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静静的世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静静的世界范文1
当地球出现的时候,这颗原本不属于人类的星球,原本没有生命。也是那么的静,不会像现在一样的嘈杂。没有生命时,很静很静。偶尔的闪电划破天空。在这颗空荡的星球上回响。现在的那些闪电,却是在为人们制造安静。当闪电出现,世界就如同停住了一样。屏住呼吸。等待雷声的到来……
而现在的社会。是那么的杂,总有那么多的人在这边原本安静和以嘈杂的社会添上如此多的声音。在路上,汽车启动的声音。出尾气的声音。两个车主为了一点点摩擦就在路上吵得脸红脖子粗。车子停在路上,不一会,路上就出现了长长的车龙。不久。车子就开始响起喇叭的声音。路上人在吵闹。汽车在鸣笛。启动车子的声音。交警吹这哨子在指挥交通。世界就这样。慢慢的变的热闹。也越变的嘈杂。
而我。看着世界的嘈杂。却总是静静的。看着路上的人们在那吵着。我骑着单车。瞄了一眼就骑过去。路上塞得水泄不通。我就静静的等待。等着路上的车龙动起来。我就跟着动。有点“处深山不知世间事”的感觉。
我听着歌,享受这属于自己的空间。这路上,置身于外。沉醉着。不知道什么时候。路上已变的畅通。看着桥下静静的流水。无拘无束。潺潺的流着。不知不觉我已经加快了速度。转眼间。那流水已在身后……
嘈杂的世界,自己的宁静。如此的杂又如此的静。杂杂的。如暴雨淋在树林里。静静的。如牛毛的细雨滴落在一片片小叶上。我,正如这细雨牛毛的雨滴着的叶子。不敢想着自己能成为这棵大树的粗枝。只想能为自己得以依赖的大树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原来,这么杂的世界能有自己的宁静。而且无处不在。
静静的世界范文2
我并没有进入花园,而是双脚麻木的拐了个弯,走进一条阴暗的通道。我缓缓地抬头,电梯上方三个显目的大字映入眼帘:住院部。嗯!要去那里啦。
我坚定了步伐,径直向前走去,按下“上楼键”,看见电梯的指标正在向下走,哦,有人要下来了。会是谁呢?慈祥的老奶奶,俏皮的小妹妹,还是……来接我的父母?无聊的我玩起了猜谜游戏。
4楼,3楼,2楼,1楼……来了,我屏住呼吸,静静的望着。“嘶——”门缓缓地打开,一名护士从身旁走过,她一手托着药盘,面无表情的注视着前方,她的身后,是一个青筋爆出、满脸皱纹的老人,傀儡一般跟着护士。
嗯,死神的下一个猎物吧……我定住神情,努力使呼吸变得平缓,一股寒意从脊椎骨的尾端一直爬到脖子上想起看过的恐怖小说,也许在下一秒,护士便会转过头来对我狞笑,露出尖锐的牙齿……
“嘶——”门紧闭,我松了一口气,往周围看看,这架电梯是一个完全密封的空间,看不到外面的世界,连呼吸也变得急促,这里没有其它物品的摆放,要说杂物,也只有散在地上的两滴鲜血。我一边把脚往前挪,一边责备医院的清洁人员,现在,我只想在第一时间“逃离”这个诡异的电梯。
“嘶——”门又一次打开,走廊上没有阳光的直射,扑面而来的却是一股刺鼻的药味,我用书遮住了鼻子。一切都静了,只有时钟在“嘀哒嘀哒”地响,似乎进入了生命的倒计一寸一寸吞噬时,当时间冻结,死神便可以把缠绵于病床上的灵魂牵走。我走在这么一条被死神一寸一寸吞噬的地狱走廊,四处张望,寻找着45号病房。不知走了多久,听到不远处的一个病房传来粗犷的大笑,我好奇地向走廊里面张望,见一个大汉回过头,恶狠狠的目光扫向门口。我瞬间怔懵了,既而又若无其事的样子走开,那些被黑暗禁锢的囚徒还在脑里回旋着。回过头来,却看到一个护士从我身边经过,就像死神控制的木偶,完全没有声音,死一般沉寂。到走廊深处,反而更显明亮。我下意识地抬起头,哦!到了。房间没有人,这里并不安静,除了电视人物里的漫谈,还多了几声鸟鸣,多了一份和谐。我依然熟练地抬高床头,坐在病床上,翻开带来的书。
“吱——”妈妈扶着弟弟走了进来,我跳下病床,向阳台闪去,俯视楼下,这才发现,花园与这里的距离也是那么远……
“叮——当”9点到了,弟弟被推进了手术室,然后,大门紧闭,不留一丝缝隙,渐渐的,思想里失去了时间的概念……
静静的世界范文3
书,要怎么读才对呢?
教给子女的读书方法主要有3条。
第一,要读经典。因为自己就是儒家标准的知识分子,所以他教儿子曾纪泽读书,从小就很有规划,主要是以《十三经》和《二十三史》为根本。
按的观点来说,这些都是经历过时间考验的经典中的经典,而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就是其中的智慧、思想都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这是最值得后人学习与吸取的。
我们为什么读书?是为了学习别人的智慧与思想。知识性的东西会随着时间而不断更新,但思想性的东西、智慧性的东西,越经过时间的沉淀,就越有学习的价值。所以,读书最大的捷径,就是读经典。
第二,“一书不尽,不读新书”。就是说一本书没读完的情况下,不要急着读另一本书。这实际上就是沉浸的读书法。从来不主张死记硬背。他对儿子说:“凡读书,不必苦求强记。只须从容涵泳,今日看几篇,明日看几篇,久久自然有益。”也就是说读书沉浸其中,其实应该是一件非常轻松愉快的事,不要当成任务来死记硬背。
不过,说读书应该是件轻松愉悦的事,并不是说读书就像看闲书那样翻翻就行。主张看书的时候要能作札记,也就是看书的时候得学会动手,边看边写,要“略作札记,以志所得,以著所疑”。也就是要把读书时的所感所想,不论是心得体会,还是疑惑不解的地方,都要随手记下来,这样才能有助于读而后学。
第三,培养个人的读书兴趣与方向。对两个儿子的教育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老大曾纪泽不喜欢科举考试,不喜欢八股文,喜欢西方的语言学和社会学,就鼓励他按自己的兴趣方向去读书。
对于老二曾纪鸿,不仅鼓励培养出他对数学研究的兴趣,更难能可贵的是,曾纪鸿结婚之后,他的老婆郭筠是个喜欢读书的女性,觉得在那种重男轻女的社会环境下,儿媳妇能喜欢读书,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在教儿子的时候,还顺便教儿媳。在的引导下,郭筠通读《十三经注疏》和《资治通鉴》,成了有名的才女。
正是在这种诗书传家的家教原则和方法的引导下,曾氏家族出了大批人才,许多子弟成为教育界、科技界、艺术界的名家大师,为后人留下了源远流长的书香气息。
(据“江苏省女性大讲堂―――的家庭教育智慧”整理)
编辑 王淑娟 mochouw@yahoo.省略
静静的世界范文4
依托这些科技精英以及素有的科研资源,中国电科领导班子拥有再大的梦想也不为过。
中国电科的蓝图中,绝不仅是体量达到几千亿元的规模,也不仅是成为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集团公司——这些只不过是实现方式,或是水到渠成的收获。
管理团队的眼界在于:能够牢牢占据电子信息价值链最高端、产业链最高端,而非民营资本争夺制造业的市场;承担电子信息“国家队”的角色,发挥信息化在国家国防安全、公共安全和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而非配合角色;投身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未来信息化技术前沿,而非执着局限于现在的技术科研、技术创新。
狄更斯有句著名的话: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差的时代。这句话被用得太多,所以不妨换一个说法:这是一个最有希望的团队,也是一个最具挑战的团队。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由大量强者组成的团队,以至于难以形成一个更为强大的团队。中国电科的每一个院所都有辉煌历史、人才辈出,每一个科研精英都是才华横溢、踌躇满志……
这些相对个体之间的竞争,使得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的科研力量、科研方向以及市场呈现出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甚至内耗抵消的局面,这严重制约着中国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能力,甚至损害了信息化在国家信息安全和经济转型升级中应该发挥的引领作用。
中国电科的决策者们当然明白,打破院所之间的资源壁垒、规避内部尖端力量竞争,实现人才、资源、资产融合,中国电科这些优势资源的爆发力会更加惊人。
出身中国电科研究院所的熊群力,历经中国电子六年市场磨砺,已经具备了这样一种能力——深谙院所体系症结所在,又熟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市场化运行规律;更重要的是,他能够站在电子信息产业的高度审视现在、谋划未来。
所以,融合,无疑是中国电科未来十年的主题——内部资源融合,军民融合,前沿高端技术与市场融合……
如果说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军工行业经历过一次军民融合、军工企业与市场结合的尝试与努力,那么,这一次将是更为深度的融合。
与上次军工企业通过某一技术优势切入市场发展民品不同,以中国电科为代表的中国军工此次与市场接轨融合更为深入——他们依托的是国家军工主业优势、全面盘活军工与民品的系统性发展……
中国电科的战略意图清晰——他们将在未来一段时间着眼于物联网架构体系的顶层设计、智慧地球时代的电子信息布控以及下一代技术微系统的前沿科研。
围绕此,中国电科几千亿级的体量跃进计划并不突兀——现阶段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即有十万亿产值,中国电科800亿元的现有规模还显得过于微不足道——要做的、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太多太多。
静静的世界范文5
1 伪时尚现象一:穿衣
哪位女性不追求衣着的美丽和时尚?每天我们在大街上,人来人往,能看到每个人的穿衣风格,形形,或清纯或妖艳。同时我们也能发现,并非每个人都穿得非常好看,甚至感觉怪异。因为这些人大部分紧跟潮流而穿,看到哪个明星这样穿性感,哪本杂志说那样搭配流行,没有结合自身的特点和气质,以为这就是时尚了。
其实没有什么衣服是会落后的,注意在特定场合要有特定的穿着足矣。衣服穿在自己身上,当然是希望自己穿得好看,希望听到别人的赞美,所以穿衣是一门课程,我们一生都会在学习和练习。当我们摸索对了,知道自己适合穿什么不能穿什么,把自身的优点穿出来,把衣服的味道穿出来,这才是真正把握时尚的精髓,而不是盲目跟风穿所谓的流行衣服。看到别人穿的衣服和搭配觉得很好看,于是自己也跟着同样的穿着和打扮,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因为别人是别人,你是你,每个人的身高,身材,皮肤和气质都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根据自身条件而穿。
2 伪时尚现象二:丁克
丁克,是缩略语Dink的音译,意思是双收入无子女。有社会调查显示:中国的大中城市的丁克家庭约有60万个; 另有调查说,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里,15~59岁的女性中,有近两成认同结婚可以不要小孩。
事实上,被很多人认作一种时尚的丁克是一个巨大的误解,它只是很多人心理不成熟的表现,为逃避责任、畏惧压力而编织的一个时尚借口。很多人说要多“玩”几年再要孩子,恰恰是因为他们在心理上还是个孩子,即便结婚了,也无法承担生养、教育下一代的责任。甚至有些人生完了孩子就甩给父母或保姆,自己仍然过着仿佛二人世界的“仿丁”生活。
丁克在我国兴起二十多年后,当相当多的人们已经接受甚至开始认同丁克家庭的存在时,这股潮流却已经悄然出现逆转。许多最早的丁克族开始反悔,纷纷加入白丁行列,特别女丁克们到了35岁,突然意识到再不生育,这辈子可能永远当不成母亲,日渐平淡的婚姻生活如果没有孩子的调剂也会走向寂灭,她们终于放弃了丁克生活,于是就出现了“35岁生育现象”。
3 伪时尚现象三:非主流
某日,你在步行街上,也许会发现一群烫着爆炸头、穿五颜六色怪异服装的年轻男女,引起路人的侧目。据说,这种装扮叫做“非主流”,是当下流行的一种“时尚元素”。不仅在穿着上他们异于常人,行为方式也颇有特点。虚拟世界中,他们在QQ、博客、论坛等网络空间活跃,斜上方45度角拍照,用类似繁体字的符号即“火星文”表达奇怪的意思,热爱“劲舞团”网络游戏等;现实社会中,他们延续了网络里的“非主流”风格,明明青春年少,却总是拖着懒散的步伐在人群里潜行,或者十几个人站在街边叼着烟大喊大叫。
从本意看,“非主流”是徘徊于主流之外的现象,然而它却吸引了无数年轻人争相模仿,大有演变成“主流”之态。年轻人总是希望引起别人的关注,当他们难以在学业、事业等方面获得成功时,就容易在不同寻常的“非主流”当中寻找成功的、引人注意的感觉。
一名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资深教师认为,当一种文化现象出现,不要只顾着去争论其对错,而要看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沉浸于“非主流”的人们一般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都不太好,因此对他们要理解和包容。 “非主流”的负面影响一定是存在的,不能任由其发展,但也不能简单扼杀,要正确控制和引导。
何谓真时尚
在标准的现代汉语词典当中,时尚的含义是:为社会所崇尚的风格和风尚。其中“为社会所崇尚”六个字是核心,时尚应是一种能够让社会主流群体即大多数人所认可并接受的东西,具有一种先进性或者美观性。时尚其实是主流社会的代表,至少也要具备成为主流的潜力,能够体现社会中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审美观念。
真的时尚,是一种质的进步,存在于大的时代背景下,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活理念等相融合,并代表着一代人对美的领悟和感受。因为真正的时尚可以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成为若干年后的传统。
书法是我国文化灵魂所在,所有中国哲学思想在书法作品中都有鲜明体现。千年书法,代代传沿,如何历久不衰,保持青春活力?纵观书法历史,有行家总结: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态。一个“尚”字,道出一个玄机,“尚”便是那个时代的时尚。
当真时尚出现的时候,也许起初不为世人理解,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会逐渐发现它的价值。在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有这么一批画家,他们脱离了表现历史和宗教内容的路子,关注的焦点转到了纯粹的视觉感受上,作品的主题和内容不那么重要。莫奈的《日出・印象》就是其中代表。他们遭到学院派的攻击,被评论家戏称他们是“印象派”。然而这些艺术家们坚持自我的观念,捍卫艺术的尊严,终于在世界美术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成为划时代的经典。
静静的世界范文6
阅读是“悦”读
在“娱乐化”时代,物质的追求与感官的快乐逐渐淹没了“灵魂的感动与微笑”。读书,也许是一条拯救快乐与灵魂的道路。诗人泰戈尔写道,世界啄我以痛,要我报之以歌。生活中有诸多的烦扰、纷杂、混乱、苦恼……我们如何含辛,如何承载,如何涵润?转化之道,莫过于通过阅读这一精神活动,让纷纷尘事、攘攘俗念,归本复静,在一次又一次的沉静的沉淀中,我们获得灵魂的安宁与内心的皈依。智慧与快乐就是自一颗安静的心中自然散逸而出。《大学》中谈到的定、静、安、虑、得,从某种程度上就是在描述阅读的心灵体验的过程。阅读的快乐是一种精神性超越的快乐,它以自由的轻盈暂时忘却生活的沉重,以想象的穿越无可抵御地击中人们心中最温存而脆弱的部位……
阅读的快乐首先是对自己内心生活的调养,同时也是对人生姿态与日常行走的调理。
其次,阅读的快乐还来自于对自己智性的启迪。李月萍老师对于孔子人生的不同的解读让人很受启发。在她看来,孔子是一个平凡的人,乐观、谦虚、安贫乐道、善良、知错能改、实事求是,也爱虚荣、作风强硬、固执……一个与我们内心深处不同的孔子的形象,就是对我们思维的冲击与智慧的丰富。
第三,阅读的快乐也源自于分享的乐趣。对于阅读体验来说,个体独立阅读是一种心灵的对话;两三个人的谈论阅读是一种精神的依偎;而学习共同体的读书研讨活动是一种生命的欢会。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与交流会常常为我们营造一种愉悦人心的磁场。在许多老师妙语连珠、妙趣横生中,大家或会心微笑,或开怀大笑——这种乐趣融汇着情趣、智趣、理趣。这是一种精神上无形的接力,不断地共鸣,不断地补充,不断地丰富,使整个对话过程充满新奇,充满不可预期的精神生活,充满不断的智慧增长……每个人都往文明的篝火中投入属于自己的哪怕是一小块的思想的柴火,对话中的精神之火就会炎炎不息,蓬蓬燃烧。徜徉在充满意义与快乐的对话的溪流之中,每个用心的人都会深切地感受到阅读的欣悦。
阅读是“越”读
书籍的世界蕴含着无限丰富的精神财富与智力宝库。真正的阅读是无界限的。如果一定要给阅读立下边界,那么,是心灵的边界,是思想的边界。任何能润泽智慧、点化生命的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讲大都是引导我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越界”。要获得大思想、大智慧、大视野,必定要有兼容并蓄的胸怀,文理兼通的情怀,否则就是“自我设限,画地为牢”。没有广博阅读为基础,倾向于“偏食”式的阅读,其结果就是“精神发育的畸形与灵魂的不健全”。
“越”读,就是跨越学科的界限,跨越了书扉的界限。在整个阅读世界中,“跨越”一步,就海阔天空、鱼跃鸢飞。郭海燕老师的《做务正业的语文老师》中引张志公的话:“一个语文老师,不读书,不看戏,不旅游,不交友,才是最大的不务正业。”于是,郭老师说,换言之,“读书、看戏、旅游、交友”是语文教师“务正业”的必需。其中,她还引述恩格斯读书是无所不读,甚至对于妇产科的书籍也读得津津有味……这里虽然是针对语文教师而言,其实也是对所有的教师。程红兵老师“文史哲样样爱看,唯独不爱看教参书”。朋友陈剑锋的阅读可谓是深广博大,令人叹服,从儿童文学到科普作品,从诗歌到影视作品,从教育教学到企业管理,从心理学到经济学……几乎是无所不窥。有幸到他家书房参观,我深受感染。正是通过这样的杂学旁吸、兼收并蓄,他对于教育教学及儿童阅读、写作卓有见解。他虽然身处城郊一所偏远的小学,但十多年来在不断地用自己的精神点燃学生们读书的痴迷,成了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点灯人!
出经入典,打通中外,融会贯通,才能造就明达开放的思想与胸怀,才能涵养出超越与跨越的生命境界。只有拥有丰富的、生动的、完整的精神生活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精神丰富、气韵生动、生机勃勃的学生。“越”读简而言之,就是读书、读人、读世……唯有“越”读,才有真正的阅历,才能为丰润的课堂奠基,也才能滋养孩子的人生。
阅读是“业”读
教师职业的幸福与尊严在于“生命的成长”。这种生命的成长,不仅表现为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导航,更表现为为自己的生命成长负责。在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职业过分强调对学生的成全,而对于教师自我的成就被漠视、被忽略、被淡化了。所以造成这样的景象:一说起学生就灿灿烂烂,一想起自己就窝窝囊囊。《学记》中谈到,教学相长。只有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才是教育教学的最大成功!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第一责任人,如同任何人不能替代任何人消化食物,任何人不能替代任何人思考一样,任何人也不能替代任何人成长。在这个背景下谈论教师的专业成长非常迫切且有意义。中国当代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国家督学李希贵先生写了一本书叫《学生第二》,其目的在于倡扬,教师成长是学生成长的前提。一个教师如果不能自我培养,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他就注定无法培养、教育和发展学生。孔子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确实,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
教师是一种学习的专业,学习的专业需要专业的学习。读书之道贵在由博返约,由博而专。对于许多教研员及教师而言,专业阅读显得比较匮乏。“术业有专攻”,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就是我们的专业所在。没有专业的磨练,也就很难植立一种内在的尊严与自信力;没有专业的精进,也就不可能有教育教学的创造力与指导力……
我们专攻的术业与专业在于什么呢?赵谦翔老师说他“所能做的只是笨鸟先飞,一个劲地飞,硬背《古文观止》,死抠《说文解字》,穷翻《辞源》《辞海》,朝朝暮暮沉浸在古今诗文的鉴赏里。”窦桂梅老师在《读书,教师必须的生活》中说:“教师必须成为一本书,工资再低也要买书,工作再忙也要读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屋子再小也要藏书,唯此,你才会成为一本永远站着的厚重的大书。”在我的教育阅读历程中,古今中外的教育教学名著如同源源不断的泉源在滋润着我的教育教学及研究生活:从阿尔贝特·史怀泽的《敬畏生命》中,我触摸到教育的生命情怀;从朱熹的《朱子语类》中,我探获一些读书方法指南;从洪应明的《菜根谭》中,我发现了关于教师的精神调养;从印度·克里希那穆提著《一生的学习》中,我明白了如何通过学习获得生命的灵修;从朱光潜的《谈美书简》中,我看出教育的人生美学价值;从阿莫纳什维利的《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中,我学会如何去理解儿童……这就是教育阅读给我们老师及教育教学带来的思性、智性与诗性的启迪。
通过“业”读,我们才能修业、敬业、乐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