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听写大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汉字听写大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汉字听写大赛

汉字听写大赛范文1

赛前——

上个星期四,在老师严格的选拔下,选了五名生字错的最少的人来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组织的汉字听写大赛,其中就有我的身影。听到这个消息,我心中激动万分,心想:我要珍惜这次的机会,为班级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班级争光!

于是,我开始努力的把所学过的生字记了一遍,即使是十分好写的字也不放过,因为这关系到班级的荣辱,不能给班级丢脸!

赛中——

比赛这天终于来到了,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了比赛场地,在上面等待主考官对我们所积累的进行“考核”在这之前,我默念着那句话:一定不要紧张!一定要发挥出自己真正的水平!绝对不能辜负老师、同学、亲人们的期望!

到我上场了,虽然我之前心中一直告诉自己不要紧张,可心却不由自主的加快了,写字的手不由的颤抖了起来,字也越来越写的不规范了。时间越来越少,终于写的满意了,“好,提交!”。看到台下的裁判举起“正确”的牌子我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我长舒了一口气,然后快步走回自己的位置。

第三轮比赛开始,又到我上场了。我健步朝书写台走去,当听到主考官念到“雾凇”这个词时,我心中窃喜,心想:这个词真简单。写着写着,突然脑子“短路”,“糟!凇字咋写!算了,写上‘松’字试一试吧”于是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提交了,可心中知道,这个字肯定不对。果然,我失败了,离开了台上。

赛后——

虽然我失败了,可我不甘心,我一定要在下次的听写大赛中更加努力,取得一个优异的成绩。

汉字听写大赛范文2

工作人员在紧张地忙碌着,比赛还在准备中,我担心着自己的失利与对手的实力:一号选手的词语会不会最难?要是我不会写拖了集体后腿,该怎么向老师与同学交代?紧张涌上心头,手心里沁出丝丝冷汗,脸颊火辣辣的,盼望着比赛早点开始又害怕比赛的开始。

那是国庆节后上学的第一天,语文老师通知我将代表学校参加县汉字听写大赛,然后将一大摞听写准备资料交给我,反复叮嘱说:“‘业精于勤,荒于嬉’,平日一定要抓紧准备,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我要第一次参加汉字听写大赛!这事如一阵旋风把我刮得头晕目眩,想象着自己竟能像电视里的选手那样风光无限地站在听写大赛台前,我兴奋得手舞足蹈。妈妈见了淡淡地说:“别高兴得太早,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

接受任务后,心想写几个汉字可难不倒我,听写我可是常胜将军,偶尔翻一下老师给的资料,也觉得没什么太难的,有时因作业多或约同学一起玩就忘记复习,心想比赛反正还早着呢,周末《快乐大本营》是场场不落,宠物店也是与好友常去逛逛的。后来,期中考试紧锣密鼓地赶上,各学科都没有时间复习,更无闲暇去准备比赛了。恍惚间一个月悄然过去,看到桌角那一叠资料,心里才有点慌了。

期中考在早上刚结束,下午就要集中学校紧急备战,翻阅着手中一大摞的资料方知形势不妙,心中危机感就更觉强烈。在那两天里,每天看得眼花缭乱,也只算是临时记忆,并不算掌握这个词语,而临时抱佛脚怎会有用,怎么比得过对手长期精心的准备?每每想到这些,就觉得心慌。

主持人上台,比赛开始了。

我勉强站稳了身子,呼吸也急促了许多。第一个词语是“案板”,我认真写完后,却又没有十足的把握,抬头看见语文老师,他神色平静,瞅不出一丝线索,我只好紧张地等着结果出来,正确!我放松了许多,想着自己要完胜该多好。第二个字是“掰”,话音刚落,我想到了“掰”字的大致样子,它藏在雾里,缥缈不定和我玩着捉迷藏的游戏,似乎在哪一份资料上见过,可又一下子想不起它的模样。无奈时间紧迫,我不得已放弃了这个字。当看到正确答案时,腿一下子软了,手撑在平台上,底下的人群似乎都用不屑的眼神看着我,我闭上眼却是欲哭无泪。我怏怏地回到座位,埋怨自己怎么这么傻,连“掰”都不会写。

最后我们勉强挤入半决赛,我们既惊喜又担心,我更是害怕,不断默默祈求给我的词语不要太难。此时更多的是懊悔,没有平时的付出怎么有好运来临?结果不出所料,第一轮便被淘汰出局了。

团体赛后紧接着便是个人赛,我紧张极了,一度想过放弃,在恐惧和懊悔中我在台上输得如何狼狈,我几乎不敢回想。一字之差,让我从云端掉落在地上,“罢黜”二字我曾走马观花地瞥过一眼,现在却一点也没有印象,心里火辣辣地痛。个人赛如一把利刃,硬生生地揭开了内心虚荣和懒惰的伤疤,再无痊愈可能。

落魄地下了写字台,我在迷迷糊糊中听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三等奖获得者名单里,这是对所有参赛者的安慰奖,我与二等奖只差了一个词语。悔恨交加却又无可奈何;想怨天尤人,但又无济于事;曾想力挽狂澜,却力不从心,终归落荒而逃,惨不忍睹。

我没有付出过,努力过,却妄想收获成功,临时抱拂脚只是表面,成功是艰苦努力,是持之以恒,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不努力何来成功?

回家后我将汉字听写大赛三等奖的奖状贴在书桌前,第一次汉字听写大赛让我时刻铭记“业精于勤,荒于嬉”。

汉字听写大赛范文3

现在的社会是网络发展的年代,很少有人再去刻意记这些传承了5000年之久的中国汉字,但是最近一档新兴的综艺节目《汉字听写大会》火起来了。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初中生观看汉字听写大会感想心得范文,请笑纳!

初中生观看汉字听写大会感想心得范文1星期五晚上又播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三场复赛,这可是我最爱看的节目之一。参加本场比赛的有湖北省襄樊市第四中学代表队、山西省实验中学代表队、青海省西宁市虎台中学代表队和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代表队。

参加本场比赛的小选手势均力敌,比赛进行得很紧张,一个很小的失误有可能就会引发场上比赛形势的大反转。襄樊四中代表队的初赛成绩名列前茅,他们的准备极充分。但就是因为一些听上去很简单的词汇,形势发生了巨变。其他三支队伍稳扎稳打,但失误还是不少。这场比赛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广东队的罗弋洋,他的爸爸是一位语文老师,每天都给他复习很多词语。这次他一个人独挑大梁,战斗到了最后,最终带领着自己的队伍杀出重围闯进了半决赛。我真的很佩服他。

本场比赛跌宕起伏,有高手的精彩“表演”,也有反复涂改但最后时刻写对的幸运儿,还有写不出字的淘汰者。每当 听到倒计时的声音的时候,我就特别地紧张。至于本场听写的词语,难度也比前几次增加了,我一个也不会,哎!

这个节目太好了,我们可以学到更多的汉字和中国文化,我想以后也去参加比赛

初中生观看汉字听写大会感想心得范文2这一段时间和小柯一起观看了CCTV-10科教频道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感触特别深!

本次赛制是来自不同省市区的32支代表队按地域交叉编为8组进行初赛,产生进入复赛的8强。8强进行两场复赛,产生进入决赛的两强。所有未进入决赛的各队中表现最佳的选手将进行一场附加赛,附加赛获胜选手也将进入决赛。到现在为止已经是附加赛结束,只等待最后决赛的时刻了。

汉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载体,而正确的书写又是汉字传播的前提。这次汉字听写大会唤醒了深藏在炎黄子孙们心中,却在键盘时代淡忘了的这种汉字情节。说实话看到学生们听写的那些词,我是非常的汗颜,感觉自己就像是文盲,而我们的学生选手们太强悍了!真是值得我们竖起大拇指,给他们一个字“牛”啊!

汉字听写大会小柯同学也是看得津津有味,主考官每报一个词之后他都告诉我他会,最开始我会非常诧异,觉得怎么可能他都会?随着他的演示我终于不得不承认他确实“会”!虽然他并不认识那些字,但是他已经学了拼音,在主考官报出一个词之后,他就会将这个词的拼音跟着拼出来,这也就是他所谓的“会”了。当然,虽然是这样的“会”,但我依旧是高兴的,至少感觉得到小柯是在自己的意愿下在快乐地学习着。

听写中,考官不但要报词,还要解释词意,或是引用出处原文读句,或是适当予以造句,且有专家补充释义,更是有场外评论员进行词语解说,场内外是高手如云,这让我们能更深入地对词语进行理解。汉字的魅力让人折服,这群孩子的魅力更让人倾倒,孩子们的涉略面之广不得不让人钦佩!一边看我都会一边和小柯聊聊,总结了下还是要多看、多练,也就是有了大量的阅读及练习才最终成就了孩子们自己的个人魅力!所以阅读是多么的重要!而且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传递,这次听写大会是真正实践了重视传承传统文化的呼唤,我是看得特别激动的!

在这里我也特别向各位推荐可以和孩子一起观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个节目,可以让孩子也感受感受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还有最后的决赛没开始,总之我是非常期待的!相信你也会期待的!

初中生观看汉字听写大会感想心得范文3“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说到汉字,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写一些常用字。但浩如烟海的汉字王国里,有多少是你不会写的?又有多少被你遗忘了呢?于是汉字听写大会诞生了。我一连观看了几期南昌的汉字听写大会,收获多多。

先说半决赛吧。当我看的'时候,已经报到“不共戴天”这个词了。而这个常用词,场外正确率只有60%。真是越常见的词,越容易写错啊。

当报到“惭凫企鹤、簠簋不饰”这几个词时,我彻底傻眼了:什么词呀?听都没听过,真让我大开眼界。

“藜蒿”—主持人一说出口,观众们都笑了,我也笑了。南昌最有名的特色菜就是“藜蒿炒腊肉”,有谁不会写?可是场外正确率只有40%。场上有一个女孩把“藜”字下面部分写成了“水”,只能勉强算对。原来,生活中耳熟能详的字也很容易写错,因为汉字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决赛更是精彩纷呈。常见字“电饭煲、周公瑾、昙花一现”竟然都有选手写错!而“梅汝璈、牝鸡司晨、灌婴”更是难倒了许多人。特别是“灌婴”一词,南昌最初的建成者就叫灌婴,作为南昌人更应该了解,所以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最让我叫好的是,当写到“镗锣”一词,评委和选手产生了分歧。有选手写成了“铴锣”,评委判为错误,选手大胆提出异议,最后评委翻查字典,认定正确。我不禁为那些学哥、学姐们竖起了大拇指。他们大胆质疑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比赛已经结束了,但激起了我学习汉字的更大兴趣。在这个键盘取代手写的新时代里,我们一定要牢记汉字,牢记母语,让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经久不衰,让汉字在世界舞台散发璀璨的光芒。我爱你,汉字!

初中生观看汉字听写大会感想心得范文4观看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所写的许多词语都是我们生活中极少用到的,甚至是我见也没见过的,然而这些五花八门数也数不清的汉字却是用点、横、竖、撇、捺,这五个基本笔画组成的。

最近,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一则新闻,讲述的是一个记者从初中生课本中随意抽选的十道看拼音写词的题目给一些路人或一些名牌大学的学生来写,可十个词语写得全对的人数为零,对上四五个的屈指可数,大部分人只能对上一个。然而,这些词都比较简单,如:尴尬、饕餮……“这又是为什么呢?”我陷入了沉思。

由于现在中国的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家家户户都有电脑,办事情用电脑,发信息用电脑,就连不会写的字只要输入拼音,答案便一目了然,还有人们看书时,遇到了一些不认识的词语便“跳”过,因此这些字词便一直困扰着那些绕道而行的人。另外,人们在写文章时,遇到不会写的字便用拼音代替或凭着自己模糊的记忆写出一个“字”,种种原因造成现今汉字成为了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不由联想到了自己平时的“坏习惯”。看到不会写的字词,不动手去查,不动脑去记。通过观看这次“听写大会”,我受益匪浅,真希望祖国的各省市多举办类似活动,让大家远离“提笔忘字”的窘迫。

初中生观看汉字听写大会感想心得范文5这段时间央视举办的“汉字听写大赛”,自始至终像磁石般吸引着我,我是每期必看,每次都号召家人讨论书写,看似常见的汉字书写却让我们每个人都着了迷。不仅为选手鼓掌赞叹,而且也为他们惋惜。这场“汉字听写大赛”既提升了人们传承发扬汉字文化的信心,同时有力地扩大汉字文化的影响。它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大餐,更是一种可贵的开拓和创新。

现如今无纸化的办公,键盘时代的天下。汉字离我们大家越来越远,一些耳熟能详的汉字只能认读,不能书写,提笔忘字,握着鼠标忘了笔杆的现象,成为当下的一种通病。这些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背离,更是一种抛弃。再看看我们这次参赛的选手,是他们撑起了传承了发扬了我们的传统文化。看着他们书写出那么多生僻暗涩的字词,我为他们感到骄傲,而为自己汗颜。

汉字听写大赛范文4

一档名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节目,既无插诨打科,也无华丽排场,居然收视率一路飘红,意外赢得超赞口碑。它能在“椅子很忙,声音很高”的趋同娱乐节目中异军突起,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至少让我们有如下信心:“民意”并不是低级趣味的,“群众喜闻乐见”的除了纯粹的娱乐节目,还有益智的、具有文化内涵的、提高知识水平的严肃节目。汉字听写,出题考试,鸦雀无声,真够严肃的;然而正是这份严肃,吸引和激发了人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浓厚兴趣,重新唤起了人们对汉字的感情,以至于有人如此自我调侃:“看完彻底认清了自己的文盲本质”——学然后知不足,此节目功莫大焉。

在全世界各个民族语言里头,汉字和其他文字不一样。虽然象形文字古印度、古巴比伦也有,但是它们都消亡了,唯独汉字一直保留至今,它是维系华夏文明、延续数千年的最后一个载体。它的形之美、意之美、声之美、韵之美,成为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中国的书法艺术之所以成为博大精深的国粹,就是因为汉字本身具有文化内涵与形式之美。然而,汉字的魅力似乎正在弱化,由于语文教育的误区、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对传统文化的漠视等因素,人们对汉字的兴趣正在减弱,“提笔忘字”已经成为包括专家教授在内的“日常景观”,以音求字的书写方式让汉字变得拼音化,而追求速度的普遍心态让人们有意无意忽视了汉字本身的意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出现,犹如及时雨,让人们反观自身,重新审视母语文化,消解精神饥渴。

“汉字书写危机”的存在,归根结底源于缺乏对汉字的敬畏之心。曾几何时,“因一手好字而娶到靓妻”的姻缘佳话比比皆是,对汉字的熟练掌握、生动运用、美观书写,构成了一个人的人文内涵,“一字之师”曾经是满怀敬意的美誉。虽然现在的书写工具便利了,但对汉字的敬畏之心,不能就此削弱。有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刻意的“手写”,一封私信,一段祝词,一种爱情……尤其仰赖“手工”的精致与温馨。便利快捷有时是把双刃剑,现成则现成矣,但语言文字的鲜活特性,往往需要脱离窠臼,需要组织具有独特意蕴的新词汇,这时候,便捷软件不但无助于创新,还会成为创新的桎梏。这也是一些作家“坚持手写稿”的苦衷与乐趣所在。

目前,在对待汉字文化上,有两种倾向值得反思。一种是,过度强调新技术新词汇的“与时俱进”,认为新的就是好的,有市场就一定有价值,于是将那些虽然流行却无底蕴的“搞怪新词”捧得很高,引为时髦,诸如喜大普奔、人艰不拆、累觉不爱、不明觉厉、啊痛悟蜡、男默女泪、细思恐极等,当做基本语汇实行交流。好玩也许,搞怪也许,但这种既无意蕴更无美感的组合,是对汉语言文字的污染,决不能一哄而起。另一种是,过度追求“难度”,以古怪生僻彰显“汉字水平”,就像当年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动辄搬出“茴香豆的茴字有三种写法”,以示汉字水平的博大精深。这也有违热爱母语文化的初衷,汉字只有在运用中才能深切体悟其无穷魅力,如果将已经弃用或只在古籍中深藏的生僻字拿出来“衡量汉字水平”,就会走入误区,以致吓退人们的兴趣,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对于这一点,也希望日后的“汉字节目”引以为戒,如果把观众都唬得自认为“文盲”,知难而退中,汉字的吸引力就会促退。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已经落幕,但汉字热正在兴起,此情此景,值得庆贺。如何让汉字的魅力辐射于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美国的《National Spelling Bee》(全美拼字大赛)可以提振我们的信心。这档从1925年一直办到今天的节目,已然成为这个多种族移民国家全民参与的民俗活动。26个字母尚且能够做出文化大餐,体现主流文化凝聚力、体现国家精神,何况博大精深之汉字乎?

汉字听写大赛范文5

神一样的队友

2013年7月10日,东北师大附中明珠学校的指导老师胡欣、韩佩君带着晏禹南等五人小分队赴北京参加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节目录制,晏禹南带领团队过五关斩六将,在与来自全国32支强劲的参赛队伍角逐后,重重突围闯入复赛,与甘肃队对决,争夺半决赛资格。比拼异常激烈,在吉林队其他四位队员没有写对题目离场后,台上只剩下了晏禹南。当“齑粉”这两个字从考官口中说出来的时候,坐在场下的指导老师和队友们都为晏禹南捏了一把汗,而晏禹南则冷静地在写字板上一笔一划准确地写下“齑粉”二字,成功将吉林队带入半决赛。半决赛的赛场上,晏禹南在队友相继离场的情况下,镇静沉着,稳定发挥,再次带领吉林队冲入赛点,最终遗憾地止步于“籀文”一词。

晏禹南虽败犹荣,因为他听写的词汇难度系数都极大,其中不乏鳏寡孤独这样的高中学段生词。面对如此压力,他从容不迫、轻松应对。由于多次在紧要关头力挽狂澜,晏禹南被称为“神一样的队友”。

奋战三十个小时

据师大附中代表队领队胡欣老师说,学校接到央视节目组通知时学生们正在准备期末考试,踏上火车去往北京的时候,学生们还沉浸在考试结束的喜悦和对比赛的茫然里,并没有做什么准备。到达北京后,看到其他代表队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时,同学们才开始紧张起来,而此时,距离吉林队上场只有三十个小时了。

在这三十个小时里,晏禹南和其他四个女生队员每人一本现代汉语词典,没日没夜地看。大家明确分工,有人从前往后看,有人从后往前看,看到重点的词就提醒同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晏禹南始终保持专注状态,面对巨大的压力,不被旁人左右地进行着自己的复习工作,这份定力是同龄人中少有的。这也使晏禹南成为团队中唯一一个看完整本字典的人。

“附中必胜”

比赛前,央视给各个参赛队伍提供了一套参赛服装,其他团队都欣然接受,而晏禹南却提出:咱们不如就穿着校服吧,更能体现学校的特色。老师和队友听了都觉得有些诧异,毕竟主办方提供的参赛服还是很不错的。然而大家考虑之后都觉得晏禹南说得非常有道理。于是吉林队成了唯一一支穿着校服上场的队伍,这给主办方和电视机前的观众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晏禹南说,比赛开始前有一个试写环节,每队每名选手都要在写字板上写几个字来测验设备。其他选手都选择写一些比较难的词,比如“尥蹶子”什么的,而他和同学们商量之后,每个上场的同学都只写了四个字――“附中必胜”。这让人感动的一幕不仅体现了孩子们对比赛的信心,更体现了孩子们对母校的热爱之情。

全能选手

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上崭露头角的晏禹南,在师大附中早已是风云人物――在班级中担任班长的职务,是班级的“大脑”;钢琴水平已经通过十级;擅长打篮球下围棋;还曾获得机器人大赛银奖……当我问到他是如何记下那么多生僻的词汇时,他说,对于汉字,他并没有用专门的时间去学习记忆,只是在平时通过看书一点点地积累下来。而他看的书种类很杂,从《雪国》到《鬼吹灯》再到《五胡志》,都是他感兴趣的。每次阅读时,他都会在书上做一些笔记,这样看完后他便能从宏观上掌握文章。遇到生字时他总是会立刻画出来查字典,用这样的方式很快就将这些生字记在脑海里,牢牢记住。

进击吧,少年!

汉字听写大赛范文6

人们的讨论和“吐槽”,恰好说明了国人意识到自己已陷入一种“汉字危机”的境地。的确,近些年有关汉字的各种误读、误写甚至窜改行为都屡见不鲜。

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每年底都会向社会公布当年的“十大语文差错”,这些差错许多都来自日常生活,这也是当下中国人滥用和错读汉字的一个缩影。

去年热播的电视剧《甄传》,“”字的读音从小说到电视剧一直被谬读,最后竟成为全国观众口口相传的白字剧。这部热播戏本因其深厚的文学语言被盛赞,却因一字没过语文关而成为了遗憾甚至笑柄。

再看看近年来发自网上的各种恶搞语言:“十动然拒”(十分感动然后拒

绝)、“人艰不拆”(人生艰难,有些事就不要拆穿)……《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在微博上说:“这样的网络流行语,其实已走上途,既没有‘吐槽’、卖萌的创造力,也没有‘白骨精’‘蛋白质’的幽默感,纯粹是生拼硬凑,无趣且无聊。”

一面是随着书写工具的革新,带来人们手写能力的全面退化,使汉字成为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一面是网络时代的语言革命,让汉语沦为无序、无解甚至无厘头的“文字狂欢”。

曾几何时,国人曾掀起过临摹《庞中华钢笔书法字帖》的热潮。那时,人们坚信“字如其人”,每个人都希望写得一手好字,起码自己的签名能“拿得出手”。而今,许多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字都写得歪歪扭扭,甚至写白字错字、提笔忘字。撇开智能输入法,现代人大多都会陷入提笔忘字的尴尬,一种新型“文盲”也应运而生。

电脑普及之初,社会上各种盲打速录大赛盛行,人们从在键盘上挪不开双手,到打字变得游刃有余,甚至许多老年人都能在QQ、智能手机中网聊得热火朝天。键盘的确给文字传播带来了速度、提高了效率,就像硬笔书法代替柔软的毛笔字一样,这无疑是社会的发展进步。但在这种进步之下,作为古老汉字的传承者,中国人还是得担当起继承和传播这一文化的历史使命。

博大精深的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象形文字。我们是使用它、继承它的人,守护这一宝贵的文化迫在眉睫且不可推脱。

―――摘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