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读书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盲人读书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盲人读书机范文1

志愿者的录音棚

早上9时,一些录音间的门上已经挂上“正在录音”的牌子。拉上厚厚的隔音窗帘,面对录音的电脑,手边桌上放着一本厚厚的汉语词典,脚畔卧着个小型取暖器,戴上耳机,翻开提前准备好的一本书,“朗读者”刘孟春开始“读书”。

其实,刘孟春也是一个视力障碍者。因为患有先天性白化病,她的视力只有0.1,而且由于畏光,她不能戴眼镜。

刘孟春是“红丹丹心目图书馆”的全职志愿者,这个机构致力于为盲人录制、分享图书。工作之余,刘孟春也会充当朗读者的角色,用微弱的视力,把文字变成声音,为盲人服务。

录音间外,一个狭小的过道,连着一扇通向外面的毛玻璃门。门外,青灰的石瓦屋檐和冬天枯瘦的树枝定格成一幅水墨画,毛玻璃上写着这样的话:留下你永不消失的声音——

当你在欣赏一本好的书,用眼睛走近知识的海洋、欣赏无尽的美景的时候,当你在视觉的伴随下享受每一个生活细节的时候,你是否想到,还有那么一群人要依赖听觉和触摸来了解世界。你有没有想到你的声音能够永远留存,并且展现永久的画面……

楼下,挂着“心目图书馆”门牌的小阅览室里,盲人肖焕义坐在窗前,双手扶着桌前一个固定电话大小的“听书机”,歪着头、凝神接收里面传出的声音。

朗读者们并不是专业播音员,难免有丢字落字、读音有误、或读错了句子串了行重读几遍的。一本书几百页,朗读者每次读上二三十页,形成一个音频,再由校对志愿者听一遍,标出错误。下回,朗读者录新的章节前,要先对需要校对的部分进行补录,再由其他志愿者进行编辑。

一年前,红丹丹心目图书馆正式挂牌并对外招募志愿者。一年多来,有声图书馆对几千位志愿者进行过培训,沉淀下来近百位稳定的志愿者,已经录制、编校和制作完成130多部Daisy格式有声图书光盘,这种特殊的格式可以使用配套的听书机翻页、点播和加书签。录制的图书中,其中既有《活着》、《京华烟云》、《金陵十三钗》等经典小说,也有《不抱怨的世界》、《遇见未知的自己》、《山楂树之恋》等畅销新书,还有播音、法律类的专业教材。

这些全部是由志愿者们抽空完成的有声图书资源。有的志愿者会定期到红丹丹的录音间来录书,还有人在家里完成录制。

读录完一本书,平均需要两到三个月,而对其进行校对和编辑制作,又需要两三个月。

“我们没有权利决定盲人需要什么,而是应该把我们能提供的都提供出来让他去选择。给盲人主动选择的权利,才是给他们真正的尊严,才能让他们和我们平等分享社会文化产品。”红丹丹创办人郑晓洁说出了心目图书馆存在的初衷。

解渴

肖焕义50多岁,你不出声站在他面前的时候,他可能压根不知道你的存在。但只要你一搭腔说话,肖焕义能立马神采飞扬地和你聊上。

“我从阜成门过来,顺当的时候50分钟,坐107到鼓楼,再倒58路。一般周四周五听书,周六听电影。”

“第一次到红丹丹来是2006年9月份,当时有志愿者带,后来我就能自己过来了。”在红丹丹对面的一家小饭馆,肖焕义把碗端得高高的吃宫保鸡丁盖饭,偶尔还循声和墙角另外两个盲人聊天。

“那时候是听电影,听过《永远和你在一起》、《我的父亲母亲》、《小兵张嘎》、《宝贝计划》……2006年底我做按摩工作到别的地方去,离得远,就没来了。”

“2011年3月我再来的时候,知道有了有声图书馆。嘿,开始那叫新鲜哪,摸着听书机,熟悉操作。以前我只听过广播小说,人播什么你听什么,听到关键处还得等下回,慢呐。一本小说,广播里也不全读,有删减,走马观花不过瘾。国家电台的广播,题材也比较偏政治,不轻松……”

2011年6月份,肖焕义“看”完了他的第一本有声图书,《乔冠华与龚澎》,这是他喜欢的近现代历史题材,“乔冠华和龚澎的女儿写的,乔冠华后来又娶了章含之嘛……”虽然看不见,多年来肚子里存了不少“谈资”,肖焕义喜欢和人聊天。

自从可以“看”有声图书,肖焕义读过《乔冠华与龚澎》、《黄河殇》、《解密上甘岭》、《尘埃落定》、《副县长》、《北京不向北》、《金陵十三钗》、《旗舰》等近十本书,是来这儿最勤快的读者,因此得名“粉丝”。每次一坐在听书机前,他能静静地聆听几个小时。

朗读者

听书时间长了,盲人读者会熟悉一些朗读者的声音。

“《解密上甘岭》、《黄河殇》都是石木兰阿姨读的,她虽然有些南方口音,但我能接受。跟年轻人读的不一样,她读得感情很投入,厚重,像老年人讲故事,娓娓道来。”肖焕义说。

石木兰是有声图书馆稳定志愿者里最年长的一位“朗读者”。近80岁的她仍被一家肿瘤医院返聘为老专家。每周二和周四的上午9时,石木兰在录音间准时出现,大衣,提包和环保袋挂在椅背上,穿上件背心,打开录音软件,翻开书,接着上次的进度开始读书。一直读到下午1时,她存好今天录完的音频,拿出准备好的盒饭或面包,就着保温杯里的茶水吃午饭。吃完正好1时30分,她会到楼下办公室登记今天的进展,和工作人员聊上两句,然后匆匆打车去医院上班。从2011年上半年起至今,除了出差或者有急事,从未间断。

一年多时间,她已经读完了《旗舰》、《京华烟云》、《黄河殇》等好几部大部头小说,一部五六百页的小说,每次能读30来页,读完一本差不多要两三个月时间。因为是广东人,虽然在北京工作了一辈子,石木兰说话仍然有些口音,有些字的发音吃不准。在她读过的书上,全部是用铅笔做过的标记,在哪断句,一些重点字词的发音,都标注出来。“你得提前准备好,预读一下。”

心目图书馆征集志愿者意见的时候,她专门写了一张A4纸大小的意见和建议:受众对藏书的感受如何?他们希望听些什么书?他们的年龄组是什么?文化程度如何?志愿者不知道,就怕读了没有听众……

49岁的盲人周玲是一个固定的听众,她家里也有部从红丹丹借来的听书机。除了不能“看”书,出门买菜、洗衣服做饭,“明眼人能做的事儿我都能做。”她在积水潭医院有份“电话咨询”的工作,每天上班负责接听热线。下午4时30分下班后回到家里,烧好开水,做上饭,她一边听书一边等家人回来。吃完晚饭,和儿子老公聊聊天。她会在晚上睡觉前再静静地听会书。

第一次是听小说《活着》,福贵跌宕起伏的人生让周玲泪流满面,她听了整整一晚上。

周玲是23岁时看不见的,那时,她刚当上护士,一天晚上下班后,她突然只听得见自行车响却看不见自行车在哪。医院的老医生检查后告诉她,她要盲了。她先是天天哭,然后趁着最后一点光明夜夜出去跳舞狂欢。

她和朋友们去大连的海边玩儿,有天晚上,等所有人都睡着了,周玲来到海边,上了甲板,想要跳海,一死了之。“哎呦我的妈呀,大海怎么那么黑,海边怎么那么冷?”说到这儿,周玲忍不住大笑起来。从那以后,周玲决定与其哭着活,不如快乐地活下去。

融合

学盲文、学游泳、学电脑,每一年,周玲会让自己学一样新东西,这些让她感觉到自己活着。

但她最怀念的还是眼睛还看得见的时候,晚上睡前,在台灯下读一本书,是多么惬意的生活。

听完小说《活着》之后,周玲激动地跟丈夫分享自己的感受,丈夫告诉她,这是一本不错的书,拍成的电影还被禁过。而这些话题,原本离她很远。

周玲不止听心目图书馆提供的小说,最近,她反复听的是志愿者专门为她录制的《思想道德法律基础》和相关的习题册内容。这是她考心理学自考的第一门。

“考自考,主要是想圆自己一个梦,拿不拿学位不重要,得让自己的脑子动一动。”周玲说。

平时的生活里,周玲是家人和朋友的“心理医生”,她经历得多,乐观开朗,总能提供不同的视角。周玲希望能当个心理咨询师,可以接触社会,帮助别人,这是她最大的渴望。

在北京,盲人能参加自考也与红丹丹有一定关系。在红丹丹的帮助和社会的呼吁下,2012年,盲人女孩董丽娜参加了自考公共课第一门笔试,北京市自考办自此打开了“盲人自考”的大门。

“中国目前已经有1700万盲人,只有三个大学可以选择,还都是按摩,针推,民乐,调律这几个专业。限制性太强。现在经过努力,自考办开通了机会,盲人可以平等参与了,这是关键的第一步。”红丹丹负责人郑晓洁告诉记者。

今年1月,周玲可能会迎来自己二十多年后的第一门考试。

细流

周玲准备自考的同时,志愿者们需要抓紧时间为她读录相应的有声教材和练习册。专业的教材,由大学生或律师事务所的志愿者在周末时间集体合作完成。

北京有近10万盲人,全国有1000多万盲人,不是谁都有幸能享受到这样的“点对点”服务。

目前,红丹丹心目图书馆已经完成的图书只有100多本,离真正的“图书馆”还有很大距离。而只有当有声图书馆的藏书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产生真正的社会效应,服务更多盲人。

肖焕义不会上网,他喜欢直接到红丹丹来听书,有时候一听就是一整天,很快他就把自己感兴趣的十来本新书听完了。其他盲人如果有需要,红丹丹可以将有声图书的MP3音频通过网络传给他们,只是没有识别Dasiy格式的听书机器,就不能随意翻页或选择章节。这样的听书机,市面上售价达2000元,红丹丹也只有几台,优先借给了周玲等需要自考的盲人。

更理想的方式是,音频的录制或者下载收听都能在网络平台上完成,这样,获得权限的志愿者可以在网上上传、编辑音频,分工协作,提高录制效率。盲人也可以足不出户,通过残疾证号登录浏览书目,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下载阅听。

这是下一步的事情了。

郑晓洁说,目前红丹丹的有声图书数量还很有限,处于积累阶段。

而盲人对有声图书的需求,也是在了解的过程中才培养起来的。“盲人不像我们,了解的信息多,他们也不知道有哪些书可以读,自己想读那些书,只有我们先提供给他们,介绍给他们,他们才能选择。”

“助盲必须发动社会机构的力量,单靠政府是无法完成的,因为盲人需要的是全方位的服务。”郑晓洁说。

民间机构也在与国际机构的合作方面更为灵活。实际上,红丹丹的“有声图书馆”从无到有,最早就是受到日本点字图书馆的启发和帮助。

2008年,在一个NGO论坛上,郑晓洁认识了日本点字图书馆的负责人,了解到他们制作有声图书已经有70多年的经验,而像点字图书馆这样的民间助盲机构,在日本共有97家,政府为其提供80%的经费支持。

盲人读书机范文2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服务创新 新形势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a)-0127-02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智慧图书馆”等概念的兴起,传统模式下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弊端已经显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促使图书馆由传统图书馆经过数字图书馆发展到智能图书馆,从人工手动服务过渡到自助服务,再升级为泛在化服务[1],通过创新服务不断推动公共图书馆转型升级。

1 传统模式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存在的问题

(1)服务内容不够丰富。纸质文献资源服务为传统图书馆提供服务的主要内容,读者需到馆借阅,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较多。随着网络数字资源的兴起,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数字文献资源在图书馆文献资源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读者可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取海量文献资源,这对传统图书馆造成了挑战。

(2)服务方式较为被动。传统图书馆以馆藏文献为中心,往往“以书为本”,采取“坐守阵地,等客上门”的服务方式[2],读者在获取信息资源服务时较为被动,导致大量有效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图书馆“以人为本”,通过微信、微博、APP等新媒体工具提供主动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

(3)服务范围较为局限。传统图书馆受地域等因素的影响,读者服务范围主要在附近或周围地域,影响力较小,不利于提高图书馆的知晓率和利用率;读者活动的开展也只在该馆这个特定区域内,缺乏与周边图书馆的业务联系和资源共享,辐射性较差。网络技术的运用、总分馆制建设等使现代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拓展。

(4)服务功能不够齐全。文献提供服务是传统图书馆最基本也最主要的服务形式,其他读者活动相对而言开展较少,不能满足现代读者多元化的需求。现代图书馆彰显“以读者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思想,根据社会发展和读者需求不断扩展和完善信息服务、读者活动等,让图书馆成为文化、教育、娱乐和休闲中心。

(5)馆员素质和能力未得到充分开发。馆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还停留在传统管理和服务模式上,与新环境下社会对公共图书馆馆员理论素养、知识结构、业务水平、服务理念、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从管理层面讲,忽视了对馆员的培养,业务培训流于形式,不能因人分岗,缺乏科学化和制度化的用人机制,从长远看,不利于图书馆发展。

2 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实践

济南市图书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读者、环境、服务、技术、馆员等方面不断创新,为读者提供全新的阅读体验。

(1)以读者为中心,创建阅读新环境。2013年10月市图书馆新馆在西客站东临的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开放运行。新馆采用大开放的设计理念,读者通过入口可自由穿行于数字资源阅览区、少儿借阅区、报刊借阅区等17个服务窗口,全馆无线网络覆盖,凭借RFID智能管理技术实现全面自助服务,开放阅览文献达到100余万册,成为面向读者开放度最高的图书馆之一。2015年5~11月,老馆历时半年多改造重装,以全新面貌服务读者,在地理位置、功能设置、服务定位上与新馆形成互补,合力为读者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受到读者好评。

(2)推行总分馆制,拓展服务范围。市图书馆积极拓展服务半径,扩大社会影响力,在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推行“总分馆制”。目前,已在全市机关、企业、学校、社区等建立分馆、流动站50余家,并与区县图书馆及市人大、重汽集团等28家分馆实现了借阅“一卡通”;为了缓解偏远地区看书难的问题,利用汽车流动图书馆到重汽章丘工业园、济空12师等10多个流动点开展送书上门服务;先后在泉城广场、龙奥大厦等地设立24 h自助图书馆,以济南市图书馆为总馆,由分馆、流动站、自助图书馆构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图书馆服务网络。

(3)关注不同群体需求,丰富服务内容。关注盲人阅读,启用济南首个视障阅览室,配备盲用学习电脑、盲文读书机、电子助听器等设备,并有专人提供阅读指导,联系润华出租汽车服务公司,免费接送盲人读者到图书馆阅读,为盲人免费发放听书机;发挥资源优势,连续8年举办“夕阳红”免费老年电脑培训活动,培训8 000多人次,丰富了老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关注农民工群体,推出手机图书馆走进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活动,方便农民工朋友随时随地阅读;开展文化拥军服务,为济南防化仓库、济空航修厂等10余家驻济部队官兵送去图书,并定期开展图书更换、借还书业务。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模式。为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打造“书香泉城”数字阅读平台,使读者在济南任何地区上网即可免费阅读65万册电子书、2 000多种工具书及自建特色数字资源;推出手机图书馆服务,读者可通过手机即可享受数十万册图书和报纸、视频等掌上阅读的乐趣;联合新华书店推出“你看书,我买单”享阅服务活动,将新书的采购权交到读者手中,盘活流通借阅资源,为图书馆、新华书店、读者三方搭建互通、互惠、共赢平台;创新数字化服务,利用微信、微博、读者交流群等新媒体工具引导读者参与图书馆的宣传与推广,及时推送馆内各类读者活动信息,倾听读者意见,及时解决各类问题。

(5)打造服务品牌,助力全民阅读。为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助力全民阅读深入开展,市图书馆整合现有读资源,打造“书香泉城”全民阅读节活动,连续6年开展换书节、读书朗诵比赛、科普大篷车、七彩泉谈书吧等40多项读者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均等共享的文化权益,“书香泉城”全民阅读节活动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同时,该馆新开办“尼山书院”,通过举办少儿书法培训、开展经典诵读、国学讲座、礼仪雅乐培训等方式,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定期组织读者交流活动,打造“交享阅”读者沙龙等品牌活动,让广大读者积极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参与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

(6)增强服务意识,培育智慧馆员。多元化的读者需求对馆员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让读者充分认识图书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要有完善的硬件建设,还要注重人才建设。市图书馆制定并完善馆员培训制度,根据馆员自身专业背景和业务特长设置岗位,发挥个人专业特长;鼓励馆员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培养具备良好的理论素养、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网络管理技术的智慧馆员;引导馆员树立主动服务意识,在日常服务中做好阅读推广、读者服务工作,利用数字阅读平台、大数据检索技术及微信、微博、交流群等平台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读者提供泛在化的服务。

3 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读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对图书馆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现代图书馆要善于抓住机遇,坚持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主动分析了解读者需求,在长期图书馆工作和实践中不断创新服务,促进图书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盲人读书机范文3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已被提到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中国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逐渐步入一个新时代。

11月2日,由信息产业部、中国残联、中国互联网协会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信息无障碍环境”为主题,围绕中国信息无障碍法规标准建设、信息无障碍技术与应用、科技创新推进信息环境建设等专题进行了探讨。

政府

全面推动无障碍信息化

根据联合国人口署统计,目前全球60亿人口中,有近1亿人在肌体、视力、听力、智力、认知力等9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残障。在我国,13亿人口中有6000万是残疾人,但他们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群体,尤其在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为残疾人提供创造社会价值的机会和条件,更可以拉近他们与外界的距离。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会长邓朴方说,近年来,全国各地建立了盲人电脑培训室,开展了10万盲人学电脑的活动,中国残疾人系统网站的信息无障碍建设也已完成,通信领域的信息无障碍标准即将出台。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将签署关于在我国开展信息无障碍工作的框架合作协议。这些表明,全社会对信息无障碍工作的推动已初显成效。

信息无障碍事业应该如何认识?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副局长赵志国说,信息无障碍事业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残疾人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成为关系社会和谐发展的大问题。“信息无障碍事业的推动能否使无论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无论是青年人还是老年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无障碍地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弥补残疾人、老年人等身体的不便,超越空间上的限制,极大地帮助残疾人士与社会进行沟通与交流,这不仅体现了国家、社会人文关怀的精神,对共同营造更加融洽的社会氛围,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信息无障碍是我国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消除信息鸿沟、弘扬现代文明的重要途径。 谁能关注残障人士这个特殊群体、谁能贯彻无障碍的理念,谁就可能在未来信息产业中占据特殊的战略地位。”

残障人士的信息解放和信息进步是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国家走向世界文明的重要途径。要弘扬现代文明,消除信息鸿沟,就要大力推进信息无障碍事业的建设,使得信息获取的机会平等、信息技术使用的手段公平、信息技术的应用公平,最终实现共享现代信息文明。

一年来,信息产业部围绕信息无障碍,尤其是围绕着残疾人事业开展了许多方面的工作,比如:为残疾人参与信息社会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积极研究制定信息无障碍标准体系;加大推进无障碍设施的进步,推进信息通信服务在残疾人士领域普及;大力推进无障碍技术和业务创新;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积极主持动员信息产业界以实际行动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信息产业领域残疾人状况进一步改善等。我国几个省、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通过在法定权限内简化通信行政审批程序,为残疾人经营增值电信业务提供了方便。信息产业部主持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协助95178中国爱心热线,在全国范围内开通,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教育、就业、培训、法律援助等全方位的咨询服务。

同时,信息产业部今年专门制定了信息产业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以推动我国信息无障碍事业的快速发展。

标准

标准制定指日可待

国外信息无障碍技术标准化工作发展很快。美国、瑞士、意大利、英国、日本等国都制定了法案、标准,以推动信息无障碍工作,规范信息无障碍的设备和市场。

国际标准化组织近些年来也在逐步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包括国际电信联盟、ITUT等都针对聋哑人开展了无障碍的接入电信服务。一些地区的标准化组织也下设了专门机构委员会,开展给特殊人群有特殊需求的技术标准的研究工作。

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高卢麟认为,信息无障碍标准的制定非常必要,残疾人信息化技术的需求必须通过标准来规范。标准不一定是强制性的,可以作为引导,使企业能够了解残障人士对信息化的基本需求,在开发产品中做到有的放矢。近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对我国的有关方面提出了倡议。

但是,标准的制定是一项长期的需要经过反复验证的工作。信息产业部科技司李伟说,目前多种基础网络的信息无障碍工作都处于空白,要开展信息无障碍服务,就需要对基础网络进行改造,成本非常高。现阶段,如何在推进信息无障碍工作和技术方案的可行性之间寻找一种平衡,是标准化工作面临的重点问题之一。

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副局长赵志国透露,目前信息无障碍标准体系的研究制定已经完成,信息产业部正组织在该标准体系下开展无障碍上网技术要求、移动电话助听器符合要求及测量方法、通信终端设备语音辅助功能技术要求及测量方法等相关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

IBM全球信息无障碍中心法规标准部经理Andi Snow-Weaver参与了美国508标准法案的改进工作。她说,目前信息无障碍国际标准包括两方面内容,一个是3C方面的新网络内容标准(预计很快完成);另一是采取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软件无障碍标准。她认为,我国在制定标准的时候应该以这两个标准为基础。

残疾人

是参与者 也是建设者

残疾人不仅是被扶助者,也是信息无障碍工作的参与者和建设者。据了解,我国目前能够掌握电脑的盲人约有1万人,这个数字与盲人总数相比微不足道,而台湾和香港地区盲人的电脑使用率约为13%。因此,盲人使用电脑的普及和应用工作仍任重道远。

在第三届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开幕式上,全国首届盲人软件设计大赛举行了颁奖仪式,展出了完全由盲人自主设计的电脑软件和作品。如,青青百花园(省略/)是盲人网友自己制作的无障碍网站,每天都有许多盲人进入聊天室,在这里进行交流和探讨,聊天室的管理团队由盲人和健全人共同组成。“黑眼睛”(blog.省略/m/xinyuankang)是一位从事中医按摩的盲人女孩的博客,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着网络的风景。

中国盲人协会常务副主席李伟宏介绍,中国盲协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如何将IT技术与盲人就业问题相结合,并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培训。残联系统的培训主要是普及性培训,特别是针对盲人如何掌握读屏应用软件上的培训。例如,盲人做电子商务,盲人在电脑上编辑音乐。“现在盲人通过应用电脑获得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我们希望通过不断的培训工作,使越来越多的盲人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

企业

技术趋向成熟

信息无障碍标准的推进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和支持。

据中国联通重庆分公司介绍,他们推出了专为聋哑用户群体设计的重庆联通爱心卡的短信套餐产品,依据听力障碍者独特需求进行了人性化的设计,除了能提供便捷实惠的点对点短信息外,还能提供内容丰富的时事新闻、就业信息、健康常识等实用性的生活资讯。

在信息产业部的推动下,一些企业研究开发了盲人计算机系统、盲人读书机、触摸屏幕、声控手机等技术,为残疾人掌握和使用信息通信技术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手段;电信经营企业推出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信息服务,如可以使盲人通过手机短信查询信息、在线读报、定位导向等功能的短信听业务。

掌上灵通有限公司设计开发了无障碍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可为残障人士提供医疗保健、健康资讯、教育培训、创业就业、政策法规等信息,以及供交友、沟通等方面的服务,帮助他们实现互相沟通,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IBM是信息无障碍事业坚定的支持者。早在两年前,IBM主办了第一届信息无障碍论坛,对信息无障碍的理念进行了广泛的普及和推广。

IBM全球信息无障碍中心总经理王馥明说,目前,IBM支持北京市朝阳区政府开展信息无障碍工程,旨在借助IBM的创新技术和成功经验,共同推动政府及公用事业领域的信息无障碍的发展。她认为,关于信息无障碍方面的技术不仅能够应用于残疾人事业,还可以应用到更多的行业和领域中去,如银行、零售、交通运输等行业,以及像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这样的国际盛会。

两年前,IBM在中国成立信息无障碍中心;去年,IBM巴西信息无障碍中心也成立了;IBM现正筹划明年第一季度在印度成立信息无障碍中心。目前,包括意大利、德国、美国本土在内,IBM在全球共成立了8个信息无障碍中心。

IBM全球信息无障碍中心市场总监Benjamin Kempner表示,信息无障碍技术已经开发出来,这些技术包括能够帮助盲人、视力低下和手部运动障碍的人读网页,帮助有听力障碍的人甚至是聋哑人使用电脑操作网页等等。今年,IBM为一个基于Linux的读屏软件提供了代码和专门的技术,同时与Mozilla合作,为Firefox网络浏览器开发无障碍特性和功能。

记者了解到,微软公司也即将推出支持信息无障碍的产品。

链接:《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年~2010年)》(节选)

信息化建设任务指标

1. 建立健全基层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工作管理体系。

2.完善残疾人联合会系统网络建设,实现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省级残疾人联合会间的网络互连和信息资源共享。

3. 整合残疾人事业信息资源,建立和完善全国残疾人联合会综合业务数据和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互联网网站建设与信息服务。

4. 完善残疾人事业统计指标体系,加强基层统计管理。

5. 推广信息无障碍技术的应用。

信息化建设主要措施

1.以省级残疾人联合会信息化专业机构为骨干,以市(地)级以下残疾人联合会为基础,逐步建立完善基层残疾人联合会信息化工作组织体系。

2.在“十五”残疾人联合会网络建设基础上,实现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与省级残疾人联合会局域网的连接,逐步建立全国残疾人联合会系统业务应用平台,实现业务数据、政务信息网上传输。

3.根据残疾人事业发展需要,规划残疾人联合会系统业务数据库管理体系;统一标准、整合资源,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国残疾人联合会综合业务数据管理系统,提高残疾人工作管理水平。

4.进一步推动残疾人联合会系统公众信息网建设,丰富信息内容,加强社会宣传,促进政务公开,努力为残疾人提供方便快捷的网络信息服务。

5.做好残疾人事业信息化服务的业务指导、标准规范和政策咨询工作。统一组织和推进面向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社会机构积极参与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