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相径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相径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相径庭范文1

当这类妈妈作为群体出现在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不禁感慨,她们是不是我们通常挂在嘴边的“摩登妈妈”的雏形?

个性妈妈:“我的回头率依然是100%”

人物:杨晓娜

年龄:28岁

职业:广告公司职员

女儿君君:3岁

你见过身穿卡通衫抱着宝宝疯狂逛街购物的妈咪吗?你见过有了宝宝却还会去剪“傻瓜头”的妈咪吗?

这对许多当妈妈的人来说都是mission impossible,不过,杨晓娜却把它们当成“家常便饭”。她说:“我24岁就结了婚,25岁当妈妈,觉得生活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多少。”

也难怪,从事广告创意的晓娜在当妈妈之前就是全公司出了名的“个性美女”,什么露脐装、乞丐裤她都show过。大家都以为她有了女儿后会“洗心革面”,来个彻底大改造,没想到,她居然当起了个性MM的“升级版本”,这让28岁的晓娜看上去只有二十三四岁。

“走在街上,我的回头率依然是100%哦。时代不同了,我才不会像我妈妈那样保守。保持自己的个性有什么不好,女儿还夸我漂亮呢。”说到底,对于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妈妈们来讲,管它什么传统眼光,只要活得率性、自由就好。

评价:个性妈妈的产生与妈妈的职业和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较早结婚也使她们想在个性青春的尾巴上多停留一会儿。

可模仿度:40%

美丽妈妈:“对SPA说hello,与油烟说bye”

人物:Lisa

年龄:29岁

职业:银行职员

儿子淘淘:3岁

Lisa翻开皮夹,各种颜色的卡片显得非常“弹眼落睛”――左一张健身卡,右一张SPA卡,多得像在发名片。再看看她办公室抽屉里一抽屉的化妆保养品,让人心里不免抖三抖:她还忙得过来吗?

不过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29岁的Lisa经过“勤修苦炼”,终于达到了“永远25岁”的至高境界,让人始终想不到,她当妈咪已经有3个年头了。

其实,刚生完孩子,Lisa有70公斤重,她笑着形容当时的自己是“发糕馒头”加“救生圈”,真是看在眼里,苦在心里。

“谁说当了妈妈的女人就一定会成为身材臃肿的黄脸婆?”于是,和老公经过一番“周密盘算”后,她成了健身房、美容院里的“好学生”,每周都会按时定量完成“作业”,至于最能体现传统女性美德的厨房间,她一个礼拜最多光顾两次,其余则有老公和饭店一手“承包”,因为Lisa说这对皮肤和身体健康都有好处。

没过多久,Lisa的身材确实好了,而且整个人都变得自信起来,连老公都惊喜于她的变化。提及自己的美容心得,Lisa可以“忆苦思甜”上老半天,然后兴冲冲地告诉你最基本的保养秘诀,那就是,“对SPA说hello,与油烟说byebye”。

评价:漂亮归漂亮,开门七件事,摩登妈妈毕竟不能忽略不计,因为妈妈的美丽不仅体现在外表,更重要的还是体现在家庭琐事中。

可模仿度:70%

疯狂妈妈:“和儿子一起我4岁,和老公一起我20岁。”

人物:Jenny

年龄:28岁

职业:服装行业销售主管

儿子佳齐:4岁

与Jenny接触过的大多数人对她的评价是三个字――“吃不消”。年龄已经有点“档次”了,在工作之余还要学人家打扮得哈日哈韩;《无间道2》看三遍,完了告诉你,陈冠希实在太帅。

当了妈咪的Jenny做出的事情常常“疯狂”得让传统人群看不懂,有时甚至像还没告别青春期一样,孩子气得厉害,还极度渴望自由空间,时不时会做出一番“疯狂”举动来刺激你的神经系统。用传统妈妈们的话来评价,就是“怎么看都不太能承担妈咪肩上的那份稳重的责任”!

可每当别人语重心长地“教导”她,“年龄已经有点‘档次’了,该好好相夫教子”时,她总是不以为然地辩解说:“搞服装的,没点刺激和热情怎么行?”

也难怪,新鲜加前卫,爆发力实在是巨大――她会劝男同事留长发,说这样才IN;当年一有空Jenny就会拖着老公去旅游,并强调这是第N次度蜜月,可这N早已大于等于5了;儿子刚会走,她又一狠心放去了全托,说要自由空间……

Jenny确实还真不像个当妈咪的人。如果哪天在报刊亭看到有个带了儿子的妈咪在狂买时装杂志,有可能她就是我们所说的Jenny了。

评价:当妈妈的不仅要给人笑声与新鲜,责任意识也不可少,所以,我们的摩登妈妈,如果把两者结合,就真的perfect了。

可模仿度:30%

工作妈妈:“我用工作来‘保鲜’!”

人物:董丽

年龄:30岁

职业:外企行政主管

女儿雯雯:2岁

“我的产假要比普通妈妈少休很多,因为我不想因此耽误工作,对我来说,工作和家庭同样重要。”董丽在公司被同事称作“三只手”,别以为这是个贬义词,其实,它是用来形容董丽的工作效率――往往用两只手要干三只手才能完成的事情。

董丽的事业心很强,刚满30岁就成了领导,真是不容易啊。不过,她也有过苦闷的时候,怀孕八个月还挺着肚子去上班,被老公说成“人来疯”,被同事叫做“工作狂”。

但事实证明,她的选择是对的。如今的时代,竞争多激烈,近半年的产假一放,原本的位置早就被人取代,更何况,像董丽这样在外资office工作,自己不做一点牺牲,不就是把提升和好的职位拱手让给别人吗?

如今的董丽事业家庭双丰收,可她有的时候还是有点忙不过来,只能一边看着手提电脑,一边哄女儿睡觉。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工作已经成了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养家糊口,它还是生活的“保鲜剂”。

评价:

作为摩登妈妈,工作独立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元素。因为工作不但可以给自己一个空间,更能让妈妈们找回从前的自信。

可模仿度:50%

“摩登妈妈”VS“传统妈妈”之比较

1. 工作――

传统妈妈:为了生孩子而休长假,希望找份稳定的工作,事业一般是老公的责任。

摩登妈妈:工作独立,坚持工作到最后一刻,生完孩子马上继续工作。

2. 娱乐――

传统妈妈:以静养为主,通常不舍得把钱花在娱乐上,而是全为了宝宝开销。

摩登妈妈:上网、泡吧、KTV、DISCO、旅游、看电影,只要开心就好。

3. 保养――

传统妈妈:对身材和皮肤不太注重,最多买好点的保养品。

摩登妈妈:十分注重自己的身材及皮肤,定期光顾美容院、健身房,最喜欢听的一句话就是“你看上去就像没生孩子时一样哦”!

4. 家务――

传统妈妈:家务劳动一手包。

摩登妈妈:与老公分工,适当做一些家务,孩子也是老公的嘛,所以特别善于“偷懒”。

5. 装扮――

大相径庭范文2

关键词: 家庭背景 大学生学习动力 影响

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过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习动力所起的作用最大[1],由于种种不良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于是大学里诸如逃课、迟到、上课不专心听讲、考试作弊、考试挂科等厌学现象屡见不鲜。 家庭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外部因素[2],那么家庭背景究竟对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就这个问题展开调查与分析,以期为学校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提供参考。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十堰地区各高校在校大学生1200名,其中郧阳医学院(以下简称郧医)500名,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以下简称汽院)400名,十堰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职院)300名。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根据课题小组讨论意见设计《关于大学生家庭背景与学习动力的关系及其影响的调查》表,共发出调查表1200份(郧医500份,汽院400份,职院300份),采用无记名填表方式,回收有效问卷1083份,有效率90.25%,其中男生522名,女生561名。

1.2.2统计处理方法。将回收的调查问卷输入spss13.0统计软件,利用卡方检验分析比较各研究因素对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及其差异的程度。

2.调查结果

2.1家庭居住地

不同的家庭居住地对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43),对考研情况的差别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不考研的原因有显著的差异(P=0.000),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不考研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所限(占52.7%),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不考研的主要原因则是因为学习成绩差(占32.7%)。

2.2父母的职业

父母的职业不同,家庭所拥有的社会资源不同,从而子女在校期间的表现也就不同。父母不同的职业对子女期望的找工作方式有差别(P=0.017,见表1),父母的职业对大学生逃课情况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1,见表2)。

X2=11.141 P=0.011*包括教师和医务工作者

2.3家庭经济状况

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用家庭人均月收入情况来反映家庭经济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对大学生主要的课外活动、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等两方面的差别显著性均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00,见表3、表4)。

2.4父母的文化程度

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大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影响(P=0.005,见表5),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子女的学习成绩越差。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大学生的考研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见表6),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子女考研的意愿越强。

2.5父母对子女的关注程度

父母对子女的关注程度对子女的学习成绩的影响,有显著的差异(X2=24.286,P=0.000),父母对子女关注,子女的课余时间主要用来学习(占35.2%),学习成绩较差的比例仅为6.2%,而对子女很少关注,甚至从不关注的学生课余时间主要用来上网(占33.3%),学习成绩较差的比例高达22.3%。

2.6当初选择本专业的原因

分析性别之间在当初选择本专业的原因,其差别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2),男生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选择的(占34.9%),女生则主要是根据父母或他人建议(占44.2%)。而当初选择本专业的原因直接影响到学生自己对专业的喜爱程度,结果显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的学生,有41.8%对自己的专业非常感兴趣,而根据父母或他人建议选专业的学生仅有11.2%对自己的专业感兴趣。同时,当初选择本专业的原因对学习动机的影响也有显著的差异(P<0.01,见表7)。

3.讨论

家庭居住地对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及是否考研影响不是很大,但对不考研的原因却有很大的影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可能是由于家庭经济收入整体比较低,部分大学生虽然成绩很好,但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选择了先就业。而城市的大学生虽然经济条件好,但部分由于学习成绩较差就不打算考研。

父母的职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子女在大学期间的表现,父母是干部(包括教师和医务工作者)的学生希望靠关系找工作的比例高于父母是农民的学生,而父母是干部的学生其逃课情况远比父母是农民的学生严重。父母是干部的子女中有20.3%的希望将来找工作时依靠父母的社会关系,干部家庭相对于农民家庭来说,有着更广泛的人际交往,关系网络更为丰富,其子女将来可以依靠父母的特殊身份和广泛的人际脉络关系而比较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这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在经过激烈的高考竞争之后而在大学里松懈下来,从而经常逃课,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考试只求不挂科即可。相反,出身农民家庭的大学生知道自己不可能靠关系找到工作,唯有在校期间认真学习,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后才可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这种“身处绝境”反而聚变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动能,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尽量少逃课甚至不逃课,学习更加努力刻苦。

通过对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课外活动及学习成绩方面的影响的研究,得出,随着家庭经济收入的增高,其子女课外活动用来学习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上网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一定的经济收入是学习的保障,但是优越的经济条件有时会对子女的学习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总的趋势是家庭经济收入越高,子女的学习成绩越差,可能是优越的经济条件使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放松了学习。

由上分析得出结论,“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及考研情况有很大的影响”,父母文化程度越低,子女的学习成绩越好,但子女考研的意向较低。父母文化程度越低,对子女寄予的期望值则越高,将自己的人生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自小严格要求使之具有上进心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即使上大学后也一如既往地刻苦学习,但是由于父母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做支撑,此类中的多数学生不打算考研,选择先就业后深造。

父母对子女的关注程度影响着子女的学习情况。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是子女正常发育的重要条件[3],上了大学也不例外,同样需要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和关注。进入大学,许多人远离了父母,与父母之间交流的机会自然减少,电话交流成为主要途径。若父母与子女的交流渠道流畅、情感贴切,则孩子会奋发向上,个人的学业成绩优良;相反父母对子女关注程度不高,或者因方法不当,则会使得部分人不能抵御外界的各种诱惑,逐渐放松了对自己学业的要求。

子女当初根据父母或他人的建议选择专业对日后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很多同学当初选专业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调查结果显示:当初选择专业的原因中主要是根据父母或他人的建议(占38.9%)。由于不是自己选择而被动地接受所学专业,部分人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渐渐地失去了学习的动力,经常逃课,甚至考试舞弊、挂科,没有学习目标,整天感觉很空虚。

所以,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的职业及对子女的关注程度等诸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动力。针对当前的情况,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出以下措施。

第一,开展感恩教育,让大学生学会感恩。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培养一名大学生至少要花费20万元。学校可以通过播放感恩题材的电影,采取关于感恩的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大学生学会感恩。感恩教育应该成为每一位大学生的必修课,让大学生从内心深处学会感恩,而非止于形式。大学生能够进入大学的殿堂,应该珍惜机会好好学习,更应该感谢自己的父母和老师。

第二,建立学校与父母双向沟通的机制,促进大学生学习动力的提高。学校应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每学期辅导员至少要与每位学生家长电话交流一次,便于父母及时了解子女在学校期间的表现及学习成绩情况,督促子女在校好好学习,同时家长也把子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反馈给学校,学校尽量给学生提供帮助,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使学生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

第三,大学生自己应该端正学习动机,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论是否对自己的专业感兴趣,都应“爱我所选”,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感兴趣不能成为不好好学习的借口。另外,还要淡化靠关系找工作的意识,摆正自己的位置,珍惜学习机会,不论家庭背景如何,所有的大学生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只有在大学期间使综合素质得以提高,才能使自己在将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学校在提高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工作中,不仅要重视贫困大学生面临的经济困难及其对学习的影响,而且要关注来自富裕家庭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具体的工作中,要通过实际情况调查,将那些来自农村(特别是边远乡村)、父母关注程度比较低和家庭特别富裕的大学生列为重点关注对象,有区别地从不同角度地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黄益萍,曾接贤.新时期大学生学习动力来源及影响因素研究[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5,7,(2):91-94.

[2]周贤君.论大学生学习动力系统的优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8,(2):73.

[3]侯淑军,傅茂笋,李军.医学生学习成绩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3):155-157.

大相径庭范文3

又黑又瘦的是有着非农业户口的卢建文,40岁之前对种地一窍不通,如今成了年收入逾百万元的种粮大户,并先后两次荣获“全国种粮生产大户”的称号。

又白又胖的是朝阳村村民张奇才,祖祖辈辈种粮的他,如今是卢建文开的大米加工厂的工人,每个月不仅能从卢建文那里领取工资,还能拿“土地承包兑换证”,随时到卢建文的加工厂领粮食。

“我家有2.6亩地,可以兑换495公斤黄谷,不用风吹日晒,不怕遭天灾,这样当农民,撇脱!”张奇才向笔者伸出了大拇指。

“卢建文的名气可是响当当的哦!”同行的四川省农业厅粮油处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卢建文身上有若干个第一:全省第一个非农种粮大户,全省第一个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种粮大户,全省第一个建立“粮食银行”的种粮大户……

该负责人说,卢建文的这一模式,直指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从一年赔70万元到赚百把万元

卢建文原来是兴文县大坝乡粮站的工人,2001年在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中,成为全县第一个签订下岗合同的人。

为何要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为看到了机遇。”卢建文说,乡镇粮站被取消后,农民的粮食无处存放,他就和朋友合伙建起了一家小型大米加工厂。

大米加工厂风生水起,卢建文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卢老板”。然而好景不长。2009年左右,大米加工厂开始断粮。“一年中有大半年都没有粮食,种粮食的农民越来越少,撂荒的耕地越来越多。”

卢建文又做了一个决定:流转土地当农民,起步就是1200亩!

一开始,家人对卢建文的做法都不理解。事实也证明卢建文的这条路走得并不平坦。2009年,因为稻飞虱防治不及时减产,后来又因为品种单一等问题造成倒伏再次减产,水稻赔了30多万元。下半年收油菜时又碰上连阴天,卢建文请了80多个人用了40多天在地里摸爬滚打收油菜,最后还是有两三百亩烂地里了,收上来的也有很多生了芽,两季赔了70多万元。看着七零八落、东倒西歪的油菜,这个当年主动下岗丢“铁饭碗”的硬汉,蹲在地头号啕大哭起来。

“我这人就是个牛脾气,坚信坏事也能变好事!”有了第一年失败的经历,卢建文总结出两条:种田必须靠科技、农业的出路在机械化。于是,他又用自家的大米加工厂作抵押,贷款买了一批农业机械,并开始推广良种。“那简直就是破釜沉舟,我还花了上万元,买了上千本农业科技方面的书!”回想起那时的决定,卢建文依然激动。

第二年,卢建文终于赚了10多万元,“虽然以前也赚过比这多得多的钱,但这个钱的分量不一样。”就这样,卢建文一路磕磕绊绊走了过来。

卢建文给笔者算了一笔账,1亩稻田支付给农民的流转费是190公斤黄谷,按今年2.7元/公斤的最低保护价折算是510元,种子农药130元,化肥120元,打田插秧150元,机收 80元,烘干除杂150元,总共成本是 1140元,水稻平均亩产550公斤,折合1486元,“虽然1亩地只能赚二三百元,但乘以2000多亩就不一样了。”卢建文粗略算了一下,“今年稻谷加上大米加工、秋菜、油菜,差不多能赚个百把万。”

发展仍面临两大难题

兴文县农业局副局长张洁说,因为规模流转,使得兴文这样一个“地无三尺平”的山区农业县也有了省级高标准农田项目,“原来兴文的农田都是星星点点,现在终于有连成片的田块了。”

因为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质量可追溯,卢建文田里种的大米卖到了云南,部分制种基地的稻种卖到了云南,马铃薯卖给了肯德基。

因为担任了“科技特派员”,卢建文除管理自己流转的土地外,还为周边农户提供技术培训、农资采购和代育、代耕、代种、代收、代贮全程服务,服务面积达5000余亩……

“卢建文堪称城镇居民下乡创业,开展粮食规模化经营的典范。”四川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卢建文获得的种粮大户补贴有 26.8万元。“最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但还是有些困难,能不能请你们帮忙呼吁一下?”卢建文给笔者说了两大困难――

一是当前的稻谷价格。今年稻谷产新之后价格一路走低,目前市场上的1公斤稻谷只有2.2元左右,虽然今年国家已经公布了2.7元的最低收购价,但按常规要到9月份国家才启动收购,“我今年大概有 180万公斤稻谷,如果现在卖1公斤差四五毛钱,就是70多万元,如果现在不卖,种秋菜又等着用钱,卖不卖都是个难题。”

大相径庭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边缘型人格障碍;家庭环境;宗教道德观

1 引言

边缘型人格障碍(简称BPD)患者,处于精神病及精神官能症的边缘地带,其情绪行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或自我形象十分不稳定。边缘型人格障碍是目前精神医学界和临床心理学界都相当关注的一个课题,但对于BPD的家庭环境的研究却很少,相对国外的研究较多,主要是两种模式,一是医学模式,集中在流行病学、病因学和评估、诊断、治疗上,二是精神分析模式,集中在防御机制和早年的客体关系、依恋模式上。但对于BPD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的研究更是寥寥可数。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大和高校扩招人数的急剧增多,近些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人格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自杀、自残和伤害他人的恶性事件频繁发生。人们在觉得惋惜和不可思议背后,往往只看到学校教育问题,却忽略了他们可能早已存在的人格缺陷或障碍问题,以及这些问题背后的家庭环境的问题。所以,对于边缘型人格父母家庭环境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而且是我们高校学生工作者的工作需要,同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国外对BPD的研究进展和成果主要集中在对边缘型人格障碍和家庭环境两个方面。

边缘型人格障碍(BPD)在当今的心理学中是最有争议的诊断。自从它首次被引入DSM,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们就一直试图在BPD具体形式的背后给出一些有点无形的概念。最为大家熟知的是Kernberg阐释了他称之为“边缘人格组织”的东西,而Gunderson,虽然是一个心理分析学者,却被大家认为是用最科学的方式定义BPD,DIB(The Diagnostm In-tervmw for Borderhnes,边缘诊断会谈)和DIB―R就是从Gunderson,Kolb and Zanarmi的研究中发展而来的。最后就是DSM-IV中的正式的定义。

一些研究者,如Judtth Herman相信BPD是对TPSD的特殊表现给出的一个名称,在《创伤和恢复》一书中,她建立了这样的理论:当PTSD表现出非常强调认同和人际困扰时,就可以称之为BPD,当强调躯体因素时,就叫癔病,当关注意识的分离/变形时,就叫做DID/MPD。其他人认为“边缘人格”的术语已经被如此多的误解和误用,以至于再怎么提炼也是无意义的,不如用简单的零碎的术语来替代。

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接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影响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曾提出:“人类应将其最宝贵的赋予儿童!”我想;父母应赋予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不只是物质上的重要的是一个使孩子赖以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教育不能替代家庭教育,父母应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与学校、社会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有关专家大量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成绩不好的儿童。不是因为智力不行,而是因为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所造成的。不良家庭环境带给孩子的影响,不仅是生活、健康、学习方面,更严重的是对情感、个性、品德的恶劣影响,往往会伤害幼小的心灵,甚至影响其终身。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在我校03级和05级学生中抽取级10个班的学生。将PDO-4+问卷发给学生填写,完成后马上回收。根据PDQ-4+的边缘型得分筛查得到的105名被试,高分组53人,低分组52人。

2.2 研究方法

2.2.1 PDQ-4+人格障碍诊断问卷最新修订版中文版本。PDQ是美国Hyler博士根据DSM-Ⅱ编制的用于筛查人格障碍的自陈式问卷,PDQ-4+DSM-Ⅳ对PDQ所做的进一步修改。包括107个项目,归为12个领域,分别用于评估DSM-Ⅳ中12中人格障碍。该问卷经过杨坚博士翻译并修订,对不适合中国文化的条目做了调整,重测信度在0.5~0.8之间,并具有较好的效度,适合作为筛查量表使用。依据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家庭环境量表是MosS等于1981年编制,共设90条是非题,分为10个分量表,分别评价10个不同的家庭社会和环境特征。FES所评价的家庭特征包括:①亲密度,即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承诺、帮助和支持的程度;②情感表达,即鼓励家庭成员公开活动,直接表达其情感的程度;⑨矛盾性,也就是家庭成员之间公开表露愤怒、攻击和矛盾的程度;④独立性,即家庭成员的自尊、自信和自主程度;⑤成功性。是指将一般性活动变为成就性或竞争性活动的程度;⑥知识性,即对政治、社会、智力和文化活动的兴趣大小;⑦娱乐性,即参与社交和娱乐活动的程度;⑧道德宗教观,即对伦理、宗教和价值的重视程度;⑨组织性,即指安排家庭活动和责任时有明确的组织和结构的程度;⑩控制性,即使用固定家规和程序来安排家庭生活的程度。

2.2.2 本研究筛选得到边缘型得分7分以上者共52人,为实验组;筛出1分以下者共53人,为参照组。两组共105名被试,其中男生68名。女生37名。

2.2.3 对高分组和低分组同时施测家庭环境量表(FES-CV)。评出此份问卷的原始分数和各个分项目的得分。

2.3 统计方法 应用t检验推断高分组和低分组在家庭环境量表(FES-CV)中的差异及高分组的家庭环境中各因子得分在性别上的差异,在统计学中意义。双侧统计学差异计算所有的变量a=0.05。若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差异。所有的统计学处理过程均由SPSS(verston 11.01)统计软件包完成。

3 结果

从P130-4+问卷的边缘型一项的得分中,筛选出高分组(7分以上包括7分)和低分组(1分和1分以下),分布情况见表1。

3.1 高分组和低分组在家庭环境量表(FES-CV)中的差异情况通过t检验(见表2),得出以下结果:高分组在矛盾性的得分上显著高于低分组的得分,P<0.01,高分组在知识性上的得分显著低于低分组,P<0.05;高分组在道德宗教性的

得分上显著低于低分组的得分,P<0.05;高分组在亲密度得分上低于低分组,差异不显著;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娱乐性、组织性、控制性上的得分两组没有显著差异。可见,在家庭环境量表中,原生家庭环境的矛盾性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同时,家庭环境的宗教道德性也是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形成的重要因素。此外,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因素也是一个影响边缘人格形成的原因。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控制性等与PDQ-4+问卷中的边缘型得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即家庭环境中的这七个因素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形成的影响不大。

3.2 PDQ-4+问卷中的边缘型与家庭环境中各因子的相关情况 由表3所示,在家庭环境量表中,矛盾性与边缘型人格障碍有显著相关,即原生家庭环境的矛盾性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同时,家庭环境的宗教道德性与PDQ-4+问卷中的边缘型得分存在显著负相关,也就是说,家庭环境的宗教道德性也是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形成的重要因素。而边缘得分与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知识性两个因素也存在一定相关,有可能对边缘人格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其他因子,包括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娱乐性、组织性、控制性与PDQ-4+问卷中的边缘型得分不存在显著相关,即家庭环境中的这6个因素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形成的影响较小。

表3 家庭环境各因子与边缘得分的相关结果(n=105)

3.3 高分组的家庭环境中各因子得分在性别上的差异 经过t检验,结果见表4,女生组在情感表达、矛盾性上的得分高于男生组的得分,差异不显著;男生组在组织性上的得分高于女生组得分,差异不显著;男生组在控制性上的得分高于女生组得分,差异显著。女生组在亲密度、娱乐性上的得分高于男生组。女生组在独立性上的得分低于男生组。差异不显著。此外,两组在成功性、知识性、宗教道德上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

4 讨论

从BPD与家庭环境的实证研究中可得出以下结论:边缘型高分组的家庭环境的矛盾性要显著高于低分组;边缘型高分组的知识性与宗教道德得分要显著低于低分组;边缘型高分组中男性与女性在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和组织性因素上均无显著差异,在控制性(即使用固定家规和程序来安排家庭生活的程度)因素上,男性得分显著高于女性。

大相径庭范文5

关键词:家庭经济;学习生活;职业规划;心理健康;价值观念一、 问题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校教育产业化,我国各类高校普遍“并轨”,学费、住宿费日益增长。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的大学学费一般在5000元到1万元不等,比起1989年增加了25―50倍,而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只增长了4倍,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3倍,大学学费的涨幅几乎10倍于居民收入的增长。[1]这意味着家庭经济对大学生求学历程的影响日趋明显。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随着高校扩招和教育成本增加,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据教育部财务司1999年的调查统计显示,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一般占在校生总数的15―30%,其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8―15%。高校经济困难学生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由于家庭经济贫困,他们缺乏相应的学习、生活条件,经常奔波打工赚钱,在心理上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身心受困,从而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业。

家庭经济是大学生求学的主要支柱,本次调研目的是为了了解现阶段家庭经济对大学生求学历程的影响,特别是对贫困大学生的影响,力求将最真实的一面反映出来,为大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及未来规划提供参考性的意见。

二、 调研对象和数据分层

(一)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的对象为广州大学城的在校大学生。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简单抽样分析和预测,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第一手资料主要以问卷调查为基础,分别在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广州大学、广州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10所高校随机抽取学生,由学生自行填写问卷。问卷内容涉及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家庭经济基本情况,家庭经济对大学生学习生活、未来规划、心理健康、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影响。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0份,其中有效问卷3840份,有效率76.8%。

(二)数据分层

根据2005年广州市民政局公布的“城镇居民家庭经济月平均收入低于390元”的标准,以家庭父母亲收入计算,我们界定每月家庭收入在800元以下的学生为贫困生。根据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课题组2005年的调查结果,“个人年收入3.4万―10万元、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5.4万元、家庭年收入为5.37万―16万元”[3]为我国中等收入者的划分标准,中等收入家庭的月平均收入应该在4475-13333元。据此,我们界定家庭月收入在800-4500元的学生为一般困难生。而家庭月收入高于4500元的学生,我们则定义为中等收入以上学生。

三、 调查内容和结果分析

(一)家庭经济基本情况

1.在3840份有效问卷中,家庭月平均收入800元以下的学生(贫困生)有1067位,占总调查学生的27.79%;家庭月平均收入800―4500元的学生(一般困难生)有2182位,占总调查学生的56.83%;家庭月平均收入4500元以上的学生(中等收入以上学生)有591位,占总调查学生的15.37%。由数据中看出,目前大学生当中大约有三成是贫困生,一般困难生占一半以上,家庭经济中等收入以上学生接近二成(见表1)。

表1家庭月均收入

家庭月均收入4500元以上800――4500元800元以下学生人数/人59121821067

2.我们调查了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结果显示,不论是贫困生、一般困难生还是中等收入以上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都是家庭(分别占83.04%、96.77%和98%),但三者有一定的差别(见表2)。

(1)贫困生、一般困难生、中等收入以上学生经济来源靠家庭、亲朋好友的比重呈递增趋势。

(2)贫困生、一般困难生、中等收入以上学生靠助学贷款、勤工俭学来源的所占比例呈递减趋势。

(3)贫困生、一般困难生、中等收入以上学生经济来源都主要还是靠家庭和亲朋好友,其他经济来源比重非常小。

表2大学生主要家庭经济来源百分比

经济状况经济来源家庭及

亲朋好友助学贷款

及勤工俭学奖学金其他贫困生83.04%14.28%1.79%0.89%一般困难生96.77%3.00%0.00%0.23%中等收入以上学生98.00%0.81%1.19%0.00%

这充分说明中国大学生的依赖性很强。虽然贫困逼迫大学生采取其它渠道去获得经济来源,但学生更多还是靠家庭和亲朋好友资助,部分依靠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令人遗憾的是,所调查的学生极少获得过奖学金。

(二) 家庭经济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

1.我们调查了不同经济层次的大学生除了吃饭外的经济去向。各个经济层次都有过半学生将购买生活用品列为第一消费方向,家庭中等收入以上的学生中有28.57%将购买衣服、零食和消遣作为第一消费方向,而这个比率在贫困生和一般困难的学生中只占9.32%和15.51%(见表3)。由数据可知,除了生活用品的花费外,家庭中等收入以上的同学消费更注重时尚,而贫困生和一般困难的学生花费则注重实用的学习资料和学习用具。此外我们必须看到几个隐忧。

(1)购买学习用品方面,总体比例偏低,贫困生、一般困难生、中等收入以上学生比例分别是23.71%、22.69%、12.38%,这分别只占总体开支的二成左右。同时,这一比例呈逐渐下降趋势,越是中等收入以上的学生用于购买学习用品的消费越少,相反,家境贫困的学生比例还偏高一些。

・教师与学生・家庭经济对大学生的学习经验与职业规划的影响(2)在购买零食、衣服和消遣方面,中等收入以上学生所占的消费比例接近三成。同时,这一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学生家庭经济越好,在零食、衣服和消遣方面的开销就越厉害。

表3大学生主要支出百分比

经济状况支出购买学习

资料和用具购买生活

用品购买零食

衣服和消遣其他贫困生23.71%59.60%9.3%7.37%一般困难生22.69%61.57%15.51%0.23%中等收入以上学生12.38%57.15%28.57%1.90%

2.学生课外活动是锻炼他们成长的舞台,家庭经济状况是否会直接影响他们参加各类课外活动呢?在调查学生参加校、班级的各类活动的频繁程度时,各经济层次的学生选择是一致的,但是各自的比例略有不同。在所有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选择“偶尔参加”的占大多数,其余依次是“经常参加”、“很少参加”、“从不参加”(见表4)。

(1)从贫困生、一般困难生到中等收入以上学生,选择“经常参加”的比例分别是30.80%、29.35%、28.22%,呈递减趋势,即家境越好的学生越不积极参加课外活动。

(2)选择“偶尔参加”的比例分别为56.25%、54.35%、50.00%,也呈递减趋势,也表明家境越好的学生越不积极参加课外活动。

(3)选择“很少参加”的分别占9.82%、15.43%、20.97%,呈递增趋势,表明贫困生多愿意积极锻炼自己,而中等收入以上学生更懒得参加各类学生活动。

(4)选择“从不参加”的比例分别是3.13%、0.87%、0.81%,呈递减趋势,即家境越差的学生越是选择“从不参加”各类学生活动,这实际上是少数贫困生比较封闭自己。通过个别访谈,我们发现选“从不参加”的学生并非完全不想参加,而是由于有时经济能力不允许,例如外出活动需要自己支付费用,才被迫不参加。

表4对参加学校、班级各类活动的积极程度

经济状况积极程度经常参加偶尔参加很少参加从不参加贫困生30.80%56.25%9.82%3.13%一般困难生29.35%54.35%15.43%0.87%中等收入以上学生28.22%50.00%20.97%0.81%

(三)家庭经济对大学生未来规划的影响

目前,大学生毕业时主要面临以下几种选择:就业、继续深造(包括出国、考研、双学位)和创业等。调查数据如表5显示。

表5对大学生未来规划规划的影响

经济状况意向就业继续深造创业没想过其他贫困生68.75%16.06%7.14%5.36%2.71%一般困难生57.87%28.57%9.44%3.15%0.97%中等收入以上学生29.03%47.85%9.68%10.48%2.96%

不难看出,学生们在作出选择前途的决策时,家庭经济情况对其选择会有一定影响。

1.从横向进行比较。对贫困生而言,对未来的规划首选“就业”,以下依次为“继续深造”、“创业”、“没想过”、“其他”;对一般困难生而言,也是首选“就业”,再依次往下排,呈递减趋势;对中等收入以上学生而言,首选却是“继续深造”,其次才是“就业”、“没想过”、“创业”、“其他”。可见家庭经济状况越好的学生,毕业后偏向于选择继续深造而不急于就业,而家庭经济一般或较困难学生的第一选择则是就业。

2.从纵向进行比较,结果基本是一致的。但是选择“创业”、“没想过”和“其他”三项表明了三个不同阶层学生的三个方面的意识。

(1)选择“创业”的比例呈递增趋势,表明家庭经济状况越好的学生越有冒险的意识。

(2)选择“没想过”的情况是中等收入以上学生排在首位,而奇怪的是贫困生排其次,一般困难生排最后。这表明了两个可能的极端:中等收入以上学生一部分有积极的创业冒险意识,但另一部分仗着家庭条件优越消极对待人生;贫困生整体情况是积极面对人生,努力改善自身处境的,但也有极少一部分人不敢面对现实,消极面对人生。

(3)选择“其他”一项显示的数据表明,贫困生和中等收入以上学生相较于一般困难生有更多的想法。这说明家庭经济状况的好坏可能直接影响学生今后产生复杂的未来规划。

(四)家庭经济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据调查,家庭经济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不容忽视。心理情况的调查是我们本次调查的重点之一,通过书面反馈、问卷调查、个案追踪、抽样调查等多种形式,从整体到局部的交叉了解,我们获得了不少第一手材料,并且把研究重点放在贫困生身上。

1.自卑感。很多贫困生性格内向,自卑心理较重,不善于表达,不合群。他们中有的因贫困而感到羞愧难当;有的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并不可抑制地抗拒师生善意的同情;还有的不愿意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生活相当封闭。

2.压力大。在问卷中,当被问及是否担心学费和生活费问题时,贫困生中有34.37%表示非常担心,42.86%表示比较担心;在一般困难的学生中,非常担心和比较担心的比例分别为11.74%和31.74%;而对于家庭月收入高于4500元的学生来说,仅仅有1.61%的学生非常担心,45.97%的学生偶尔担心,41.94%的学生表示从不担心(见表6)。

表6对学费生活费的担心程度

经济状况担心程度非常担心比较担心偶尔担心从不担心贫困生34.37%42.86%15.18%7.59%一般困难生11.74%31.74%44.56%11.96%中等收入以上学生1.61%10.48%45.97%41.94%

(五)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表7对人生价值观取向的影响

经济状况社会价值自我价值社会地位高低拥有金钱多少贫困生28.12%61.16%4.02%6.70%一般困难生25.48%64.15%5.62%4.75%中等收入以上学生19.35%64.52%12.10%4.03%

1.从总体上讲,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总体趋势是良好的,都认为主要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贫困生、一般困难生、中等收入以上学生对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的选择总体比例分别是89.28%、89.63%、83.87%。

2.中等收入以上学生、一般困难生、贫困生均趋于倾向自我价值的实现,比例是社会价值的一倍多,中等收入以上学生对自我价值的重视甚至超过社会价值的三倍。这表明现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比较淡薄,也表明家境越好的学生社会价值观念越是淡薄。自我价值实现在各类学生中占60%以上的比例表明大学生的个人主义观念日益增强。

3.对待社会地位高低的价值取向方面,贫困生、一般困难生、中等收入以上学生的选择比例呈现递增趋势。这表明家境越好的学生,越是认为社会地位重要。

4.对待拥有金钱多少的价值取向方面,贫困生、一般困难生、中等收入以上学生的选择比例呈递减趋势。这表明家境越好,学生越不重视金钱的多少。

四、 讨论与建议

(一)家庭经济情况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价值取向、未来规划、心理健康有着较大差异的影响,我们要注意其中的焦点问题,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进行引导。

1.对待学习生活、价值取向方面,我们发现不论是何种层次的学生主体选择都是一致的。在学习生活方面,他们花费在基本生活费用、学习用品资料费用、参加课外活动等方面都占绝对的比例;在价值取向方面,他们多数选择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2.在对待未来规划、心理健康方面,三大类学生呈现出较大的差别。在未来规划方面,家境较好的学生更多选择继续深造,而家境越差的学生越倾向于选择就业;在心理健康方面,家境越好的学生,心理压力指数越低,相反,家境越差的学生心理压力指数越高,甚至家境的好坏会导致更多的贫困生产生心理障碍。

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留意大学生的生活和他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对待不同的问题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二)对待经济分层出现在学生中的差异,我们要重点关注学生的不良倾向,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正确的生活理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1.在学习生活方面,虽然学生整体花费都在学习用品、生活开支等基本项目上,但不同的学生在消费的开支上是有差别的。在学习用品的购买上,越是家境好的学生越是不愿意花钱;在买零食消遣等方面,越是家境好的学生开支越大;在学生活动上,越是家境好的学生越是不愿参加。这说明家境好也滋生了部分富裕学生消极面对人生,得过且过的不良心理。而贫困生多数积极主动锻炼自己,力图改变自己的命运,但也有小部分贫困生悲观情绪较重,从不参加集体活动。

2.在未来规划方面,一个极端是少数贫困生、一般困难生、富裕学生非常积极主动,意欲今后创业;另一个极端是少数贫困生、一般困难生、富裕学生非常消极,从没想过,特别是富裕学生中有一成多没想过。在价值取向方面,不同阶层的学生都倾向于选择自我价值的实现,社会价值实现的观念相对淡薄,这容易导致极端个人主义。此外拜金主义和重视社会地位的价值取向也有部分存在,家境越好的学生越重视社会地位,家境越差的学生越重视金钱。

因此,面对种种不良倾向,我们也应采取相应措施对学生进行教育。对待少数富裕生要端正他们的消费观念,教育他们优化自己的经费开支;对待少数自我封闭的贫困生要鼓励他们积极塑造自己光明向上的人格。对大学生目前不断膨胀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引导其更多地追求社会价值的实现,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坚强的主流价值观。

(三)学生家境越差心理压力越大,因此贫困生群体应该引起我们广泛的关注。除了采取相应的奖助贷等手段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外,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

1.由于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普遍比较单一,一般是家庭支付,因此多渠道解决贫困生的经济问题被社会广泛关注,国家对于贫困生的助学贷款基本上是全部给予通过。而其他解决方式占的比例很小,比如勤工俭学,亲朋好友资助,外出兼职等都不成气候。

2.国家在助学贷款方面给予过多的支持,固然给部分诚实守信、积极向上的贫困生排除了后顾之忧,但是也滋长了虚报家庭经济真实状况的不守诚信问题,甚至国家的帮助助长了大学生的依赖心理。独立生活能力低下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要教育学生学会自立,寻求兼职机会,靠自己养活自己。

归根结底,应试教育要彻底转向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贫困生中常常抱怨兼职难找、打工耽误学习的思想,我们需要积极鼓励他们培养自立自强、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磨炼自己的意志并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普适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董伟.大学学费涨幅10倍于收入教育经费比例走低[N].中国青年报,2004-09-08.

大相径庭范文6

关键词: 高校家庭困难大学生 资助政策 利益相关者

我国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面临着失学的危机。国家建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制度包括高等教育资助、中职教育资助和义务教育资助等针对不同教育层次的资助政策,其中高等教育资助由于涉及助学贷款的偿付问题而显得更为复杂。本文分析政府、学生和高校、银行这四大主体在高校家庭困难大学生的资助政策中获得的利益,并指出在该政策下该主体仍可能面临的危机。

1.政府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政府作为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显然在制度体系中处于一种主导地位。教育政策的制定一方面体现着教育领域内的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平衡,另一方面体现着政府在教育领域内的资源投入及其分配。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中,政府的利益体现在以下方面。

1.1社会公平问题

从社会公平角度来说,政府通过教育领域内的资源调配,以多种形式减少或避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经济困难而失学或影响学业完成的情况出现。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是保障受教育权的获得,通过奖、助、免、贷等各类方法,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免除后顾之忧,鼓励他们完成学业。资助政策的最基本出发点从基本的经济层面保障教育的公平性。政府的保障体系就如同木桶最短的那一块,决定了整体可能达到的基础水平。

1.2投入的分配问题

从政府投入的角度来说,教育支出一方面是对基础建设、学校运行等诸多方面的支出,可归纳为建设性支出(如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设备的更新与添置等)和维持性支出(如教师工资和福利、学校日常运行的办公经费等),这些支出是保障教育资源的更新和增长的主要力量,在教育总支出有限的情况下,增加这方面的投资产生的效果是提高人均享受到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师的待遇,等等。而另一方面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方面支出,则保证了社会弱势群体能够分享到不断增长的教育资源。两相比较,前者投入是提高百分比,锦上添花,而后者是从无到有的质变,雪中送炭。必须指出的是,教育的建设性支出和维持性支出的增加,事实上也引起了教育人均成本的提高,相对而言就造成了教育负担在家庭经济负担中的提高,因此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力度和广度应该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适应教育成本提高带来的影响。从以人为本的目标出发,政府不能仅仅着眼于教育总支出的增长与教育支出占国民总收入的百分比,而更重要的是如何合理地把握各类投入的分配比例而形成良性循环。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资助政策的收益者,首先获得的是经济援助和奖励。但其中不同的资助政策针对的资助对象、覆盖面的不同,又使得情况有所不同。

2.1奖学金制度

奖学金制度是我国现行高校资助政策的开端。现行的奖学金主要包括以下形式:国家助学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专业奖学金、定向奖学金、研究生奖学金。奖学金的主要要求是课业成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获得奖学金和助学金,首先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助学金着眼于帮助成绩优秀、学习努力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减轻经济负担。相对而言,奖学金更看重“成绩优异”这一特质,以考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表现为主,而助学金则以“家庭经济困难”为条件。必须看到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名额是极为有限的,因此两者只能在设置各自的选拔条件底线的基础上,采用排名的方式决定获奖者。尽管奖学金和助学金的覆盖面极为有限,但它们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现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是其他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它们以学习成绩为评判标准,能够促进家庭经济大学生在逆境中更专注于学习,可以说,获得奖助学金不仅仅是对这些优秀学生的经济支援,更是对他们精神的莫大鼓励。

2.2学生助学贷款体系

这是高等教育阶段资助家庭困难大学生的最主要的措施之一,它结合国家、学校、商业银行系统的力量,通过现代的信贷制度为面临经济困难的高校学生提供了低门槛的资助获得方式。学生通过贷款缴纳学费和支付生活费用,毕业后在规定年限内偿还贷款。然而在我国信贷系统并不发达和繁荣的社会背景下,由于对贷款过程和还贷制度的不清楚,相当部分的家庭困难大学生没有选择助学贷款,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日趋紧张的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下,高校学生对自身未来的还贷能力产生了相当大的顾虑,在此情况下信贷系统也无法有效保证毕业生还贷的信誉度,信贷能力大受影响,长此以往也会削弱助学贷款体系的整体力量。这俨然成为国家资助政策中的一对难以化解的矛盾。但从长远来看,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通过助学贷款完成学业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这在客观上也能促使他们在大学期间形成良好的理财观念,并形成长远的个人发展计划。

2.3减免学费政策

减免学费制度主要针对普通高校中部分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尤其是其中的孤残学生、少数民族学生与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等。但符合条件的学生较少,这些学生面对的经济压力也不仅仅是减免学费就能够解决的,往往在生活、学业、就业等方面都需要政府、社会和学校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学生本身减轻了经济负担,也仍需要争取获得奖学金、助学金,或是勤工俭学获得其他的经济来源。此外,各级政府和高校在经济困难学生遇到一些特殊性、突发性困难时给予的临时性、一次性的特殊困难补助也是帮助家庭困难大学生渡过难关的重要措施。

3.学校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学校作为教育的实施主体,主要通过来自国家的经费支持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在政策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中间者角色。

高校在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中扮演的角色不仅是教育服务的提供者,而且是提供资助的主体之一,或者准确地说是学校扮演了裁判的角色:将国家、学校、企业等设立的奖学金按照手中掌握的学生的资料,根据学生提出的申请进行排序来分发给学生;根据学校情况设定政策门槛,使符合条件的经济困难学生获得减免学费的待遇;联系银行为学生提供助学贷款等,学校在资助体系中是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国家将教育投入作了最初的分配之后,学校在之后的资助政策的具体实施到个人时成为了最关键的环节。公正、公平、公开的政策是学校参与到资助体系的运行中的最基本的原则,面对众多申请者时如何保持中立并实现政策覆盖面和实效的最优化,是高校在长期的工作中需要总结和摸索的。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在校表现情况的真实面,需要大量的日常工作积累;而如何在情况不同的学生之间作出比较,则需要有可操作的获得广泛认可的标准作为基础。

4.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承办国家助学贷款项目,首先要承担学生贷款后无法按期还款的资本风险。由于助学贷款没有担保人,因此银行在还款的执行上遇到了一些问题。自2002年开始的第一次还款高峰期到来后,据国家统计约有20%的学生无法归还贷款,因此多家商业银行出于风险的考虑停止了助学贷款的发放。

政府制定政策,根据政策将教育资源和投资进行第一次分配,在教育支出中划拨出专门的资金进行资助政策,学校在资助政策的指导下对这部分资金进行二次配额,它是政府部门在具体层面的延伸,通过其特殊的地位获取政策实行所必需的第一手资料――学生的基本情况,并在政策要求下进行评估和判断。学生一方面需要提供自身家庭经济困难的证明,另一方面通过自身在学业和工作中的多方面努力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受助机会,减轻经济压力。在三方利益相关者的博弈中,关键在于保持制度的公平性、长期性,并通过三方的主动性配合实现各类资源更合理地配置和利用。在追求社会和谐的今天,教育资源的分配牵动了社会未来资源分配这个实际的问题,找出恰当的教育资源分配模式,维持教育资源分配比例的不断优化,是达成教育和谐这个目标的必然追求。

参考文献:

[1]柴松球.从高校与学生间的法律关系看对学生的资助政策.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

[2]马陆亭.高等教育学费和学生资助政策.高等教育管理,2007,(2).

[3]李慧勤.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实证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5,(58).

[4]魏百君.高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现状及对策.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5,(3).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