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古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游山西村古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游山西村古诗

游山西村古诗范文1

描写山的古诗佳句

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4、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5、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6、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7、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

描写水的古诗佳句

1、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

4、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5、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

6、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7、“日映青丘岛,尘起邯郸陆。江移林岸微,岩深烟岫复”(《循役朱方道路》)

8、“山嶂远重叠,竹树近蒙笼。开襟濯寒水,解带临清风”(《游沈道士馆》)

9、“长枝萌紫叶,清源泛绿苔。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泛永康江》)

10、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1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1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4、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1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16、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17、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1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1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20、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 蒹葭》)

2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22、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2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2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6、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2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游山西村古诗范文2

感谢我第二个初一的所有老师,没有你们我会在堕落中更加堕落。

(453700)河南新乡县照镜村中学八(1)班徐瑞峰

物理老师:我想对您说,吸烟有害健康。

(334700)江西玉山县冰溪镇政通园19号刘义轩

包老师,在您众多的学生中,也许我就是让您头痛的那个吧!

(317000)浙江临海市临海中学初二(7)班王珂

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

(473400)河南唐河县城郊二中初三(5)班杨吉祥

徐瑞峰的留言中有悬念,很真挚。我们尽可以去想象他和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让我们和徐瑞峰一起,感谢他的那些老师吧,在这个特别美好的日子里。刘义轩对老师的关爱很感人,很实在。我想物理老师看了心里也会忽然一暖。师生之间的感情有时就是用这样简单的方式表达和传递的。王珂的话是直接说给包老师听的,这是他的自嘲,也是他的自查和反思。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理解,以后包老师的头该不会痛了吧。杨吉祥应该是一个特别懂事的学生,简短的话语里,饱含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初上任的伊织准备给大家一个惊喜,以上四位同学每人都可得到一本优秀图书。祝贺你们哦。

本部两刊进入2008年中考语文试卷内容简介

2008年中考,本部《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写》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刊登的内容又一次大批量进入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内容数量比往年更多,契合度比往年更高。以下是两刊内容进入全国部分考卷的情况:

河南省卷现代文阅读《梨一样的苹果》,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写》2008年第4期“现代文阅读练习”栏目;文言文阅读《鱼我所欲也》,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7年第5、6期合刊“古诗文点击”栏目;古诗词赏析《游山西村》,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7年第5、6期合刊模拟试卷二;材料作文主题“合作”,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6年第4期《中考作文复习特辑》作文题“以‘竞争与合作’为话题作文”基本相同。濮阳卷文言文阅读《醉翁亭记》,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5、6期合刊“古诗文点击”栏目;古诗词赏析《武陵春》,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5、6期合刊模拟试卷一。

黑龙江哈尔滨卷文言文阅读《唐雎不辱使命》,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6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复习特辑》;作文“以‘脚印’为话题作文”,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6年第10期“写作资料库”作文题“以‘脚印’为话题作文”相同。鸡西卷文言文阅读《桃花源记》,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点击”栏目。

重庆市卷文言文阅读《陋室铭》,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5、6期合刊模拟试卷一、模拟试卷三;材料作文“挑战”,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写》2008年“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杯•我与奥林匹克精神”征文大赛赛题“挑战”相同。

四川乐山卷古诗词赏析《行路难》,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阅读复习特辑》;作文“以‘选择’为话题作文”,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7年第2、3期合刊“中考试题猜想”栏目作文题“以‘选择’为话题作文”相同,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写》2008年第1、2期合刊“同题作文擂台赛”话题“选择”相同。眉山卷作文“以‘战胜自己,坚强起来’为题作文”,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5、6期合刊“写作资料库”作文题“以‘战胜自己’为话题作文”相同。内江卷文言文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7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复习特辑》。

浙江绍兴卷文言文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7年第5、6期合刊模拟试卷四。衢州卷文言文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点击”栏目,2008年第5、6期合刊模拟试卷五。金华卷古诗词赏析《渔家傲•秋思》,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复习特辑》。奉化卷现代文阅读《六个馒头》,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6年第10期“命题人评命题”栏目。

江苏南京卷文言文阅读《记承天寺夜游》,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1期“古诗文点击”栏目;作文“以‘寻’为题”,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写》2006年第11期“同题作文擂台赛”话题“寻找”相近。连云港卷古诗词赏析《游山西村》,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7年第5、6期合刊模拟试卷二。苏州卷文言文阅读《岳阳楼记》,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7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点击”栏目,《醉翁亭记》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5、6期合刊“古诗文点击”栏目。扬州卷现代文阅读《在冬夜里歌唱的鱼》,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写》2008年第1、2期合刊“新课标•新阅读”栏目。盐城卷古诗词赏析《游山西村》,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7年第5、6期合刊模拟试卷二;文言文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7年第5、6期合刊模拟试卷四。淮安卷文言文阅读《曹刿论战》,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复习特辑》。

山东青岛卷文言文阅读《鱼我所欲也》,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6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点击”栏目。济宁卷作文“以‘成长的脚印’为题或话题作文”,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6年第10期“写作资料库”作文题“以‘脚印’为话题作文”基本相同。临沂卷文言文阅读《醉翁亭记》,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5、6期合刊“古诗文点击”栏目。

湖南长沙卷文言文阅读《岳阳楼记》,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7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点击”栏目。娄底卷现代文阅读《人总得藐视点什么》,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7年第12期“时文搜索”栏目;命题作文“梦”,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5、6期合刊“出手试招”栏目“以‘梦想’为话题作文”相近,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写》2007年第1期“同题作文擂台赛”话题“梦想”相近。株洲卷文言文阅读《三峡》,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4期“古诗文点击”栏目。

湖北黄冈卷古诗词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复习特辑》;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7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复习特辑》。荆州卷现代文阅读《梦断雅典》,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写》2008年第3期“新课标•新阅读”栏目。孝感卷古诗词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7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点击”栏目;文言文阅读《三峡》,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4期“古诗文点击”栏目。襄樊卷古诗词赏析《钱塘湖春行》,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复习特辑》。黄石卷古诗词赏析《夜雨寄北》,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5、6期合刊“古诗文点击”栏目;作文“以‘感动’为话题作文”,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6年第5、6期合刊模拟试卷三作文题“以‘他让我感动’为题作文”相近。

广西南宁卷文言文阅读《东施效颦》,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6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复习特辑》。玉林课改区卷作文“以‘ ,我的最爱’为题作文”,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6年第4期《中考作文复习特辑》作文题“最爱”基本相同。百色卷古诗词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复习特辑》;作文“以‘牵动心灵的声音’为题”,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写》2006年第9期“同题作文擂台赛”话题“声音”相近。柳州、北海卷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吴王欲伐荆》对比阅读,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5、6期合刊“中考试题猜想”栏目;命题作文“在路上”,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5、6期合刊模拟试卷四命题作文“上学路上”接近。

吉林省卷文言文阅读《桃花源记》,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点击”栏目。长春卷文言文阅读《出师表》,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复习特辑》,2008年第5、6期合刊模拟试卷二。

辽宁沈阳卷文言文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7年第5、6期合刊模拟试卷四。大连卷文言文阅读《醉翁亭记》,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5、6期合刊“古诗文点击”栏目。

山西省卷文言文阅读《岳阳楼记》,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7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点击”栏目。

广东省卷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7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复习特辑》。汕头卷作文“以‘脚步’为题作文”,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6年第10期“写作资料库”栏目作文题“以‘脚印’为话题作文”相近。梅州卷古诗词赏析《天净沙•秋思》,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复习特辑》。湛江卷文言文阅读《桃花源记》,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点击”栏目。

海南省卷古诗词赏析《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复习特辑》。

青海省卷文言文阅读《岳阳楼记》,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7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点击”栏目。

云南省卷现代文阅读《哈欠声声》,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写》2007年第4期“新课标•新阅读”栏目。

河北省卷文言文阅读《醉翁亭记》,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5、6期合刊“古诗文点击”栏目。

天津市卷文言文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7年第5、6期合刊模拟试卷四。

福建宁德卷文言文阅读《三峡》,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4期“古诗文点击”栏目。莆田卷文言文阅读《鱼我所欲也》,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7年第5、6期合刊“古诗文点击”栏目。

内蒙古赤峰卷现代文阅读《夕照透入书房》,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写》2006年第2、3期合刊“新课标•新阅读”栏目。

贵州黔东南州卷文言文阅读《出师表》,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复习特辑》,2008年第5、6期合刊模拟试卷二。

游山西村古诗范文3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

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

4.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李频《春日思归》)( )

5.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 )

6.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 )

7.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

8.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

9. 苦恨年年压金钱,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贫女》( )

10.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

11.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李白《长干行》)( )

1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

13.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

14.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

15. 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杜甫《历历》)( )

16.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杜甫《丹青引》)( )

17.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杜甫《丹青引》)( )

18.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杜甫《贫交行》)( )

19.毫发无遗恨,波澜独老成。(杜甫《敬赠郑谏议十韵》)

20.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王勃《滕王阁诗》)( )

21.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

22.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

23.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刘长卿《送方外上人》)( )

24.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

25.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

26.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

27.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

28.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

29. 两朝出将复入相,五世迭鼓乘朱轮。(崔颢《江畔老人愁》)( )

30.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

31.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 )

32.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

33.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

游山西村古诗范文4

2012年3月,湖南省长沙教育学院在市级骨干教师滚动培训中引入了北京的课例研修形式,其中,初中语文骨干班研修的课例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录像来源于上一期语文骨干班学员的课堂教学实录。通过对光碟的反复观看,以及网上同课资源的寻找与比较,笔者觉得,虽然课例研修本身就是一种行动与研究合一的方式,但是,对具体教学内容展开研究,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课例研修正式开始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高质量课例研修开展的基础和必备条件。

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的基本途径有二:一是研读新课标;一是对教学内容作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研究。

义务教育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学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以及课程目标和要求作了明确的规定,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明确的提示,如“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等。

和我们观看的课堂教学实录一样,网络搜索的许多教学程序设计基本上是这样一个模式:①文学常识介绍。②对词的相关内容的介绍。③对词人苏轼及其写这首词的背景介绍。④内容解析,疏通文意。⑤整体感知。要以一个课时来完成这些教学程序,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只能是老师带着学生一路快速地走马观花,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偏重于带着学生逐句理解词的意思。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阅读课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基本上由教师带着学生走的教学设计,究其原因,是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缺乏深入理解的结果。

教学内容比较是准确把握教学重点的关键,比较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四种:一是教材纵、横比较;二是学段内容比较;三是单元内容比较;四是课文外同质内容比较。

教材的橫向比较就是将同时期出版的不同版本教材中的同一内容进行比较,找出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重点思考它们之间的不同点,找出各自的优点加以整合。这种横向比较法对数、理、化等学科更有实用价值,同一知识点不同例题选择,可以看到不同的例说思路,有利于解题方法的优化。语文教材中,不同出版社的教材选择了同一文章,很难说对文章教学目标的定位有什么不同,从这一角度而言,语文学科不同版本的比较,对确定具体课文教学重点的意义并不大。教材的纵向比较就是把不同历史阶段出版的同类教材所选取的内容进行比较。从不同时期教材所选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探究教材编选者当时的价值判断以及时代的价值取向。每个时期的教材都有教案或教学设计,从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相同作品解读的差异中,可以感受到时代变迁的浓郁气息,在人文类教科书中,尤其可以清晰地看到民族文化历史变迁的足迹。也许以前纸质教案所作的分析对我们今天的教学没有直接的帮助,但你可以感受到一种具有质感的历史气息,对学科教学价值取向的历史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再反观当下的教学材料,一种历史的纵深感会油然而生。“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教师不是政治家,某一具体教学内容也无促成社会兴衰的伟大力量,但从学问的角度而言,只有“通古今之变”,才能“成一家之言”。

学段的比较就是将本学段中相关内容集中起来,进行比较研究,找出所教内容的特别之处。

游山西村古诗范文5

一、古典诗词教学的审美教育价值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美学特质和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从审美角度审视诗词中的审美意蕴,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实现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1.唤醒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趣味

古诗词是美的化身,诗词中所包含的意境之美、音乐之美、情感之美、建筑之美能够强烈地唤起学生的审美需要,培养学生纯正而高雅的审美趣味,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

2.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审美理想

古诗词是审美素质教育的最佳载体,通过优秀的古诗词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浪漫情怀、忧国之心、爱国之情,使学生在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中,不知不觉变得心灵美好而圣洁,精神自由而开阔,理想远大而崇高。

3.激发诗性智慧,培育创造思维

情感性、音乐性、想象性是诗歌的本体特征,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的许多名篇都充满了优美、奇异、丰富的想象,学生通过想象将文字符号转化为立体画面,感受到诗歌词的意蕴之美,从而激发诗性智慧,丰富想象力,培育创造性思维。

二、古典诗词教学的审美教学策略

1.引入诗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陶冶的。因此,在初中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诗词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出与教材诗词相适应的、富有感彩的情境氛围,激发出学生对古诗词的爱,触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激活他们审美心理中最敏感的神思,从而引导学生走进诗词,领略古典诗词无限丰富的情韵美。

如学习辛弃疾的《破阵子》之前,先播放一首雄壮苍凉的琵琶独奏曲,雄壮的音乐一下子将学生引入沉郁而激情飞扬的氛围中,为理解诗文奠定了一个情感基调。然后再播放古典琵琶曲《十面埋伏》,使激烈跌宕的音乐充满整个教室,同学们在欣赏中慢慢进入角色,自觉、积极主动地走进诗词中感受古诗词的美,领会诗词的思想感情和高妙意境,理解诗人居危思安的心境。

2.品味鉴赏,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

古诗词语言精炼含蓄,在字斟句酌中体现出诗人的匠心。鉴赏一首诗词,引导学生进入意境只是第一步,在此基础上还得紧扣诗中最凝练、最传神、最准确地传递主旨的关键词句,去审美、去体验,进入诗词的境中之“境”。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诗中关键词句,认真琢磨、反复推敲,品味语言的恬淡优美,从而领略到古诗词语言的精妙,领会精神内涵,走进诗词的内心,去体会诗人的情思、情愫和情怀,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

如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最后一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中的一个“怜”字,准确、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对亲人的眷眷之情。这里,诗人将可爱的“故乡水”想象为可亲的“送行人”,将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化作对故乡之水的眷恋,更能表达内心浓重的怀念与惜别之情,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导学生捕捉住了诗句的字眼,也就捕捉住了诗歌的灵魂,在品味鉴赏中走近诗人的内心情感世界。

3.捕捉意象,开拓学生的审美想象

意象是诗人感情外化的一种表现形态,是诗人的主观心态与大自然客体密切契合的结果,抓住作品的意象是读懂作品的关键。因此,在进行诗词鉴赏时,就要引导学生借助于诗人精心描绘的生活画面设身处地地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把握作者所写之景的感情,从而准确把握作品的深层含义。

如在学习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时,引导学生抓住词中“雁”、“连角”、“千嶂里”、“浊酒”、“羌管”等这些有形可感的意象,展开大胆的想象和联想,结合意象所组成的意境,在情景交融中去体会边地的荒凉和守边将士生活的艰苦,感受边疆卫戍将士们有家难归、大功未建的凄怆情怀。

4.以读促写,促进学生的审美创造

创造美是审美教育中更高层次的活动。让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的基础上通过各自的实践活动,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美的事物,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以读促写、以点带面地引导学生进行审美创造,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审美表现力及审美创造力进一步提高,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古诗词学习的兴趣,提高古诗文修养。

游山西村古诗范文6

描述自然风光的句精选(一):

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2、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4、纳清风台榭开怀,傍流水亭轩赏心。

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7、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8、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9、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10、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1、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12、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1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14、槐柳成阴雨洗尘,樱桃乳酪并尝新。

15、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16、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7、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0、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2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3、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24、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25、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26、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7、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28、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9、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30、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31、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3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描述自然风光的诗句精选(二):

关于雪的诗句

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关于云的诗句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关于风的诗句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自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滑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关于江的诗句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关于柳的诗句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愈《寒食》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降》

关于花的诗句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关于雨的诗句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螟》)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描述自然风光的诗句精选(三):

关于草的诗句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关于河的诗句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5.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木兰辞》)

6.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8.蒌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题惠崇〈春扛晚景〉》)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关于树的诗句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5.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灏《黄鹤楼》)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描述自然风光的诗句精选(四):

《燕歌行》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曹丕。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翻译】

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燕群辞归,大雁南飞。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我肝肠寸断。思虑冲冲,怀念故乡。君为何故,淹留他方。贱妾孤零零的空守闺房,忧愁的时候思念君子啊,我不能忘怀。不知不觉中珠泪下落,打湿了我的衣裳。拿过古琴,拨弄琴弦却发出丝丝哀怨。短歌轻吟,似续还断。那皎洁的月光啊照着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忧心不寐夜漫长。牵牛织女啊远远的互相观望,你们究竟有什么罪过,被天河阻挡。

《别董大》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高适。其全文古诗如下: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翻译】

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普天之下谁会不敬重你呢。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志和。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翻译】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的翱翔,江上黄绿色的鱼儿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坐在船上,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游园不值》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叶绍翁。其古诗全文如下: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翻译】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描述自然风光的诗句精选(五):

《别董大》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高适。其全文古诗如下: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翻译】

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普天之下谁会不敬重你呢。

《望庐山瀑布》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其全文古诗如下: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翻译】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全文古诗如下: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翻译】

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和谐动听,美妙无比。

《古朗月行》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其全文古诗如下: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和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翻译】

小时候我不认识月亮,将它呼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人的明境,飞到了天上。在晚上观看月亮,能够先看到有仙人的两足开始慢慢地出现,之后一棵团团的大桂树也出现了。传说月中有白兔捣仙药,请问它是捣给谁吃的又传说月中有一个大蟾蜍,是它蚀得月亮渐渐地残缺了。以前有位后羿,是他将九个太阳射落了,只留下了一个,才使得天人都得以清平安宁。的沉沦蛊惑,遂使月亮失去了光彩,便再也不值得观看了。对此我觉得忧心十分,凄怆之情,真是摧人心肝啊。

《江南春》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其全文古诗如下: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翻译】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描述自然风光的诗句精选(六):

《咏柳》作者是唐代文学家贺知章。其全文古诗如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翻译】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先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鹿柴》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翻译】

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太阳的一抹余晖返人深林,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

《题西林壁》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一样。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翻译】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一样的样貌。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诗如下: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翻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送元二使安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翻译】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舍映衬柳树的枝叶显得格外新鲜。我真诚地劝你再干一杯,西出阳关后就再也没有原先知心的朋友。

《绝句·迟日江山丽》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全文古诗如下: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翻译】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描述自然风光的诗句精选(七):

诗中雪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草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诗中柳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雄《寒食》)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诗中树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诗中鸟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盂浩然:《春晓》)

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描述自然风光的诗句精选(八):

诗中风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诗中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诗中雨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描述自然风光的诗句精选(九):

诗中日

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

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8.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描述自然风光的诗句精选(十):

诗中山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仅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