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考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考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范文1

选修改必修,阅读量翻倍……近日,教育部了《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修订内容涵盖了除英语外2017年高考所有科目: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其中,各科考试知识点均有删减、修改,如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进一步完善考核目标、合理调整选考模块……

按照往年的节奏,当年的高考大纲一般在过年前后公布,而且多数年份都是微调,而今年则出人意料。虽然有不少专家学者指出本次高考大纲的修订具有重要意义,但其中的变化仍让考生和家长感到担忧:这样的改变是否意味着明年的高考难度会大幅增加?

高考大纲是高考命题的风向标,也是考生复习的指挥棒。在一片担忧声中,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新进入必考范围的试题会控制好难度。那么,在这种变化下,如何理解这次高考大纲的修订?考生又该怎样据此调整复习计划?

大纲修改主要体现“一增一减”

新修订的高考大纲修改主要体现在“一增一减”上。“增”主要是指整体上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减”主要是指大部分学科对部分知识点进行删减。其中语文、物理等变化较大的学科,让不少高三学生感到“压力山大”。 郎丛柳 摄

语文:阅读不再二选一

本次大纲修订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设为必考内容,以适应高校对新生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语文加重考核阅读速度和阅读量,在“古诗文阅读”部分也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

数学:删去“几何证明选讲”模块

本次大纲修订数学科目减少选考模块“几何证明选讲”,其余两个选考模块的内容和范围不变,考生从“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两个模块中任选一个作答。增加数学文化的内容。

物理:部分选考变必考

物理科将以往的动量和近代物理等选考内容列为必考,将模块3至5皆设为必考内容,以顺应课程标准修订的趋势。目的是满足高校对人才选拔和未来培养的基本素质要求,又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加强对物理基本理论的教育教学。

化学:删去两个模块

化学高考大纲删去“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两个模块。考生可从“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任选一个作答。

生物:关注突出成就和热点问题

生物科目新大纲调整后更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历史:删去部分选考模块

历史学科新大纲删去选考模块“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其余三个选考模块内容和范围不变,考生从三个模块中任选一个作答。 2017年高考试卷整体难度将保持稳定。

思想政治:强调德育导向

思想政治对“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究问题”四项能力考核目标的解析内容进行了修订完善,补充试题样例加以说明,强调德育导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地理:删去“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

地理大纲删去“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考生从“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模块中任选一个作答。

修改是为减少重复备考

与过去10年的高考大纲修订略有不同的是,2017年大纲修订幅度相对较大。调整和修订的地方均为内容优化之处,目的是减少重复备考。

这次大纲修订是在广泛调研和听取包括高考命题专家、课程标准修订专家、教育测量专家、中学教学研究人员以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意见基础上形成的。考试内容的主要变化是在强调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合理设置必考内容与选考内容,满足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契合课程标准的修订方向。

“这次修订其实将考察学校是不是尊重学习规律,是不是应试教育。”有专家指出,本次大纲已释放出明确信号,发挥高考的立德树人作用和人才选拔功能,想靠刷题换取高分会越来越难,“越是尊重教育规律的学校越会适应大纲的调整”。

对此,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指出,就数学而言,这次考试大纲的修订明确提出了从三个方面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即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数学的科学与人文价值。特别明确提出在数学考试中增加数学文化的要求,有利于引导中学数学教学更加注重思想性、文化性和灵活性,有利于实现全面提升和培养学生综合的数学素养。“这个导向很好,符合未来高考改革的思路。”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标修订专家组召集人温儒敏也指出,以往高考试卷的现代文阅读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两个模块,要求考生二选一。“这是有导向性的。”温儒敏说,这次考纲修订把两类文本的二选一形式改为都是必考,意义重大。

由于“文学类文本”阅读能力更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累,很难速成,因此,历年高考选“文学类文本”的考生很少。据知情人士透露,在全国试卷中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考率最低时不足一成。 文学阅读需花费更多气力备考。

这也影响到一线教学。因为当前很多学校会减少甚至放弃小说、诗歌等文学欣赏。“但是从人才培养的语文综合素质要求看,人才不光要有语言运用能力,以及与此相关的信息筛选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有审美鉴赏的能力。”温儒敏说,这次改革不但能对考生素质做更全面的考查,也将对一线教学中存在的轻视文学审美教育的倾向起到纠偏作用。

试卷整体难度将保持稳定

薛丽文是一名“准”高考生,随着高考大纲的修订,她也变得焦虑起来。“不知修改大纲后,考题是否变难,担心自己不适应,会考砸。”高考大纲的变化尤其是语文、物理等科目在考试内容上的增加,让不少高三学生都和薛丽文一样,存在不同程度的担忧。

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表示,大纲调整只解决知识点的变化,试题的难度不在知识点上,而在试题的呈现上。“同一个知识点的题目既可以出得很简单也可以出得很难,知识点本身并不和难度挂钩,要看知识点怎么转化为试题。”

李学军是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的一名教师,拥有多年的一线经验。据他介绍,在以往的考题中,学生只需掌握牢记知识点和结构,加以运用便足够了,而高考大纲修订后的考题需要学生运用文字理解、信息处理、知识解析等综合能力,并在众多信息中提炼出解题信息,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李学军介绍,在最近几次考试中,有部分学生因为不适应新题型而导致成绩下滑,但在老师讲解过程中,往往恍然大悟,迅速解出题目。

“其实广大考生和家长不必多虑,2017年高考中,80%的题目跟以往一样没有大的变化,剩下的20%才是新题型。把握知识点,突破新题型,高考难题便能迎刃而解。”李学军说。

上海师范大学附级教师余党绪表示,高考大纲的变化对考生和家长的心理会有所冲击,实际上影响应该不大。

“新增必考内容的试题会控制好难度,确保第一年平稳落地,高考试卷的整体难度也会保持稳定,学校及考生家长不必过于紧张。”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考生该如何备考

面对新大纲新要求,考生和家长该怎么应对?在剩下的时间里,如何进行复习备考,如何抓住重点,提高效率?

语文:文学阅读需花费更多气力

高考语文试题势必会从新闻、科普文、学术论文、文学作品等材料中选取更多生动鲜活的事例,意在引导考生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起来。考生在备考中,一定要增强“时事语文”意识,及时阅读新闻报刊,保持对社会现实的敏感度。考生还要加强对古代文化基础知识尤其是古诗文的积累,融汇历史知识,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发展脉络有基本的了解。

数学:吃透知识点,学会举一反三

今后的高考数学命题更多是以一道题为载体,呈现给考生一类题,通过这道题让考生掌握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以及解决某一类问题的通用方法,从而达到检查能力水平的目的。同时,命题还会充分考虑考生数学能力的个体差异。绝大多数试题的解答方法、思维方式并非唯一,而是多种多样。通过方法选择、解题时间长短,区分出考生能力的差异。考生在数学刷题过程中,一定要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同时做到有意识地训练举一反三、一题多解,找到最科学的方法。 “准”高考生们正在认真听课。

物理:加强对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能力

有教师指出,高中物理模块3至5本身就不应是选修,原子核跟动量是高中物理必不可少的两块内容。将选考调整为必考,难度增加,更加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应用。原子核部分需要注意概念理解记忆及原子核反应方程的书写。动量部分注意与必修部分机械能守恒和动能定理两个重难点知识的结合。

高考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范文2

关键词: 比较法 高中生物 高考复习

新课标下,比较法教学已经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比较法教学不仅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连接起来系统化,使生物知识化繁为简,形成系统性,便于学生掌握和记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组织归纳能力,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对比教学为例,阐述比较法在高中生物复习教学中的运用。

一、比较法的涵义

所谓比较法,就是在教学中将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多个方面放在一起比较学习,从而找出其共同属性和个别差异的一种方法。它可以使学生尽快掌握新旧知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比较中得到感悟,加深对所学生物知识的理解。比较法包括类比、对比,类比是根据生命现象和规律的系统性,进行类型或类别比较的方法,列比就是把相对独立的互为并列的几个生命现象进行比较的方法。

二、比较法在高考复习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目前,比较法是高中教师在高考复习教学中运用得比较多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是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不易掌握的知识难点,因此用比较法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教学进行分析,学生能加深理解。

教师通过比较法讲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变化,通过对比的方式系统化、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既能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又能让学生更快地理解较多的知识点,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1.有丝分裂过程比较

在进行有丝分裂过程讲解时教师主要以高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来讲解,教师在讲授这节课时可采用比较法进行教学,即通过对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中的比较进行教学。如在讲解“纺锤体”的形成时高等植物细胞是两级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而动物细胞是两组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以及“细胞质分裂方式”高等植物细胞是细胞板到细胞壁到分割细胞而动物细胞是细胞膜到中央内馅到溢裂细胞的过程,这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点,两者形成对比,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总结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共同点。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就是对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情况的比较。(见表1)

表1 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量变化情况

从横向上可以看出染色体数目在间期、前期、中期的染色体数目均未改变,直到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点一分为二,但到末期时又由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故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数目减半。而DNA数目在间期加倍由于DNA复制,前中后DNA的数目没有变化,由于末期染色体移到两个子细胞中跟着DNA数目减半。在间期染色单体数目为0-4N是因为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条姐妹染色的单体,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所以后期染色单体数为0。

从纵向上看可以直观地看出染色体数目、DNA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在间期、前期、中期之比是1∶2∶2。通过比较法可以直观地把每个时期的变化以同时归纳出存在染色单体的时期――间期、前期、中期,以及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量变化的时期。DNA数目加倍发生时期――间期、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时期――间期、姐妹染色消失及染色数目加倍的时期――后期,通过表可以直观的例出知识点,表是比较教学法中运用最广泛的,因为画表可以把零碎整体化、复杂的知识点变简单,教师讲解容易,学生容易听懂,同时也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减数分裂过程的比较

减数分裂过程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学生往往对这两个过程中染色体数目、DNA数目、染色单体数目经常弄混淆,我通过比较法,总结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在染色体数目、DNA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变化的情况,具体比较情况如下表2。

表2 减数分裂各时期各时期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量变化情况

3.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比较

教师在高考生物复习中讲解中,可运用比较法对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这两部分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如“染色体”的变化相同点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染色体都指复制一次,都有着丝点分裂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现象;不同点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裂,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有丝分裂存在同源染色体,但不联会,不分离,无交叉互换现象,非同源染色体不出现自由组合;减数分裂子细胞染色体数减半,有丝分裂不变;原料的不同点细胞减数分裂是原始生殖细胞,有丝分裂是体细胞或原始生殖细胞;“产物”的不同点减数分裂产生4个或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有丝分裂产生2个体细胞;“意义”的不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而有丝分裂使生物的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

运用比较法,我们可以了解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不同点和相同点,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便于学生的学习和记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比较法不仅是生物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而且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高考复习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挖掘教材中蕴藏的可运用比较法教学的“素材”,并适时总结比较法运用中的一些规律,就能提高高考生物复习教学效率,使新课程改革能够得到更好的实施。

参考文献:

高考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范文3

关键词 科学方法 归类复习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科学方法”(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作为一个专题进行划分是基于新课标高考生物考试大纲中的能力考核要求――“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方法是能力的组成部分,方法是能力的核心。

在科学方法复习中,教师要确定好复习目标,处理好教材,把握好以下的原则:重点知识结构化――抓各模块科学方法知识的中心点,将知识以此中心组织起来,形成知识网络;基础知识系统化――打破原教材的排序结构,系统地归类基础知识;难点知识问题化――以问题解决为难点,精编一些含有难点知识的习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消化和理解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从而突破难点知识。

由于此专题在高考中占有很大比例,且“科学方法”贯穿于高考生物大部分知识点,笔者结合近几年高三复习课的教学实践,对此专题基础知识进行如下归类,目的是便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1 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思路

观察、提出问题一提出假说并作出预期判断,得出假定性的结论一设计完成实验一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 高考生物中考查的科学方法

依据考纲及考试说明归纳比较见表1。

2.1 获取经验性材料的方法

2.1.1 实验法

分析近几年高考生物试卷中的实验题,主要考查教材中的观察类和鉴别类实验(表2、3)。试题突出的特点是重视实验回归教材。从内容上看,既有对教材实际内容的直接考查,也有对教材相关实验原理和方法的拓展考查。通过创设新的实验情境,考查考生对教材实验的分析、理解和提取新信息的能力。因而教材中的实验在复习时尽量让学生做一做、想一想,找回感觉,摒弃“背实验”的错误复习方法,以引导考生通过探究获得新知和接受科学方法训练。

还可以归纳“常规实验技术比较”(光学显微镜观察,制作临时装片、切片和涂片,研磨、过滤技术,解离技术,恒温技术,纸层析技术,同位素示踪技术等);“常规实验方法比较”(观色法,等组实验法,对比实验法,加法创意,减法创意,杂交实验法,化学分析法,分级离心法,梯度离心法,离体培养法,理论分析法,模拟实验法等);“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比较”、“经典性实验比较”、“以教材知识为背景的实验题材归纳比较”、“教材中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比较”等等。

另外,设计类实验中常常提供实验器材、药品,如能明确它们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往往能从中发现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甚至具体的实验步骤。简单总结如下:

常用的化学试剂:NaHCO3――提供CO2;NaOH――用于吸收CO2或改变溶液的pH;NaCl--配制生理盐水及其他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可用于测定动物细胞内液的浓度或用于提取DNA;龙胆紫或醋酸洋红――碱性染料,用于染色体染色等。

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增加水中氧气――泵人空气或吹气或放入绿色植物;减少水中氧气――容器密封或油膜覆盖或用凉开水;除去容器中CO2――NaOH溶液;除去叶片中原有淀粉――置于黑暗环境;除去叶片中叶绿素――酒精隔水加热;除去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的干扰――给植株遮光;如何得到单色光――棱镜色散或彩色薄膜滤光;血液抗凝――加入柠檬酸钠;灭菌方法――微生物培养的关键在于灭菌,对不同材料,灭菌方法不同:培养基用高压蒸气灭菌;接种环用火焰灼烧灭菌;双手用肥皂洗净,擦干后用75%酒精消毒;整个接种过程都在实验室无菌区进行等。

2.1.2 调查法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方法之一。调查类实验(实习)涉及调查方案的制定,随机取样、确定样本的大小、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对调查结果的整理和分析、计算等(具体比较见表4)。

2.1.3 模拟法

有些科学实验由于受到一些特殊因素的制约,不能或不许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实际实验。为了获得对研究对象的认识,以揭示其本质和规律,通过对替代物的实验来获取经验性材料,这种方法叫做模拟法。复习时重点掌握教材中的案例(表5),帮助学生分析模拟的过程与结论。

2.2 理性思维方法

2.2.1 类比推理法

类比推理又称类比法,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它属性也相同的推理。在科学研究中,类比推理是提出假说的重要途径,往往可以导致新发现、新理论。但是,应当注意的是,类比推理的结论具有或然性,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其证实或证伪还需要通过观察或实验。在高考复习时要带领学生复习教材中的例子(表6),以此训练学生思维,利于学生解答高考试题中的有关类比推理的试题。

2.2.2 演绎推理法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从普遍到特殊的推理方式。从一般(普遍)到特殊(个别),根据一类事物都有的一般属性、关系、本质来推断该类中的个别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关系和本质的推理形式和思维方法。通常用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过程来理解,如必修1中“1969年,人们在坠落于澳大利亚启逊镇的陨石中发现了氨基酸,这些氨基酸不是来自地球。由此你可以作出什么推测?”这可以看成是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大前提: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小前提:陨石(非地球来源)中有氨基酸;结论:陨石中存在生命形式。

高考试题中尤以遗传题、实验题考查演绎推理较多,演绎推理法对于学生的逆向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好的作用。如2006年全国I卷的第31题第4问(试题略)。复习时注意演绎过程,让学生重点体会教材中的例子。

再如必修3第49页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强调了“科学重视实证”,也强调了“逻辑推理过程”,并用技能训练栏目对学生的推理能力作了训练。这里所涉及到的严谨的逻辑推理,多数指的是演绎推理。第69页进一步探究“根据你对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作出的推测,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2.2.3 模型法

必修1中的模型概念: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高中生物中涉及模型法的案例较多。

3 复习建议

科学方法的复习尤其要重视科学思维的训练,即努力使学生将科学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为了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在复习每一类科学方法时,除了掌握系统知识外,要进行配套试题的强化训练。

3.1 训练高考试题

因为高考试题的设计比较严密,尤其是生物实验的设计有较强的逻辑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方法(尤其是逻辑思维习惯)。教师和学生都要认真研究如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安排实验步骤、收集检验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等问题。

高考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范文4

关键词:生物复习 课本 立足 高分

不管高考试题的表现形式如何改变,其落脚点总在课本。但第二轮复习的强化训练后,在解题、答题能力已有了一定提高的情况下,许多同学在解答最基础问题时,思路反而不够清晰,概念要领有所混淆,究其原因,多在脱离课本时间相对较长,因而高三复习阶段当以回归教材为佳,这不仅是完善学生知识结构需要,更是稳定考生心理的必由之路。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2015年高考新课标Ⅰ生物试卷:2015年全国新课标Ⅰ理综生物试题总体难度较去年有所下降。考点分布合理,紧扣考纲,注重教材重点知识,大多数试题在教材中可找到相应的解题依据,略有拓展,考查对知识点的转化和应用能力,试题较灵活,但难度不大。 试题考点对应的教材内容如下表:

每一道试题都可在教材中找到相应的基础知识,有些答案甚至是教材现成的词句,如“基质”、“还原型辅酶Ⅱ”、 “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等。但试题又对知识与能力进行一定的拓展和综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那我们在2016 年备考中应该如何复习课本呢?

一、立足教材,紧扣考纲

考纲是高考命题的纲领性文件,当然也是我们进行备考复习的主要依据。凡考纲涉及的知识能力点,一个也不能放过,要仔细研读、透彻理解、灵活运用,而考纲中未列入的内容则果断放弃。同学们可从网上下载2015 年的新课标1 高考大纲作参考。教材是答题的“本”,对于教材中考纲列入的内容,要细化并适度拓展,旁栏、资料分析、思考讨论、技能训练、练习等均不可放过。今年高考试题第1 题考了必修一P88 榜栏“相关信息”、 第6题与必修二P69 资料分析相关、第6 题与必修二P94 拓展题相关、第31 题与必修三 P63 图4―3 思考与讨论相关。除此之外,还要将不同章节、不同模块的相关内容整理、比较、分析,以适应学科内综合。

二、记熟教材中结论性语言和黑体字内容

相信许多同学都有这种体验:解答填空题时,意思答到了,但是拿不到分。这是由于我们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总有欠缺,因而当我们用自己的语言答题时,难免出现疏漏,自然不能得分。因此答题时应尽可能多地用书本语言,因为教材语言都经过千锤百炼,既可读,又严谨。

教材每一章内容的最后都有 “本章提要”,对本章内容进行简要的概括、总结,为本章知识的“压缩饼干”。为此我们在高三复习的最后阶段要彻底消化,充分吸收其中的营养成分,搭建该章内容的主体知识框架。

教材的行文也有其一定的规律,许多小节的首句或末句为本节内容的要领,即通常所说的结论性语句。最后阶段复习教材知识时,应先关注并强化这些结论性语言,再由简及繁,由总到分这样的顺序复习教材知识,由此加深记忆知识概要,掌握相关知识精髓。

教材中的黑体字内容不是重要概念,就是本段内容的提纲挈领性语言,为此,复习这些内容时,我们深刻理解并记熟其中的含义。如光合作用概念这部分黑体字内容,要理解、记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什么?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是什么?能量变化是什么?吸收并利用光能的物质是什么?等等。

熟记教材中结论性语言和黑体字内容,有益于将教材中的主体知识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的轮廓,有利于答题中语言的规范性,对于取得高考成绩中的基本分大有裨益。

三、关注教材中的限定性、修饰性的词语

复习教材,还应注意教材概念中的“状语”、“定语”等限定性词语。

如教材中讲到利用生长素浸泡扦插枝条,促进生根时,为什么在生长素的前面加上“一定浓度”?只有理解到因为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较低浓度生长素才能促进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促进侧根形成、果实发育、顶端优势等,但若超过合适浓度则会抵制上述作用;所以农、林生产上使用生长素一定要注意浓度。再如教材中给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和连锁互换规律下定义时,都提到 “减数分裂时”这一时间状语,说明了三大规律的适用范围――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配子过程中,是核基因的遗传规律。

教材中这样的限定性、修饰性的词语俯拾即是,如运载体“通常”用质粒(意为还有其他,如病毒),微生物培养基中的氮源“主要”用于合成细胞中蛋白质、核酸等(意为还有其他物质,如ATP、磷脂等),等等。

高考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范文5

关键词:生物科 高考复习 现代教育手段 多媒体技术 有效整合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通过多媒体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高考生物总复习知识量大、时间紧迫、任务重。如何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课堂教和学的效率,减轻学业负担,协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提高知识迁移、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是高三生物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笔者在高考复习辅导实践中,结合教学实际,总结了如下几方面的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

高中生物的学习和其他学科一样,遵循从节到章再到单元,即先部分后整体的原则,因此生物学知识比较繁杂,知识点多。学生往往不易掌握,学生学到的知识以部件的形式储存在知识库中。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限制,大多数学生很难自行找到各部件之间的横向联系,将其组装成完善的知识体系。过去,大多数教师是首先通过比较、归纳,区别各知识点的异同,然后将其知识点用表格、连线的方式呈现在黑板上,这样会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因此,高考生物总复习应从整体着手,渗透部分,以整体指导部分,以部分理解整体来构建知识框架,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时,以复习课本基础为主,所以具体到每一节课时,教师可先向学生明确本讲考什么,历年来出现的题型,再介绍具体内容和考点内容例析。比如,复习细胞的增殖时,首先用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明确本讲考什么?1.细胞分裂;2.细胞分裂各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及DNA的变化规律。后具体复习细胞有丝分裂的概念、过程和细胞分裂各期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变化规律以及坐标图,并介绍考点内容及相关例析。

当然,生物复习不能只着眼于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完整的生物知识结构体系。比如在高考二轮复习时,用课件展示生物知识脉络,可以有效地帮助和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笔者在进行知识点归纳时,常用的方式是以大括号或者概念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主讲内容和其他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条理清晰,加深理解和记忆(如图Ⅰ和图Ⅱ)。

图Ⅰ:基因为中心构建生物学概念图,组建知识体系

图Ⅱ:小结教材中出现的有关红细胞的内容

另外,复习课件中可以用彩色图像的形式显示出主讲内容和其他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意义,给学生提供一个脉络清楚的知识结构。在讲解时,不仅老师要向学生讲清楚主讲内容和其他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要引导学生使其能够用语言把知识之间的联系及其规律表达出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比如,学习完组成生物体的有机化合物时,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总结出它们的作用: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脂类是生物体的主要储能物质,蛋白质是生物体的主要结构物质。学习完新陈代谢与ATP时,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总结出生物体所用能量的来源: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能量直接来自于ATP,间接来自于有机物的分解,最终来自于太阳能,最后归纳教材!中出现的所有与能源有关的物质。学习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可以绘出光合作用坐标图、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图并总结出:零坐标轴以上表示光合作用的净积累量,零坐标轴上表示光合作用的生成量与呼吸作用的消耗量相等,零坐标轴以下表示呼吸作用的消耗量。学习完植物调节时,可以多媒体课件绘出激素与植物生长关系图并总结出:零坐标轴以上表示促进植物生长,零坐标轴上表示既不促进植物生长也不抑制植物生长,零坐标轴以下表示抑制植物生长。学习完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时,可以用板画总结出伴X性染体的特点:1、交叉遗传。2、若是隐性,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若是显性,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还可总结出概率的计算规律:1、当存在于常染色体上时,若先确定性别后确定性状,不乘以1∕2;若先确定性状后确定性别,要乘以1∕2。2、当存在于性染色体上时,若先确定性别后确定性状,就在各自的性别中找概率;若先确定性状后确定性别,就在总体中找概率。

这样,在高考复习中巧妙运用多媒体在较短时间内,利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文字、表格或图示将所学的主讲内容和其他知识结构进行简明扼要、提纲挈领、目的明确地归纳总结,准确地抓住每一个知识点的外在实质和内在的完整性,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知识的系统性,达到提高复习质量的目的。

二、利用多媒体设计“一图多问”,让“问题串”实现知识的前后串联

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图表方式呈现实验结果,要求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是现有高考形式的重要特点。而实际上,高考卷中再新的图表情境,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它们的“根”,因此,复习课上,对教材插图进行深入剖析,挖掘出图中所包含的内涵和外延,促进知识的综合和深化。以往授课多是将这些图绘在纸上、黑板上,或作为课堂板书的组成部分来运用。这些形式都有些缺陷,如不能动态表现、容量小、字小看不清、现场操作耗时长、缺乏师生对话等。现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例1、在“神经调节”复习课上,笔者利用课本上一幅有关“实触”的模式图,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并展示了“问题串”,先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进行小组间的互答、互解,最后和学生一起归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问题设计如下:

(1)突触由哪三部分构成?

(2)请分析,突触前神经元含有极多的细胞器有哪些?为什么?这体现生物学的什么基本观点?

(3)递质经产生到作用于后一个神经元共穿过多少层膜?

(4)递质从前一个神经元排出的方式是什么?这体现细胞膜的什么特性?

(5)在前一个神经元发生的信号变化是什么?在两个神经元间发生的信号变化又是怎样?

(6)为什么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7)脂肪肝患者多食动物的神经组织有利于缓解病情,原因是什么?

(8)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发现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后,其细胞膜不能再恢复到外正内负的状态,这说明神经元在恢复到静息状态时,其带电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什么?

(9)在前一个神经元中,CO2浓度最高处在哪里?

(10)结合本图思考,手术过程中,使用某种局部麻醉剂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一图十问”,既充分挖掘了示意图中所含的命题信息,又综合串联了与此紧密相关知识要点,有利于形成知识的整体性。

例2、在复习必修三“细胞生活的环境”一节中“图1-3 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这是一幅“经典”的插图,常常作为命题的素材,在一轮复习时,笔者给课本插图插上了“质疑的翅膀”,带着学生的思维飞翔:

(1)毛细血管壁细胞具体的内环境是 。(填标号)

(2)内环境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用标号和箭头表示)

(3)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值明显下降? ,原因是图中标号 内存在着 物质。

(4)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 。

(5)②与③相比,③中不含有的成分主要是 。

(6)②内的水分正常情况下以 的形式进入消化道。

(7)在一些病理条件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的量都可能发生变化。请举出由于病理原因引起③增多的实例 。

(8)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增加的物质有 。脂肪肝患者的脂蛋白合成量 。

通过以上问题的设计,学生在思考、回答、纠错中实现知识的形成、深化,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中的图表等是培养获取信息能力的重要素材之一,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表,指导学生熟练正确地转换表达生物学问题的方式,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这种通过多媒体技术将知识点跨单元、跨教材的整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寻找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三、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与实验专题复习的整合

考察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是高考考纲的重点要求,也是常考知识点之一。纵观近几年的高考真题,每年都无一例外地有实验题。因此,如何做好实验专题的复习对生物这门学科尤为重要。分析各种资料和高考试题的实验探究题,多以图表和文字叙述为主,考察学生的实验原理、设计、结果预测和分析等多种能力。讲授这种题型时,若遵循教师分析,讲述答案,学生写、记答案的方式,势必加重学生的记忆负担,且学习效率低。而用课件来辅助实验专题的复习,却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教学离不开实验,而计算机模拟实验的巧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复习效果。一是由于有些实验结果不够清晰或受到时空条件限制的原因,不能满足复习的实际需求,需教师在真实实验的基础上再进行模拟补充。例如:《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教材上的叶绿体色带分布自下而上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及黄绿色的叶绿素,而我们在实验中由于条件的限制和其它外界因素的干扰导致实验结果不清。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说明原因,并用计算机模拟获取准确的实验结果,纠正实验中的误差。二是中学不可能做出的实验,完全可以用模拟实验进行教学。如:《光合作用》的教学需要认识光合作用中所释放的氧是来源于水而不是来源于二氧化碳。这个实验要用氧的放射性同位素,实验设备比较复杂,在中学生物实验室里不能做。“传统”教学利用静态挂图配合教师“生动”讲解来“讲实验”,复习效果很不理想,学生印象不深刻。我们从教育资源库中提取了用计算机模拟美国科学家普宾与卡门的实验,光合作用过程是动态的,对放射性同位素的检测是多媒体(既有模拟仪表,也有检测声响效果),有效地模拟了水的光解及氧的生成过程,学生易于接受,复习效果非常理想。

另外,有许多实验必须进行理论分析,但让学生分析,许多学生会一头雾水,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起来,老师讲得声嘶力竭,学生听得不明不白。通过改进理论分析形式来吸引学生,变抽象理论分析为直观图像展示。如将《色素分离原理》、《质壁分离原理》等设计成放大的微观动画,在学生实验完成后,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讨论,会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

复习时讲授与课件演示相配合,让学生经过仔细观察、思考,自己组织语言总结出答案和结论,不但能提高复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科学合理地分配高考课堂复习时间,提高高考课堂复习的有效性

科学合理地安排高考课堂复习时间,是最大限度地提高高考课堂复习质量的关键。它能使高考复习有条不紊、接受知识轻松愉快、复习效果事半功倍。根据人的生理特点可知,高中阶段的学生上课时间的注意力一般只能维持15—20分钟。课堂上教师讲授时间过多,学生的大脑处于抑制状态,根本听不进去,只是迫于压力呆若木鸡的望着,思维无法跟着老师走,这不利于高考复习,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更不能提高复习质量和有效性。因此在生物高考课堂复习中一是要充分运用教学媒体以精练的教学语言,科学准确地讲授复习内容。二是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考点。三是要合理控制教师主讲复习时间,一般教师讲授15分钟、学生回归课本10分钟、师生互动10分钟、课堂巩固10分钟为宜。教学实践表明:教师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精练的课堂教学语言,科学准确地传授生物学知识,合理控制课堂教学时间,适时变幻课堂教学结构,能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主体作用,使之发挥应有的效益。

另外,要提高课堂复习质量,巩固课堂所复习的知识,不能只希望于大量额外增加学生课外作业负担。可以运用多媒体在课堂上选择典型例题和设计延伸性的、探究性的、开拓性的题型,来加深学生对所复习知识的巩固和理解。所选典型例题和训练作业要与课堂复习内容保持一致,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紧密联系。既不能太难、太深,又要具有代表性。同时要通过多媒体,当堂训练,现场批阅,当堂反馈评价来加强课堂复习的巩固练习,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时间损耗,从而达到提高课堂复习质量和有效性的目的。

五、避免走入误区,发挥多媒体技术应有的作用

多媒体能给生物高考复习带来那么多的作用,所以有人预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书本、黑板、粉笔将被彻底取代”。那么高考复习是否可以完全依赖多媒体呢?有专家教授就主张 “书本、黑板、投影、计算机网络‘四代同堂’”,应积极借鉴和吸收传统教学设计的原则。在保留“传递——接收”式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加以改造。积极利用现代教育的技术手段,将多媒体与复习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多媒体与传统教法优化组合,发挥各自优势,弥补各自的局限性,力争获得复习效果的最优化。

因此,在利用多媒体复习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避免教师走入误区。

(1)避免过度关注课件,过多地展示多媒体,忽视教学过程。很多教师认为必须把课件做得非常完美,色彩比较亮丽,但这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的观察产生干扰,不利于看清问题的本质。

(2)避免机器代替老师。在运用多媒体时,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教学技艺驾驭课堂。

高考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范文6

关键词:生物高考;瓶颈;突破技巧

理科综合考试中的生物试题是从素质要求的角度去达成能力要求,使题目的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得到了较理想的显示。近年来的高考生物试题,常见的制约得高分的瓶颈当属图表曲线题和实验探究题。该类试题具有概括性强、知识容量大、隐含信息多等许多特点,是表达、概括、拓展和深化生物学知识的重要形式,考查的能力层次高,范围广,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能力水平。这要求学生具备思路开阔,会辩证思维,能理性思考的水平。多数学生对此类试题难以驾驭,解答结果往往不甚理想,丢分较多。现就此类试题的的特点、命题意图及解题对策提出几点个人见解。

1.生物图表题

图表是生物学的第二语言,它能很好地揭示生命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同生命现象之间的联系性和统―性。图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又能显著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逻辑思维能力。高考《考试大纲》中明确要求:“正确理解、分析生物学中以图表、图解等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并能用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实验结果。”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图表题每年都有涉及,是高考的热点,一直备受命题专家们的青睐。

1.1近年来高考生物图表题的特点

1.1.1内容和范围:考查的知识跨度大,结合度较高,覆盖面广,涵盖了必修及选修教材,其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遗传和变异》、《生命活动调节》等内容是考查的重点,这充分体现了考点、兼顾一般的命题原则,并呈现出一题两(多)图、一题多曲线、图表融于一题的复杂化特征。

1.1.2能力目标:侧重考查学生的识图、析图,获取、处理信息能力,图文转化及综合表达信息的能力。

1.1.3图表来源:①直接选自教材的原图或根据教材图表改编而得,如2012年重庆卷第1题,考查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②根据教材知识设计的新图,如2011~2013年福建理综卷第32题,都是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的综合知识绘制成流程图,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应用能力,同时也考查了考生识图获取信息的能力;③将教材实验的结果以图表形式呈现,如2013年广东卷第6题;④来源于最新科技成果,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置于真实问题情境中,如2010、12、13年福建理综卷第26题,2013年江苏卷第30题,试题力求体现生物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高考卷中的生物图表题可分为生物结构图、实验装置或流程图、遗传图解、表格、坐标曲线等五大类。

1.2图表坐标曲线题解题能力培养

表格类和坐标类生物试题都是用数学方式表述的生物试题,要把数学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迁移到解生物试题上来。

1.2.1图、表分析题的解题策略:仔细读题,抓住关键字或数据与教材相关内容联系,注意分析数据中的最小值、最大值和特殊值,结合题干的提示分析原因或作出相应的评价;围绕问题,从纵横两方面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归纳共同点,发掘不同点,选择所需信息进行作答是解数据图表题的最常用的方法。

1.2.2坐标曲线题的解答策略:生物坐标曲线图像题要求我们“对曲线表达的含义能正确理解并能用生物学语言正确描述”。

解此类生物试题时,首先要理清楚横坐标、纵坐标的生物学含义及曲线所代表的意义,分析其中所隐含的信息;要分清自变量和因变量,对比其间的内在联系。这是理解题意和进行正确思维的前提。然后看曲线中的特殊点:起点、交点、拐点和终点,再看线:曲线的走势,是上升,下降,波动,正态,偏态等。分析曲线变化因果关系,进行知识迁移,将所学的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等知识与题中的背景材料、相关点建立联系,从而找到正确答案。

2.实验探究题

2.1近几年高考实验试题常见题型及特点:

2.1.1实验分析题:此类试题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对实验现象及原因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突出了对“双基”的考查,考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此类实验不一定是学生已做过的实验,但其实验原理是学生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如2013年福建理综卷第27题。

2.1.2实验方案的改错或改进题:此类试题常以生物学中一些经典实验或学生实验为基础,主要考查学生对已给的实验设计的严密性和科学性的分析,并以此为媒介,引导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能力。如2012年全国理综卷第33题,给予的“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步骤中有2处错误,要求更正并说明更正的理由。

2.1.3实验设计题:这类题体现了高考试题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学以致用的趋向。要求考生具有“根据试题的要求和有关原理设计出简单实验方法”的能力、“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的评价能力”,并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中,受时间和卷面的限制,实验设计能力考查无法面面俱到,可能考查课题的确定,要求写出实验目的;或是考查实验步骤的设计、续写;或者只是预期实验结果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等等。了解一份完整的实验方案的要求和所涉及的内容,掌握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在解题时就能够有据可依,有法可循,总体考虑,综合分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4实验有关的综合类:以实验研究为背景,主要涉及代谢、调节、遗传、生态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实验分析能力和对高中生物实验原则的理解运用能力,以及把握知识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如2013年重庆卷第9题。

2.2实验探究题的解答思路与注意事项

解此类题目的一般步骤为:①审题,了解实验目的,分清实验类型。②找出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理解实验原理。③设计或补充实验步骤。分组、编号,依照生物实验原则对不同对象施以不同的处理。④预测和分析结果,根据探究性实验或验证性实验,确定结果是多种可能还是只有一种。实验现象、结果可用文字描述或表格、坐标曲线等方法表示。如果是与实验有关的综合分析题,就要进行知识迁移,根据题干要求,利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

解题时,还要注意答题技巧。语言表达要准确,言简意赅,不可拖泥带水,尽量利用课本的语言表述。要注意能体现“单一变量原则”的词语的准确使用,例如“等量”、“等温”、生长状况相同”等;在时间、温度、物质的量上难以做到准确的量化描述时,尽可能用“一段时间”、“适宜的温度”、“适量的”、“适宜条件”等词。有时可以用图来表示,但应当加以必要的文字说明。一定是通过实验现象下结论,切不可先下结论,再说实验现象。

经过几年的发展,命题方向开始侧重于知识运用、信息获取、思维、表达、创新设计等综合能力的考查,而这种能力的培养是渐进的。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应该善于思考和总结,在抓好本学科双基、主干、核心内容基础上,重点强化学科内知识综合,注重能力训练,突出实验的思维方法,从而形成并获得生物考试中应试技巧和思想方法,这样才会突破高考中的难点。

参考文献:

上一篇化学发光法

下一篇管鲍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