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发光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学发光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学发光法

化学发光法范文1

【关键词】 流动注射,后化学发光,过氧化单硫酸盐,鲁米诺,阿米卡星

1 引 言

阿米卡星(Amikacin,结构式为:)为半合成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应用于治疗对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所致的尿路、下呼吸道、腹腔、软组织、骨和关节、生殖系统等部位的感染以及败血症等。与其它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一样,使用过程中对听觉和肾脏存在毒副作用,必须严格控制阿米卡星的临床用量[1]。

测定阿米卡星的药典方法为微生物法,但该法耗时长,操作复杂,灵敏度较低,且易扰。文献报道测定阿米卡星的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2]、毛细管电泳法[3]、荧光法[4]、紫外分光光度法[5]及薄层色谱法[6]等。荧光法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时需要使用荧光试剂或其它试剂进行衍生,试样处理操作繁琐、干扰因素多。薄层色谱法操作程序过多,影响因素不易消除,分离效果较低,重现性较差。

化学发光分析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分析法,因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分析速度快和仪器操作简单等优点,使得化学发光检测法成为一种有效的痕量及超痕量分析技术,在药物分析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7,8]。本研究组曾采用N溴代琥珀酰亚胺(NBS)荧光素体系化学发光法测定阿米卡星[9],但选择性较差,不能直接用于生物样品中阿米卡星的测定。

过氧化单硫酸盐(HSO-5,Peroxymonosulfate,PMS)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在三聚盐过硫酸氢钾制剂(K2SO4·KHSO4·2KHSO5)中稳定存在。Magdaleno等[10]采用PMS直接氧化化学发光法来测定腐殖质;也有利用PMS的氧化性结合化学发光法测定一元羧酸[11]和荧光有机化合物[12]的报道。本研究发现,在碱性介质中鲁米诺可以被PMS氧化, 产生瞬时化学发光,发光结束后注入阿米卡星又会产生很强的慢速后化学发光,发光强度与阿米卡星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基于此,建立了测定痕量阿米卡星的流动注射后化学发光分析方法。与其它方法相比,本方法具有选择性好、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及快速等优点,已用于制剂和尿样中阿米卡星含量的测定。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剂

IFFMD型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仪(西安瑞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精密pH计(上海雷池仪器厂);TU1901紫外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F4600荧光分光光度计(日本日立公司)。0.01 mol/L PMS储备液:当天配制,准确称取三聚盐过硫酸氢钾制剂(K2SO4·KHSO4·2KHSO5,Alfa公司)0.3078 g溶解并定容至100 mL容量瓶中,使用时适当稀释。10 mmol/L鲁米诺储备液:准确称取1.77 g鲁米诺(陕西师范大学分析科学研究所合成),P1, P2. 蠕动泵(Peristaltic); V. 进样阀(Valve); F. 流通池(Flow cell); PMT光电倍增管(Photoelectric multiplying tube); HV. 负高压(High voltage); PC. 计算机(Computer); R1. Peroxymonosulfate(PMS); R2. 鲁米诺(Luminol); R3. 样品(Sample); R4. 载流水(Carrier)用10 mL 1.0 mol/L NaOH溶解,加水定容于1000 mL容量瓶中,室温下放置7 d后使用。1.0 g/L阿米卡星储备液:准确称取50 mg硫酸阿米卡星(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溶于水中,定容至50 mL,使用时稀释到所需浓度。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均为二次蒸馏水。

2.2 实验方法

如图1连接流路,泵入PMS、鲁米诺、载流水和样品。测定样品的化学发光强度,以相对峰高定量。

3 结果与讨论

3.1 实验条件的优化

3.1.1 流速的影响 在本化学发光体系中,流速太慢会导致最大发光在流通池之前,流速太快会导致最大发光在流通池之后。本实验考察了0.8~2.5 mL/min范围内流速对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主泵(图1中P1)流速为1.5 mL/min,副泵(图1中P2)流速为2.0 mL/min时,化学发光强度最大。

3.1.2 管道长度的影响 实验表明,鲁米诺和PMS的混合管长度L1为21.5 cm,混合池与流通池之间的反应管长度L2为5 cm时,化学发光信号最强。随着采样体积的增大,化学发光信号值也逐渐增大。但由于反应量的增多,导致反应不均匀,重现性下降。因此,在保证一定灵敏度的基础上,采样体积选择为100 μL。

分 析 化 学第37卷第10期闫瑞芳等:流动注射后化学发光法测定阿米卡星 3.1.3 鲁米诺和PMS浓度的影响 在5.0~250 μmol/L范围内,考察了鲁米诺浓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鲁米诺浓度为25 μmol/L时发光强度最大。在3.0~10 mmol/L范围内,考察了PMS浓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MS浓度为6.0 mmol/L时发光强度最大。

3.1.4 缓冲溶液及其酸碱度的影响 本实验对10 mmol/L的Na2CO3NaHCO3,NaOH,Na2CO3,NaHCO3,NaHCO3NaOH,Na2B4O7NaOH,KH2PO4H3PO4和NaH2PO4NaOH等几种缓冲溶液进行研究,通过实验最终确定最佳缓冲溶液为NaHCO3NaOH。在pH=10.0~12.0之间进行缓冲溶液酸碱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缓冲溶液NaHCO3NaOH的pH=11.5时发光强度最大。

3.2 校准曲线、精密度及检出限

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阿米卡星浓度在0.04~80 mg/L范围内与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0.04~0.4 mg/L范围内,校准曲线为ΔI=842.88C-14.724(r=0.9964);在0.4~80 mg/L范围内,校准曲线为ΔI=2607C+916.92(r=0.9991)。对4.0 mg/L阿米卡星进行了11次平行测定(图2),相对标准偏差为2.9%;据IUPAC建议,计算出方法的检出限(3σ) 为0.01 mg/L。

3.3 干扰实验

在阿米卡星浓度为4.0 mg/L,相对误差±5%的条件下,研究了常见的共存物质及药品中的赋形剂对测定的干扰情况。结果表明,50倍的醋酸钠、酒石酸,30倍的Ca(NO3)2,20倍的草酸钠、β环糊精,10倍的淀粉、葡萄糖、乳糖、蔗糖、MgSO4,5倍的Fe(NO3)3,2倍的尿素,5倍的尿酸,不干扰测定。由于尿样中这些物质的实际含量均低于允许量,因此可不经分离或掩蔽,直接对样品进行测定。但Vc对样品的测定干扰较大(0.1倍),需对尿样进行简单预处理。

3.4 实际样品测定

取10支阿米卡星注射液,混匀,逐级稀释至测定的线性范围内,按上述实验方法进行测定,并与紫 表1 阿米卡星制剂样品分析结果外分光光度方法进行比较,所得结果列于表1。取10 mL新鲜尿液,加入0.1 g NaCO3, 60 ℃微热10 min,消除Vc、谷胱甘肽等还原性物质[13],冷却后,加入适量样品,离心分离。移取一定体积的离心上清液稀释100倍。按照上述实验方法操作,测得尿样浓度,计算回收率,并与紫外分光光度法比较,所得结果列于表2。表2 阿米卡星回收率实验结果

3.5 阿米卡星的后化学发光行为及其可能的机理

用IFFMD型化学发光分析仪采用静态法测定,研究了阿米卡星在PMS鲁米诺体系中的后化学发光行为。图2给出了PMS鲁米诺化学发光反应及阿米卡星在PMS鲁米诺体系中后化学发光反应的动力学曲线。当1.0 mL 6.0 mmol/L PMS溶液注入到1.0 mL 0.025 mmol/L鲁米诺溶液中时,立即发生了一个化学发光反应(峰1),0.4 s后反应结束,化学发光信号回到基线。此时,向反应结束后的溶液中注入1.0 mL 40 mg/L阿米卡星溶液,又引发了一个新的、很强且很慢的后化学发光反应(峰2),10 min后,反应结束,化学发光信号再次回落至基线。用空白溶液代替阿米卡星溶液进行实验,未检测到化学发光信号。以上实验表明:阿米卡星在PMS鲁米诺体系中有较慢的后化学发光反应。

用F4600荧光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得PMS鲁米诺化学发光反应和PMS鲁米诺阿米卡星后化学发光反应的化学发光光谱(图3)。从图3可见,两个化学发光反应的最大发射波长均为425 nm,这说明PMS鲁米诺阿米卡星后化学发光反应与PMS鲁米诺化学发光反应具有相同的发光体。众所周知:鲁米诺化学发光反应的发光体是激发态的3氨基邻苯二甲酸根离子(3AP*),图3 体系的化学发光光谱(A)和紫外吸收光谱(B)

Fig.3 CL spectra of reactions(A)and UV absorption spectrum (B)

A1. 6.0mmol/L PMS+25 μmol/L鲁米诺(Luminol); A2. 6.0 mmol/L PMS+25 μmol/L鲁米诺(Luminol)+4.0 mg/L阿米卡星(Amikacin); B1. 6.0 mmol/L PMS; B2. 40 mg/L阿米卡星(Amikacin); B3.(B1)+(B2)。从而可以确定所研究的后化学发光反应的发光体就是3AP*。在TU19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分别扫描了PMS溶液、阿米卡星溶液、PMS和阿米卡星混合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表明,阿米卡星的紫外吸收光谱在(191±2) nm处有一个吸收峰,而PMS阿米卡星混合液在192 nm处的特征吸收峰消失了。说明在碱性条件下PMS能够氧化阿米卡星。反应释放的能量,可能会转移给发光体,产生后化学发光。

参考文献

1 Hardman J G, Limbird L E. 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9th ed., New York:Mc GrawHil, 1996: 1115~1116

2 Santos B, Sayalero M L, Zarzuelo A, Lanao J M. J. Liq. Chromatogr. Relat. Technol., 2002, 25(2,3): 287~297, 463~473

3 Yang W C, Yu A M, Chen H Y. J. Chromatogr. A, 2001, 905(12): 309~318

4 ElShabrawy Y. Spectroscopy Lett., 2002, 35(1): 99~109

5 Zhang Wei(张 伟), Deng YingJie(邓英杰). Journal of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0, 17(6): 424~426

6 Argekar A P, Raj S V, kapadia S U. J. Planar ChromatogarMod. TLC, 1996, 9(6): 459~461

7 Niu WeiFen(牛卫芬), Lü JiuRu(吕九如). Chinese J. Anal. Chem.(分析化学), 2007, 35(2): 281~284

8 Niu WeiFen(牛卫芬), Lü JiuRu(吕九如). Chinese J. Anal. Chem.(分析化学), 2007, 35(4): 564~566

9 Fang LuQiu(方卢秋), Wang ZhouPing(王周平), Fu ZhiFeng(付志锋), Luo WanFen(罗万芬), Zhang ZhuJun(章竹君). 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西南大学学报), 2003, 28(4): 603~605

10 Magdaleno G B, Coichev N. Anal. Chim. Acta, 2005, 552: 141~146

11 Wang M, Zhao L X, Lin J M. Luminescence, 2007, 22(3): 182~188

化学发光法范文2

关键词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鲁米诺;三聚氰胺

中图分类号 O6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01-0172-01

三聚氰胺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主要作为生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原料,食品(如奶粉)中如加入三聚氰胺会造成其蛋白质含量增高的假象,长期食用含三聚氰胺的食品会对生殖能力造成损害、并诱发膀胱或肾结石等疾病,目前,测定三聚氰胺的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毛细管电泳法、酶联免疫分析法等,而化学发光法的报道甚少。本文研究发现,在碱性介质中三聚氰胺对鲁米诺-过氧化氢发光体系有抑制作用,据此,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测定三聚氰胺的新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测定快捷、灵敏,可用于水样中三聚氰胺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IFFL-D型智能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仪(西安瑞科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天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

鲁米诺储备液(1.0×10-2 mol/L):准确称取0.443 g鲁米诺,用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溶解转移并定溶于250 mL的棕色容量瓶中,摇匀,于4℃下避光保存7天后使用。

三聚氰胺储备液(10 mg/L):准确称取0.005 g三聚氰胺,用少量甲醇溶解,用水将其转移并定容至500 mL容量瓶中,摇匀,使用时用水逐级稀释到所需浓度。

过氧化氢储备液:30% H2O2溶液,使用时逐级稀释。

以上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所用水为二次去离子水。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实验条件的优化

2.1.1 鲁米诺浓度的选择

鲁米诺作为发光试剂,实验考查了鲁米诺浓度(2.5×10-5~1.75×10-4

mol/L)对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当鲁米诺为1.0×10-4 mol/L时相对发光强度最大,且有最佳信噪比。

2.1.2 过氧化氢浓度的选择

过氧化氢溶液是此化学发光反应中的氧化剂,实验考察了过氧化氢浓度(4.0×10-5~4.0×10-4 mol/L)对化学发光强度的影响,实验表明,过氧化氢浓度为2.0×10-4 mol/L时?I最大,且具有最佳信噪比。

2.1.3 氢氧化钠浓度的选择

2.1.4 仪器负高压,流速,阀池距的选择

考察了负高压、阀池距、流速等测定参数对体系?I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负高压为800 V,泵速为4.5 mL/min,输液管内径为0.8 mm,阀池距为8 cm时可获得最大的相对发光强度。

2.2 工作曲线

2.3 干扰试验

2.4 样品分析

由于实际水样中三聚氰胺含量很少,为了验证本实验方法的可靠性,对环境水样进行加标回收处理。取废水样200 mL于分液漏斗中,滤去杂质不溶物,稀硫酸调节pH为6左右,加入20 mL EDTA,取10 mL处理样品,用已建立的分析测定方法对三聚氰胺的进行测定。

参考文献

化学发光法范文3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商丘 476100

[摘要] 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疑似乙肝患者150例,分离血清后分别应用ELISA和ECLIA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效果。结果 ELISA和ECLIA检测出HBsAg阳性分别63例和82例,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ECLIA法检测的批内CV和批间CV的重复性均明显高于ELISA法(P<0.05)。结论 与ELISA检验法比较,ECLIA法具有更高的HBsAg阳性检出率,且能进行精确的定性定量检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ELISA;ECLIA

[中图分类号] R37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b)-0032-02

[作者简介] 张怡莎(1982-),女,汉族,河南省太康县,本科,技师,研究方向:免疫类,从事的工作:医学检验。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较高的国家,且目前尚无针对该病的特效疗法,因此对于该病进行早期诊断尤为重要。目前采用标记免疫学方法检查HBV血清学指标是诊断HBV感染的主要手段,目前常用的免疫学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两种,本文就这两种方法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进行比较,以为临床选择有效的诊断手段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疑似乙肝患者150例,所有患者诊断标准均参照《WS299-2008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其中男性86例,女性64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41.3±5.7)岁。

1.2 检验方法

1.2.1 仪器和试剂对所有患者均分别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验 。

1.2.2方法所有患者均于检验当天清晨空腹抽取肘部静脉血10 mL,以3000r离心率离心10 min后分离出血清待检。将所有患者的血清均分为两份,先后采用ELISA和ECLIA进行检验,每次以定值参比血清作为质控,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2.3 ELISA检验方法和判定标准采用双抗原夹心法进行测定,用去离子水稀释将50 mL的浓缩洗涤液至1000 mL置于专门的洗液瓶中,并将酶标试剂置于试剂预定位置读取吸光度值,以阴性对照平均吸光度(A)值×2.1为临界值,以标本OD值与临界OD值的比值(S/OD)≥1.00判定为阳性,否则判定为阴性。

1.2.4 ECLIA检验方法和判定标准同样也采用双抗体夹心法进行检验,将配套反应杯、吸头和洗液等放置在预定位置,采用75%酒精棉球擦洗试剂,将HBsAg和生物素标记的HBsAb与待测样品共同培育,再和亲和素标记的磁微粒孵育,经过反复洗涤使游离的抗原和抗体与复合物分离,并加入三丙胺,启动ECL反应,用其激光强度判定HBsAb浓度,若HBsAb>10 mlU/mL则判定为阳性,否则判定为阴性。

1.2.5重复性比较选取HBsAg含量低、中、高浓度的阳性血清共分成20份进行冷冻保存,每天测量1次,其中10份计算批间重复性,其余10份用来计算批内重复性。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处理所有数据,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BsAg阳性率比较

对ELISA和ECLIA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比较,ECLIA测定的HBsAg阳性率明显大于ELISA,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 重复性比较

对ELISA和ECLIA两种检测方法的重复性比较,除高浓度HBsAg含量比较外,其余指标结果的比较均显示ECLIA的重复性明显优于ELISA,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3 讨论

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全球性传染性疾病,我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高达10%[1],其中HBsAb(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是人体感染HBV后针对HBsA生的特异性抗体,由于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所有早期诊断HBsAb尤为重要[2]。在本研究中我们对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分别应用ELISA和ECLIA进行检验比较,结果显示ECLIA法HBsAg阳性检出率为54.7%,明显高于ELISA法的42.0%(P<0.05),这主要与两种不同检验的具体方法有关,其中ELISA法是临床中传统的诊断乙肝方法,因其具有简便、快速、价格低廉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HBsAg的检测中,但该方法仅能进行定性分析,不能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当待测标准中物质浓度过高时可能会出现假阴性,且由于不同厂家生产的抗原和抗体试剂具有较大的差异,加之反复洗板带来的误差,更易出现较高的假阴性[3-4]。ECLIA技术是一种采用生物素-亲和素技术,其在电极表面可由电化学引发的特异性化学发光反应,是目前最为先进的化学发光免疫测定系统之一[5]。

ECLIA技术使用的载体是受电磁铁控制的顺磁性微粒,其全面的实现了检测的自动化和标准化,减少了因人工操作带来的误差,并可精确的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大幅度减少了批内、批间的误差[6-7]。同时电磁铁的电磁快速消失性有利于游离抗体和复合抗体的分离,从而降低了由游离抗体所导致的假阴性结果,提高了ECLIA检测的特异性[8-9]从本研究批内、批间重复性的研究结果中发现,两种方法检出率的差异主要集中在低浓度,而高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这说明ELISA可对高浓度的HBsAb进行检测,而对低浓度的HBsAb检测率较低,而ECLIA具有更加广泛的检测方法,同时在我们的检验结果中,其检出率差异主要集中在低浓度区,而高浓度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ELISA更适用于高浓度HBsAb,而ECLIA的检测范围更广,而加大对低浓度HBsAg的检出率可更加有效的控制传染源[10-11]。

总之,与ELISA法比较,ECLIA法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具有更高的优越性,可明显提高HBsAg的阳性检出率,并能准确的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可早期发现病情,从而更好的为临床及时可控制传染源提供依据,为改善患者病情赢得时间,意义重大,因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1]朱火星.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应用于乙肝病毒血清学效果比较[J].当代医学,2010,16(16):89-90.

[2]何宗忠.三种检测方法对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比较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

[3]严伟玲,严春玲,赖在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乙肝病毒感染性标志物的临床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14(12):1748-1749.

[4]梁秀云.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人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浓度的差异性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3,24(8):4946-4947.

[5]Higgs DR,Engel JD,Stamatoyannopoulos G.Thalassaemia[J].Lancet,2012,379(13):373-383.

[6]Harteveld CL,Higgs DR.Alpha-thalassaemia[J].Orphanet JR are Dis,2010,5(13):20-21.

[7]成军,孙长贵,陈瑜,等.低浓度HBsAg人群HBV-DNA与HBV-M定量结果的关系及评价[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3,25(7):631-636.

[8]朱雪娟,张欣欣.乙型肝炎病毒HBsAg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8):637-640.

[9]王秀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临床探讨[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4(12):522-523.

[10]Mendy ME,Fortuin M,Jack AD,et a1.Hepatitis B virus DNA in relation toduration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carriage[J].Br J Biomed sci,2009,56(1):34.

化学发光法范文4

关键词: HCV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电化学发光法

丙型肝炎病毒(HCV)已经成为人类重要的病原体并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成为引起慢性肝脏疾病的主要病原体[1]。由于HCV主要通过血液传播,传播的范围广,因此在输血和肾脏透析等以及在健康人群中进HCV筛查对控制丙肝传播以及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有很重要的意义。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从1971年诞生至今是筛查HCV抗体的主要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去免疫检测领域,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等优点[2]。但是随着免疫检测技术的发展,化学发光逐渐被应用于免疫的检测领域,如罗氏电化学发光仪应用于HCV抗体的定量检测。应用三种ELISA试剂和罗氏电化学发光同时检测我院80例(2009年12月15日-2010年1月20日)8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统计有关数据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经HCV-RNA检测确诊丙肝患者35例,均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健康体检者45例,经HCV-Ab及HCV-RNA检测排除丙肝感染,年龄20-75岁之间。清晨抽取全血2ml于普通试管管中,37℃水浴箱放置30分钟,3500rpm离心5分钟分离血清。

1.2 试剂:抗HCV抗体ELISA试剂盒分别购自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中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上海科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电化学发光试剂盒购自瑞士罗氏公司。所有试剂均有注册证并在有效期内。

1.3 仪器:中国科大创新股份有限公司中佳分公司KDC-1044型离心机、美国Bio-RAD公司1575型洗板机、瑞士TECAN公司RSP150型全自动加样系统、瑞士HAMILTON公司FAME-STAR全自动酶免仪、瑞士罗氏公司Cobas e601电化学发光仪。

1.4 实验方法 所有的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和仪器说明书和《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规定要求进行。

1.5 ELISA法CUTOFF值计算及结果判读标准: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CUTOFF值=阴性对照OD值均值×2.8(阴性对照孔OD值低于0.05时以0.05计算)、中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CUTOFF值=0.15+阴性对照OD值均值(阴性对照孔OD值低于0.05时以0.05计算)、上海科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CUTOFF值=0.1×阳性对照平均OD值+阴性对照平均OD值。ELISA试剂盒S/CO值≥1为阳性,S/CO值

1.6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和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三种ELISA试剂盒CUTOFF值:结果见表1。

2.2 35例丙肝患者检测结果:35例丙肝患者四种试剂HCV抗体检测结果见表2,中山生物5例假阴性标本S/CO值均小于0.5,上海科华2例假阴性标本S/CO值分别为0.58和0.16;45例健康体检者四种试剂HCV抗体检测结果见表3。

2.3 对阳性标本做卡方检验,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4

2.4 对四种试剂检测的结果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5

3.讨论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四种试剂同时对35例丙肝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其灵敏度分别为中山(84.4%)、 罗氏(100%)、 科华(94.3%)、新创(100%),以及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四种试剂同时对4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其特异性分别为中山(85.7%)、 罗氏(93.3%)、 科华(97.8%)、新创(93.3%),表明假阳性和假阴性是难以避免的,因为每个试剂盒都有自己的特征以及适应范围[3]。然而在输血和肾脏透析等以及在健康人群中进HCV筛查对控制丙肝传播以及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有很重要的意义,从而激励着我们寻求提高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的试剂盒以及试验方法。从表2、表3、和表5我们可以看出四种试剂之间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有差异,同时不同试剂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α

参考文献:

[1] Dore GJ, Law M, MacDonald M, et al. Epidemiology of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in Australia. J Clin Virol. 2003; 26(2):171-184.

[2] Sánchez-Conde M, Montes Ramírez ML, Bellón Cano JM, et al. Impact of liver steatosis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liver stiffness and fibrosis measured by transient elastography in patients coinfected with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nd hepatitis C virus. J Viral Hepat. 2010 Dec 3. [Epub ahead of print]

化学发光法范文5

【关键词】化学发光法;连苯三酚自氧化法;氧自由基

1.引言

近年来,药学及其有关学科的迅速发展使药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且日益广阔和繁荣。在现代药学的各个学科中,临床医学和生命化学领域中的自由基理论的研究及其在医学科学中的应用,是药学新领域研究的重要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物体内产生抗氧剂和抗氧化酶能力逐渐下降。自由基代谢平衡紊乱,过多的自由基会通过各种作用使机体受损而导致各种疾病或加快衰老。因此,如何有效清除自由基就显得尤为重要,而O2?自由基是其中常见的一种。目前,国内外对消除O2?自由基的测定方法很多,主要有:连苯三酚自氧化法、化学发光法、肾上腺素法、极谱电极法等,本文主要通过五种抗氧化剂来研究化学发光法与连苯三酚自氧化法对O2?自由基消除作用,从而比较两法的可靠性。

2.实验部分

2.1 试剂与仪器

试剂:茶多酚、苯甲酸、芦丁、芸香叶苷、槲皮素、连苯三酚、NaCO3、NaHCO3、HCl、Tris(三羟基甲基氨基甲烷)、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以上均为国产分析纯;鲁米诺(3-氨基邻苯二甲酰肼)为德国Merck-Schuchrdt公司产品;所用水均为二蒸水。

仪器:化学发光仪、pH数字酸度计、UV-754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

2.2 溶液的配制

2.2.1 配制苯多酚等溶液

(1)称取一定量的槲皮素、苯甲酸、芦丁、芸香叶苷等,用乙醇水溶液(体积比为4:6)溶解定容,配制浓度分别至:100 mg/25 mL、100 mg/10 mL、20 mg/10 mL、50 mg/10 mL;称取一定量的茶多酚,用水溶解定容至浓度为100 mg/10 mL。

(2)缓冲液的配制

称取NaCO3 5.3g、NaHCO3 4.2 g,用二蒸水分别定容至500 mL,按两者体积比6:4配制成500 mL的溶液,用pH计调整至pH=10.16。

称取Tris 0.6057 g,EDTA 0.149 g,用二蒸水分别定容至500 mL,再取0.1 mol/L HCl 22.9 mL,混合均匀后,用用二蒸水定容至100 mL,调整pH=8.2。

(3)5 mmol/L鲁米诺溶液的配制

称取0.0442 g鲁米诺,加入少量三乙胺,再用pH=10.16 NaCO3 -NaHCO3缓冲液定容至50 mL,放置三天后备用。

(4)10 mmol/L HCl的配制

先量取浓HCl 5 mL稀释至100 mL,再移取3.33 mL定容至200 mL即可。

(5)6 mmol/L连苯三酚溶液的配制

称取连苯三酚0.0378 g,用10 mmol/L HCl定容至50 mL。

3.实验方法

3.1化学发光法

先启动发光仪预热两小时,在测定管中加入鲁米诺溶液1.6 mL,加入不同溶液的待测液0.04 mL,再加入连苯三酚0.2 mL,混合反应,待10s后,测定器5 s内发生强度的平均值,求出抑制率。

3.2连苯三酚自氧化法

(1)自氧化法曲线的测定

按下表要求加样,迅速摇匀,立即加入比色皿中,在420 nm处测其吸光度,每分钟一次,共测5分钟,平行三次,求出自氧化曲线。

(2)抗氧化性的测定

按下表加样,调整X的数值,以调节抗氧剂的量,测定不同浓度下的曲线,求出他们的斜率。

(3)抗氧化剂抑制率的测定

抑制率=(A0-AS)/A0%

其中A0为自氧化曲线斜率,AS为加抗氧化剂后的曲线斜率。

4.实验结果

4.1 抗氧化剂对O2-的消除作用

4.1.1 茶多酚对O2-的消除作用

化学发光法 连苯三酚自氧化法

4.1.2 苯甲酸对O2-的消除作用

化学发光法 连苯三酚自氧化法

4.1.3芦丁对O2-的消除作用

化学发光法 连苯三酚自氧化法

4.1.4芸香叶对O2-的消除作用

化学发光法 连苯三酚自氧化法

4.1.5槲皮素对O2-的消除作用

化学发光法 连苯三酚自氧化法

5.讨论

5.1各物质对O2-的最大消除率的比较

化学发光法是应用自氧化反应产生的O2-,而O2-与化学发光剂鲁米诺反应产生电子激光态的中间产物,当其返回基态时即发光,当抗氧化物存在时由于歧化反应而发光。自氧化法是由于自氧化反应属于游离基链反应,自氧化过程产生O2-,抗氧化物通过消除O2-降低了自氧化反应的总速度,其氧化产物在一定的波长处表现特征吸收,基于上述机理,样品的颜色对化学发光法无影响,而对自氧化影响较大,因为颜色越深,透过率越小,故其所测的最大消除率较小。

5.2 各物质对O2-消除作用的CI50比较

CI50是指抗氧化物对O2-自由基消除率达50%时所需抗氧物的量,通常用它来比较抗氧化物对自由基消除能力的大小,其值越小,抗氧化能力越强。表6为各氧化物的CI50。

可见,化学发光法能较好的测出各物质的CI50值,而连苯三酚自氧化法对有些物质则不能测出,为了更好的比较两法的差别,我们又做了它们的吸光光谱。

5.3 误差及造成误差的原因

两种方法除去系统误差的影响外,偶然误差的影响不可忽视,现举一例说明如下:

在化学发光法中以茶多酚的消除率的50%为例,空白值为2500,当加入样品后其值为1250,若读数偏差为50时,其误差率为2%。

在分光光度计中,自氧化速率为0.0139 min-1,加入样品后其读数为0.00695,如读数偏差为0.00095,其误差率可达7%。

由此可见,偶然误差对分光光度法的影响较化学发光法大的多,从而使其可靠性有所降低。

6.结论

综合上述实验不难看出:首先最大消除率方面,化学发光法所测值比连苯三酚高的多,其次在求CI50值时,前者能准确测出各物质的CI50值,而后者则做不到,最后去除其他外界因素对两法的影响,偶然误差的存在对前者的影响要小的多。

由此可见,在测定抗氧化剂对自由基的消除作用时,化学发光法比连苯三酚自氧化法更可靠。

参考文献:

[1] 陈执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自由基的测定及其在医药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上海药品检验所.

[2] 邹国林,桂兰芬,钟晓凌,朱汝潘,一种测定方法:武汉大学生物系.

[3] 袁勤生,陈洁,周刚宏,超氧化物歧化酶测活方法比较:华东理工大学.

化学发光法范文6

某些化学反应可产生发光现象,反应所产生的化学能,激发分子或原子,当被激发的分子或原子回到基态时,无法承载之前吸收的化学能,这些化学能便以辐射的形式释放出去,产生发光现象。不同性质、不同量化学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的能量差异,决定发光广谱大小、范围,通过分析这些差异,可定量测算空气中含有的化学物质成分与量。化学发光分析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相较于传统的物质质量分析法,化学发光法操作与实现路径简单,光谱分析误差与准确率可基本满足需要。如对硫化物进行火焰化学发光反应,测定精度可达到0.02μgS,以一氧化碳与臭氧进行气相化学发光反应,测定NO精度可达1ppb.以化学发光反应分析物质成分准确度较高,不易受其它因素干扰其主要原因有二:

1)化学发光广谱是由化学反应本身决定的,化学反应决定受到激分子或原子在整个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而化学反应可通过控制物质成分实现精准控制;

2)化学发光反应的类型较少:同一种物质与之发生反应可产生发光效果的物质成分种类较少;不同化学反应产生的光谱多不相同。通过对一种光谱进行分析,便可较容易的分析出是哪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目前,我国各大城市常用的动态多功能空气污染监测设备,便可对空气进行实时监测,无需进行分离、沉淀等预处理。化学发光反应符合率、精确度较高,应用于空气污染测定,无需太多复杂的设备,一般只需滤光片与光电倍增管即可。同时因化学反应、设备操作、分析过程较简单,应用化学发光测定空气污染,速度极快,可实现连续、实时测定,有助于获取更多的样本。总而言之,化学发光法是一种理想的空气污染监测技术。

2几种常见空气污染物及其化学发光法测定

2.1一氧化碳测定测定碘的五氧化物与一氧化碳产生化合反应中碘含量的增减是检测一氧化碳含量最精确的化学检测法,但该法仅适用于烟道气与废水中的一氧化碳测定,测定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灵敏度较差。利用装有氨磺酰苯酸银的硅橡胶膜渗透装置,滤过一氧化碳,生成淡黄色-褐色胶态银,可测定2~80μ/l范围内的一氧化碳,但该法反应速度较慢,不适合环境空气一氧化碳实时监测。目前综合效益最好的测定法为:通过元素钯与酸性氯化物溶液中的碘酸盐发生还原反应,萃取阴离子,以焦宁G为反离子,在535nm处测定萃取物的吸光度,精度范围达到1μl/L,适用于测定交通环境空气中的一氧化碳。

2.2氮氧化合物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是国家环境保护部关于环境空气氮氧化合物检测的推荐方案,其基本原理是:建设一套具有两支吸收瓶的反应设备,第一支吸收瓶中的吸收液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氮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粉红色偶氮染料,滤过的一氧化氮通过氧化管中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生成二氧化氮,被第二支吸收瓶中的吸收液吸收发生反应。应用分光光度法对产生粉红色偶氮染料过程中的光谱进行测定,其在波长540nm处吸光度与吸收瓶中的二氧化氮含量密切相关,计算两只吸收瓶中的偶氮染料可测定环境空气中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水平。该法适用性良好,准确度高,反应溶液稳定,保存时间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氮氧化合物检测方法。

2.3二氧化硫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国家标准推荐技术方案,该技术起源于美国,自1982年引入我国,并逐渐得到推广,经过十数年验证改进,其技术路径已基本成熟。该技术主要实现路径与原理如下,通过吸收瓶中盐酸副玫瑰苯胺储备液吸收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对产生的二氧化硫化学反应进行分光光度法检测,计算二氧化硫含量。工作场所检测标准为:标准曲线浓度范围0.60μg/ml~1.60μg/ml,对所生成的化合物在575nm处分光度在20℃±2℃水浴环境下处理15min进行显色对比分析,检出上限为1.6μg/ml,实际标准限为:0.45μg/ml;环境空气监测标准为:标准曲线浓度范围0.050μg/ml~1.000μg/ml,测定波长577nm,20℃显色,时间20min[5]。该法适应性强,在多个省市地区经过实证验证,抗干扰能力极强,试剂无剧毒、廉价易得,吸收效率高,溶液室温下稳定性强易保存,采样最佳吸收范围与光度宽度范围易于控制,技术易于掌握,是一种较理想的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监测方法。

2.4铅元素测定铅是一种有毒重金属,危害极大,近年来,血铅中毒事件频发,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城市空气铅含量水平不断上升,严重威胁城市居民生命健康。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国家环保总局推荐的空气铅含量测定技术方案,通过吸收瓶滤过膜直接采集空气中的铅元素,经消解制备,直接吸入空气,通过乙炔火焰进行原子化,获得283.3nm分光度,一般采用空心阴极灯测定,据吸光度与金属浓度定量分析。石墨炉原子吸收法也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环境空气铅元素测定方法,将富含铅元素的溶液吸入空气,经过石墨管,在高温环境下原子化,发生发光效应,通过铅空心阴极灯发射谱线,测定波长283.3nm,一般来说辐射光特征与其居石墨管的距离有关,两者呈反比,通过测定能量吸收情况,计算铅元素浓度,进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灵敏度、精确度并无优劣之分,均适用于空气中铅元素测定,但从实践操作来看,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操作更简单,影响吸光度因素较少,抗干扰能力更强,回收率更高,适用于日常连续监测。

2.5臭氧监测测定大气中臭氧含量的方法较多,包括碘量法、紫外线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靛蓝二磺酸钠(IDS)分光光度法、化学发光法等,其中IDS是目前我国环保总局推荐方案,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抗干扰能力强、试剂稳定等优点。IDS溶液吸光度曲线与浓度密切相关,在1610nm处达到最大吸收波长。IDS与臭氧以1∶2摩尔比进行反应,通过计算吸光度,分析溶液浓度改变情况,进而定量测算出臭氧含量。

3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