”扬弃了传统的“技能训练与职业道德并重”的教育模式,也超越了功利的师徒关系,成为现代学徒制的核心。
(二)情感纽带在现代学徒制师徒关系中的回归
可以说,在学徒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师徒之间的纽带规定了师徒之间的关系,从原始学徒制时期的父子或母子单纯的血缘关系,到手工业作坊时期的养父子和契约不文法关系,再到行会学徒制时期师傅与学徒之间受到行业约束的契约关系,随着国家立法和法令的出台,学徒制中的师徒关系正式走向了法律保护的契约和合同关系,在职业教育阶段,师徒之间又成为复杂的兼具义务、责任和合同效应的利益相关者关系。回顾整个过程,师徒之间的纽带经历了“感情-契约-义务”这条主线,师徒关系从感性走向理性,从不成文到成文,从内在动力到外在约束,随着科技和人文环境的变化,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人力资源部门作用的增强,情感因素在师徒关系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弱化。虽然社会在进步,现代学徒制正在逐步完善,但无法评判到底是哪种师徒关系更加稳定和合理。值得注意的是,传统学徒制中师傅与徒弟间的亲情关系、学徒学习中的内在动力、学徒职业的稳定性、师徒对技艺的无私追求等,正是现代职业教育所欠缺的[19]。值得庆幸的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现代学徒制师徒关系情感因素的回归具备先天的优势,我国深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师徒之间的情感效应并未出现过多的分离,在关系主导的中国文化传统背景下,“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思想尽管有所弱化但并未消除[20]。不可否认的是,情感纽带在师徒关系中的回归,能够改善职业教育中师生之间的现存的冷漠关系,消除市场功利化,帮助教育返璞归真。
(三)师傅从“双导师”到“多元角色”的转化
在现代学徒制中,如何解决学徒的双重身份是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难题,目前,学徒的培养普遍采用“双导师”的制度,即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分工合作,完成学徒岗位技能和理论和综合素养的培育。其实,可以尝试从师傅角色的转变解决这个问题,现代学徒制的推进以深度的校企合作为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的身份融合是一条可行之路。与此同时,由于现代学徒制的教学组织从“非结构化”到“结构化”转变,教师的工作内容发生了重大转变。现代学徒制之前的教学组织有较强的随意性,师傅的个人能力和师德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徒的质量;现代学徒制强调教学组织结构化,这取决于教学场所和教师师资多元性的特点[21]。现代学徒制的师傅角色不再由一人承担,而是一个多元构成的师资团队,师傅之间的合理分工和对教学结构化设计是必要的,但在多重的合作过程中势必会产生效率下降和沟通不善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兼备企业管理人员的经验和素质,又能够在课堂上胜任理论教学的重担的多元角色的师傅,更能适应这一变化。师傅的“多元角色”在深度校企合作的现实状况下是可以实现的。
(四)从“师教徒学”到“师徒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学徒制从诞生开始,“师教徒学”长久以来是师徒传授内容的主要方式,这取决于学徒制所的历史阶段,手工业作坊阶段的师徒养父子关系时期,技艺几乎是当时师徒唯一的传授内容,工业革命时期分工的细化和机器的大规模使用,导致学徒制成为技能培训的代名词。传统学徒制体系中,学徒对技艺的学习是单向的、被动的,师傅是学徒唯一的模仿、学习对象和榜样,也是最权威的知识来源。直到现代学徒制与职业教育的结合开始,师徒之间不仅限于师傅对徒弟的耳提面命,而是形成了多维度的关系,这个阶段的研究中,学者在师徒关系社会心理职能和角色模范两个维度的基础上,衍生出职业生涯职能纬度[22],学徒的职业生涯发展前景也被纳入到师徒关系的研究范畴中来,师傅对徒弟的影响不再是单向的、家长式的,师徒关系不仅给徒弟带来影响,也会给师傅和组织的发展带来影响。另外,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学徒在信息化社会的开放性学习环境下,可以从各种途径获得学习资源,师傅并不再是唯一的、最权威的知识和技能的来源,甚至有条件比师傅更好地掌握新的技能或者了解新的资讯和知识,在这个背景下,维系良好的师徒关系最好的方式是师傅与学徒的共同提升,形成“学习共同体”。
(五)从“师德约束”到“多方监督”的转换
伦理关系是师徒之间的重要话题,传统学徒制中,在缺少监管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毫无疑问,师徒之间关系的约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于师傅自身的德行的自觉契约精神,这也几乎是唯一的自我监督力量。行会及后来的学徒制阶段,学徒制具备了公共性质,学徒制之间的师徒关系开始进入机构或国家的监督层面,而现代学徒制学校的教学、学徒的学习会受到政府、企业、行业等多方面的监督,随着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介入,现代学徒制的师徒关系逐步呈现出“多方监督”的态势,并且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者将加入到“多方”的阵营。目前,从西方国家的实践来看,现代学徒制学校、企业、师傅和学徒要签订严格的学徒培训合同,规定了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企业不按照合同履行培养义务,将会被申诉。我国的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法律、法规和政策相对滞后,这也是政府部门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3][6][7]关晶.西方学徒制的历史演变及思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0(1):81-89.
[2]Russell,J. E. A. & Adams,D. M.,1997,“The Changing Nature of Mentoring in Organization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on Mentoring in Organizations”,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vol.51 (1):1-14.
[4]张阳,王虹.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3):77-79.
[5][12]吴建设.高职教育推行现代学徒制亟待解决的五大难题[J].高等教育研究,2014(7):41-45.
[8]John L.Scott,(2008). Overview of 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4th Ed.). American Technical Publisher, Inc., p.127.
[9][14]王振洪,成军.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2(8):93-96.
[10]杜广平.我国现代学徒制内涵解析和制度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0):88-91.
[11][15]欧阳忠明,韩晶晶.雇主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利益与权利诉求[J].教育发展研究,2014(11):52-59.
[13]谢俊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13(16):24-26.
[16][21]关晶,石伟平. 现代学徒制之“现代性”辨析[J].教育研究,2014(10):97-102.
[17]关晶.关键能力在英国职业教育中的演变[J].外国教育研究,2003(1):32-35.
[18]关晶,石伟平.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1(31):77-83.
关于雪的现代诗范文5
关键词:湘西;体育教学技能;幼儿体育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009-01
我国幼儿教育一直强调"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其中,"体"一直被放在了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首要位置。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大,不少大人片面重视幼儿知识的培养、培优,忽视体育教育,幼儿体育成了幼儿教育的"配盘菜",使得幼儿教师体育教学技能严重缺乏,这大大影响了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针对幼儿教师体育教学中存在技能缺乏的现状,努力提升幼儿教师自我的体育教学技能,把幼儿园的体育教学开展得丰富多彩,促进我国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1.体育教学技能转变的原因
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是随时代、社会,尤其是教育理论和教育体系的变化而变化的。应该说正是这些技能的变化,体现了时代、社会、教育理论、教育体系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新要求。2001 年,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强调:"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因此,幼儿教师体育教学必需得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关体育知识,以及实际国情,也就是说,我国幼儿体育教育需要更娴熟扎实的体育技能和全方面应变与创新的能力。
2.需要增补的幼儿教师体育教学技能
2.1沟通与合作技能。《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教师主要是幼儿学习、生活过程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而幼儿时期的学生处于思想的启蒙阶段思维相对封闭,性格有点偏颇。所以,幼儿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多与幼儿沟通和合作,还要多与幼儿家长沟通和合作,才会让教学过程更顺利,培养效果更良好。因此,沟通与合作技能对幼儿教师尤为重要。
2.2组织与安全意识技能。由于默写地区幼儿体育教育资金投入相对较少,体育器材配置不到位,加之出于安全等因素考虑,因而幼儿体育大部分活动在室内完成,主要是幼儿自己玩乐,没能按幼儿教育规律和方法进行,幼儿教师大多情况下仅单纯地充当了孩子的监护者和"保姆",忽视了户外活动是确保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动作是建构智力大厦的砖瓦。"幼儿教师可以多组织幼儿到风景区旅行和参观风情园等远足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幼儿行走能力,促进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锻炼幼儿适应各种气候环境的能力;而且可以使幼儿开阔眼界,增加更多生动的动植物知识。由于幼儿的活动是自发的、自主的,具有随意和不可预料性,幼儿教师要具备拉伤、扭伤、跌伤等小损伤的简单处理技能及应对措施。此外,幼儿教师要帮助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我保护及自我服务的方法,根据幼儿的动作,帮助他们了解哪些是危险动作,如行走不能互推攘,摔倒时手先撑地等。幼儿教师要耐心地为孩子们讲解旅途中人、车、气候等条件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增强幼儿安全意识,让他们多学会自我保护,培养社会公德,讲卫生,讲自立,克服心理障碍等。
2.3想象力与创造技能。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技能。如牛奶盒,小班可设计成"山坡",练习跨跃、双脚并拢跳跃。中班可以设计成"小河""山洞",练习助跑跳、钻爬。而大班则可以将牛奶盒设计成大鞋,一人穿鞋走、两人三足走、阳光伙伴游戏时集体穿鞋走。同一材料,不同年龄不同用法,不仅需要教师的创造能力的发挥,而这种创造能力还可能在潜移默化中传导给孩子们,在他们小小的心灵里播下创新的种子。因此,幼儿教师想象力与创造技能是开展幼儿体育活动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体育的质量。
3.需要更新的幼儿教师体育教学技能
斯滕豪斯说":课程发展即教师发展。"传统的幼儿教师体育教学技能已不能适应现代幼儿体育的教学,因此传统的幼儿教师体育教学技能必须加以更新才能满足现代幼儿体育教学的需要。
3.1讲解技能。讲解技能是幼儿教师体育教学必备的一项最重要技能。随着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教师与幼儿角色发生很大的变化,由此师生关系就产生了一种不同以往的特征。因而,幼儿教师体育教学的讲解要注意语言的转换,即书本语言口语化,专业语言普通化。
3.2动作示范技能。动作示范技能是幼儿体育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教学技能,幼儿教师要努力寻找各方式提升自我的体育教学技能,使自我的动作示范技能更准确、优美、协调。
3.3课堂调控技能。课堂教学气氛是幼儿在课堂上的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表现,好与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所以,幼儿教师要因地制宜,创设出更加符合幼儿实际的特色课堂教学,营造轻松、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组织幼儿进行有效体育学习。
3.4故事引申技能。体育游戏对于激发幼儿的体育活动兴趣, 促进其以体能为主的各方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故事引申技能就是根据故事内容来构思游戏情节,以故事表演作为游戏表现形式的构思方法。我们利用孩子喜欢听故事、表演故事的特点,借鉴童话故事拟人化的虚构手法来构思游戏情节。
4.总结
总的来说,在开展现代幼儿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体育技能,既要在传统的教学技能基础上进行创新,还要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开展新的教学技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身能力的不断提升,才可以适应现代幼儿体育教育的发展,符合新时期幼儿体育教师的标准。
参考文献:
[1]赫明宇. 浅析幼儿体育游戏[J]. 学周刊,2012,No.16533:175.
关于雪的现代诗范文6
式,必然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文章分析了现代化教学模式现有的优势和潜在的弊端,提出了改善的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学技术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冷静(1977-),女,吉林吉林人,长春工业大学基础科学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物理教学。(吉林长春
130012)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5-0165-02
大学物理是理工科大学的基础必修课之一,其内容涵盖了
物理学中的各个领域,而物理学中的基本规律在其他各学科中
都有或深或浅的涉及,因此,学习这门课程对理工科学生将来的
专业学习非常重要。然而,这样一门重要的课程却一直处于“教
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尴尬境地,很多学生感觉其枯燥又难懂,这
直接影响了教师们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针对这种情况,各院
校开始尝试各种形式的教学改革,多媒体、网络、计算机等现代
化教育技术的使用,使物理课变得生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
趣,优化了教学质量。近些年来,大学物理的教学改革更是如火
如荼,尤其是数字化教学不断被强化,包括计算机科学计算与模
拟技术的引入,然而一些问题与弊端也渐渐暴露出来。
一、大学物理现代化教学模式现存的问题
(一)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以计算机为中心,将声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与
课堂教学科学合理地结合,具有形象性、趣味性、直观性、多样性
等特点。其数字化资源中视频、图片、动画的使用,有助于学生
对抽象物理概念及规律的理解,大大提高教学效果。然而,它也
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多媒体课堂承载的信息量较大,教学内容
全部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没有足够时间去消
化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其次,由于没有时间记笔记,这些新知识
失去了一个强化记忆的过程,这无疑增加了学生掌握新知识的
难度。最后,在多媒体课堂上,学生的目光主要集中在播放屏幕
而不是教师身上,教师的角色更像是“播音员”,这使得教师在教
学中的主导作用不够突出。这些就造成了“教学两难”的局面。
(二)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是指在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现代媒介平台上所
进行的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它打破了教学时间及教学
地点等诸多局限,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了网络技术和资源,教
学更加灵活便捷。但同样产生了一些问题。首先,传统教学模
式下,教师对学生的监管是比较直接的,有时,教师可以从学生
眼神表情来判断他们对一些物理问题理解的程度,从而及时调
整好讲课的节奏。而网络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则是远程的间接
控制,学习活动更多依靠于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如果学生
自觉性不高,就很难集中精力听课,有的学生甚至会在上课时看
新闻等,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还可能让学生受到网上各
方面的负面影响。其次,网络教学很难对学生做出准确的评价,
缺乏有效的考核方法。众所周知,评价和考核是督促学生学习
的比较有效的手段,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知
识。网络教学主要通过在网络平台上建立作业与测评系统,为
学生提供在线练习和测验的空间。作业习题由教师按照大学物
理课程的章节、难易程度及题型类别存放在作业库中,学生根据
课程进度在线完成教师布置的习题作业,教师根据这些情况来
评价学生。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平台大大简化了一些流程,但
同时也使作弊变得容易。由于在提交作业的过程中,网络平台
窗口的复制、粘贴功能操作起来十分简便,抄袭他人作业就变得
轻松,而教师往往也拿不出有力的证据对他的成绩进行准确的
评判。另外,网络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平时表现主要通过网络登
录次数以及在线参与问题讨论的情况来反映,但在实际教学过
程中,有的学生登陆次数并不多,在线讨论似乎也并不积极,习
题作业完成得却很好;而有的学生登录次数虽然很多,在线讨论
也很积极,可作业完成却并不理想,这种情况使教师的评定很难
完全地体现公平性。
(三)数字化教学
近些年来,数字化物理教学模式备受推崇。所谓数字化教
学是指借助先进的数学教学工具(如计算机编程等)实施教学的
模式,主要包含三个要素:数值计算、数字模拟和数学思维判
断。其特点是以教为导,以学为主,强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研究
式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先提出问题,然后分析解题思路,最后
利用计算机编程(如
MATLAB、C语言等),通过程序处理给出
计算结果。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利用编程计算不仅可以给出解
析解,对于不存在解析解的物理问题,还可以给出数值解,而计
算结果则可以非常方便地通过图形、动画展示出来,生动直观,
有利于学生对物理抽象结果的理解。
目前,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大多数院校还处于初期探索
阶段,体系还不够成熟,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其教学中主要
存在以下几点突出的问题。首先,这种教学模式没有完全摆脱
传统教学的影响,存在着过分强调演绎法而忽视分析和归纳法
的倾向。分析表明,数字化教学借助计算机编程可以将演绎法
发挥得淋漓尽致,但却不能将分析法归纳法完美体现。而物理
学史表明,真正重要的第一流研究成果,从来不是靠演绎法推算
出来的,而是靠分析归纳法,也就是靠“猜”出来的。由此可见,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析归纳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且重
要。如果只注重演绎法的训练,培养出的人才虽然很擅长“在常
规的理论指导下解难题”,但却很难做出具有突破创新性的工
作。其次,这种教学模式是否适合在所有院校广泛推广值得商
榷。一般来说,大学物理课程本身要求学生要有较好的高等数
学功底,而数字化教学则还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至少一种计
算软件或掌握一门编程语言。目前,对于大多数二三流院校,大
学物理教学的对象主要是大一、大二的学生,他们的高等数学基
础和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数字化教
学往往会造成“两极分化”的现象,一方面,对于数学基础较好、
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数字教学无疑会大大增强其学习的兴
趣,产生物理和计算机“双赢”的局面;另一方面,对于数学基础
较差并且计算机水平较低的学生,则是“雪上加霜”,物理与计算
机方面的双重困难无疑会增加学习负担,失去学习的兴趣,最终
造成厌学的情绪。另外,一些院校中教师的计算机水平也良莠
不齐,很难保证所有人都能胜任这种全新的数字化教学工作。
二、关于大学物理教学的几点建议
不可否认,多媒体、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提高教学质
量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不仅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还极大
地丰富了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然而,这些也都各自存在一些
不足和缺陷,单一地使用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无法达到最佳的
教学效果。笔者就如何合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充分发挥现
代化教学模式的优势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优化课堂效果
对于大学物理课程,传统教学中的板书仍有一些优势是现
代化教学媒体不能取代的。比如,在进行一些定理推导时,学生
利用板书的时间去思考,进而去消化和理解推导的过程。好的
板书还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有条理地掌握课堂所学
内容,做到重点突出。另外,板书还有很强的重现力,可以随写
随看,增删都很方便,这些特点都可以弥补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两
者的优势,以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
据教学内容,尤其是对于板书较难体现的部分,适当选取多媒体
教学资源,包括动画、视频、图片及例题等,这些资源应围绕教学
重点进行阐释,而定理的推导、例题的求解过程则应以板书为
主,以便于学生在教师讲解时跟上思路,还可以让学生有时间记
笔记,强化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另外,课堂小结也应以板书形式
呈现为佳,板书设计应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让学生对本节课的
内容一目了然。
(二)课前与课后以网络课程为平台,补充课堂教学不足
大学物理的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让学生做好课前课后
的工作也十分必要。网络课程中,教学资源丰富,交互功能强
大,作为有效的辅助手段,可以在课前及课后为学生提供一个广
阔自由的学习平台。在课前,学生可以根据课程的进度,选择相
应的内容进行预习,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听课
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后,学生
则可以在平台上回放课堂录像,对课上没太听懂的部分重新消
化理解。网络平台中的在线题库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复习资
源,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取难度
适宜的习题,循序渐进地学习;而对于基础较好,感觉“吃不饱”
的学生,则可以利用平台中的知识拓展模块,不断拓宽物理学习
的视野。另外,网络平台也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后的交流更加充
分。由于时间有限,学生们的问题很难在课堂上全部解决,需要
教师在课后组织辅导答疑,传统教学中答疑工作要受时间地点
的限制,教师课后可以随时直接在线或以留言方式进行辅导答
疑。还可以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物理命题,组织学生在
线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开展数字化课外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虽然数字化教学模式不够完善,但却是未来大学物理教学
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现在的数字化教学模式不能广泛推广主
要是由于学校、专业、学生、教师和各种客观条件的差异,因此我
们必须在承认这种差异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推广这种全新的
教学模式。目前,对于大多数院校,还不适宜将数字化教学模式
直接搬进教室,但可以尝试在课外建设数字化学习平台,让有兴
趣并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来加深对大学物理的学习。这样
既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也能为未来学校真正实施
数字化教学积累经验。学校也可以首先在一些有优势的专业开
展数字化教学,比如计算机专业,学生本身没有计算机语言方面
的障碍,因此利用计算机编程来解决物理问题时更加得心应
手。另外,课外数字化学习平台也可作为现行大学物理教学不
足的一个补充。由于当前的大学物理中所涉及的问题一般都是
比较基本的经典例子,与实际的问题距离较远,因此很难体现出
大学物理在各专业中的基础作用,学生经常会问一个相同的问
题,就是为什么要学物理学?物理学有什么用?与我的专业有
什么关系?而数字化学习平台则在大学物理和各专业间搭建了
一个很好的桥梁,将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利用数字化大学物
理中的计算机数值计算与模拟技术,通过建立模型,可以处理一
些与各专业相关的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较复杂的问题,这些问
题拉近了物理与各个专业的距离,学生在通过学习平台自己动
手解决这些问题时,能够真切感受到物理的魅力。因此以课外
学习形式开展数字化大学物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还有利于大学物理教学质量的优化。
三、结语
当前,基于多媒体、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现代化教学模式正
在蓬勃发展,这些教学模式虽然各具优势,但也都有一些不足。
如何扬长避短,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地结合,逐
步发展和完善大学物理教学,仍需每个物理教学工作者去深入
思考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卢荣德,程福臻,陶小平.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J].教育与现代
化,2010(2).
[2]刘全慧.培养创造性是物理教学的灵魂[J].中国大学教学,2009(2).
[3]许秋萍.如何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育[J].高等教育,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